茶经网

喝茶的雅俗观

2020-09-29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喝茶的雅俗观”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喝茶的雅俗观”相关知识!

如今喝茶是雅是俗,是件很难说清的事情。有人认为品茗可以陶冶性情,兼而悟道,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修身方式;有人认为喝茶是附庸风雅、故弄玄虚,茶道那些仪式过于复杂或过于讲究了,已沦为了一些人炫夸富贵的手段。

从客观角度来说,这些观念上的差异,并不会以争论的形式消弭,人们的思维更容易遵从于习惯。接受美学中有个名词叫“视野融合”,意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时,很容易接纳文本的内容,受到感染,产生共鸣。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皆在会心者得其意趣。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雅与俗本身也在互为影响、相互嬗变着,今日之雅,他日再看,也许会觉俗不可耐;而今日之俗,他日亦有可能成为时尚。例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借董斜川之口提到把鸡汤来沏龙井茶的笑话,曾几何时也成为过时尚。如今的一些酒楼饭肆,用熬好的高汤冲泡上等的铁观音待客,以小壶盛装,在饭前上至,每客一壶,既可品茗开胃,又顺应了一些客人喜在饭前饮汤的习惯,颇受食客好评。

古语云:“海味不咸,蜜饯不甜,处士不傲,高僧不禅,皆是至德。”凡事皆需有度,方能体会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美。茶道的妙趣,就在于拥有一份冲淡的心境。不过,也确实有人为世风所左右,炫异争奇,失却了茶道的神韵。某日听朋友说了件趣事,有人请他们一行十来人到茶楼喝茶,并取出寄存在茶楼的价值八千元一斤的茶叶冲泡,众人喝后皆赞不绝口,众口一词地说好,唯独朋友默不作声。过后他不忿地跟我说,他觉得没有自己买的几百元一斤的茶叶好喝,但又不敢当众说出来,因为旁人绝不会相信他,反而有可能说他是酸葡萄心理,只有喝几百元的茶叶的档次云云。

就技术层面而言,这确实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因为评判茶的优劣,凭的就是各自的口感,在还不具备专业品茶师的技艺之前,争论的结果,就只能是从各自的话语公信力方面来找。从这个角度说,喝八千元一斤茶叶的人显然要比喝几百元一斤茶叶的人更具优势。只是,由喝茶牵扯到这些,未免有些无聊。Cy316.cOM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初观周作人《喝茶》中的这段文字,心甚仪之,然细细一想,发现想要到达如此境界,也殊为不易。如今在城市中,瓦屋、纸窗、清泉,此等衬景及器物就不可得,又上哪去找二三“可抵十年尘梦”的知己同饮呢?

小编推荐

古人择水观


自唐以来,有不少专著论述泡茶用水问题,并将古人的经验和调查结论记录下来。唐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阐述了水的选择:"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劲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明屠隆《茶说·择水》说:"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唯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雪所致,实天地之流怒也。龙行之水,暴而淫者,早而冻者,腥而墨者,皆不可食。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情况。地泉,取乳泉漫流者,如梁溪之惠山泉为最胜。取清寒者,泉不难于清而难以寒,石少土多,沙腻泥凝者,必不清寒,且濑峻流驶而清,严奥阴积而寒者,亦非佳品。取香甘者,泉唯香甘,故能养人,然甘易而香难,未有香而不甘者。取石流者,泉非石出者必不佳。取山脉逶迤者,山不停处,水必不停,若停即无源者矣,早必易涸。往往有伏流沙土中者,挹之不竭,即可食,不然,则渗潴之潦耳,虽清勿食。有瀑涌湍急者,食久,令人有头疾……有温泉,下生硫磺故然,有同出一壑,半温半冷者,食之有害……江水,取去人远者,扬子南零夹石〓渊,特入首品。长流,亦有通泉窦者,必须汲贮,候其澄澈可食。井水,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试煎茶一瓯,隔宿视之,则结浮腻一层,他水则无,此其明验矣,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或平地偶穿一井,适通泉穴,味甘而淡,大旱不涸,与山泉无异,非可以井水例观也,若海滨之井,必无佳泉,盖潮汐近,地斥卤故也。灵水,上天自降之泽,如上池、天酒、甜雪、香雨之类,世或希觏,人亦罕识,乃仙饮也。丹泉,名山大川,仙翁修炼之处,水中有丹,其味异常,能延年祛病,尤不易得。"

明许次纾《茶疏·择水》说:"今时品水,必首惠泉,甘鲜膏腴,至足贵也。往日渡黄河,始忧其浊,舟人以法澄过,饮而甘之,尤宜煮茶,不下惠泉。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余尚言有名山则有佳茶,兹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相提而论,恐非臆说。余所经行吾两浙、两都、齐、鲁、楚、粤、豫、章、滇、黔,皆尝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发源长远,而潭址澄澈者,水必甘美。即江湖溪涧之水,遇澄潭大泽,味咸甘冽。唯波涛湍急,瀑布飞泉,或舟楫多处,则苦浊不堪。盖云伤劳,岂其恒性。凡春夏水涨则减,秋冬水落则美。"

明张源《茶录·品泉》说:"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火无香。井水不宜茶,《茶经》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最下矣。第一方不近江,山卒无泉水,唯当多积梅雨,其味甘和,乃长养万物之水。雪水虽清,性感重阴,寒不脾胃,不宜多积。"

中国茶道的价值观


有人说

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热、兴奋但容易偏执、暴躁、走极端,动辄决斗,很容易对立;

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下共同进步。

这话颇有些道理。酒自然有酒的好处,该热不热,该冷不冷,须要拼一下时,不拼是不行的。

但从人类长远利益看,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或许可尽量减少些人类不必要的灾难。所以,茶文化从中国这块土壤诞生,有深厚的思想根源。

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生;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无论意境和价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吗?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

作为事茶之人,精进技艺、修持身心、修行品味、知行合一,以作茶文化之载体和传播之载体的结合,方可成为茶人,便为之道。在这个有界亦无界中去寻得你所需要的部分。

南北茶馆面面观


茶馆作为喝茶人的聚集地,汇集了喜怒哀乐,容纳了悲欢离合,向我们展示了茶生活生动而丰富的面貌。但茶馆的特点和氛围,则南北有异,各地不同。

北方的茶馆以北京较有代表性。北京的茶馆有的京韵十足,有的兼收并蓄,形式十分丰富:有历史悠久、可吃茶点的大茶馆,有以卖茶为主,门外搭凉棚的清茶馆。这里多是客商、民众歇脚或打发时光的场所,茶馆里多伴有京韵大鼓,北方的相声、评书、梆子戏。此外,还有兼卖酒肉的茶酒馆和郊外村野的乡野茶馆。清代《天咫偶闻》记载:京师士大夫无知茶者,故茶肆亦鲜措于此。大意是说京城的人对茶的研究不多,所以茶馆摆弄起茶来也并不十分讲究。八仙桌或老式高桌、方凳或大板凳、长壶嘴的大铜壶,这刻画了北京老式茶馆的一般面貌。人们在这里吃茶点、听曲艺、胡侃神聊,自然茶馆也濡染着北方人的豪迈和爽快。

南方的茶馆则既有江南的清丽,又有巴蜀的清闲慵懒。江南物产丰饶,名茶多,茶业兴盛,亦多文人雅士,早在六朝时,江南的品茶清谈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故而江南的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色彩和雅致风趣。这类茶馆摆放的家具多做工讲究,装饰精致、富丽,讲究品茶的氛围,管理上更是严格有序。江南茶馆的茶具,民国时沿用盖碗,后改为花白瓷壶或紫砂壶。说起南方的茶馆,则不可不提四川。四川的茶馆很出名,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还在于它独有的淡然与豁达。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馆就起源于巴蜀。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的茶馆是人们消磨时光的好去处,一杯茶可以消磨一天时光,三四十张方桌,看着茶博士泡茶的娴熟功夫,听听说书的、唱歌弹琴的,剥点花生、嗑点瓜子,聊聊社会新闻,时间就这样在悠然、安详中度过。

相比于南方的精细和讲究,北方的茶馆少了些拘泥,多了一份自在和奔放;相比于北方茶馆的粗犷和豪放,南方的茶馆少了些粗陋,多了些精致与诗意。然而喝茶是一种个人体验,无论豪放或雅致,都无碍于饮茶者的内在满足。

王安石以茶治病,观茶色,验水性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这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峡水煎烹。

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水瓮抬进书房,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又命僮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等汤如蟹眼,急取倾入碗内。其茶色半晌方见。王安石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答:“巫峡”王安石道:“是中峡了。”东坡回:“正是”王安石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只得据实以告。

原来东坡因鉴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溯甚难,又自以为一江之水并无不同,只得汲一瓮下峡之水充之。东坡说:“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老大师何以辨之?”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

这瞿塘水性,出自《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

走茶马古道,观古茶神韵


如果还在计划假期出游,不妨去感受一下当年茶马古道的神秘风光。

当初茶马古道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条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邦达后转道察偶或昌都、洛隆、林芝、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抵达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和锡金等国;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转道尼泊尔、印度。

从唐代开始,西双版纳的大叶子普洱茶已开始大量种植,其独特的味道、丰富的养分和特殊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都有关于饮用普洱茶的细致描述。

当年,从西双版纳出发,大量的普洱茶以人背马驮这种原始的运输方式,穿越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雅砻江等,然后向西延伸,覆盖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最后运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于是,便有了茶马古道。

漫长的岁月里,茶马古道留下了不朽的功绩。1000多年来,人们通过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等物品运送到西藏和国外,又把国外的产品、西藏的山货特产运回来。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这条古道更成了宗教文化和沿途2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

如今,有了公路,古道绝大部分已经荒弃,被树木野草掩蔽,若隐若现,表露出古道的沧桑。推荐自驾行程:版纳-易武-象明-双江-临沧-大理-丽江-中甸-德钦-盐井-左贡-然乌-波密-林芝-工布江达-拉萨。在茶马古道沿途,有着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

在古道上,还会碰到前往布达拉宫、大昭寺的虔诚的朝拜者。他们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缓缓前行,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孤身一人,磕着等身长头,心中只有千里之外的圣地拉萨。

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在茶马古道上有几样东西没变:一是山川湖泊和蓝天白云;二是瑰丽的原生态风光;三是藏民的善良、淳朴之风。

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有人跟掌柜说,一入“普洱”深似海,从此“三观”是路人。

随着近十年来普洱茶的风靡,各种各样关于普洱的观点和概念层出不穷。

“越陈越香”,“古树、单株”,“纯料、拼配”还有各大茶山及“茶种”,越来越多的概念与故事宣传,让不少茶友都深陷其中。

以至于如何才是最正确的普洱茶之道,想必也没有一个人敢说弄得明白吧!

今天,掌柜不谈如何弄懂普洱茶,就说说在掌柜看来,学习和品尝普洱茶,需要一个怎样的“三观”?只有我们树立一个好的认识基础,慢慢学习,就能够不断提升。不至于让人走弯路,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这一次茶品会,掌柜为大家准备了这款来自易武的2005年生普,顺着这款10年干仓储存的生茶,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好的品饮入口。

掌柜试着就目前几个问题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为大家带来新的“三观”思考。

“越陈越香”的说法对吗?

掌柜不盲信时间能让普洱一直保持一个更好口感的提升空间。你不能说在同等较好存藏条件下,二十年的普洱就一定比十年的普洱更加好喝。

去年年底,中国农业科学院等7家单位历时5年完成的《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证实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并非完全正确。

10年左右是一个“最佳的饮用时间”。随着时间的伸延,高峰值过去后,口感也会有所打折。这个观点掌柜很认同,时间能让普洱变得更加好喝,但这个时间有一个期限。

“古树茶”真的是普洱茶中的贵族吗?

不可否认,古树茶真的很少,而且专家大师们也一致认为其内含物质丰富(茶多酚、茶黄素)等,在以后的陈化中表现更突出,经久耐泡。但目前的古树茶,不仅假冒伪劣产品众多,而且已经背离其应有价值。

因为稀缺,成就了古树茶的市场地位;也因为稀缺,古树茶成了品牌茶之后的又一轮炒作风波。掌柜认为,只有回归品饮价值的古树茶,才能称得上贵族。

“单株”“纯料”和“拼配”到底哪种好?

关于“纯料”与“拼配”的争论还一直没停过,主要是当初提这些概念的人压根没给这些概念定一个标准,一个山头的算纯料?还是要一个寨子的算纯料?

至于“单株”和“拼配”的问题,掌柜更喜欢从口感上就事论事。一个空有百年单株或者千年单株名号的普洱,但茶质口感平平的茶;和一个拼配让茶口感有更上一个层次的茶,我想大家应该还是会喜欢后者吧。

“新茶”可以喝吗?

掌柜从不提倡喝当年新茶。一个经过正确制作过程的生普,必然是低温杀青出来的茶,和绿茶的高温杀青完全不同,茶性远比绿茶寒凉,长期喝这样的茶,换来的只有胃病。

“干仓”与“湿仓”该如何分辨和理解?

关于普洱茶的仓储,有很多人都认为广东仓就是湿仓,北方仓才是干仓。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茶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转化,过干过湿都是不利的。

以掌柜自家的储藏环境为例,一般温度会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而湿仓更多的是人为增湿,比如将茶储藏在潮湿的防空洞中,以至于空气湿度能达到90%以上。

存放妥当的普洱茶都能实现很好的转化,陈放十年的生普茶汤橙红透亮,口感温润,回甘明显,叶底红黄鲜活。这也是掌柜本期推荐陈年生普的一个原因。

“茶气”该如何理解??

说实话,掌柜对于“茶气”的概念并不感冒。尽管掌柜喝陈年生普时会打嗝,喝过某款岩茶时会背部冒汗,喝完老白时神清气爽,但这些都是喝茶体验过程中增添的一些小乐趣。

有时候喝同一款茶,在某些时候能感受到茶气,有些时候却不能;有时候三五朋友喝一款茶,有的人感受到了茶气,有的人没有感觉。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心境下的感受也不一样。

既然茶气是如此私人的东西,我们又为何要求茶一定要带有茶气徒增牟利呢?还不如把它视为一次喝茶的体验,来一场邂逅。

普洱茶能敞开聊的话题太多了,接下来我们慢慢聊。希望我们这一次茶品会的推荐,能够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陈年普洱茶带来的体验,体会它“岁月”留下来的滋味。

关于本文《如何有一个正确的喝普洱茶三观?》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大连人喝普洱摆脱盲目追“陈”消费观


高价古董茶跌回平民价位云南茶商高度重视东北茶叶市场

“喝普洱不是高消费。”昨天开幕的第五届大连茶博会上,首次组团来连参展的云南普洱茶商力图向东北市场传达这一概念。普洱茶在南方市场遭遇了多重市场“冷遇”,北方被茶商定位为未来最大的茶消费市场。

打破收藏神话普洱茶均价50元每斤

大连茶博会组委会方面表示,2007年经历暴涨的普洱茶,正在由两年前的“金价”回落至平民价位。“2004年开始,过分夸大普洱茶存放功效的热炒使茶市场进入了三年的疯狂期。”云南普洱茶集团董事长郑炳基介绍,2007年恶炒狂潮遭遇“雪崩”,重新洗牌后,云南普洱茶厂家由3000多家降至现在的一两百家。今年冬春之交,南方一度出现普洱茶抛售现象,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

郑炳基说,茶价起落经历让对普洱并不了解的北方居民认为:喝普洱是高端消费。事实上,品牌茶的平均价位仅为每斤50元。低端茶仅为二三十元一斤,最贵的也只在2000元左右。一片20多元钱的茶饼,足够一家三口饮用一个多月,是典型的“平民饮料”。

据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云南人喝普洱茶最多,饮用人群比例大约在15%左右,广东市场则是5%~10%。东北则不到万分之一。现在东北地区的普洱爱好者的比例已升至10%以上。事实上,北方才是南方茶商心仪的最大市场。东北没有产茶区,东北人饮食偏油腻,好饮酒,肥胖者多,北方冬季时间又较长……无论哪一方面,都具备“普洱茶最主要消费群体”的条件。

大连人已摆脱单纯炒茶误区

全国高调“炒”普洱的时候,大连不少投机者也未能免俗。“2005年的时候,我们一家普洱茶的小店面月收入最高超过10万元。”某品牌大连总代理纪姝静告诉记者,但那时走进店来的顾客是“留不住茶”的,开口就要买一万元以上一片的普洱,或是找三四十年的茶饼。而现在店铺平均月收入七八万元,基本都是回头客,“大连茶友正在从盲目从众的心态中走出来。”

大连饮茶人群正向低龄化发展,由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群发展至二三十岁的青年人群。普洱已成为办公室一族的时尚饮品。许多云南茶商将大连视作其进军东北市场的跳板。

大连茶博会组委会统计,大连不是产茶区,而是重要的茶消费区。2008年底,大连的茶交易量已经接近8亿元人民币。大连有2000余个茶庄茶舍,其中900余个专营普洱茶,其余的店有九成以上兼售普洱茶。

“大连的一些茶庄正在努力营造茶文化,摆脱‘棋牌室兼职卖茶’的窘状。”大连东青普洱负责人介绍。大连茶博会组委会也正试图引领市场从狂热的“趋利收藏”走回理性的“品茶文化”。

喝茶的态度


想了解《喝茶的态度》知识吗,丰富的《喝茶的态度》内容等你来看!

喝茶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随意从容,一种态度是严苛细致,不能说哪种态度是对的,哪种是错的,只能说这两种态度都有可取之处,对于品茶者来说,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态度,只要能从中得到益处,那么这种态度就是可取的。

第一种态度无需多言,不管什么茶,无论什么价位,也不讲什么茶具的选择,随心随地都可以冲泡一杯,茶多清淡,喝的是茶,品的是一份自在。

而第二种态度就会有很多讲究了,比如说茶具选择,意境营造、茶席搭配、水温高低等等,都需要周全才行,冲泡绿茶一定要玻璃杯,比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都需如此,只有这样,才可以看清茶叶在杯中的翩跹之美,冲茶的水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伤到茶的娇嫩。

怎样的茶配怎样的茶具,甚至于有的茶具只配一种茶,假如紫砂壶跑过武夷岩茶,那么就绝对不会再用来冲泡普洱,讲求的就是一份专一,如此时间久了,茶养壶,茶气不断感染茶壶,茶壶也会不断反馈茶香,这样的茶壶泡专一的茶,相较于其他的茶具,往往在茶香上更胜一筹。

严苛也是好事,对待茶就好像对待生活,态度越端正越细致,就越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甜蜜。同样的,从容也是好事,对待茶越从容,就越能知足常乐。人生的诸多繁华之中,越能寻觅到实实在在的满足与安然。

本文《喝茶的态度》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257.html

上一篇:佛教在浙江茶叶和茶文化中的影响

下一篇:乌龙茶类的代表:铁观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