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马古道的民族文化之路

2020-09-29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马古道的民族文化之路”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马古道的民族文化之路”相关知识!

堪称又一“世界奇迹”

记:茶马古道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在哪里?

王:茶马古道不同于一般的古代遗迹,其固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超乎人们的想象。茶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一种物产和文明。茶马古道在中国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举足轻重,它使耸立于地球之巅的青躲高原不致封闭和孤立,得以随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而发展。它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对高原民族躲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从开通的那一天起,就如同一条坚实的经济文化纽带,将躲民族与祖国大家庭牢牢地联结在一起。

茶马古道从西双版纳至西躲,主干道长度超过4000公里,加上滇缅、滇印等辅助干道及连接村村寨寨的支线、岔道,总里程达万里以上,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道,它是沿线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结晶。因此,茶马古道不仅是可供学术探索、文化发掘的重要遗存,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同一等方面,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分无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无论从哪方面说,茶马古道都堪称中国的又一“世界奇迹”。在数千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筑路工具的情况下,躲、汉等各族先民仅凭自己的双手和血肉,完全靠人踩马踏,竟然在被现代科学都视为“生命禁区”的青躲高原及横断山区的万重雪山、万丈深渊间开凿出这样一条万里古道,这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动的奇迹。

香格里拉“***文化”的诠释

记:茶马古道与香格里拉有着怎样的关系?

王:茶马古道更好地解释了香格里拉的“***文化”,从而使我们超越了以希尔顿小说为代表的西方人对香格里拉的熟悉。

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使我们熟悉到,香格里拉的文化是古老的,但又是开放的,而这种开放性正是形成“香格里拉文化”的多样性与适度性的原因。这一点是希尔顿小说所未及的。有资料表明,至迟到唐代,日光城堡(尼玛宗)、月光城堡(独克宗)就已建成,吐蕃与唐朝的战争,给后人留下的最大遗产是茶马古道。由于中心王朝通过战争熟悉到,青躲高原的马才是战争中无论什么艰难都能应付自如的好马;而同时,躲族也学会了生活中离不开茶叶的道理。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格最高、沿袭时间最长的计划供给商品及指定市场――“茶马通商”就出现了。迪庆的日月城(今建塘镇)和阿墩子(今德钦县)都是当年钦定的“茶马通商”定点市场。

作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这些集镇也必然地成为文化共处和交流的中心,这就使“香格里拉文化”具有了开放的特征和包容、吸收、消化其他先进文化并为我所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香格里拉文化”之谜,也就恢复了“香格里拉文化”与经济生活的传统联系,并建立起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的解释通道。这样一来,香格里拉就不仅是一种文化理想,即所谓的“世外桃源”,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现实价值取向。

要考虑茶马古道旅游开发

记:茶马古道对香格里拉的旅游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茶马古道不仅对香格里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躲、川、滇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自然、文化财富,发掘其历史内涵,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着极其广阔的远景。

当前,最值得优先考虑的,当数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躲、汉等各民族祖先在茶马古道上创造了如此众多的世界之最和世界奇迹,其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性、独占性,使茶马古道完全具备了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热线的可能性。目前,云南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中,无论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傣家风情,还是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玉龙雪山、古城古乐,或者是迪庆的香格里拉、高原风光,都无一不是串在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这本身就是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价值最强有力的证实。以茶马古道为主线,我们可以把香格里拉看做一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其中香格里拉县和建塘古城为中心,整个迪庆躲族自治州为第一圈,滇、躲、川毗邻地区为第二圈,这样就形成了“大香格里拉”的完整格式。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


网资讯:“茶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在明清以来的交换史上,为了确保边疆安全和促进民族融合,曾经由政府直接经营着三条茶马古道,这就是陕甘茶马古道、康藏荼马古道和滇川茶马古道。这三条茶马古道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形成互相交错的庞大贸易网络,共同构成横跨北中国八省区与丝绸之路交叉并行的交通大动脉和贸易大通道,成为世界东方最著名和富有影响力的贸易古道。

特殊的自然地貌以及众多的民族分布使古老的茶马古道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仍能部分保存于我国西部。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其中有9座都在中国西藏。而世界上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脉,仅在中国西部的就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大雪山、岷山等。从西北部青藏高原连接到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虽然降下了2000多米,但依旧是山脉连片,有哀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另一端,还连接着黄土高原秦岭等。青藏高原几乎是中国主要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但是,没有人,就不会有道路的出现。在这些高山大河之间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物质需要,他们之间的长期物质交换,才使茶马古道成为可能。在这条道路行走,既是视觉大餐,又能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

康藏茶马古道开通于洪武26年。该年明政府在雅州(今雅安市)、黎州(今汉源县)设茶马司,后迁往汉藏贸易中心的康定,主持入藏茶马交易。令将雅安、天全、名山、射洪、印崃五县所产茶产240万斤(明中叶后增为340万斤,清代为1100万斤),在雅安压制成茶砖,经背夫翻雪山背运至康定,然后分三路入藏。一路由康定越雅砻江至理塘、巴塘到昌都,再行300里至拉萨,为入藏南路;一路由康定经道孚、甘孜渡金沙江至昌都,再由昌都趋玉树、结古入青海,为入藏北路;另一路为经懋功达藏县趋松藩入甘南藏区。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民族文化价值


堪称又一世界奇迹:

茶马古道不同于一般的古代遗迹,其固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超乎人们的想象。茶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一种物产和文明。茶马古道在中国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举足轻重,它使耸立于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不致封闭和孤立,得以随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而发展。它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对高原民族藏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从开通的那一天起,就如同一条坚实的经济文化纽带,将藏民族与祖国大家庭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茶马古道从西双版纳至西藏,主干道长度超过4000公里,加上滇缅、滇印等辅助干道及连接村村寨寨的支线、岔道,总里程达万里以上,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道,它是沿线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结晶。因此,茶马古道不仅是可供学术探索、文化发掘的重要遗存,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也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分无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无论从哪方面说,茶马古道都堪称中国的又一世界奇迹。在数千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筑路工具的情况下,藏、汉等各族先民仅凭自己的双手和血肉,完全靠人踩马踏,竟然在被现代科学都视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的万重雪山、万丈深渊间开凿出这样一条万里古道,这本身就是一个足以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奇迹。

香格里拉和谐文化的诠释:

茶马古道更好地解释了香格里拉的和谐文化,从而使我们超越了以希尔顿小说为代表的西方人对香格里拉的认识。

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香格里拉的文化是古老的,但又是开放的,而这种开放性正是形成香格里拉文化的多样性与适度性的原因。这一点是希尔顿小说所未及的。有资料表明,至迟到唐代,日光城堡(尼玛宗)、月光城堡(独克宗)就已建成,吐蕃与唐朝的战争,给后人留下的最大遗产是茶马古道。因为中央王朝通过战争认识到,青藏高原的马才是战争中无论什么艰难都能应付自如的好马;而同时,藏族也学会了生活中离不开茶叶的道理。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格最高、沿袭时间最长的计划供应商品及指定市场――茶马互市就出现了。迪庆的日月城(今建塘镇)和阿墩子(今德钦县)都是当年钦定的茶马互市定点市场。

作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这些集镇也必然地成为文化共处和交流的中心,这就使香格里拉文化具有了开放的特征和包容、吸收、消化其他先进文化并为我所用的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香格里拉文化之谜,也就恢复了香格里拉文化与经济生活的传统联系,并建立起了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的解释通道。这样一来,香格里拉就不仅是一种文化理想,即所谓的世外桃源,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现实价值取向。

要考虑茶马古道旅游开发:

茶马古道不仅对香格里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是藏、川、滇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自然、文化财富,发掘其历史内涵,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

当前,最值得优先考虑的,当数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藏、汉等各民族祖先在茶马古道上创造了如此众多的世界之最和世界奇迹,其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性、独占性,使茶马古道完全具备了成为世界级精品旅游热线的可能性。目前,云南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中,无论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傣家风情,还是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玉龙雪山、古城古乐,或者是迪庆的香格里拉、高原风光,都无一不是串在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这本身就是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价值最强有力的证明。以茶马古道为主线,我们可以把香格里拉看做一个不断扩大的同心圆,其中香格里拉县和建塘古城为中心,整个迪庆藏族自治州为第一圈,滇、藏、川毗邻地区为第二圈,这样就形成了大香格里拉的完整格局。

茶马古道之路线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岸。根据现有的古文物及历史文献资料,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一条进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通道。

滇藏道:

从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下关(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迪庆、德钦,到西藏的芒康、昌都、波密、拉萨,而后再经藏南的泽当,后藏的江孜、亚东然后出境。

川藏道:

它是由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卢定、康定、巴塘、昌都至拉萨,再经后藏日喀则出境到尼泊尔、缅甸、印度。

“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可以说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在四川名山等地还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政府机构“茶马司”。茶马贸易繁荣了古代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同时也造就了茶马古道这条传播的路径。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通行里程最长的古代商路。总行程在万里以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全程。沿途的每站都可以作为终点或者是起点。而当时最大的贸易中转站便要属四川的康定了。

康定过去叫做“打箭炉”,西来的马帮到达康定,就要在这里转换运输工具或者就地进行茶马贸易。1696年康熙帝批准了在康定进行茶马互市贸易的请求,使康定成为了内地与西藏地区之间主要的商业中心。

国内的丝绸、茶叶等商品经过康定运往西方,而南亚、欧洲、美洲的商品也从这里销往中国内地。

茶马古道是壮阔的,而对于当年行走在古道上的马帮来说,那却是一条充满了艰险的征途。西南地区山高水急,水上交通不可想象。而山道的险峻曲折,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在这样的条件下,马帮成为了唯一适用的运输方式,它形成了茶马古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可以说茶马古道是一条用人力和马的脚力踩踏出来的道路。

从一个山谷到又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又一个村寨,马帮们踏出了一条沟通各地的生命道路,成为了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些马帮曾经驻足停留,进行商品集散的驿站,成为了后来的的城镇。今天的丽江古城就是迄今为止茶马古道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被誉为是“活着的茶马重镇”。

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默默地沉寂于无声。然而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有着一条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

不管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由于不可思议的僻远艰险,茶马古道上有三样东西似乎还在坚韧地存在着:一个是沿途的苍茫大地、山川湖泊、蓝天白云;一个是与藏民生命生活融为一体的宗教;一个是藏民的善良、纯朴和美好。我觉得,藏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强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来自藏区的大自然本身,相辅相成,那样的宗教感情又成全了他们的善良、纯朴和美好。

在茶马古道沿途,有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有时世界静得出奇,周围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语。它们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惊。那种苍凉、严酷的美轻易就把人带入史前时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迅速汇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和河流中。远山显露出它们强劲而优美的山脊,它们是那么峻秀,又充满了张力。蓝蓝的山岚,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十分年轻。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它们奔涌流动,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高原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除却大山大川,茶马古道沿途有的是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以及超凡脱俗的天光。那些历尽沧桑的石头,那亿万年来不老的蓝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复的云,那似乎来自极地或外太空的光芒,它们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动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过西藏的大地,你一定会为那种剔透明朗的光泽所震慑。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辉。

在茶马古道一路,我们经常目睹前往圣城拉萨的虔诚的朝圣者,他们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踽踽而行,有的更将全身匍匐在地,磕着等身长头前往心目中具有极神圣意义的拉萨,他们磕得四肢溃烂,面额鲜血淋漓,但眼睛的虹彩中却充溢着宁和而确凿的信仰之光

在茶马古道沿途,同时也是转经朝圣道路的沿途,一些民间艺术家们于过去漫长的时日中,在路边的岩石上、玛尼堆上绘制和雕刻了无数的经文咒语、佛陀、菩萨和许多高僧的形象,还有一些神灵的动物形象,如鱼、蛇、猫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被视为神异物的形象,如海螺、日月星辰。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造像为古道那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

茶马古道——民族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现任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中心主任木霁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等6人,于1990年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撰写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此书认为云南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从云南开始的茶叶传播和贸易路线,首先在巴蜀一带得到明确记录,然后一直向北、向东、再向西、向南而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茶叶布局。它贯穿了整个横断山脉,跨越中国西部多省区,连接着30多个民族、8000多万人口,向北连丝绸之路,向南连瓷器之路,波及到世界更远的民族和区域。作者提出中国向世界输送茶、瓷、丝这三大物质文明时,形成了南方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

茶马古道是探险旅游者的乐园。为什么在中国西部到现在还会有茶马古道存在?为什么至今还有人靠古老的人背马驮来维持日常运输?原因有两个:一是特殊的自然地貌,二是众多的民族分布。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其中有9座都在中国西部西藏。而世界上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仅在中国西部就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大雪山、岷山等。从西北部青藏高原连接到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虽然降下了2000多米,但依旧是山脉连片,有哀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另一端,还连接着黄土高原秦岭等。青藏高原几乎是中国主要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但是,没有人,就不能有道路的出现。在这些高山大河之间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物质需要,他们之间的长期物质交换,才使茶马古道会成为可能。在这条道路行走,既是视觉大餐,又能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

行走茶马古道,从云南开始,可以体验生长上千年的雨林古茶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流传几百年的制茶工艺。茶马古道上的虎跳峡,落差高达3000多米,而梅里雪山和白玛雪山之间的澜沧江,即使是在今天,通过时都必须借助于溜索。

美丽的雪山、纯净的树林和咆哮的江河塑造了我们对生命的最初信念,可是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类前进的步伐,而正是茶的远征,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贸易线路。贸易带来的城镇和集市的兴起,现在沙溪镇、鲁史古镇、丽江古城、独克宗古城、哈拉库图城、昌都、西昌等,都是茶马贸易创造的高原明珠。

行走茶马古道,还能体验到多民族的融合与和谐,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各民族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文成公主进藏带动藏区广泛饮茶,宋代在西北大兴茶马互市,明清两代以茶治番,从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找到茶叶于民族、经济、政治、民生的伟大价值。藏族民众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说: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这是藏族人民对茶以及茶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

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小中甸村来说,村民平常都恪守藏族习俗,通用藏语交际,但现今老一辈的人还能说纳西语,而中甸县、德钦县等地的许多藏语词汇就来自西南官话。在某种层面上,正是茶马古道的开拓性,才使得那些世居在被高山大川所阻隔的区域的民族有了对外交流的机会。始于南诏国时期的罐罐茶,现在不仅流行于云南广大区域,还在四川、甘肃、湖南、陕西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称奇的事情。

当下,由于茶马古道区域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极为脆弱,加之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类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好在国家层面上在2010年6月启动了茶马古道的保护计划,2011年3月茶马古道顺利通过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包括易武古茶园、鲁史古镇在内的200多个地方都整体纳入茶马古道保护计划,这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无疑为下一步茶马古道申请世界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茶马古道:传承千年文化的茶叶之路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道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正如世界上的道路大多是相互贯通和连结的,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混淆它们的功能与作用。当然,有的学者主张茶马古道应包括唐蕃古道,主观上是想扩大茶马古道的包融性。这一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即任何一个概念若将其外延无限扩大,则其内涵亦会随之丧失。因此,在对待茶马古道这一特定历史概念乃至在开发利用茶马古道过程中,采取一种科学的、客观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道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正如世界上的道路大多是相互贯通和连结的,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混淆它们的功能与作用。当然,有的学者主张茶马古道应包括唐蕃古道,主观上是想扩大茶马古道的包融性。这一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即任何一个概念若将其外延无限扩大,则其内涵亦会随之丧失。因此,在对待茶马古道这一特定历史概念乃至在开发利用茶马古道过程中,采取一种科学的、客观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

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纥地区驱马茶市,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北宋时代,茶马交易主要在陕甘地区,易马的茶叶就地取于川蜀,并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和买马司。元代时,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到了明代,又恢复了茶马政策,而且变本加厉,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三十篦,中等二十,下等十五。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至清代,茶马治边政策有所松弛,私茶商人较多,在茶马交易中则费茶多而获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止。

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


二十多年过去了,“茶马古道”这一概念从学术研究到文化符号,已经得到了人们普遍认可,但是在命名之初,有不少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这条古道应该是“西南丝绸之路”或者“南方丝绸之路”。考察队员们从田野考察角度以及对沿路史地的研究出发,认为只有“茶马古道”这一名称才能真正代表这条路。“丝绸之路”的命名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是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命名,而“茶马古道”是我们的学者历经亲身考察,对沿线文化的体验之后提出来的,这一命名,有文本的意义,更有现实的意义。 茶马古道历史久远,如果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就认为有这么一条古道的话,那可以退回到公元前4世纪,而且这个区域很早以前就有不同的族群居住。这些族群之间以及他们和周边国家进行商贸往来也是一样需要类似的古道,从在这条道路上流动的商品来看,丝绸的意义并不显著,“南方丝绸之路”或者“西南丝绸之路”在这段悠久而深厚的历史语境之下或许只具有文本上的抽象意义。

澜沧江中下游、哀牢山和无量山这一带是茶的起源地之一,茶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符号和文化符号。和丝、瓷一样,茶也是我们贡献给世界的生活方式之一。茶叶的输送和茶文化的传播是茶马古道的核心,从茶叶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隔着万水千山,唯有远征才能让茶叶在不同的地理圈、文化圈中流动。在古道的沿线,考察队员们见证了茶叶在这条路上的运输,亲历了茶文化在这条古道上的延续。除了茶,还有骡马,在中国的西部,特别是中国的西南部,骡马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是重要和主要的运输工具。这是由这一地区的地形决定的,大西南山高水深,修路不易,虽然水能资源丰富,但航行条件并不利,所以骡马就成了一种主体的运输工具。

听听纳西族婚礼歌曲《请客》中的唱词就会明白马帮之于沿途居民的重要: 从昆明赶来艳红的锦缎/锦缎虽然没有翅膀/可是它来到客人的面前/从西藏赶来黑色的氆氇/氆氇虽然没有翅膀/可是它来到客人的面前/从万宗赶来白色的绸子/虽然绸子没有翅膀/可是它来到客人的面前/从京都赶来墨绿的绫罗/绫罗虽然没有翅膀/可是它来到客人的面前/从京都赶来小金钱/小金钱虽然没有翅膀/它也来到客人面前

歌曲中所唱到艳红的锦缎、黑色的氆氇、白色的绸子、墨绿的绫罗以及小金钱都是赶马人赶来的。物资在流动,文化在流动,生活也在流动。马帮的脚步也未曾停歇,马帮不仅仅是一种运输工具或载体,更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一段历史。少数人靠赶马帮发了财,更多的人赶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高山峡谷、风霜雨雪、野兽毒虫、瘟疫疾病、土匪强盗都是赶马人需要面对的,云南的山歌里常常唱到的“砍柴莫砍葡萄藤,嫁人莫嫁赶马人”就足矣见得赶马人的艰辛,但是为了生活,他们必须上路,必须抗争。

茶马,古道,一条地道的马邦之路


茶马古道

千山云雾万山溪谷,羊肠毛路雪深处。

西北角落西南边陲,背茶欲至打箭炉。

黑茶何美羌马何殊,古道西风求金珠。

糙壮大汗农闲女人,对日饮月酒一壶。

@谁最中国:

茶马古道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

古道上刻着先秦的马蹄印

马背上驮过汉唐的盐和布

一处风光绝美的神秘胜地

一条地道的马邦之路

@一草一木:

马帮踏过的土地,从一个高原到另一个高原,从一座雪山到另一座雪山;

用马匹驮着茶叶与盐巴,换回皮货、绿松石等;

与马蹄声相随的,是一部部经书,一声声佛号;

茶的西行,佛的东渐,远胜于人生的旅程那般漫长而又艰辛。

@韩风:

古道上的脚印、马蹄印,留给我们的是回想;

路漫漫,情深深,路难行,马蹄重,古道传递人间谊情。

几代人,传承着,留下的无声的古道。

今日再走茶马,古道,是发扬“一带一路”的新的航程。

@陈辞岚调:

萧萧黄叶醉晚霞,阵阵雁声落谁家?

驼铃客从边关路,茶马古道无瘦马。

@Roamer:

皑皑白雪千峰落,悠悠驼铃古道留;

一盏红汤香四溢,两行印迹镌神州。

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茶马古道


(绵延在雪域高原崇山峻岭间的茶马古道)

(悠远的马铃声曾经在茶马古道上回荡)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丛林草莽之中,在横断山脉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及高山峡谷之间,绵延着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路上艰难行走,悠远的马铃声,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江河的铁索吊桥也已几经沧桑,被当年烟火熏黑的巨石诉说着这段传奇——古老的“茶马古道”,正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茶马古道”不仅是历史辉煌的地域名称,也是世界最高的陆路交通;不仅是横断山脉的绝世风光,也是川滇藏区的经济命脉;不仅是祖国西南的民族走廊,更是我国古代文化交往的一块宝地。

关于“茶马古道”名称,也是今天人们为这条绵延千年的古代商路所起的名字。“茶”与“马”,诗意地栖存于历史中。关于“茶马古道”记载,很早就可见于历史文献中。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拉开了中西交往的序幕。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西域当地的市场上已经有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货物在出售。这说明在当时除了北方有着一条通往西域地区的“丝绸之路”外,在我国西南地区还存在着另一条通往西方的对外交通途径,它便是“茶马古道”的雏形。

根据专家们的考证,“茶马古道”实际上是一个道路群,“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而拉萨既是终点又不是终点,更广意义上的“茶马古道”还将继续向西延伸。从拉萨再度出发,经江孜、日喀则,向西南前往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不过路上返回的返回的货物已与来时不同,茶叶已经不是主要的物资,而且负责运输的也不再是同一批马帮。实际上,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走完这条万里长途的古道。“茶马古道”上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古代西部与汉地通过“茶马古道”有了最初的交流。[page_break]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随着饮茶习俗的普及扩展,中国茶文化闻名海内外。在茶叶历史上,茶叶向边疆各民族传播,主要是与藏民进行茶马互易。藏族由于地处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大量的高脂肪,由于没有蔬菜,需要用茶叶分解体内脂肪。藏族嗜茶的程度到了“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故茶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自然成为藏族地区所需的大宗商品。藏族饮茶的历史,据载至少在唐代,也就是吐蕃早中期就开始了。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所带的物品就有茶叶和茶种,吐蕃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了推广与发展。而当时内地战乱频繁,对于战马的需求量很大,而内地中原广大农业地区又不出产马匹,产马地多为西北地区,这也就促使了以茶换马的商贸活动盛极一时。茶马互市,各取所需,使中原与边疆,藏族与汉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直到今天,藏语中仍把汉族同胞叫做“甲米”,意思是“产茶或贩茶的人”。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从久远的唐代开始,直到20世纪50至60年代滇、藏、川藏公路的修通,这一千多年里,“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沿途各个民族,发展了当地经济,搞活了商品市场,促进了边贸地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沿途地区的艺术、宗教、风俗文化、意识形态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青藏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弧形山脉,对西藏高原与南邻国家的直接交往产生了阻隔,那是连鸟都飞越不过的巨大的天然屏障,但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东西向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局部地段发育了数条近南北向的断裂山谷,形成了山脉的锯齿形转向及南向缺口,并在这些断裂山谷中发育出一些由北向南的河流。因此,这类由于山体构原因而形成的峡谷地貌并发育有南北向外流河道的特殊地理区,也就成了西藏高原跨越喜马拉雅与南邻国家之间的十分有限的自然通道。

从古至今,凡以高原南部边缘直通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的交通贸易要道,均属这类与特殊地质构造有关,以外流河谷为通道、海拔高差渐次落降的特殊地理区。虽然这些通道因为路途艰险,气候垂直差异较大,崩塌及泥石流现象而严重限制了其交通规模,但它们在喜马拉雅山这道巨高的天然屏障中,却一直是沟通高原与南亚诸国往来通告的艰辛之路。

帕里至亚东通道就是这些艰辛之路中的一条。由于喜马拉雅山弧形地带许多高峰的形成与横向的断裂构造有关,其中山脉东段的泡罕里山(7128米)和卓木拉日山(7314米)之间便形成了北东走向的亚东——帕里——康马断裂谷地,使喜马拉雅山脉这道巨大的屏障在此现出现了一个缺口,因喜马拉雅山区南缘受到了恒河北侧支流的侵蚀切割,使这里成了深峡河谷,成为自古以来西藏与不丹、锡金等南亚邻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通道。[page_break]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也是从帕里沿这条深峡河谷到达亚东的,随着海拔高差的落降,气候垂直差异也不断增大,走到这里,人畜都极易患病甚至死亡。然而,这一带的风景却是美妙的,马脚子们每逢回忆起走过的那段路程,都忍不住赞叹之情。在帕里高原的最高处开始往山下走,以那里为分水岭,北面的水流到西藏高原,南面的水流到印度平原。沿雪山的山脚走下去,小路就在一条宽宽的溪流边上。那溪流万分清澈,美丽异常,水底是好看的白石和黑石,简直像玉一样。再往下,就要进入春丕河谷了。它南连不丹,西接锡金,被称为喜马拉雅山中的乐园。这里的人脸上已经没有了高原红,而是身材纤小,皮肤白润。河谷里更是一派山清水秀的迷人风光——环绕高空的峰顶上,还戴着白雪的帽子,山腰上则绿松密布,云雾缭绕;山麓水边,早已是桃红柳绿,木莲和石榴花丛丛点点,草地上各色繁花更是开得如毯似彩。河谷里蝴蝶飞舞,和风习习,让人留恋难以离去。然后翻过渐渐低下的喜马拉雅山,到达这一伟大山脉的南麓,到达日喀则的边境口岸——亚东。

在古道上是成千上万个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在雪域高原奔波谋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马脚子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锻炼了他们明辨是非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既是贸易经商的生意人,也是开辟“茶马古道”的探险家。他们凭借自己所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一条通往“茶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

不管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由于不可的僻远艰险,“茶马古道”上有三样东西似乎还在坚韧地存在着:一个是沿途的苍茫大地、山川湖泊、蓝天白云;一个是与藏族民族生命生活融为一体的宗教;一个是藏族人民的善良、淳朴和美好。藏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强烈的宗教感情似乎就来自藏区的大自然本身,相辅相成,那样的宗教感情又成全了他们的善良、淳朴和美好。

在“茶马古道”沿途,有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那是一种迟迟动迫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有时世界静得出奇,周围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语。它们以寸草不生而令人震惊。那种苍凉的美、严酷的美轻易就把人带入史前时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冰雪清碧如玉。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那水流漫漫涣涣,迅速汇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与河流中。远山显露出它们强劲而优美的山脊,它们是那么峻秀,又充满了张力。绿绿的山峦,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十分年轻。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它们奔涌流动,为高原注入生命的活力,为高原带来蓬勃的生机。

除却大山大川,“茶马古道”沿途有的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以及超凡脱俗的天光。那些历尽沧桑的石头,那亿万年来不老的蓝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复的云,那似乎来自极地或太空的光芒,它们组织成的色彩令人激动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过西藏的大地,你一定会为那种剔透明朗的光泽所震撼。

历史已经证明,“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不仅如此,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种神秘的色彩。

在50多年前的岁月里,云南、四川的商队经过艰辛的跋涉,来到“吉祥庄园”——日喀则时,大多都歇息在日喀则古城堡下的驿站里。如今日喀则古城堡废墟下面是繁忙的民族传统商品市场。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改革开放步伐越来越大,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旅游业一枝独秀,自然也不会少了对这条古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今天,在“茶马古道”上,从拉萨到日喀则,再至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已成为西藏的黄金旅游线。途经此地,可观赏世界第一高山珠穆朗玛峰和雄伟壮观的希夏邦马峰,还可游览藏传佛教著名的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以及江孜抗英遗址宗山城堡。重要提还可以体验当年“茶马古道”上的神秘感觉。“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的开发,不仅进一步促进沿线和雅鲁藏布江旅游线路的开发,也必将促成21世纪最新旅游热线的形成,推动西藏以及毗邻的云南、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如今,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叶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光辉和荣耀。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9884.html

上一篇:南涧无量山茶区种茶历史

下一篇:滇青”与“滇绿”毛料制作工艺的区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