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2020湖南将安化打造成“世界茶都”的理由

2020-09-23

湖南将安化打造成“世界茶都”的理由

湖南省要像云南普洱一样用战略眼光来看安化黑茶,并以将安化打造成世界茶都为终极目标,以此推动全省茶产业的发展.

一、理由:

1、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安化茶历史悠久,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唐朝,安化的渠江薄片茶就很有名气,千年黑茶,源自安化,到16世纪末居全国领先地位.明万历23年,安化黑茶正式定位运销西北的官茶;在明共武24年定为朝廷贡茶,

比普洱(雍正年间)君山银针定为贡茶都要早.

2、有独特成熟的加工工艺.安化不仅有独特成熟的黑茶精制加工工艺,而且初制加工工艺普及在安化茶农的千家万户.世界茶王安化千两茶、中国第一块黑砖茶、中国第一块花砖茶、湖南第一茯砖茶、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等黑茶散茶珍品,都为安化所创制。1854年研制出红茶,作为‘湖红’的代表,与附件‘建红’、安徽‘祁红’同称当时国内散打正宗红茶;1915年,安化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解放后创制的‘安化松针’是安化绿茶中的珍品。

3、‘安化黑茶’已经是茶叶市场上的一个著名品牌。历史上曾有‘非安化二字不买’之说。在全国以县命名的为世人所公认的茶仅有‘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

三种。‘安化黑茶’在西北市场上有几百年的历史。明清540多年,安化就成为了中国黑茶中心。期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占40%,四川

(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湖南省的茶,80%又产在安化。

4、安化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一提到茶马古道,似乎认为就是古时候四川、云南运茶路;其实还有以安化为起点的茶马古道。从安化运黑茶到兰州有四条线路,形成了

‘船舱马背’式的茶马古道,东坪等集镇就成了茶马古道的起点,称‘茶马古镇’,亦被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今安化山区仍然留下了‘茶马古道’的历史痕迹,

洞市老街和中国南方最后的马帮,是茶马古道历史的见证。

5、历史造就了安化特有的茶文化。自明清以来,安化茶的发展造就了安化特有的茶文化,如茶亭、风雨廊桥、茶碑、茶钟、雕茶门窗、茶馆、‘竹筒茶’、‘茶禅’、

‘烘房飘香’、‘新站长’、‘安化千两茶赋’……还有茶香孕育出来的和与安化黑茶有缘的如陶澍、左宗棠、毛泽东、彭先泽、冯绍裘、黄本鸿等历史名人。

6、安化有湖南省的第一个茶校。1917年4月创办的湖南茶叶讲习所即省茶叶学校)于1920年迁往安化小淹,1928年改为湖南省茶事实验场,已有80年的历史,它与安徽的

祁门、福建的福安、江西的修水同为国内从事茶叶栽培、制茶与科研的四个科研单位之一。解放后湖南茶事试验场易名为安化茶场。

7、有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安化资水两岸的山体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叶岩分化成的土壤,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

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环境,在这里环境里形成了有独特的优良品质的安化大茶叶群体品种。“云台山大叶茶”就是于1965年公布的全国优良茶树种21个中之一。

8、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安化黑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脂肪化合物、胆固醇、消食化腻、畅肠胃等特殊功效,尤其,是“安化黑茶”品牌中的“苻砖茶”(1953年由安化溪研制成功)

内含金茶--冠突散襄菌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本人关于“黑茶文化推广工程”有二项措施:(1)出一本关于黑茶的长篇小说《茶都》;(2)拍一部30集“茶都”电视连续剧。小说已由本人创作,且出版。

“茶都”前期的推广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安化“茶都”的概念逐渐在国人的心目中形成。一旦上述措施得以实现,安化“世界茶都”的品牌就会水到渠成。

到时候“茶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不可以用几个简单的几何数字来衡量的了。“茶都”对益阳的经济及湖南的茶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cy316.cOm编辑推荐

2020湖南黑茶:感动世界的安化黑茶


湖南黑茶:感动世界的安化黑茶

这是黑茶故乡——安化梦寐难求的荣光,2008,北京奥运,熊熊圣火,第一次在黑茶的故乡、在茶叶制成的火炬上点燃。

2007年10月14日下午2点30分,北京马连道国际茶城,“奥运倒计时300天,迎奥运茶火炬传递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六支分别用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制压而成的茶火炬熊熊燃起,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百余年历史中,首次使用茶叶来制作的迎奥运火炬。

最终由百年老字号、湖南安化晋丰厚茶行制作的迎奥运茶火炬,每套为六支,分别以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君山银针和安化晋丰厚茶行独创的金花千两茶为原料加工而成,分别代表中国的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共六大茶叶品种。茶火炬每支长72厘米;上端直径为8.8厘米;下端直径为4厘米,重3.3公斤。茶胎上部凹现“茶火炬”三个字。茶火炬的外包装上仿照北京奥运火炬的祥云图案,意在吉祥;下部套用红色,代表喜庆。外包装分别标有创意、策划和制作单位名称。也蕴蓄着中国千百万茶人迎接绿色奥运的喜悦之心。经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检查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完全符合技术要求。

2007年10月14日下午14时30分,奥运茶火炬经唐山抵达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来自湖南、河北、陕西、山西、云南、北京等省市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数千名茶产业界代表,齐聚北京马连道国际茶城,满怀欣喜,迎接奥运茶火炬的到来。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度赞扬安化晋丰厚茶行制作的茶火炬,称它是中国茶叶和奥林匹克精神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把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通过奥运推向全世界的载体,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一个标志,他还风趣地说:“日本人办奥运向世界人民推出了‘寿司’;韩国人办奥运让世界人民吃上了泡菜;咱们中国人办奥运,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就是这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民族特色的茶叶。”

迎奥运茶火炬从创意、制作到传递进京,充分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黑茶精湛的压制技艺,表达了中国茶人对2008北京奥运盛会的渴望和支持,迎奥运茶火炬必将在奥林匹克史册中留下中国安化茶叶独有的芳香。

2020让安化茶乡蝶变为“世界茶都”


让安化茶乡蝶变为“世界茶都”

在中国南方安化县的万山沟壑、莽莽丛林中,这种嘉木沐天地之雨露,吸山川之精华,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到“悉心艺植,遍布峰谷”,历时1700余载,渐次远销西北13省和欧美、东南亚诸国。它被西北少数民族称为“生命之茶”。

欧美洋人则谓:“安化茶,神茶!”

千年古邑安化,被神奇的黑茶唱响

安化,“世界茶王”的故乡。

在晋时,未置县治的安化茶即已行走江湖,名满市肆。自唐始,安化茶便成为贡品,在宫廷中崭露头角。而于宋时,安化因茶置县后,安化茶更是广种遍植,精耕细作,历经千余载传承,终成为江南茶之极品。尤其是“千两茶”,更被奉为茶中至尊。

打开安化厚重的茶史,便觉一股馥郁的茶香扑鼻而来。

地处巍巍雪峰山北麓的安化,不知从何年月起,茶树就在这里的“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西晋时,即有“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的“渠江薄片”行销于市。据有关文字记载,公元279年,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奉帝司马炎旨讨东吴,一路挥师自襄阳向江陵,而入潭邵直抵广州诸郡。因北兵水土不服,多有呕泻者。杜预急命从商贩手中购“渠江薄片”煎饮,以避腥除瘴,救治兵士。渠江,在今安化西南部,是安化最早见诸记载的产茶区。而至唐代,有关安化茶的记载便已十分清晰。据唐人杨烨的《善夫经手录》描述,“潭州茶有益阳团茶和渠江薄片茶”。并注“渠江薄片”经江陵、襄阳抵长安,也就是溯当年镇南大将军杜预讨东吴之道,进入唐朝国都,先四川的蒙顶山茶入宫廷成为贡品。及至宋时,安化因茶置县,其茶更为朝廷偏爱。据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录》中载,“安化奉圣的‘芙蓉仙茶’,名列贡茶榜首”。远在中州的朝廷对安化的印象就是“岩谷之间生殖无几,惟茶甲诸州县”。宋熙宁年间便“设茶场于资(水)上,置专官戍守”,并办有专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即“博易场”。自此以后,安化茶得到空前发展,“民渐艺植,各有修域……深山穷峪,无不种茶。居民大半以茶为生,邑土产推此第一。”《湖南方物志·长沙府》也称:“安化县出茶,安化山乡遍种茶树。”宋熙宁7年(1074年)朝廷设立收购茶叶的“茶场司”和向少数民族买马的“买马司”。元丰四年(1081年)又合两司为一,称为“茶马司”,安化即成为封建王朝“茶马互市”政策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随着茶叶贸易的急剧扩大,为了保护茶商的利益,安化还招募了1000余名茶商军,在官道龙塘寨口设隘守卡,防止流匪劫茶。至明末清初,安化茶叶产销量已居全国首位。1685年的《湖南通志》表明,“长沙所属12县,共产茶12500吨,其中安化茶占70%,不仅本省,全国亦已占先。”18世纪红茶成为国际市场的主流,清咸丰四年(1854年),粤商入安化设“广庄”,开始制作红茶。到民国初年,安化茶园已有30万亩,年产黑茶3-5万担,红茶20-40万箱(每箱50市斤)。其时红茶出口最高年份达70万箱,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强。一时间,安化成了茶的海洋:乡间圩场、集镇商埠无处不是茶。据有关数字统计,时全县开设的茶行有120余家,悬牌经营茶叶者近400间,从业人员达10万之众。每逢新叶上市,国内外茶商蜂涌而至,云集东坪、小淹、江南、酉州、黄沙坪等码头,争购鲜茶,形成了“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壮观景象。1915年,一个带有历史标志性的盛大喜讯传来:安化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自此,安化茶获得了世界主流社会的承认,为中国茶界赢得了首枚国际金牌。

在回眸安化茶的发展史时,我们不能不把目光凝聚在后来居上的“安化黑茶”上。闻名于世的“千两茶”,就是从“安化黑茶”衍生而来。

明嘉靖年间,由于茶马互市的发展,西北地区茶市开放。嘉靖三年(1524年)安化县苞芷园(今敷溪)制作出了第一代黑茶,明末时便畅销西北。万历年间,明朝廷还颁布了《黑茶章程》,明确安化黑茶为官茶,专销西北诸省和出口欧美各国。由于安化黑茶具有口感醇厚,香气纯正,能解油去腻、助消化防滞气等特点,被居住于沙漠、戈壁等荒凉地区的少数民族,尤其是放牧牲畜的游牧民族视为至宝,和后起的益阳茯砖茶一道,被称为“中国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每年春夏之际,晋、陕、甘、绥、鄂、豫等省茶商,都要上门坐购,有的还上山划定茶园统收,唯恐不能购到新茶。

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安化黑茶”的包装不便运输问题日益凸现。道光元年(1821年)安化茶农便将黑花踩捆制作成圆柱形,每柱重16两老称6斤4两,计100两,故又称“百两茶”。这一改进,对黑茶的销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惊世纪的创造,始于清同治年间。在资水河畔的江南镇江边村,几家刘姓茶农在“百两茶”的启示下,制作出了“千两花卷茶”(老称62.5斤)。“千两茶”比“百两茶”制作的难度更高,劳动强度更大,茶叶用新鲜篾片制成花格篾篓箍严,包装与成型同步进行,前后有三十多道工序,达到了紧压黑茶技术的颠峰,只有得先人真传,技艺精湛的踩制师傅才能操锅制作。成品“千两茶”圆柱长老五尺(166.5公分),圆周一尺七(56公分),有诗云:“貌似树干却是茶,神奇之棒谁敢攀?骆驼路上铃声响,半年釜饮已到家。”观赏“千两茶”骄姿,真有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之感。

“千两茶”是紧压黑茶中的极品。有茶商将一支“千两茶”浸泡7年而花心不湿。它存放愈久味道愈浓烈醇香,冲泡上百道尚余茶味,放置十天后仍可以品饮。“千两茶”内质转化的生物化学机理让世人惊叹。中国台湾学者曾志贤对“千两茶”推崇备至,穷十余年心血,在2001年写就了一部堪称当代茶典的著作:《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书中对“千两茶”高度赞赏,称它是“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黑茶中的极品”,并尊奉“千两茶”为“世界茶王”。此书一出,立即在业界引起轰动,“‘千两茶’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的佳句,也迅速响遍全球。近些年来,“千两茶”受到了欧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日、韩等国的青睐,一支50年以上的陈品,在日本和韩国市场已飙升到了近百万人民币。只可惜这样的珍品已存世稀少,实际上是有价无市了。

如今,只有在北京故宫、台湾故宫、湖南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能见到百年“千两茶”的身影。不过,那是作为镇院之宝收藏的,人们只能作文物观赏,一饱眼福。

说到安化黑茶的崛起,一个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的重量级人物,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就是我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先生。彭先泽(1902—1951),安化小淹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农学系。归国后,在浙江大学执教8年。抗战爆发,于1938年回湖南任茶叶管理处处长。其时,因抗敌烽烟四起,安化黑茶销路被战火阻隔,茶叶大量积压,茶农陷入绝境。1939年,彭先泽亲赴安化,创办了“安化黑茶厂”,大量收购茶叶,压制黑茶砖,开创了安化黑花压砖的历史。他又由内蒙入疆,与苏俄签订了换货贸易合同,打通了黑茶销售渠道。从1940年到1949年十年间,共向茶农收购黑茶50多万担,压制茶砖800余万片,使安化黑茶起死回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彭先泽先生在安化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科研十余年,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著作,在世界茶叶领域享有盛誉。他既是中国黑茶理论之父,也堪称安化黑茶之父,他在安化的黑茶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首翘盼,安化茶成为尊贵身份的象征

随着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的一声锤响,品饮安化茶成了一种时尚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在益阳,在长沙,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忽如一夜春风来,悬挂安化茶牌号的茶馆、茶铺、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一茶惊世,万首翘盼。

当下,品饮安化茶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尊贵身份的象征。然而,“安化茶”的概念,并非只有“世界茶王”千两茶独享尊荣。在安化茶人看来,在安化茶的家族中,“安化红茶”、“安化绿茶”,完全可以和“千两茶”媲美,同样弥足珍贵。

“安化红茶”在二十世纪初一举夺得国际金奖后,又经近百年的探索、研制,茶质愈益优良,现已在国际市场形成了霸主之势。美、英、法、德、加拿大诸国,更是宣称红茶“无安化字号不买”。在国内市场,连曾与安化红茶鼎足而三的福建“建红”,安徽“祁红”如今也难以望其项背。

而“安化绿茶”,更是源远流长,根基厚实。单说新中国诞生后出产的“安化松针”,就是“当惊世界殊”的极品绿茶。“安化松针”外形细直秀丽、翠绿葱嫩,婉若松针。它独有的玉颜一出世便在绿茶领域独领风骚。上世纪50年代初,安化茶场就曾携“安化松针”晋京献毛泽东主席品饮。一代伟人品尝后十分满意,即嘱秘书给安化写信,要安化生产出更多的好茶支援国家建设。半个多世纪来,“安化松针”在与各种名茶的博弈中一直稳居魁首,先后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乌兰巴托国际商工贸博览会金奖”等十余项国际国内大奖。而“云台春芽”、“安化银毫”、“银币茶”等安化绿茶的后起之秀,也是中国绿茶中的佼佼者,始终在国内外市场大行其道。

再就“安化黑茶”而言,也非“千两茶”在独步而行。“安化黑茶”中的“三砖”、“三尖”,其品质、其声望,也可与“千两茶”同行天下。

所谓“三砖”,就是指茯砖、黑砖、花砖茶(其中茯砖有安化茯砖、益阳茯砖之分,各有其妙)。茯砖茶做工精细,技术复杂,非一般黑茶可比。尤其是茯砖发酵后有机物产生的“金花”(即“冠突曲霉”),能繁衍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特殊微生物,这种现象成为世界的不解之谜。日本每年都要从益阳、安化进口200多吨茯砖茶,并把茯砖茶里的“金花”内含物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列为了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

所谓“三尖”,是指天尖、生尖、贡尖。“三尖”黑茶是采用谷雨时节的鲜茶加工而成,叶嫩茶净,色泽纯黑,为黑茶里的精品。“三尖”茶曾经只有官僚阶层和富庶人家才能饮用,是典型的贵族茶。清道光年间(1825年前后),“天尖”和“贡尖”就被朝廷独揽,列为贡品,因产量稀少,民间难得一见。2005年2月14日,一篓由安化白沙溪茶厂53年前生产的50公斤“天尖”,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现身。专家们对“天尖”茶的贵族身世进行了详细评说,给这篓茶评估出了48万元的天价,一时震撼了茶叶界和收藏界。

安化茶的尊贵,专家们当然熟知。自唐代安化茶成为贡茶之后,历经五代、宋、元、明、清,朝朝都受到帝王之家、王公显贵的追逐:宋代曾专旨“芙蓉仙茶”向朝廷纳贡,元朝再加“云雾茶”进献皇宫,明洪武年间,朱皇帝又钦点岁贡22斤“安化芽茶”御饮。清朝后,安化散黑茶又成为中国皇家茶桌上最后的风景。在古代,茶一旦成为贡品,就是专营专运,平头百姓自不待言,纵是一般官吏士绅、商贾名流也不能染指,否则项上人头不保,安化茶的尊荣可见一斑。现在,历史的风云早已将专制的封建王朝荡尽,安化贡茶进入了万兆寻常百姓家。但是,它的皇气还在,它的贵族品质没有散去,它的高雅尊荣早已浸透到了国人的骨髓里。时下,在益阳、在长沙,家里接待客人,如果没有安化茶,尤其是安化黑茶,就觉得没有体面,不显尊贵。而此风还流行到各大都市。上半年笔者去北京办差,顺带给一朋友送去一封“安化砖茶”。朋友见茶欣喜万状,说如今京城还有许多有身份的人都喜饮安化黑茶,据传“千两茶”和“天尖”还像国酒茅台一样,上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接待外宾的国宴。还戏谑地告之,谁家里有了“安化黑茶”,就好像有了镇家之宝,来客都会高看三分。朋友之言绝非溢美。在广州和深圳,几年前“安化黑茶”就成了席上佳茗;不少到内地来投资的台商也言及,如今在台湾,很多名人雅士也以品饮安化茶为快事。现在,在全国各地,悬挂安化茶招牌的店铺比比皆是,一些高档黑茶尽管人们重金求购,也已供不应求。

就是在国外,安化茶的地位也十分显赫。据黄沙坪镇有着180年历史的老字号“永泰福记”茶行传人李胜夫介绍,他们茶行每年都要向加拿大、英国销售数百支“千两茶”和上万斤红、绿茶。老外们把安化茶称为“宫廷古茶”,购买的一般都是豪门显贵和中产阶级,通常用来在重大喜庆和社交活动中待客,或者馈赠亲朋好友。

安化茶的尊荣,除了它数百年畅行天下,经久不衰,具有高贵的名门“血统”之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它的品质有着极好的药效保健功能。现代人追求养生保健,渴望延缓衰老,而安化茶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茶中的多酚类、茶色素、茶皂素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和无机元素类,对人体都有极好的保健作用。而黑茶的主体性功能成分是多糖类化合物,可以调节人体内的糖代谢,能防治糖尿病,抗衰老、抗癌变、抗血凝、血栓,降低血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专家评介,安化黑茶蕴含的有益元素远远优于各地同类茶品,纵是普洱茶也难以匹敌。今年普洱茶遭遇市场滑铁卢,价格大幅下跌,不少茶庄关闭,而安化黑茶却一直以高价雄踞于市,就是对专家评介的最好验证。西欧诸国很多茶家则称赞安化黑茶是“益寿美颜的神茶”,这大概是他们几经甄选、比较之后的有感而发。近几年,日本专家还在茯砖茶中提炼出了一种比黄金还贵重的保健品,这更使安化黑茶凭添了一层神秘和尊贵的色彩。

世界看湖南:安化黑茶世界共享


“安化黑茶,世界共享。”10月28日上午,第四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在安化县黑茶文化广场隆重开幕。在开幕式上,来自中蒙俄万里茶道市长论坛的中外嘉宾,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以及全国茶学界的专家、学者,各地茶商代表和人民群众近三万人参加此次盛会。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邹永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益阳市委副书记黎石秋为开幕式致辞,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宣布文化节开幕。

安化因茶立县,在中国茶业史上,安化黑茶是“储边易马”的官茶,是农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和古丝路上的神秘之茶,是民族团结和国际贸易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安化县全力打造黑茶产业。目前,安化茶园面积达到33万亩,从事黑茶及关联产业人员达34万人,150家茶叶加工企业,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52亿元,茶产业税收达2.8亿元,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强,安化黑茶已从一个产品上升到了一个产业,并成长为区域内规模大、品牌响、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和湖南省实现千亿湘茶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科技创新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

据悉,从2015年的第三届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到现在的三年,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三年。三年来,安化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今年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成为湖南省2018年唯一被批准入选国家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不负前人,七大举措全力打造“世界茶都”


不负前人,七大举措全力打造“世界茶都”

“世界茶都”,一个神圣的名字。它意味着这里是盛产优质茶叶的圣地,极品茶王驻跸于此,引领着全球的茶叶潮流。安化,这个千年茶乡欲蝶变为“世界茶都”,并非神话。得天独厚的经典江南山水优势和千余年制茶传统,使其具有了问鼎“世界茶都”的雄厚实力,为此,中国茶界的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社会各界许多有识之士也极为关注,“造都”成为大势所趋。

安化到底具备哪些“造都”的条件?这里的茶业人士给出了答案。

安化环境优越,山水灵秀,雨量充沛,土壤肥美,溪峪峰谷间常年云雾蒸腾,空气清新湿润,能为茶叶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不可能克隆、移植,惟安化这方山水,能产生世人公认的优质茶。

安化有千余年传统的精湛制作工艺。安化茶品质独特,工艺特殊,外人难以掌握,有的技术精髓,属国家机密,其它茶类不能企及。

安化有权威人士的肯定。我国最具权威的黑茶专家施兆鹏和刘仲华都认同:安化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安化独尊。

2020如何选购湖南(安化)黑茶!


湖南黑茶分为三大类:三尖、四砖、一花卷。生产厂家众多,口感和品质各异,打出的招牌也让人眼花缭乱,从这复杂的市场里挑出适合自己品饮和收藏的好茶确实需要下点功夫!目前黑茶主力产品是:天尖、茯茶和花卷。黑砖和花砖也有固定的消费人群,相对来说边缘一些的产品是青砖和生尖之类。从外形上看,黑茶逐渐小形化,原本以KG为计量单位也逐步转为以克为计量单位,包装也逐步在商品化、礼品化,简易包装和蔑篓包装也逐步向精品包装过度;从消费情况看,品饮的数量已经远远低于做为收藏品和礼品的数量了。厂家在适应消费者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推广手段,而整个过程也是伴随价格提高的升值过程。

下面回归正题,谈谈黑茶的选购

花卷既千两茶,也包括其演变产品。目前市场上主流销售的是千两茶(36KG)、千两饼(750克)、百两茶(3.6KG)、十两茶等。其中的千两茶号称世界茶王,收藏价值是黑茶之最。从收藏价值上看千两茶>五百两>百量>千两饼>十两。但千两茶重量和价格无疑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口感上的排序是(玩家普遍认同的)千两饼>百两>十两。黑茶的收藏主要看的就是两点,一是品牌附加值,二是原料纯度。在众多厂家中品牌价值无疑白沙溪是王者,在千两茶工艺上白沙溪更是无出其右。而玩家所关注的选料问题,当然首选还是纯料的高马二溪,而白沙溪做不到这点。所以很多二线厂家都会打出“高马”招牌,千两茶不能信这东西肯定要把品牌放第一位,这可是镇宅利器啊!而千两饼、百两茶可挑挑花样,玩玩纯料。首选品牌是白沙溪,还可以关注一下久扬花卷、利源隆百两、高马二溪百两等。

茯茶,其独特的发花工艺被视为湖南黑茶的标志性特点。传统上茯砖分为普通茯砖和精制茯砖,用料上一目了然,但现在企业命名多样化,弄的很多人发蒙。原本用料低级的茯砖,现在也很难界定了。益阳肯定是茯茶的王者,主要产品线也以茯茶为主。收藏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特殊纪念茶和常规品中的一品茯茶。从口感上看,一品茯茶很有代表性,而极品茯茶、湘益茯茶性价比低一些,低端产品线还有金湘益、百姓茯茶、精制茯砖等,其中精制茯砖性价比高一些。天茯茶是白沙溪独创的名字,字面理解是天尖+发花=天茯茶,但实际用料上看没那么高,入口感也较大众化,但其品牌价值大还是获奖产品,收藏价值和销量很不错的一款茯茶。想换口味的话,高家山手铸茯砖也不错。茯茶的金花其实是把双刃剑,很多人不管怎么解释对这种以菌群为卖点的产品还是抱谨慎态度,所以对金花这一工艺不了解的,还是购买益阳产品为好,毕竟是是通过国家质量认证的。

天尖是三尖中的老大,用料也是最好的。产品质量最稳定的肯定是白沙溪,一些中小厂家花同样的料钱肯定做不出白沙溪的水准来,这个不用怀疑。但吃喝都有腻的时候,有时候也得尝尝野味!用料好一些的,价格就不会便宜的,高家山、利源隆的天尖也有自身特点。图实惠便宜可以选中茶的,特点不突出但也不会让你感觉上当。市场很乱,便宜茶确实不少,这里面确实有性价比的产品,但更多的是学费茶。

黑、花砖。一般都是固定群体在品饮,因为有“味道”品起来更有味,初学者品饮的少一些。相对于天尖和茯茶来说,它们口腔刺激性要大一些,这个选择口感很重要。怕交学费的就选万能的白沙溪。利源隆的黑、花砖是发花的,喜欢的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甚至不敢喝。目前的黑、花砖用料好的价格非常贵了,而收藏价值肯定是花卷要高一些,所以如何建仓就得根本用途仔细考虑了。

2020湖南黑茶:世界茶王千两茶


湖南黑茶:世界茶王千两茶

品名:千两茶——世界茶王

重量:36.25kg

年份:(新茶)(其它年份的茶价格另议)

安化县高马溪有限责任公司地处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田庄乡,正宗湖南安化高马二溪黑毛茶全部在此加工,然后分布到各个茶号,由此,高马二溪茶叶早年湖南黑毛茶的发详地,也是制作传统纯手工成品“千两茶”的重要基地。

“千两茶”,即花卷茶,因一卷茶合老称约重一千两。该茶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重约36.25公斤。

制作材料:此茶以蓼叶裹胎,外包棕片,再用竹篾捆压箍紧,黑毛茶是立夏前后采摘的全花白梗茶而制作的。

制成工艺:员工都是身强力壮的成年大力气男子汉,五至六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纯手工制作,并且工艺十分复杂,原料选择上需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经其跺、绞、压、滚、锤等工艺,全过种通过23道工序,才能完成。其干燥定型则采取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茶体之内,进入长期陈放期,陈放越久,质量越好,品味更佳,使其具有特殊茶香滋味,经久耐泡,色泽清靓。因此茶独特的工艺的原料,现所称“世界茶王”。

该厂是湖南安化最早制作千两茶作坊之一,据老人遗言:有的厂有员工万余人,每年加工成品几万吨,碧玉码头有歌去:“桅杆如林,脚帮成群,茶香真浓,昼夜光明。”

在乾隆32年(1768)陶澍父亲陶必铨任该作坊工长,他为此作坊大展宏图,把作坊扩建到数千平方米,员工数千人,又增加加工设备,经营管理奇巧有方。到嘉庆7年(1799年)陶澍考上进士,道光元年(1820年),陶澍在京都任职遂年升官,封为三江总督,兵部尚书,因家乡茶厂名声大振,产品销往海内外(现有道光年代篡碑为据)。后来,清朝政府腐败,此地管量不当,渐蓑落。

九十年代末期,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个绝产多年安化“千两花卷茶”,才得以重出江湖。由于市场的需要,安化县高马溪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开始恢复生产,我们将以“诚信第一”为原则,以创业之精神不断拼博,以更新的理念更完美的产品,用山里人普实、仁慈、博大的情怀欢迎您的惠顾和加入。

饮用功效:饮用千两茶,可以消滞去腻,久放不溲。新鲜的千两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茶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开卷敞放一段时间,待其“睡醒”再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陈年千两茶对付一般的肠胃毛病,可以说茶到病除。

另外,千两茶是海外游子治疗水土不服的常备饮品,因此远销海外,尤其是东南亚、韩国日本各国。

2020湖南黑茶:走进神奇的千两茶世界


湖南黑茶:走进神奇的千两茶世界

 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探索千两茶的今昔,我们可以发现:在一种奇特的事物身上,经济、文化、历史怎样令人惊奇地交织在一起。千两茶之缘起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喇嘛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茶叶重镇黄沙坪资江在平口由新化进入安化,途经百十里高山峡谷,到东坪一带湖面开阔,风光大霁。黄沙坪在东坪以下,是历史上资江下游第一个商埠重镇。明末清初期间,此地制茶业兴起,其声誉响遍全国。在清朝后期,黄沙坪已有了“黄市”之称,南至广州,北上汉口,船舶来往,络绎不绝。据可靠的记载,清末民初,“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黄沙坪,已聚集了至少50家茶行。茶行的兴隆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钱庄、绸店、当铺、药房、米店以及各类作坊、曲艺、唐班,街市繁荣,经济发达。当时黄沙坪年产红茶十多万箱,引茶2万余包。加工花卷3万支左右,几乎集中了安化全部的“千两茶”销售,是最大的花卷茶集散地。这里商铺百余家,茶号52家,差不多全国所有的大茶号都有分庄(子公司或办事处)设在此处,仅仅1平方多公里的面积里聚集了4万多常驻人口,民国时期有“小南京”之称。据80岁以上的老茶农回忆,黄沙坪资江沿岸不到约1.5公里沿线就有13个船码头,其中9个主要用来装运茶叶,有源生昌码头、三德玉码头、梅蓝货运码头、永泰福码头、福音堂码头、谦益盛码头、琦公码头……专门从事搬运的工人成立脚帮,帮众120人,常年靠此营生。许多大的茶号,如三德玉、晋记、宝聚昌、宝聚庆、天顺长、天一香、阮远长、裕通永、大拥裕、兴隆茂、竹巴松茂、大昌川等,都踩制千两茶。当时一个踩卷师的工价是一天4个银洋,一个银洋时可购一担白米,薪酬之高,不输今日的高级白领。由于千两茶是安化茶传统的也是主打的产品之一,市场从来不成问题,许多人靠薄本微利起家,做成了大老板。一个茶号的资本金多则几万十万光洋,少则几千元,都做得热气腾腾。山西人、陕西人、甘肃人,久已到此生根发芽,福建人、广州人也越过南岭北上,由湘江入资江沿水而溯到黄沙坪开铺立肆,经营茶叶。这些茶号在发展过程互相渗透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的年份,你出一份资金,我入一个股份,雇请人工做几千支千两茶,然后按成本摊分支数,各自经销。“老抠儿”的山西人、操着福建官话的闽南人,与宝庆人、安化人一道,共兴公益,建立带有家乡色彩的庙宇、楼阁,福建印迹的天后宫、山西风格的关帝庙、江浙倾向的洞宾楼……妆饰了一个盛大的茶市。黄沙坪依山傍水,狭窄而修长,沿街全是青石板,修建于雍正三年(1717年)。街道两旁屋接屋,檐连檐,街中心开挖了一条1米深1米宽的下水道,上用1米长、50公分宽、15公分厚的青石板盖住。一到雨季,两边檐水一直流下来,汇聚到各家各户台阶前的石孔,流入下水道,再通过涵孔注入资江。不管雨有多大,都不会积水。这些青石板共有4万余块,3千多立方,全部从远处运来。工程之浩大,所费之不菲,没有雄厚的民间财力,根本无从想象。街道两旁飞阁连檐,有的店铺楼上楼道相连,鳞次栉比,景象壮观。每到收购季节,处处门户大开,茶香满街,连茶商会馆、吉安公馆、山西公馆也会敞开中门。街上摩肩接踵,只能从人缝里挤,那是黄沙坪最繁忙的季节。1920年,湖南茶叶讲习所由长沙岳麓山迁往安化小淹、再迁黄沙坪;1938年,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因日本侵略者侵略长沙,迁往黄沙坪附近的褒家村,为当地培养了大量茶叶人材。中国当代的茶叶史,从此留下了黄沙坪的印迹。老茶今日得新生千两茶恢复生产,是市场的牵引。安化白沙溪茶厂1983年生产过300支,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目前安化较大的千两茶生产商有两三家,估计年产量在3-5千支。在销售上,由传统的边销,已逐渐扩大为内销和外销,北京市场、广东市场也比较火。在价格上,一般新卷买到1200-1800元一支。千两茶的踩制全是手工,工艺十分复杂,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有23道工序。其干燥定型则采取日晒夜露的办法,晾置50多天,使其具有特殊的香气、滋味,经久耐泡。因为工艺和原料讲究,“卷王”即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不易制作,每年最多能产100余支。这种茶要有纯高马二溪茶(全安化品质最好的原茶)火焙一级黑茶做原料,要选取十米长的老竹用于加工和包装。千两茶制成后,愈陈愈香,年代愈久远价值愈高,一支50年代的千两茶,价值已达100万元;1983年白沙溪茶厂生产的那一批千两茶,每支售值在8万元以上。茶叶市场是个风云变幻的市场,东边日出西边,何处晴阴说不清。前几年盛极一时的乌龙茶,如今被普洱茶取代,乌龙茶厂商经营亏本,十不存九。这几年普洱茶大盛,和普洱茶同属二道发酵茶的千两茶也是时人最欢迎和拥戴的藏品。千两茶独特的成茶机理形成自身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很受一些茶道中人的追捧。和过去主要西北牧民不同,如今千两茶四处开花,一些厂商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在工艺处理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地方的营销。广州坊间饮用千两茶,是因其消滞去腻,久放不溲。新鲜的千两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扫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的千两茶醇酽隽永,善饮者将其开卷敞放一段时间,待其“睡醒”再畅饮,有琼浆玉液不易之妙。陈年千两茶对付一般的肠胃毛病,可以说手到病除,这和益阳民间用老砖茶治腹胀腹痛如出一辙,可能这种茶对肠胃内不同菌种的平衡有特殊的作用。跟砖茶相比,千两茶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它独特的历史造就了自身的魅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它一度被花砖所替代,但“重出江湖”之后,并不是试图夺回自己的“旧河山”,而是另辟蹊径开创新天地,这是安化茶和益阳茶可喜可贺可以自豪的地方。一些更利于开拓和占领市场,并稳固市场的制造方法和营销战略,使千两茶在茶叶市场、饮料市场攻城略地,创生财富的做法,也值得我们传统的茶业加以借鉴和吸收。诚然,千两茶要恢复到历史的鼎盛和辉煌,恐怕为时过早。甚至,就像京剧一样,不可能再有梅兰芳、杨小楼和余叔岩的时代,能够有一个健康而长远的生态环境,能够长久地葆有这块民间智慧和历代能工巧匠心血铸成的玉璧,将是千两茶之大幸。相比于当时4万人口的黄沙坪,如今这里常居居民不过2000人,千两茶的今天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2020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安化黑茶起源于茶农在历史长河中长时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安化黑茶是千年前“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

安化茶农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肉等,腊鱼肉色美、味香、可口。)

山区茶农在祖祖辈辈的生活里,每户有一个火坑,生火、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中央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梭筒顶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就放在篓内,有的一放就有5~1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了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又称“黑茶”。以前小孩子拉肚子,饮了这种黑茶就好……。

古时,安化茶农就这样在长时期的生活中感悟、在生产中不断探索、实践,在无意之中发现经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了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茶类--黑茶,为安化所独有。

清•光绪年间杜贵墀等修《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昔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安化黑茶采用锅炒杀青、揉捻、渥堆(前发酵)、松柴明火烘干(七星灶),即将在初制工艺过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独特松烟香。这种采用安化特定区域的鲜叶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制成的茶被称为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代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

安化黑茶究竟始于何时?安化先有茶,后有县。到宋熙宁五年,才建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有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年)《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已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其色如铁”的铁色即早期安化黑茶也。说明唐•五代时,早期的安化黑茶制茶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茶:“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中记载的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指明:“《茶谱》有潭州铁色茶,即安化黑茶也”,“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外。由此可以推断,安化黑茶已经在唐代开始生产,至少有一千余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甘肃通志•茶法》载:“安化黑茶,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以前,开始制造。”

《明史•茶法》载,公元1524年(明嘉靖三年)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茶易马,商茶给卖……印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记载:指的就是安化黑茶。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载:“黑茶之名,今仅于湖南安化见之”。“真正的黑茶起源于湖南安化”。“‘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由此看来,中国黑茶,安化独有。从“黑茶”一词见之于史料记载起迄今至少也有480多年历史了。

安化,旧隶属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秀,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渠江,就是现在安化县的渠江镇,“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茶就是勤劳智慧的安化人民制作出来的早期安化黑茶。

安化农家挂在火坑柴灶顶端的古篾篓包装,内装黑茶。

《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则有湖南白露、长沙之铁色。”古时,安化隶属长沙府(潭州),“长沙之铁色”,即“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安化早期黑茶。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2020湖南将安化打造成“世界茶都”的理由》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8709.html

上一篇:春茶、夏茶与秋茶的概念

下一篇:大红袍茶冲泡所用之水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