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生在那云雾深处。

2020-08-13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生在那云雾深处。

在中国西南边陲云南,有一座山叫做无量山。无量山雾深而飘渺,站在山巅,脚下是片片似隐若现的浓雾,倒真有一点仙风道骨,宛如仙境的感觉。我想正是为此,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无量山成为了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的隐居之所,段誉与神仙姐姐的邂逅之地,武林高手对决的地方。然而今天的无量山在褪尽了武侠世界的刀光剑影,远去了小说里的鼓角争寒之后,拥有的是一片遗世独立的单纯宁静,和那一望无际的郁郁茶园。

深山有老林,老林出好茶。无量山山高雾浓,自古便是天然的优质茶园。无量山彝族先民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因而在无量山腹地分布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茶园。尽管这些茶园中大部分是栽种型古树茶,但其生长的历史也是足够悠久,绝大多数已经有至少两百年的树龄。无量山不仅有着逾万亩的栽种型古树茶,同时也有着数量庞大的野生古树茶。林街乡岩头村箐门口无量山大石门,是景东野生大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野生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5万亩,专家考证,最古老的茶树树龄约1500年。

无量山古树茶早已在茗茶社区享有盛名,不仅是因为其古茶树的树龄够老,更主要还是因为其优质的茶叶和独特的风味。无量山茶得天独厚,垄断了天时地利的优越自然条件,由于山高而温低,使得芽叶生长较为缓慢,光合作用充足,因此用无量山茶叶原料生产的茶,内蕴独特,香气浓郁。生茶清香,生津止渴;熟茶醇厚,韵明香高。古人有诗赞曰:“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茶林深处,有漫山茶歌。

无量山古树茶每年只采一次,即春茶。由于此时的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已经储藏了许多营养成分,加上冬春阳光照射薄弱,茶树生长相对缓慢,使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得以充分形成和沉淀,从而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也正是因为好的古树茶每年只采一次,真正好的古树茶料每年不到五百公斤,数量稀少,极为珍贵。

春茶的采摘需要在开春之日开始,至小满之日结束。每年的这个时候,生活在无量山脚下的彝家姑娘早早的便要背上竹篓上山采茶。在清晨的第一米阳光中唱起彝族古老的采茶谣,额头细密的水珠不知是浓雾化珠,还是辛勤的汗水在映照姑娘们的勤劳善良。采茶是无量山茶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由于无量山古茶树枝干硕大,采茶就不仅成了姑娘的专责,很多汉子也纷纷爬上了茶树,在采茶劳动中与树下的姑娘们情歌对唱。于是苍老葱郁的古茶树不仅为彝家儿女带来生活的繁荣,同时也见证着他们美好的爱情。

好山出好茶,好茶,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云南南涧凤凰沱茶厂生产的“深山老林”普洱生茶,采无量山百年古树茶,以古法煎炒压制而成,外形圆润平坦,香气清香灵逸,品味轻涩回甘,有“深山出老林,品味独一佳”的赞誉。“深山老林”普洱生饼以无量山为名,取其生于遗世独立的原始林木之中,享受天然的阳光湿雾的呵护,百年时光的酝酿,最后成就一饼真正的好茶。

其一,用料上乘,珍稀难得。“深山老林”所采用的原料为深山原始野茶,这种茶树是最古老的茶树,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至2500公尺之间。深山原始野茶树身往往粗大壮硕,但由于其纯粹依靠天然生长,故每年茶叶产量并不稳定。另外,为了保护古茶树,当地茶农坚持每年只采摘一次春茶,并且必须至少留下三分之一的芽叶,故古树料数量极为稀少。

其二,风味独特,品味一流。无量山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加上独特的上帝气候,使得当地有“一山不同味,一里不同天”的说法。其中“一山不同味”说的便是无量山茶独特的山头风味。“深山老林”的原料来自无量山不同海拔和山头的古树茶园,其风味可算是千变万化,无一饼相同,但却又都体现出无量山特有的那种清新之感。

深山老林,拥翠波绿海;凤凰无量,有沁人茶香。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熟茶中的这些味从哪里来的


熟普中常见的堆味、仓味、霉味、陈香,今天就来讲讲它们的区别吧。

堆味,又称渥堆味。

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过程中的独特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渥堆发酵时,茶叶堆积在一起,在适当的温湿度下,内含物质在酶类物质和微生物作用下发酵。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渥堆完的茶都会产生这种味道,一般就把这种味道叫做渥堆味。

“堆味”是由于普洱茶发酵工艺渥堆发酵过程产生的一种味道,是一种类似混合酸、腥等不良感觉的发酵气味,类似焦味和土腥味这样一种味道。

堆味是熟茶的工艺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气味,但堆味是阶段性的、能够消除的、无刺激性的气味。堆味通过良好的仓储,一般在两年左右就能慢慢自然逸散掉。

仓味,通俗的解释是指茶叶入仓储存后吸收产生的味道。

茶叶存放久了多少都会带一些茶叶本身以外的一些味,只是程度的多或少的问题罢了。如果仓库缺乏空气流通,或者设施也不完善,发酵茶堆放也不合理,茶叶很容易吸收仓味。

通常口感上的理解,仓味一般就是指令人不悦的杂味了,最直接的表述就是“陈旧味”,像老房子很久没人住,或者衣服在阴雨天没能及时干透的那种让人不舒服的味道。仓味在醒茶后,是否能够退,取决于其轻重。有的仓味醒醒茶基本就很难感觉出来了,如果是受潮严重,那基本就不用喝了,醒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霉味,是茶叶受潮霉变,当闻到霉味时,已经不能再饮用了。

霉味是制作或者存储失败而产生的、对身体有害的、令人不悦的、有刺激性的劣质茶品、失败茶品所带有的气味。一般多表现为刺鼻味、腐味等令人不悦的气味,如果是重度霉变的茶品,其霉味刺激性较大,闻上去较为令人不适。轻度发霉的干茶霉菌不明显,但摸上去会有滑腻感,潮湿感,茶汤汤色暗沉浑浊,不够通透明亮,更是难以下咽。

陈香,是普洱茶在后期存储陈化过程中,继续发酵所产生的、各种令人舒服的气味统称。

品质优良的熟茶在正确合理的存储条件之下,其内含物质会继续进行发酵转化,使得普洱熟茶在合理期限之内滋味不断提升,会转化出药香、枣香、樟香等,不仅能够提升茶品口感,还能令人身心愉悦的芳香气味。

陈香是普洱茶经过后发酵转化而出的、对人体有益的、令人愉悦的、不刺激的、适口的、品茶者所追求的普洱茶最佳滋味。

普洱杂志:云雾深处贡茶香


车出贵定县城沿309省道一路向南,让人心旷神怡的田园景致不时地从车窗外远远迎来,又被疾驰的车子甩到身后。时值乍暖还寒的初春,山岭上,田野间,桃花、梨花、油菜花竞相争艳,色彩斑斓。

行不久,远远地看见一座宛若屏障的山峦矗立天际。横亘连绵的群峰,在深远的天际兀出一道分明的轮廓,薄薄的云雾点缀腰间,如水墨画般让人心旷神怡。首任刚指着远山,向参加“全国青年摄影名家走进最美茶乡”采风活动的各地影友介绍说:“那就是云雾山,云雾贡茶就产自这座山!”云雾山位于贵州中部,贵定县南部,系苗岭主峰之一。作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沅江水系和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的分水岭,海拔最高1961米的云雾山因多云雾而得名。当然令山扬名的并不是这里的云雾以及地理上的分水岭作用,而是这里所盛产的云雾贡茶。比较文艺而又充满想象的说法是,云雾茶在冲泡时“杯盖子一揭,只见杯子里冒出一股白气,先像一把伞,后像一朵云,幻为莲花佛像慢慢升上天空”。尽管云南的茶山跑过不少,但对此行心中还是充满期待,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去省外的茶山采访。

离开坝区,车子一头扎进山的怀抱。一片片沿着山的走势种下的茶园,形成美丽的几何图案呈现我们面前,山里甜甜的空气带着淡淡茶香飘进车窗,精神为之一振。

在云雾山腰的鸟王村关口寨有一座新建不久的亭子,亭中耸立两块石碑。碑文汉字尽管饱经沧桑,但尚可辨识。一块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月的石碑,镌刻着当时清朝政府的一个“批复文件”,内容大体是苗民雷阿虎报告灾情,茶树枯焦不发芽;经查属实,特拨白银四百二十两,帮助其恢复生产;并将贡茶数量予以确认,地方不得乱加摊派,加重苗民负担;如有官府差人以办茶为名,敲诈勒索滋扰苗胞的,可指名举报等等。另一块碑,是嘉庆十年(1805年)所立,名为“云雾鸟王贡茶地界碑”,内容是清朝政府界定云雾鸟王贡茶产地范围,尤其严词申明此乃皇家茶园,不许任何人染指,严禁私自买卖鸟王茶,否则要“严行处置”。

从京城到黔中山重水复,皇家却不远千里立碑行令,将其设为御用,鸟王茶的品质可见一斑!全国记载有贡茶的地方史料汗牛充栋,但专门勒石为碑记载贡茶的,目前只发现这块。首任刚是云南昭通人,曾在昭通当过代课老师,现在是贵定县茶办主任。他介绍说,碑文中所说的鸟王茶就是云雾贡茶,现在的云雾贡茶主产区在贵定县云雾镇,核心产区是鸟王村。当地有句俗话说:“鸟王十八寨,寨寨十八家。”以前的鸟王村是由18个苗寨组成的,他们是苗族的海葩苗支系,主要分为金、雷、陈三姓,全村现有人口800多人。

海葩苗是苗族中人口最少的支系,全国仅有万余人,他们时代生活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之中,很早就掌握了种植茶叶的技术。据说早在2000多年前,生活在云雾山区的苗族就已经发现茶树,并开始了从原生高树茶到茶树的人工驯化栽培过程。至唐代,经过60多代人的辛勤培植采制,终于在黔中海拔1500米以上自然环境独特、云雾缭绕、日光充足的云雾山区、阳宝山区创出了“鸟王茶”、“东苗茶”、“鱼钩茶”、“白云茶”等早期云雾系列名茶。

贵定云雾茶作为贡茶的最早记载,是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向泰定皇帝进贡茶,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皇宫贡品。康熙《贵州通志》、民国《贵州通志》等史籍志书均有“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及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之记载,贡茶碑就是这段历史的明证。

乾隆《贵州通志》(1714年)载:“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冲、五柯树、摆耳诸处。”而今云雾茶的核心产区为云雾镇鸟王村的上坝、竹林、长寿、排山、关口等十几个山寨,产量占云雾茶50%以上。各寨山峰起伏,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5-15℃,年降雨量1107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相对湿度大,雨热同季,水分供应良好,年日照率25%左右,常出现多云间晴,云雾多、光照中散射光和漫射光多的天气。土层深厚,多为砂砾质壤土,有机质含量为3~6%,含氮量、速效磷、钾元素均较丰富。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极有利于喜温耐荫的茶树能更有效地利用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增强光合作用,促使新梢枝积累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增进茶叶品质,让所产之茶叶芽肥厚、柔软、香高味浓。

鸟王村茶园环行观光公路两侧,延绵在缓坡地带的一片片茶园,在下午融融的春光里,就静谧地躺在云雾山宽广的怀抱里。站在高处纵目远眺,层峦叠嶂,跌宕起伏,大地显得苍茫而恢弘。而层层叠叠的茶园,如同条条绿色玉带蜿蜒在山岭间,给这种苍茫和恢弘带来了一种别样的柔美。穿着民族服饰的海葩苗妇女,三三两两地在茶园里,一边采着今年的第一拨春茶,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天。

一位正在采茶的大嫂,给我看她刚刚采下来的芽头。尽管那芽头相对而言已是肥大壮实,但与普洱茶相比显然还是要瘦小很多。大嫂说做一斤云雾贡茶成品需要五六万个这样的芽头,即便是在天气较好、茶芽发得比较多的情况下,很熟练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到3斤左右的茶青。也就是说,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一整天所采的茶,也做不出一斤云雾茶。在云南茶区习惯了说公斤,刚开始还以为大嫂说的一斤是指公斤,细问下才知道说的是市斤。

首任刚介绍说,云雾茶的茶种是鸟王茶种,是全国茶叶珍稀良种之一,为贵定所独有。该种植株矮小,形态与苔茶近似,由于源于当地原生树种,所以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能力极强。鸟王茶种耐寒性强,具有叶色绿、茸毛多、芽叶肥壮、持嫩性强、芽形秀丽,且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云雾茶采摘细嫩,于每年清明前后开园采摘的嫩芽俗称“嫩采雅雀嘴”,可见芽叶的幼嫩程度。采下来的茶青经三炒、三揉、揉团、提毫、文火慢烘,保持其原芽的鲜锐、形状和茸毫,精工巧制而成。成品茶条索紧卷弯曲,白毫充分显露,外形美观,形若鱼钩;茶汤浓酽,汤色碧绿;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具有独特浓厚的蜂蜜香。

你知道市场上流通的老茶都从哪里来的吗?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老茶大约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香港为主的传统茶庄的存茶

由于普洱茶是贵旧不贵新,有存老茶卖的传统,因此香港等地的传统茶庄都有存茶的传统,而且在较长的存储实践中,香港的茶仓也总结了一些存储的经验,因此有最多、最好的老普洱茶是在香港的说法。

当然要说明的是由于各茶庄的仓储方法有别,加之香港属于高温高湿的地区,香港存出来的老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老茶有跑香霉变的问题,因此香港仓茶的老茶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类,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等地的老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炒作紫砂壶热,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热,香港仓储的普洱茶开始大量流入台湾,2005年后由于大陆普洱茶热的出现,又有不少老普洱茶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是原料、制作、存贮。

存贮得当的香港仓中有不少品质好、沉香足的老茶,但老茶一但开仓后不注意保存,沉香会很快散去,一般称之为跑香。

一般而言出仓后的老茶如果保存不当,单片的茶饼随意摆放2个月后,沉香就会散失50%以上。

成筒的如果随意摆放,沉香也会明显下降。

因此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的老茶中,有相当数量的会出现甜滑足但沉香不足的情况。

第三类,历史上销到西藏、内蒙等牧区没饮完而保存下来的老茶

这些茶一般会有两个不足,一是原料多为粗老叶,会使汤质滑润感不足,汤薄;二是多为自然存放,跑香较严重。

但这类茶有一个优点是存放地方气候干燥,不易受潮,与同样存放在广东、港台地区的自然存放的茶相比这类茶的香气、品质会更好一些,尤其这类茶中有一些用正常茶菁压制而不用粗老叶压制的茶品质会较好。

但这类老茶的数量不多。

第四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保存下来的茶样

这些茶样如果放在样品室,长年的跑香和光氧化会使这类茶缺乏沉香而且会有严重的光氧化味,有的书中称为日光臭。

如果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会比较好,这类茶的数量不多。

第五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未售出的库存

这种库存的茶由于是自然存放一般会沉香不足。如果仓库湿度大还会有霉味或湿仓味。

如果仓库防潮做得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茶。

第六类,边角料

普洱茶生产企业当年挑拣出来的粗叶、碎茶,放置库房多年,有的被找到后翻压成了老茶饼。

这类茶一般都会香气严重不足,而且很多受过潮。

第七类,茶农存茶

山区茶农当年制作后没售出而又没扔掉的晒青毛茶,有人零星收拢后翻压成紧压茶或作为老散茶销售。

这类茶跑香、易发霉是通病。

第八类,国内藏家

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在普洱茶圈久了,总会有茶友来询问:普洱茶的市场空间大吗?

升值潜力如何?

可见,普洱茶于其他茶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投资升值潜力。

也就有了各种各类的普洱收藏家,也是老茶中的重要

让人爱到灵魂深处的老曼峨


老曼峨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布朗山乡东北边,距离布朗山乡政府16公里。老曼峨平均海拔1320米,年平均气温20—23摄氏度。

在傣语里曼峨是“芦苇寨”的意思,据老曼峨寨中碑文记载老曼峨建寨始于公元六三九年,暨大唐贞观十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七十三年历史。老曼峨现存古茶园面积有三千二百多亩,最大的古树树围有二米二,树龄达八、九百年,古代典籍中有所谓“蒲人种茶”的记载,历史可上朔至周朝武王时代;而布朗族就是“蒲人”的后裔。老曼峨茶香气浓厚锐利、茶气刚猛、苦味厚重强烈、回甘生津快且悠长,是普洱茶中不可多得之佳品。

走进老曼峨寨,处出散发着一股古老而质朴的气息,这气息飘荡在这一方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老曼峨寨可以说是整个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村寨。据寨里佛寺里的石碑记载,老曼峨建寨至今已有1369年,寨里还保存着一口千年古井,见证了老曼峨寨的悠久历史。

老曼峨茶树分布村落四周,主要以栽培型古茶树为主,茶树龄在100年至500年左右。也有才栽种几十年的小茶树,小茶树所采摘制作的茶又名甜茶,这里不做说明。只讲老曼峨的苦茶,老曼峨苦茶其实就是老曼峨的古树茶。老曼峨生态保持原始状态,森林覆盖面积大,古茶树生长于其他杂木树林里面,远看只见树木而未见茶树。

在老曼娥寨周围的森林中,遍布古茶园。一棵棵茶树高大挺拔,傲立林中。“濮人种茶”的历史记载,在老曼峨记录得最为典型。据说,布朗山乡有众多村寨的古茶树,均

易武寻茶记|丛林深处薄荷塘


常常会想:以茶为业,依茶为生的人,大扺要为了自己的一生所爱,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就像是钟爱普洱茶的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深入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的最深处,去探访国有林的古茶园,最好不过的自然是易武茶山的薄荷塘古茶园。

相约守兴昌号掌门人陈晓雷先生,相期在这个时季,深入探访易武山国有林中的古茶园。将近上午十点钟,摩托车声轰鸣作响,门前来了三辆山地越野摩托车,我们一行今天将要骑乘摩托车前往探访薄荷塘古茶园。90后的小伙子卢禄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前头带路,另一个小伙子刘承骑着摩托车带着马博峰紧随其后,陈晓雷骑着摩托车带着董董姑娘殿后,一行六人上路直奔目的地薄荷塘古茶园。

车出易武镇,右转下山沿着214省道奔向江城方向。高山之巅的易武镇位于白云之上,头顶阳光明媚,眼前青山滴翠。摩托车一路飞驰下行,车过高山寨,仿佛转瞬之间就驶入了云雾之间。随着海拔不断下降,头顶上笼罩的尽是云雾弥漫,不见了半尺晴天。冷风森森深入骨髓,果然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转眼间就从夏季进入了秋天。

穿越橡胶树林,就进入了易武西双版纳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界,保护区在路边上竖立的碑和埋在地下的地桩,都在无言的宣誓和捍卫自己的领地。一界两旁,景象大不相同。一边是葳蕤茂盛的原始森林,另一边则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经济作物林地。

摩托车驶入热带雨林中的小路上,再次感受到了从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进入阴凉的雨林间的剧烈变化,又一次有了穿越季节的深刻感受。作为北回归线附近全世界唯一的一片热带雨林,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理应受到人们的理解与支持。由此,保护区内留存下来的古茶园就显得尤为珍贵,它是人与自然之间最后的纽带,天赋茶以自然之味,那是茶人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

坐上摩托车继续在山巅上森林间的小路上穿行,右手边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左边经历了雨季滋养的野草斜生出来,一个躲避不及,抽打在脸上,生疼。二十分钟过后,总算是扺达了摩托车所能够到达的路的尽头。同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也被唤作大平掌。举目四望,平坦的地方并不大,还停着几辆摩托车,为了防晒起见,车上盖着树枝野草。

就在我四下打量的时候,陈晓雷笑着说:“从这里开始就算作是薄荷塘了,但真正的古茶园却在山谷里,只有走下去了。”已经行至此地,断不可能中途返回,于是一行人沿着林间的小路下行。山半腰的一棵大树上悬挂着一个牌子,上书:薄荷塘古茶园,欢迎您的到来。茶园内无茶主时,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茶园。当手脚并用的一行人下到谷底,穿越一片野生的芭蕉林,一座简易的棚屋出现在众人面前,沐浴在阳光下。陈晓雷叫了一声:“到了,到了,这就是薄荷塘古茶园了。”听到这句话,之前所有的疲惫仿佛都一扫而空了。

已经是将近下午两点钟,趁着正午大好的阳光,一行人先行进入薄荷塘古茶园四下探看。这片茶园面积并不十分大,但总有一些古茶树与众不同。主人十分有心,将那些树干围径粗壮的古茶树,抑或是树干高耸的高杆茶树,全部都一一编号,命名为一类古茶树,总数共计有50多棵,每年春茶的产量不足100公斤,却历来十分抢手,是所有热爱薄荷塘普洱茶的茶友们梦寐以求的极品好茶。其余的茶树全都算作是薄荷塘的二类茶树,价值不匪,能够喝到也非常不容易。

检看测量薄荷塘茶园中的一类茶树,大多数茶树的围径都在五六十厘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棵,编号为1号古茶树,树干基部的围径接近1.4米,离地数十厘米处分出三枝,分枝的围径也将近70厘米。目测树高在12米左右,称得上是薄荷塘茶树王。抽样测量1号茶树的定型叶,仍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大叶种。

逡巡在薄荷塘古茶园中,心也为之沉醉。无意间回首,董董坐在大树下,阳光透过间隙,在她的脸庞上映衬出柔和的色彩。薄荷塘古茶树的花开得异常灿烂,朵大洁白,就连花蕾也十分饱满。说话的功夫,天色忽然黯淡了下来,原来是这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加之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并不容易被阳光照射到。四下寻觅,终于在一棵茶树上找到了一个柔嫩的芽叶,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先是苦感十足,而后苦感化开,一种清凉的甜感弥漫在整个口腔里,回甘隽永持久,山野气韵强烈,那是一种久违的感觉,令人心动不已。

在薄荷塘茶园里逡巡徘徊良久,直到肚子开始抗议,方才想起已经早就过了午餐时间了。回到茶园入口处的棚屋里,旁边专门搭建了一座亭子,想来是专门供人休憩的地方。同行的卢?采下一片芭蕉叶,用山上引下的溪水清洗干净,铺在桌上,就成了最天然绿色环保的桌布。双肩背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馒头、咸菜,早已经饿坏了的众人大快朵颐,真正的野餐美味。喝茶闲聊时,卢?提到:早些年,这个地方并不叫薄荷塘,而是唤作草果地,那是主人家赖此为生的活计。直到后来,这里的茶声名鹊起之后,薄荷塘的名字才广为流传。而主人家依然如故,仍然称这片茶园作草果地。

最为普洱茶友钟爱的这片薄荷塘古茶园,也有人称为下薄荷塘,盖因其处在谷底的缘故。属于同一村寨的四户人家所有,这四户人家共同管理,共同销售,短短几年的光景,搭上了国有林普洱茶大热的市况,都过上了好生活。

转眼之间已经将近下午四点,还要赶回易武镇上的我们一行人,不敢再作耽搁,起身往回走。正是应了老话:下山容易,上山难。近乎垂直陡峭的山坡,弯弯曲曲的小径,气喘如牛的寻茶人手脚并用往上爬。回到山顶大平掌,看到摩托车的时候,感觉全身无力,坐在一旁休息。山风凛冽,冷风习习,顿时再次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摩托车一路狂奔下山,出热带雨林,穿橡胶林,再次回到了大路上。当摩托车终于可以在大路上平稳行驶的时候,心里真实地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寻茶的过程,有过阳光明媚的喜悦,有过阴雨连绵的忧伤。就像是寻茶薄荷塘,有过长久等待后的夙愿得偿,有过好茶难觅的失落与惆怅。收获也好,错失也罢,在这脚步匆匆的寻茶之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才是爱茶人的终极梦想。

为什么春茶那么贵?春茶贵在那些地方?


春茶为何好?

1、是茶树经过冬、春的休养,营养积累,养分充足,茶叶内含物往往是最丰富的。

2、是冬天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叶的香气、滋味也都会较好。其次是低温病虫害发生比较少,会使春茶的品质得到提高。

3、是在冬、春季节阳光照射弱,茶树生长缓慢,是茶叶中某些香气物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春茶具有色泽油润、香气馥郁、滋味浓厚回甘、叶底柔软厚实的优点。特别是早春茶,往往是一年中茶品质最好的。

为什么春茶那么“贵”?

贵在早

早采,是为了保证春茶的品质,在春茶开采的时候都必须与时间赛跑。如果晚采那么几天,茶芽生长迅速,长开了,茶叶的品质就会下降。

贵在少

物以稀为贵,春茶量少而贵也是显而易见的。春茶一般是指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受到时间、气候等限制,每年的产量都是有限的。

贵在品质好

春天就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茶树经过休养,储存了更多的养分,所以刚抽出的新芽蕴含了茶树的营养精华,茶芽肥壮嫩绿,叶质柔软。其营养成分丰富,使得春茶滋味更加鲜爽,香气更加清幽怡人。

为什么原料要首选春茶?

普洱茶春茶由于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有效物质丰富,果胶质含量多,条索紧实,身骨重,滋味浓醇,叶底较嫩;夏、秋茶由于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快,对夹叶多,易老化,果胶质含量少,条索较松,身骨较轻,滋味稍淡,总体上讲,外形和内质都不如春茶好。

如何更好的采摘春茶?

根据采茶和制茶的经验,要早一点采摘的茶做出来才是最好喝的,所以在雨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情况下,在3月中下旬就差不多开始采摘了。然而每个区域有其各自的地理、气候和树种条件的不同。所以,采摘的时间也就会不一样,有的会提前,有的会推后,其采摘手法一般是用手采。

不过,采摘时切忌用指甲掐下茶叶,在手中不可紧捏,要使芽叶完整,严防采光叶片,也不可折断枝条或老嫩一把捋;应尽可能把对平叶和生长不正常的芽叶采下来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送鲜叶过程中,堆放时不可重压。

春茶越新鲜越好吗?

就春茶来说,不能盲目求新,春茶并不一定越新鲜越好。普洱茶是越陈越好,而追求新鲜也并非需要新鲜到现采现喝。

如何辨别春茶?

(一)观外形。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二)察颜、闻香。不同茶类汤色各异,各具特色。茶的各种滋味给人一种味觉上的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各种各样的滋味,有的鲜爽,有的纯厚,有的浓醇,有的富有刺激性,丰富多彩……

(三)品滋味。在贮藏茶叶过程中,茶中的各类构成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不管哪种茶类,春茶的味道都比较纯正、鲜爽。

我只想喝我喜欢的茶


周末和家里人出去散步逛街,最后值得回味的,往往不会是今天去了多少个地方,买了多少好东西。而是在那一刻的时空下,一家人温暖如春的欢乐情绪。

对于那些非得买张机票去世界看看才算旅行,和非得用名器泡名茶才算喝过茶的文艺价值观,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我觉得我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东西,也可以达到我喝茶旅行想要的那种快乐的目的。

刚好前天一个好朋友来茶室作客,一边喝茶的时候,旁边放着舒缓的音乐。所听的曲目却是大杂烩,有东方的有西洋的,有蓝调有爵士乐。

一开始以为他对音乐应该是蛮懂的。谁知朋友自揭其短的说:音乐我不懂,只是听着觉得放松而已。我们听完哈哈大笑,原本凝聚在茶室上空的那股子装b随风而去。

我只想喝我喜欢的茶,看自己想看的书,爱自己喜欢的人。

大概是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了太多别人会怎么看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渗透是如此的长期深刻和潜移默化,以致于我们在人格已经成熟独立了多年以后仍在受影响。

这在社会上的各个角落里都随处可见。所幸,喝茶的目的从来就很简单,不管是神农时期的药,还是当下寻求轻松自在。追求的都是“求诸己”,可以不必去在意他人的眼光。

喝我喜欢的茶,一切的“大师”都是纸老虎,哈哈!

普洱茶四种茶品的辨别,不要告诉我你还不知道


怎样确定普洱茶茶品为“新茶、老茶、生普、熟普”中的哪一类,要由内质评定。

【新生茶】

茶性上很接近绿茶,冲泡中要避免出现“熟汤味”,因而水温要略低,出汤要快。关键在于把握好其原料特征,如茶树品种、茶区特点、树龄、生态等。原则上滋味浓强的水温略低,浸泡时间要短,滋味清淡的则相反。

【新熟茶】

正常情况下,新茶与老茶相比,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茶汤不够透亮,香气不够纯正,滋味不够醇厚。

而且常带有一些令人不是很愉快的感觉,比如“堆味”和较重的苦涩味等,新熟茶的水浸出物溶解很快,所以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通过高温洗茶以去杂味,略降温冲饮,冲泡节奏略快以避免苦涩味和“酱汤”状。

完整地冲泡品饮新茶(从浓到淡到无味),可以确定茶的贮存价值,判断其是否有潜力——这是另一范畴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老生茶、老熟茶】

老茶一般要求高温醒茶、高温冲泡。相对来说,老生茶投茶量要低于老熟茶,而冲泡水温老熟茶要略高。对于许多老生茶,在泡与泡的间隔开盖,使叶底稍稍降温后再续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妨试试。

历经多年时光的沉淀,有的老茶因贮存不当而有异味,我们可通过高温和多次洗茶来尽量排除,选用紫砂壶冲泡对杂味也有很好的修正作用。

【投茶量】

这是个相对的问题,根据饮者的饮茶习惯、饮者人数、用具大小等相对而定。一般而言,生茶较熟茶少,新茶较老茶少,细嫩者较粗老者少。对于特别粗老的茶,投茶出多的部分,继续冲泡就可以了。所以在决定投茶量时,大可不必小心翼翼。

茶不要混着喝


酒,一直是社交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也只是辅助作用,不能多喝,也不建议混着喝。混着喝的后果便是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因此,通常人喝酒都不愿意混着喝,为了自己的健康。

茶,与酒相同,是社交文化中的一部分,起辅助作用。茶虽不像酒那般伤身,却依然不能多喝,也不提倡混着喝。每种茶的含量虽大体相似,但还有少量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正是要注意的方面。因此,喝茶,也不提倡混喝。为什么呢?

原因一混淆了茶的味道

每种茶都有自己的味道和香醇,若是混着喝,就会让茶原本的味道变了或者被掩盖掉。口味淡的茶会被口味重的茶吞噬掉,而淡口味的茶也会影响重口感的茶。这样就浪费了茶叶,也浪费了泡茶的心情。

原因二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不一样的茶叶混着泡会使茶汤浑浊,产生未知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潜在的危害,有可能危害肠胃的健康,更甚者导致身体的不适。

原因三容易茶醉 

喝茶也会醉,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常识。本来喝茶变不提倡多喝会茶醉,而一次性喝多种茶便会过量喝茶导致血糖偏低,使人感到头晕目眩这样的茶醉反应。“茶醉”严重的话,会引起身体肌肉哆嗦,心率失调,甚至惊厥、抽搐,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危险信号,应当立即送医院救治,以免发生意外。

喝茶,也是一门艺术。而将多种茶一起喝变体会不到这门艺术带来的乐趣。因此,喝茶不要混着喝。

泡茶从模仿入手,默契从磨合开始


自从喝茶,便多了一份牵挂与欢喜。对于泡茶,最初应该只是模仿吧,但模仿又如何?模仿多了,突然有一天,便会有属于自己对茶的理解,一份因为喜爱而舍不下的情结。

开始时,泡茶动作生硬,脑子里想的更多是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自己做的到底对不对?动作会不会很滑稽?念头很难专注到行茶过程中。

所幸,茶汤的美会让人慢慢放松下来。细细嗅着茶香,茶汤入口,用心体会着水在口中滑过内颊,滑过喉咙,然后在舌尖在内颊泛起一丝丝的甘甜一丝丝的暗香,一次体会一点点,多了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无上欢喜。

再然后,动作已经行云流水,也不再苛求是否哪里不到位。更多的是感受茶叶、香气在每一个行茶过程中的变化。当水慢慢浸过茶叶,看着茶叶条索从干硬渐次舒展打开,香气从清新到扑鼻,仿佛是在见证着一次生命的绽放!

过程美丽而又感人。而茶是否给予泡茶者最完美的呈现,茶知道,泡茶者也知道。

你若全情待当下的茶,它会怎样呢?它定不会负你。“茶”字在古代曾被称作“荈”,茶有九难,从采摘成叶经历晒捻揉烘焙等等多重难关,才成茶,所以称“荈”。从芽叶采摘下来经过一道道工序制成茶叶后经由你的手,完成它的生命里最璀璨的一次绽放!

默契从磨合开始,泡茶从模仿入手。这个过程,一次又一次相遇、磨合、碰撞并且美好着。我欢喜这个过程,我相信,茶也是。你若有爱,茶亦有感。

茶山行:勐库,在西半山深处遇见懂过


懂过在勐库西半山的深处,面对着终日云遮雾缭的邦马大雪山。曾经,这里是个纯粹的拉祜族村寨,而今几乎被汉族人占满。拉祜人和汉族人先后在这片山地栽下一棵棵茶树,为懂过奠定下了扎实的茶业基础。

有些传奇色彩的小谢

勐库的地形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两山夹一河。北南走向几乎从辖区中间川流而过的南勐河,从地理上将勐库划分为了东西两部分,由此东部的马鞍山被称为东半山,西部的邦马山自然地被称作西半山。在这两座山上,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茶园,集中了双江县80%左右百年以上的古茶园。

勐库是个有些奇特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树种中的勐库大叶种,就是因为主要生长于此而被命名的。百年以上古茶园中生长着的古茶树,大多都是勐库大叶种茶。而这些茶树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呈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滋味和口感。

早几年,勐库茶区以东半山较为出名,比如坝糯、忙蚌、亥公、那赛等等,都是勐库较为有名的山头。近年来随着冰岛、大户赛、小户赛等茶山的异军突起,西半山的名气远远超过了东半山,以至昔日声名在外的东半山,反而显得有些落寂了。4月间再次到勐库,我们将采访的目标锁定在西半山深处一个名叫懂过的地方。

大早,小谢就开着皮卡车从邦骂出发到县城接我们,然后又载着我们穿过勐库镇向着懂过驶去。据说在整个勐库茶区,除了去小户赛的路外,就属懂过的路最难走。果不其然,虽然道路不久前刚被整修过,但从去往冰岛主路上的一小条分支岔路口左转不远,就因夜间的一场雨使得一些路段变得泥泞不堪。

二十多岁的小谢是土生土长的双江人,家就在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一眼看上去有些憨厚的他,其实是个爽朗而又有些内涵的人。熟悉起来后,一路上小谢边开着车,边给我们讲他那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经历。包括初中毕业后十五六岁就去闯上海,刚出火车站钱就被偷了一干二净,然后在上海火车站靠跑腿打零工生活了一周多,攒到仅够的路费后跑到南京打工。两年后又被初中女同学骗到西安落入传销圈子,然后与传销团伙斗智斗勇,并躲过了传销团伙在火车站的围堵安全地回家。说这些往事的时候,小谢的语气有些平缓,却让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仿佛是在看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

小谢是张鹏的好兄弟,帮张鹏管理着在勐库茶区冰岛、懂过、大户赛等村寨的初制所,以及建在邦骂的茶厂。我问小谢,现在回忆起这些精彩的人生经历有什么感触?不曾想小谢却淡定地说,当时只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还是自己的家乡好,要发展事业还是在家乡才好发展。所以现在就只想着好好跟着张鹏学做茶,希望以后能按自己的要求做出自己满意的好茶来。

说话间,车子一个转弯,尽管前面还是山,视野却明显地开阔起来。小谢指着左手边山梁上的一个村寨说,那里就是大户赛,更远处那座高高的大山就是邦马大雪山!从直线距离看,懂过大寨与大户赛其实很近,山梁对着山梁,寨子对着寨子,目测绝对不超过一千米。不过小谢说,大户赛在另一座山梁上,两个寨子虽然隔得很近但没有直通的路,得从还没到懂过岔路口的另一条岔进去,所以开车还是挺远的。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前行不远,我们来到了懂过大寨。

爷爷辈的单株概念

懂过坐落在邦马大雪山斜伸出来的一支余脉上,虽然从地理上看地处勐库西半山,却不像冰岛、大户赛、公弄那样面对着东半山,而是面朝看似近在咫尺的大户赛和更远处几乎终日被云遮雾缭的大雪山。

这个隐藏在西半山深处的村寨,整个村委会由外寨、以寨、坝起山、磨烈四个自然村组成。以寨是相对外寨而言的,大意是“外寨以内的寨子”的意思,这两个寨子是懂过最大的两个自然村,现在几乎已经连在了一起,所以又被成为懂过大寨,坝起山和磨烈两个自然村规模则要小不少。整个懂过的村民基本都靠茶为生,茶地合计面积近6000亩,是西半山上茶园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委会,其中老茶地、新茶地面积各占一半左右。在懂过以寨,现在还保留着一片粗壮的栽培型古茶园,明证着懂过是座有着古老历史的茶山。

临近午饭,当小谢将车开进以寨的懂过继云茶厂时,李永康已在自家的茶厂里等候我们多时。60岁的李永康在懂过老一辈人里算得上是文化人,从15岁到退休,一直在西半山各村寨间教书育人,从懂过、冰岛到大户赛等等,许多村寨都有他种下的桃李。

吃过午饭,李永康带我们去看懂过的茶地。懂过最老的古茶园,就在继云茶厂的旁边,数量不多,但棵棵都长得粗壮繁盛。其中最大的一棵,树围超过160厘米,被懂过人尊称为“茶树王”,周围还长着七八棵树围超120厘米的古茶树。走进这片古茶园蹲下身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古茶树间基本还保持着规整的株距、行距,人工栽培的痕迹十分明显。

李永康指着茶树王对我说:“我爷爷基本上只吃这棵树上的茶,他说这棵树上的茶是懂过最好吃的。因为这棵茶树在懂过是年纪最大的,口感非常好,喝下去脖子里非常舒服,香气也留得长。张鹏第一次来懂过时,喝过这棵树上的茶后立马就说,这不是非常符合我们‘天普流香’的名称吗?”看来单株并不是现代人才玩出来的概念,至少在懂过,差不多五六十年前就有了。

这片古茶树为李永康家所有,但被张鹏承包了下来,茶园里也竖起一块“天普流香古茶园”的牌子。张鹏在懂过所承包的古茶园基地,就是在李永康家的继云茶厂被制作成毛茶的。刚满36岁的张鹏,是个厚实的河南人,来自永成。回到昆明采访他时,见我不知道永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有些自豪而又有些内敛地说:“永成可是刘邦斩蛇起义的地方,还是淮海战役的转折点!”

年纪虽轻,但张鹏早在2003年就开始做普洱茶了,并一手创办了天普流香茶业有限公司。自2006年来到懂过就喜欢上这里的茶,并从2009年开始与当地茶农租下了大片古茶园,着手打造懂过茶的名声。现在,张鹏和他的天普流香在懂过拥有650多亩古茶园,今年做了一吨半的头春茶。

谈及为什么喜欢上懂过茶时,张鹏说懂过的经纬度、生态都是比较好的,平均1760米的海拔也十分适宜出好茶,而且这里森林覆盖率高,古茶树资源也十分丰富。说到茶叶的品质,张鹏认为懂过茶的特点是叶片短宽,滋味饱满,香高味浓,苦底重但回甘快而持久;虽然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但质量气强则要更好,所以懂过茶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存放好了还会有蜜香。

掀开懂过的面纱

看完茶树王,李永康带着我和小谢往寨子后的山上爬,边看古茶园边聊着懂过。

懂过的茶多,还真不是盖的。在寨子里还不怎么觉得,当跟着李永康往爬到半山腰时感触就很深了。举目望去,寨子四周的缓坡台地上,一级级一台台的几乎全部都是茶园。在这近6000亩的茶园中,有2500多亩是古茶树、大茶树,其中靠近寨子的古茶树长得高大而繁盛,山上茶园里的古茶树、大茶树则显得有些低矮和稀疏。偶尔有几棵高大的茶树矗立在其间,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茶树的根基时,就会发现根基显得很粗壮,现在的树干是从树桩的一侧长出来的,明显带有被矮化过的痕迹。

李永康介绍说,早前懂过是个纯粹的拉祜族村寨,不过现在的懂过基本都是汉族人了,只有外寨还有着20来户拉祜人家居住,拉祜族成为了懂过真正的少数民族。

汉族人是道光年间才开始迁入的懂过的,所以懂过150年以上的茶树基本都是拉祜人所种,这些古茶树让懂过茶具备了不俗的品质。1904年双江县改土归流后,不断迁入的汉人在1904年至1940年间,陆陆续续种下了面积不少于2000亩的茶树,现在这些70-110年间大茶树,占到山上茶园面积的一半左右。整个懂过村委会的纯古树春茶年产量,这几年达到15吨左右。

拉祜族和汉族人先后在此用心经营,为懂过奠定了扎实的茶业基础。因为茶园多,产量大,1953年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就在懂过设点收购。据双江县的相关档案资料记载,1954年在懂过的收购量达21413斤,1955年收茶30000斤,数字的背后反映出懂过在当时就已是一个产量很大的茶产区。而且懂过和冰岛、公弄、邦木一样,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双江的第一批良种培育基地,并很快进入到云南省茶科所的视线,1980年以前懂过的茶籽作为勐库大叶种中的上品一直往外调拨。

李永康感叹说:“懂过偏远呐,要到勐库坝子去,中间隔着两条河,五六层山峦,那时通往外面的只有两条一米来宽的小路。”直到2000年,懂过才通了一条有点现代意义的毛路,不过也只能同行拖拉机。2007年,汽车才终于可以开进懂过。这种地理环境上的封闭,令懂过与外面世界慢了几个节拍,也让懂过失去了许多市场机会,以至年产茶叶上百吨的懂过,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名声与地位。

随着交通的改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懂过,促使懂过的茶价不断向上攀升。即便是在市场出现调整的2015年,懂过的第一拨春茶价格在李永康看来也很理想,古时拉祜人栽下的古树茶在每公斤380元以上,汉族人所种植的百年左右大树茶每公斤260元左右,茶王树周围那几颗古老的茶树更是卖出了每公斤上万的高价。有着“小冰岛”之称的磨烈,茶价在整个懂过是最高的,第一拨春茶价格基本在每公斤1000元以上。

不过正所谓“谷贱伤农”,让人感到有些痛心的是由于市场的调整,今年不只是懂过,许多地方的台地茶都卖不起价,也很难卖出去。李永康说,清明过后懂过的台地茶鲜叶只能卖到每公斤6-7元,而请一个采茶工每天的工钱需要100元,加上吃住每天的工钱差不多要150元,但每个工每天采的鲜叶一般不超过15公斤,鲜叶所卖到的钱还不够支付工钱。李永康叹了口气说,茶农们也是没办法的,不贴钱请工采掉头春茶的话,会影响到二三春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生茶做好容易,那么熟茶难在那里呢?


在普洱茶消费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茶靠钱,熟茶靠碰”,茶客们有这样一个共识,普遍认为搞懂熟茶是普洱茶的难点。

之所以说熟茶是难点,是因为认知它的背景比较困难。它不像生茶,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客观来说,茶区外的客商们很完整地在现场观察一次渥堆发酵的全过程。

在生产商这边,绝大多数厂家的发酵车间是谢绝参观的。对熟茶的讨论,也基本停留在掌握渥堆技术的小圈子即“技术既得利益者”里面,所以大众对熟茶的认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最早接触普洱茶的时候,那时候认知比较一致,都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很少人知道有生茶。07年高潮一来,市场的风向改变,大部分茶客开始存放生茶。现在大家都认为存生茶增值快,喝茶的真实感受不如增值来得直观和有快感,此观念由此根深蒂固。于是,熟茶市场越来越滑坡。

市场越是滑坡,销售越是困难,越是没品牌价值、没有炒作空间。市场都认为生茶的增幅远远大于熟茶,所以生茶的产量也远远大于熟茶,以致好的原料都拿来做生茶,熟茶原料的选择空间很小。这也是熟茶的价格远远低于生茶的原因。

熟茶进入了恶性循环,没有好的原料是绝对做不出好茶的。现在很多人拿夏秋古树做熟茶,其实口感未必能胜过生态春茶,只是心理感受会踏实一些,而并不在乎实际的口感。

现在熟茶的工艺不断地进步,发酵程度、发酵方式、发酵环境、发酵条件都有了很大地改善。再加上很多有匠心的小茶厂走在了技术创新的前沿,他们更有机会去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批量更小的特殊品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普洱茶的产量很大,并且生茶的产量也远远大于熟茶,但真正被人喝掉的、消耗掉的却是熟茶。由于市场理论的误导,大品牌待在舒适区,享受着现成的成果,而对于熟茶市场理论的研究并不够,大部分的茶商没有得到正确地引导,以致熟茶境地如此难。

从生茶发酵成熟茶,犹如一场修行,会失去了很多内含物质,同时又会收获很多新的内涵。失去之后,才懂得去珍惜。既然失去无法挽回,那么请记住当下的味道吧,未来尚有期许!

生茶中的7种不良香气:

1、烟焦味,与前面讲到的烟熏香不同,烟焦味主要是因为杀青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部分叶片被烧糊形成的。

2、生青气,生青气类似青草的气味,常见于杀青时间短或杀青温度低的生茶中,因为杀青不足青草气没有充分散发转化所致。

3、炒豆香,是绿茶的常见香气。炒豆香如出现在生茶中说明杀青时温度较高,属于制作工艺不当,会影响普洱茶的后发酵。生茶和绿茶的杀青目的不同,绿茶的品质特点是“清汤绿叶”,所以需要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快速炒熟嫩叶,因此才会出现烘炒香。而普洱茶为了保障其后发酵的特性,杀青只是为了暂时钝化酶的活性,所以炒普洱茶的锅温要比炒绿茶的锅温低很多,不会出现炒豆香。

4、烘青香是一种茶叶经高温干燥后表现出来的气味,干茶香气花香中带甜香,较浓郁高锐。普洱茶为了保持酶的活性,在成品干燥时需要在40℃以下的低温中慢慢进行烘干,如果用高温烘干,会破坏茶叶中的活性物质,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后发酵品质。

5、酸馊气一种类似食物发酵产生的馊味,多在加工环节产生,一个原因是揉捻后的茶叶没有及时解块而产生了发酵现象,另一个原因是茶叶压成型后,干燥不充分即密封包装,导致普洱茶内快速发酵所致。

6、霉味,霉味与潮湿的泥土味接近,也有人感觉像农药六六粉的气味,嗅来刺鼻,令人不悦。主要原因是普洱茶储存不当,空气潮湿茶叶因吸潮发霉腐败产生的气味。

7、油耗味,俗称哈喇(la)味儿,一种食物过期的气味,像过期的炒花生、炒瓜子都容易出现这种气味。哈喇味易在储存在高温或光照下的茶叶中出现,是因为过度氧化产生的。

茶叶出现霉味、油耗味时,说明茶叶已经受损,就不能再喝了,除此之外的5种不良气味均为工艺不当所致,茶友们喝茶时可要擦亮眼睛!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生在那云雾深处。》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生在那云雾深处。》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茶从哪里来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4528.html

上一篇:龙井茶树的寿命

下一篇:小罐红茶是金骏眉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