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原来古人是这么喝茶的!赏古代茶事美图

2020-07-28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原来古人是这么喝茶的!赏古代茶事美图”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原来古人是这么喝茶的!赏古代茶事美图》知识吗,丰富的《原来古人是这么喝茶的!赏古代茶事美图》内容等你来看!

在世俗生活中,茶是最普遍的饮料,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大事之一。在文人生活中,茶更是好生了得,它与琴棋书画相生相伴,生故事,得风雅,著风流。今天就来欣赏一下古代文人留下的8幅茶画,从中一窥古代茶事。

斗茶图卷[唐]阎立本

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情景。画面上有6个平民,似乎三人为一组,各自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右边三人中两人正在仔细品饮,一赤脚者腰间带有专门为盛装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状,同时三人似乎都在注意听取对方的介绍,也准备发表斗茶高论。整个画面人物刻画逼真,再现了唐代某些产区已出现的斗茶情景。

宫乐图(会茗图)[唐]作者不详

这幅画描绘的是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

调琴啜茗图卷(听琴图)[唐]周昉

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一女坐在盘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注视着琴音,作欲饮之态。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

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和尚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文会图[北宋]赵佶

赵佶,即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朝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此画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烈。

惠山茶会图(局部)[明]文征明

画面描绘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时节,文征明同书画好友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游览无锡惠山,饮茶赋诗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阳有两人对说,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两人围井阑会就,支茶灶于几旁,一童子在煮茶。画前引首处有蔡羽书的“惠山茶会序”,后纸有蔡明、汤珍、王宠各书记游诗。诗画相应,抒性达意。

煮茶图(局部)[明]丁云鹏

图中描绘了卢仝坐榻上,榻边置一煮茶竹炉,炉上茶瓶正在煮水,榻前几上有茶罐、茶壶,置茶托上的茶碗等,旁有一须仆正蹲地取水。榻旁有一老婢双手端果盘正走过来。背景有盛开的白玉兰,假山石和花草。

关于本文《原来古人是这么喝茶的!赏古代茶事美图》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历史 | 原来在古代“茶官”这么多


茶马司,简称茶司,官署名,宋以后专掌茶马贸易的机构。宋代始置,初为茶场司与买马司合称。熙宁七年(1074)始置官管理成都收买茶货,以供秦凤熙河路买马之费,遂置茶场司,元丰四年合二司为一。庆元六年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嘉泰三年复分二司。凡市马于边区则以茶交易,置都大提举及主管、同主管官,许其自置僚属。明初沿置于秦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天水)、雅州(今四川雅安),管理同少数民族地区茶马交易。设司令、司丞领其事。

1

易马赏番

明洪武十五年改令,以河州兼管。三十年曾改秦州为永宁(今四川叙永)茶马司,后复旧。清代于陕西、甘肃、云南等地设置茶马大使,掌茶马交易事宜。茶马司主要职能为易马赏番,定期招番互市,严禁通番私易,将每年以茶易马数造册上报朝廷,并把所市马依例分于边卫骑操或苑马寺牧养。《明会典茶课》:明制茶课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察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

2

茶盐司

茶盐司,简称提举茶盐司、茶盐司,别称仓司、庚司、庚台,宋代官署名。主管常平及茶盐事务,与转运司、提刑司、经略司并称监司,为路级机构。崇宁元年以后茶、盐管理机构分合无常,南宋绍兴十五年正式定名。基本职能为掌茶盐之利,以充国库;主钞引之法,据其实绩考核、赏罚茶官;纠劾各种违法行为及考核、奏劾、荐举州县地方官员等。其属官有勾当公事,一般每路置一员,十州军以上的路则差二员,于文臣通判、幕职内选差。

3

高昂茶利

南宋时,勾当公事一般二员,分主常平、茶盐事,因而又分称常平干和茶盐干。茶盐司还设主管文字一员,都吏、书吏等,还有职级、手分、人吏、贴司、军曲等吏员,人员一般在一二十人。该司建立五年间年,茶利高达一千万缗,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我们可能真的不如古人


自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开始,翻阅中华民族辉煌的饮茶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喝茶方式的运行轨迹。

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今天,我们带您穿越时空,看看古人是如何喝茶的,茶人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沿用古人的方式来走一遭“时尚喝茶复古风”。

复古年代一:春秋以前

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

复古难度:★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入菜。与目前许多餐厅推出的茶食完全不同,现在的茶食一般用制作好的茶叶入菜。鲜叶入菜是什么滋味就难描述了,茶友们不妨试试。

复古年代二:秦至南北朝时期

喝茶方式:茶团捣碎冲泡

复古难度:★★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点评:秦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茶叶发展承前启后的阶段,这时对茶叶的加工仍处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只需要木棒、盛放茶叶的器物即可复原当年的制茶模式。这样的茶品口味恐怕较为干涩,难为茶人所接受。

复古年代三:隋唐

喝茶方式:煮茶

复古难度:★★★★

隋唐时,茶叶仍加工成饼茶,但饮用时却要麻烦许多。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点评:随着茶事的兴旺以及贡茶的出现,隋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荼方式有较大的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还要使用专门的烹茶器具。这个时期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复原大唐盛世的饮茶之风,当然很有意义,而且也非常优雅,但其难度是一般茶人所无法接受的。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的茶汤,除了茶香外,应该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复古年代四:宋

喝茶方式:点茶法、散茶;中泡

复古难度:★★★★★

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箩将茶末筛细。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打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同时,宋代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过程逐渐简化,传统的冲泡习惯开始出现。

点评:“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要想复原宋代的点茶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器物,更要有深厚的茶学知识,对于一般茶友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

复古年代五:明清

喝茶方式:冲泡

复古难度:无需复古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洌、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点评:目前,国人喝茶的主要方式就是沿袭明清的冲泡工艺。只要有耐心,拥有一套简单的功夫茶具。你就能用和乾隆一样的品饮模式来品味各地的茗品了。

古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原始社会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

西周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东周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园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

西汉(公元前206--24年)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

东汉(公元25--220年)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

三国(公园220265)

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隋(公元581--618年)

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唐(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

宋(公元960--1279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明(公元1368--1644年)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

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公元1644--1911年)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

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

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原来茶服这么美!!!


一个人的仪表给他人的印象是最直接的。良好的仪表会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心情,而好的心情会感染身边的人使他们感到快乐。同样,恰当的仪表装饰也能让看的人赏心悦目,外表看上去舒适,才有走进内心世界的渴望,这一点小编是深深赞同的。

茶艺师的礼仪、妆容、这些都是茶人仪表的重要体现,都说“人靠衣装”,同样的,茶人的仪表,也需要通过茶服这一关键因素来展现。

“茶人服”我们也可以称为“茶服”,它起源于汉朝,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专适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

茶人服的制作材料一般选用苎麻、粗布。取茶文化“静、清、柔、和”之意来突出茶服宽简、质朴、舒适、大方。

茶服吸收汉服的宽缓、庄静之美与唐装流畅、舒适的特点,并融合现代服饰的简约设计理念,裁体舒简、色系清素、样式典雅,将传统服饰之文化与现代融合。

由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华夏传统服饰的历史相结合,在茶艺演绎中,表演者的服饰至关重要。从两方面可以体现,一是服装的传统文化底蕴,二是服装与茶、茶道、茶境相融合。

茶服兼具古朴与灵动、典雅与时尚并配合曼妙、优雅的茶艺表演,让人在观赏、品茗之余身心愉悦,同时感受到中华服饰文化、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因此,茶人在茶事活动中着茶服不仅展现良好的仪表,同时也将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与服饰文化融会贯通到现代茶境中,这是一种结合,更是一种传承。

茶服对茶艺表演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仪表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人的精神面貌。“清清淡淡,与世无争”这大概是声色犬马的都市人群最渴望拥有的。

想象一下,在现代喧嚣的生活环境里,偏安一隅,观茶人,着茶服,感受他们身上焕发出的茶人特有的青烟淡墨、超凡脱俗的气质,身陷现代的车水马龙却被浓浓的复古气息所包围。令人如沐春风,何尝不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淡然体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茶友们,若是让你除去华丽富贵的衣裳,换一套古朴、典雅、庄重、休闲、时尚、舒适的粗布棉麻裹身,返璞归真,这也不失为一件雅事啊!

难怪老祖宗要喝茶,原来茶这么神奇!!!


一旦每天都有茶喝,不只百病不侵,而且精神飒爽,因此对于茶叶有身心的助益我是深信不疑的。

旅行的时候不能静定下来喝茶,只能因地制宜,以热开水泡大杯茶,但觉有茶就好。如果是在家,从早到晚,日饮百杯,对我也是常事。茶对我不只是水、是饮料,也是日常保健的药。

茶在中国,最早不是饮用,而是药用。最早关于茶的神效之传说,是神农氏爱民如子,为了救治百姓的病,亲自采药,遍尝百草。

有一次,神农氏尝了一种青绿色的滚山珠中毒,昏死在树下,树的汁液滴入他的口中,因而得救。那棵树就是茶树,神农从此发现茶有解百毒的神效,采药时常携带茶叶随身,每次中毒都靠茶来解毒。最严重时,神农氏曾一天中毒七十二次,全依茶渡过险关。

还有一个传说,神农有一天在野外以釜锅煮水,一片叶子落入水中,芳香四溢,神农喝了之后,发现了茶的神效。

最后,神农尝到一种剧毒的植物叫断肠草,连茶也不能解,就丧命了。

神农与茶的传说,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这本书作于秦汉年间,因此至少在战国时代,我们的老祖先就知道喝茶,以茶作药了。

茶,起先是用于药,慢慢从医疗的功效转到精神的层面。

东晋时代,以闻鸡起舞留名青史的志士刘琨,在给侄儿的信中说: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

刘琨每次有郁卒之气,都仰赖茶的效用,我们或可以想见,他在天色微明之际,舞剑之前,先饮真茶一杯的情景。

由于茶可以治体中的溃闷,才逐渐与禅的修行结合,因为与修行结合,饮茶才提升了艺术与生活的境界。

关于茶与禅的结合也有一个传说:达摩祖师东来中国,在少林寺面壁,誓言无眠禅定九年,以警醒世人,但到第三年就常打瞌睡,羞愤的达摩遂把眼皮撕下来丢在地上,结果地上长出一棵树,双叶并生,有如眼皮,弟子们采了叶子来饮用,发现能益神醒脑,就开始了禅寺饮茶之风。

传说当然是无稽之谈,达摩祖师何许人也!然而,在唐朝的禅寺饮茶之风大盛,则是真的。莫说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流传千古,降魔大师教禅时也要弟子喝茶省睡。

百丈禅师设立《丛林清规》时甚至设茶座、茶头,有的大寺院光是泡茶的茶座就有十几个。

紫砂壶则是禅僧云水行脚时,为了便利随身携带而发明的。历代寺院附近都是名茶产地,每年春天在寺里斗茶提升了茶的品质这都说明了茶与禅有不可分的关系,但这是后话,我们再回到茶的功效来吧!

汉代《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睡、轻身、明目。

汉代《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东汉神医华佗的《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梁代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

唐代《唐本草》: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从这些文献里,我们就知道唐朝以前的人就认识到茶的功效不少,不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气、精神愉快,还可以减肥,增加思想的敏锐,甚至不输于醍醐与甘露。

唐代刘贞德把这些好处总合起来,称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

宋代以后,对茶的研究也更深入了,我们举一些典籍来看:

宋代苏东坡《茶说》:浓茶漱口,既去烦腻,且苦能坚齿,消蠹。

宋代吴淑《茶赋》: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之利,其功若神。

明代顾元庆《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李时珍到底是一代大师,在他的《本草纲目》里,首次提到茶的缺点,他说: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

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更进一步说到,为什么虚寒血弱的人不能喝茶,他说: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织芥滓秽不受,味甘气寒,故能入肺清痰利水,入心清热解毒,是以垢腻能降,灸眶能解,凡一切食积不化,头目不清,痰涎不消,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及一切吐血、便血等服之皆能有效,但热服则宜,冷服聚痰,多服少睡,久服瘦人。空心饮茶能入肾削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

这也是首先提出了空腹不宜饮茶的见解,以免伤害肾脏和肠胃。

除了虚寒、血弱、空腹不能喝茶之外,茶是有百利的。在《旧唐书》宣宗纪里有一则记载:

东都进有一寺僧,年一百三十岁,依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唐宣宗知道了,很觉奇怪,传他进宫去问:你如此长寿健康,是不是吃了什么仙丹妙药?老僧答道: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唯嗜茶,凡属至处,惟茶是求,或饮百碗不厌。

一天喝一百碗茶,活到一百三十岁,这使我想起苏东坡的两句诗: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由于饮茶的这种神效,日本茶祖荣西禅师到中国求禅法时,一边研究佛法,一边研究喝茶。回日本时,在行囊里带了大量的佛经和茶树的种子。

荣西返日后,把茶籽种在肥前(现佐贺县)的背振山,同时把茶籽送给拇尾(现宇治县)高山寺的明惠上人。现在,佐贺的嬉野茶和宇治的玉露茶都是日本名茶,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荣西对日本茶道的贡献除了带回茶籽,还写了一册《吃茶养生记》,可以说是日本茶的理论先驱。他一开头就说: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

荣西禅师把茶说得更神奇了,说是只要能长出茶的山谷,那个地方一定有神灵守护,而能采茶吃的人,一定能长命。他不只这样相信,还这样实践,当时曾亲自用茶叶治好大将军源实朝治久治不愈的糖尿病。

荣西禅师说: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矣!诸药各为一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自此,喝茶风气在日本也为之大盛,但这时日本茶道只在寺院流行,有药用倾向,一直到四百年后千利休提出和静清寂,茶道才算大备。

日本名僧明惠上人,也倡导茶有十德之说,我们可以和前述刘贞德的十德互相参看:

一、诸天加护。二、父母孝养。

三、恶魔降伏。四、睡眠自除。

五、五脏调利。六、无病息灾。

七、朋友和合。八、正心修身。

九、烦恼消减。十、临终不乱。

明惠上人的十德虽然宗教性强,却不免偏于形上,许多是想当然耳。

到了近代,茶的研究更科学,功效也更明确清晰,除了古人所知的功效,还有防治坏血病、抗癌的功能,还能治疗糖尿病、胃肠炎、黄疸型肝炎、皮肤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等,甚至还可以防治辐射的伤害哩!

饮茶的功效如此,不喝茶的人损失可大了。

但是,喝茶的人如果老是想到功效,那境界就低了,茶给我们身心的利益可以说是犹其余事。正如铃木大拙说的:茶与禅之所以相通,全在一个纯字。纯的心喝纯的茶,是最好的。

黄庭坚曾在一只茶碾上写过《茶磨铭》,是我时常写在茶罐上的句子:

楚云散尽,燕山雪飞。

江湖归梦,从此祛机。

细数中国古代重要茶事进程


原始社会

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

西周

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东周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元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

西汉(公元前20624年)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

东汉(公元25220年)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

三国(公园220265)

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隋(公元581618年)

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唐(公元618907年)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

宋(公元9601279年)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明(公元13681644年)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

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清(公元16441911年)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

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

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名茶历史:原来西湖龙井的传说这么美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杭州西湖,这个只听名字就能嗅到绿意的地方,养出来的茶想必也是清清秀秀、色翠名雅。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不仅翠绿挺秀,香清味醇,连其历史传说都美得那么动人。

相传很久以前,在龙井山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屋后种着十八棵茶树,依靠卖茶为生,心地善良的她还常煮茶水置于门口,任进山采茶的人取饮。

然而有一年,风不调雨不顺,茶树收成不好,茶叶质量欠佳,茶便卖不出去了。眼看着这一年的生计没有着落,老婆婆愁得眉头拧成结,怎么都打不开了。

幸好天公悯人,老婆婆平日积善,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位白胡子老叟来了村里,兜兜转转逛了几圈,别的都不要,偏偏看上了老婆婆宅院里的一个破石臼,还要出高价买下。

老婆婆高兴坏了,立马就答应。然而老叟自己搬不动那个大石臼,便下山找人帮忙去了。老婆婆心想:这人从外地大老远地来,还出那么高价钱买个石臼,我一定要清洗干净再给人家。于是,老婆婆废了半天的劲儿,把石臼里的杂草、腐土全清了出来,丢到了茶树下,又用清水把石臼洗了几遍,终于满意了。

这时老叟带了几个小伙子兴冲冲地赶回来,看到石臼,却大吃一惊,忙问石臼中的杂物去哪了。老婆婆如实相告,老叟却摇头苦叹:天意啊!石臼之宝已不在,我要这空壳何用?说完便是叹气,话也不想说,钱也不再给,就这么下山去了。

眼看着快要到手的银子就这么没了,老婆婆的眉头又一次拧成结:这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办呀!

但是,真正的奇迹这时才发生。没过几天,老婆婆屋后的十八棵茶树,竟一夜之间新枝嫩芽一齐涌出,茶叶变得又细又润,沏出来的茶幽香怡人。茶香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飘满整个龙井山,品茶卖茶的人相拥而至,十八棵茶树在西子湖畔名声大噪。

从此以后,龙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开来,西湖龙井也因而得名。

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采摘此茶带回去给太后饮用,竟治好了太后肝火旺盛之症,于是封这十八棵茶树为御茶。龙井茶便因此更声名远扬,蜚声海内外。

其实,传说无论是真是假,都饱含着人们对善和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泡一杯西湖龙井,品一道人生好茶,生活本该惬意享受。

进而,若能去到西湖龙井原产地,纵情山水之间,近距离品饮这杯历史名茶,所得之意境必将更加美妙。

土豪是怎么喝茶的,你是土豪么?


突然间,土豪这个词就热了。网友们纷纷调侃,和土豪做朋友才是正经事!并在微博上发起如何快速变身土豪、如何和土豪做朋友等话题。网民们最初用土豪来形容游戏中舍得花钱的玩家,用于讽刺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逐渐,土豪的称呼蔓延到了现实世界,成为当代一类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土豪这个原本带有明确历史意涵和贬义色彩的词,经过网络造词运动的重新赋义,如今这个词成为眼下最热门、颇具调侃味道的关于中国富人的群体标签。而几年前,人们还习惯用暴发户来称呼这一人群。

真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国人再谈土豪时,已然不是你死我活的社会氛围了,却还是有对立的眼光和无法言说的莫名感,网上围观的人们也无所依从地嘲笑着土豪,但眼睛里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

打着飞的去喝茶

新土豪喝茶,讲究去原产地,要是没有去过那些出名茶的原产地,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喜欢喝茶的。至于交通工具吗,在天则为飞的,在地上则为路虎,因而被人戏称为飞泡一族。就是国内有一片好水的名山大川,也一律都在土豪的飞行名单上。

有位土豪朋友在喝茶飞行日记中写道,我更喜欢简单一点,带上茶,一个空杯。因为有低压反应,也会把茶膏带着,在飞机降落时,嚼嚼茶膏来舒缓下耳朵的失聪和耳鸣。但身边那些过分讲究的朋友却不那么看,他们到高海拔区域,会带上日本铁壶,一个大箱子里,全是各种茶器。

一路上随身带着水质监测仪的,算是比较省心的了。最过分的是那种还随时要空运水的。有一次在宾馆刚住下,一土豪朋友惊呼道:这里的TDS值这么高,怎么能泡茶啊?便随手拿起手机要求速递矿泉水。

还有随身带着电子秤称茶的,那就太没品了。讲究的土豪随身带着价值不菲的象牙小秤,以便掌控投茶量。随身携带的茶起码也要有十几种,老白茶啊老岩茶啊老普洱茶啊,都有专业的茶袋密封,按照行程准备茶量。

如果每人带着电磁炉也罢,四五个人都带着的话,最悲剧的就是宾馆,提供不了充足电量,只好专门分配出一个服务员,来回送水。因为这样,他们甚至研究出来,哪个牌子的行李箱,最适合装这些物件。

说到茶本身,大家都知道有六大茶类,土豪要想装的话,岩茶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贵啊,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大红袍,肉桂,老枞水仙了,要喝就装到底,人家问这什么茶?土豪一般这样说,武夷山野生老树岩茶,生于乱石之上,来来来,坐下喝两杯。

遇到喜欢原生态的土豪,现在白茶很时髦。不过这需要一定的底蕴,如果手里没有年份老的白茶,千万别拿寿眉、贡眉出来丢人,至少也得是牡丹,不是白毫银针不放个十年八载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白茶的!

喜欢仙风道骨范儿的土豪,那喝绿茶,必须要装备一个专门放绿茶的冰箱,明前龙井、安吉白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就不用说了,还一定要有点小众茶,比如新茶西涧春雪,味道也很好,而且没人见过,装起行家来效果奇佳。还有,岩茶、普洱这种工艺性非常强的茶,这些茶一定不是从市场上买的,怎么说也是名家或者朋友所赠。如果是花钱买的,也最好是自己定制的,至少可以对朋友说,这茶是做茶的师傅按我口味做的,市场上没有。透着牛。要说到普洱,要是你家里没几饼八八青饼,都不好意思说爱喝普洱,转身走吧。

土豪家里绝对会置办上好的茶架子,从改革开放开始各种年份的普洱,到日本、台湾地区回流的茶,都有,茶叶罐也绝对考究,景德镇大师做的青花为上选,最次也得是紫砂的。摆放的架子如果不是黄花梨,也是小叶檀的,如果连这水准都达不到,那真不好意思拍照秀照片啦,要追求比作家的书房还拉风。

要经常出席各种茶会和雅集

如果能在高手如云的地方装,那就是绝世高手。出席茶会和雅集,土豪评茶的时候一针见血只评茶不评人,都是出来混的,批评泡茶人的水准,不如从火候和韵味上来说道。茶一上口,如果能立刻指出茶的坑口或者山头,是老茶还要指出年份,那现场效果才能达到极致。不过此项甚难,若无多年功力,土豪一般还是达不到这需要真功夫的境界。

平时要多读诗,无病呻吟的句子多记得一点,喝着喝着就来一句,最好是自己写的,才更有效果。《茶经》如果你背不下来或者念错字的话,还是别提这茬了。

喝茶总得有地方,土豪的家里都会有一间屋子装修成茶室。茶桌要那种巨大树根雕的貌似很拉风,器具一定是越古雅越好。土豪一般桌子上至少有3把紫砂壶,不要传统器型,一定要是名家的创意新器型。杯子要更加考究,用台湾晓芳窑的,实在太大众了,不过很贵就是了。当代人有些名家的青瓷和建盏,以及景德镇名家的青花都不错。我见过最装的,有土豪用南宋龙泉窑莲花粉青杯喝茶的,直接把人雷倒。盖碗的话可以选择清三代的东西,以康熙为上。杯子要看似随意的一放,在身后红酸枝或者小叶檀的博古架上,如果有人问起来,土豪一般是漫不经心的回答,以彰显知识的渊博和收藏的水准。

如果你还在用随手泡或者热得快烧水,那么你实在是太家常了土豪们讲究的是日本铁壶,银壶都要有几把,盏托最好也是银的,上面如果还有家族的家徽绝对加分。风炉要用上好的红泥,炭火一定要是橄榄炭!同时要深刻地指出,电煮出的水和炭煮出的水有着本质的区别。

喝茶用的水也很重要,用纯净水的话,您就别提了。最好每周都开车五十公里出去拉一些山泉回来,然后自己用大水缸沉静一周后饮用,实在不行用昆仑山这个牌子,勉强可用。茶室的通风和空气湿度一定要注意,茶都喝到这份上了,能不玩香么?檀香就别提了,土豪点的都是沉香!最好是与茶席的设计配合,那香气,暗自低回,对,还要有一把有来历的老杉木古琴。

要经常请人来家里喝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新手请教如何泡茶时,绝口不提技法,只说以古为法,以朴为道。多牛!

还有更艰巨细碎的秀

微博是很重要的工具,一定要用。微博上装土豪的高手众多,大家切磋才能有进步。对土豪来说发微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你需要有一部全幅的单反,用爱疯4S拍照的小片,麻烦您就别发了。

如果再能懂插花的话,那就会大大加分。如果不是高帅富,也不是白富美,那是绝对禁止出现在镜头上,否则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将被秒杀。

现在的新土豪要是有诗文功底又要加分啦,写点尽量文艺忧伤又不烂俗的小文字,发到微博立刻就能赚来大把的粉丝。如果平时喜欢画个小画写个书法啥的就更牛啦。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3210.html

上一篇:再厚的茶史,不如一杯薄茶汤

下一篇:白茶制作要发酵多久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