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杀青用刀 ? 炒青放油 ? 你对制茶工艺了解么?

2020-06-29
常常看到茶叶里的各种"青",比如"茶青"、"烘青"、"晒青"等等,那么多"青"让人眼花缭乱,作为茶的专有名词,断章取义地解释起来常常让人啼笑皆非。

茶语网编辑曾经在后台问过很多喝茶的人有关茶叶里"青"的名词解释,一些解释让人尴尬得不知说点啥,一些解释让人喝茶都能笑得喷出来,还有一些解释,让人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有鉴于此,茶语网为你准备了一份大礼包,我们想厘清楚各种"青"的关系给各位做个参考,好了,我们往下看。

1茶青

曲解:茶青就是绿茶,或者绿色的茶!其实,把茶青倒过来,就变成"青茶"了!

编辑说:可不可以不要辣摸文艺!

正解:茶青又叫茶鲜叶,指从茶树茶枝顶端采摘的供茶叶加工的嫩梢部分,是制作茶叶原料的统称。

比如说,所有的茶青可以称为"孩子",都是祖国的茶园里卖力生长的嫩芽,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强的,除了天性一切都还没定型,就像刚摘下树的茶青一样。

2杀青

曲解:看娱乐新闻常常会看到某电影"今日杀青"的说法,这说明影视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摄步入到后期制作阶段的说法,于是看到茶叶里的杀青,就想到:是不是已经快要制作完成啦?是不是已经做好了?杀青要不要用刀呀?

编辑说:客官,杀青是不用刀的!

正解:杀青是制造绿茶、黄茶、黑茶的初制工序之一,也是形成这些茶类品质的重要工序。其主要作用是以热化学作用致使做青叶的酶促转化的发酵作用受到限制,因水分蒸发减少,组织膨压降低,叶柔软度、可塑性增大,有利于揉捻成形,从而巩固和发展做青叶的品质特征。

一般情况下,绿茶的品质在杀青后已基本形成,就好像人一样,艰难的青春期过去,人已经开始定型啦,但未来是什么样子,还有诸多因素呢。

3蒸青

曲解:用一个大蒸笼,把新鲜茶叶放进去,像蒸馒头一样猛火蒸上二十分钟直到体积变大,就可以拿来泡茶喝了。

编辑说:牛排变茶排,也许会是一个新吃法!

正解:蒸汽杀青,简称蒸青,是制蒸青绿茶的第一道工序,是形成蒸青绿茶独具品质风格的关键工序。目的是直接利用恰当温度的蒸汽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

以蒸汽将茶鲜叶蒸软,然后揉捻、干燥而成。蒸青的绿茶通常有三绿——"色绿、汤绿、叶绿"。蒸青绿茶在唐宋时比较盛行,当时蒸青制法还经佛教途径传入日本。而日本目前主流制茶方法也是蒸青。国内比较出名的蒸青绿茶如湖北的恩施玉露。

4炒青

曲解:炒青就是炒茶叶嘛!直接用铁锅还是用不粘锅呢?还有,需要加油盐酱醋吗?

编辑说:这很有可能是云南大山深处一些少数民族的吃法,不过人家好像不用铁锅炒,是直接用来凉拌滴!

正解:炒青绿茶,最后干燥的步骤是炒制干燥,就叫炒青绿茶。炒青绿茶通常外形光滑、紧结,香气高扬明显。炒青绿茶最典型的是西湖龙井。

炒青绿茶,可以手工炒,也可以机械炒,机械炒青主要有锅式炒干机和圆筒式炒干机。其原理是利用炒锅和滚筒,经锅壁和筒壁传递热量给茶叶,使茶叶蒸发水分而干燥,同时靠炒手的推力和茶叶相互的挤压力炒紧条索,最终达到茶叶干燥的效果。

5烘青

曲解:在小火上慢慢烘的吧?岁月知味的茶很可能就是烘出来的,而且烘得比较少,因为董事长叫郑少烘!

编辑说:郑董躺枪,已经哭晕在茶桌。

正解:烘青绿茶就是绿茶最后一步干燥程序用的是烘干的工艺。常见的烘青绿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制作茉莉花茶的茶坯也是使用烘青工艺制作的。

6做青

曲解:用靛青色的颜料染一染?不行,这个不环保啊,喝了之后会不会肠子不用后悔也青了。

编辑说:肠子青了,人恐怕也青了。

正解:做青是乌龙茶里最重要的发酵工艺,是乌龙茶的初制工序,也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是一个以摇青、晾青交替反复的工艺过程。

目的是使叶片受机械力(叶片间相互碰撞、摩擦)作用,叶缘细胞部分组织受损伤,促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聚合、缩合反应,产生有色物质和促进芳香化合物的形成。通过做青后的鲜叶,叶色变为淡绿或黄绿,叶缘及叶尖呈红色,青草气退去花果香显露。

做青是乌龙茶的关键,从哲学上来说,这时候,定型成为乌龙茶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乌龙茶的主要方面,当青草味退去的时候,宛如青涩年少已经走过,慢慢步入中年的平静与柔和,气质也显露出来了。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杀青工艺对品质的影响的介绍


云南传统的普洱茶加工,提倡的是纯手工制作、低温晒青的加工工艺,现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普洱茶的制作采用的是滚筒杀青的办法。锅炒杀青(滚筒杀青)是我国茶叶传统的杀青方式,目前除少数名茶高等级别(特级至一级)的还采用手工杀青外,大多数茶叶都选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一般可达到干茶及茶汤色绿、香气高长、滋味浓爽的要求。

杀青温度过高时,叶片易焦边,这是目前有些茶叶烟焦味重,茶中碎末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叶绿素破坏较多,叶色泛黄;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等含量下降,造成茶叶品质的改变。温度过低易产生杀青不足,易造成红梗红叶,成茶有青味甚至是酸味,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因此正确掌握温度是保证杀青叶质量的前提。

如果茶叶的杀青不足,新茶会有青味,而且青味较重,不管从茶汤香气,和滋味来说,都是不优质的。那在后期的摆放中,青味可能会逐步消失,但是杀青不足的微生物的活动依然存在,茶叶内质的稳定性就出了问题,茶叶可能会发生质变,出现发酸,或是滋味不适等问题。

如果茶叶杀青过重,新茶可能会出现焦味,或是较为明显的苦味,不管从茶汤喝茶香来说,都会过于浓郁,也同样是影响茶叶品质的。或许在存放中,焦味会一部分转变成烟熏味,但是这并不是好茶转化该有的味道,杀青过重,茶叶的茶性又太过稳定,内含物质,微生物存留量小,茶叶后期保存的价值就不大了。

普洱茶杀青是抑制酶活,减缓发酵速度,为了后期有良好的陈化效果。普洱茶强调在存放过程中的持续后发酵,而在杀青以及之后的低温干燥过程中没有被杀死的”酶“,仍然保持一定的生物活性,对于普洱茶的后发酵而言较为重要,所以杀青的好坏直接影响茶的品质优劣。

你对古树单株了解多少?


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单株”这个概念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就已经有人在玩单株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只是在小圈子小范围内口口流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人普遍认为是随着古树茶兴起、古树茶热,普洱茶行业内才玩单株这个概念和运作,但实际上并不仅仅如此。

那古树单株茶是什么呢?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茶园内最老的一颗树或几颗树上出的茶青,单独采摘制作的茶叶称为单株。但也有更加广泛的说法,比如某一种类,生长在不同地方(包含野生)的独一古树也可以称之为单株或者古树单株。

之所以在十多年前人们对古树单株基本没什么概念,以及没有运作单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在2005年左右,不管是大环境,还是普洱茶市场经济还不是那么成熟,要开发和操作一个全新的概念相当困难。

B:2004年后普洱茶才大热,整个市场才处于发展上升期,那时主要是大厂货传播和流通比较快比较广,很多人专注厂货或者自己的成品生产。

C:传播方式和传播范围的局限性。在零几年的时候网络并没有现在这个发达,传播的渠道和流传窗口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尤其是现在“新媒体”发达和迅速,更是突破和打破原来传播渠道及时效。

D:古树茶还没有兴起和大热。可以说,单株广泛被市场熟知是离不开2009年后古树热的,因为它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单株的发展。

而现在我们提到单株,往往是很难脱离或者不能脱离“古树”“纯料”这两个概念的,因为只要讲到你的茶是单株,那么就意味着一定是古树茶、一定是纯料。不然,就不能打“单株”,即便是打了,也可以很直接的说是掺假的,不能称其为单株。

因此,在2009年古树茶兴起,2012—2014年古树茶热达到高峰的时候,很多人便把单株资源和开发占领茶山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前提。所以那几年,在全云南省山头的茶树,或租或卖的不在少数。并随着普洱茶市场和媒体的推动,才有了后面大家熟知的单株热。

不过,不管是“古树单株”“单株古树茶”还是“单株纯料”基本说的都是单株,只不过某种程度或叫法上不一样而已。于是很多不法茶商就是利用消费者不懂、不熟知的心理来蒙消费者,把小树、大树当单株卖,更有甚者,直接把台地的换包装来当单株来卖。

所以,请广大的消费者和爱好普洱茶的朋友,在买普洱茶古树单株的时候,一定要多辨认,多试喝,不要随意听忽悠,更重要的是要多积累单株方面的知识以及喝单株的经验。这样一系列下来,买到假单株的概率就小很多了,就不至于蒙受巨大的损失。

普洱茶杀青工艺解析


中国茶叶之所以分六大类,这主要因为每种茶的制作工艺不同,而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红茶与白茶是没有这道制作工艺的。

很多细心的茶友会发现,我们在品饮普洱茶时,有时会发现茶叶叶底偏绿,有时会发现汤色浑浊,有时会发现有烟火味,这些都和杀青工艺有关。

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杀青程度不足,茶叶会有青臭味;杀青温度过低,时间过长,茶汤会比较浑浊,叶底颜色发暗;杀青温度过高,茶叶会有烟火味,叶底有糊片或者黑点;杀青不及时,叶底会出现红边和红梗。这几种问题中,杀青温度过高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最大,尤其对普洱茶后期品质的转化会产生很大影响。

云南传统的普洱茶加工,提倡的是纯手工制作、低温晒青的加工工艺。现在为了提高效率,很多普洱茶的制作采用的是滚筒杀青的办法。

滚筒杀青机是茶叶加工中常用的机械,但由于加工过程中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从而达不到“越陈越香”的后期转化效果。

如今很多追求品质的茶商也开始使用手工锅炒杀青,尤其是树龄较大的古树茶,由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进行制作,制成品质优异的普洱茶。但如果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工具的清洁,以及失误或者缺乏经验没有把控好杀青温度和时间的话,同样会对茶叶品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传统手工杀青代表了一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操作简单,普及率高。一些茶区的茶手工杀青的香气更胜一筹,技术好的师傅可以炒出顶级好茶。但是手工杀青的燃料多为木柴,需要砍伐大量树木,烧柴火的过程难免产生火烟、灰尘,容易被茶叶吸附,从而存在不环保和卫生条件差等不足。相比滚筒杀青,手工杀青全凭制茶者的技术,技术虽好,效率却很低,无法均一复制。

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


国标上说,云南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但是纵观整个普洱饼茶的制作流程,我们会发现它还有“烘干”这一道工序,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难理解,“日晒”是毛茶的干燥方式,而“烘干”是饼茶在蒸软压饼后进行二次干燥时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后,依然有多余的水分,此时的干燥方式必须采用日晒。如果做生散茶,工序到日晒晾干这一步基本就结束了,但散茶的香气、滋味流失的都比较快,制成饼茶才能锁质锁香,于是又有了后续的蒸软、压饼、烘干等流程。

压饼后的干燥方式有三种,分别是阴干、晒干和烘干。阴干是将茶叶放在空气流通的阴凉处使其自然干燥,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饼茶中心凹陷部分因为压得太紧,水分不容易散失,茶叶有出现霉变的风险。

第二种方式晒干,固然可以让茶叶快速干燥,但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破坏了茶叶表层的活性酶,造成表层茶叶变成褐红色。这种茶叶在初期品饮时,香甜感和润度比较好,两三年之后会出现酸、薄、寡、淡的口感。

第三种方式即烘干,将茶叶放在特定的烘房内,烘房温度控制在50℃以内,高于60℃以上即高温,高温烘干的茶叶香气好,滋味足,但是喝起来有燥感,久存后品质急剧下降。而低温烘干既可以让茶叶快速失水,茶叶的香气也要优于阴干的茶,这种干燥方式从国营厂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普洱茶的杀青工艺


中国茶叶之所以分六大类,这主要因为每种茶的制作工艺不同,而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红茶与白茶是没有这道制作工艺的。

很多细心的茶友会发现,我们在品饮普洱茶时,有时会发现茶叶叶底偏绿,有时会发现汤色浑浊,有时会发现有烟火味,这些都和杀青工艺有关。

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杀青程度不足,茶叶会有青臭味;杀青温度过低,时间过长,茶汤会比较浑浊,叶底颜色发暗;杀青温度过高,茶叶会有烟火味,叶底有糊片或者黑点;杀青不及时,叶底会出现红边和红梗。这几种问题中,杀青温度过高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最大,尤其对普洱茶后期品质的转化会产生很大影响。

云南传统的普洱茶加工,提倡的是纯手工制作、低温晒青的加工工艺。现在为了提高效率,很多普洱茶的制作采用的是滚筒杀青的办法。

滚筒杀青机是茶叶加工中常用的机械,但由于加工过程中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从而达不到“越陈越香”的后期转化效果。

如今很多追求品质的茶商也开始使用手工锅炒杀青,尤其是树龄较大的古树茶,由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进行制作,制成品质优异的普洱茶。但如果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工具的清洁,以及失误或者缺乏经验没有把控好杀青温度和时间的话,同样会对茶叶品质产生不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传统手工杀青代表了一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操作简单,普及率高。一些茶区的茶手工杀青的香气更胜一筹,技术好的师傅可以炒出顶级好茶。但是手工杀青的燃料多为木柴,需要砍伐大量树木,烧柴火的过程难免产生火烟、灰尘,容易被茶叶吸附,从而存在不环保和卫生条件差等不足。相比滚筒杀青,手工杀青全凭制茶者的技术,技术虽好,效率却很低,无法均一复制。

普洱茶杀青工艺的解析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普洱茶杀青工艺跟其他茶类有所不同,对于普洱茶杀青工艺,我想很多人都不是特别了解。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杀青工艺,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普洱茶未紧压成型前是属于绿茶类,故其杀青工序不可或缺。杀青的主要目的是要让茶叶停止发酵;杀青大多采用锅式杀菁(古法为手工翻炒法),因茶菁经萎凋会失去水分但尚未透彻时,利用杀青的方式,能使茶叶失水均匀的。

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

现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普洱茶的制作采用的是滚筒杀青的办法。

普洱茶的杀青工艺分为锅炒杀青、滚筒式杀青。大型茶厂或一般台地茶多为滚筒式机器杀青,少数民族与野生、野放茶则多为锅炒手工杀青。其他茶类杀青目的在于利用高温停止酵素酶继续作用,而普洱茶杀青则只是减缓其发酵速度并增加其柔软度以利揉制,以及去除青味。滇青茶杀青温度依鲜叶实际情形来判断温度与时间,通常锅内壁温度180摄氏度左右,锅外温度较高。

以上就是普洱茶杀青工艺的介绍,杀青是制茶工艺的重要工序之一,在绿茶、黄茶及黑茶的制程中都有,红茶及白茶则无,青茶的炒青工序则部份功能相同。

普洱茶的杀青工艺,也更加成就普洱茶的浓香。

普洱茶工艺中为何要杀青?


杀青,是普洱茶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过程中通过高温,杀死茶叶中的微生物,中止减弱微生物的分解,所以杀青这一步骤对于茶叶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茶叶杀青不足,新茶会有青味,而且青味较重,不管从茶汤香气,还是滋味而言,都是不优质的。在后期的摆放中,青味可能会逐步消失,但是杀青不足的微生物的活动依然存在,茶叶内质的稳定性就出问题,茶叶可能会发生质变,出现发酸,或是滋味不适等问题。

如果茶叶杀青过重,新茶可能会出现焦味,或是较为明显的苦味,不管从茶汤还是茶香而言,都会过于浓郁,也同样会影响茶叶品质。或许在存放中,焦味会一部分转变成烟熏味,但是这并不是好茶转化该有的味道。杀青过重,茶叶的茶性又太过稳定,内含物质,微生物存留量小,茶叶后期保存的价值就不大了。

以正春晒青毛茶为原料、以古法制作能减缓其发酵速度并增加其柔软度以利揉制,以及去除青味。通常锅内壁温度180摄氏度左右,锅外温度较高。

依古法,优秀的制茶师傅用铁锅手工杀青,对杀青的温度和时间把握得炉火纯青。因大叶种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茶叶失水均匀,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可以更好地保持茶叶内的营养物质,促进茶叶后期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的轻重对普洱茶有什么影响?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云南生产,晒青毛茶,长期存放,越陈越香”等特点上,其最主要必须符合能长期存放,越陈越香醇的特质。

晒青毛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期普洱茶的品质,杀青是为了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抑制酶对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和去除青味,发展香气,使鲜叶水分部分流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杀青温度和时间的把握决定了普洱茶杀青的轻重程度,而杀青的轻重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期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品质好坏。

目前,普洱茶的杀青方式分为铁锅杀青(手工杀青)和滚锅式杀青(机器杀青)两种,我们所谈及的也仅限于这两种方式杀青对普洱茶的影响。

如果杀青不足,即杀青时间短,过程中温度低。新制普洱生茶茶汤香气青味重,口感上体现为青味多于茶味,喝起来就不是那么舒服喽。对于熟茶而言,杀青不足导致的问题是更明显的,虽然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味会慢慢变淡。但茶叶中微生物的活动依然存在着,影响了熟茶在后期渥堆发酵过程中的效果,使茶叶发酵不充分,茶叶本身的内质也就出现了问题,品质的稳定性自然得不到保证,喝着就有酸味了。

如果杀青过重,即杀青时间长,过程中整体温度过高。毛茶中会夹杂着焦叶,闻起来就会出现焦糊味。在此过程中如果有超过10%的焦叶夹杂其中,就足以影响到整批茶的质量。对于生茶而言,杀青过重会使茶味苦涩加重,整体气味过于浓郁,也会伴随着烟熏味,茶的品饮感受及品质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对于熟茶来说,杀青过重会使茶叶中的微生物等内含物质的含量减少,后期发酵中能被再次激发的物质就很有限了,致使其茶性太过于稳定,品饮起来伴有烟熏味,且口感焦糊,柴味重,对于后期的保存珍藏就意义不大了。同时也就不在符合长期存放,越陈越香醇的普洱茶特质。

所以,如大益2003年易武正山特级绿大树(加

了解“水浸出物”,你对普洱茶就更专业了


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

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可溶性糖、水溶果胶、水溶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蛋白、无机盐等。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须达到或超过38%,才符合云南普洱茶原产地的限制性规定。

普洱茶的水浸出物要比其他茶类高,得益于云南大叶种茶中的内含物质丰富。

据科学实验数据显示:

茶多酚: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

糖类化合物: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20-25%

维生素: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0.6%-1%

水溶蛋白: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

咖啡碱: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5%~5%

芳香物质:鲜叶中的芳香物质含量仅为0.03%-0.05%

其中大多数是人体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在保健养生方面有着一定的功效和作用。例如,儿茶素是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加强新陈代谢,增强脂肪的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等多种功能。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减少疲乏;咖啡碱是血管舒张剂,能提高胃液分泌量,帮助消化;同时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肾小球的过滤率,起到利尿作用。

水浸出物含量高低,是区分制作普洱茶的原料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的一个重要指标。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

对于普洱茶来说,由于其独特的加工工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果胶及其水解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茶汤的滋味与口感。普洱茶水浸出物的含量是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陈年普洱茶的水浸出物要高于新茶。

与此同时,“水浸出物”的多少除了以上的叙述之外,还和泡法有很大的关联,新茶与老茶需要不同的泡法。假如在泡茶的手法上出了问题,即便茶叶的品质很好,那么水浸出物含量也不会很高,这就会极大程度上影响茶叶原本的口感和滋味,也就难以鉴别出茶叶的优劣来了。因此,水浸出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洱茶“新茶便宜陈茶贵”的市场规律。

喝普洱,不只是一种味觉的体验和享受,更兼具了当下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了解得越多,越能清晰地认定普洱茶的价值。

现代低温萃取制膏工艺


现代低温萃取制膏工艺!从历史的角度看,茶膏的研发始终是两种思路:

一是高温提取、高温干燥的模式。云南的“大锅熬膏”与现代的“中药提取加喷雾干燥”都属于这种思路。只不过是“中药提取加喷雾干燥”相比“大锅熬膏”更先进一些,饮用安全性更强一些,调配的口味更灵活一些。

二是低温(或常温)榨取、低温(或常温)干燥的模式。中国清朝皇宫创造的“压榨制膏法”就是这种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代表。

就这两种思路而言,显然后者优于前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道理非常简单:它没有持续的高温过程,充分保护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与必备的生物“酶”。同普洱茶一样,按照这种模式加工出的普洱茶膏,同样具有“持续转化”的功能,其品质的曲线是逐年向上的。

但是,它的最大一个弱点,或者说至今也令我们头痛的依然是产量偏低,成本太高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也就是清朝时期,因为科技落后而造成的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在客观上又赋予了茶膏的神秘性与贵重性。至于成本,这本身就不是清朝宫廷关心的问题,因为普洱茶膏在皇宫本身就不是商品。

普洱茶杀青工艺中的几大争议问题


普洱茶初制工艺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杀青,因为低温杀青抑制、钝化了茶叶内酶的活性,为成品茶的后期越陈越香提供了可能;也因为杀青过程中的种种不当操作,为成品茶后期转化不佳埋下了隐患。

目前至少,在杀青过程中还存在几大争议问题:

1.低温是指锅温还是叶温?

很多茶友想当然的以为,低温杀青就是把锅的温度控制在较底的温度,那低到多少呢?书上说在60-65℃,如果茶友去试一下就明白,这个很难做到,不是炒不了茶,而是这样的低温谁能提供?

真相是:把鲜叶的温度控制在较低的温度,一般60-65℃。但也不必死搬硬套,因为即使偶尔超过65℃,短时间内也不会把酶杀死,而如果长时间在60-65℃,温度长时间叠加反而会让酶失去活性。

至于锅温,可以根据鲜叶的失水情况调整,最高点可达300多度。

2.平锅还是斜锅?

应该说,这一问题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

晒青毛茶早期初制的炒锅都是用平锅,《制茶学》中对晒青茶杀青的描述仍是“……、采用平锅手工杀青或滚筒杀青机杀青均可”

现在,您如果有机会到云南普洱茶区的任何一家初制所,见到的都是斜锅了!斜锅对平锅的优越性显而易见,此处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茶友可参看:《普洱茶工艺,可以无标准,不能没有底线(三)丨失控的杀青》(普洱茶吧论坛)

看来,普洱茶的理论进度,远远跟不上实践啊!

3.鲜叶投3斤还是投5斤?

杀青时投放到锅里的鲜叶量到底多少合适呢?有的说投3公斤,有的说投5公斤,有的说投8公斤,谁说的靠谱呢?

在普洱茶手工锅炒杀青的铁锅规格一定的情况下,投叶量的多少,取决于杀青师傅的经验掌控,一般在4-6公斤鲜叶比较容易控制,3公斤、8公斤的量,再牛的师傅也不容易将其杀匀杀透。

4.炒20分钟还是40分钟?

关于杀青时间的长短,仅小编听说的就有多种版本:有用15分钟杀一锅的,有用30分钟杀一锅的,有用8分种杀一锅的,有用40分钟杀一锅的,同样是手工锅炒,差距咋那么大啊?

有人说这是看茶做茶,根据什么树种什么嫩度的鲜叶选择不同的炒茶时间,其实这个是次要原因,造成时间区别这么大的原因在于制茶者的制茶理念:有人想要高香,那就猛火快炒,有人想要柔甜,那就小火慢炒,不管哪种炒法,要的是好的结果对吧,但问题是目前,没有可以参照的样本来验证哪一种方法炒出的毛茶是标准的“好茶”。

小编以为,炒出的毛茶至少:不能太生,不能太熟(大面积焦糊),不能太杂(半生不熟),不能太黄(闷的太久),要达到这一目标,太短的时间(10分钟以内)或太长的时间(30分钟以上)显然难以做到!

5.抖和闷怎么结合?

《制茶学》总结里说:“杀匀杀透、抖闷结合”,不管是针对绿茶还是普洱毛茶,总结的非常精辟到位。杀匀杀透是目的,抖闷结合是手段,前者相对好理解些,那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抖”,什么时候该“闷”么?

这就涉及到抖和闷的目的了:抖,其实就是抛洒的动作,很多人以为这是散热,但解释不通。我们知道,热锅中的鲜叶往往伴随大量的水蒸汽,高温的水蒸汽会破坏叶绿素,低温水蒸汽在促进酶活化的同时,也促进黄烷醇氧化而变黄(这也是人为底温闷炒让叶底偏黄的原因),无论是低温或高温的热水汽,茶叶都有黄变的可能。

所以:抖的目的在于抖散水分含量多的嫩叶中的水蒸气,防止茶叶大面积黄变。反之,老叶就要闷!老叶含水分少些,就不能抖炒,水分既少,如再抖散水汽,不但不能炒透,而且容易产生焦叶,这也是造成外焦里生的原因之一。

6.红梗红叶怎么造成?

造成红梗红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鲜叶采摘过老、运输挤压、摊青不当、杀青失控、揉不干净、晒制不当等等都会造成红梗红叶的现象,其它工艺只要引起注意调整一下就可避免,最麻烦也是纠错难度最大的是杀青!

很多红梗红叶基本上是杀青不当造成的,原因不外乎是:没有做好“抖闷结合”,以至于没有做到“杀匀杀透”。

7.机器杀青靠谱吗?

有人说,机器杀青的普洱茶是垃圾,这年头做普洱茶,不说是手工炒的,似乎都低人一头。

其实,咱们不说效率和成本,单说品质,机器炒的茶不一定比手工炒的差!

虽说机器是死的,炒茶温度控制在一个保守的范围内(能保证把茶炒熟又不把茶炒糊),这样的茶,相比有经验的专业炒茶师傅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和含水量灵活控制铁锅温度和调整炒茶手法手工炒出来的茶,要低一个等级,但差距不会太大,而且这样的好茶太少,相比普通手工炒茶炒出来的五花八门的“作品”,我宁可选机器炒的更加稳定的。

关于“洗茶”你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来谈谈“洗茶”。

人们总喜欢在泡茶的第一泡时“洗茶”,可能由于三个因素:灰尘、农残、心理作用。

我们所理解的“洗茶”就是把茶叶“洗一洗”。大概就和“洗菜”、“洗水果”一样。

但不知你是否想过,其实茶叶不脏,主要是心理作用在作祟,让你总觉得不洗茶就很难过。

关于灰尘:茶叶是卫生的如果你觉得茶叶上面沾满了灰尘,那茶叶真的快哭了。

一是茶叶绝大部分生长在山区,雨量充沛,一般远离工业区和闹市。

二是茶叶的生长期短,在正常气温条件下从茶芽萌发到采摘,一芽一叶初展是10-15天左右,一芽二叶初展是15-20天。

三是鲜叶采摘主要是人工采摘,从茶树的鲜叶采摘一直到成品,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做到茶叶不落地。特别是名优茶,采制要求更加严格、精细。所以茶叶从生长、采摘到制茶的过程都是卫生的。

至于空气中落到茶叶上的灰尘颗粒,我们在说话、吃饭,甚至呼吸时,都有一定量的灰尘进入身体,茶叶上的灰尘和这些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啦,用不着担心。

关于农残:茶叶是安全的

正规厂家的茶叶农残会被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作为四大茶叶出口国之一,中国大陆的茶叶检测标准是数量最多、门类最全的,检测技术水平也是领先的。

我们来设想一个反人类场景:

小明想用苯醚甲环唑(茶树的一种常用农药)来害小红,他根据施用规定量的最高浓度给茶树施药,且不顾别人阻拦,仅仅在施药后间隔2天就丧心病狂地从万千茶叶中精挑细选出农药含量最最高的茶叶,采下来做成绿茶给小红喝,这种反人类操作条件下,小红需要一次性喝掉至少8.3升(以审评方式3g茶叶+150ml水计算)茶水,才有可能导致中毒。

而根据规定,喷药后必须经过安全间隔期后采摘,这个安全期一般为7-10天,经过了安全期,农药都消解得差不多了,所以一般情况下真的不用担心正规渠道购买的茶叶里的农残。

既然茶叶不脏,那可就奇怪啦,“洗茶”究竟从何而来?

“洗茶”最初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杀青用刀 ? 炒青放油 ? 你对制茶工艺了解么?》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0324.html

上一篇:4个方面确认一款普洱茶收藏的值不值

下一篇:解析茉莉花茶的贮存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