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一张动图,让你看懂中国六大茶类产地分布

2020-06-13
中国六大茶类产地分布

绿茶主要产地

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不发酵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茶类,各个茶产区几乎都生产绿茶。

中国生产的茶叶约有60%是绿茶,北到山东、陕西、甘肃,南到海南,都生产绿茶。

其余还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重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几乎涵盖了南方各省。

1959年评选的“十大名茶”中,绿茶占了六席,分别是: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太厉害了吧?!

白茶主要产地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主要产于闽东的福鼎和闽北的政和等地,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等品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多年来,白茶一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早在清朝末年起,就开始销往海外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地颇受欢迎。近几年,白茶才在中国茶友间流行起来。

黄茶主要产地

黄茶为轻发酵茶,按照鲜叶采摘的老嫩程度不同,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种。

主要的代表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的蒙顶黄芽、浙江的莫干黄芽、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别看黄茶的产量不大,不过覆盖的地区倒是不少,包括:湖南、四川、浙江、安徽、广东(大叶青)、湖北(远安鹿苑)、贵州(海马宫茶)等地。

青茶主要产地

青茶,也称为乌龙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是半发酵茶,主要产于中国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红茶主要产地

红茶,始制于17世纪初期,发源地是现在的福建省武夷山桐木关(村),最早的红茶为小种红茶。它不仅是中国红茶的始祖,也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如今,中国的红茶除了武夷山的小种红茶之外,最有名的还有安徽的祁红工夫和云南的滇红工夫,此外还有福建的闽红工夫、江西的宁红工夫、湖北的宜红工夫、湖南的湖红工夫(湘红工夫)、四川的川红工夫、浙江的越红功夫、江苏的宜兴红茶、广东的英德红茶等。

黑茶主要产地

黑茶,为后发酵茶,主要产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陕西、安徽(古黟黑茶)等地,以前主要销往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有“边销茶”之称,为了方便运输,多讲茶叶压制成紧压茶,如砖茶、沱茶、饼茶等。

黑茶中最有名的当属普洱茶,此外,近年来湖南的安化黑茶、广西的六堡茶也呈上升趋势,逐渐受到茶友的热捧。

cy316.cOm扩展阅读

一张图让你看懂大班章茶区


大班章是指云南普洱茶一个的标志性产茶区,类似于波尔多之于葡萄酒,景德镇之于陶瓷,位于云南省勐海县,由多个不同的产茶村寨组成。

在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茶区是普洱传统行业优质产区代表,有“茶王”之称的老班章就位于布朗山茶区,在老班章附近,还有一些茶叶特点与班章相近相似的寨子,如贺开、班盘、广别老寨、新班章、坝卡囡、巴卡竜、老曼峨、卫东、曼诺、曼新竜、章家等。这些村寨合称为大班章茶区。

大班章茶区的源起

云南普洱茶,其品质与产地关系密切,包括土壤、地形、海拔、气候、光照等因素在内的“地利”,对于普洱茶的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云南各大茶区的低纬度高海拔所导致的立体气候,形成了众多生态环境迥异的普洱茶小产区。2000年以来,随着布朗山茶区老班章寨的火热,连带其周边口感类似、风格相近的产茶村寨一起组成的一个高品质普洱茶小产区——大班章茶区,也随之脱颖而出。

老班章,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茶气强劲、浓酽霸气的独特口感,有普洱“王者”之称。渐渐随着小产区普洱茶概念的兴起,老班章俨然已成为了一个茶友、茶商的“朝圣地”,第一次到勐海的茶人,无论如何都会到老班章走一趟,方便的话也会买点毛茶回去。不过有些或许是觉得老班章太贵,有时或许是因为抢不到手,大家就转到周边的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等与老班章风格类似的地方,买点回去,久而久之,也随之拉动了周边茶寨毛料价格的上涨。早在2011年,已经有先知先觉的普洱茶品牌在大班章茶区开设茶厂,收料做茶。

大班章茶区的组成

大班章茶区,位于普洱茶最优质的核心产区之一—勐海布朗山,同时组成大班章茶区的这些产茶村寨,也是整个布朗山茶区茶叶品质最优秀、价格最昂贵的寨子,其中包括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卫东、曼诺、曼新竜、贺开、广别、班盆、坝卡囡、坝卡竜、勐班、章家三队等村寨,可以说,整个大班章茶区是基于老班章所形成的一个特色普洱茶小产区,大班章茶区的兴盛,老班章功不可没。

这些地理位置集中、茶园生态环境类似、茶品风格相近的村寨所组成的大班章茶区,已随着普洱茶小产区概念的兴盛正越来越受人追捧。

大班章茶区村寨的分布

勐海茶区向来闭塞,从前普洱茶无人问津的年代,老班章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97年老班章一级茶菁也不过8元一公斤,即使现在茶价翻了无数倍了,路也在修了,但目前能买到的勐海县地图还是没有详细的茶山村寨分布。直到2013年,第一份勐海布朗山茶区的村寨分布图问世——不是出自官方,而是来自扎根于布朗山大班章茶区的润元昌茶厂。这是布朗山核心茶区的村村寨寨第一次被整合在一张纸上,也成为了许多茶商、茶友寻茶班章的指引,这种造福茶人、利人利己的行为,对未来布朗山大班章茶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班章茶区的各个产茶寨子,在经纬度、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地理位置也非常相近: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和坝卡竜是班章村委会管辖下的五个自然村,依次比邻;班盆离老班章只有两公里的距离;贺开古茶园的曼迈寨子,离老班章只有三到四公里;广别老寨地处勐海到新、老班章的必经之路;新班章到老班章绕路也就七公里;而老曼峨、坝卡囡距离老班章也只有不到十公里。

大班章茶的品质特点

由于普洱茶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口感特点,而大班章茶区各个寨子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基本相同,所以各个寨子所出产的毛茶在外形和口感上都极其相似,对于大部分的普洱茶友来说,要准确区分老班章、新班章、坝卡囡、老曼峨等地的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班章茶区所产毛茶的共同特点就是“浓强酽”,与勐海其他茶区例如南糯、勐宋等表现有明显差异。

一张图搞清楚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

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划分,有的根据茶叶外形来划分,有的按初、精制情况划分。

当然,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主要产地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杀青两种,以蒸青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干燥以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最终炒干的绿茶称“炒青”,最终烘干的绿茶称“烘青”,最终晒干的绿茶称“晒青”。

多年来的研究发现,众多茶类中绿茶最保健。市场上常见的名优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红茶

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形成的。

所谓发酵,其实质是茶叶中原先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类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物——红茶色素。

这种色素一部分能溶于水,冲泡后形成了红色的茶汤,一部分不溶于水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这样形成了。

我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工夫红茶制作方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大力发展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类,远销东欧、西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于安徽的祁红和云南的滇红早已名扬海外,享有盛誉。

市场上主要的红茶有祁红、滇红、川红、金骏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

青茶

青茶也叫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其外形色泽青褐。

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具有独特的韵味。乌龙茶主要产自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因品种上的差异,乌龙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类。

闽北乌龙: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

闽南乌龙: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铁观音。

广东乌龙:主要有广东潮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

台湾乌龙:主要有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等。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白茶常选用芽叶上白绒毛多的品种,如福鼎大白茶,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醇。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

市场主要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黄茶

黄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顶黄芽、黄山黄芽、君山银针等。

以上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总之,中国茶类繁多,消费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和不同的季

一张图看透普洱茶品质


还是不太懂?没有关系,先收藏,后面的讨论会以这个架构为基础,这样讨论到哪个因素一目了然。当然涉及到的内容一本书也写不完,抛砖引玉,这次先对部分因素(主要是原料部分)作简要说明,有启发就好,后面慢慢再详细探讨。

说明:

关于三要素:原料,加工,存储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这个基本没有争议。相对来说,普洱茶加工工艺上难度不大,现在已经不构成影响品质的核心因素,但很多细节仍有探讨的空间。存储对老茶品质有决定性影响,但目前普遍重视不够。原料大家普遍比较关注,这却并不是名山古树那么简单。

关于萎凋:这是普洱茶工艺争议较大的领域之一,我们先不要通过“定义”来否定和肯定,在历史传统上还是实践当中,萎凋或多或少(摊晾)的存在,只是我们是否正视和主动运用的问题。萎凋对香气的影响也并非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会在存储中快速消退,实践中经过萎凋而密封较好的茶,十年以上香气也未有拐点出现。所以这里还是作为一个参数来讨论,原教旨主义者可以绕道而行。

关于树种:普洱茶的树种并非是云南大叶种那么简单,实际上包括了野生、过渡、栽培;大叶、中叶、小叶的众多品种。所谓的“山头”至少包含一半品种的因素。我们同样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用主观的所谓“定义”去粗暴的界定。实际上品种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核心因素,这也是茗寿堂考量的首要因素,这恰恰是普洱茶研究最为欠缺的领域,后面会有较多这方面的探讨。

关于树龄:长期以来受利益团体的干扰,人们无法正确理解普洱茶树龄的影响,随着接触古树的茶友越来越多,树龄没有影响的谎言已经不值一提,但是另一种唯树龄论的观念也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实践中永远不会那么简单。

关于土壤:在所有外在因素当中,土壤是首要因素,但仍然是研究特别欠缺的领域。连基本的样本分析都很匮乏,更不要说各种微量元素的影响了,所以我们的探讨更多的结合实践定性分析。

关于海拔:受品鉴当中勐海味主导的影响,人们对古树的理想海拔的认知也受到局限,1400-1700被认为是理想的区域。而实际上,纬度和海拔应该综合考虑。品鉴如果不只关注滋味的浓度,而把香气,层次,山韵等因素考虑进来,则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从更大的格局考量,海拔1700以上的区域可能更加值得关注。

关于生态:生态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普遍受到重视,但是往往停留在是不是原生态的阶段。当然原生态的环境会让普洱茶的层次丰富,山韵明显,但其他植物的影响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距离来说,核桃树和桉树会让普洱茶的口感下降,苦涩更加明显……

关于气象:这包括光照,气温(温差),降水,风向等等因素。探讨起来比较复杂。气象除了空间上的差异,也要关注时间上的差异。不同年份同一山场的茶品是有差异的,除了人为,也有气象因素。举例来说:有很多人因为07年普洱茶泡沫市场混乱而对07年的原料持否定态度,但从类似葡萄酒年份评价的角度来说,07年对大多数山场来说是较为理想的年份。

关于农药:我国的农残标准对消费者并不有利,而实践当中的监管更是漏洞百出。所以作为消费者有必要自行了解。农药残留因为对人体健康有影响所以当然对普洱茶品质有影响,同时,不同农药对口感和体感也有不同影响。大多数古树可以避免农药的影响,但要注意周边环境、除草剂、和叶面生长类肥料的影响。

关于肥料:通常认为不用肥料或用天然有机肥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这种理解会让我们对肥料影响的判断简单化,有经验的茶农通过选择肥料(含氮磷钾等比例不同)可以调整或改善普洱茶的口感。我们提倡不用肥料或用天然肥料,同时也要对这些影响有所了解。

关于修剪:普洱茶的矮化对品质的影响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导致一些人对普洱茶采取完全放荒的策略。完全放荒当然会令产量下降,但是否令品质有明显提升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矮化不同,适度修剪并不是我们要完全排斥的管理方式……

四张图看懂普洱茶主要产地以及著名茶山


四张图看懂普洱茶主要产地以及著名茶山

2017-10-1118:54南茗佳人

根据国标的定义,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产普洱茶的范围包括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昆明市、德宏州、大理州、保山市、红河州、楚雄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个州(市)。

从大区上来说,主产区分别是: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三大茶区,其中最知名、产量最大的是西双版纳州。

如果按照产量、平均价格、知名山头等综合排名的话,西双版纳是第一,临沧第二,思茅第三。这是个整体的综合排名,但各个茶区仍然有自己非常亮眼的山头,比如临沧的冰岛,普洱的景迈等。

市场上的普洱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原料都采摘自这三个茶区,从价格来看,近五年来,市场上普洱茶总体来说都是版纳的平均价格高于临沧和普洱,而临沧价格又高于普洱,可以看出版纳的勐海县是茶厂最多的地区,而勐海一带的茶厂从规模和产品的影响力都要比别的地区大一些。

接下来南茗佳人(ID:nmjrtea)通过几张图和你分享云南普洱茶的产区分布以及著名山头的所在地。

一、西双版纳版·茶区

①.西双版纳茶区之—勐腊县

②.西双版纳茶区之—勐海县

从大区来看,版纳地区除了因为地理环境气候非常适宜孕育普洱茶外,版纳也是普洱茶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下属县勐海历来有“大叶种茶故乡”的美誉,同时也是业界公认最适合普洱茶熟茶发酵的地方。

版纳下属产普洱茶最大两个区域是勐海和勐腊,勐海茶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有:布朗山(大名鼎鼎的班章、贺开、广别老寨、班盆、帕沙、老曼娥等都在布朗山上),南糯山,勐宋茶区。

二、临沧茶区

临沧也是世界滇红之乡,著名的滇红茶主要产地就是临沧凤庆。对于普洱茶友来说,相信昔归茶、冰岛茶(非北欧寒冷的冰岛)对你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三、普洱市茶区(原思茅)

有部分茶友会认为,普洱茶就是产自普洱市,其实不然。普洱市原来称思茅市,2007年才改名为普洱市的。普洱最知名的山头是景迈山,据考证,这里可是有着1300多年的种茶历史。(作者|南茗佳人挽月,

普洱茶六大产地


云南六大古茶山满山满坡的古茶树,书写着千年绿色的悠悠历史。当“茶圣”陆羽先生在唐朝安史之乱后隐居于苕溪,与吴中的师僧隐士们“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写出了那部世界上最早的茶书——《茶经》时,云南的古树,早已要落了千年的绿荫新翠。

普洱茶产地在北纬21°08′—25°43′,东经9797°30′—105°38′的区域;海拔800—2300米,平均气温15度以上,生态环境良好。

普洱出于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曼撒或易武、攸乐(基诺)。

1.攸乐古茶山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在这块海拔1691米的土地上,14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和18到20度的平均气温,是这里今天仍然存在着一片面积达1800多亩的混生古茶园。因为生态环境优越,所以茶品质优良。在清朝初期,攸乐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兴盛时期还设置了制茶的茶场,攸乐茶也曾被列为贡茶。过去,此地的茶叶还由普洱、倚邦、易物等地的茶商进山收购。

现在攸乐茶山的古茶树大部分都在高大乔木的的绿荫下蓬勃的生长着,摇曳着它古老而又年轻的新翠。

2.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叶属于大叶种型,因茶芽粗壮,满披银耳,被称为“大白茶”。《普洱府志稿》卷十九《郎中仪徵阮福普洱茶记》思茅志记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

3.倚邦古茶山

六大古茶山中,数倚邦茶山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海拔最低处却只有565米。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大多以倚邦茶菁为原料。倚邦本地茶叶的茶品较易武茶山的大叶种普洱茶来得“清香”,更适于新茶冲泡,以茶汤浓酽、新鲜味浓郁二适合北方宫廷的饮茶口味。

4.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易武及附近茶山所产茶叶印品质好,有回甜香味,自清雍正十年(1732年)便是普洱贡茶采办地之一。易武成为贡茶采办地后,清代的普洱府和思茅厅每年都派官员,拨官银采办贡茶。

5.莽枝古茶山

莽枝与革登等许多古茶山一样从19世纪中期以后遭到多次认为原因的破坏。莽枝茶山和革登茶山相似,茶气略逊一点。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6.蛮专古茶山

蛮专古茶山位于今天的勐腊县象明乡,包括蛮林和蛮专等地。蛮专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1994年,在专家指导下,蛮专又新建了万亩大茶园,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古茶山和新茶园满目绿色交织,散发着历史的陈香和今天的芬芳。

普洱茶的六大产地


云南六大古茶山满山满坡的古茶树,书写着千年绿色的悠悠历史。当“茶圣”陆羽先生在唐朝安史之乱后隐居于苕溪,与吴中的师僧隐士们“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写出了那部世界上最早的茶书——《茶经》时,云南的古树,早已要落了千年的绿荫新翠。

普洱茶产地在北纬21°08′—25°43′,东经9797°30′—105°38′的区域;海拔800—2300米,平均气温1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

普洱出于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曼撒或易武、攸乐(基诺)。

攸乐古茶山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在这块海拔1691米的土地上,14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和18°C—20°C的平均气温,是这里今天仍然存在着一片面积达1800多亩的混生古茶园。因为生态环境优越,所以茶品质优良。在清朝初期,攸乐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兴盛时期还设置了制茶的茶场,攸乐茶也曾被列为贡茶。过去,此地的茶叶还由普洱、倚邦、易物等地的茶商进山收购。

现在攸乐茶山的古茶树大部分都在高大乔木的的绿荫下蓬勃的生长着,摇曳着它古老而又年轻的新翠。

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叶属于大叶种型,因茶芽粗壮,满披银耳,被称为“大白茶”。《普洱府志稿》卷十九《郎中仪徵阮福普洱茶记》思茅志记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

倚邦古茶山

六大古茶山中,数倚邦茶山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海拔最低处却只有565米。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大多以倚邦茶菁为原料。倚邦本地茶叶的茶品较易武茶山的大叶种普洱茶来得“清香”,更适于新茶冲泡,以茶汤浓酽、新鲜味浓郁二适合北方宫廷的饮茶口味。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易武及附近茶山所产茶叶印品质好,有回甜香味,自清雍正十年(1732年)便是普洱贡茶采办地之一。易武成为贡茶采办地后,清代的普洱府和思茅厅每年都派官员,拨官银采办贡茶。

莽枝古茶山

莽枝与革登等许多古茶山一样从19世纪中期以后遭到多次认为原因的破坏。莽枝茶山和革登茶山相似,茶气略逊一点。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蛮专古茶山

蛮专古茶山位于今天的勐腊县象明乡,包括蛮林和蛮专等地。蛮专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1994年,在专家指导下,蛮专又新建了万亩大茶园,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古茶山和新茶园满目绿色交织,散发着历史的陈香和今天的芬芳。

聊斋茶话:话六大茶类的起源


茶在中国的历史极为悠久,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茶树了。到了公元前二千多年的神农时期已发现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由最早的鲜叶生煮,到后来的晒干收藏,进而发展到蒸青制法和炒青制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到后来的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工艺。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六大茶类;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和青茶。

1、绿茶的起源

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采用蒸青的方式加工绿茶,而这个时期的绿茶制法主要是蒸青团茶;到宋代进一步发展到了的蒸青散茶,而到了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炒青制法(十二世纪末)。从蒸青团茶到炒青散茶,人们先后认识到通过蒸青团茶去除茶叶青味和苦涩,而后是通过蒸青散茶来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最终形成了运用干热来发挥茶叶的优良香味的炒青工艺。有关炒青杀青制法在明代以后有很多详尽的记载,如:顾元庆的《茶谱》、闻龙的《茶笺》。

2、黄茶的起源

黄茶的概念有两种。一是茶树品种,芽叶自然发黄(早在公元7世纪就有黄茶的叫法了,如唐朝时期六安的“寿州黄芽”);二是制作过程中的闷黄,是公元1570年前后,由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是指杀青或是揉捻后不及时干燥或是干燥不够叶质变黄,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黄茶工艺。而现在称之为黄茶的必须具备以下两点:一是制作过程中有闷黄的工艺,二是品质特征必须是“黄汤黄叶”,要求叶底干茶黄亮,茶汤黄亮。我国目前主要的黄茶品种有君山银针、北港黄芽、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3、黑茶的起源

黑茶的概念有两种。一说为十一世纪前后,是由四川的绿毛茶经过做色工序的黑茶成品。二就是十六世纪湖南安化的黑毛茶,是茶青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叶色转为油黑,经烘干后的黑毛茶。黑茶在我国历史悠久,主要以边销为主,部分内销,少量侨销。因而也称黑茶为“边茶”,成为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饮料。远在唐代,统治阶级就利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推行“以茶易马”和“以茶治边”的政策。黑茶也经历了由蒸压边销团茶块到团茶块湿堆变黑,进而发展到由绿毛茶做色湿堆,后期揉捻后渥堆的演变。我国的黑茶花色很多,主要有湖南的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茶、花砖茶、特制和普通茯砖,湖北的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南路和北路边茶,云南紧茶等。

4、白茶的起源

而白茶一词作为茶品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1064年前后宋子安所著《东溪试茶录》,是指茶树的品种芽叶白毫多,叫白叶茶。而与近代白茶工艺接近的制法说,起源于公元1554年前后,田艺衡所著《煮泉小品》所载“芽茶以火作为次,生嗮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此中所说的芽茶制法与现在的白毫银针制法基本相同。是由炒青绿茶转变过来,由于芽茶容易炒断和炒焦,而改变工艺,采用直接烘干和晒干。近代白茶始于1796年,福鼎茶农采摘菜茶品种的茶芽制作银针,到1857年发现大白茶树后,与1885年改采大白茶品种的芽制作白毫银针,为当时的外销茶之一。目前白茶的品种花色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和贡眉。

5、红茶的起源

红茶起源于16世纪,是通过绿茶揉捻后干燥不及时红变,白茶芽茶的晒制到红茶的日光萎凋,黑茶的渥堆变黑到红茶的渥红“发酵”,通过不断实践以日光萎凋代替绿茶的杀青,萎凋叶揉捻后的变化结合黑茶的渥堆,进一步形成渥红工艺,发明小种红茶的制法。并在小种红茶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的制法。

6、青茶的起源

青茶于公元1725年-1735年由福建安溪人所创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青茶制法在绿茶、红茶之间,先红茶制法后绿茶制法,再通过实践形成了青茶制法。既有红茶的色香,又有绿茶的鲜爽,降低了茶的苦和涩,形成青茶特有的口感。青茶的品种花色很多,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台湾乌龙等等。

怎么存茶?六大茶类又该怎么存?


宋代赵希鹄在《调变类编》中提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可见在我国古代茶叶的储存就十分讲究。

通常茶叶在存放后,香气滋味多少会发生变化,尤其在夏天,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短时间内使茶叶陈化变质。因此要喝上一口好茶,还要学会存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在家里应该如何存茶?首先来了解一下茶叶劣变的因素。

1、光线。光线照射可以加速各种化学反应,会对茶叶贮藏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茶叶应避光贮藏。

2、温度。温度越高、茶叶陈化的速度也就越快。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每升高10度,茶叶陈化的速度就加快3-5倍。如果茶叶贮藏于10度以下的冷库,可较好地延缓褐变过程。

3、水分。水分是茶叶陈化过程中许多化学反应的必须条件。研究结果认为,当茶叶中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可有效地延缓脂质的氧化变质。而茶叶中的水分含量超过6%时,陈化速度急剧加快。

4、氧气。氧气能与茶叶中的很多化学成分相结合而使之氧化变质。例如,茶叶中的儿茶素、维生素C、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酯类物质均会氧化变质,所以茶叶最好能与氧气隔绝开贮藏。

因此,茶叶的贮藏关健是:防压、防潮、密封、避光、防异味。

看完茶叶容易变质的因素、存茶器皿的利弊,来了解六大茶类的储存的具体方法。

1、绿茶:

绿茶适宜存放在阴凉处,最好放在冰箱里储存,可以减缓其自动氧化的速度。

具体方法:将茶叶采用小包装形式,装入铁质、锡质容器内密封好,然后套上一个塑料袋防潮,再放入冰箱内储存。

如果保存时间短,平时需随时饮用,那可以放入冷藏室,温度控制在5°C左右。如果未开封,并且需要保存一年以上,则需放入冷冻室。

2、红茶:

红茶一般可放置在密闭干燥容器内,避光避高温即可。

具体方法:若有条件的话,用紫砂罐或锡罐为佳,玻璃罐很难保证不会有太阳光照射到。

在红茶放入之前,用塑胶袋包装,排除袋中空气,能更好保留茶香。

3、黄茶:

黄茶切记应将茶叶放置在防潮、低温避光的环境中储存。

具体方法:叶袋中放入保鲜剂并密封,以隔绝空气,放入冰箱内储存,将含水量控制在7%左右,温度控制在5-6℃为好,并注意避免茶叶与其他食物一起冷藏,以免其吸附异味。

4、青茶:

青茶要放在通风干燥、避光、密封、没有异味的地方。

具体方法:清香型铁观音,最好要放置在保鲜柜里储存,浓香型铁观音则可以常温保存,拆封后的茶叶若需要保存的话最好再包装。

武夷岩茶,家庭保存一般采用罐藏袋藏,也可密封放在冰箱里低温储存,用废旧的热水壶储存效果非常好。

5、白茶:

白茶储存环境不高于30摄氏度;储存老白茶,最关键的是茶叶一定要干燥,含水量要低。

具体方法:用罐口密封性好的铁罐、锡罐等容器装好(使用前要将罐罐洗净、干燥,确保无异味,放茶前先在里面放层牛皮纸或白纸),在常温下储存。

储存老白茶,可用铝箔袋和塑料袋密封包装两层,再放入陶制的缸内,放置阴凉通风无异味处。

6、普洱茶:

只要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

具体方法: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散茶拆去外包装直接放于缸内,封好缸口即可。

茶叶的储存关健是防压、防潮、密封、避光、防异味。不同品类的茶,在正确的条件下存储其收藏价值才能最大化,所以喝好茶,也要存好茶。

普洱茶的六大产地是哪些?


云南六大古茶山满山满坡的古茶树,书写着千年绿色的悠悠历史。当“茶圣”陆羽先生在唐朝安史之乱后隐居于苕溪,与吴中的师僧隐士们“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写出了那部世界上最早的茶书——《茶经》时,云南的古树,早已要落了千年的绿荫新翠。

普洱茶产地在北纬21°08′—25°43′,东经9797°30′—105°38′的区域;海拔800—2300米,平均气温1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

普洱出于六大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或易武、攸乐(基诺)。

攸乐古茶山

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在这块海拔1691米的土地上,14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和18°C—20°C的平均气温,是这里今天仍然存在着一片面积达1800多亩的混生古茶园。因为生态环境优越,所以茶品质优良。在清朝初期,攸乐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兴盛时期还设置了制茶的茶场,攸乐茶也曾被列为贡茶。过去,此地的茶叶还由普洱、倚邦、易物等地的茶商进山收购。

现在攸乐茶山的古茶树大部分都在高大乔木的的绿荫下蓬勃的生长着,摇曳着它古老而又年轻的新翠。

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叶属于大叶种型,因茶芽粗壮,满披银耳,被称为“大白茶”。《普洱府志稿》卷十九《郎中仪徵阮福普洱茶记》思茅志记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

倚邦古茶山

六大古茶山中,数倚邦茶山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海拔最低处却只有565米。倚邦古茶山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大多以倚邦茶菁为原料。倚邦本地茶叶的茶品较易武茶山的大叶种普洱茶来得“清香”,更适于新茶冲泡,以茶汤浓酽、新鲜味浓郁二适合北方宫廷的饮茶口味。

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系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海拔差异大,形成了立体型气候,具有温湿、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不同的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易武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易武及附近茶山所产茶叶印品质好,有回甜香味,自清雍正十年(1732年)便是普洱贡茶采办地之一。易武成为贡茶采办地后,清代的普洱府和思茅厅每年都派官员,拨官银采办贡茶。

莽枝古茶山

莽枝与革登等许多古茶山一样从19世纪中期以后遭到多次认为原因的破坏。莽枝茶山和革登茶山相似,茶气略逊一点。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架布、习空、倚邦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

蛮砖古茶山

蛮砖古茶山位于今天的勐腊县象明乡,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1994年,在专家指导下,蛮砖又新建了万亩大茶园,万亩茶园盘绕群山,株株茶树绿油漂香,古茶山和新茶园满目绿色交织,散发着历史的陈香和今天的芬芳。

六大茶类茶多酚排座次,差别为啥这么大?


前段时间,茶友“诺诺”问了懂茶帝一个问题:“六大茶类中茶多酚的含量是不是差别很大?哪种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哪种最低?有相关的数据吗?”相关阅读《茶多酚是一堆什么鬼?用极简的方式读懂它》

哎呀呀,这个问题很大哦,而且网上的说法也比较多。有说绿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有说普洱茶的最高,还有的说野生茶最高。到底哪个说法是对的?

影响成品茶中茶多酚含量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鲜叶,二是工艺。

我们先来看看哪些因素会影响鲜叶的茶多酚含量:

1、从整个茶树来看,茶多酚含量最高的是新梢,其次是老叶、茎、根,根中含量较低。

2、而在新梢中,芽梢的茶多酚含量低于第一叶,从第一叶开始,其含量随叶位增加而含量降低。

3、一般而言,气温高、光照强或光照时间长,茶多酚含量会增加,反之则会降低。所以,同一环境生长的茶叶,夏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秋茶次之,春茶最低。

4、一般茶树超过一定海拔高度(约500米)时,茶多酚的含量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5、一般情况下,大叶种相较中小叶种茶叶的茶多酚会更高一些。

6、不同色泽的茶叶在化学组成上是有差异的,紫色芽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黄绿色芽叶次之,深绿色芽叶含量较低。

鲜叶的茶多酚含量只是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茶多酚受工艺的影响非常之大。郑州师范学院的高海荣等人曾经对16种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进行过研究。我们简单来看看研究成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16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范围为91.59mg/g-376.60mg/g,含量的大小顺序是这样的:

普洱沱茶(生茶)>信阳毛尖>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盛华茗茶>君山银针>观音王>铁观音>金骏眉>大红袍>信阳红>桐柏红>普洱饼茶(熟茶)>赤甘>陈年桔普(熟茶)。

其中绿茶系普洱茶(生茶)和信阳毛尖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分别为376.60mg/g、364.39mg/g,黑茶系陈年桔普茶多酚含量最低仅为91.59mg/g。

茶多酚含量大致呈现出这样的规律: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哇!这不正是按发酵度高低排序吗?是的,随着发酵度的增大,茶多酚的含量会降低。

这与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因其自身氧化酶和微生物的作用多酚类物质会转化成茶红素、茶黄素等物质有关。

当然了,做这样的排序,并不是要说明茶多酚含量高的茶就一定比低的更好。茶多酚在发酵过程中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也是极好的。

解析云南著名的普洱茶产地六大茶山


六大茶山含义:

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现在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攸乐(基诺);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

六大茶山传说: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传说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俯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六大茶山历史:

清乾隆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

这“周八百里”不仅指茶山的面积,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东面是慢撒茶山。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六大茶山”为一个版纳——“茶山版纳”。这是为适应茶叶,特别是贡茶的生产而必须的。

据《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载,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属易武土司管辖外,其余五山均属倚邦土司管辖。有史籍讲“易武茶山,实际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记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确的。

六大茶山地理位置:

古六大茶山位于北纬21°51′至22°06′,东经101°14′,至101°31′之间,东与老挝交界,国境线长87.3公里,北与江城县接界,西与景洪市毗邻,南与勐仑、瑶区连接,幅员2260余平方公里,约合3,38,800亩,历史上称为江内地区。

其中攸乐茶山是景洪市的一个乡,位于景洪市东北部,距景洪城53公里;易武茶区(包括)易武茶山、漫撒茶山,距景洪123公里,距勐腊县城110公里;象明茶区(包括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距景洪168公里,距勐腊县城163公里。

据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秘书长陈宏斌先生提供,2004年4月至5月州茶业协会与州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全州茶园情况进行普查,普查结果易武茶山现有茶园面积29662亩,其中采摘面积15200亩;漫撒茶山6440亩,采摘面积2572亩;象明茶区24821亩,采摘面积9721亩,3200亩,采摘面积1400亩。

六大茶类香气类型之普洱茶茶香的介绍


普洱茶缓缓倒入闻香杯,香气轻袅,如临苍翠间鸟语花香的茶山之间。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以茶香来衡量茶叶的品质。从普洱茶的品鉴方面讲,除外形外,香气作为内质的一种是普洱茶品鉴中的依据之一。

上好的普洱茶茶香中各具一些细腻微妙而与众不同的清香,在香型上主要分为:兰香、荷香、枣香、樟香、花香、蜜香、陈香、参香、药香、原野香或者野香、木香。

普洱茶香型如下:

兰香

新鲜的普洱茶青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荷香

采摘云南大叶种茶叶幼嫩的芽茶,经过适当度的陈化后发酵,好的幼嫩的芽茶去掉浓烈的青叶香,自然而留下淡淡的荷香,荷香属于飘汤茶香。

枣香

只有生长在植被非常茂盛,经常云雾缭绕而且有野生枣树的环境中的茶树才能产生这种香气,由于经常有落叶,久而久之形成了天然肥料,茶树根系吸收了这些肥料,加上茶叶吸收雾气,于是茶叶形成特殊的枣香气。

樟香

关于樟香有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云南各地有高大的樟树林,这些樟树多数高达一、二十余丈,在大樟树底下的空间,最适合普洱茶的种植生长,大樟树可以提供茶树适当的遮荫机会,在樟树环境下可以减少茶树的病虫害发生。最可贵的是普洱茶树的根,与樟树根在地底下交错生长,使茶叶有了樟树香气。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普洱茶里面确实含有一种叫芳樟醇的物质。这种物质,必须是经过发酵才会激发出来,也就是樟香的出现意味着这个茶要么是熟茶,要么是较长年份的生茶,也有可能是经过入仓(受潮)的生产。总之,跟湿度有关系。

花香

关于花香,不同的做茶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有花香的茶只有两种:景迈茶区、哀牢山的茶。不过,这种茶香并不浓郁,只是淡淡地,尤其在新茶与毛茶阶段最为明显。

蜜香

2~5年的茶都会呈现出一定的蜜香,即经过发酵一段时间的生饼,会出来这样的蜜香。比如一款生茶,在2010年淡而无味,2011年经过夏天,蜜香呈现出来。

陈香

陈香包括熟茶的陈香以及生茶的陈香,这二者是明显不同的。陈香之所以为陈香,也就是岁月递增的过程中给普洱茶留下的影子,换而言之:陈化(或者发酵)味。在3-5年的生茶里能感觉到程度较轻的陈香,在5-10年的生茶里能感受到中等的陈香,随着时间的递增,陈香味越重。对于熟茶,依据原料等级不同,以及发酵程度,以年份来衡量是不合适的。一个9级茶,1-2年就会有很重的陈味,5年非常陈,而对于宫廷级别的熟茶,10年的陈味尚达不到9级茶3年的陈味。

参香

据说,4-6级生茶港仓状态放15-30年,有强烈樟香,而熟茶,尤其是低等级茶,放20年以上,港仓,有参香。然而,有这种香气的茶少之又少。

药香

在年份非常老的茶中会出现一定药香味,这种味道与熬中药的药汤外形和口感都接近。一般而言,在干仓的老熟茶里比较容易有。

原野香或者野香

野生茶具备的浓郁香味,用原野香来描述是恰当的。这种茶香太过明白,最简单的方法是试试野生茶。

木香

朽木不可雕也的木香。传说中,木香是茶放很多年后自然产生的香气。比如:在20年陈香的熟茶中有明显的木香。此外,在某些新发酵却不成功中的熟茶里也有可能有这种味道。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一张动图,让你看懂中国六大茶类产地分布》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28299.html

上一篇:关于蒙顶黄芽生长及采摘

下一篇:君山银针茶的特点简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