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收藏普洱茶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惑

2020-05-30
普洱茶有着“可入口古董”的美誉,既然是古董,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以后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所以很多茶叶受好都开始收藏此茶,但在收藏普洱茶过程中都会遇到几个不解之惑,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在收藏普洱茶过程中七惑。普洱茶有着浓郁的茶汤,醇厚的茶味,很多中老年人就喜欢普洱酸甜苦辣的滋味,他们说慢慢品尝此茶就像回味自己人生一样,有着不可言喻的伤感与美感。

第一,收藏普洱茶过程中的选择之惑

普洱茶品种繁多,野生茶、古树茶、台地茶、新茶、陈茶、生茶、熟茶、晒青、烘青、渥堆发酵、干仓、湿仓、饼、砖、坨、柱……名词众多,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短时间内很难弄明白。加上云南茶厂众多,究竟哪一个厂的哪一批什么品牌的茶值得收藏等等问题,别说刚刚涉足普洱茶收藏的新手,就是老手有时也会难免糊涂。第二,收藏普洱茶过程中的品质之惑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规范科学的关于普洱茶的质量标准体系,这就给普洱茶的品质鉴别带来了困难。由于普洱茶市场的看好和一路走红,也给一些不法商人和单纯追求短期利益的厂商一个可趁之机,普洱茶产品的质量出现了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假普洱。普洱茶不但是农副产品,更是文化产品,古典字画的市场价格都在各种媒体发布,而普洱茶现在的流通价格太暧昧,导致所谓“水深”、“水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购买信心,很多人知道普洱茶好,但就是不敢买。因此如何保证所收藏普洱茶的质量,也是收藏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三,收藏普洱茶过程中的收藏之惑

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收藏价值,也就是说要收藏普洱茶,首先要选择投资收藏级的普洱茶。那么哪些普洱茶是投资收藏级的呢?这并不像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有一个被市场接受的、公认的标准。因此,目前大多还是靠感性认识,主要来自靠市场、厂家、专家等的综合信息得出收藏的决定。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这也是一大难题。

第四,收藏普洱茶过程中的个人收藏之惑。

对于普洱茶的个人收藏者来说,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来自资讯方面的缺乏,没有可靠及时的资讯,就会失去许多很好的收藏机会。同时也会失去很多出售的商机。在收藏市场,资讯决定了一切。要保证低进高出,良性循环,没有资讯的保证就等于没有了眼睛。

第五,收藏投资的商业流程之惑。

尽管你有很好的普洱茶收藏品,但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那是因为你对收藏投资的商业流程还不了解,但要熟练掌握这些复杂的流程又是很困难的。第六,收藏普洱茶过程中的发展之惑。

作为生产厂家,明明知道自己生产出一批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留下一部分作为收藏,保证比立即出货利润高得多。但不出货,产品不能变现,又影响下一步的生产,不得已只有忍痛割爱,这是普洱茶生产商的发展之惑。

第七,收藏普洱茶过程中的贮藏之惑。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集团,普洱茶的贮藏都是一大难事。普洱茶收藏储存场所需要安全可靠和科学的贮藏方法,适宜的储存条件、储存能力和质量保证是普洱茶收藏投资增值的条件。但这些对于需要大量贮存普洱茶的收藏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收藏普洱茶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解之惑主要有以上七个,如果搞清楚这些相信大家在收藏普洱茶过程是相当顺的,不再存在什么疑惑了。

cy316.COM编辑推荐

品评普洱茶之关注品茶过程中的细节


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谈起,他们接触到的茶商是多么的专业,他们泡茶过程中手法如何的熟练且华丽,冲泡出来的茶汤有多么好喝等等。但每当他们把买回来的所谓“好茶”带到我的茶室开泡,却总泡不出他们在商家店铺内喝到的口感,而用同样的方式泡我的茶,却明显优胜很多,同好们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我把我总结出来的概念大致公布一下,希望能够对盟友们有一定的帮助。

一、品茶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我曾经在前文里面写过,品茶的时候要温喝,茶汤温度不能烫嘴,更不能一杯接一杯的品饮。这个过程,在今天的文里需要有一个“加强”,也就是说,当你喝茶的时候,需要让茶汤完整的浸泡你的口腔内每一个部分,浸泡过程中,需要感受茶汤对口腔内各个部位的刺激点和刺激强度。当这杯茶喝下后之后,后续需要等待的时间,应该是4-5分钟或更长。在这段时间里,请把你们的嘴唇闭上,用舌头轻轻摩擦你们的上颚,这是体会涩感的最佳办法。涩的强度、存留持久度会在这次尝试中非常明显的表达出来。涩的强度、涩的点位和持久度,可以直接定义茶品血统上的正否和制作工艺上的优劣。当我们喝下一口茶之后,在后面的几分钟内,请做另外两个动作:用口呼吸数次并吞咽口水——这是检验茶品仓储问题或茶质强弱最好的办法。大家谨记一点,茶质强的新茶和湿仓茶都会对口腔粘膜产生收敛性,这是口腔粘膜抵御刺激的一种保护。但两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二、泡茶器皿及其辅助功能:

1、铁壶——铁壶在煮水的过程中,会有极少量的铁质析出到水中,但生铁并不是硅元素,不可能产生甜度,传说生铁能够净化水质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非常准确的科学验证依据。但是,铁壶壁厚,保温性能极强,煮开之后,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高温。我们在冲泡普洱茶的过程中,若水温不够高,则很难泡出真实品质。大家也明白一个概念,云南的海拔高,为了能把普洱茶泡出品质,很多人在云南是煮茶的,要的就是高温,和铁壶烧水泡茶的观点非常近似。茶商在泡茶的过程中,常见涓涓细流轻手小水柱慢泡并快出汤。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骗局,水流细慢则温度必降,水不大开怎么可能充分析出茶质?不要太过计较什么方式和速度注水,试茶时要的就是大开的水,充分浸泡。

2、银壶——从古至今,银针验毒的概念是中国传统。因为纯银能够吸附毒素,故当代茶人很多人用银壶盛水或煮水,这都是很合理的方式。银壶会让水质变软的说法,其实就是吸附了水中的杂质,所以银壶用久了,里面会逐渐发黑,要认真清理干净再继续用才能达到更好效果。至于保温功能,银壶少见厚胎,故多数不如铁壶。

3、瓷器盖碗——品茶的时候,最好的试茶工具就是盖碗+玻璃公道杯,这两种器皿不会对茶质产生任何影响。反之,试茶的时候,请不要用紫砂壶。切记!

三、喝茶之后的排汗排尿问题:

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并未认真的研究过,而我却反复的做过相关的测试:

1、喝湿仓茶、熟茶、红茶的人,大量喝茶过程中排尿次数很多,排尿量大、颜色透明

2、喝农残台地料的人,大量喝茶过程中排尿次数较多,排尿颜色略黄或透明

3、喝无公害血统正的古树大树料的人,大量喝茶过程中几乎不排尿,但排汗量很大,即便是开着空调,也甚少排尿。无论是铁观音、绿茶、岩茶或普洱茶,均有类似表现,排尿色略黄或较黄。

理由:无公害优质好茶茶经过胃部/肠道消化过程中,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吸收入血,入血后只能通过汗液排出,之所以尿液发黄,是因为排出体外的是黄是水分夹杂着体内火气及体内垃圾一并排出体外。而湿仓茶等,经过人体消化道各个部分时多数被排斥或收敛,与口腔内部感觉近似,最终只能在寄存在肠道,但所有水份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身体各部分其实并未充分吸收。

四、长期抽烟的人对茶品的敏感度远低于不抽烟的人:

1、抽烟的人,口腔内长期受烟气熏扰,故对茶品中的烟气会不在意。

2、因为喉头和舌面被烟气和高温长久刺激,故茶品制作过程中的缺陷(如杀青温度过高)、农残台地茶引起舌面涩麻、喉头刺痛、燥热....

3、很多抽烟的人号称抽一只烟能把之前喝过的茶的口感全部屏蔽,一如刷牙漱口后的感觉。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一泡茶的优缺点能够对口腔的影响可能长达数小时甚至一天以上。如果这么容易就被烟气屏蔽了,只能说明口腔的敏感度并不很高。

五、野生茶的问题:

不少人都被普洱茶商标上的野生茶字样迷惑了,并误认为野生茶就是最好的茶。其实真正了解普洱茶的人都明白一个概念,国内确认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野生茶(如阿萨姆种),其实是茶树血统未经驯化的带有毒性的茶品,是绝对不能喝的。我个人喝过两次真正的野生茶,得到的体感是非常强烈的。包括反胃、头晕、浑身冷汗、眼压增加后的胀痛等........故,真正的野生茶不能喝,打着野生茶字样拿出来卖的,绝大多数不是野生茶。

六、体感问题:

这个概念,和第三条是非常接近的,其实就是茶汤入血后,茶多酚、茶碱等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加速刺激,最重要的就是茶碱的刺激,这要取决于茶碱的含量和强弱。体感并不能作为茶品优劣的指标,但反过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好茶,因为茶碱含量高,反倒对身体会有特殊反应。所以大家切记,体感和口感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口感毕竟是本质,喝茶是品味,而体感只能是品味本质之外的身体新陈代谢上的变化,身体上的感受与否与口腔感受到的优劣不能混为一谈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茶质越强,对身体的影响越大,体感也就越明显。例子很明显,白酒和野生茶就是最好的例子,白酒度数越高,野生茶毒性越大,对人体的不良反映也就越大。野生茶是体感达到最高指标的典型,但我们是不能把野生茶当作最好的茶的。

收藏过程中体验普洱的茶气


普洱茶是古懂欣赏饮品,陈年老普随着岁月沉积下所形成多元且又独特陈年韵味,藉由其品茗境界比对下所做的肯定,而越陈越香的品茗认知是需要建立在对普洱老茶的实际经验上,建立这样的品茗认知则会越來越难实现,陈年老茶难寻,对于越陈越香的观念可说是缘木求魚,只能意会而无緣亲身体会,因此,体验转化中的茶品不仅限于茶的香气、汤色、口感及喉韵等感受,还须要领悟茶气的精髓,这样的体验才是较完美的收藏。

饮一口茶,让茶汤与口腔、舌面、喉头充分地接触,不管是那甘苦、滑涩、浓淡、软硬,都是茶生命一种展现,也是人茶之气交融的一种感受。这时的香气也以一种更贴近人体的姿态,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感官神经,变化着我们的身体,也变化着我们的精神状态,茶汤顺着口腔喉头滑入身体深处,人茶之气的交流更深层化了,或轻打饱嗝,或轻微发汗,或让人沉静舒畅,不同的茶气,不同人身体反应各异。

我们不必有太多的知识价值判断,因为这泡茶与我们是否有缘份,透过身心的直接反应,已经给了我们实时的答案。然而真正的好茶,就算苦也回甘,就算涩也转滑顺,所以第一时间的反应答案,不能做为我们判断茶气的全部标准,所以我们需要宁静的心灵,更需要时间来沉淀,让茶汤在身体血液中运行,让更多的化学变化在身体中产生。当然,也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那或许是此刻的身体状况太虚,或者是这泡茶的茶气太弱,但是,也有可能只是茶与人不相应,所以只能是君子之交。

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沉淀身体的感觉,好的茶品甚至到了饮后的第二天,身体依旧可以感受到茶气的反应,对于一款茶品的好坏,个人经常是以最终的茶气良莠来判断的,所以说对一泡茶的总体评价,不妨再稍稍延后下断语的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品饮,反复的多次品饮。茶友品茶时,比较注重茶的香气、汤色、口感及喉韵等感受,往往未察觉茶气的存在,茶气的微妙在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应及呈现方式,其中又以茶气部分境界最抽象,变化无穷,且会因茶友体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验。

茶气呈現的方式(供参考)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种状态;

1:头部:茶气往上冲至前额或后脑,胀胀的,有麻感,脸颊发热,气按摩双眼后方,眉心或太阳穴,气在头部打转。

2:身体:身体前后搖晃或身体內部极细微的规律性气动,打嗝或不打嗝,背后督脉感觉气往上冲,气冲某些穴道会有刺痛感,这可能与身体的旧疾有关,气通后转为舒畅,如果茶气非常强,会觉得气穿透皮肤、肌肉,瞬间扩散至全身,感觉温暖或转为清涼,全身舒畅。

3:手脚:气往下至手脚,手肘,手掌及指尖,会感觉热、胀、麻,尤其手指尖最敏感,会有刺刺的感觉。

贮存过程中普洱茶色素的变化


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目前认为这三种色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水溶性氧化产物。

茶黄素是茶汤“亮”的主要成分;茶红素是茶汤“红”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茶汤“褐”的主要成分。

(1)普洱茶在贮存过程中的茶黄素含量的变化波动性较大,其总趋势是:干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增加,湿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

(2)贮存过程中的普洱茶茶红素含量的变化,呈现:

生普洱茶在干仓贮存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分别由贮存前期的7.47%(干仓生普洱散茶)和7.22%(干仓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的7.73%、7.77%;

而在湿仓中,不论是生普洱茶还是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其茶红素含量均大幅下降,2年期时降幅分别达35.55%(湿仓生普洱散茶)、47.40%(湿仓生普洱饼茶)、65.96%(湿仓熟普洱散茶)和38.71%(湿仓熟普洱饼茶)。

(3)普洱茶的茶褐素含量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性好,除了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含熟散茶和熟饼茶)在干仓贮存中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均增加,尤以贮存于湿仓中的生普洱茶为甚,

分别由贮存前期的4.86%(生普洱散茶)、4.46%(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时的10.49%(湿仓生普洱散茶)、8.62%(湿仓生普洱饼茶),增加一倍左右,已快达到渥堆发酵普洱茶的一般水平,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就促成汤色逐渐变深。

普洱茶陈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喜欢喝普洱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具有“陈化生香”的特点。“陈化”使普洱茶发展香气、巩固和完善品质。

但普洱茶陈化的时间很长,而且陈化过程中的条件非常苛刻。那么我们来看看这陈化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一、陈化场所

普洱茶陈化地点一般很讲究,室内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0-30℃,湿度为65%-75%,室内须通风,透气、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清洁卫生,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室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二、陈化时间

普洱生茶:至少需要10~15年,在一定的期限内,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熟茶:需要3~5年,其陈化后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三、陈化措施

新老茶品、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以老促新;定期翻动,使其陈化均匀;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

四、陈化条件

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应注意湿度、温度、通风、无杂味、其次要注意重压与翻仓

1.普洱陈化之温度

普洱茶的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温差不可骤变,最好保持在25℃—30℃之间。

温度太高易加速发酵变酸,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成熟的普洱茶。

2.普洱陈化之湿度

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5%-75%左右,所以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使水分散发。

3.普而陈化之光照

普洱茶陈化注意避光,红外线使茶叶升温,紫外线加快光化作用,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色泽、滋味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4.普而陈化之空气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因此陈化普洱茶的环境非常重要;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普洱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5.普洱陈化之异味

茶叶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此茶叶在陈化过程中,要将储存空间里面的异味祛除。不然,陈化出来的茶,泡出来的茶就会有异味。

普洱茶品饮过程中的“绿茶思维”


普洱茶的品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煮茶法:一种是冲泡法。

煮茶法源于唐宋的方法,后来在西藏地区得到最有力的传播。他们将普洱茶与奶、盐巴、姜片、枸杞子等一起调煮,实质上有调味茶的功用。现今除川藏地区仍沿用此方法外,其它地区则改进为纯普洱茶的煮茶法,强调普洱茶本味的特点。这种品饮的方式是最科学的,它能将普洱茶通过煮的过程,使其营养物最大程度的“浸出”。

冲泡法晚于煮茶法。是明朝以后“散形茶”(绿茶的前身)而逐渐兴起的冲泡方法,也是绿茶、乌龙茶等习惯的品饮方式。这种方法表面上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也特别附合绿茶等茶类偏重感官审评的特点。就这点而言,冲泡法对绿茶无疑是科学的。但将这种方法用在普洱茶上,却会使普洱茶大为逊色。很多人曾将普洱茶用煮茶法与冲泡法进行比对,发现用煮茶法使普洱茶的“厚、滑”度增加,冲泡法则次之。

其实,云南人在品饮普洱茶时,也采用过近似绿茶的冲泡方法。即将普洱茶先用铁器在火上“炙烤”,而后用热水冲泡饮用的方法,这种“烹茶”的方式由于过程太多复杂,只维持在云南山寨少数人使用,很难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冲泡法在普洱茶界的大量“普及”,还有一个原因,既这种方法可涵盖所有普洱茶,尤其普洱茶的生茶。就煮茶法而言,它只能被普洱老茶(即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茶)、熟茶、茶膏采用,普洱茶的生茶却无法用煮茶法,那样会使生茶变成“浆糊状”,其汤色混浊,苦涩味更重,难于入口。但这不代表煮茶法的落伍。因为云南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习俗。新加工出的普洱茶不是用于“即饮”的,而是存放的。只有存放一定年数的陈茶,才具有品饮价值。其实,普洱茶的生茶被大量饮用,源于我们对普洱茶的“误读”。

另外,从普洱茶的冲泡用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基本上也都是绿茶和乌龙茶的用具,尚不具备自身的特点。仍属于对绿茶的“借用”范畴。

总之,普洱茶要想规避“绿茶思维”,应首先强化“科学普洱”的理念。我们正在运用当今的科学技术努力破译普洱茶这一古老的农业产品,并希望搭建一个全新“科学普洱”的框架与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反对借鉴外来成熟或优秀的工艺,但也要注意符合普洱茶自身的特点,切忌简单模仿或硬性抄习。否则,只能是对普洱茶的是一种“矮化”,并导致最终的品质下降。应当说,这是谁都不愿见到的结果。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介质“水分”


普洱茶加工所用的晒青毛茶一般含水量较低,必须增加茶叶含水量才能在微生物固态发酵中较好地发挥湿热作用。水分多,物质的扩散转移和相互作用就显著,同时,水分就成了化学反应的溶剂和霉菌繁殖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营造中湿条件有利于对普洱茶品质的有益微生物生长,进而形成良好普洱茶品质的化学成分

水分不但是茶叶发酵过程中各种物质变化不可缺少的介质,而且水分本身又是许多物质变化的直接参与者,它分解而成的原子与基团,是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重要氧化产物,或其它一些新形成的化合物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所以在水分亏缺的情况下,多酚类物质的正常氧化变化途径,以及其他一些生化变化就会受到影响;多酚类物质氧化成醌类物质后,易于聚合成暗褐色化合物;胶体状态的酶蛋白,又易于发生凝固作用而丧失催化能力。此外,由于发酵叶堆里外层叶子水分蒸发程度不一,化学物质的物理状态和生化变化条件也就不同,氧化作用的进行就会有差别,发生了发酵不匀现象。

这些说明,发酵叶需要有足够的含水量,发酵环境也需保持有足够高的相对湿度,发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多酚类物质氧化后的水溶性产物,才能有较多的形成与保留。在水热作用下,会促使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直接影响着普洱茶茶汤汤色的变化。同时,水解酶的作用使其一部分大分子糖类物质热

收藏普洱茶会遇到的误区


收藏普洱茶会遇到的误区:

一、盲目追求年份。其实存放20年以上的普洱茶目前已经很少了,三四十年以上的普洱茶更是罕见。现在市面上部分卖价达千元的“陈饼”,其实是某些商家用出厂仅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茶叶蒸制的。

二、认为收藏陈化茶可赚大钱。其实个人收藏普洱茶的难度很大。因为普洱茶的陈化受时间、光线、温度、空气、湿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所储存的环境和温度不同,茶叶的品质便会有很大的差异。三、认为年代越久越值钱。上世纪70年代故宫百年的“人头”团茶经过泡饮鉴定,发现该陈茶只有暗红的汤色,滋味全无。这是由于年份太久,茶叶已“陈化”过度了。

四、以为发霉的普洱茶才是好的。现今,想藏茶的人大多数都不懂茶,他们一般以茶饼外包装、品牌、颜色等来判断普洱茶的质量,甚至有人认为,只有茶饼上长了厚厚一层毛、发霉的才是好的普洱茶。其实不然。选择普洱茶必须亲自试茶,再结合茶底等来进行判断。另外,原料、制作工艺、储藏的得法与否都会影响茶的品质优劣。

收藏普洱茶遇到的问题


第一、选择之惑

普洱茶品种繁多,野生茶、古树茶、台地茶、新茶、陈茶、生茶、熟茶、晒青、烘青、渥堆发酵、干仓、湿仓、饼、砖、坨、柱……名词众多,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短时间内很难弄明白。加上云南茶厂众多,究竟哪一个厂的哪一批什么品牌的茶值得收藏等等问题,别说刚刚涉足普洱茶收藏的新手,就是老手有时也会难免糊涂。

第二、收藏之惑

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收藏价值,也就是说要收藏普洱茶,首先要选择投资收藏级的普洱茶。那么哪些普洱茶是投资收藏级的呢?这并不像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有一个被市场接受的、公认的标准。

因此,目前大多还是靠感性认识,主要来自靠市场、厂家、专家等的综合信息得出收藏的决定。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这也是一大难题。

第三、贮藏之惑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集团,普洱茶的贮藏都是一大难事。普洱茶收藏储存场所需要安全可靠和科学的贮藏方法,适宜的储存条件、储存能力和质量保证是普洱茶收藏投资增值的条件。但这些对于需要大量贮存普洱茶的收藏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第四、个人收藏之惑

对于普洱茶的个人收藏者来说,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来自资讯方面的缺乏,没有可靠及时的资讯,就会失去许多很好的收藏机会。同时也会失去很多出售的商机。在收藏市场,资讯决定了一切。要保证低进高出,良性循环,没有资讯的保证就等于没有了眼睛。

第五、品质之惑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规范科学的关于普洱茶的质量标准体系,这就给普洱茶的品质鉴别带来了困难。由于普洱茶市场的看好和一路走红,也给一些不法商人和单纯追求短期利益的厂商一个可趁之机,普洱茶产品的质量出现了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假普洱。

普洱茶不但是农副产品,更是文化产品,古典字画的市场价格都在各种媒体发布,而普洱茶现在的流通价格太暧昧,导致所谓“水深”、“水浑”,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购买信心,很多人知道普洱茶好,但就是不敢买。因此如何保证所收藏普洱茶的质量,也是收藏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六、收藏投资的商业流程之惑

尽管你有很好的普洱茶收藏品,但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那是因为你对收藏投资的商业流程还不了解,但要熟练掌握这些复杂的流程又是很困难的。

第七、发展之惑

作为生产厂家,明明知道自己生产出一批具有收藏价值的产品,留下一部分作为收藏,保证比立即出货利润高得多。但不出货,产品不能变现,又影响下一步的生产,不得已只有忍痛割爱,这是普洱茶生产商的发展之惑。

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改变了什么?


普洱茶的发酵与白酒类发酵有一个显著不同。白酒类发酵在蒸馏酒完成之后,转为液态发酵阶段,其酒体的外观改变不是很大的。如果不是酒类产品外包装标注年份或出厂日期,我们很难判断酒体的陈化年份。

但普洱茶不同。无论是它的外观还是内在品质都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愿将其称为“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原因。

在传统品鉴普洱茶的方法中,我们习惯从茶叶外观颜色、茶叶冲泡后汤色的变化、茶叶冲泡后叶底的变化、茶叶香气的变化、茶叶品尝中口感的变化等五个方面来加以鉴别。虽然这五个方面都属于感官审评范畴,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去探寻普洱茶的从最初的选料到制作,包括后来的持续发酵及发酵条件等诸多因素一一评判。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

茶叶外观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固态发酵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是普洱茶发酵的一大特色。因此,在没有将其冲泡品饮之前,我们从茶叶的外观颜色就可以观察到发酵时间的长短。

如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主要指生茶),其外观颜色呈灰绿色,甚至有点灰白。这是因为普洱茶前期制作过程中的有氧发酵,使茶叶中的叶绿素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产生水解。因此,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的外观颜色不可能呈现墨绿色或翠绿色,如果有,则证明前期工艺不是晒青工艺,却是烘青工艺。因为烘青工艺是绿茶工艺,借助烘青中的高温将茶叶中的“酶”摧毁,保留叶绿素,使茶叶不产生酶促氧化的过程。

普洱茶(主要指团、饼、沱、砖)制作的最初,其外观颜色呈暗青色,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颜色出现明显的变化,具体是:

暗青色→灰青色→灰浅红色→浅红色→褐色→深褐色

当普洱茶外观颜色达到深褐色后,大约陈化期需要在五十年以上(湿仓茶除外)。之后的颜色变化将一直停留在深褐色中,无论是七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深褐色的外观始终保留,变化不大。

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普洱茶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时间的条件,也有陈化环境的影响。我们目前还不能给出颜色变化的时间表,就因为陈化环境(也可称为仓储条件),是普洱茶后发酵非常重要的条件。如在广东与香港陈化普洱茶与东北地区相比,其陈化的速度显然会快的很多。

普洱茶陈化过程中的你要注意的事项


喜欢喝普洱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具有“陈化生香”的特点。“陈化”使普洱茶发展香气、巩固和完善品质。但普洱茶陈化的时间很长,而且陈化过程中的条件非常苛刻。那么我们来看看这陈化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一、陈化场所

普洱茶陈化地点一般很讲究,室内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0-30℃,湿度为65%-75%,室内须通风,透气、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清洁卫生,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室周围应无异味气体污染。

二、陈化时间

普洱生茶:至少需要10~15年,在一定的期限内,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熟茶:需要3~5年,其陈化后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三、陈化措施

新老茶品、生茶熟茶间杂堆放,以老促新;定期翻动,使其陈化均匀;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贮、混放。

四、陈化条件

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应注意湿度、温度、通风、无杂味、其次要注意重压与翻仓

1、普洱陈化之温度

普洱茶的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温差不可骤变,最好保持在25℃—30℃之间。

温度太高易加速发酵变酸,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成熟的普洱茶。

2、普洱陈化之湿度

湿度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5%-75%左右,所以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使水分散发。

3、普而陈化之光照

普洱茶陈化注意避光,红外线使茶叶升温,紫外线加快光化作用,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色泽、滋味变化,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

4、普而陈化之空气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形成和保持,因此陈化普洱茶的环境非常重要;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普洱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5、普洱陈化之异味

茶叶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此茶叶在陈化过程中,要将储存空间里面的异味祛除。不然,陈化出来的茶,泡出来的茶就会有异味。

普洱茶品饮过程中的体感是什么?


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体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从茶界小白到资深茶人,总有许多人在聊体感,正因为说的人多了,体感似乎也成为茶友们评价普洱茶品质的标准之一。

当然,肯定也有茶友有这样的疑问,体感指的是什么?以体感来评价普洱茶到底科不科学?

体感,即身体的感受,对应到喝茶这件事,指的就是喝完茶后身体有何反应。脊背(手心)冒汗、身体发热等可以理解为关于体感的进一步解释。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点是,在喝普洱茶时,身体有发热、冒汗等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内含物质比其他茶类更丰富,所以茶性的影响不容忽视。除此以外,环境(空间大小、密闭程度)、天气(气温高低)等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反应。最关键的是,体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身体素质不好的人群可能反应较大,反之,则可能完全没有反应。

茶友们在品饮普洱茶的时候,尤其是知名山头茶,比如冰岛、班章、易武等,关于体感的描述更是层出不穷,霸气、山野之气、阳光的味道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类到体感的范畴。所以,让人有强烈体感的普洱茶就是好茶,反之则不是。这种评价标准对吗?

上文中我们也说到了,体感与身体素质相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同样一款普洱茶,有的人身体反应强烈,有的人则毫无感觉;换到另外一款茶,也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表现。

因此,虽然无法避而不谈体感,但是在品饮普洱茶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更科学的标准,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出发,对普洱茶的外观、香气、滋味、口感等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知识|普洱茶存放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


贮存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

普洱茶主要色素物质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目前认为这三种色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水溶性氧化产物。

茶黄素是茶汤“亮”的主要成分;茶红素是茶汤“红”的主要成分;茶褐素是茶汤“褐”的主要成分。

(1)普洱茶在贮存过程中的茶黄素含量的变化波动性较大,其总趋势是:干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增加,湿仓茶的茶黄素含量减少,

(2)贮存过程中的普洱茶茶红素含量的变化,呈现:

生普洱茶在干仓贮存过程中呈增加趋势,分别由贮存前期的7.47%(干仓生普洱散茶)和7.22%(干仓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的7.73%、7.77%;

而在湿仓中,不论是生普洱茶还是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其茶红素含量均大幅下降,2年期时降幅分别达35.55%(湿仓生普洱散茶)、47.40%(湿仓生普洱饼茶)、65.96%(湿仓熟普洱散茶)和38.71%(湿仓熟普洱饼茶)。

(3)普洱茶的茶褐素含量在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性好,除了渥堆发酵的熟普洱茶(含熟散茶和熟饼茶)在干仓贮存中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均增加,尤以贮存于湿仓中的生普洱茶为甚,

分别由贮存前期的4.86%(生普洱散茶)、4.46%(生普洱饼茶)增至2年期时的10.49%(湿仓生普洱散茶)、8.62%(湿仓生普洱饼茶),增加一倍左右,已快达到渥堆发酵普洱茶的一般水平,这些色素的综合变化,就促成汤色逐渐变深。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收藏普洱茶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惑》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60304.html

上一篇:大佛龙井鉴赏介绍 关于大佛龙井鉴赏介绍

下一篇:普洱茶的保存之普洱茶最科学的储藏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