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与杭州经济民生密切相关 成杭州历史文化重要一脉

2020-05-30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与杭州经济民生密切相关 成杭州历史文化重要一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一脉

杭州产茶历史悠久,杭州城市的繁荣和杭州的茶文化兴盛是相携并进的。隋唐之前杭州茶文化处于兴起阶段。三国两晋时期,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逐渐发展,灵隐寺建成,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动逐渐盛行,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茶随着寺庙道观的建立而被栽种传播。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杭州因水陆交通的地理便利,一时成为东南物产聚散的“巨富名邑”,唐代杭城的繁华初显。此时,茶叶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

其中睦州鸠坑(淳安)、建德细茶、天目山茶(临安)、钱塘大方茶、余杭径山茶为当时记载的名茶。茶圣陆羽在余杭径山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茶经》的广泛传播,为中国茶文化繁荣兴盛奠定了基础。陆羽及其《茶经》与杭州的缘分也足以为“杭为茶都”提供无与伦比的历史支持。

南宋建都杭州,中国茶文化的中心也随之南迁至杭州。杭州饮茶之风日盛,大街小巷茶馆林立。中国茶文化和杭州城市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宋时,杭州西湖茶区所产的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均已被列为贡品。苏东坡两度在杭州为官,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了杭城的气息。苏东坡常与高僧辩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其手书的“老龙井”匾额至今尚存于狮峰山的岩石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了300多首茶诗,其中有名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正是对宋代杭城饮茶风俗的生动写照。先后到径山来参禅求学的日僧圆尔辩圆、南浦绍明等多人把径山茶和径山茶宴带回日本,启发和促进日本茶道的兴起,径山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至今仍有不少日本茶人不远千里,源源不断地来径山寻祖祭宗。

杭州茶叶历史在经历了唐宋年间的兴起和重大发展阶段后,在元明清时期,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元代龙井茶初具美名,爱茶之人虞集写有《游龙井》饮茶诗,诗中“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广为传唱。杭州自南宋始已逐渐流行饮用散茶,明初朱元璋废止团茶,改贡散茶,清饮之风日盛,儒家茶人的清饮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舒张和发展,杭城也有着相当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明代的龙井茶已负盛名,明末清初,杭州已成为浙江最重要的茶产业集散地。清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将西湖龙井茶上升为至尊地位。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龙井茶情有独钟,在杭州这片奇山秀水里涌现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从唐至清的1200年间,涉及龙井茶的茶书就有120余种,如白居易、苏东坡、陆游、吴昌硕等文化人无不尽情泼墨,挥洒茶意,使龙井茶的文化底蕴也越发醇香弥久。民国后,西湖龙井茶逐渐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龙井茶区视察,高度关注杭州的茶文化和茶产业。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陪同外国元首来杭,龙井茶乡是必游之地;龙井茶还是我国国事活动中馈赠外国首脑的珍贵礼品,外国首脑品尝龙井茶后都赞不绝口。西湖龙井茶在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中都位居榜首,被誉为“绿茶皇后”。如今的杭州已成为我国茶叶科技和文化的交流研究中心,茶机构云集、茶产业发达、茶品牌响亮、茶名人辈出、茶文化厚重。茶作为文明的载体,承载着杭州数千年文化发展的辉煌成就。

茶与杭州经济民生密切相关

茶与社会民生的关系紧密相连,即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丰富,同城市商品经济和城市民生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是浙江省茶叶主产区,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茶叶是杭州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杭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产品,在杭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杭州栽茶、制茶、茶叶经营的历史悠久,茶叶基地、茶树品种、茶类等资源丰富,茶叶生产技术、加工技术、科技力量雄厚。茶树种植遍及3市2县4区,江干、拱墅2区亦有少量茶园。杭州市现有茶园53.8万亩,2012年茶叶总产量1.96万吨,茶叶总产值22.83亿元。茶叶在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西部山区,茶叶是农民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产茶乡镇的茶叶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亦达30%以上。杭州的西湖龙井是唯一载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茶叶内容。据浙大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西湖龙井”品牌价值在全国113个知名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位列第一。

如今茶叶产品向高科技、多样化和保健方向调整发展,杭州作为中国茶都,利用其八家国字号茶叶机构在茶叶教学、茶文化研究、产业科研上的强力支撑,在茶业的第二产业发展上节节攀升。杭州已经成为全国较大的茶饮料供应地之一,“娃哈哈”、“农夫山泉”、“茶研工坊”以及“康师傅”、“三得利”等大型企业在杭建有茶饮料研发生产加工基地。杭州的茶保健品开发走在全国前列。此外,杭州在茶食品开发、茶资源的综合利用上,走在时代前列,引领茶经济风尚。

茶是杭州休闲文化的显著特色

2012年杭州国际友好城市市长峰会上有专家学者如此评价杭州:“杭州是一座休闲之城。千顷西湖水,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城有着独特的休闲景致;一壶龙井茶,弦缓舞美书亦奇,杭州人有着难得的休闲基因。同时,杭州还拥有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完备的休闲产业,不愧是充满魅力的东方休闲之都!”自古以来,茶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休闲品质,和杭州的休闲气质再契合不过。

常言道:“好山好水出好茶”

。杭州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与其四季、山水及人文密不可分。杭州辖管的13个区、县(市)都有数个茶叶名品,以西湖龙井为首,北有吸佛教圣地之灵气的径山毛峰、南有集千岛湖之秀美的千岛玉叶、东有载富春江之旖旎的雪水云绿、西有取天目山之神韵的天目青顶等等,杭州名茶荟萃,茶旅游蓬勃发展,与其温润的气候、美丽的山水以及厚重的人文底蕴是密不可分的。

泡茶馆,是杭州不可缺少的休闲文化。杭州的茶楼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茶食自助的,有适合品清茶的,有感受禅味的,有感受曲艺的,有学茶研茶的,还有公园里的一元早茶等,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杭州的茶馆都有优雅的环境,专业的茶艺师,都给人以休闲的享受。“游山访茶”、“茶馆品茗”足以成为杭州休闲文化的代名词。

茶是杭州人文精神的形象体现

杭州秀丽优雅的西湖,孕育了龙井及其周边山峦的静谧,是人生自然和谐的体现。龙井茶与杭州的精致、和谐与婉约的气质有着与生俱来的相关性。龙井茶以其“回味甘甜,香气馥郁”等品质内涵冠冕群雄,这与龙井茶品质内涵合乎传统文化中庸和谐的追求分不开;龙井茶炒制上的精致,即色翠而不艳、味醇而不酽,香高而不冲,形美而不媚,折射的正是中国的传统哲学。龙井茶与精致、大气紧紧联系:细细品味龙井茶,能感受到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体现着大自然的神灵,回味后的宁静,有一种融入自然后的回归感。“绚丽之极,归于平淡”,龙井茶的含蓄与中国的人文文化相一致,是诠释江南文化精致内涵的典范。诚如清代茶人陆次之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品味龙井茶,就是要品味其中的真味,而这种真味,也恰恰是杭州的真味。

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西湖水、龙井茶”被一起载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西湖特殊的自然环境和长期人文积淀的共同影响下发展成型的龙井茶,是全世界茶叶产品中的珍品,以龙井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产生了典型的东方文化——茶文化,对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及生活方式、礼仪交往和文化欣赏,以及经济生活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杭州为中心而形成的“茶道”,为日本“茶道”的发祥地。龙井茶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的诠释和它所蕴含的极为深厚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在同类物质产品中显示出独特的地位,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杭州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城市的文化可以通过城市的空间布局、人文特色和精神品质等来体现。茶文化是体现城市人文特色和精神品质的重要载体,弘扬和发展茶文化能够丰富充实城市文化的内涵。茶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的饮料,它的“健康、绿色、休闲、优雅”正是杭州品质之城的体现。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茶文化更是传递着和谐的文化,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能够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西湖这张杭州的“金名片”,是静态的,不能搬到世界各地去展示;而茶这张“金名片”则是动态的,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杭州文化的一个载体,让世界人民感受和分享。

关于本文《茶与杭州经济民生密切相关 成杭州历史文化重要一脉》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cy316.cOM编辑推荐

各地茶风茶俗之——杭州的茶文化


作为江南小城,杭州的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我们知道点茶始于唐而兴于宋,而南宋时期的杭州作为当时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正是茶文化最为兴盛的地区。时至今日,杭州的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仅保存了原有深厚的内涵,而且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杭州城的一些茶风茶俗。

都说杭州城内茶馆林立,其实这道盛景在南宋时就已出现。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杭州城内已是茶肆密布,是重要游艺场所。明代,杭州茶事也很兴盛,《儒林外史》十四回中就提及,“城隍山就是吴山……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

清代,不少茶肆于下午、晚上请艺人在茶肆中说评话,以招揽茶客。喝茶听书,成为杭城中、下层人民普遍之业余消遣与娱乐活动。五十年代,大小茶馆尚有三百多家。而现在三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也一定还记得小时候杭州城内“劳保茶室”遍布街头巷尾的情景,泡上一杯茶,那些老年人是可以坐着聊上一整天的。

杭州城内与茶有关的民俗也极多,列举一二。文献中说,杭州的茶农第一锅炒制出来的新茶,当家人是首先要泡上一杯敬献茶神的,边上放一枝翠柏,取的是“新茶丰收,似柏常青”的意思。西湖茶农婚俗,也习惯以茶为媒结良缘。俗话说,“吃了那家茶,就是那家人”,那“吃茶”即“定亲”之意了。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定茶”,也叫“受茶”或“吃茶”。因为种茶树必下籽,移植则不生,以借喻婚姻之“矢志不移”与“与定有子”。洞房“合茶”,要吃“三杯茶”,第一杯桂圆汤,第二杯莲子、枣儿汤,第三杯才是茶。吃喝时还有一套规定,第一杯接杯后,要深深作揖,用嘴唇一嘬,即由伴娘收去,第二杯也如此,第三杯茶则必须一饮而尽。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茶俗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杭州城凭借自身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而这些茶文化也将会在未来继续发展,成为杭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德红茶的历史文化!


英德红茶,是广东省英德市一张闪亮的招牌名片,也是英德人的骄傲。英德红茶自创立以来,就以独特的品质而著称,尤其是1959年英红九号的创立,更是成就了英德红茶的辉煌历史,不仅仅上过太空,而且还进过人民大会堂,更成为了英国女王招待外宾专用茶。

英德红茶的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每个花色中午都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

英德红茶,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

英德红茶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各种维生素等,可单饮、热饮、静饮、调饮。

英德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茶文化包括:茶事、茶饮、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以及众多与茶相关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在长期的制作茶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

在英德市,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会把“客来敬茶”这一个当成是一种礼仪习惯,而饮茶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德红茶不仅仅常被当成是待客之物,更是一种亲朋好友送礼互赠的健康佳品。

在英德市,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茶,比如早上、中午、晚饭、聚会、洽谈业务等,这些场所都离不开茶;

英德市茶艺表演也是小有名气的,丰富了我们“中国红茶之乡”的茶文化,其中《六合茶艺》、《沉香舞霓裳》、《太极茶道》、《云腴天香》、《盼》等节目,动作优雅,音乐曼妙,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和茶文化的底蕴。

英德红茶的问世,是在1958年,产品特征非常明显,经过国际、国内茶叶专家的评定,认为已经到底了国际红茶高级水平。

1980年在全国红碎茶二套样评比中,英德红茶名列前茅。

1984年,英德红茶获商业部红碎茶评比之冠。

1985年中国工业食品协会在江西南昌举办全国优质食品评选,英德华侨农场所产金帆牌1号红碎茶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英德红茶自上市以来,就已经畅销在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解读杭州老茶庄的旧账本(一)


几十册,纸页发黄,线装账簿,平平整整地叠起来,叠在章胜贤家的木楼梯上。随便翻开一本,十六开的宣纸上,一列列毛笔写就的行楷,字迹鲜明如初——

“四日,收狮字五十一两,计洋二十元四角”;

“六日,收旗枪四十八斤,计洋一百零九元……”

一行行,一页页,仿佛回到80年前的清明前后。山岚萦绕,雨意空蒙,穿长袍马褂的茶叶商人方冠三,正行走在龙井村泥泞的山路上,伙计肩上,是刚从当地茶农那儿收来的明前新茶。沉沉的箩担里的新茶,不消几日,就会寄到千里之外的北平去了。

75册账目记得清清爽爽

总共75册,都是“方正大茶庄”的旧账本。

方正大茶庄,民国时期杭州最大的三家茶号之一,开在羊坝头。另外两家,分别是“汪裕泰”和“翁隆盛”。

这些旧账本,从1929年记到1936年,正好是方正大茶庄的鼎盛时期。

十几年前,杭州的摄影爱好者、收藏家章胜贤,在旧书摊上偶得一册蓝麻布封面、上有笔墨工整书写的旧账本,封面有“民国十九年春月吉立、方正大号、客庄号总”等字样。

老章翻阅后认定,这是杭城老字号“方正大”的原物,这个“方正大”是老章二姐夫家的祖业。说起来也很巧,几经周折,老章数年之中又传奇般地先后搜罗到“方正大”的旧账本75册,以及广告、招贴、包装、信件、发票、老照片等实物史料几十件。

这些旧账本有十六种,包括“行号货源”、“货汇”、“辛金”、“福食”(茶号同人的膳食账)、“客庄信稿”、“合价”(对进货成本核实后,确定销售价格)、“花户”、“子茶花户”(进货的散户)、“银钱总登”(银行、钱庄往来的账目)、“客庄号总”(全国各地客户总名录)等等。每一册账本上,一笔笔账目记得清清爽爽。

这些原始账本,为研究当时杭州茶叶经营状况、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但耐人寻味的是,我们通过别的途径查找关于“方正大”的文字资料,却极少。因此,这批老账本就显得尤为珍贵。

翻阅这些看似枯燥的老账本时,“方正大”的印记在历史的毛玻璃之后,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颇具魅力的杭州茶旅游


几天前的茶博会开幕式上,有一群金发碧眼的来客在茶农中格外醒目,这是一个由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从采茶到炒茶,从茶文化到茶旅游,他们试图走进神秘茶乡的每一个角落。

“杭州茶旅游对国外游客最具吸引力,尤其是日韩等东南亚国家。”市旅委市场处处长王信章透露,近两年来杭体验茶旅游的游客数量增长迅猛,春季茶博会期间,茶旅游更是成为来杭游客的主力军。

茶村渐成旅游胜地

“外地游客来杭州,茶乡茶村那是必去的地方。”浙江国际合作旅行社副总经理陈建说,每回总有游客建议延长在茶村的逗留时间。

一张方桌,几杯清茶,梅家坞的青山绿水间总是聚满了人气。梅家坞茶村是第一个将茶作为休闲产业来经营的地方,这座“大坞套小坞、桃源又洞天”的山村,将茶文化、茶旅游与茶产业三者紧密结合,走出了一个“梅家坞模式”,成了许多海内外游客来杭州旅游的首选地之一。

龙坞镇上城棣村,又一个茶村后起之秀。连绵的苍山和大片的茶园间,村里人家精心拾掇的农家中,游客吃吃农家菜,喝喝龙井茶,悠悠然度过一天好时光。当地农民更是忙得喜笑颜开,不仅客似云来,龙坞龙井茶的价格也翻了一番。

昔日不起眼的小山村,如今已是受人关注的旅游休闲胜地。而茶村旅游吃香的背后,是杭州丰富的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同时也是与杭州“东方休闲之都”内在气质相契合的结果。

茶艺培训也有大卖点

千年龙井,万担茶乡,杭州深厚的茶文化衍生出了丰富的茶旅游线路,就连“茶艺师培训”也成了杭州颇具卖点的旅游吸引物。

“单是专门来杭考取茶艺师和品茶员资格的旅游团队,我们就接了20多个。”杭州招商国际旅游公司日韩中心总经理林炯秋介绍,随着杭州“茶都”的美名远扬,来杭进行交流与培训的日韩游客络绎不绝。据一位日本游客说,来杭州参加茶艺师、评茶员培训在日本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杭州茶旅游,好去的地方还多着呢。去茶村是一种度假休闲,到茶博馆则是一次茶文化专题展示旅游。坐落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通过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多方位、多层次地立体展示着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成为杭州茶旅游的独特一景。

茶宴,杭州茶旅游的又一卖点。杭州茶楼酒店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茶菜、茶点和茶宴,受到极佳的市场反响。在今年的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西湖茶宴及茶菜茶点设计制作大赛首次登场,将推出一批金牌茶菜、茶点。

开一条茶科技线路如何

旅游业内人士认为,游客在参与茶旅游时,既能得到物质享受,又能得到茶文化的精神享受,这一旅游新产品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茶都”杭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存在很大的开发空间。

比如说,杭州开一条茶科技线路如何?杭州几乎汇聚了国内最有声望的茶叶科研机构,如浙江大学茶学系、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对普通游客来说,这些茶叶科技资源似乎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果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出来,或许又是茶旅游的一大亮点。

杭州名茶众多,既有被称为茶叶之王的“西湖龙井”,也有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径山茶”、“雪水云绿”等,不同的名茶有自己特色的制作方式,游客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尝试着炒制,而名茶的采摘则更为简单,这些游客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都可以成为旅游过程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从十里梅坞的茶农人家,到龙井山园的祭茶神仪式、到四面开花的茶文化博览会,杭州茶旅游魅力无穷。

茶道词源历史文化介绍


茶道词源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有一首杂言古体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秋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有《封氏闻见记》云“因鸿渐之论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茶。”

封演是唐天宝至贞元年间的学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茶道名词。

在唐以前,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说,称茗饮者“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喝茶就和煮菜喝汤一样,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茶道。至唐代中期,自陆羽《茶经》面世以后,如封演《闻见记》所记,鸿渐为《茶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僧侣通过种茶、制茶而精于茶术,士大夫们则创造性的发挥,把茶的知识艺术化、理论化。

当时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诸家精神,主张以茶修德。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茶经》开篇),贯穿了和谐、中庸、淡泊的思想内容,强调饮茶自修内省。

这便是唐代的茶道。以后茶道被传承、传播到国外,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与日本文化结合后形成日本茶道。

冰岛茶历史文化的了解


六十年前人们说冰岛茶指的就是扁岛老寨的茶,而今天冰岛是一个行政村即冰岛村委会,下辖5个自然村,冰岛、南迫、坝歪、糯伍、地界。从冰岛老寨俯瞰可看见山下的南勐河,南勐河发源于临沧南美乡,从冰岛进入双江地界,南勐河将勐库一分为二,勐库人将河两边的大山一边称东半山,一边称西半山。冰岛村委会所辖的坝歪、糯伍老寨,在南勐河东岸的山顶上,按勐库人的分法,它应属东半山;冰岛老寨、南迫、地界三个村在南勐河西岸,属邦马大雪山山脉,它应属于西半山。

冰岛老寨在邦马山脉北段的半山腰上,过去,从南勐河边走老路到冰岛老寨,至少要爬40分钟的山,现在土公路已通到冰岛老寨,上冰岛已不难。

冰岛村的傣族村民一直将自己居住的寨子称为“扁岛"或“丙岛”。傣语有两种译意,一为送青苔的地方,一为用竹篱笆做寨门的地方。冰岛现有52户人家,傣族有25户,拉祜族有5户,其余为汉族。

傣族从勐卯(今瑞丽)迁来冰岛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1480年勐勐新一任傣族土司罕廷发上任时,冰岛(扁岛)村已存在。1485年罕廷发派冰岛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冰岛成为勐库第一个傣族种茶的村寨。

一百年前冰岛村全是傣族,冰岛傣族多姓俸,姓俸的傣族与勐库坝子傣族寨中的上层贵族有亲戚关系,冰岛的傣族村民今天仍讲傣语。如从1485年去西双版纳引茶种算起,冰岛傣族种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勐勐土司统治时期,勐库许多村寨都来冰岛引过茶种,双江改土归流(1904年)之前,勐勐傣族土司向外送茶叶或茶籽都用冰岛的去送。冰岛一百年前是双江(勐勐)两个种茶的傣族村寨之一(另一个是忙波),冰岛茶是傣族土司罕廷发派人引来的种,冰岛茶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勐勐傣族土司的专用茶,冰岛的茶园也相当于是勐勐土司的私庄茶园、贵族茶园。勐勐傣族土司统治勐库400多年。冰岛茶在勐勐土司的重视和关照下,清光绪年以前已经声名远播。冰岛茶为后来整个勐库茶享誉国内外起过很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冰岛的傣族人口清朝时期比现在多,冰岛在1904年以前就有一个规模很大的佛寺,说明清朝时期冰岛村居住的傣族人户是很多的。汉人进冰岛定居是改土归流1904年以后的事,1949年以前冰岛有多少茶园现查不到资料记录,但1953年和1954年云南的茶叶科技人员贡惠英、肖时英就进冰岛调查,1958年冰岛建起茶叶初制所说明当时冰岛茶叶产量是很高的,茶叶产量高才需建初制所,1950年至1958年冰岛没有增种过新茶园。

冰岛离临沧的勐托不远,1949年以前冰岛人大多将茶背去勐托街卖,勐托街有博尚人专门在那里收冰岛茶,勐托有许多傣族,勐托的傣族专门喝冰岛茶。

冰岛的傣族村民说,土司统治时,冰岛的茶籽未经土司同意不能带出勐库,其他寨子来要茶籽,多少由土司分配。从傣族村民的讲述可窥出,冰岛的茶园如同勐勐傣族土司的私产,冰岛茶籽调出调进得听土司的。

勐库1904年以前由勐勐傣族土司统治,说勐库各个村寨都去冰岛引过或领过茶籽完全可信。从罕廷发起历任勐勐土司官都在大力推广茶叶种植,因为改土归流以前勐库山区已经是村村寨寨都有茶园。

冰岛茶园也是傣族土司的育种基地,傣族土司有责任有义务向各个村寨发送茶籽。但说冰岛傣族寨是勐库最早种茶的村寨就不可信,布朗族至少比傣族早定居勐库两千年,公弄一带的布朗族至少在唐代以前已在勐库山区种茶。

冰岛作为双江古老的茶种输出地,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起就进入了国家各级茶科所的视线,冰岛茶种的优良品质一直被重视,省内外不少著名的茶叶专家都去过冰岛。云南省内的临沧、凤庆、云县、镇康、勐海等20多个县都引过冰岛的茶种,云南出口的红茶,获奖的普洱茶都有冰岛茶的贡献。

冰岛曾经的勐勐土司的贵族茶园,明清时期勐勐的茶种培育基地,现已转变成为国家的茶叶良种培育基地、引种基地。冰岛茶经过几百年的培育优选,现已成为中国大叶种茶的最佳品种。

冰岛老寨1950年以前已是茶园围村,1958年起为了提高产量,双江县对冰岛的古老茶园进行改造优选,经过几十年的改造选育,1949年以前的茶园现还留下100多亩,明代的母树还存二三株,这些古老茶树生长在寨村子旁边,:凿在村民家门前就能看到。冰岛1958年以后又新种了六七百亩新的茶园,比起公弄、大户赛等村寨来说,整个冰岛老寨的茶园不算太多,但因冰岛老寨人户不是很多,每户人家拥有的茶地仍然可观。

冰岛茶声誉很高,不愁销路,价格在勐库为最高,可与版纳易武茶,澜沧景迈茶价相比,冰岛茶价格高,但要买到还不容易。近几年不少广东、香港的茶老板为了能买到真正的冰岛茶,每年都亲赴冰岛村收茶。韩国人对冰岛古树茶追捧入迷,每年春茶刚发芽就进村驻守,当茶农采茶时便站在树下等着收鲜叶。

冰岛茶几百年的历史底蕴不可小视,它对勐库对整个双江茶叶的拉动力,今天仍然是最大的,只要冰岛茶在,双江就永远是茶人们向往的地方。回眸历史,饮茶思人,勐勐土司罕廷发对冰岛茶、双江茶的历史贡献应予肯定。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59974.html

上一篇:贮存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

下一篇:德信茶的存放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