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席 大美存于天地间

2020-04-03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席 大美存于天地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席 大美存于天地间”相关知识!

茶席大美存于天地间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制茶饮茶的国度。中国传统茶道,承袭自唐宋茶人师祖的茶事风雅,在现代生活中以茶为媒介,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茶席是茶事进行的空间,也是泡茶之人对茶事认识的体现。四季的更迭、晨昏交替,气候的转变、泡茶空间所在,这些因素都是茶席茶事要考虑到的因素,也是泡茶之人积累的生活素养。茶席其实是一种对话,人与茶,人与器,茶于器,人与人。多种的话语叠加,传递的是一个共同的语言。茶席只是一种表达,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席还要有空间深度,能够以席与茶客人之间无语交流,从而走向对茶更全面的感受。不同的茶席,可以通过从茶品和茶器的选择,表现出其中蕴涵的季节因素和地域因素。一个茶席,从来不是单纯的视觉美感。就此而言,茶汤才是重点。泡茶人调配器具表现茶的韵律、节奏,起转承和,无从形容……只有你亲自喝到,这是“一期一会”的表达,我们都懂得,每次冲泡,都是和一片叶子一生唯一的相遇。

茶席渊源: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茶道、茶艺为特色的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至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更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而在明代茶艺行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席历史,繁简素丽 至精至美


翻开中国茶的历史,虽不见茶席之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茶席的不曾存在。晋代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止为茶舛据,吹嘘对鼎立。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左思的两个女儿纨素和惠芳,吹火煮茶的生动可爱画面,跃然诗中。左思描写的是居家日常煮茶,这说明晋代的茶席,已经初具形式。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春茶。”真正意义上的茶席出现,应该在陆羽的《茶经》问世前后,陆羽《茶经》的影响以及对茶席的规范,把唐人从茶的药用、羮饮时代,带入了品茶清饮的新境界。

十章《茶经》,七千余言中,陆羽详尽提出了茶汤的审美,如:“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在茶具方面,提出了“青瓷益茶”的理念。规范了茶席的形制,如“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因地制宜,灵活提出了茶席可繁可简的条件,如:“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等等。但在正式茶席上,一件也不允许省略,如:“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茶席、茶会里的挂画,最早起源于《茶经 十之图》的要求:“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唐代的悬挂内容,主要是《茶经》的文字,或者是一些关于茶的知识,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

到了宋元,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提出了茶盏的审美:“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宋代斗茶,以白为贵,故选择对比性强的的黑色,来衬托茶的白色。壁厚的茶盏,保温性能好,故可使茶的香气保持久长等等,这些经验和观点,对于今天茶席器具的选择,仍具有重要意义。

唐宋的饮茶环境和茶席的背景,已经开始注重竹林、松下、名山、清涧等宜茶的幽境,但宋代杜耒的《寒食》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却使一钩新月和梅花的疏影横斜,以剪影的清美蕴藉,首次映入了茶席的视野。

明代朱元璋废了团茶,唐代的煎茶和宋代的点茶,被简洁的瀹泡法取代。明末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中说:“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与之相应,茶席的构架和器具,便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明人以更加开放自由的心态,崇尚清韵,追求意境,使得基本的泡茶方式与品饮茶具,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明代茶人很有见地地提出了“茶壶以小为贵”,“茶杯适意者为佳”,茶瓯“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的优雅实用理念。人们并于庭院、竹荫、蕉石前,插花、煮水、烹茶、焚香,这都充分体现了明人饮茶,更加注重空间的审美与趣味。在陈洪绶的《品茶图》中,煮茶器、泡茶器、品茶器具,已经明确地分开,茶的瀹泡法历历在目,静美规范的传统插花,已成为茶席不可或缺的点缀,甚是清雅风致。瓶中插花,盆中养蒲,虽是寻常的清供,却实关幽人的性情,若非得了趣味,何能生致!

罗廪的《茶解》中:“山堂夜坐,汲泉烹茗,至水火相战,俨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潋滟,此时幽趣,未易与俗人言者。”这段耳目一新地描述,在茶席中第一次、让我们恍然听到了山堂的松涛与风声,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静寂,看到了茶汤里的潋滟光影。

明代茶寮的出现,使幽人雅士有了自己品茗的专属空间。文震亨和屠隆在著述中,皆提到了自己的茶寮:“构一斗室,相傍山斋(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书声琴韵,茶烟隐隐起于山林竹外,尽现了明人的高流隐逸,以及品茶方式的至精至美。

梳理这段饮茶和茶席的发展历史,让我们看到,茶席从唐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茶席已经发展到精致隽永、精益求精的阶段,清幽脱俗的文人茶席,达到了历史的顶峰。茶席规范,茶具审美,茶席背景选择,茶席挂画,茶席插花,茶席焚香,茶席地借景与光影地接入,为我们茶席地构思与设计,提供了至关重要地启发和借鉴。

现在流行的茶席九大标配


现在流行的茶席九大标配

品茶虽不拘于形式,也不赞成说有某种特定的环境,就能品出茶的真味。但是,一方赏心悦目的茶席,营造出的精致和周到,更能够陶冶情操!茶品

因为有茶,才有茶席。这就是茶席的灵魂。

茶具组合

茶具组合是茶席的主要构成,布置一个完美的茶席,它的质地、造型、体积、色彩、内涵等,都是需要一些细节上的融合。

铺垫

铺垫的质地可以是布艺,也有竹草、麻料等。它的存在,一是让茶席上的器物不直接触地,保持清洁;二也用来辅助器物共同成就一个茶席主题。

插花

茶席中的插花,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

焚香

焚香和插花的地位同样重要。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融于整个茶席中,气味,也能唤起人们意识中的某种记忆,非常神奇有趣。

挂画

茶席中的挂画,是悬挂在茶席背景环境中书与画的统称。通常书以汉字书法为主,画以中国画为主。

相关工艺品

茶宠、漂亮的摆件等,都可以有效地陪衬、烘托茶席的主题,要是做得实在妙,更可以深化主题。

茶点茶果

喝茶是少不了来些点心的,茶点的要诀是份量较少,体积较小,制作精细,样式清雅。

背景

背景像一个盖子,能够扣住整个主题。说得更官方一些——茶席的价值是通过观众审美体现的,好的背景对于视觉空间的相对集中,和视觉距离的相对稳定,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茶席之美静而不争 诗情画意中感悟茶道


品茶,不仅仅只是喝下一杯茶,更多的还是在一方天地之中,将自己与喧嚣的都市、与浮躁的世界隔离开,享受当下,感悟时光,留下一份心宁气静。而作为这方小天地的灵魂,茶席,它的美则讲究一份意境,让你在禅境、在诗情画意之中,方可品味一杯好茶,才能领略一番精彩。

茶席之美在于舒心

茶席,是泡茶和喝茶的平台,是联接茶艺师与茶友之间的绳索。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之中,以器为体,以茶为魂,将茶道艺术与生活艺术融合在一起。

茶席之美,在于舒心,布置一道让自己感觉舒服的茶席,不仅能让品茶变得富有趣味,更能给自己提供一次心灵的体验。当茶道与生活完美融合,小小的一杯茶,便足以释放自己的心。

茶席之美在于应景

茶席,并不需要布置得多么完美,合时合景的便为佳,唯有符合此刻心情或彼时心境的,才是最美的。喜悦之时,布下一方欢欣的茶席,让自己的喜悦随热茶一起升华;愤怒之时,布下一方清心的茶席,于盏茶之中放逐自己的情绪;悲哀之时,布下一方空寂的茶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茶席之美,在于应景,依着自己当下的心情、意境,随心所欲地布置一方属于自己的茶席,探寻合适的情境,与自身对话,重新发掘这一方天地。

茶席之美在于意境

茶席,在整套茶艺之中既是最重要的意境烘托,又是最低调的陪衬。对于一场茶艺表演来说,茶艺师、茶艺动作、茶香,甚至音乐都令人回味,但茶席依旧只是默默地作为陪衬,在那里不争不抢,那么恬静。可茶艺却因为茶席的存在,变得更有意境美,品茶人也因为茶席的存在而更心宁。

茶席之美,在于意境,于春花秋月之中布下的这一方小天地,述说着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在追求自然艺术的境界之时,探寻一份心灵的寄托。或许,这就是茶席存在的意义吧。

天地蕴藏尚品黑


釆摘自乌云界山山岭岭之中的大叶野茶,经筛分、色选、杀青、揉捻、渥堆、发酵、蒸压、干燥等以风雨千年代代相传的工艺精制而成,外型均匀整洁,色泽黑褐光亮,并带松烟芳香——这便是古洞春天地蕴藏尚品黑茶。其紧压的黑砖和花砖,凭藉纯粹的本质并载以岁月沉淀和陈化的味道而传承于世,不同于葆有非遗传承且具內在华丽的茯砖与外表出众的花卷,但历久弥香。

乌云界与安化一带拥有六亿年前的冰球事件而形成世界极为罕见的珍贵石种冰碛岩,又称吉祥长寿石。富含人体健康所需硒、锌等微量元素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神奇的尚品黑茶,其叶片厚实,筋力強劲,是一款与起源于敷溪苞芷园的安化黑茶工艺相似的湖南黑茶。

而使用七星灶可去异味、提香、亮汤,还能使茶在收藏时不易湿仓、霉变。七星灶即明火柴灶,多烟孔按七星排位,烘焙时,在灶膛燃烧松柴或松树蔸,高温烟火均匀地舐入七星孔内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待茶梗易折断,手捏茶叶成粗末,色泽黝黑如铁,一股纯粹的松烟香气扑鼻时,新做的黑茶品位便有一个质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技的发展,在保证良好口感与保健功效的前提下,各种更好的干燥工艺出现并打破传统手艺,也应是打开尚品黑茶健康途径的拓展之窗。如速溶黑茶,罐装黑茶饮料,快捷方便,洁净安全,将是黑茶升级换代,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另外,把黑茶的精华提取后制成含服或吞服的片剂,开发成国家推广的中药新品,等等,都是黑茶极为难得的科技创新之举。

马王堆西汉(公元前23年)古墓于1973年出土的一竹篾箱茶,经考古专家研究后证实,与目前的安化黑茶极品天尖的特性高度一致。一种香甜、助消化的茶饮从民间传播到进入长沙王室,须假以时日。待到国强民富的唐中期,茶圣陆羽著《茶经》之后,茶如卷席一般在华夏流行。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县令杨烨在安史之乱的烽烟刚刚消散之时,于记载唐朝宫廷饮食之书《膳夫经手录》中便刻印了安化的渠江薄片茶,此为有据可考的安化黑茶最早的文字记录。五代十国时期,即唐亡不到30春秋的后唐废帝清泰二年(935年),后蜀文学家毛文锡所著《茶谱》对安化黑茶予以较为详细的描述:“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且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按老计量单位一斤十六两,恰好一两五枚)。

由汉代进入王室到唐代进入皇室,由唐室到西北各少数民族上层煮奶饮茶,吸收了大量的溶于脂肪而不溶于水的维生素,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促进了身体的健康;各以肉、奶为主食的马背子民,慢慢地将安化黑茶作为降脂去油、调节糖类代谢、加速消解与转化体內毒素功效显著的生命之饮,“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西北茶商纷纷南下江南采购,安化黑茶一跃成为首选、销量最大的黑茶,在丝绸之路的边疆与中亚仿佛草野之火蓬勃盛行。安化黑茶从汉朝进入王室,西北各少数民族亦是从汉朝开始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圈,成吉思汗大军克服水土不服的难题,横扫欧亚大陆,“唯茶甲诸州县”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因茶设县的安化黑茶厥功至伟!

因安化黑茶的异军崛起,严重影响到巴蜀官茶的茶马交易和朝廷的税收,经巡茶御史徐侨上奏,明户部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正式确定安化黑茶为官茶,其中的天尖牙茶为皇室贡茶(《四保卷宗》载,时在明洪武二十四年即1391年),安化的辰山被定为皇家茶园。因此,安化黑茶成为大明王朝与少数民族茶马互易的主要交换物,也成为朝廷制约与管理西部边疆的辅助手段。陕甘总督左宗棠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奏《变通试办茶务章程改引茶制为票茶制》后,安化黑茶空前兴旺,制茶季节,晋商、陕商、徽商齐聚安化的小淹、东坪、白沙溪和桃源的沙坪、茶庵铺、太平铺等地,两县联袂成为环球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打造了资、沅二水间500年安化黑茶的历史奇观。进入21世纪,因种种缘由,尤其是人类健康第一的养生理念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安化黑茶在神州的传播风起云涌……

遥想着安化黑茶亦即与白沙溪同一工艺的天地蕴藏尚品黑茶的前世今生,静坐在古洞春雅舍里,品“艟舫晚渡”特级茯砖,凝视着百两千两茶——竹笼内铺垫一层透气防雨的棕衣,并夹一片片杀菌防腐的蓼叶,将高温蒸压回软后的黑毛茶装置于内,一面加压一面收紧篾篓直至成型;该工艺没有模具,纯手工操作,非常复杂,不易掌握,是世界上唯一从制作到包装一次成型的茶,也是保存期最长的茶。花卷制成后,搬到露天经日晒雨淋,让其在自然状态下干燥数月之久,不啻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忆起北京苏大宝沙画馆里,安卧其间的古洞春万两茶(厚重的躯体沉淀着一个悠悠的憧憬,无论在寒天雪地的冰封大漠,还是在江南小镇的清冷楼阁,都有一盏暖胃温腹,安神慰心的茶汤),在单品重量上,也许跻身在真正的世界茶王之列。

此时,用铁壶所烧百度初沸水与快速呼吸的石壶冲泡后,斟入杯中的茯砖(明祟祯十三年约1640年左右陕西茶商用安化黑茶最早压制的茶砖,史称泾阳砖)红艳清澈的茶汤,飘逸出一缕缕醇和绵柔的菌香味,“金花”(无声的绽放,从一座座风雨廊桥到千万里茶路)茂盛不长霉的一种益生真菌,即冠突散囊菌。因菌香味改称的茯砖,系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砖茶。年代愈久,沉香愈浓。滋味醇厚的茶汤入肚,爽滑回甘的茶气入肺,脏腑间有种肃污清垢身轻心盈的快感,让人荡气回肠,心旷神怡!人,亦很需要在水与火中淬炼那一脉厚重甘醇的气韵;天地蕴藏尚品黑茶,始终带着资、沅这方水土的掌故,品尝之际,也能品味到中华民族的热情……

这正是——

“原在深山野岭,虽有无穷魅力,降暑生津人不识;今移平地丘岗,又添万种风情,提神醒脑口留香。”

茶席风格的塑造


茶席风格的塑造

1.以插花塑造风格 插花在席上的应用,它可以协助主人达到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但现在所要说的是以插花为主要手段,表现了主人所要达到的任务,这时的插花不能只是站立在一旁观看,而是要进入到席的核心区,与具一起共舞。 2.以背景塑造风格背景包括席的后方以及左右两侧,甚至于前方都可以算作背景,它从四周烘托了席想要的气氛。但如果以极其强烈的效果在群众视觉焦点的席背后出现,那就是以背景塑造风格的例子。 如席以大幅的水墨草书作为背景,一下子就塑造出了席的艺术性、抽象性、节奏性的风格;席以大幅的梅干与简单的枝条为背景,也是一下子抢夺了人们的视线,而且让人们体会到孤高、悠远的气势。 3.以具塑造风格 具是每一个席上所必须有的设备,也是席风格整体表现的一部分,如果要表现春天的气息或的青草味,可以使用的一整套具,如果要表现秋天的萧瑟或陈年的沧桑,可以使用一套施以叶末釉色的手拉坯具。但也可以以极为夸张的手法,摆出一套形体与色彩都相当强烈的一组具,整个品茗环境的风格一下子都被它牵动了。如席以大型玻璃壶具占去了大部分的桌面,加上蓝色纱布的衬托,很容易地就将的清凉感、轻松愉快的感觉表现了出来。 4.以色调塑造风格色彩是表现情感与风格的极佳媒介,红与金黄很容易造成喜庆的气氛,蓝与绿很容易表达太阳与旷野,白色表现纯洁、细腻,还可以带点神精质。然而有能力整合席上的所有色彩,使一致地述说着同一故事,那就必须在色彩与形体的掌握上有一定的修养。5.以桌面塑造风格 这里所说的桌面效果往往是指桌巾而言,利用桌巾强烈的色彩、图案与造形,吸引与会者的注意,或是突破掉周遭不协调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利用桌巾或桌面的处理来加强具的视觉效果,如桌子与具都是深色或都是浅色,就可以利用桌巾的颜色将具突显出来,如席是利用捆绑花枝的粗草席作为桌巾铺在桌面,再置上粗放的手拉坯具。一幅随兴、不修边幅的画面。 6.以打扮塑造风格 坐在席上的人及其助手,甚至于参与会的其它宾客,都会是塑造席风格的因素,所以司与助手的打扮,以及客人被要求的穿着与邀约对象的选择都是席设计、会举办应该考虑的项目。 7.以基地塑造风格席是以什么作为建构的基础,这关系到往后的发展,例如席地而设的席,没有桌椅, 一切器物与人都要就着地面来安置;以车为基地而设的席,其操作台上就备有去渣、排水的设备,车的内柜又是收纳备用器的地方,所以很多功能性的器物与设施就可以省略;但如果以桌子为的基地,客人又是围着桌子就坐,那最好另备一张侧柜,以便陈放部分器。 除了以上所说的三大不同的基地形式外,每种型式的基地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变化以适应主人想要表现的境界。

茶席生命的丰盈 16款茶席插花欣赏


茶席生命的丰盈16款茶席插花欣赏

插花是一门艺术,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古朴典雅:

花材:天珠、小菊、深山樱、小林投、茉莉

花器:香炉(冰裂)哥釉

仿官窑哥釉香炉,器型古朴典雅,插以天珠、小菊、小林投、茉莉等花卉于茶艺馆柔和温暖的灯下,自显风采。此时,适合清饮,茶有真香,茶中不宜再「杂珍果香」。

余味悦神:

花材:春兰叶、蔷薇

花器:刻花天青双耳扁壶

斋室插茶花常在遣寂除烦、清心悦神,花器造型常用典雅高古者,仿官窑刻花天青双耳扁壶中,插以春兰叶,清标风神,叶不重迭,主花蔷薇以单数为之,令人有余味之感。亦宜摆置重视品茶环境的清茶肆。

超凡脱俗:

花材:兰花、春兰叶

花器:白釉瓶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花人却可仿古文人雅士吟咏茶诗,取兰花,在白釉梅瓶里插出「纯真」,品茶鉴水,精研茶艺,插四时花。

我形我素:

花材:粉石竹、福禄桐、海芙蓉、灵芝

花器:莲花碗(白)、茶杯

「简单而完整的形色透过创作者的意象扩散作用,以触发美的意识…。」粉石竹、海芙蓉在白釉莲花碗中呈现无拘无束的形色变化。泡一壶茶,不到「茶花坊」,就在清茶肆,赏花与器。

夜来香客:

花材:蔓梅拟、茉莉、狗尾草、海芙蓉

花器:石榴瓶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豆青石榴瓶与绿叶、茉莉花,融成一片淡雅,茶香、花韵在「四宜轩」茶肆中散开来,弹词说书人献艺表演,听书者,围坐长凳。

日月精华:

花材:星点木、海芋、石竹、小林投、柏

花器:金莲花碗

茶被称为「日月之精华」,而花为「天地慧黠」之气所凝成。士大夫饮茶,重在品,玩味茗、水、器、境、人所构成的意境,金莲花碗插花,海芋、石竹点色,使茶肆生香并放光辉。

千年之爱:

花材:艺叶兰、洋桔梗、腊梅、茉莉叶

花器:玉壶春(紫釉)

官窑瓷器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是千中选一,百中选一的成品。以仿古官窑紫釉玉壶春插作茶花,透过花的真味与器的玩赏,用心体会千年前艺术之魅力。

暗花流年:

花材:郁金香、小菠萝花、提琴叶、小菊、茉莉叶

花器:绿色小缸

清茶肆中,人声如雷,不能一刻安宁,「比户茶寮认市招,昼长人语自喧嚣。夕阳未下朝曦上,顾客多于早晚潮。」找一处静静角落,看花喝茶趣。

水墨丹青:

花材:艺叶兰、春兰叶、福禄桐叶、千日红

花器:青花渣斗(量米的器物)

官窑非属商品,仅供宫廷使用,严禁流传民间,故产品稀有,成熟的青花瓷瓶出现后,更为珍贵。青花渣斗釉彩鲜明,造型精美,用为花器插以千日红及兰叶,简约花型得插花之趣,如简便异常之沸水浇茶,而尽茶之真味。

法华雅韵:

花材:小石觚兰、茉莉、海芙蓉

花器:黄地绿花法华彩胆瓶

黄底绿花法华彩胆瓶华丽夺目,取它插作茶花,与古之应用造型简约、纹饰朴实之器有别,用以推敲尝试、捕捉古代圣人仍不废五色,「聊以寓意焉尔!」的全性之道。

神清目新:

花材:松、小菊、腊梅、小林投叶、深山樱、圆荷叶、茉莉叶

花器:葵花碗(哥釉)

专门为宫廷烧造的官窑瓷,在现代取用为插花花器,是传统艺术的相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哥釉葵花碗中,松枝扬出风雅韵致,小菊、茉莉散发淡淡幽香,令人神目清新。适宜摆置放于有诗情画意的蕙芳轩。

茶花对话:

花材:小月桃子、菊花、腊梅、春兰叶、福禄桐叶

花器:冰裂贯耳瓶

在台湾,茶艺文化内涵儒、释、道思想,因茶艺的发展,使早期崇尚西方文化的社会,逐渐回归到东方文化的情调,冰裂贯耳瓶插花,大白菊搭配渐渐红熟的小月桃子,营造「茶与花对话」的氛围传开来,让文化交流在茶馆中。

惺惺相惜:

花材:雪柳、石竹、小菊、春兰叶、黄金葛叶

花器:霁红玉壶春

配件:念珠

插花得「趣」者在于自然与人之会心处,霁红玉壶春中插雪柳、小菊与春兰叶,置于陈设简朴的寺院茶堂中,是众僧讨论佛理,或招待施主宾客饮茶品茗最适宜的作品。

寄情静轩:

花材:蔓梅拟、千日红、柏、绿心中白菊、春兰叶

花器:绿釉玉壶春

宋明时期文人盛行博古风气,铜、陶、瓷、玉等名品,常使用于插花,成为插花之风格。仿官窑绿釉玉壶春瓶,皑皑含光,有静秘之氛围。蔓梅拟、千日红、柏、菊等,常用花卉摆饰,如在仿宋时茶肆内设花架,安排奇松异卉之优雅环境,可取名「赏花轩」。

应情适意:

花材:蔓梅拟、石竹、星点木、小菊

花器:粉彩胭脂地爬花高脚碗

粉彩胭脂地爬花高脚碗,它的爬花技巧是用竹刀在胎面上刻划鱼绞草,为官窑所特有的工艺技巧,用于茶肆插花,以平实的技法,取蔓梅拟、小菊、石竹插作,使花草活跃于花器上,主花与器之彩相呼应,达到花与器应情适意的目的。

清寂月夜:

花材:千日红、金花石蒜、柏、裂叶蔓绿绒

花器:蓝釉扁肚瓶

古董文玩或官窑瓷等可资盛水之器,常被用为插花之器,蓝釉扁肚瓶釉质温润,器型典雅,插以金花石蒜、蔓绿绒叶,纯真不矫饰的风格,最宜摆置于精心布置的茶肆中,「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尝茶看花亦不恶。」

注:您喜欢茶室插花吗?是否也乐于动手怡养心性?期待您在文后右下角“写评论”,一起分享你的情怀。。。

浅谈茶席文化


浅谈茶席文化 茶席始于我国唐朝,大唐盛世,四方来朝,威仪天下。茶,就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诗僧与遁世山水间的雅士,开始了对茶的悟道与升华,从而形成了以茶礼、、为特色的独有的符号。至宋代,茶席不仅置于自然之中,宋人还把一些取型捉意于自然的艺术品设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被合称为“四艺”,常在各种茶席间出现。而在明代行家冯可宾的《茶笺·茶宜》中,更是对品茶提出了十三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其中所说的“茶席设计是将活动的环境,设计为符合茶的自然属性,具有一定的艺术境界,使人们在这种与茶浑然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摆置。 茶是茶席设计的灵魂,也是茶席设计的思想,组合是茶席构成要素的主体,因茶而有组合,因茶而有茶席设计。茶席设计中组合大都是按茶类品种选择传统的组合配置。我国的经过历代在形式、内容及功能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并融入人文精神,使组合这一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upload_files/article/295/6410_20100319110318_zgk8i.jpg" width="529" height="361" border="0" title="茶席.jpg" />

禅于悟 茶于雅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

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

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

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

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理论学的社会化育功能。

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

禅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体现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用包容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将正气融入感恩中,将清气融入包容中,将和气融入分享中,将雅气融入结缘中。

弘扬禅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凝集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与他人关系,发挥好禅茶文化的社会价值。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12265.html

上一篇:行知评茶师精修认证课程(秋季班)预约报名进行中

下一篇:静谧无尘的茶馆 是繁华闹市的一方净土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