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铁观音可不是绿茶

2020-02-02

关于铁观音究竟是不是绿茶这一个问题,提问的人可真是不少呢!即使铁观音的茶汤是绿色的,但是这也并不能说铁观音就是绿茶哦!然而铁观音和绿茶这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也仅仅只是在于茶汤的颜色上了。其实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作为一种半发酵茶,铁观音可谓是乌龙茶中的代表茶了。

根据我国现有茶叶的分类,目前有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从清雍正年间,青茶便被创制发明出来了,其先是被传入闽北金接着就被传入了台湾省。因为铁观音的品质优异,香味也十分独特,于是各地都开始相互仿制,先后传遍了闽南、闽北、广东、台湾等乌龙茶区。20世纪70年代,日本刮起“乌龙茶热”,乌龙茶风靡全球。

铁观音不仅是天然可口饮品,而且也是养生保健的首选茶饮。据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了具有一般茶叶所拥有的保健功能之外,还具其它茶叶所不具有的抗衰老、防癌症、抗动脉硬化、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在民国八年就从福建安溪被引进了木栅区进行试种,分为了「红心铁观音」和「青心铁观音」这两种,其主要产区是在文山。青心铁观音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制种铁观音茶。

综上所述,小编相信你已经不会再有关于铁观音是什么茶这方面的疑问了。值得一提的是,铁观音是一种可以一年四季都被饮用的茶,品茗铁观音是没有时间以及季节上的限制的,它的茶性比较温和,是大家的饮品上的首选哦!

cy316.com扩展阅读

安溪铁观音是不是绿茶?


铁观音属于青茶,我们通常所喝的乌龙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和大红袍都属于青茶,这些茶有时又被笼统地称为乌龙茶。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绿茶是不发酵茶,因此,青茶与绿茶是两种不同的茶类。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俗话说“夏喝绿,冬喝红,一年四季喝乌龙”相对其他茶叶,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我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一、清香型铁观音

清香型铁观音业界的技术潮流变化是比较快的,从过去的传统茶再到轻发酵工艺的流行,轻发工艺随后又分化为正炒、消青、拖酸三种类别,其中消青又衍生“消正”、“消酸”两个小类。

1、正炒:正炒茶汤水温和,原因在于发酵程度稍高,刺激性小,茶 汤本身不够香,味道也相对不饱满;但品饮之后强劲的回甘涌现,普遍都带生津感,呼吸之间口腔中感觉香气明显——简单点说,品饮后的感觉好于品饮时的感觉,观音韵的说法,更明显是针对正炒与传统工艺茶品的。正炒中的极品铁,茶汤入口即化为回甘,几乎来不及细细品味口中就芳香四溢——但闻茶汤本身,你会感觉它 的香气往往不是很明显。另外,正炒铁的茶汤在4泡后普遍都会发甜,明显的甜感。外观方面,正炒茶汤一般显黄一些,偶也有青绿茶汤。

——非常不幸的是,由于正炒或偏正炒风格的铁观音,香气不高扬,鲜爽度也不高,很多茶友都不喜欢此种风格,但目前安溪地区高价位的顶尖茶品几乎清一色是正炒观音,甚至有不少制茶者认为茶品若香气高扬就流于俗气,而应该高雅耐品,这种观点见仁见智,但可以反映出业界的最新风尚。

2、消青:消青茶汤的汤香多见浓郁,茶汤色泽青绿带黄,外观较好。口感也较为浓郁,优品以柔细、稠滑见长,适合在口中细细品味,饮后回味甘爽,但无法与正炒茶相比。偶也有消青茶有茶汤发甜现象,但比例很低。

——消青工艺比较容易做到香气高扬,茶汤细腻,较为讨好,目前仍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3、拖酸:喝了容易让人产生反胃感,而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这种不适感就越严重——茶友若刚开始接触,可能还不容易体会,可一旦有此体验后,一般都不会考虑拖酸茶了。即便拖得好的茶,也不耐保存。

——对于茶友来说,选择何种茶品的决定权应该是自己的味蕾而非他人建议,因为人的味蕾最诚实,不喜欢正炒即不选它,尽管它代表未来趋势。选择自己喜好的风格,你会有一个愉快的品茶心情。

二、浓香型铁观音

浓香型安溪铁观音也称为炭焙铁观音。炭焙铁观音茶叶是在传统半发酵的铁观音茶基础上,木炭再次进行约5-12小时的时间加工而成的(故而得名),火候必须掌握恰到好处。炭焙铁观音的茶叶回甘特别,有独特的口感,品尝之后喉咙特别舒爽,带有强烈的火香味。值得一提的是,冲泡之后其茶色汤水深黄,跟平常看到的清汤绿水的清香型铁观音完全不同。火候的掌握很关键,可以根据原料的情况和市场的需求加工成轻火、足火、重火等香型。

浓香和清香的初制加工工序是一样的,只是浓香型铁观音再增加精制烘焙的工序。从狭义上说,两者是在烘焙火候程度上的不同,打个通俗点的比喻,就像生花生和焙熟花生的区别。

浓香型铁观音对毛茶的要求很挑剔,随着铁观音种植和初制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是所有的铁观音毛茶原料都适合做浓香型铁观音,一般要选择嫩度适中(不宜太嫩或太老)、发酵足够、烘焙后能“入味”的原料。主要的特征是:条索圆结、重实、肥壮;色泽乌润、砂绿明;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爽回甘,音韵明显;汤色金黄、清澈;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明、有余香。

茶可不是随便泡的,时间的把控非常重要!


泡茶时间的掌控

不知道茶友们有没有留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泡茶的时间怎么掌控?是真要掐秒表算时间吗?还是纯凭经验估算?

茶叶浸泡在热水中的时间,因为茶类与品种而有着差异。而为了品尝到恰到好处的茶汤滋味,就必须了解影响茶叶浸泡的因素啦~今天有小悦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影响茶叶浸泡时间的外界因素

(1)前后两泡间隔的时间长短

泡了第一道,客人走了,等了半小时后再回来泡第二道,这时的浸泡时间要比原来需要者缩短一些,因为这段等待的时间里,茶汤虽然已经倒出,但茶叶终究是潮湿的,水可溶物的溶解现象依然进行着。

如第二道原本应该浸泡20秒的,这时可能10秒就行了。但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第四道、第五道,影响就不是那么大,如第四道原本应该浸泡1分20秒的,这时可能只要1分10秒。

上述这种现象除受间隔时间长短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再度冲泡时水温的变化、茶叶水可溶物含量的多少以及水可溶物溶解速度的快慢等因素。

(2)太浓、太淡时,对下一道茶的影响

一般人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一泡太浓了,下一泡就得缩短时间;这一泡太淡了,下一泡就得増加时间。但要留意,上述的概念是指茶汤而言,但在泡法上却是相反的。

由于这一泡太浓了,已将茶叶的水可溶物溶出太多,所以下一泡应浸泡比正常时更多的时间,否则会太淡。相反地,如果这一泡太淡了,表示有更多的水可溶物尚留在茶叶内,所以下一泡浸泡的时间应比正常时更短。

(3)紧压茶的冲泡前处理

遇到紧压茶,冲泡前应先行“解块”,也就是将压成块状的茶撬碎成合适于冲泡的小块。要大概是多小呢?视饮用的急迫性而定,如果要慢慢饮用,可撬成大拇指头的大小;如果要快速饮用,则撬成小指尖的大小。

解块之间难免会有一些细碎的茶叶,正可先行溶解以应第一泡之需,然后一道道冲泡,块状的部分逐渐松散,如此,后头茶叶浸泡的时间就可以不必拖得那么长了。紧压茶的漫泡时间之所以很难找出稳定性的规则,就因为解块的大小、细碎部分的多少、紧压的松紧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观察舒展情况来调整时间

通过观察干茶舒展状况与品质特性来增减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1)揉捻成卷曲状的茶,需要第二道、第三道才完全舒展开来,所以第一道浸泡时间宜长,第二道浸泡时间往往需要缩短很多,第三道以后才逐漸增加一点浸泡的时间

(2)揉捻轻、发酵少的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较快,所以第三道以后浓度增加已趋缓慢,必须增加更多的浸泡时间。

(3)重萎凋、轻发酵的白茶类,如白毫银针、白牡丹,可溶物释出缓慢,浸泡时间应延长得更多,也就是每一道的间距较大。

(4)细碎茶叶可溶物释出很快,前面三道浸泡时间宜短,往后各道的浸泡时间应增加得更多。

(5)重焙火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较同类型茶、轻焙火者为快,所以前面三道浸泡时间宜短,往后需要逐次逐步增加浸泡的时间。

“茶为万病之药”?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近年来,每每探讨关于茶与健康的话题时,许多专家、学者都会引用“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这一说法,该语出自唐代宁波籍大医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似乎已为被公认。笔者曾详读《本草拾遗》,发现书中并无此语。为了搞清本源,遂对“茶为万病之药”之语作了详细考证。

《茶经述评》曾引用《本草拾遗》未记载

近年来,比较权威的《茶经述评》等多种茶书,尤其是介绍茶与健康的书籍、文章,多引用该语,在宁波“茶与健康”研讨会举办期间,笔者曾询问引用该语的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林乾良先生等专家、学者,他们均明确表示非引自原著。

笔者查阅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由中医史学专家、本草文献学专家和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尚志钧先生辑释的《〈本草拾遗〉辑释》,这本46万字的力作,对《本草拾遗》作了全面解读、注释,并未发现上述文字。

虽然茶之功效甚多,当代研究有20多种功效,有利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但准确地说,茶不是药,只是保健饮品,中药也很少用它处方的,说它是“万病之药”实在是夸张之语,何况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万病之药”。包括陈藏器、李时珍在内的很多古代医药大家,记述本草的功能都很客观、具体,少有夸张之语。

《本草拾遗》记载茶功、茶效,也不过“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六种而已,怎能说它是“万病之药”。笔者以为,此语很可能出于文人雅士的形象思维,而伪托于陈藏器。文人雅士常作夸张之语,如李白的“白发三千长”、“飞流直下三千尺”、卢仝“惟有文字五千卷”等等。

2011年,笔者曾致信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想请教本草专家尚志钧先生,但遗憾尚老已在2009年91岁时仙逝,据出版社介绍,尚老对多种本草的辑释非常认真、严谨,重要资料、说法少有遗漏,如有存疑,也会作出说明。

在未找到出处之前,笔者以为以慎重为好。虽然不排除《本草拾遗》其它版本可能有此一说,但在未见到出处之前,无法消除怀疑。

2011年11月,对日本茶文化颇有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建南先生,在收到笔者寄赠的《科学饮茶益身心——2011中国宁波“茶与健康”研讨会文集》中关于“茶为万病之药”难找出处的信息,发来电子邮件说,此语出自日本荣西的《吃茶养生记》。笔者后翻阅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吃茶养生记——日本古茶书三种》,封底就印着该语。

曹先生还送我一册比较古老的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平安竹苞楼藏的刻本《吃茶养生记》影印本。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两次提到《本草拾遗》。其中卷之下写到:

“《本草拾遗》云,上汤(为“止渴”之误)、除疫云云。贵哉茶乎,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诸药各治一病,唯茶能治万病而已。”

文中从“贵哉茶乎”开始的文字,是荣西之语。传到中国后,被传为“诸药各为一病之药,唯茶为万病之药”。这是笔者查考出茶文化中人云亦云的又一例证。

荣西(1141—1215),日本高僧。宋乾道四年(1168)、淳熙十四年(1187)曾两次到中国学佛,热爱中国茶文化,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饮茶文化,著有《吃茶养生记》,被尊为日本茶祖。

该藏本附有汉文训读符号。个别文字与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吃茶养生记——日本古茶书三种》中的《初治本吃茶养生记》不同,其中“上汤”两字明显为《本草拾遗》原文“止渴”之误。

荣西作为嗜爱茶饮高僧,不需要医家的科学严谨,作此夸张之语是可以理解,也与该书开头之语“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相呼应:

“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曾嗜爱矣。古今奇仙药也,不可不采乎。”

虽然7世纪茶已传到日本,唐贞元廿一年(805)则有高僧最澄将浙东茶籽带到日本播种的准确记载,但茶在日本很长时间主要出现在寺院、皇宫,真正普及到民间是在荣西著作《吃茶养生记》之后。

他在该书中,根据日本的各种流行病、常见病,提出了吃茶法、桑粥法等各种饮茶疗法。据日本《吾妻镜》记载,荣西推崇吃茶养生还有一则有趣的逸事,1214年2月4日,荣西逝世前一年,当时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赖实朝,因昨夜饮酒过量周身不适,众人奔走操劳仍无济于事,这天正值荣西到将军府做法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到寺院取来茶,为将军点了一碗。

将军饮后很快酒意驱散,精神爽快。将军问:“此为何物?”荣西答曰:“茶”将军感到很神奇。荣西随后又献上《吃茶养生记》,向将军宣传吃茶的诸多好处。经将军和朝臣的推举,得以很快普及。

科学饮茶更重要

茶之利弊,明代杰出的医药家李时珍等人早已作出科学结论,认为要根据不同身体情况饮用。日本中国茶艺师协会理事长、茶学学会会长小泊重洋先生,曾做过《从两个实例来看饮茶的功效》的演讲,他在肯定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特殊功效的前提下指出:“近年来茶的各种功效不断得到科学试验的证明,作为健康饮料更是备受关注。

实际上,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它的功效实感不太明显,甚至有人对于它的功效到底有多大而产生质疑。例如,反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中性脂肪,肥胖等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尽管每天都在饮茶,却没有得到改善的意见也很多。

问题在哪里呢?首先要认识到茶不是医药品,当然对于它的食疗功效的效果当然也是缓慢的。因为茶是日常生活中不问男女老弱谁都可以入口的饮料,如果对每个人都有明显功效的话,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就会有产生副作用的可能性。”

他的话是比较中肯的,说明科学饮茶非常重要。

文|竺济法1955年生,浙江宁海人。茶文化、家谱专家。茶文化侧重于茶史研究。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茶韵》季刊、《“明州茶论”文集》主编。著有《名人茶事》(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台湾林郁出版社1994年)、《中华茶人诗描》、《中华茶人诗描续集》、《非常儒商——储吉旺传》,主编《浙江宁海储氏宗谱—兼中国储氏文化史》(180万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国内首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宗谱)、《茶禅东传宁波缘——第五届世界禅茶大会文集》、《科学饮茶益身心》、《“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等。发表《“神农得茶解毒”由来考述》、《宋僧吴理真是如何演变为西汉茶祖的》、《“茶为万病之药”语出荣西〈吃茶养生记〉》等茶文化论文、随笔数百篇。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72747.html

上一篇:铁观音知识 什么牌子的铁观音比较好

下一篇:关于名茶铁观音 你知道的有多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