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如何把老茶头泡得更好喝?七大步骤任你学

2019-12-09

我们都知道老茶头就是从熟茶发酵堆里拣出拉来的茶疙瘩,由于茶叶中最嫩的地方就是含糖和胶质最多的部分。在相互粘连的过程中就会附着其它的灰尘和碎屑物包裹在一起,干茶从表面看上去呈褐黄色,就像附着很多泥一样。因此在冲泡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把老茶头泡得更好喝。

①、取茶

饼茶、沱茶和砖茶均可用茶刀、茶针撬下来之后,装入茶荷,然后再倒入盖碗之中。然而在普洱老茶头取茶的时候,既不用刀也不用针,用茶匙取适量的茶放入盖碗中即可。因为老茶头是小沱疙瘩,体积小,近乎茶叶,所以不用任何撬茶工具。

②、称茶

3-4克量,适中的盖碗,干茶量足以3-4人品饮,同时又能泡出茶的甜醇鲜爽的美味来。如果一人品饮2克即可。为什么冲泡三到五人喝的生茶,量需要7-8克,熟茶要4-6克左右呢?那是因为,老茶头是熟茶发酵过程中粘的比较紧的小沱,在后期陈放中已经陈化已经非常好。所以人不多时,无需放很多。一来浪费,二来滋味更加纯正。如果你在冲泡时拿不准它的克数,可以用电子称,称一称,便于控制好量,一是对茶的恭敬心,二是泡茶技艺更精进。在标准的前提下,经过多次反复冲泡,泡茶的经验会有很大的改进。。以后取茶时,手到擒来,准确无比。

③、温杯洁具

也就是我们所说烫杯温盏(用沸水洗杯),这有三个目的:一是洁具,清洗杯子,让公道杯和品茗杯无沾染;二是提温,提温后茶倒入杯中,香气会更加诱人;三是热茶汤入冷杯盏,避免因温差影响口感。

④、投茶

稍碎的老茶头先投,块状后放,块状盖住碎茶。大块的在上面,容易与沸水接触,醒茶较快,汤色较好。

⑤、浸润泡

用沸水(至少是90度以上)洗茶两次,这里要强调的是,老茶头的洗茶与其它有所不同。像生茶洗茶,注重一个快字,洗茶不快或出台汤不快,则会影响茶叶的滋味和汤色。泡得好不好,好喝不好喝,这些都是细节上应该注意的。老茶头则是注重慢中有快。所谓“慢”是指在洗茶时,茶汤要在盖碗中停留1分钟左右,再把它倒出。“快”是指在洗完两遍茶时,到了品饮的茶汤,此时,出汤就应该稍快,不然在盖碗中呆久了,影响口感。

⑥、冲泡

水温高,注水平缓,出汤快,是泡好熟普的关键!从浸润泡开始,注水要轻柔,可以定点注水,好可以围绕盖碗旋一圈注水,水流要平稳,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投茶时的茶山才会不被破坏。

润茶后,不急着立即注水冲泡,间歇十多几秒钟,既然润,那说明不是淋浴,要有一个前后间隔的时间,给它舒缓一下。调整好自己,美味的茶汤,就在你的静缓节奏中流淌,不久之后,泡茶的优雅,已经水到渠成。

⑦、品饮

汤色晶莹透亮,如红宝石,陈香醇厚,糯感强。

cy316.Com精选阅读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

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五、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如何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上)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几点经验,把熟茶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

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

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

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

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茶事用水需一整篇文章详加论述。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

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低冲:水线短,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最少,注满盖碗需时最短,水与叶底的激荡较大。

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

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下面实战中,为了演示的便利,我用盖碗代替紫砂壶。盖碗比紫砂壶难于控制,也因而更锻炼技术。如果控制得当,盖碗也完全能泡出口感宜人,像出自紫砂壶一般的茶汤。

四、实战演练1.置茶:控制好茶/水比例,为浓淡打好基础。

110ml盖碗,投茶7克。这个投茶量基本保证了比例的协调。个人可根据口味自行调整。同时调整每泡时间,加以配合。比如说,希望多泡几巡者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时在开始几泡尽量快速出水。

2.水烘:去杂味。

依上一节第4点的方法,自行选择。水烘有些局限性。一则盖碗不太好烘,二则比较浪费水。烘与不烘,我们都可以通过冲泡技巧抑制杂味,提升口感。

3.洗茶:湿润茶叶,清洁茶面。

从洗茶开始,请温柔注水。可旋可吊,但水流一定要平和,稳定。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洗两次者,第一洗可以略提高注水点,拉细水线,降低洗茶的水温。第二洗可以适当降低,提高水温洗茶。洗茶后尽量彻底沥净茶底。

洗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我个人推荐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小技巧:在洗茶温杯时,请将置茶容器开盖放置,便于杂味逸出,也便于叶底降温。

4.前三泡:抑制杂味,提升汤感。

基本方法:定点吊水,缓慢注入。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降到最低。注得够缓够稳时你会发现盖碗中水色很浅,不会像猛冲那样一下把红褐色的茶汤甚至渣子都翻腾起来。

出汤时,建议使用公道杯。这样颜色、滋味物质会在公道杯中重新融合,您会发现缓慢吊水浸泡出的茶汤很软、很粘,但没有什么气味。

每泡出汤完毕后,建议沥净茶底。留汤冲泡虽然会增加泡数,但会改变滋味物质浸出的节奏和协调性,为冲泡增加很多不稳定性。

5.中间三五泡:有香有水,协调交融。

基本方法:缓慢旋水,稳定注入。不可猛冲。要把水温,以及水和茶的相对运动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我们才可以兼顾香、水,达到协调。下图中左边是第四泡旋水加猛冲的茶汤,注水4秒,浸泡26秒;右边则是同一茶第三泡稳定缓慢旋水注入产生的茶汤,注水9秒,浸泡21秒。可以明显看到,左侧茶汤深,暗且浊,右侧浅,亮且透。区别很大,简直让人不能相信泡是同一泡茶,仅仅调整了注水手法所致。

因此,稳定旋水说来简单,实则很考技术。大略的动作可以参考前面第三节第6点中图示的技巧。但实际泡茶中如何旋?旋多快?水柱多粗?注水点多高?这些都需泡茶者根据茶性,品饮者的口感需求等作实际的调整。

6.最后三泡:香高水滑,汤甜味淡。

基本方法:急冲注水,叶底保持持续高温。冲既可高亦可低,既可定点亦可旋水。重要的是冲击、翻腾叶底,同时保持高水温,以充分激发陈香。

茶叶泡到尾水,出于浸出更多物质,提升陈香的双重考虑,我们需要提高浸泡时的水温。这时,和初期正好相反,我们不但不开盖降温散味,还要在出水后立即注水,以保持被浸泡茶叶的高温。紫砂壶由于其本身导热性差,保持叶温的能力天然较强。而盖碗则降温极快,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动作次序:准备出汤时开始加热水→水将沸腾时开始出汤→汤出净后先注水泡茶→泡好茶后再端起公道杯分茶。

这就是如上第三节第5点中提到的技巧。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

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心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

怎样把熟普洱茶泡得更好喝?


怎样把熟普洱茶泡得更好喝?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

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紫砂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具体操作到后面实战演练一节中再作细论。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

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如上图所示一般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怎样才可以把普洱熟茶泡得更好喝?普洱熟茶如何冲泡更好喝?


普洱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以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为了把熟茶泡得好喝,笔者针对器皿、水、冲泡手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了些试验。略有心得有体会。在此与诸位茶人探讨。

我的大体思路是:首先,分析茶性,辨析其特征;其次,根据其特征确定冲泡的目标,力求顺势而动,扬长避短;第三,考虑通过什么手段具体达到扬长避短的目地;最后,通过实践进一步分析,验证和调整。下面,我先就这几点一一展开,最后在实际演练一次冲泡全过程。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

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泥紫砂壶

充分利用紫砂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

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怎样可以把普洱熟茶冲泡得更好喝?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今天,我们就与诸位茶人探讨一下如何泡一杯好喝的普洱熟茶,同时也欢迎茶友给我们提供更多宝贵意见与经验:

1.普洱熟茶是属于渥堆的发酵茶,泡这种茶的时候一定要用沸水,温度不够的水是泡不出普洱熟茶韵味的。

2.熟茶一定要进行洗茶,洗一遍甚至洗两遍,如果洗两遍的时候出汤的速度要迅速一些,然而洗一次的话水稍微在茶里停留一小会。

3.泡熟茶每次出汤时一定要沥干水份,不要留根。

4.熟茶要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冲泡,避免使用玻璃壶或者保温杯而且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5.通常110ml盖碗,普洱熟茶的投茶量以7g为佳,太浓或者太淡都会影响熟茶的口感滋味。

6.品茗普洱熟茶的时候不要喝的太烫,入口温度要在六十度左右,喝烫茶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7.整个冲泡过程中,不要摇、搅、拨动叶底。这样做既会使茶汤浑浊,又可能令茶味淡薄,水味彰显。同理,注水要一直保持平稳。即使高冲也要保持水柱平静光润。

如何把熟茶泡得更好喝?普洱熟茶冲泡方法和技巧


熟茶是一种相对难于冲泡的茶。一不留神就会滋味弱,汤感薄,还可能有不悦的气味。更有甚者,明明仓储良好的茶,泡出了让人咽喉干、燥、紧的茶汤。实在令人困惑。

一、分析茶性

气味方面。新熟茶有渥堆味,但好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花蜜香甚至陈香。老熟茶有仓储味、枯叶味、但好的老茶泡到中后期会出现很好的陈香甚至药香。

滋味方面。新熟茶滋味已经不太有刺激性、收敛性。但其汤感较佳。冲泡得当,会呈现小豆汤一样粘而沙的口感。老熟茶汤转清,滋味更淡,但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润感。冲泡得当甚至能臻“化”境。总体而言,熟茶内容不够丰富,一般都不太耐泡。

二、根据茶性确立目标

前几泡:抑制气味(堆、仓之粗杂),提升黏,稠、油的汤感,使香-水的平衡向后者倾斜。争取泡一杯气味不浓,但柔软粘滑的好汤。同时,尽量控制最初几泡的浓度,以求保护最后几泡的表现,提升整体耐泡程度。

中间几泡:当发现气味已经开始转“醇”,就适当激发香气。追求香-汤的均衡协调。泡一杯有香有水,香水融合的好茶。

最后几泡:滋味、汤感物质均已浸泡殆尽。在无法保证汤感之时,全力激发香气,泡一杯香高滑口的甜水。

三、向着目标选择手段

1、选用胎土厚、烧结度低的紫陶壶。充分利用紫陶壶物理结构的各种特征,既利杂味吸附抑制,又利叶底透气保温。同时,宽口大腹矮身桶的壶型,如仿古、石瓢等,更利于对注水、水温的控制和杂味的逸散。最后,茶壶一定要出水快速通畅。熟茶的浓度在浸泡中随时间变化很快,且叶底又容易堵塞出水孔道,出水慢的茶壶难于控制茶汤浓淡。

2、用PH较高(7-8)的矿泉水冲泡。

3、适当的醒茶。所谓醒茶,是指冲泡茶叶前改变茶叶的存放环境。比如从茶饼上撬下,置于陶罐中一段时间。另茶叶适当接触空气,调整其内部含水量。

4、冲泡前水烘。水烘的常见方法有三种,列举如下:

第一种:敞开壶盖,用热水淋壶身(需选择合适的壶型)。

第二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内的一个架子上,像蒸馒头一样蒸。

第三种:敞开壶盖,将壶置于一个煮水容器的盖口上,蒸。

5、控制泡茶水温。总的来说,水温降低,各种气味都会变淡;提高水温,各种气味加强。尤其,连续高温的浸泡为激发老茶陈香的不二法门。

紫陶壶本身保温性能强,还可以盖住壶盖用开水不断淋壶以提升浸泡温度。而盖碗保温性能较差,其中叶底在无水浸泡的情况下降温极快。这样,为了保持叶底温度,有个重要的技巧:出汤后先给盖碗注水,而后再用公道杯给品茗客斟茶。

6、控制注水水流的稳定性。手法的问题是一个要点,这里说一下。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也就是说,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但此时会牺牲汤感;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我们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但这样又会牺牲香气。

这个口诀过于大略。冲泡之道乃平衡之道,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制茶工艺作很多调整。但总的来说,在熟茶的冲泡中它还是相当实用的。如下,我们具体分析五种基本的注水手法对冲泡的主要影响。

高冲:水线长,粗。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

高吊:水线长,细。水在空气中降温最多,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激荡较少。

低吊:水线短,细。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需时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旋水:即注水时移动烧水器皿的壶口。其主要作用时增加水与叶低的激荡,同时提高各部位茶叶接触水的均匀性。不旋,壶口一直固定在一个点上注水,称为定点吊水。

为保证口感的协调、融合性、避免汤水散乱,旋水时有两点小技巧。

首先,旋满一周,收水时正好回归出水点。这样就需要根据注水速度调整旋转的速度。水柱需细就慢旋,水柱粗就快旋。

其次,旋转过程中保持注水水柱的稳定,粗高,高矮都不变,且水柱一直光润平匀最佳。

7、烧水器皿的选择。为了控制注水水流,一把壶嘴设计合理的煮水器具是不能少的。价格材料等暂不论,能把水线修成圆润平稳,且能随心所欲控制水线之粗、细、缓、急者优先。

四、余话

制茶者讲究看青做青,品饮者一样讲究看茶泡茶。以同一招势从白茶泡到黑茶,从开始泡到最后,是不可能得到精美协调的茶汤的,也颇有“耽误了好茶”之虞。顺势而动,以和为贵。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体察和调整,方是茶人本色。

平静的形态带来平和的动作,平和动作带来协调的滋味。对泡茶动作的揣摩和练习像一种修行,会帮助泡茶者达至好的心境,进而也带来好的茶汤。茶道茶道,以茶入道。

秋高气爽,如何冲泡老茶头才会更好喝?


老茶头,以其独特的口感特征和超高的性价比得到了越来越多茶友的青睐,特别是秋冬季节更是品饮老茶头的极佳季节,那么你知道老茶头应该怎么冲泡更好喝吗?

老茶头,曾经被称为边角料,如今却成为“茶中一宝”,被无数的茶人朋友追捧。老茶头,又叫“疙瘩茶”,是熟茶渥堆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渥堆的时候能结成茶块的茶叶,都必须饱含胶质和糖份,而茶叶中最嫩最壮的部分就是含糖和胶质最多的。所以,老茶头也是非常不错的。

与正常的熟茶相比,老茶头所产生的特殊效果有三:一是特别耐泡,二是茶汤特别柔滑,三是胃肠道的保健功效明显。

那么,老茶头到底应该怎么冲泡呢?

因为老茶头较为紧结,冲泡过程中释放缓慢。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投茶量,延长出汤时间。

1、正常冲泡法

正常冲泡法就是我们喝普洱茶时经常会采用的冲泡方法,但对水温的要求较高,至少不低于90度,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开始茶汤较淡,后来越泡越浓,多次冲泡后还香味实足。

2、清水煮法

光波炉,玻璃壶,当然用其他器具煮也可以,只要没有异味就行了,老茶头煮到汤色惭浓、香气溢出就行了,时间太长也不好。

3、咖啡机蒸法

本身一般的咖啡机都可以茶和咖啡两用,以蒸咖啡的方式去蒸老茶头,用蒸汽水浇到老茶头上最后变成茶汤,因老茶头和水分离,因此汤色纯净,晶莹透亮,如红宝石一样剔透,每蒸一次可享受到比冲泡法更浓郁的茶渣香味。

如何才能把熟普泡得更好喝?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云南特定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渥堆发酵等工序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质量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当然有个三五年左右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堆味转化掉,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更会比较清楚。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养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

熟普新茶有其堆味,老茶有时会有存放过程中的仓杂味等,又因其渥堆发酵完全,冲泡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泡出燥、干、涩、紧的茶汤,更不悦目的是酱油色似的吓人。

可以通过控制投茶量,改变注水手法,泡茶的阶段控制,掌握好出汤的速度与节奏,泡出熟普的顺滑黏稠又明亮诱人的茶汤。

1、准备泡茶器具。一个盖碗作为主泡器、匀杯、品茗杯、随手泡。

2、赏茶。茶菁黑或红褐色,芽茶暗金黄色。

3、取茶。以对待佳人般,最温柔的方式入刀,尽可能的橇取块状干茶。于饼取茶,你所能做的全部,就是柔情似水。

4、称茶。6克量,120ML左右的盖碗,这个干茶量足以两三人品饮,同时又能泡出茶的甜醇鲜爽的美味。如果一人品饮5克即可。称一称,便于控制好量,一为对茶的恭敬心,二为泡茶更精进,有标准才有下次的改进。习茶,不怕折腾,亦不必担心把茶泡坏。

5、烫杯温盏。用烧开的沸水涣洗杯盏,一为净,无所沾染;二为提温,投茶入瓯,摇香嗅味,直抓人心的干茶在温热的瓯中激发出诱人的香;三是热茶汤入冷杯盏,避免因温差影响口感。

6、投茶。撬茶难免有整碎。碎茶先投,完整的块状后放,块状盖住碎茶。小细节很影响茶汤,这样投茶形成的“茶山”,再加上后续注水的手法,能更好的保持汤的颜色。

7、浸润泡。用沸水快速润茶两次,所谓“快速”不是注水快,而是浸泡时间短、出汤快。有很多茶友以往较多提到“洗茶”,“洗”字,有使人误认为茶不洁之嫌。一“润”字,似以温水吻醒茶儿般,而不是唤醒。

从浸润泡开始,注水要轻柔,可以定点注水,好可以围绕盖碗旋一圈注水,但水流要平稳,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投茶时的“茶山”不被破坏。

8、冲泡。润茶后,建议不急着立即进入冲泡,稍待几秒钟,给茶儿作一个迎接你的“心理准备”时间,既然是“润”,那说明不是“淋浴”,要有一个前后相距的时间,给她一个身心舒爽。

同时,在这一呼一吸的调整当下,你泡茶的动作缓下来,慢下来,也给自己要正式泡茶的一个缓冲,调整好自己,美味的茶汤,就在你的静缓节奏中流淌。如此,不久之后,泡茶间的优雅,水到渠成。

撬茶成块状,投茶形成碎在下块在上,水温高,注水平缓,出汤快,是泡好熟普的关键,另外就是掌握好阶段控制,前四道、中间四道、尾四道共三阶段十二道汤。而不像乌龙茶的泡法多是前三道、中间三道、后三道共三阶段九道汤的手法。

前四道:可定点注水,提高注水器,水柱细而平缓些。由于如此注水有两点好处:一是茶和水运动都较少,汤不至于快速变深,而又能较好的控制好前几道茶的异杂味;二是注水平缓,等注满水,盖上盖,这中间会有10秒左右的时间,此即可出汤。刚好无异杂味又汤色红艳清明。

中间四道:经历了前四道的冲泡,茶块基本浸润充分,再定点高吊注水,由于中间时间长,易造成汤颜色太重。此阶段更不可急冲,而宜采用旋转注水手法,缩短注水时间,可留下余地,适当延长盖上盖后的浸泡时间三五秒钟。从注水到出汤的时间和第一阶段的定点高吊缓慢注水相差无几。但泡茶手法的改变,茶汤的滋味色泽就会有了变化。还是不能出现暗褐色似的“酱油色”,而茶汤更温顺、汤水和香气更协调。

后四道:好的熟普后期会出现陈香或药香。虽然前八道汤已经把滋味、物质泡的差不多了,但如果后几水掌握得当,同样让人惊讶,并且汤感会更甜,这是好茶的表现之一。最后阶段以追香、求甘,使之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精神。因此,水温宜高,注水手法宜重,注水注粗,激发茶香,延长闷泡时间,出汤后不开盖散热。

9、品饮。汤柔和顺滑,甜糯。汤色红亮。

一泡茶,要泡她之前,分析茶性,了解你要泡的茶的特征,和你追求当下这次泡茶哪些风格,是甜水、是滋味、是香气、是耐泡度?制茶师傅讲究“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泡茶亦然。

可以试着多种方式冲泡。茶无完茶,泡茶品饮,尽可能的展现她的优点,泡出她最精美的一面。自己也在这不停的“折腾”中,记下品茶日记,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投茶量、不同的器具,依此渐进,为学日益。

平静、平和、协调、察言观色,顺势而泡,每一次,都是让自己吐故纳新,一呼一吸间,静缓体悟一款茶在香气、滋味、口感、身心上带给自己的愉悦。如此安好,日日是好日,款款是好茶。

如何才能把普洱熟茶泡得更好喝?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云南特定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渥堆发酵等工序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质量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当然有个三五年左右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堆味转化掉,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更会比较清楚。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养胃,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

熟普新茶有其堆味,老茶有时会有存放过程中的仓杂味等,又因其渥堆发酵完全,冲泡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泡出燥、干、涩、紧的茶汤,更不悦目的是酱油色似的吓人。

可以通过控制投茶量,改变注水手法,泡茶的阶段控制,掌握好出汤的速度与节奏,泡出熟普的顺滑黏稠又明亮诱人的茶汤。

1、准备泡茶器具。一个盖碗作为主泡器、匀杯、品茗杯、随手泡。

2、赏茶。茶菁黑或红褐色,芽茶暗金黄色。

3、取茶。以对待佳人般,最温柔的方式入刀,尽可能的橇取块状干茶。于饼取茶,你所能做的全部,就是柔情似水。

4、称茶。6克量,120ML左右的盖碗,这个干茶量足以两三人品饮,同时又能泡出茶的甜醇鲜爽的美味。如果一人品饮5克即可。称一称,便于控制好量,一为对茶的恭敬心,二为泡茶更精进,有标准才有下次的改进。习茶,不怕折腾,亦不必担心把茶泡坏。

5、烫杯温盏。用烧开的沸水涣洗杯盏,一为净,无所沾染;二为提温,投茶入瓯,摇香嗅味,直抓人心的干茶在温热的瓯中激发出诱人的香;三是热茶汤入冷杯盏,避免因温差影响口感。

6、投茶。撬茶难免有整碎。碎茶先投,完整的块状后放,块状盖住碎茶。小细节很影响茶汤,这样投茶形成的“茶山”,再加上后续注水的手法,能更好的保持汤的颜色。

7、浸润泡。用沸水快速润茶两次,所谓“快速”不是注水快,而是浸泡时间短、出汤快。有很多茶友以往较多提到“洗茶”,“洗”字,有使人误认为茶不洁之嫌。一“润”字,似以温水吻醒茶儿般,而不是唤醒。

从浸润泡开始,注水要轻柔,可以定点注水,好可以围绕盖碗旋一圈注水,但水流要平稳,不要使茶叶猛烈翻腾,投茶时的“茶山”不被破坏。

8、冲泡。润茶后,建议不急着立即进入冲泡,稍待几秒钟,给茶儿作一个迎接你的“心理准备”时间,既然是“润”,那说明不是“淋浴”,要有一个前后相距的时间,给她一个身心舒爽。

同时,在这一呼一吸的调整当下,你泡茶的动作缓下来,慢下来,也给自己要正式泡茶的一个缓冲,调整好自己,美味的茶汤,就在你的静缓节奏中流淌。如此,不久之后,泡茶间的优雅,水到渠成。

撬茶成块状,投茶形成碎在下块在上,水温高,注水平缓,出汤快,是泡好熟普的关键,另外就是掌握好阶段控制,前四道、中间四道、尾四道共三阶段十二道汤。而不像乌龙茶的泡法多是前三道、中间三道、后三道共三阶段九道汤的手法。

前四道:可定点注水,提高注水器,水柱细而平缓些。由于如此注水有两点好处:一是茶和水运动都较少,汤不至于快速变深,而又能较好的控制好前几道茶的异杂味;二是注水平缓,等注满水,盖上盖,这中间会有10秒左右的时间,此即可出汤。刚好无异杂味又汤色红艳清明。

中间四道:经历了前四道的冲泡,茶块基本浸润充分,再定点高吊注水,由于中间时间长,易造成汤颜色太重。此阶段更不可急冲,而宜采用旋转注水手法,缩短注水时间,可留下余地,适当延长盖上盖后的浸泡时间三五秒钟。从注水到出汤的时间和第一阶段的定点高吊缓慢注水相差无几。但泡茶手法的改变,茶汤的滋味色泽就会有了变化。还是不能出现暗褐色似的“酱油色”,而茶汤更温顺、汤水和香气更协调。

后四道:好的熟普后期会出现陈香或药香。虽然前八道汤已经把滋味、物质泡的差不多了,但如果后几水掌握得当,同样让人惊讶,并且汤感会更甜,这是好茶的表现之一。最后阶段以追香、求甘,使之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精神。因此,水温宜高,注水手法宜重,注水注粗,激发茶香,延长闷泡时间,出汤后不开盖散热。

9、品饮。汤柔和顺滑,甜糯。汤色红亮。

一泡茶,要泡她之前,分析茶性,了解你要泡的茶的特征,和你追求当下这次泡茶哪些风格,是甜水、是滋味、是香气、是耐泡度?制茶师傅讲究“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泡茶亦然。

可以试着多种方式冲泡。茶无完茶,泡茶品饮,尽可能的展现她的优点,泡出她最精美的一面。自己也在这不停的“折腾”中,记下品茶日记,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投茶量、不同的器具,依此渐进,为学日益。

平静、平和、协调、察言观色,顺势而泡,每一次,都是让自己吐故纳新,一呼一吸间,静缓体悟一款茶在香气、滋味、口感、身心上带给自己的愉悦。如此安好,日日是好日,款款是好茶。

老茶头要怎么泡才更好喝?


什么是老茶头?相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这里就不过多的赘述,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老茶头到底要怎泡才好喝呢?

众所周知,老茶头一定是熟茶,而熟茶不一定就是老茶头,那么在冲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不能等同于熟茶,不能用熟茶的冲泡方法来套。

首先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下老茶头的特征:①熟茶;②外形紧实;③沱状;④果胶含量重。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老茶头其实和一般的熟茶是很有大区别的,特别是外观上,它是非常紧实的小沱状(疙瘩茶)。那么相对于熟茶散料、砖茶、饼茶,大沱茶而言来说都要难泡。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茶量不容易掌握

老茶头是小沱状,大小不一,如果不特意的称量,很难精准到每克。比如,多一沱可能就多两三克,少一沱也就可能少两三克,那么对于泡普洱茶每泡的标准是有差距的,它不像熟饼、熟散,少或多都很好控制,少了还有散的碎的填补,多了也一样很好去除,但老茶头则很难做到。

(二);水温难以掌控

泡老茶头的水温通常情况下来说都需要高温,但是对于一些很原料很嫩的茶头来说,就不一定了。而且每泡茶头的时候,都要保持水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很考究技术了。

另外,老茶头有个比较奇怪的特性就是,如果在洗茶、醒茶的时候,如果醒不好,那么后面基本是废掉的,无论怎么泡,喝着味道都不对……可能始终都喝不出那种醇厚醇香的感觉来。

所以很多人说,“老茶头泡得好不好,好不好喝,在第一泡的时候基本就决定掉了”,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了些,但事实与这说法也相差无几。因此,水温是泡老茶头的关键。

(三);冲泡时间不容易控制

老茶头的因为是紧实的沱状物,很难判断它的老嫩程度,因此在冲泡的时候,大致要根据新茶和老茶的情况而定,新茶则出汤稍微快些,老茶就要慢得很多。

新茶不用多说,泡过老茶头的人几乎都能掌握,但是老茶具体慢到什么程度就很考究了,如果出汤时间过早,水温还没浸到茶里,内含物质就不容易稀出来,那么茶汤的滋味就会相对较寡淡;反之,出汤时间过慢,水倾出物就会过多,茶汤就会过于浓烈。所以时间很难掌握。

(四);冲泡节奏不好把握

冲泡老茶头是节奏感很强的一种泡法。特别是四个人以上喝的时候,作为主泡,千万不能让水温低下去,杯子冷了再冲泡下一泡,千万不要这样!若要随时都喝到醇厚的老茶头,水温必须在93℃以上,杯子不冷的情况下就要泡下一泡了,否则,泡出来的老茶头可能不是老茶头应有的滋味。

从上面来看,是不是觉得老茶冲泡怎么还那么多讲究,是不是我们不按照以上讲的,就泡不好老茶头,就喝不到它纯正的滋味了呢?

其实,对于一般大众茶友来说,大可不必非得按上面的来操作,要使得老茶头从始至终的都好喝的话,其诀窍总体概括起来就两大点:“高温”,“先泡后煮”。

不管是选择盖碗还是紫砂壶冲泡,新茶还是存放多年的老茶头,从头至尾水温一定要高。当然,泡老茶头最好还是选择紫砂壶会更好些,因为紫砂聚温性强,更能充分发挥老茶头的特性。

高温泡到八九泡后,你可以继续选择相同的泡法,直至泡淡。另外,十多泡后,在你喝的过程中感觉有点淡了,那么此时就可用煮的方式(申明:老茶头是可以用来煮的),这样就会充分把老茶头里面的内含物完全稀出来融入茶汤,直至喝淡倒掉。

按照这样方式虽不一定会最大程度发挥老茶头的作用,但至少不会使你的老茶头泡废掉,而你从头到尾也能喝到滋味浓醇的老茶头。

饮茶七大禁忌


茶越来越被人们喜欢,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长,身体也越到很多考验。所以平时很多唉喝饮料、咖啡的朋友都会慢慢转来喝茶。

而中国的茶叶千千万万,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口感特点。有人喜欢绿茶、有人喜欢普洱。但是我们平时在喝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下面几项,因为这和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一、浓茶不饮

浓茶会使人体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饮用浓茶后可能会出现心跳过速、心律不齐的现象,易造成病情反复。

二、睡前不饮

这一点对于新茶客尤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别注意。

三、餐前不饮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则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因为茶叶中的茶碱和丹宁酸会和奶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使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

四、酒后不饮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危害更大。

五、新茶不饮

新茶会刺激胃黏膜,造成肠胃不适,甚至会使病情加重。从营养学角度来讲,太新鲜的茶叶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所谓新茶是指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这些茶叶由于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存有对身体健康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醇类、醛类等物质,且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舒服的反应。

六、隔夜茶不饮

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胃肠疾病。小时候一直被教导“隔夜茶,拉肚子”看来真是自有道理的。

七、服药不饮:有些人尤其是爱喝茶的人,会选择用茶水来送药,殊不知茶水中的鞣质可与药物结合而沉淀,会改变药性,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服药应用白开水。这也就日常所说的“茶解药”。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如何把老茶头泡得更好喝?七大步骤任你学》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如何把老茶头泡得更好喝?七大步骤任你学》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老茶头普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30367.html

上一篇:陈皮普洱冲泡神器

下一篇:普洱茶这样泡着喝更有味道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