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初学者想上茶山,怎么秀才会显得有格调?

2019-12-09

茶山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各种初制所,各种企业牌匾形成了主权势力范围,千万不要只发“我与茶树有张合影”和“我与茶农很熟悉”主题,也不要带着成捆的人民币去换一箩茶,任性分子固然好玩,但容易招惹人妒忌不是?再说了,这会暴露你只是茶山的出访者,熟人谁需要带钱去啊?更何况,城市土豪遇到茶山土司,人家有地有茶树王,还有公主王子一堆,怎么比?

低调谦逊的做法是,认养几棵古茶树,茶山有基地,有初制所,有牌子与没有牌子挂在茶山,信心指数截然不同。

开车,自己来。采茶,自己来。炒茶,自己来。挂牌,当然自己来。就连泡茶,还是自己来。

公主、王子只是茶树的看护者,我才是茶的收割者。什么都是亲自,什么都要亲历,这才是纯,配得上纯料茶。

到茶山一日游,认识当地人已经略显气场不足,怎么也要住上十天半月,待上一个完整的采摘季,走村串巷,王子公主一一标记好,七姑妈八大爷家连预约都不用,推门而出就能舀到新鲜出炉的鸡汤。

拍照需谨慎,要避开热门人家、热门区域以及热门大茶树,弄不好自己才PS好,信号一延迟,发出来才发现别人早就满朋友圈刷爆了。要说能去徒步3个小时左右的地方,那里别说摩托车了,就是人走还要登山杖撑着,走一趟流汗超过2斤以上。

远离人家烟火,随时会被大雨袭击,偶尔来的冰雹,能在瞬间击穿帐篷,再来一阵大风,眼看着破帐篷被风吹走,欲哭无泪,但为了茶,值啊!无此不足以证明我对茶有多么热爱,无此热爱不足以打动人,不打动人怎么完成销售?茶山的故事是茶山的,我的故事才是我的,没有你的参与,这个故事再好也没有用。

初学者想上山,一睹茶树真面貌,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有些问题需要注意。

1、户外服装、行李要轻便易带,做好防晒

云南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因纬度和海拔因素导致温差,且日温差大,紫外线强,在这种气候下,加上茶山要爬,户外宽松服装非常必要,建议长袖、长裤(防蚊虫),带帽子、雨伞等物,另外一定要带件外套,不然遇到下雨天容易感冒。

2、带足药品

茶山一般远离城镇,村寨的诊所条件相对比较简陋,自备药品感冒药、肠胃药、防蚊虫药和消炎药等。

3、提前做好食宿安排

村寨偏远,食宿条件简陋,在这种情况下请提前安排好食宿,如果要深入原始森林寻找茶树,带上睡袋等户外露营物品,也请注意人身安全。

4、尊重当地民族文化习俗

在茶山上,当地民族会有不同于城市的文化,请入乡随俗。

5、做好喝醉的准备

少数民族兄弟往往非常豪爽好客,喝酒就是交流感情,喝的越多感情越深,来茶山请做好喝酒的准备。

6、茶农都是山地摩托高手

茶山路难行,常见的出行工具就是摩托车。哪怕是爬坡,只要有路,茶农都能开上去。这种经历非常难得,无须害怕,只有茶农不是喝醉酒骑车就是安全的。

cy316.cOm扩展阅读

西双版纳:警惕茶作坊“上茶山”


近两年来,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茶叶作坊或者有一定规模的茶厂纷纷上茶山,开设茶叶初制所或者加工厂,理由是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货源。笔者认为,这种茶叶加工作坊“上茶山”的做法弊多利少,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和重视。

越来越多茶作坊“上茶山”的做法必将影响全州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一,茶叶加工第一道工序是杀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炒茶。目前,大部分茶作坊就地取材,在当地收购甚至砍伐附近村寨的树木作为炒茶薪柴,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也增加了林业部门保护林业资源的难度。第二,茶作坊直接从茶农手中收取鲜叶加工,茶农仅仅只是茶叶资源的出售者,没有得到任何的附加值,茶农的收益减少,利益无形中被剥夺。第三,茶作坊直接在茶山收茶、炒茶、制茶,生产出来的茶叶均已是成品或半成品,茶叶企业冠上自己的商标便可以出售。一座茶山上的茶叶,被无数家茶企包装、冠名和销售。如此一来,以地名为主要区别的品牌保护,便无从谈起,不利于品牌的保护。第四,茶作坊“上茶山”,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增加税收部门监管的难度,致使一部分税收流失。

避免茶作坊“上茶山”,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和努力:一是制定出州内普洱茶发展规划,加大对普洱茶品牌的保护力度。严格划定普洱茶采摘区、收购区、加工区等区域,严格区别普洱茶地域功能。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引导茶农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增加茶叶的附加值。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规范茶农采摘、杀青、晒青等环节中的技艺,有效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如:采取“准入制”做法,让一些资本雄厚、市场前景好、具有较高声誉的茶叶企业到茶叶收购区收茶,到茶叶加工区域生产茶叶成品。这样做有利于延伸茶叶生产的产业链,形成茶农、茶企、政府多赢的良性循环格局。

怎么醒普洱茶,茶才会更香?


品茶、品酒都是人生乐事。如何最大程度享用他们的美妙滋味?如何将酒的精华、茶的精华释放出来?

醒茶,使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而苏醒过来,使叶片自然地呼吸,唤醒茶质,凝聚茶香,醇厚口感。(其实与我们早上起床一样,先要打开窗户通风,让室外的清新空气飘进屋里,形神醒脑。否则,茶叶也会像人一样有“起床气”的,不让人痛快。)

如果没有醒茶这一步骤,将会大大影响冲泡茶叶的口感。因此,通过醒茶,我们能喝到更加精华、正宗的茶。普洱熟茶一般都需要醒茶,特别是年份比较近的,要通过醒茶消去渥堆气。另一种情况,经过陈化后的普洱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这就是时间的魔力。醒茶,可以唤醒老茶的活性,消散杂味,使茶更加适口。

醒茶,有两种方式:一是“干醒”,指冲泡前的唤醒;二为“湿醒”,即冲泡时的唤醒。

干醒

干醒茶是指通过改变普洱茶的存储方式,达到唤醒茶质、凝聚茶香的目的。

常见步骤如下:

1.拆分紧压茶。

即去掉包装,解散紧压的普洱茶。大家操作时候注意,新压制的普洱茶结构比较紧,解茶时需要使用茶针或茶刀。

若是茶饼,解茶时可以从茶饼侧面沿边缘水平入刀;茶砖从侧面入刀比较容易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分成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可从边沿或侧面入刀解茶。解茶时要尽量保持叶片的完整性,顺着叶片的规律去开解。解老茶又被称之为“拨茶”,因为年代久远的老茶,茶体往往已比较松散,用手指轻轻地拨动或触碰,叶片就会自然散开。

2.自然摊置除杂味。

即通风透气,使叶片自然呼吸,散去茶叶中的杂味。将解散的普洱茶摊置于清洁、无异味的庇荫处,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摊放时需在茶叶上覆盖一层棉纸或宣纸,避免落入尘土。

这里,为了保持茶叶的香气,摊放空间的湿度不能太大,以免茶叶受潮变质。同样,日光的合适度也有很重要作用,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的灯光照射。自然摊置的时长视茶叶状况而定,对于干净的茶品,两到三天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充分散发仓味等杂味。

3.放入醒茶罐存储。

经过通风透气后,将普洱茶收纳于具有通风性能、无杂味且干燥的紫砂罐中,使其自然苏醒回气。我们都知道,紫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且避光性与隔热性也很好,可以保持罐内的温度与湿度相对稳定,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注意,收入紫砂罐后,醒茶时间大致为一至三个月。

日常简便操作

将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开放的环境中置放大约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不用撬开;待拆茶品饮时,沿着边沿转着拆,即把同时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后再喝里面的。另外,熟普洱茶的干醒环节,基本上就是为了散掉渥堆气,与生普的醒茶以唤醒活性不同。一般就是把茶饼整个撬开,放置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再饮用。

湿醒

湿醒普洱茶通常也被称为“润茶”或“温润泡”。在干醒的基础上,用水及温度帮助叶片舒展,使茶叶充分地苏醒过来,利于在正式冲泡时释放出茶叶的最佳品质,并洗去茶叶在各个环节中附着的浮尘。湿醒茶,要先用热水充分温热茶具,然后投入茶叶注入热水,数秒左右立即倒出润茶水。在润茶时,可以通过观察润茶水的汤色,帮助判断正式泡茶时所需的水温与浸泡时间。

润茶时需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生茶新茶与嫩茶需降低水温,熟茶与老茶则需要提高水温;第二,浸泡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茶叶浸出物释放过多,将会影响正式品饮的茶汤口感,所以要快速倒出润茶水。

湿醒老茶的秘诀

老茶珍贵,操作自然更加小心。首先将老茶放入干燥的壶内盖上盖,用高温沸水淋壶,然后轻轻摇壶,这样反复两至三次,大约用时五至十分钟,相当于为老茶做了一次干蒸桑拿,通过壶内聚集的温度唤醒沉睡多年的老茶。开盖后可欣赏到老茶舒展姿态,眯眼轻轻吸气,老茶的香韵萦绕脑海,这时再向壶内注水润茶一次后即可正式冲泡品鉴。

茶山行:探秘普洱景谷长海茶山_怎么样


真正的古树茶哪有那么好得?不踏破几双鞋,不被树枝刮伤几道伤,哪找得到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古茶树。2017年3月,我们从昆明奔赴普洱景谷,就为了寻那些难遇难求的古茶树。

早上九点开始,晚上八点结束,这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路上。上山时才不禁感叹,茶道难难于上青天!上山的路都是被当做汽车山地越野的赛道的,七上八下,九曲回环,不算荆棘丛生却也绝对算不上平坦。经过四十多分钟的“山地摇滚”后,终于能离开车厢。

进入树林,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一般人哪里分得清哪一棵是古茶树。路边立着的茶树,枝干上长满青苔或者其他藓类、蕨类寄生物,经常出入山林的都知道,树干上长出这样的植物是空气质量好,环境污染少的象征。

一路走着,偶见一片长在林中的草地,绿草里星星点点散着白色、粉色的野花。凑巧的话,还可以遇到野猪、野兔这些在很多地方已经绝迹的东西。一面要注意躲避不时从前方甩过来的树枝,一面还要竖起耳朵不能放过任何一句讲解,生怕错过了哪一棵年龄逾百的古茶树。每每听到这棵是三百年的,那棵是五百年的古树时,不免会惊叹,但更多的敬畏确是留在心底的。它就这样不言不语,站在这里百年,等待人来寻。

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我想,三毛说的一定是这些早已静立了百年的古茶树,站成永恒,却茶香飞扬。

穿过树林,眼前忽悠悠飘来一片开阔的水域,算不得很大的长海水库,百年的古茶树就错落地藏在这片山环水绕的林子里。水库边上的平坦台地,这是一片被诸多参天大树环绕的平地,落叶厚厚铺了满地。我们不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如何,但在这里,泡上一壶古树普洱,在水边阁中静坐,看一看树影婆娑、云卷云舒,见一见花落池边、水光潋滟,比起世外桃源应该也丝毫不逊色。

我们翻山越岭,只为寻这一处幽静,为爱茶的人建造一个世外桃源,把爱茶的你带到百年古茶树的面前,再没有什么比千里马遇到伯乐更为圆满的了。

带上茶膏轻松游玩


茶膏制作始于唐代,据吴任臣<>所记,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生产,数量极少,只有八枚,弥足珍贵.民间禁止流通,使茶膏成为皇家和贵族所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普洱茶膏的形成在清代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给云南总督鄂尔泰发圣旨,责成他亲自监督,选取最好的茶叶制作成普洱茶膏,进贡朝廷作为贡茶.乾隆年间,贡品茶膏的制作,被迁入清宫御茶房(原址在亁清宫东庑),乾隆皇帝茶膏乃茶之精华。

天青瓷得名于一传说,曾有一工匠问宋徽宗,汝瓷应烧制成何色,徽宗不语反而指天,此时恰好雨过天晴,天呈自然之天青色。结合天工与清新,天青瓷温润而古朴。

这个便携装的茶盖碗,两小茶杯一组刚好叠放进盖碗里,再各配杯垫,别忘了捎上一竹盒子的茶叶,用一麻布篓一装,一粗棉绳栓紧即可放在包里带走,方便好茶之人旅行携带。约一知己游山玩水,林下休憩时,一盏清茶咽下,抚以清透茶瓷,心旷神怡至极。

4月19日,由农业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茶叶学会、北京京港环球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茶博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序幕。作为北方春季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茶展,北京茶博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家企业携带万余种产品参展,大量春茶与新品集中上市,将茶博会打造成了一场饕餮盛宴。

此次北京茶博会上最受瞩目新产品,莫过于传承于清宫御用茶膏秘制工艺的御香君普洱茶膏。此次亮相,御香君便吸引了外国使团、经销商、消费者和各大媒体的目光。咨询、试饮、洽谈、抢购,络绎不绝;御香君的展位前经常都是人头攒动,极具人气。据不完全统计,展会期间,光临御香君展位的宾客达6千余人次,现场试饮消耗一次性品饮杯4千多个,现场销售额达到近20万元,宾客人流量与销售额都创下了此次参展茶饮品场馆的最高纪录,使御香君普洱茶膏成为本届茶博会上的一大亮点。

御香君普洱茶膏是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推出的全新产品,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该公司旗下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作为论坛唯一指定茶礼得到了国内外嘉宾的认可与喜爱。而“御香君”品牌在保留了“香气扬、汤色亮、口感醇”的高品质的同时,价格更加亲民。

御香君普洱茶膏传承清宫茶膏秘制工艺,经186道工序历时72天,每克茶膏富含茶多酚、儿茶素、茶碱、茶褐素等原茶精华达60%以上,其含量高于普洱原茶数十倍。医学证明,茶多酚、茶褐素可以高效排毒,清理血管内垃圾,并能促进肌肤细胞生长和脂肪分解、实现平衡养生之效。作为“茶中黄金,养生瑰宝”御香君普洱茶膏携带、饮用更加便捷,是忙碌都市人调节因突出的环境污染或过分的营养摄入所导致的健康失衡的好帮手,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健康养生理念,“懂茶的都喝膏了”。

在制作过程中,为完整保留原茶有益物质和原茶活性,御香君普洱茶膏采用了创新科技“恒温仿生浸提工艺”,结合“小分子纳米筛”技术的应用,既完整保留了原茶活性和醇厚香气,又有效剔除了原茶中可能存在的农残和存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物质,让人饮用更加安心。同时,御香君普洱茶膏采用分子团切割技术,有效剔除多余氟含量,让微量元素达到最易于人体需要的标准,有效规避了其他同类产品中容易发生的因饮茶过多而导致钙流失的现象。

茶山行:朝圣之山景迈古茶山_景迈茶怎么样?


年轻的时候,我曾无数次路过景迈山下那个小镇,可一次也没认真停留过。因为街道上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猪屎遍地;连街边的小餐馆也被人们取名为“邋遢一号”、“邋遢二号”……后来,著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来到这里曾说:“这么山青水秀的地方,街道却脏得让人下不了脚,政府到哪里去了?”

对于多数人来说,景迈山这个名称他们并不熟悉,知名度远比不过现今西双版纳境内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和南糯山等地。但它在几年之内就名声鹊起,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大,除了这座茶山身处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出产的茶叶品质优良之外,被精心保护的生态环境和古朴深厚的多民族茶文化风貌,让远道而来的旅行者们无不深感震撼,被誉为“一座山的博物馆”、“古农耕文明和茶叶种植文化的活化石”、世界茶人的“朝圣之山”。

七年前,我和一位朋友来到景迈山,目光所及之处,让我们惊叹:一片片的古茶林与古木参天的森林混生在一起,两、三人高的千年古茶树上,满身披挂着数不清的寄生植物,小花草藤,野果山菌,甚至还有幽香的兰花和石斛;鸟儿在树上合唱,松鼠在林冠跳跃,不时山猫野狸从草丛灌木间窜过;这种多种生物混生的古茶林竟有两万多亩,孩童和老人爬在树上采摘茶叶,茶林中飘荡着幽远的古歌;沿着林间的小路,可以看到在林莽中时隐时现的布朗族、傣族山寨的灰色屋顶;竹木结构的竹楼,连屋顶上也长着地衣、苔藓;恍惚间使人有些分不清是村在林中,还是林在村中;人在现代,还是在远古……这幅人类原生态的生活图景使他万分珍爱。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因为发展滞后而被动保留下来的稀有资源;我也看到了山里因封闭带来的贫困和周边硬环境的极端落后。

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许多人苦口婆心地说服山上的人们要保留自已和茶林生态融为一体的建筑特色和生活风貌,政府协调停止了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矿产开发;在景迈山,上世纪60、70年代有人把古树茶林视为低产林大量砍伐,改造为和内地一样的梯田“高产台地茶”。后来,景迈山上茶农们重新将那些台地茶重新间苗野放,改造为生物多样性的有机茶林或疏林茶园。事实证明,真正生态的才是高附加值的,几十年后,百年后这里不又是一片片古茶林了吗?而今,景迈人称种茶为绿色生态茶,价格要高出原先的台地茶两三倍。

五年前,一对企业家夫妇来到景迈山,同样被这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风貌深深打动,经过精心谋划,勾画出一座美轮美奂的茶庄园的蓝图。庄园,无论在当时和现在,都是能包容人们众多向往和遐想的一个词。那是一些激情迸发的日日夜夜,我和同伴有幸参与了那些不断碰撞出灵感和思想火花的日子。五年,这对企业家夫妇率领着他们的团队呕心沥血,在一个最缺乏基本建设条件的边远之地,奉献出了一个他们梦想中集种植、生产、仓储、旅游为一体的景迈山茶庄园。

在现行的体制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一颗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一片珍爱传统的人文情怀,这无疑是一种前瞻性的眼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它应当凝聚成一种信念,一种内心里坚守不渝的操守,这样对我们未来发展才有保障,才有希望。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说: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五年、七年,旅行者和问茶人看到的是一座最美的茶山,而开拓者们记住的却是艰辛过程中的那些难忘的细节,历史留给人们的最大财富却是那些曾经拥有的激情。

古六大茶山之莽枝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从有了古茶山往东一段渡过小黑江,首先看到的是孔明山,孔明山因山体神似头戴道观的孔明头像而得名,沿着孔明山继续东行,就进入了莽枝古茶山和革登古茶山,这两片古茶山几乎连成一体,南边是莽枝,北边是革登,历代史籍中,革登和莽枝有分有合,这两座古茶山上都有较其他茶山更古老的代表性树种,而且古茶园连成一片难分彼此。

上期说过革登的古茶园由于战乱大火(点击阅读原文,即《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损毁了许多,相比较革登,莽枝古茶园面积较大,茶树保存的要好一些,至今还存有约一千亩古茶园,面积大概是革登古茶园的两倍。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对于这些古茶山来说,悠久的历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积淀赋予它们更加沉厚的底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乾隆到咸丰年间是莽枝茶山最兴盛的时期,茶园盖山,村寨密集,莽枝大寨、秧林大寨、牛滚塘街是最热闹的地方,三个大寨遥相对望,相距不到一公里,被茶园连接着。清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发生了民族械斗,打得惨烈,争斗双方伤亡惨重,这场战祸使莽枝山茶业受到重挫,茶农避乱、村寨迁空不少,商旅畏途,不到莽枝茶山买茶。曾经人喧马嘶的牛滚塘街,到清朝末年已无人居住。村民们不愿回令人伤感的牛滚塘街,留下的大都迁到离牛滚塘一公里远的安乐村去住,到1950年牛滚塘也仅有七八户人家。如今牛滚塘的古庙、清真寺已不存在,只有大碑还躺在荒草中,碑上牛滚塘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让人追思往昔的牛滚塘。

历史让人不胜唏嘘,繁华终归孤寂,孤寂未必就是结束,今天的莽枝依然拥有积淀数百年的古茶园,莽枝古树茶依然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普洱茶爱好者。

莽枝古树茶特点:以特殊香型著称,口感和倚邦、革登的香型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水较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古六大茶山之易武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易武是普洱茶史上的一座丰碑。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产量最大的茶山,全镇拥有古茶园面积1.4万余亩,主要集中在高山寨、落水洞、麻黑、曼秀、三合社等村寨。

易武乡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气候条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温暖、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易武茶山,在清朝光绪年间,是江北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六大茶山”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集散地。一时间,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商业繁盛,马帮络绎不绝”就是对那一时期易武的写照.而易武也因为拥有最为丰富的普洱茶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云南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在易武最为繁华的年代,一队队的马帮沿着青石铺就的古道踏着夕阳而来,带来了遥远他乡的布匹、铁器和传说,而在清展的鸡鸣声中,运走了他乡翘首以盼的普洱茶和发财的梦想。那些从易武古镇延伸出去的一条条古道,很多年了,仿佛还在传来大队马帮踏道而来踏道而去的声音。

易武拥有太多普洱茶的历史,它如同一块活化石,记录着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从默默无闻到名震天下,一步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刻满风霜雨雪。

易武茶因香扬水柔闻名,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尤其经过后期存储后,蜜香高亢婉转,韵味悠远,非常值得收藏。

古六大茶山之蛮砖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蛮砖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古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满林和蛮砖等地,蛮砖在清末民初年产茶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产茶量很大,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然位列六大茶山,但蛮砖古茶山一直不太受重视,也正因为如此,蛮砖古茶山历史上没有遭受过大的灾难,至今得以保存的比较完整。

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依旧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崇拜诸葛亮的茶山人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一个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另一个说法认为傣语中曼庄的意思为“人寨子中心之村”,因为曼庄过去是人们经常聚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蛮砖古茶山的茶园大部分集中在蛮砖和蛮林,蛮砖五百多亩,蛮林一千多亩,茶树生长的非常好,密度较高,最大的茶树高约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在三百年以上。

近几年来,古树茶风头之劲无出其右,茶叶涨价了,茶农自然高兴,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古茶山都存在过度采摘现象,包括景迈和易武等茶区,近几年茶质都有所下降,汤水偏薄,蛮砖最大的好处是由于认识的人少,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度采摘这个现象,所以目前蛮砖的古树茶还保持着一定水平。

蛮砖所产古树茶,与曼撒古树茶类似,茶箐色泽较深,品饮时,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香气较沉,不像易武地区香气高扬,蛮砖古树茶有厚重感,香气如有重量,近几年品饮表现依然非常高,所以如果茶友想存点茶,蛮砖古树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目前看来,内质没有明显下滑趋势,有后期转化价值。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攸乐古茶山位于版纳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境内,攸乐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茶山,攸乐山也叫基诺山,实际上攸乐是基诺的音译。

攸乐古茶山面积在古六大茶山中算比较广的,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地位非常高,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种茶相传从孔明开始,孔明在茶山许多地方被尊称为茶祖,攸乐山同样尊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故在1942年,不得不说这一年的茶山真是多灾多难,1942年国民党军队开进攸乐茶山,烧杀抢掠,茶农四逃,茶山荒芜,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发粮救济茶农扶持茶叶生产,使产量逐渐上升,这两年攸乐的茶比较常见。

历史上,攸乐的茶民间茶农会加工少量竹筒茶,大部分被易武、倚邦地区的外地茶商收走,这几年因为交通逐渐方便,每年都有茶商定点守在攸乐收购原料。

龙帕大寨是攸乐山古树茶资源最丰富的寨子,攸乐值得称道还有一点,几百年传承的制茶技艺,攸乐制茶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制茶技艺不断改进,尤其炒茶,当地茶农代代相传的炒茶技艺到了现在已经非常精湛,所以攸乐的茶,在制作工艺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攸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点,攸乐山的基诺族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凉拌茶,据当地茶农介绍,凉拌茶的菜式多达十三种,实则以荤、素而分,荤的以鸟肉、螃蟹、酸蚂蚁蛋、兽肉干巴等,素的以臭菜、甜笋、白参、蘑菇等,加佐料与茶相拌而成,用料都取自村寨山林之间,想想就流口水。

最后说说攸乐山古树茶的口感特点:香型口感和曼撒、易武比较接近,茶箐色泽较深,香扬水柔,舌面苦涩感稍高,口感聚拢,茶性较烈,茶气强。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革登位于版纳勐腊县,每次一提到革登古茶山,都会有种痛心疾首的感觉,清·阮福所著《普洱茶记》中说:“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茶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子此。”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先生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中谈及茶王树时说:“这棵茶王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是茶树中稀有之物,可惜已死。

这是对革登茶王树的记载,字里行间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祭祀茶王树的盛况,但革登最让人痛心不是茶王树的逝去,而是更多古茶树的消亡。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到了清末民初,革登老寨已无人居住,曾经繁华的革登至此开始逐步衰落,那场战争损毁了革登古茶山大部分茶园,至今革登茶山所剩下来的古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五百亩,以目前革登的古树茶产量,名列六大茶山颇有几分壮志暮年、名存实亡之感。

但革登茶依然受到茶友追捧,因为它独特的口感,革登茶最让人难忘的是它的山野气韵,非常强烈而馥郁的山野花韵是革登的独到之处,,其它口感方面,革登茶口感较窄,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目前革登的产量较少,市场上可见到的革登古树茶也非常有限,如有幸得到,且饮且珍惜啊!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_在哪里_怎么样?


古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古茶山、倚邦古茶山、攸乐古茶山、蛮砖古茶山、莽枝古茶山、革登古茶山。

先说倚邦,倚邦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1942年,倚邦山周边的基诺族和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一把大火把这里化为废墟,连同古茶树都遭了秧,这场大火毁了曼松很多茶树,所以今天曼松王子山的茶树大部分都是后来种植的,树龄较小。

难得的是曼松茶虽然树龄小数量少,但口感有其独到之处,香气好水路细腻,甜度足,所以也非常受欢迎,但曼松茶产量非常小,市场上的曼松茶都真假值得考究,想买曼松茶的茶友要非常小心仔细的研究曼松茶的特点,最好是亲自上山或者找熟人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说道倚邦就不得不说小叶种,倚邦是有部分小叶种茶,是从四川引种过来的非常独特的小叶种,但大部分还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为主,所以不能从大叶种和小叶种上来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倚邦茶。并且小叶种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气候中,口感和倚邦大叶种并无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倚邦茶的特色是滋味饱满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较轻,回甘爽口,有甘冽之韵,历来为各地茶商所推崇。

茶山朝圣:茶话贺开古茶山


基本云南所有茶区都有一个共性,茶价飙得越高,茶农新房子也就盖得越快。2005年贺开古茶山的拉祜族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生活清贫苦寒。如今,贺开不断盖起新房,茶农每天骑摩托,开汽车在茶山上来来往往。

贺开的主路边有几幢新建的干栏式房屋,在离屋子不到20米的斜坡中,差不多有10多棵已经枯死的古茶树整齐的站立在山坡上,古茶树的枝干末端包裹着白色的塑料袋,因为建房修路白色的袋子已经变成灰色,枯死的茶树四周都是被黄灰泥水覆盖住叶子却仍然枝叶扶疏的茶树,说不清为什么这一幕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似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大自然总是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这些应该是建房子的时候移栽的茶树,等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枯死了,茶树移栽基本是活不了的,虽然茶农已经尽力挽救,最终还是死掉了。”话到这,贺开古茶园保护与培训站副站长陈琳满脸无奈的摇摇头。人人都有追求住好房子,过好日子的权利,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建房,又保护古茶园应该是当下许多茶山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普洱茶名山头的少数民族民居正在消失,易武、老班章、老曼俄成片的蓝色琉璃瓦屋顶,取代了传统的黑灰色瓦片,密集的房屋,拥挤的街道,家家户户洋楼汽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山寨房屋掩映在古树古茶林之中的景象,只能永远“活”在照片里。

弹石路只铺到贺开村口,再往里曼弄老寨、曼弄新寨一路都是挖掘机、压路机在不停施工拓宽路面。一群孩子蹲在路边的土堆上玩耍,路过的车辆扬起漫天灰尘,我下车给孩子们分发带来的糖果,却惊讶地发现他们玩耍的土堆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被连根挖起的古茶树和其他杂木,顺着挖机开过的方向望去,道路两侧都有被推倒的古茶树和杂木,有的已被黄灰掩埋。很显然原来茶树生长的位置正好在拓宽路面的范围之内,修建5A级景区道路是先决条件,如果修建房屋移栽古茶树算是尽人事听天命的话,那么对茶树没有任何挽救措施的修路,就等同于直接宣判死刑。

之前有看过贺开古茶山拉祜文化旅游区一期项目获得正式立项的报道,《贺开拉祜古茶文化园保护与发展规划》将贺开拉祜古茶庄园定位为:普洱茶寻根溯源和文化体验圣地,世界知名的普洱古树茶原生聚落博物馆,把贺开古茶山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拉祜文化展示与传承地、世界古茶文化传承的代表项目及云南古茶保护的示范性项目。古茶文化园保护与发展的规划是美好的,但面对路边成片的不可再生的古树茶因发展而“献身”,不免让人有未开先毁的质疑,如何巧妙维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制约与协调,或许是比开发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回到贺开古茶园保护与培训站已是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缓缓泻下笼罩着整座茶山,想起所见种种与这般美景对比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终于明白小茶童为何面露难色,要我先填饱肚子再上山,溜完茶山实在没什么胃口。在保护站的聚仙楼喝上几泡正宗的曼迈古树茶,听着盛夏虫鸣,躺在帐篷里枕着星空入眠,这返璞归真的宁静与美好平复了我复杂的心情。

清晨,我坐在高处望着寨子里炊烟袅袅,听着鸡鸣狗叫,一边搂着我身旁的狼犬丽丽,一边满足地啃着版纳小玉米。想起我头一天还在机场路上打不到车,拎着行李走了一公里的悲惨经历,瞬间幸福感爆棚。突然,这份宁静被嘈杂的汽车轰鸣声打破,杂乱的脚步声和交谈声渐渐靠近,保护站的后门聚集了很多人,听口音一定又是来茶山朝圣的大部队,我特意数了数一共5辆大巴,车上没有标示来自那一家茶企业。

乌泱泱的人群涌进茶林里,拍照、交谈、尝鲜叶……我好奇地走到一哥们旁边套近乎,原来他们都是某茶企的经销商大多来自东北。这时,一只空的矿泉水瓶子扔到我脚下,一位年轻的男子焦急地问我,“姑娘,最近的卫生间在哪里?”,“帅哥瓶子不能乱扔,这里满山遍野都是卫生间,‘唱山歌喽’。”他愣了一下,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朝山坡下走去,可瓶子还躺我脚边。“姑娘,请问茶树在哪里啊?”我诧异看着东北哥们回答道,“满山都是茶树啊,你身旁不就有一棵吗?”,另一位又问,“这就是茶树啊,我们喝的普洱茶就是这树上的叶子?”我点点头,他大呼到“喂,大伙周围的都是茶树,普洱茶就从这树上来的。”话完,七位茶友集体来到树前拍照留念,顺便摘了几片树叶做纪念。

等人潮退去,空旷平缓的山坡上,茶林里满是垃圾,这不禁让我产生怀疑,来茶山朝圣的人群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爱茶、懂茶、用心学茶的人。就算来茶山的都是刚入门的普洱茶爱好者,组织方是否有义务向大家介绍茶区最基本的情况,如果千里迢迢的茶山朝圣之旅,成为到此一游的“中国式旅游”,那么“朝圣”还具有多少意义?无可否认茶山朝圣热,在无形中带动了茶区经济,改善了原住民的生活条件。但是,如果不懂得保护,破坏了原住民的生存环境,茶山朝圣给原住民带来的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初学者想上茶山,怎么秀才会显得有格调?》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9029.html

上一篇:冰岛普洱茶为什么那么贵?为什么冰古树茶难求?

下一篇:在临沧永德大雪山汉家寨寻茶、学茶、制茶的教训与感悟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