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在南糯山和布朗山之间,还有3000亩上百年的帕真古茶树

2019-12-09

早就听说勐海县格朗和乡帕真村的茶好,却一直没有机会品尝。近日,因为好友的侄儿结婚,记者终于有机会尝到了帕真村的茶。

帕真村地处南糯山和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至2000米,年降雨量1500毫米。帕真村的古茶树种植于唐宋时期,至今还存留着3000亩上百年古茶树。这里的茶树自然生长,枝繁叶茂。

“在帕真柔软的风声里,我甘愿是一片茶叶。”村里的年轻人三大当兵回来后放弃了在银行的工作,回到帕真村开起了茶庄,还加入了中国骑者联盟,经常带着全国各地的摩托车骑行爱好者徜徉古茶园。他在家里开设骑行驿站,经常烹饪鲜花宴、茶叶宴、竹筒宴招待各方朋友,自家酿造茶籽酒、橄榄酒、桑果酒、石斛酒等各种果酒,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我们帕真人爱茶、惜茶、做茶,把千亩古茶园打整得跟脸一样干净,再过几天,古树就要开摘了。帕真村和老班章是邻居,我们的茶没有那么霸气,却平和温顺、耐泡回甘好,茶气携着山野花香、蜜香、果香,细品韵味无穷,因为生态好,茶品质自然好,近年来基本供不应求。”

从山上回来,84岁的啊批(奶奶)在阳台一边编织茶包一边招呼我们饮茶,让我想起小时候等我放学的奶奶。木梯上可爱的小孩含羞迎接,圆圆的笑脸像帕真的茶籽……

我看见,帕真茶的春天,来了!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古茶——南糯山


南糯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格朗和哈尼族自治乡境内。在傣语中,“南”意为水或酱,“糯”意为竹笋,合起来意为盛产笋酱的山。这里,有千年茶王树的述说,有万亩古茶园的芬芳;有层层叠叠的哈尼山寨,有迷迷茫茫的云山雾海,还有纯正炫丽的哈尼风情和美味野菜与野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哈尼族祖先原来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为避战乱,沿横断山区的河谷顺江而下南迁,公元7-8世纪在哀牢山定居,创造了惊世奇观的哈尼梯田文化。

南糯山现在最古老的哈尼寨子是多依寨,位于南糯山顶的一块平地上,因寨子周围的山头上种多依树较多而得名。这里的哈尼族自称为爱尼人,汉语意为“兄弟”,他们属于哈尼族的吉维有语言无文字,服装多用复杂的彩色手工刺绣,善于歌舞,信仰原始自然宗教。

南糯山上的成片古茶园现存有一万二千多亩,居云南的各大古茶山之首。主要分布于半坡老寨、半坡新寨、多依寨、石头寨、石头新寨、Y口寨、向阳寨、姑娘、尔滇、西路、茶王寨、竹林等山寨附近。

茶林中有不少一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和一些高低错落野生水果树,无数虫鸟们在林中自由自在地欢歌。哈尼姑娘搭木梯或架桩爬上茶树,采茶累了,不时也来一段清脆的哈尼山歌,或煮上一筒清香的竹筒茶。这一切,共同构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

因为生态保护好,古茶树很少生病,棵棵枝繁叶茂,不少古茶树上碗口粗的叉枝弯来盘去长成一个个圆圈,据说一个树圈要二百年才能长成,每一个圈可都可以说是记录南糯山千年苍桑历史。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清,常年云雾弥漫,空气特别清新,交通又方便,是最具原生态的度假休闲地。

20世纪50年代,植物学家蔡希陶与茶叶专家周鹏举等人,在南糯山的石头寨古茶园中考察,发现一株大茶树,有800多年历史。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尤其是80年代中期公路通到山寨后,慕名前往事考察探访的人不断增多,有人修建了水泥围栏,不久又建成八百级石梯,通达茶王树旁边。

2002年5月8日,省茶科所张俊及勐海县茶叶办主任曾云荣等人在半坡老寨古茶园中发现一株新茶王树。其树高为5米3,主干直径为76厘米,树冠直径为935厘米,主干分为六个枝展开,在茶人曾维然等人的努力下,运用了更为生态的方式保护此树。现在可开车达半坡老寨,停车再徒步经风光小公路前往茶王树,近年前往参观者日益增加,美名远扬中外。

在竹林寨中央的公路旁边一户人家旁边,其树高为5米,主干直径为70厘米,长年枝繁荣叶茂,石头寨老茶厂的上方现代茶园中,也有一棵超然独立的老茶树,长在石头缝隙中,却是枝繁叶茂,和周围整齐的茶园开成鲜明对比,十分美观。

茶山行:寻茶南糯山(上)_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特点


站在路南山帕真的茶山上,隔山谷流向的南卧河北望,南糯山的多依寨、丫口老寨赫然在目,南糯山西南的苏佛山,也是郁郁葱葱尽收眼底。

官方数据显示:南糯山有12000亩古茶园,面积居勐海古茶园之首。每亩种植约170株。古茶树主要分布在竹林寨、半坡老寨、丫口寨、石头老寨和新寨、姑娘寨、永存寨、尔滇寨、向阳寨等村寨。南糯山以及苏湖的南拉老寨、南拉新寨,还有一片茶园,叫“拔玛茶园”,茶水之甜深入人心!

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位于勐海县城东部,距县城20多公里,东靠景洪市,南挨勐混镇,西北连着勐海镇,北抵流沙河。

南糯山平均海拔约在1400米左右,有着1700多年的种茶历史。1100多年前,布朗族先民迁往南糯山,他们留下的茶树被后来的迁来的僾尼人所继承。当地僾尼族人介绍,他们迁来南糯山已经58代人了。

南糯山有着800年树龄的茶王树茂盛的生长在半坡老寨的古茶园中,所以包括笔者和众多茶人都对半坡老寨心灵神往!近两年南糯山的“拔妈茶”声名鹊起,很多茶人以为只有南糯山的“拔玛村”才有“拔玛茶”。当地村民说:“其实拔玛村是在2005年从石头寨分出的,村寨建在了去“拔玛”的岔路口上,加上这两年“拔玛茶”很火,故取起名。而实际是:拔玛村以石头寨的茶为主体,只有几户茶农有八玛茶。”而新建的“拔玛村”其独特的位置是既拥有南糯山石头寨的风格,又拥有苏佛山南拉寨的风格,可谓是福地啊!

“万缕清香逸幽谷,千年茶树冠天下。”南糯山作为云南的名茶山,其茶水以淡淡的蜜香、细柔的口感、绵长的回甘而令茶人于如痴如醉。其中半坡老寨茶喝着是栗子香蔗糖甜,石头寨的茶喝着是蜜香蔗糖甜,而苏佛山的茶还得以南拉寨为代表,源于“拔玛茶”!

由于自身行业,一年的时间里,多次来往于各座山头之间寻茶,与各地茶农相处甚欢,除了能喝到“农家茶”,还能吃到族人原始味道的饭菜。那被柴火青烟熏黑的锅灶瓢盆,各种烟熏肉一挂挂的晾再房檐下,亮晶晶的滴着油脂,忍不住一次次咽口水。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的人们,这么简单落后的生活已成为一种奢侈!你是否也曾想过远离城市喧嚣,去到这神往之地……

暂且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儿,下一篇将带大家了解其它寨子以及南糯山特有的一种神奇生物。

人工矮化的南糯山普洱茶树


很多人会心生疑惑了:“不是说普洱茶树是大叶种的乔木茶吗?为什么茶山上的茶树看起来和福建广西一带那种绿茶的茶山是差不多的呢?”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的,那些绿茶的灌木茶山和普洱茶的这些乔木茶山看起来确实是没有太大区别,那就听听少寨主怎么说的吧:“其实。这些茶山上的大部分茶树,根部树龄都是普遍在30多年以上,但是为什么这些茶树看起来那么低矮呢?那是因为当时在政府的号召下,为了给茶农们增收增产,将原来的茶树树枝都采用砍切法,再让这个茶树重新长出树枝,目的就是让茶树往横向发展,不让茶树像古树茶一样,尽是往高处长个,因为长高了的书产量是很低的。”下面这个少寨主身边的这种茶树的形状是像蘑菇一样形状往外蓬发的,那样可想而知,采摘茶叶的数量肯定就多了。而且别小看下面这两棵茶树,它们的树龄竟然都是上百年的。

另外,在普洱茶山上采摘茶叶,还不能想当然的背个筐就满山到处可以一起采摘了。他们要将茶王茶、大树茶、古树茶、台地普通茶分开采摘,分开炒制分开售卖,那样能够让好茶和普通茶分开来,有点可惜,现在的茶商们为了利益最大化,拼配的手法层出不穷啊。

勐海访茶:忘不了南糯山的古茶树(上)


勐海有许多值得你深入的古茶山,南糯山就是一座。在南糯山上,秋天撒出的沁凉还在一棵棵古茶树下逗留,有意无意直抵肌肤。我没有机会在这座充满迷幻的山中留宿,看阿布所说的水淋淋的月亮,众神敛迹息声,心随一壶老茶变淡。那潺湲的山溪,倒伏的枯蓬,干净的鸟鸣留我印象深刻,我想,茶王真是选对了安身立命之地。

每一棵古茶树,都是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不用追寻,茶王会告诉你,在喧嚣的红尘中,茶能让你六根清净,烦恼归隐。茶席摆在村委会小院,入水之前,我端看显毫,仿佛就像看到情窦初开的少女粉腮上的那抹乳茸,而当茶叶被沸水冲得人仰马翻,刹那的立定,就有挺秀的叶底舒展着腰身。走了很多山路,好在一路有微风伺候,这一碗茶汤下肚,便有甜润馥郁的茶香持久地滋润。当一棵茶树决定在南糯山安身,命运就交给了风吹雨打,我能与一棵古茶相遇,竟然是以饮茶的方式完成千年相隔的交流。茶叶载沉载浮,茶汤波澜不兴。

喝着茶,话题离不开勐海的茶叶,离不开南糯山。在当今跌宕起伏的茶市里,勐海茶以品质安身立命,这有它地理气候的原因,也有勐海茶人不懈的努力探求,更是勐海各级政府把茶叶经济放在首位的结果。南糯山除了茶,竹笋也很出名,在傣语里,“糯”就是竹笋。这里的哈尼族很早就会做笋酱,想来那笋酱之香也很闻名吧,以至皇上都知道了这事,竟然把笋酱纳入贡品范围。在晨来晚去的间隙,笋悄悄破土,茶芽也开始萌发,两者都仰仗了南糯山气候的恩宠。有些茶变成了银行存款上翻番的数字,有些茶变成了孩子上学卡里源源不断的开支,有些茶圆了哈尼族同胞汽车梦,有些茶为哈尼族同胞到城市经商发展壮胆。不管市场价格多高,每户哈尼族人家都要留够足够礼尚往来的茶叶,让客人心满意足地喝到好茶。

如果让茶王开口,它会说什么呢?它当然会感谢大自然把它安排在南糯山,然后再细说与哈尼族人的情缘。如果它确实不善于表达,我替它说两句也行,感谢勐海四季如春的自然环境,给了茶树适度的温热与寒凉,它方能跋涉千年,渡过历史的荒芜,让一个民族找到生活的希望。不论在半坡老寨,还是多依寨,说到茶,茶农们都一脸虔诚,说那是祖先留下的财富,家有千财万贯不如茶地一块,茶园其实是大地养着的活宝。在勐海,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多么丰盛的大餐,都有茶叶的踪影,凉拌或煎炒,水煮或清炖,茶叶华丽转身,便受吃货们垂青。我最爱吃的是凉拌新鲜茶叶,茶的香息浸淫在酸与辣的汁液,那种爽口还真是头一次接触。如果没有茶主导,老实说,南糯山哈尼人酸辣很厚的饮食准能让我肠胃炎复发,但因为茶叶,巧妙地避开了我慢性炎症的创口。

导游阿布也是南糯山寨子里的,只见她轻轻地把一片茶叶含在红唇,就吹出了婉转动听的情歌。刘部长告诉我,哈尼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常用茶叶传情,茶叶吹出的情歌直抵心扉。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小姑娘,就会摘七片茶叶用线拴住,找机会悄悄塞到姑娘的手里。姑娘当然懂,那是小伙子的求爱,如果有意与小伙子确定恋爱关系,就会把茶叶吃下,如果不愿意,对不起了,这茶叶还得还给小伙子。我笑着问阿布吃下了小伙子送的茶叶没有,她笑而不答,我知道,我问这话的时候,茶叶的甘醇一定还在阿布的心里荡漾。

祭茶祖是在小雨中进行,行祭的三位祭司忙着按规程料理一切,众人候在离茶祖不远的坡地,有跪有蹲,有的干脆匍匐在地,这样庄严的仪式,神也与众人一样保持沉默,只有冥钱簌簌有声地燃烧,香火忽明忽暗的燎烟,以及祭司诅咒般的祈祷。虽然听不清楚,但我相信祷辞主题一定非常鲜明,那就是保佑茶芽随风而发,茶农生活幸福。祷辞通过祭司的歌喉,形同鸟儿低语,又似涧溪浅唱,在他催眠一般的喃喃自语里,许多人都忘了还有一场雨轻轻打着节拍。

有时候会生出留下来的奢望,租几棵古茶,支几口铁锅,烹煎四季,畅饮日月。如果妻子知道我的想法,肯定怀疑起经过百折不挠的爱情,但让我移情别恋的真的只是南糯山上的古茶。

勐海有茶王,当然还有茶王赛

勐海有茶王,当然也得有一场上档次的茶王大寨吧。这些年,茶市虽然经过了十年前混战式的喧嚣,总也归于平静,但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台地茶充山头茶以小树茶充老树茶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实上这也很正常,利与欲紧密结合,像卵生兄弟,总随市场的供求宛如神出鬼没的幽灵。

到底谁是真的茶王,由品质说了算。这是第九届勐海茶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10月1日这一天,来自国际、国内的普洱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他们面前摆放的不是名扬中外的产品,而是来自民间的茶样。脱掉精美的包装,这些样茶闻得到初出茶坊的香息,他们来自勐海本地,那个山头的茶还沾亲带故地夹带了南糯山的清凉,贺开古茶园的古老气息,老班章独有的味道。有的来自我故乡凤庆,这份茶一样与我跋山涉水,一样舟车劳顿,行色匆匆,可它就是使者,不仅仅代表着这份茶的本身,更是另一个兄弟茶乡稍带的问候。说到勐海的茶叶,不能不说它与凤庆的渊源,作为茶叶战线的好兄弟,凤庆的茶叶曾加入到勐海普洱茶的流水线,而现在,凤庆的样茶却带着谦逊站在这个擂台,恭候着澳大利亚茶叶专家协会挑剔的眼光,以及马来西亚茶理事箫慧娟的慧眼审视。

其实我也是与凤庆的茶样一起上路的,带着样茶赶赴勐海之前,这位茶人已经很多天睡不好觉,这是他事后对我说的。我问他为什么睡不好,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站在凤庆这块土地上,他做茶叶可谓风生水起,父亲打下的茶叶江山,归到他这一代上继续高歌猛进,也算是事业有成,但一想到勐海国际茶王节上的茶王比赛,他也有过退出参赛的想法,但最终还是交流的目的让他坚定地来到勐海。当他站到赛场上,一眼便认出了来自易武、保山的同行,那些与他有茶叶上交流的同仁,同样怀揣一颗忐忑之心。好在整个茶王大赛始终充满着一种交流分享的氛围,所以虽然竟争有些激烈,赢的赢得心花怒放,输的输得口服心服。

品质是选手们站在赛场的自信,而公开公正则是大赛最终的保证。参赛选手不轻松,评委们也不见得轻松啊!在场的我,涌起谜底即将揭晓前的好奇与惊喜。茶王比拼挑逗味觉神经,面对古树晒青、生态晒青、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等四个类别的茶品摆到案上,就像是一道道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考题,让评委们一刻不敢分心。无论是条索、色泽,还是匀净度,不论是汽色还是香味,正是这些致胜的关键因素,最终只有55份样茶进入决赛。经过角逐,最终获奖的茶王是韩英。站在领奖台上,面带微笑的“茶王”只说了短短的几句话,感谢勐海这块热土,感谢茶叶原产地。是的,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发祥地,从“武侯遗种”传说,到“瑞贡天朝”,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如今,以“普洱茶第一县”为目标,勐海构建了“勐海茶+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康体养身+学习体验”为重点的“勐海茶+”产业体系,就是勐海味最真实可信的底蕴。

南糯山访普洱茶茶树王


南糯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西南10公里处,属于勐海县管辖。

南糯一词源于傣语,意为笋酱,但南糯山真正驰名于世的是它的茶叶。这里是普洱茶的发源地。

1938年,南糯山建立了云南第一家茶厂,标志着茶叶工业化时代在云南的发轫。然而,真正震惊了世界的是,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栽培型茶树,即南糯山老茶树王。南糯山老茶树王于1952年被发现,经苏联植物学家和我国的茶叶专家共同测定,确定树龄在800年以上。如果以哈尼祖先从元江渡过澜沧江迁移到南糯山时就有这株茶树计算,老茶树王树龄可能超过了一千年。

但对这株老茶树王一直未采取过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树即将死亡之时,才引起各级政府和茶界专家的重视,但终因茶树已年迈体衰,无力回天,于1995年悄然离世。老茶树王的仙逝,让中外无数茶界人士为之痛惜。

幸运的是,经过长期考察,2002年5月,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专家在南糯山半坡老寨周围、哈尼族茶农开才家承包管理的古茶园中,又发现了一棵可接位的栽培型茶树王。新茶树王树龄也在800年以上。经现场测量,这棵古树高530厘米、树幅935-750厘米,主干基部直径76.4厘米,胸径40厘米。

这棵新茶树王的发现,使中国植茶历史悠久的活见证有了延续,也使南糯山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普洱茶中心的地位。

我们下决心要去拜访一下这棵硕果仅存的茶树王。

车到景洪市,好心的当地人就告知路不好走茶树王生在南糯山深处海拔1600多米的山谷里,那里不通车,只能请当地人向导,需要把车停在山顶的寨子里,然后徒步前往,而且下雨天连车也上不去。

好在天公作美,一路上丽日当空。车行至南糯山脚下,我们就遇上了好客的舒小满。现年42岁的舒小满原是四川大学的高材生,原籍德阳,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云游至此,结识了当地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姑娘韩英,两人结婚后遂定居于此。舒小满建议我们先在山脚下歇下来,吃一顿当地僾伲人风味的午饭,然后让韩英的亲戚把我们送上山去。

能干的韩英让她的表哥四十岁的黑江给我们当向导。黑江骑摩托在前,我们驱车在后,逶迤上山。

我们的车停在黑江居住的丫口老寨门口,接下来就只能步行了。

山路幽深曲折,这一带都是古茶树园。黑江告诉我们,这一带有上万亩的古茶树,树龄均在几百年以上。由于少有人行,青苔遍地,脚底下直打滑。同行的女同胞滑了好几跤,但景色实在太美,她们的雅兴一点也没受影响。

在一个陡峭幽暗的峡谷深处,有一幢小木屋茶树王的守护者开才家到了!

48岁的开才和他的妻子地哩正在招呼远道而来的访客,而大名鼎鼎的茶树王就近在咫尺她静静地屹立在山坡之上,树干如虬龙盘曲,树枝则婆娑婀娜,直指青天,满树的叶子青翠欲滴,丝毫不显疲态。若不是旁边有标语提示,你很难想象,如此生意盎然的古茶树居然已经在这个幽静的山谷里不间断地生产了800多年。

开才告诉我们:他们上世纪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时分到这株老茶树的,当时并不知道她原来拥有如此高贵的身份。2002年经过省内外专家鉴定,此树即是当今存活的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型茶树,他们才意识到全家又多了一个任务承担起保护茶树王的责任。

如今的茶树王每年仍然可摘两茬,总产量能达两公斤。我们问开才:这茶树王上的茶叶得卖多少钱?

开才笑答:每年都有不少世界各地的大茶商到这里来参拜,每人分一小把,给多少钱随他们的便。其余的,都让你们这些游客们就地喝了!

我和开才正热聊着,地哩已经泡好茶端上来了。水是这山谷里的山泉水,茶是这古茶园里的古树茶。我们就这样消费着茶的历史。

茶肇始于中国,但自从英国人在印度栽培茶树成功后,喜欢自我抬高身份的英国人就将茶树的起源地定在了印度。按照他们的说法,茶树原产于印度,而后由中国人引种。这一说法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直到南糯山的茶树王身份确认,茶树人工栽种的知识产权才重归国人。几年前,学者又在云南镇沅县发现了距今2700多年的野生一号茶树,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至此没有任何争议了!

现在,南糯山已经成为全世界普洱茶的交易中心。每年的贸易季,全世界的茶商就会云集于此,进山收茶。

有人希望和开才一家合作,将这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贝树好好开发利用一下把古树圈起来,参观拍照收费。开才和他的弟弟开山婉言谢绝了:爱茶的人不远万里来看看老茶树,咋能收人家的钱呢?不但不收钱,还免费茶水款待。

我们实在不忍心让开才一家如此义务劳动,坚持要放下一百元。地哩拗不过我们,马上在我们的袋子里硬塞上一包茶叶:我们僾伲人,从来不习惯占便宜。

南糯山的古树茶不施肥,也不打农药,所以产量并不高。黑江说:寨子里的年轻人也不喜欢出外打工,专心做茶叶。现在每户的茶园基本上都被广东和台湾的茶商提前预订了。不过,游客进了山,到任何一个僾伲人家里,都能免费品尝到古树茶。

夕阳西下,告别了茶树王,告别了开才和黑江,我们下山了。下山途中,我们听到一个故事:云南某地发现了一株一千多年的野生大茶树,当地政府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好这棵古树,就动员村民给古树盖了个房子,拉上铁丝网隔离起来。没多久,古树枯萎而死。

再回头看一眼暮霭沉沉的山谷里的茶树王,我在想:要是离开了这群淳朴的僾伲人,古树还能活得这么好吗?

茶山行:寻茶南糯山(下)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特点


上期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南糯山,详见《茶山行:寻茶南糯山(上)》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半坡老寨,揭开神秘面纱,细品福地茶韵。

很早以前,半坡老寨周围森林茂密,交通很不便利,茶叶外运只能靠马帮。由于当地茶叶的品质优良,大量的马帮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之后进入村庄,将茶叶驮到思茅、勐海、勐腊等地贩卖,还有些大型马帮直接就将茶叶驮到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去了。南糯山茶农说:“普洱本地虽然有茶叶,但口感远不及南糯山的大树茶。普洱人正是靠着南糯茶山的茶叶,制作出了闻名中外的优质普洱茶。同时普洱茶的兴旺也带动了南糯山的经济。”南糯山以其800年栽培型古茶王树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而闻名于世。南糯山被当地人称作云南古茶第一寨,此地因海拔高,气候较好,茶叶发的也比较早。

南糯山的古茶树树干看上去要比景迈山古树粗大得多,而两者树龄都差不多。南糯山的古树资源更为丰富。特别是半坡老寨,外界的干扰少,很多高大的老茶树立于茶园山坡。这片茶园的坡度很陡,我们从上面往下走,泥土比较松软,铺盖了厚厚一层落叶,坡度很大,这样徒手走都很艰难,更不用说采茶时还要背上几十斤的茶背篓!而且在树上采摘也是非常辛苦的,不过对于茶人来说,每一次上山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犹如故乡小麦秋收一般的心情!

每次上南糯山,经过半坡老寨必到访此处:“泉乐老博古茶屋”,老茶屋来往的茶人络绎不绝,每个人脸上似乎都洋溢着一种安详,眼角微微的余光透露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加之大量茶多酚在体内活跃,更是让人们侃侃而谈,无拘无束。确是在此处喝茶与在家里喝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种释然茶友们必然喜欢,我们向往回归大自然!

细品南糯山古树普洱茶的特性概括于一个“柔”字。香气高亢,凸显出较为独特的“刚柔并济”,入口强劲的香韵,回甘生津及喉韵,汤水入口饱满,粘稠感较为强烈,且水质柔软,喉韵久留舒爽。透着糯米香、蜜香、兰香,谷花茶淡香如荷。条形饱满,冲泡后汤色清明透亮,香气高,清鲜持久,滋味纯和,回甘快,非常值得收藏!南糯山古树茶素有普洱茶拼配之王的雅号,按一定比例拼配能够使她的香柔很好的融入其他山头茶的韵味,增加提香和饱满柔和度。业内好多厂家的产品不标明山头,大多正是此因。当然洪普号始终如一只做纯料,或许是太过于执着!纯正的南糯山古树茶存放效果非常好,可以和易武茶同台较量,香韵甘甜的喉部感觉和滑爽的茶汤,对于爱茶之人是值得追寻的!

上回说到南糯山一种神奇生物,接下来这里要说到啦!请允许我的夸张形容,因为它真的很是珍贵。它是茶树上的寄生植物,当地俗称“螃蟹脚”,因其枝条为节状带毫,酷似螃蟹脚,通常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才能找到。(很多山头也有螃蟹脚,但南糯山更据代表性)因其生长极为缓慢,加之过量采摘,野生螃蟹脚的数量已极为稀少。市场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新鲜螃蟹脚外观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的药香味。

据说“螃蟹脚”性偏凉,味道微酸,品饮之后回甘爽甜,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血脂、血压,对治疗宿食内小便赤热等有明显疗效。常饮可防止血管硬化,消除疲劳,延年益寿,注意咯!孕妇不建议喝。正宗古茶树上的野生螃蟹脚,味道清香,入口爽滑,回甘强烈,生津止渴。即可单独饮用,也可加入普洱茶中一起冲泡,可以大大提升普洱茶的口感;另外还可以用来褒汤,是极佳的食疗佐料!

布朗山帕点普洱茶


布朗山乡有古茶资源近万亩,主要分布在新班章、老班章、老曼娥、帕点、曼糯、曼新龙、曼别、曼囡老寨和吉良村民小组等地。名亦鲜传众口的帕点,其实也算是古茶之乡。

帕点老寨是现布朗山古树茶最多,保持最完好的原生态古树茶园之一,是布朗山有待开发的一片宝地。因海拔高、水分充足,环境生态,生长出来的茶叶口感非同一般,果胶质丰富、营养成分高。滋味回甘持久,耐泡度强,醇厚滑顺,带有高贵的兰花香。好的普洱茶就是这样。不用收藏,即便是现饮,也是非常合适的。古树茶大都是源自原始生态林中,无需农药,整个生长过程也是非常健康生态的,所以担心农药问题的朋友,可以放心了。

古树茶品饮感受

古树茶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会有一丝丝凉气,两颊不断生津,感觉像两条小溪,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两颊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两颊部位,茶汤有点似乎糖香,饱满度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仍可闻出点似乎冰糖香。香气飘逸,味厚,涩少,苦轻,苦味在舌尖瞬间即化。生津特别快,香味在普洱茶中很特殊的香,香味很正,略带蜜香、兰花香。当然了,每个山头的古树茶的口感、香气会有一定的区别,但大体上生津回甘,喉韵都很好。

南糯山普洱茶


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6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很早之前,半坡老寨周围森林茂密,交通很不便利,茶叶外运只能靠马帮。由于当地茶叶的品质优良,大量的马帮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之后进入村庄,将茶叶驮到思茅、勐海、勐腊等地贩卖,还有些大型马帮直接就将茶叶驮到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去了。南糯山的老人说:“普洱本地虽然有茶叶,但口感远不及南糯山的大树茶。普洱人正是靠着南糯茶山的茶叶,制作出了闻名中外的优质普洱茶。当然,普洱茶的兴旺也带动了南糯山的富裕。”位于勐海县东侧的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目前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在复杂多变不同气候的南糯山中生长的古树茶皆有不同的特点,此茶味正,质厚,香扬,清甜,爽滑.新茶口感刺激性较高,茶气强,甘韵足.藏旧后醇滑味厚.长期受到普洱茶友的追捧,实为难得之好茶!弘普号南糯山古树茶是南糯山乔木大叶茶种茶制晒青毛茶。

南糯山普洱茶口感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兰香,淡香如荷。南糯山历史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西双版纳南糯山800年茶王树


南糯山最早的茶王树在半坡老寨,为什么说最早呢?因为茶王树有两棵。

1951年12月,云南省茶科所研究人员在当地哈尼猎人的带领下深入山林中考察,发现了1株高8.8米、主干直径0.83米的古茶树,被尊称为“茶王树”。

1957年,南糯山修通简易公路,国内茶叶界许多专家、教授、学者不远万里,纷纷赶赴南糯山,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一起,对“茶王树”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论证,最终推断茶树王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古茶树王”。199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南糯山参拜“茶王树”后,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欣然挥毫,留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

历史总是辉煌壮阔的,不然何以让后人唏嘘感慨?这棵茶王树命运也因此被蒙上了灰色。由于前来参拜的人太多,茶王树周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生态无法保持,八百年岁月交融,从宋代至今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的茶王树,经不起人力强行干预的折腾,于1995年终于枯死。

生前再辉煌,死后也只是一棵枯树,到了现在,连那截干枯的枝干都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土洞,供后人想象凭吊。

后来,人们在南糯山半坡老寨的古茶园中发现另一棵较为古老的古茶树,2002年,云南茶科所带人前往测量,测定这株古茶树树龄八百年,这就是二代茶王树,也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南糯山茶王树。

好在有前车之鉴,这棵茶王树并没有受到过多的人为干预,主人拉起简单的铁丝网形成保护,为防止偷采,还安排家人轮流看守,长势也很喜人。

对于茶王树来说,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但从自然生态来讲,它也仅仅只是一棵树,需要安宁祥和的自然生态环境,它已经存在了八百年,并将继续遵循天时地利生长下去,不去打扰它,才是对它最好的保护。更多

南糯山拔玛寨,大茶树生长的地方南糯山扒玛茶怎么样?


在云南的各大茶山中,南糯山也许是最能给人以甜蜜感的了,正如追星族眼中的巨星“小甜甜”布兰妮,形象可人,但是,其歌却总是在清柔中透出麻辣,彰显劲爆。南糯山在某种程度上亦可作如是观。

当然首先必须承认,南糯山的茶甜度确实非常好,回甘迅速而回味悠长,并且期间能时不时感觉到一缕温馨的清香,极其体贴入微,这种感受正可以用“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清幽意境来加以具象化。

可是,如果我们非常顽强地带着这样一种先入之见来品南糯山的茶,则有一些东西必定会被忽略掉。那就是南糯山茶所特有的那份畅快,以及那种不依不挠的苦涩(南糯山属于涩底茶,这里主要指其涩味)所激发出的清劲跳荡之韵。

这种感觉我原来也没有过,而是在与勐宋崩龙古茶的对比之中感觉到的。这么说吧,崩龙古茶喝在口中给人以“满”的感觉,南糯茶给人的感觉,则像半壶水,因而活动空间很大,非常活荡,所以非旦不会给人薄的感觉,反而使人的品评感受更加丰富。简而言之,崩龙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南糯是高山流水有远韵。二者的内质都非常丰富,只是“释放”的方式不同而已——相比而言,可能南糯茶后期转化更好一些,因为它与时间具有同质性。

南糯山我想在这里用不着过多介绍了,亦有称孔明山者,传说山上茶树为孔明先生当年所种。竹筒茶是其独具特色的茶品,无论是在当地人还是在喝茶者心中,都享有崇高地位。此外,南糯山为哈尼族(当地称爱尼人,哈尼族支系),而哈尼族的梯田文化,壮丽飞动之势,举世震惊。爱尼人则把对梯田的忠诚注入了对茶山一往情深的珍爱之中。

所以南糯山许多村寨的名字,都和茶山有关。比如拔玛(扒玛),爱尼语的意思即为“大茶树”。名副其实,位于一千六百多米高山上的拔玛寨,的确是生长大茶树的地方。虽然拔玛寨的古茶资源并不丰富,但是因茶质非常好,通常被视为南糯山的典型代表。

南糯茶的醇柔之质与绵远之韵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甜而不腻,涩而不滞,香远(指时间之久远)溢清,岁月在南糯茶身上所能留下的,只能是使其更见风致,远青涩而得甘醇,更加清甜香馨。这是因为其具有汤稠而水活,质实而韵清,味醇而香扬的特质。南糯茶被说成是给当年孔明先生军队救病疗疾,解乏清神的人间神品,实际上毫不牵强,而是与其茶性特点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的。

勐海茶山行:南糯山、勐宋、贺开、布朗山、巴达名山集


云南勐海县被称为普洱茶发祥之地,在这里处处都有茶人的身影,他们踏遍名山,遍访名茶,只为找到心中最好的那一款普洱茶。从勐宋古茶山上一千三百年历史的茶王树,到帕沙哈尼族寨子始于唐代的古茶树,再到贺开山上全世界最大的连片古茶园……让我们在茶的老家看看,茶,最原始的模样。

逶迤的澜沧江从这里穿流而过,巍峨的怒山山脉在这里延伸,山峦起伏,云雾弥漫,聚天地始和之气,孕育出无尽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种茶民族,有最古老的茶树王、最古老的古茶园、最古老种茶山寨、最醇厚的普洱茶,这就是世界茶树之源、普洱茶发祥之地、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云南勐海县。

普洱茶的世界犹如一个江湖,山头林立,各有派别。每年4月春茶采摘季节,勐海县就上演着真实版的“华山论剑”。4月中旬,第8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开幕,来自各大普洱茶区的“茶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茶”比赛。经过采茶、炒茶、做茶等环节比拼,评选出了2016年“勐海茶王”。

熙熙攘攘的人群打破了这个小县城的宁静,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人“高手”在这里过招,当鲜亮的茶汤触碰舌尖的那一瞬间,百般滋味,万种风情,是有着“王者风范”的“老班章”更霸气刚烈,还是南糯山的古树茶更胜一筹?

与此同时,在南糯山、勐宋、贺开、布朗山、巴达等澜沧江以南的五大古茶山,以及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贺松、曼糯、帕真、帕沙、班盆、章郎、那卡等闻名遐迩的古茶园,处处都有茶人的身影,他们踏遍名山,遍访名茶,只为找到心中最好的那一款普洱茶。

我也背起行囊,开始了勐海的寻茶之旅。从勐宋古茶山上1300年历史的茶王树,到帕沙哈尼族寨子始于唐代古茶树,再到贺开山上全世界最大的连片古茶园……当我仰望那一株株经历了岁月风霜的古老茶树时,时空仿佛凝固了。岁月无声,千年的古茶树,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永远用它的宽容和慈爱,滋养着一方儿女的舌尖和心灵,而匆匆过客的我们,又怎能记录和还原这样一幅奇伟的生命画卷?

茶,这片神奇的树叶。伴随着时空的转换、历史的嬗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兴盛与沉浮。今天,茶马古道的马帮已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百年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勐海茶企业集群,创造的产值一直独尊云南普洱茶产业第一。就让我们泡上一杯酽酽的普洱,在氤氲的茶香中,去勐海——茶的老家看看,茶,最原始的模样。

高山云雾出好茶

勐海,傣语译名为“勇敢者居住地方”。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总人口30多万人,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这里距州府景洪45公里,距省府昆明684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缅甸接壤。

“高山云雾出好茶”,茶乃娇贵之物,茶树这种对自然环境极为挑剔的植物选择勐海绝非偶然。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为茶树的起源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宋朝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序》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可见,高山、早阳、阴雾是种出好茶的必备自然条件,这也是中国古今茶人、茶商、茶客判别、选择好茶的普遍标准之一。勐海县古茶区各古茶山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恰与上述描述一致。

勐海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古茶山海拔均在1200米至1600米之间,最高的勐宋华竹梁子古茶园达1800米。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露重雾浓,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8℃;河流纵横交错,属澜沧江水系;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发育而成的砖红壤性红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植被茂盛,空气湿度大,动植物适生范围广,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发育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得天独厚的“高海拔低纬度”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出了天生丽质,形、汤、香、味的要素俱佳的勐海大叶种茶,均为普洱茶的上好原料。

勐海,就是一个茶树资源博物馆,来到这里一定不能错过古茶园。勐海县是世界上迄今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茶树品种最多的古茶区,勐海县古茶树群落共计4.8万亩,占西双版纳州的一半以上,全县各个山区均有古茶树分布。多数树龄在200至500年间,少部分达600年以上,遍布境内的古茶园是茶叶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勐海古茶群落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包括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是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厚重而珍贵的财富。

据清朝《滇海虞衡志》记载,西双版纳州澜沧江北岸有攸乐、倚邦、曼庄、莽枝(革登)、曼撒、易武等江内六大茶山。同期形成的古茶山还有澜沧江南岸的江外六大茶山,即勐海境内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贺开5座古茶山和景洪勐宋古茶山,组成了西双版纳12座古茶山。

勐海寻茶之旅,就从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历经岁月沧桑的古茶山开始。

勐宋:千年茶王树

勐宋古茶区是勐海最老的古茶区之一,位于勐海北部勐宋乡境内,面积2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那卡等村寨。勐宋古茶区内有被誉为“西双版纳之巅”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5米,是西双版纳境内最高的山峰。

勐宋古茶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卡古茶,可以与班章茶、南糯山茶媲美。那卡拉祜族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远近闻名,每年都要进贡车里(今景洪市)宣慰。这里曾是缅王的贡茶园,同时也是中缅贸易的主要通道。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成千上万队辛勤的马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将深山中的古树茶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寻茶的第一站,就是勐宋古茶山。我跟随雨林茶山行的车队,一行人十几辆皮卡车,从勐宋大本营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茶山。虽说茶山近在咫尺,但崎岖不平的盘山土路,加上剧烈颠簸,仍然让人疲惫不堪。“在所有的茶山上,这条路可以算做高速公路了!”司机师傅一边熟练地驾驶车辆,一边跟我们开玩笑。在颠簸中足足开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山腰上的南本老寨。

据说,南本老寨村民,都是马帮的后裔。大理的李氏三兄弟带领着自家的马帮,跋山涉水来到勐宋,遭遇意外,骡马货物损失不少,马队无法再回大理,于是在南本老寨安营扎寨,开荒种茶。成片的古茶林绵延不绝,李氏赶走了原本的拉祜族人,在这里有了立足之地,自称“高山汉族”。

车队在南本老寨的雨林古茶坊勐宋一坊稍事休息。这是一个茶叶精制加工厂,工人正将刚刚杀青的古树新茶进行晾晒,制作成干毛茶。泡一杯当地产的古树茶,香气悠长,回甘持久,顿时打起精神来。

接下来的步行上山,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穿行于热带雨林之中,踩着前人走过的路,红土飞扬,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好在一路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雨林中植被茂密,物种丰富,漫山遍野都是上百年的古茶树。在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成片的栽培型古茶树与蕨类、地衣、多种热带雨林草本植物共生,和平共处。古茶树长得很慢,虽然已经几百年高龄,但是高度并不高,在热带雨林中并不起眼。仔细看,一棵棵古茶树新叶已经萌出,一个茶农正攀在茶树上采摘茶叶。

车队向导马世荣在一片古茶树前停下来,向我们介绍说:“勐宋的古茶树都是清朝中期种下的,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一家茶农要管理两三百棵古茶树,古树茶一年只采摘春秋两季,采摘标准是‘一芽两叶’,一棵树的采摘量只有两公斤的鲜叶,四公斤鲜叶只能做出一公斤茶叶。不标准的鲜叶,也就是黄片,会被挑拣出来,茶农自己喝。因为古茶树上有很多寄生植物,可以克制蚊虫,所以古茶树没必要施肥、打农药,完全原生态,非常健康。树有多高,根有多深,古茶树因为根系深厚,吸收土壤养分更多,因此内涵物质丰富,滋味更醇厚,也因其稀有而备受追捧。”

翻过一道道山梁,穿过一大片山顶台地茶园,勐宋深山一处陡坡处,我们终于看到了勐宋最古老的茶王树。这棵茶王树于唐朝时期种下,距今已1300年,被誉为古茶树“活化石”。茶王树高约18米,与周围的矮小灌木形成鲜明对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茶王树硬是深深在土壤中扎根超过20米,吸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没有任何人为干预,茶王树完全呈现自然的生长形态,主干直径约40厘米,其余枝干分散向四面八方,采摘难度极大。为了保护茶王树、方便采摘,茶农搭好了攀爬的竹架。每年4月份采摘一次,促进其生长。

马世荣说:“每一年仅采摘一次的茶王树,即使是很熟练的采摘能手,四五个人,历时4个小时,也只采得茶王树鲜叶仅三四公斤而已。每次约能得到800克毛茶,每一年所得都是限量版,珍贵至极。2014年的采摘,共制成茶王饼3片,每片280克,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为懂得好茶的茶友呈现原生态古茶。”

南糯山:800年栽培型茶树

勐海寻茶的第二站,是有着“古茶第一山”之称的南糯山。勐海被公认的茶王树有两株,一株是巴达山深山密林中的“巴达野生茶王树”,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另一株则是生长在南糯山古茶山中的“西保二号”,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这两棵茶王树,奠定了勐海在整个普洱茶界的超然地位。

南糯山系傣语地名,“南”即水,“糯”即竹笋,是哈尼族集居地,位于格朗和乡东面,隔着流沙河与勐宋茶山相望。由于雾多,茶山常笼罩于云雾之中,所产茶叶品质极佳,具有“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的特点,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产生于此,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车辆从勐海县出发,一路向东,行进20多公里就进入南糯山地界。一路沿着南糯山蜿蜒直上,进入山里后,虽是狭窄悠长的山路,却是水泥路,与去勐宋的土路天壤之别。终于,前方山谷中出现了几户人家,半坡老寨到了。老寨共有27户人家,家家都是一栋别墅两辆轿车,普洱茶给这个哈尼山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南糯山一直流传着“武侯遗种”的故事。据山寨老人说,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时,士兵水土不服,纷纷病倒,诸葛亮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南糯山因此也被称为孔明山,成为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茶山。传说毕竟是传说,有人质疑诸葛亮南征时没有到达滇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种茶历史非常久远,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哈尼族人继承,根据哈尼族人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如今,南糯山茶园总面积21600多亩,其中古茶树面积1.2万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其中,半坡老寨的古茶树树龄大都在200-500年之间。这里是西双版纳乃至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古茶区,也是云南省机制茶的发祥地。

无数的茶人奔赴南糯山,试图揭开茶树栽培的神秘历史。上世纪50年代,科技人员在山中考察时发现了一株树龄800年的“茶王树”,但由于考察人增多,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5年不幸仙逝。2002年,人们在半坡老寨的密林中又发现了两株树龄在800年的新茶王树。这两株栽培型古茶树,见证了南糯山先民悠久的植茶、制茶、用茶的历史。

在南糯山村委会半坡老寨附近的山坡密林中,我们找到了那棵树龄为800年的“新茶王树”。这棵树高5.3米,树姿开张,树幅宽大,生机勃勃。茶王树的旁边加了护栏,经过老茶王树的仙逝之痛,人们痛定思痛,对古茶树加倍爱护。

在格朗和乡的另一个山头,与南糯山遥遥相望的就是帕沙古茶区。沿着村间小道一路前行,就到达帕沙村古茶区,寨子周边全是茂密丛林。翠色环绕中,全是树龄都在500-800年的古茶树,树直径都在30厘米以上,围径90厘米左右,最粗的茶树王甚至需要四人才能合抱。资料表明,帕沙古茶树园面积大约为5650亩,其中2987亩为年份在500年以上的古茶树园。

帕沙,属于格朗和乡所辖的村委会,是哈尼族集居地,西部与勐混镇贺开古茶区交界。帕沙村委会有5个哈尼族村寨,包括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其中帕沙老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以前,哈尼族寨子住户达到100户左右便要分新寨,从帕沙老寨分出来新建寨的已有七八个,大名鼎鼎的布朗山的老班章、新班章也是从帕沙老寨分出来建寨的。

帕沙古茶园分布于半山腰,面积2000多亩,因为祖辈辛勤地开山种植,给帕沙的后人,留下了用之不尽的财富。在帕沙,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处处都有古茶树。帕沙的古茶树长势很好,繁茂葱绿、叶面光亮,枝干很高,一派大乔木的势貌。哈尼人古时没有矮化茶树的习惯,所以一直保持着古树茶的长势。随手摘一芽古茶树的新叶,嚼一嚼,一种甘甜顿时侵入舌尖、从两颊到喉咙,回味悠长。

在帕沙老寨,生长着一棵高2.1米的茶王树,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一号”。这棵茶王树树龄上千年,被人们用护栏围着,历经千年仍然郁郁葱葱。领队说:“帕沙茶虽然没有南糯山、贺开、老班章的名气大,但是在平均树龄和茶树密度上却有优势,从价格上也比较亲民。”

贺开:世界最大连片古茶园

贺开,地处勐混镇境内,距勐海县城20公里。古茶区海拔在1400到1800米之间,这里常年云雾围绕,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古茶园。古朴的拉祜族风情村寨错落分布于山林中,更使这片茶园增添了童话色彩,是当之无愧的“最美的茶山”。

车辆在布朗山巅的公路中穿行,相比前几日的行程,去贺开的路非常顺利。这里古茶树生长在村寨附近,“林中有茶,茶在寨中”。在木制的民居前,拉祜族一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将杀青好的新茶里的黄片一一挑拣出来,他们把最好的茶叶上交到加工厂,剔除的茶叶自己喝。

在寨子不远处,就是这里最古老的古茶树“西保四号”,至今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但它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遒劲树干上附着着厚厚的寄生植物,新鲜的绿叶正从枝头伸展。

攀登到山顶,一幅热带雨林壮美的画卷猝不及防地在眼前展开。在微风中极目远眺,青山翠谷中,拉祜族村寨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热带丛林中,成片的古茶树绵延不绝,树枝高低错落,树形奇美,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和谐统一。深吸一口气,清新的气息中夹杂着茶叶的清香,沁人心脾,顿感神清气爽。

贺开村委会古茶树面积1.7万亩,主要分布在曼弄新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拉祜族村寨。拉祜族是勐海的四大世居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羌人,原本是狩猎为主的民族,有“猎虎的民族”之称,拉祜的意思就是“火烤虎肉”。贺开的拉祜族主要为公元10世纪从澜沧县迁入。

在曼弄新寨的合作社,24岁的拉祜族汉子扎帕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他给我们泡了一杯当年的新茶。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跟这个羞涩的小伙子聊起来。听扎帕说,他家里兄弟两个,要管理几十亩古茶树,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养护着祖先留下的茶树。采鲜叶卖给茶叶初制所加工成干毛茶,4公斤鲜叶只能做成一斤干毛茶。今年一公斤鲜叶能卖120元,好一点的家庭年收入能达到几十万元。

对于拉祜族人来说,一天也离不开茶。拉祜族有语说“不得茶喝头会疼”,他们的火塘终年不息,因为只有火塘才能烤出拉祜族最爱的火焯茶。我也想尝尝当地的土法火焯茶,于是扎帕把我们带到自家院子里,随手在院子里的古茶树上摘下一撮老叶子,用火钳夹着放在火塘里烤,然后放在铁壶里煮。扎帕说,这还不是最传统的做法,古老的火焯茶是将茶叶放在瓢内,随后把火塘中灼热的火炭放入瓢中快速摇动,待茶叶烤出香味时放入陶罐冲上沸水。

不一会,浓郁酽香的火焯茶就做好了,这种带着烟火气息的茶果然更加浓郁甘甜,有一种原始风味。不过,这种当地人喝的茶虽然很香,对我们不常喝的人来说太烈了,我一连喝了三杯,下山的路上就感到胃部不适。

带着对贺开茶山的依依不舍,勐海的茶山行结束了。三天的茶山行,让我亲眼见证了上千年的古茶树如何滋养着后人,深山中的民族又是如何守护着先祖的茶园,传承着古老的制茶手艺。

当一片茶叶经过采摘、加工、陈化、长途运输,最终变成一杯清亮的茶汤,在舌尖打转时,醇厚美妙的滋味中又蕴含着多少历史的传承和茶人艰辛!

寻茶记丨南糯山多依寨,古茶第一山_南糯山普洱茶怎么样


寻茶的起点是那片叶子的故乡,一片树叶掉进水里,从此有了茶。您知道这片叶子来自何方吗?今天,茶人林思冶要带你探访的是素有“古茶第一山”之称的南糯山。

地属勐海县东侧的南糯山,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也是西双版纳中生态环境最好的一座古茶山。南糯山做为六大茶山之一,所产之茶,在历史上早已有名。据统计,南糯山平均海拔约1400米,茶园有近2万余亩,其中有一棵著名的茶王树,树龄在800多年,可惜由于保护措施不当,已经在1994年枯死了,如今新的茶王树据当地茶农介绍说是老茶王树的儿子。

我们驱车从勐海县城出发,一路向东。行进了20多公里后,路边山坡上便出现南糯山标识。"这么快就到南糯山了?"同行的小伙伴开始觉得有点不习惯。因为在连日寻访茶山的过程中,每一次进山都是一场攻坚战。这一次“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人有点不太适应。

其实这只是进入了南糯山茶区的地界,但距我们今天要探访的多依寨还有几十里山路要走。进入南糯山后,虽然是狭窄悠长的山间公路,却不难走,一水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布满郁郁葱葱的树木,行驶车辆也不多见。这与去老班章时走的尘土飞扬的土路有天壤之别。

茶人林思冶这次南糯山之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南糯之巅--多依寨,多依寨属南糯山最高峰,海拔1900米,终年云雾环绕,特别是早晨,空气湿度大,清爽度非常高。但是中午又离太阳最近,这样环境下的茶树品质是很优秀的。所以南糯山古树茶以最高峰多依寨茶质为最好。从海拔最高的多依寨往下,依次是半坡老寨、丫口老寨、石头寨、姑娘寨、向阳寨等村寨。

多依寨古树茶,干茶外观偏黑,入口苦涩度基本上可以说不苦不涩,回甘生津好,汤色偏绿白、透亮,并茶香透着蜜兰味,初泡感觉茶水稍薄,但三四道过后则给人以纯、滑、甜、内质丰富的感觉,水路细腻。

在多依寨我们要拜访的是茶界四大茶天王之一,多依寨村长朗大叔叔。郎大叔叔家是多依寨唯一保留了传统草棚屋顶房子的人。随着普洱茶渐渐地走入市场,前来寻茶的商人、游客颇多。寨子里大多村民都住上了小别墅。郎大叔叔出于对哈尼族文化的热爱,一直保留着自家这座老房子。

此番访茶,我们应一个朋友的要求,决定亲自去郎大叔叔的古树茶园采青,亲手炒茶、揉捻,制作多依寨单株。

茶叶被炒、揉之后,被均匀地晾晒在大簸箕上,这时候它们需要好好地晒晒太阳,才可以成为新的毛料。毛料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够成为爱茶人手心里的宝。如果你也曾亲身参与炒揉茶叶,就更能体会茶叶的变化是一个过程,它们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所以来到城市的普洱茶、来到我们手心里的那一杯普洱茶也更显珍贵。

岁月匆匆,没人知道南糯山的古茶树能够存活多久,生与死在不断更替。百年古茶树的怪异枝叶生长得十分缓慢,产量相对降低。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古茶树的生存状态正在经受一场巨大的考验。路边因为修路被砍倒的古茶树,自然死亡的古茶树,和被茶农随意修剪得只剩下枝干的古茶树向世人暗示着古茶园正在渐渐退去。我们保护古茶树的价值何在?保护古茶树是爱茶人重塑南糯山心灵家园的责任。古树茶属于小众茶,被精英茶人们收藏与品茗,成为茶中的稀缺资源。当保护古茶树成为一种自然诉求,我们应该成为南糯山生态链中的一分子,与古树茶友好相处。

唐代王维有诗云:“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也只有这般亲身入山林、行到水穷处,才能闻到这样原始的气息,才能品到这样醇正的滋味吧。

《在南糯山和布朗山之间,还有3000亩上百年的帕真古茶树》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南糯山普洱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28967.html

上一篇:普洱镇沅: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

下一篇:焦家良:千年茶乡昌宁,澜沧江上游的茶叶旗帜如何_怎么样?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