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打造千亿产值茶产业 茶膏引热议

2019-12-05
中国讯:“以深加工促进茶叶资源的全价利用、跨界发展,把云南茶产业打造成一个千亿级的大产业,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实现战略突围,重塑中国茶产业在世界的领跑地位。”日前,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在云南普洱市举行的“2013国际茶业大会”上这样描述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目标。

沈培平介绍,目前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80万亩,采摘面积472万亩,产量27万吨,综合产值达223亿元。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分别位居全国一、二名,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省。

但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一直也面临全国其他省市茶业发展同样的现状:园面积扩张过快,单产低于全球水平;机械化水平也较低;目前生产分散,各自为政,区域性的品牌难以形成;市场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部分产品盲目跟风,辨识度低,营销模式等缺少特色;茶叶资源利用率低,产品结构单一,向其他产业渗透的能力弱,影响产业整体效益。

“创新在云南茶产业突破发展、转型升级中占有重要位置。”沈培平指出,云南要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建设茶叶种植庄园,以工业连接农业,用科技连接企业,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创新盈利模式、组织模式,积极开拓电商渠道,促进茶叶资源全价利用、跨界发展和再深加工,创新产品,创造市场,标准化、全产业链打造,努力把云南茶产业打造成为一个千亿元的大产业。

对于茶产业深加工来说,抓住机遇做深加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但是从一个个小环节观察来看,茶叶深加工的市场关注程度也有一定得问题,比如在小环节:茶膏。

记者日前发现,中国茶膏论道微话题在微博上扩散。从那些关于茶膏的误会到茶膏是神马,各类热点话题吸引了茶界的诸多名流、爱茶人士以及对茶膏有强烈好奇心的网民参与。

“茶膏”这一不太为人知的茶品类,在网民热度渐高的关注和讨论中,逐步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m.cY316.COM

因“误会”而起引发热议

“茶膏是什么?你喝过茶膏吗?有人说,茶膏源于茶、高于茶,但也有人说,茶膏不是茶。喝茶还是喝膏好?元芳不在,你怎么看?”“引子”一抛出来,立马吊足了网民们的胃口。

其中“那些关于茶膏的误会”话题里的每一个新鲜事物的诞生,势必引发种种误会。这条“关于茶膏的误会”微博很好的诠释了茶膏在当今茶叶市场中面临的尴尬现状,一经发布便受到了网民们的强烈追捧。

网友们关于茶膏的疑惑不胜枚举,对茶膏没有丝毫概念的网友以为茶膏是茶味蛋糕、是药,对茶膏有一定认知的网友以为茶膏不安全、以为茶膏中营养因高温而缺失殆尽、以为茶膏和普通的速溶茶粉区别无二……

由此可见,茶膏作为一种“古老”却又“新鲜”的茶饮,横空出世,却名气不足,以至于引发种种误会。这其实恰恰击中了当今茶膏行业发展的“软肋”——品类认知度低。

茶行业专家陈杰介绍,“茶膏,或者说普洱茶膏,在2004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将其家传的清宫普洱茶膏拿出在广东拍卖的时候,曾经频繁的曝光于各大媒体与公众的视野里。这一年的拍卖市场,茶膏夺尽眼球,之后商业嗅觉灵敏的商家们就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茶膏产品。但因为茶膏品类本身的扩散度和认知度不够,与沱茶、砖茶、饼茶等云南普洱茶常见形态不同,茶膏,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茶品类,很多网友对茶膏的历史也不了解。”

小编推荐

香君普洱茶膏:灵魂重回云南


眼看小长假又要到了,许多平日里忙得脚不沾地的年轻人都想借着这个机会相邀结伴,到附近的州县看看风景,尝尝特色小吃,放松一下身心。

既然要出门,当然要收拾一些旅行用品,除了必要的洗漱工具和换洗衣物,大家还喜欢带些什么呢?

网友@戴帽子打伞:自拍,自拍,自拍,重要的事要说三遍,除了自拍神器,还有公仔、太阳伞、手帐、漂亮的便携水杯……力争每次出游都把自己拍出时尚杂志的水品!

网友@小飞飞要努力减肥肥:像我这样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麦片的一定没有了,我对麦片爱得深沉啊。

网友@我是你的大树:自从家里添了第三口人,每次出门都要背奶粉和奶瓶算吗[笑cry][笑cry]

还有一位名叫@Oo青阳oO茶禅一味的网友说:我喜欢喝茶,也喜欢旅游,以前每次出门都要扛着一整套茶具走,总是被朋友嘲笑自讨苦吃,幸好现在有了香君,鱼和熊掌兼得,现在我走到哪儿都有人问,小哥你喝的这是哪个牌子的冰红茶,我总是自豪地回答他们,我喝的是贡润祥的香君普洱茶膏!

Oo青阳oO茶禅一味(以下简称青阳)人如其名,是个标准的文艺小青年,平日里最大的喜好就是喝茶,红茶绿茶黑茶来者不拒,但最喜欢的还是要数云南的普洱茶。在和记者的交谈过程中,青阳不止一次提到他对云南的向往和对普洱茶的喜爱,他说:“云南是驴友心中的一块圣地,空气通透,阳光明媚,虽然我不能频繁地去云南,但云南的味道一直在,哪怕我大部分时间都行走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只要喝一口她(香君普洱茶膏),就像是又回到了云南,呼吸到那洁净的空气,触摸到她的脉搏,有她在身边,灵魂每天都在旅行。”

其实像青阳这样向往云南又不能常住云南的驴友还有很多,香君就像是一阵裹挟着云南气息的风,吹进了他们的心田,哪怕是身体不能旅行,坐下来品一杯普洱茶膏,灵魂也能乘风归去,再重游一遍圣地高原。

贡润祥茶为云南茶企创新茶膏


贡润祥茶为云南茶企创新茶膏!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在京召开,全国人民拭目以待这一盛会的到来。对此,全国各地的企业界也满怀热情地翘首企盼,各行各业发挥自己所长为盛会添光增彩。云南的企业自然也不甘示弱,云南茶企代表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创新复兴茶膏产业,尽自己所能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本次会议以“改革”为主题,提出了综合性改变方案,倾力共筑中国梦。革,新也,时代之大势所趋。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洞悉这一时代大势,顺势而动,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养生茶文化,承扬清代御用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将高新科技及更为完善的检测标准贯穿其中,全面提升了普洱茶膏品质,以“创新”的姿态引领行业的发展。

作为云南首家通过茶膏行业有机认证、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贡润祥茶产业素来以创新能力强而著称于业界。其所独创并荣获国家专利的“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和“茶膏留香工艺”及引进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并创新的“小分子纳米筛”技术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推动茶膏行业乃至整个茶产业在工艺和品质上的质的飞跃。

“常温仿生浸提工艺”通过对温度、湿度、气压等条件的物理调控,模拟了自然条件下的茶膏陈化环境,避免了传统方式对于原茶中活性成分的破坏,使得经186道工序历时72天制作的茶膏将原茶中的茶多酚、有益酶等有益物质完整保留,茶汤香气浓郁、口感醇厚;“茶膏留香工艺”使醇厚香气在茶叶深加工过程中得以保留,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实现升华,从而提升茶膏的品质,一举突破了困扰业界多年的难题;“小分子纳米筛”有效截取了原茶中可能存在的漂移农残、微量重金属及陈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根据人体每日正常所需氟元素含量,把茶膏中的氟含量控制得恰到好处,规避了其他同类产品因氟含量过多而可能引发钙流失的现象。

每克贡润祥普洱茶膏都体现了三者的完美融合:“常温仿生浸提工艺”,完整的保留原茶有益物质和原茶活性;“茶膏留香工艺”则更好地保留了普洱原茶的醇厚香气,加上“小分子纳米筛”技术剔除了原茶中影响茶膏品质的物质。三者环环相扣,让消费者安心饮用的同时,也能达到帮助身体排毒、清理血管垃圾、抗衰护肤等功效。

与此同时,贡润祥普洱茶膏所弘扬的养生茶文化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已是举足轻重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与繁荣,需要传承与发扬,即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茶以其可饮可食、调养身心,逐渐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常物;更因其恬淡清静、气味芬芳、滋味宜人,深得中国文人雅士的亲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贡润祥茶产业便生于、长于这样的土壤之中,以传承中国茶文化为己任,经过186道工序历时72天浓缩而成的贡润祥普洱茶膏,将掩于时光之中的清代御制普洱茶膏工艺成功复活,辅之以先进的创新工艺,使之成为修心养生的良品。于是乎,贡润祥茶产业将普洱茶膏文化乃至整个养生茶文化演绎到极致,复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持对普洱茶膏之一中国传统养生佳茗的复兴之梦,这不仅仅是一个品类的复兴,更是一个产业的复兴和一种文化的复兴。“苟日新,日日新,又是新”,贡润祥茶产业的“复兴之路”仍将继续,“创新之途”继往开来,在创新复兴茶膏产业中继续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千亿级“睡眠经济”的生力军:茶氨酸


想一想,晚上肚子饿时,你是不是就想吃一些东西?可是吃了呢,会有一股“罪恶感”油然而生,但是不吃呢,脑中又一直萦绕着想吃的声音,都是弄得你难以入睡。由此,诞生了“睡眠经济”,满足你口福还健康,并且又促进睡眠。看看这些公司怎么做的?

饮品似乎是功能性助眠食品生产商常常涉足的品类。而 L-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具有安神、舒压的效果,因此常被作为助眠成分。

日本可口可乐在2016年曾推出过一款名为Glaceau Sleep Water的功能性表示食品。一瓶含有200毫克的L-茶氨酸成分,起到睡前放松、起床后缓解疲劳和困倦感的功效。

日本著名茶饮品牌伊藤园的助眠麦茶,一条粉末状的麦茶也含有200毫克的L-茶氨酸。

来自美国的Goodnight,在它的巧克力零食中,添加了L-茶氨酸、镁和酪蛋白。

Neuro Sleep助眠水,它是一种膳食补充剂,除了褪黑素,其含有的L-茶氨酸、5-HTP(5-羟色氨酸)也都具有助眠的功效。成为失眠群体的新“福音”。

北京晚安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推出国内首款功能性助眠饮料——晚安果蔬汁饮料,含有GABA、L-茶氨酸,此外还添加了具有宁心安神效果的酸枣仁。

未来,中国的“睡眠经济”或许会在食品行业展露头角。对于有着3亿失眠人群的中国来说,夜间食品还是一片蓝海。

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打造“古茶第一镇”


勐腊县易武乡坚持弘扬“以茶致富、以茶兴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易武乡茶马古道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扩大的知名度,努力打造“古茶第一镇”旅游品牌形象。

乡党委乡政府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茶马步行街石板路、乡党政办公楼附属工程、主街道绿化亮化、街道排水沟整治、临街商铺和民房建设等工程,使全乡6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通水、通路、通电率达100%,广播、电视、电话覆盖率达100%。

易武乡还积极探索投资建设新模式,鼓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在农产品加工业、茶饮民俗旅游业、饮食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建设,提高旅游小镇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小镇形象。目前,片区内有旅店19家、餐饮服务16家,日接待能力达1000余人次。

全乡基层党组织认真开展“办实事、解民忧、惠民生”活动,通过一对一帮扶,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为农民群众和各类农村经济组织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共投资64万元在全乡6个村委设立农民服务室,建设了6个边境党支部活动室、12个乡村级农村党员书屋、6个党员活动场所,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实施蚕豆田、丁家寨上寨、曼点河下寨和丁家寨4个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引导成立2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1家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组织引领村民发展的新路子。在21个村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争取省级财政扶持资金20万元建设曼乃村委会“茶叶加工厂”和纳么田村委会“民族特色风味餐厅”,进一步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易武知名度的进一步扩大,该乡吸引了大量商家来投资,到易武参观古茶园的游客不断增多,易武茶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云南土司发明“大锅熬膏法”


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云南土制的普洱茶膏,即“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期发明的?目前仍是一个悬案。

我们目前所能查阅到的史料,只知道清代皇帝雍正给云南总督鄂尔泰所发的圣旨(1729年)。第一次知道清代就有“茶膏”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只能猜测,这种“大锅熬膏法”是云南先人借鉴中医药熬膏的思路形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清代已趋于成熟,并自成体系。其中大量的中药膏状药物,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已经有几十种,说明熬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恐怕很难有一个定论。因为它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技术相对中医药界的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只能说是那个时代一个群体尝试的结果。

“大锅熬膏法”的操作,极其简单,而且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属于只要你愿意尝试,都会成功的方法。

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考证,其整个工序如下:

①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②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③将滤出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上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④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⑤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铜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1950年,为支援进藏部队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接受熬制茶膏3500千克的任务,结果仅制成42市担(一市担为100斤)运出。这次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是沿用云南古代熬膏的方法。经试验一市担茶叶,可煎茶膏20~25市斤,那时省茶司每日约熬茶膏15.2市斤。

这种熬膏的方法相比中药的熬膏要复杂了一些。仔细分析,部分提法也是错的,估计是有意识的误导。如提到原料中所说的“茶末”,茶末不可能熬出茶膏,茶末内含物质极少,根本熬不出“膏类”物质。凡是做过这方面实验的人都清楚这点。甚至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误以为“茶膏”就是用普洱茶的“废料”,即不能压茶的茶末做出来的。也有一些人听信这种误传,用茶末去熬制茶膏,却总出不来东西,不知道问题出在原料上,还以为熬膏的技术有问题。

另外是熬膏的老嫩度的提法。其实,熬膏的过程主要问题是含水量的把握,含水量大,膏稀,不能定型。含水量少,容易出焦屑(俗称过火烤焦的意思)。不存在老、嫩之分。历史上也没有膏体老嫩区别标准。因为它们最终都溶于水,只要溶于水,就无法辨别它的老嫩。其实,老嫩度只是一种说法,估计是熬膏人为强调自身熬膏的技巧故弄玄虚而已,别太当真。重要的是,熬膏的质量的好坏只有一条标准,在不出现焦屑的前提下,含水量越少越好。

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


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我们目前所能查阅到的史料,只知道清代皇帝雍正给云南总督鄂尔泰所发的圣旨(1729年)。第一次知道清代就有“茶膏”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只能猜测,这种“大锅熬膏法”是云南先人借鉴中医药熬膏的思路形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清代已趋于成熟,并自成体系。其中大量的中药膏状药物,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已经有几十种,说明熬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恐怕很难有一个定论。因为它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技术相对中医药界的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只能说是那个时代一个群体尝试的结果。“大锅熬膏法”的操作,极其简单,而且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属于只要你愿意尝试,都会成功的方法。

其整个工序如下:

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②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③将滤出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上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④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⑤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铜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1950年,为支援进藏部队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接受熬制茶膏3500千克的任务,结果仅制成42市担(一市担为100斤)运出。这次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是沿用云南古代熬膏的方法。经试验一市担茶叶,可煎茶膏20~25市斤,那时省茶司每日约熬茶膏15.2市斤。这种熬膏的方法相比中药的熬膏要复杂了一些。仔细分析,部分提法也是错的,估计是有意识的误导。如提到原料中所说的“茶末”,茶末不可能熬出茶膏,茶末内含物质极少,根本熬不出“膏类”物质。凡是做过这方面实验的人都清楚这点。甚至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误以为“茶膏”就是用普洱茶的“废料”,即不能压茶的茶末做出来的。也有一些人听信这种误传,用茶末去熬制茶膏,却总出不来东西,不知道问题出在原料上,还以为熬膏的技术有问题。

另外是熬膏的老嫩度的提法。其实,熬膏的过程主要问题是含水量的把握,含水量大,膏稀,不能定型。含水量少,容易出焦屑(俗称过火烤焦的意思)。不存在老、嫩之分。历史上也没有膏体老嫩区别标准。因为它们最终都溶于水,只要溶于水,就无法辨别它的老嫩。其实,老嫩度只是一种说法,估计是熬膏人为强调自身熬膏的技巧故弄玄虚而已,别太当真。重要的是,熬膏的质量的好坏只有一条标准,在不出现焦屑的前提下,含水量越少越好。

《普洱茶膏》第三章:一、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


《普洱茶膏》第三章:古代普洱茶膏制作的两种方法:一、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二、清朝皇宫的“压榨制膏法”。

云南土制的普洱茶膏,即“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期发明的?目前仍是一个悬案。

我们目前所能查阅到的史料,只知道清代皇帝雍正给云南总督鄂尔泰所发的圣旨(1729年)。第一次知道清代就有“茶膏”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只能猜测,这种“大锅熬膏法”是云南先人借鉴中医药熬膏的思路形成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清代已趋于成熟,并自成体系。其中大量的中药膏状药物,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已经有几十种,说明熬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大锅熬膏法”是谁发明的恐怕很难有一个定论。因为它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技术相对中医药界的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只能说是那个时代一个群体尝试的结果。

“大锅熬膏法”的操作,极其简单,而且对生产工具与场地要求不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茶坊,只要有锅,有滤布就可操作,属于只要你愿意尝试,都会成功的方法。

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考证,其整个工序如下:

①将茶及茶末放置大锅中,充分煎熬,使汁全出为止。投一次茶料,反复熬煎七次。

②将煎熬之茶汤盛于布袋中压榨,使茶汤滤出,反复多次,避免有茶渣。

③将滤出茶汤,再置于大锅中煎熬,茶汤上面浮上浅黄色之物,以小锅铲剔去,膏汁始清。

④茶汤煎熬成极浓茶汁时,转盛于中锅中煎熬,至液体呈膏状,再易小锅收膏,搅拌须快,此时应注意力求不嫩不老为度,其程度全凭眼力和经验,取起一团,拉长不沾手,色起淡褐色,恰到好处。

⑤用具:第一套用大铁锅,二套大铁锅,三套铜锅,四套铜锅,滤汁细布,定型模子,存膏器暂用铁盒,以玻璃瓶盛装最适合。

1950年,为支援进藏部队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接受熬制茶膏3500千克的任务,结果仅制成42市担(一市担为100斤)运出。这次的制作过程基本上是沿用云南古代熬膏的方法。经试验一市担茶叶,可煎茶膏20~25市斤,那时省茶司每日约熬茶膏15.2市斤。

这种熬膏的方法相比中药的熬膏要复杂了一些。仔细分析,部分提法也是错的,估计是有意识的误导。如提到原料中所说的“茶末”,茶末不可能熬出茶膏,茶末内含物质极少,根本熬不出“膏类”物质。凡是做过这方面实验的人都清楚这点。甚至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误以为“茶膏”就是用普洱茶的“废料”,即不能压茶的茶末做出来的。也有一些人听信这种误传,用茶末去熬制茶膏,却总出不来东西,不知道问题出在原料上,还以为熬膏的技术有问题。

另外是熬膏的老嫩度的提法。其实,熬膏的过程主要问题是含水量的把握,含水量大,膏稀,不能定型。含水量少,容易出焦屑(俗称过火烤焦的意思)。不存在老、嫩之分。历史上也没有膏体老嫩区别标准。因为它们最终都溶于水,只要溶于水,就无法辨别它的老嫩。其实,老嫩度只是一种说法,估计是熬膏人为强调自身熬膏的技巧故弄玄虚而已,别太当真。重要的是,熬膏的质量的好坏只有一条标准,在不出现焦屑的前提下,含水量越少越好。

一、云南土司发明的“大锅熬膏法”。

二、清朝皇宫的“压榨制膏法”。

云南贡润祥茶膏得到太空生物育种科技支持


云南贡润祥茶膏得到太空生物育种科技支持!为推动云南太空育种及其相关产业的正规、常规化发展,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及生物产业发展,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鼎力帮助下,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花卉茶业联合会及云南贡润旗下的玉溪贡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生物科技企业发起成立的“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日前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2013年10月14日,在晟世仟和酒店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

太空生物科技是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目前农业领域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会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中科院院士周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被聘请为促进会的高级顾问,为云南的太空生物科技把脉。

云南贡润历来都重视和支持中国的载人航天、太空科技发展,先后多次至京慰问中国航天英雄,对于太空育种更是大力支持。云南贡润深知,包括茶业在内的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云南太空生物科技促进会的成立,将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之路赋予太空科技的强大动力,为发展茶业等传统农业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将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越。2012年,神舟九号搭载云南茶籽遨游太空;2013年,神舟十号搭载云南特色茶品紫鹃茶籽飞天翱翔,开创了茶树育种的新起点和新领域,为将来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育种材料来源。

茶膏


茶生万物。除了原叶,根据工艺的不同,茶还可以变幻出各种形态。茶膏就是因茶而诞生的一种形态。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市场发现,偶有茶叶店有售茶膏产品,这些茶膏多为普洱茶膏,外形多被切割成小方块状,质地或硬或如胶状,遇水则化,每斤售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业内表示,生成茶膏的方法有很多种,有大锅熬制法,低温萃取、低温干燥法,不同的制作方法决定了茶膏的品质。由于目前茶膏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建议消费者还是谨慎购买。

历史: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清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并以民贡的方式出现。茶膏最早是指茶叶膏化。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膏化”现象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仅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到了明清时期,清宫御茶房的制茶工匠们在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近似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其生产出的“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定名。

鉴别:看外形、观汤色、品滋味

据了解,通过工艺,如低温恒温、仿真自然条件,以优质水源为媒介提取的茶膏提取率高达10%,这也意味着工艺到位的茶膏在纯度和质量上比茶叶鲜叶更有保证。但提炼工艺缺失的茶膏其品质却良莠不齐。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茶膏时一定要细心甄别。

据称,在购买茶膏时首先要看茶膏的外形。如果茶膏表面呈现灰色,多为变质的表现。其次,看汤色。茶膏冲泡后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品质也较好;反之,汤色混浊,发暗,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则其品质不佳,不适合饮用。再者,好的茶膏因内含物质多,醇度较高、滑感甚佳、回甘持久,并带有轻微的沉香。

此外,消费者不要轻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高年份“老茶膏”,因为保存了大几十年的“老茶膏”即使存在,其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基本没有任何品饮价值。

品饮:冲饮法、煮饮法、调饮法

茶膏虽然不是茶叶鲜叶,但品饮方法与茶叶类似,常见的方法有冲饮法、煮饮法,以及调饮法。其中,冲饮法为:先将茶膏倒入玻璃杯中,注入沸水冲泡,观色,闻香后即可品饮。一般而言,1克茶膏能冲泡500毫升的水,但茶膏在水中的溶解不是一次完成的,其溶解的过程可能是数次,因此待茶汤饱和后,可导出茶汤,冲入沸水后再进行溶解、品饮。

此外,茶膏也可以用于调饮,方法与红茶调饮类似。多是在茶膏冲泡,或者蒸煮的基础上,在茶汤中加入花草,或者桂圆、红枣等,以丰富茶膏茶汤的滋味。

但记者亲身体验发现,茶膏是高纯度的茶叶精华,因此其对冲泡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若能用纯净水,或者是弱碱性的矿泉水冲泡最佳,其口感也将更醇和。此外,记者通过对比发现,品质不同的茶膏其冲泡出来的汤水醇度差距很大。品质稍差的茶膏汤水轻飘,水味偏重,不如茶叶汤水厚重。

都说生茶寒,熟茶热


很多普洱茶友都听说过,普洱生茶是寒性喝多了伤胃;普洱熟茶是热性,喝多了易上火。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发生呢?那就得先从普洱生熟茶的特性、工艺制作、和功效等方面来了解。

1.普洱生茶工艺制作

普洱生茶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茶性较烈;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汤色黄绿,滋味苦涩浓烈,刺激性强。

在《本草纲目》中亦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长期饮用寒性较重的普洱生茶,导致人体的正气受损,使脾胃系统和新陈代谢受到影响。

对于喜爱喝生茶的茶友们,往往要通过其他食物来平衡,或者选择时间和金钱成本较高的老生茶来品饮。

2.普洱熟茶工艺制作

普洱熟茶采用渥堆发酵工艺制作,以其陈香、醇滑等特性,广受茶友们喜爱。但是,也有很多茶友会说,喝新制的熟茶会上火。

因为普洱茶发酵工艺的因素,茶叶在数个发酵周、几十天内受五十多度高温的锤炼,茶性逐渐转温热;加上后期的蒸制、烘干,燥热更加明显。发酵的程度轻重,也决定了熟茶的燥热程度的轻重;而且夏秋冬三季发酵出来的熟茶,也会有带有不同程度的燥热。

熟茶的退火,需要通过合理选择发酵节令、精准控制发酵工艺、加长原料醇化周期等方式来实现。喜欢熟茶的茶友们,往往更难选择合适的心头好。

3.功效和适合人群

普洱生茶:由于普洱生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叶,如果是没有放几年的新茶,那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还是很高的,而这此物质对人体的刺激还是比较大的。

普洱生茶口感要偏强烈,对人体刺激更多提神效果更好,降脂的功效也更明显,并不太适合容易失眠的人晚上喝,对于肠胃不太好的朋友以及孕妇也不是很适合。

陈年的老生茶更适合胃虚身体差一点的老年人饮用,新的生茶因为其苦涩但回甘、生津解渴,对身体刺激比较大,提神效果好,所以更适合中年人和青年人饮用。

普洱熟茶:熟茶可以降脂、降压、防治动脉硬化、预防便秘、利尿、养胃。

熟茶较适合中老年人及胃寒的人群。长期饮用可以暖胃,健脾,软化血管,促进肠胃蠕动。养生作用突出,但不宜饮过于浓厚。

总之,普洱生茶和熟茶都有着各自突出的特点和功效。只要了解它们各自的茶性和功效,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同的普洱茶这样才是最合理健康的,切记不要盲目的饮用!

4.生茶贵还是熟茶贵?

普洱茶生茶贵还是熟茶贵?新茶是熟茶比生茶贵,因为新茶熟茶要比生茶多渥堆发酵这一道工序,生产成本高于生茶价格自然会贵,但是同年份同档次的陈年老茶,生茶要远远贵于熟茶,因为老生茶的口味以及体感是老熟茶远远不及的,熟茶只是为了能尽快获得老生茶类似口味而在70年代开发出的一种工艺,所以新熟茶略贵于新生茶,而老生茶远贵于老熟茶。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方的熟茶和生茶相比,生茶要比熟茶贵,因为生茶用的原料要比熟茶好,后期转化生茶口感更丰富,熟茶变化不怎么大。很多天价的普洱茶都出次普洱生茶,比如老班章等,当然古董级收藏级的除外,那样的普洱茶只有收藏价值,品饮价值不大。

普洱茶仓储的“藏、育、引、控”


十多年以来,普洱茶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茶类,它的影响面,已渐次由区域性的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向世界各地辐射。国内、国外主动库存量很大,专业的和不专业的、爱好的和追逐的茶友们,自觉不自觉的都有收藏,国内普洱茶主动库存量,可能已经超过了六十万吨。如此庞大的库存规模,后续的品质效应、价值效应,对茶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影响是深远的。

在越陈越香和收藏增值观念引导下,我们走过了十多年的收藏之路,朝着良好期待和方向不断追逐着普洱茶,许多爱好者都有“一存定乾坤”的藏茶梦。把云南普洱茶发展的思想或做法,引向了“藏”或“存”的字眼里,如涓涓溪流,大有堰塞成湖之势。

藏和存,于普洱茶的愿景,如果没有深度的思考,是会出问题的。因为长时间的储存过程,一定会遭遇特别的干燥或潮湿。在一带一路上,从韩国沿海一直到马来西亚,海洋性气候对储存环境的影响,是避不开的客观存在。普洱茶在往西北辐射的时候,又会遇到特别的干燥而影响品质的转化。

我想到了我们的老祖宗——陆羽。陆羽是怎么存茶的呢?

陆羽在《茶经》“二之具”“四之器”中,设计了一个存茶的物品叫“育”,也叫“都篮”。是一个方形的竹篓。里面分两层,下面一层可以放置火盆,用于烘烤受潮的茶叶,陆羽把它叫作“育”,而不叫作“藏”,也没有叫作“存”。他叫“育”,他要育什么呢?

研究陆羽的思想,不难发现茶圣陆羽视茶叶如生命的活体。存放过程中的茶,像我们人的一生一样,皆有走正走偏的可能。对待储存中的茶,要拿出“教育”它的态度来,去育它,去引导它。所以理念上,在我们走过十年普洱茶的“藏”或“存”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这个行业要掀起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育”。不是把普洱茶扔在那儿就可以了,不是藏在什么地方就万事大吉了。要更新观念,施以“藏育引控”之法。

引,引什么?怎么引?

普洱茶储存中有三条转化路径:一条路径是有微生物参与的“微生物作用”;第二条路径是有氧气接触情况下的氧化反应;第三是没有氧气接触的自动降解或者自动氧化。比如把它密闭起来,创造无氧或者少氧的条件;又如把茶叶裸露存放,与空气接触发生有氧反应。如果出现了微生物,意味着已经长霉了,所以实际存放过程中,微生物参与普洱茶变化的过程并不是很多。

我们知道,储存中的茶叶,如果茶的含水量不超过10%,其转化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这就是所谓的“纯干仓”。茶的含水量在10%~14%之间,有回潮现象,转化的速度会因此而加快。表明没有一定的湿度,茶的转化是困难的,如果空气湿度过大,并影响和增大了茶叶自身的湿度,则在加速茶叶转化的同时,容易引发霉变。所以,如何“引导”存储环境的空气湿度和茶叶的含水量,以及提供怎样的温度条件,是普洱茶收藏中的重要课题。

在多大的温湿度范围内引、育茶的品质变化,给它创造理想的环境条件,这是专业仓储中应重点研究的“控”的技术问题。究竟采用10%、12%、13%、14%哪个含水量?让它朝着怎样的方向“育”?某些特殊风味保持多少的含水量才能稳定生成?多长时间适宜?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的储存条件和追逐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所以藏、育、引、控是普洱茶品质再造永远不变的法则。

茶的色素物质主要由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四大类构成,普洱茶的色变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让绿色的部分尽快地消失,给它一个回潮氧化的条件,色变就加快了。但由此带来的香气、滋味会怎样改变?会不会损失?我们喝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都有熟茶不涩但有“苦底”的经验,这说明带来涩味的茶多酚的转化速度是超过碱的,就是说,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速度是超过茶叶中碱类物质的。茶叶的呈味物质中,碱类物质是呈现苦味的,所以熟茶都不会涩,但是会苦。存储中的普洱茶,引育到什么程度再让它停下来?通过调节控制,使之呈现最为美妙的滋味……这是一篇多大的

云南镇沅:全力打造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茶文化旅游品牌


云南省镇沅县是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有野生古茶树居群和栽培型古茶树居群26.85万亩,有老乌山古茶山、马邓古茶山等5座古茶山,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叶品质优异。近年来,镇沅把茶产业作为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骨干产业,全力打造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茶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

建设生态茶园,提升茶产品质量。按照“抓基地、提质量、增效益、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的思路,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改善茶园宏观环境条件,减少和控制茶树病虫害,严格管控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中施用,解决茶叶农残问题,形成良好生态循环,提升产品质量,打牢“绿色、生态、有机”原料基础。2010—2016年,建成生态茶园8.38万亩,实施茶树生态留养0.58万亩,绿肥套种0.5万亩,推广使用粘虫板、杀虫灯、割草机及生物农药等进行绿色防控2.3万亩;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3个;设立农资供应网点33个;审核发放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书10321户7.68万亩;共投入生态茶园建设资金1951万元。

转换认证有机茶园,增强市场竞争力。镇沅县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金阳茶业有限公司、顺意专业合作社、马邓茶业有限公司、叶氏茶叶有限公司、迎春茶业有限公司、杰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7家企业已获得有机茶园转换认证证书,认证面积1.65万亩。全面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茶叶价格大幅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得到提升。

打造特色茶庄园,“茶旅”融合发展。推行“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模式,着力打造五一、嘉德、茶山箐3个生态特色茶庄园,将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和茶文化元素融入茶庄园建设,突出生态观光、标准化生产、文化旅游等主题特色,使生态茶园建设与旅游观光、庄园经济联动发展,相得益彰,绿色工业生产与绿色休闲度假完美结合,一二三产共享发展,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2016年末,3个企业共生产工业产品茶及旅游宣传产品518吨,实现产值5690万元;共接待国内外茶商及游客1.68万人次,创收420万元,新增利润125万元。

塑造茶叶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依托“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这张靓丽“名片”,强化提升“世界茶王·芳香镇沅”城市品牌形象,全力打造“五一茶”“马邓茶”两个知名品牌;以老乌山古茶山普洱茶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挖掘打造“老海塘、砍盆箐、茶山箐、打笋山”等名山古茶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普洱市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证明商标”,多层面做好品牌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茶企业已注册“五一”“马邓”“老乌山”“老海塘”“茶山箐”“千家寨”等茶产品商标47个(其中“五一”茶商标已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马邓”和“苦聪”茶商标正在申报普洱市知名商标;“镇沅砍盆箐茶”正在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开展茶文化活动,开启“爱心茶园”扶贫模式。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茶博会、展示展销会、名优茶评比及普洱茶加工、斗茶大赛等各类茶事活动,并在镇沅成功举办2014普洱茶加工比赛及2016普洱茶斗茶比赛。在普洱市2014普洱茶加工大赛中,镇沅选手兰发明荣获晒青毛茶手工制作大赛二等奖;罗家迎春生态古茶厂制作的普洱茶产品“后茶园”生饼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4秋季中国(广州)国际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质量评比竞赛”金奖殊荣。在2016普洱茶斗茶大赛中,镇沅县选送的2款茶叶分别获得现代茶园晒青茶及古树茶晒青茶铜奖。与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对接、交流,动员相关茶企业加入“爱心茶园”认购平台。2016年12月14日,云南茶叶电子商务协会与“爱心茶园”项目合作单位金阳公司、五一公司、顺意专业合作社签订“爱心茶园”战略合作协议,金阳公司已先行组建镇沅苦聪人“爱心茶园”专业合作社。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云南打造千亿产值茶产业 茶膏引热议》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云南打造千亿产值茶产业 茶膏引热议》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产值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65871.html

上一篇:全国首座茶膏博物馆亮相博物馆业

下一篇:普洱茶膏的来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