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看完就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膏了

2019-12-05
普洱茶膏是什么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形成的饮用更便捷、口感更醇厚、汤色更艳丽的固态茶。

发展历史

根据史料,茶膏最早出现于南唐时期。从出现到清代近制膏工艺近失传一直都是皇家贡品,一般的茶贡无法与其相比,仅流传于宫廷之中。历经各代演变发展,逐渐完善其制作工艺,但仍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1792年,普洱茶膏作为国礼流出海外。清御茶房解散以后,普洱茶膏一度销声匿迹。直至本世纪,在贡润祥历经重重困难才使其得以复兴。

汤色

普洱茶膏的汤色比普通普洱茶更加通透明亮,因过滤了杂志,茶汤也更加纯净。结合高科技制作工艺后的普洱茶膏,在剔除可能存在的农残等有害物质后,饮用也更加安全。

功效

解酒护肝、消食解腻、养胃塑身,其潜在功能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功能。

饮用方法

纯饮:只需一个冲泡的玻璃杯及一个或几个品茗杯,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茶坊均可冲泡品饮,不受环境的约束。口感依据个人口味加水多寡进行调节。

调饮:用调饮的方法饮用普洱茶膏,是茶膏饮用中的“另类”,使简单快捷的普洱茶膏喝出功夫茶的韵味。比如贡润祥就专门研制了相关的饮用茶具“龙壶”。当普洱茶膏在水中溶解从龙嘴中流出的时候,美轮美奂。时而如凤翔,时而如龙舞,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如风吹云动。

鉴别方法:

陈化年份:普洱茶膏保留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

外观:通过茶膏的颜色和挂霜情况来观察茶膏的好坏。若呈灰色则说明茶膏不好。

通透性: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萃取的环节比较严谨,品质最佳。

滑感:入口即化、生津极快和回甘持久的普洱茶膏才是佳品。

cy316.COM编辑推荐

醒茶有多重要,看完就知道了


冲泡一杯好茶从醒茶开始,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对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直接的影响。不同的茶类因为茶箐种类不同,工艺不同,如何“醒”自然也不同。

首先我们要知道醒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常见的说法之一为:醒茶是让沉睡或尘封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以便于冲泡饮用的过程。

普洱茶如何醒茶?教你3种方法

换成更为科学的表述就是:让茶叶与空气、水分进一步接触,打破原本的稳定状态,排除不良因素,使其性质变得相对活跃,让茶叶内含物质能够稳定析出。一种是对于经过存储的、有陈期的,需要进行冲泡前醒茶和冲泡时醒茶,另一种就是没有经过存储的、鲜新度较好的一般处于密封保存的红茶、绿茶之类,通常只需要进行冲泡时醒茶。红酒和普洱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醒”,红酒要醒酒,普洱也要醒茶。而且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只有通过合理的醒茶才能品饮到最温润醇和的普洱茶滋味。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别,还有散茶和紧压茶,不同的普洱茶,醒茶方法也有不同。

散茶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冲泡前醒茶,因为如果处于密封保存状态的散茶短时期醒茶意义不大;而如果不是密封保存的散茶,那它本身就处在一个类似长期醒茶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再继续醒茶,直接进行冲泡时醒茶,通常使用90~95摄氏度的温水,即入即出润茶(洗茶)1~2次即可。

冲泡前醒茶主要针对紧压型普洱茶,如饼茶、砖茶、柱茶等,尤其是经过仓储的紧压型普洱茶,效果最为显著,下面以饼茶为例,讲解不同茶性的紧压茶应该如何醒茶。

一、首要要说明的是,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不一样,而且对存放中的茶的醒茶和冲泡前的醒茶意义也不一样。

1、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开放的环境里,一般是不需要醒茶的,但是开放的环境容易潮湿,对茶质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密封的环境里,也不需要醒茶,因为那样生普洱茶都已经死了,醒不过来了。所以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比如留了缝隙的柜里头)里存放的生茶,也就是平时大家说的干仓茶。

普洱茶如何醒茶?教你3种方法

醒茶方法:将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开放的环境放大概半个到一个月,但不用撬开,拆茶的时候沿着边转着来拆,就是把同时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后再喝里面的。

2、熟普洱茶都需要醒茶,特别是年份比较近的,渥堆气比较重。醒茶的方法就是把茶饼整个撬开,放置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再引用。其实环境对熟普影响不大,注意不要湿度太大就好,熟普洱茶的醒茶纯粹为了跑掉渥堆气,跟生普洱茶那种唤醒是完全不同的意义。

3、泡茶前的醒茶通常也称洗茶、温润泡。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热水10秒左右倒掉,其目的在于:提高茶叶及泡茶器具的温度;通过对茶叶进行温润浸泡,起到利于茶叶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

二、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要想品饮到一泡口感上佳的陈年茶,冲泡前的“醒茶”是一个重要的处理环节。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哪怕仅仅陈化了七、八年的旧茶,经过以下的醒茶步骤,都可以迅速将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1.首先是拨茶,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为重量几克大小的茶块。之所以用“拨”这个字眼而不用“掰”“拆”“解”……是因为年代很久的茶饼,往往茶体已经十分松透,用手轻轻摇动或拨动,茶就会一片片散落下来。而对于只有一、二十年的茶,茶体还比较紧结,往往就要借助茶刀。对于茶饼或茶砖来说,从侧面入刀可以轻松地将茶剖成两片,而后再用手掰成约一泡分量的小块;沱茶通常压制得比较紧,从可唇边或侧面下刀。拨茶时也要注意不要将茶拆得太碎。过碎的茶不但容易堵塞壶口,还会因茶汁释放过快而影响冲泡时茶水滋味和浓度的稳定性。

2.然后的工作是通风透气,将茶内的陈宿杂味吹散出来。方法是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清洁、蔽荫处吹风数日。这一阶段是茶最容易沾染杂味的时候,要注意环境不可有异味,也不可受到日晒或长时间灯光照射。在茶叶上覆盖一张白纸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影响。通风的时间视茶品状况而定。对于干净的茶品只需二三日即可,而入仓茶则可延长至一周或两周,以便散发仓味道。

3.最后将通风后的茶收入紫砂罐(或陶罐)中。由于紫砂具有良好的隔热、避光性能和一定的透气性能,可以调节、维持罐内温度、湿度的相对稳定。茶储存在这种环境中,可以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

选取紫砂罐,最好使用烧结度比较高、没有异味的旧罐。新制紫砂罐内含有土气与火气,会导致茶品变质出现杂味。新罐简易的处理方法是用开水冲烫、浸泡,每日换水一至两次,反复数日后晾晒至足干就可以盛放茶叶了。浸泡后的罐子务必晾晒干透,否则罐内残存的水分会令茶叶受潮霉变。确保茶罐干透的方法是将一把生茶投入罐中,盖好盖子闷放一日,茶叶不会吸潮变软即可。同时罐中放入一些干净的竹碳,更有利于吸附杂味,提升茶品的品质。竹碳最好同样用水煮透、晾干。

第三、水温和茶叶浸泡时间。

个人方法:第一、二道茶水弃之,称之为洗茶或醒茶,时间不益过长!10秒左右!一般生茶一遍,熟茶两次,老茶头和茶梗三次就够了。

有很多朋友会问,不洗茶行不?可以,只是第一、二、三道口感不好或不是很好,所以把它倒丢了吧,别觉得可惜。第四道起开始饮用,第四道的茶叶浸泡时间为10-15秒!第五道浸泡时间略为第四道长些如10-2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间也就可以越长。具体泡多少时间这与投茶量和个人喜欢喝茶的浓淡程度有关,一般投茶量在8克左右哦,喝茶的人多,投茶量可适当增加。

不知道普洱怎么泡?看完这篇你就懂了普洱茶泡法


普洱茶选用云南大叶种茶叶为原料,叶大、叶厚、芽肥、多为紧压茶,而且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陈化年份愈久的旧茶,冲泡时释放的内含物质越丰富。这三个特点都体现了普洱茶的冲泡对温度和热量的较高要求,并且普洱茶比其它的茶类耐泡,而且需要充足的舒展空间。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要想泡好一款普洱茶,水质的选择也很重要。“茶借水而发”,水是茶叶生命呈现的载体。泡茶,最好用活性好的自然水,比如山泉水。普洱茶的冲泡主要从四个方面把握:

1、选壶

紫砂壶良好的透气性、保温性,能给普洱茶提供充足的温度与热量,是一款能良好发挥普洱茶性格的器具。而新旧茶、生熟茶的不同,在选壶上都有不同。

(1)新茶,需要保持新鲜活力,宜用壶身矮扁、壶壁薄、壶口大、透气性好的紫砂壶冲泡;

(2)旧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对水温和热量要求较高,则需要选择壶身高、壶壁厚、容量大、保温性及聚热性强的紫砂壶冲泡。

(3)生茶,叶片的活性较强,伸展度大,需要选择腹部圆润、有足够空间舒展叶片的紫砂壶冲泡。

(4)熟茶,经过发酵,茶叶陈化成熟度比较高,需要选择保温性好的紫砂壶来冲泡。

2、水温

由于普洱茶选料肥厚和陈化时间长的特点,冲泡的水温一般都比其它茶类要求高,成品普洱茶的水温一般要求达到100℃。当然还要根据新旧茶、生熟茶的性格而定。

(1)新生茶,6年以内的新茶,尤其是原料比较细嫩的生茶,冲泡时,水温在95-98℃即可,以免把新鲜的叶子烫熟,茶汤产生水闷气。

(2)旧茶,8年以上的旧茶,以及选料肥壮的达到成品茶年份(生茶达6年、熟茶达3年)的茶品,则需要100℃水温,才能将茶品的性格充分发挥出来。

(3)生茶,则需要多考虑茶品的鲜爽度,水温不仅要看年份,还要看原料的老嫩度,原料偏嫩的茶品,尽量降低水温冲泡,但最低不能低于95℃。

(4)熟茶,由于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原料已基本熟化,达到成品茶年份(即3年以上)的熟茶,冲泡的水温都要达到100℃,才能将熟茶顺滑甜的性格发挥出来。

3、投茶量

投茶量的多少也是能否冲泡好一道普洱茶的重要元素,从口感及健康的角度出发,每100ml水投4g茶叶较适宜。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还要因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可根据口感的浓淡,适量调整上下1克左右。

4、冲泡方法

一般冲泡的前5冲都是2—3秒即可出汤,从第6冲开始,则需要根据茶汤的浓淡程度适当延长闷泡时间,大约5秒、10秒的增加;8冲之后,还可以用淋壶的方式保温闷泡,这样茶滋味会更加的饱满。

普洱茶应该怎么存?看完这篇就懂!


通风透气,还是密封保存?这样的讨论,在普洱茶界已经存在许久。存茶,究竟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怎么样才有利于普洱茶的转化?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普洱茶的转化是怎么发生的。1.普洱茶的转化是怎么发生的?普洱茶的转化路径,主要分为两种:氧化路径、微生物路径。氧化路径氧化路径,是指茶叶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导致茶叶内含物质的氧化。氧化路径,短期内有其优势,但对于普洱茶长期的越陈越香而言,不是主要的,因为普洱茶的长期转化主要依靠的是微生物路径。早期的观念往往认为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主要依靠氧化路径,通过接触空气才能越陈越香。这其实是一个不太正确的观念:普洱茶令人迷恋的老茶风味,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活动导致的后发酵。氧化过多的茶品,最终会呈现出汤质发散,回甘生津弱的特征,不会形成普洱老茶「汤质厚、喉韵深、体感明显」的品质表现。氧化过度的茶,由于活性物质(糖苷类)被大量氧化,微生物缺乏养料,越陈越香的潜力也被透支了。微生物路径普洱茶的工艺由于大量保留了茶叶中的活性物质(糖苷类),使得微生物得以滋养其中。微生物活动导致的后发酵,使普洱茶最终呈现出「汤质厚、喉韵深、体感明显」的品质特征。微生物转化的原理微生物活动裂解茶叶的纤维,将本来不溶于水的物质切断使之可溶于水,于是汤质越来越厚。纤维链中的蛋白质脱离出来,产生游离氨基酸,于是喉韵加深。整个过程中溶于水的总能量物质增多,于是体感变强。有人会问:微生物活动难道不需要空气吗?如果完全密封,微生物怎么生长?其实,除非是把茶存放在实验室级别的无菌环境中,否则日常环境的空气与水分已经足够所需微生物的活动,更何况,有利于普洱茶转化的微生物主要属于厌氧菌——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氧气。普洱茶随着微生物的转化,最终呈现出汤质越来越厚,喉韵越来越深,体感越来越强的特征,这是长期存放的最终目的。2.日常品饮的茶应该怎么保存?短期内要品饮的茶,建议放在密封铝箔袋中保存。撬茶时打开,取完时放回密封。除了密封铝箔袋,还可以选用不透气的上釉瓷罐、密封性好的锡罐、紫陶罐等,只要确保密封性,就能避免氧化过度。有些人习惯将茶叶撬散放在紫砂罐中存放,其实,这样可能会导致氧化过度,减损茶品滋味。在面对有杂异味的老茶、涩味明显的新生茶、突然产生酸味的茶等有小毛病的茶时,放在紫砂罐中可以解决问题。因为茶品在紫砂罐中接触氧气,能够把导致杂异味、涩味、酸味的物质消解掉,但如果放的太久,就会导致汤质发散、活性物质大量消解,因此并不建议将普洱茶放在紫砂罐中长期保存。3.应该如何长期存放普洱茶?长期存茶,掌握一个关键词:小环境的稳定性。如果期望普洱茶在岁月中越陈越香,最好的选择是密封保存,因为只有密封,才能很好地保持微生物小环境的稳定。怎么保持小环境的稳定性?第一,在清洁、避光、防潮的环境中密封保存。第二,紧压茶优先,越紧越好。散茶接触空气面积大,容易氧化,不适宜长期保存。压得越紧越好则是因为有利于保持小环境的稳定。第三,存茶量越大越好。越大,更有利于保持微生物小环境的稳定。饼茶存放示范多数的饼茶都有一提的笋壳装,笋壳能起到防水作用,也为饼茶的小环境稳定提供了一个保护层。如果大量存茶,可以将很多笋壳装的饼茶放在镀膜防潮的纸箱里,再将纸箱密封,堆叠存放。长期存放的最佳选择——茶砖知道了普洱茶存放的要点后,会发现茶砖在长期储存中具有绝佳的优势。因为方方正正的茶砖,存放时能够紧密堆叠,砖与砖之间的空隙很小,从而在最小空间内实现最高密度的茶品存放。茶砖方方正正,可以紧密堆叠存放茶砖,还能极大地减少了茶品的占地空间,有效促进存茶空间的利用率。存放茶砖时,可以将大塑料袋置于纸箱之中,再将茶砖放进纸箱紧密排列,最后将塑料袋和纸箱一起密封。这便是最简单也最高效的存茶方法。

什么是普洱茶膏


什么是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茶膏发展史

根据史料,茶膏最早出现于南唐时期。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唐代时期因科技远远没有现在发达,所以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但是依然没有将茶汁与茶叶中的纤维物质彻底分离,而只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与真正意义上的“茶膏”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后来出现民贡的“茶膏”,都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都属于“含膏”的性质。

宋代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时代,从茶叶的采摘、焙制、造形、包装、递运、进贡等诸方面相比唐代制茶更上一层楼,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制茶工艺却在明代戛然而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虽然明朝废止龙团凤饼,但处在边疆地带,远离京城的云南依然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着团茶与饼茶的生产。此时的制茶工艺远远不如唐宋时期,只是简单的模仿。即使如此,也为后来清朝普洱茶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朝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

1792年(乾隆57年),普洱茶膏首次做为国家礼品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嘎尔尼馈赠,并就此流入海外。

1925年,清朝皇室解体,普洱茶膏的制作也随之终止。茶膏自此又一次销声匿迹。

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御茶膏的破译与复原。普洱茶膏制作工艺在中国一脉相承,虽然经历了明代和民国的数百年断代,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重要的制作工艺。现代制作的普洱茶膏香味十足,陈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茶膏的特点

很多人对普洱茶膏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体。其实,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直接点出了普洱茶膏的两款产品,一个是黑膏,一个是绿膏(呈墨绿色)。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产品,且每款产品的品质与外观差异极大。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则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其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过程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相比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品质更高。

普洱茶膏的汤色比普通普洱茶更加通透明亮,因过滤了杂志,茶汤也更加纯净。结合高科技制作工艺后的普洱茶膏,在剔除可能存在的农残等有害物质后,饮用也更加安全。

茶膏的饮用

纯饮方法:这是目前冲泡普洱茶膏最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普洱茶膏最流行的方法。它的冲泡方法简单易行,只需一个冲泡的玻璃杯(很多人用玻璃材质的公道杯),及一个或几个品茗杯(按品茶人数确定)的用具,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茶坊均可冲泡与品饮,不受环境的约束。

调饮方法:人们习惯于将不同植物果实,如大枣、桂圆、山楂、枸杞等一些补气、补血又养颜的物品调配到一起饮用,以期达到更高的品饮效果。用调饮的方法饮用普洱茶膏,是茶膏饮用中的“另类”,却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好方法。

茶膏的功效:解酒护肝的功效、消食、解油腻的功效、养胃的功效、抗癌的潜在功能、降血压与降血脂的潜在功能、降血糖的潜在功能

茶膏的鉴别

陈化周期:从理论上推算,其时间大约为60年。超过陈化期的茶膏,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膏体也产生风化戓霉变。

观察外观:一是如果是黑色,表示生产时间不长;二是膏体表面泛出一层白霜,表示已有一段出产时间,而且白霜愈重,证明陈化时间愈长。至于能否依据挂霜的多少来明确年份,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因为挂霜的多少除了有时间因素外,也与存放方式有关,裸露在自然条件下,挂霜既少且慢;反之,在密闭的条件下则挂霜很快;三是当膏体的外观呈现灰色,则是变质的表现,这样的茶膏冲泡后,汤色一定混浊、呈暗红色,并带有大量沉淀物和悬浮物。不适合饮用。

通透性:汤色通透,呈宝石红,证明茶膏内含杂质极少,萃取的环节比较严谨,品质较好;反之,汤色发暗,且有悬浮物,无通透性,证明杂质较多。

滑感:很多茶膏的汤色呈红色,也通透,但是一品,缺少一种厚重感,更缺少滑润度。入口即化、生津极快和回甘持久的普洱茶膏才是佳品。

普洱茶茶膏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太多的坎坷才走到今天的辉煌。当然普洱茶茶膏的好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我认为最好的还是在其经历,所谓茶路漫漫,漫漫茶路。学无止境,我在路上,心永在茶路之上。

普洱熟茶贵还是生茶贵?看完你就明白了


普洱熟茶贵还是生茶贵?普洱茶有生茶与熟茶之分,对于不少新手茶友来说,不太了解,哪种茶叶更贵。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从定义来看,普洱熟茶和生茶应该是一样的价格,可事实并非如此。

在某些时候,生茶比熟茶贵;在某些时候,熟茶是比生茶贵。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最大的差异是前者没有经过渥堆发酵加工,而后者经过渥堆发酵加工,这就意味着什么呢?

人工成本增加了,制作成本也增加了,所以,在同等的毛料制作出来的生茶和熟茶,熟茶一般都会比生茶贵。如果新生茶比新熟茶贵,或一样的价格,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熟茶毛料的品质没生茶的好,没有之一。

所以,当普洱茶刚刚出炉时,即刚刚上市时,熟茶是比生茶贵的。

那在什么时候,普洱生茶比普洱熟茶贵呢?有一定年份后。

如果你把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的价值连成线,你会发现,那是一条抛物线,其最高点就是它们价值最高点。也就是,不管生茶和熟茶,它的价值是会到顶的。

普洱茶的特点就是越陈越香,越老越值钱。不是说熟茶老了不值钱,只是老熟茶没有老生茶更值钱。如果你留意拍卖会上拍卖的茶品,你会发现,几乎99%拍卖的对象都是生茶,为什么呢?因为同年份同档次的陈年老茶,生茶的价值远远甩了熟茶几条街,而且是越甩越远。

因为老生茶的口味以及体感是老熟茶远远不及的,这也间接决定了老生茶比老熟茶更有价值。用一句话来说,新熟茶略贵于新生茶,而老生茶远贵于老熟茶。这回,看官你可看懂了么?

水对普洱茶有多重要,看看就知道了——


中国茶文化追根溯源可到神农尝百草遇茶解毒,所以历经岁月轮转的茶文化愈来愈讲究,就冲泡茶的水来说,古人对水的选择、泡茶水温都十分讲究。

许次纾的《茶疏》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水对茶的影响可见一斑,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水对普洱茶的影响吧。

于泡茶的水而言,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已给出答案:“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水质好的水冲泡出来的普洱茶茶汤香、软、味醇。

明朝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好茶需配好水,若你有一饼好茶,却用自来水冲泡,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我们虽不能效仿古人上山汲取山泉,亦可选择品质上佳的纯净水或矿泉水进行冲泡,欲泡好茶,就不要在水上吝啬,好水能让茶更好喝。

冲泡普洱茶时,也要注意泡茶的水温,普洱茶其实是比较特别的,它不像其他茶类,适宜水温在75-85℃之间,普洱茶的水温比这个要高出好多。

普洱茶新手在冲泡普洱新茶时温度要相对低一些,但这个低比起冲泡绿茶的水温要高的多,大约在95℃,其实茶叶冲泡的水温不是很好掌握,所以水温可以借助一些带有温度的器具来解决。

普洱茶为紧压茶,茶性难发散,所以高温能够让茶香弥散出来,能够让茶叶的味道快速的侵泡出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普洱茶品饮体验。

但有利有弊,水温过高也会冲出苦涩味来,茶叶的细胞壁遇高温遭到破坏,内含物质浸出程度快,茶叶喝上去会有苦涩,所以这就要讲究冲泡手法了。

但是放在陈年普洱茶身上,水温比之95℃又要更高,最好使用100℃的沸水进行冲泡,才能冲泡出老茶的韵味来。

其中老砖茶、老茶头、沱茶等用来煮着喝,味道会更好更醇厚。

所以普洱新茶水温控制在95℃左右,老茶或茶头类的水温最好在100℃。

茶与水的关系选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说到这儿你知道泡茶时的茶水比例是多少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据时间积淀与实际操作,我们知道茶水一般以1:50为宜,也就是说1克茶叶配上50毫升的水,择好水,掌控好水温加之正确的茶水比例能让茶更好喝。

择好水,让茶更好喝;

控水温,让茶更出味。

怎么识破假普洱?看完就懂


花钱要花的明白,买茶要买的放心。新人喝普洱茶可谓是处处都是坑,哪里都有雷。自从电商平台成为购买普洱茶的新渠道后,每天都有无数人上当受骗。如何在短时间内识破假普洱,已经成为新茶客入门的必修课。

电商不买传奇茶

电商总能淘到宝,放在传奇老茶上面则万万行不通。在普洱茶没有盛行的时代,一般人不会买普洱,买普洱的都玩家。所以根本不存在“XXX爷爷当年当知青的时候买了几片茶”这样的故事,如果电商平台有便宜的传奇茶,早被茶商扫了。因为这些茶与人民币是划等号的,刚入市场的小白怎么可能会捡到这么大便宜。

宫廷普洱不宫廷

宫廷普洱茶是熟茶的一种级别,跟已经成为历史的宫廷完全不沾边。很多茶商就拿“宫廷”俩字蒙人,我见过最离谱的奸商,一手拿着末代皇帝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另一只手指着散熟号称当年溥仪喝过的普洱茶。溥仪喝普洱没错,但那是老生茶,跟现在的宫廷普洱茶完全不是一回事。

9.9包邮都是垃圾

商家搞促销,拿出十片八片增加个热度,这是常有的事。但要是“9.9包邮”还大批量销售,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不会是也不可能是什么好茶。

好茶批量出货找茶商就行,这个价格一群人等着抢。能拿出来做零售的,不是原料有问题就是仓储有问题,9.9买的了吃亏也买的了上当。劣质茶背后的品饮风险不容小觑。

普洱茶好不好“闷”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平常泡茶、喝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来,喜欢淡一点或者浓一点,喜欢注水即出或是稍微闷泡,这些都是个人的习惯。从鉴别茶叶品质的角度来说,泡茶的时候“闷”一会,却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茶品缺陷。

茶叶“闷”上30秒、1分钟、3分钟或是更久,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内质溶出更丰富,更易将茶品的优缺点都放大展现。而鉴别“闷”过的茶汤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汤色。汤色是反映茶叶内含物质是否丰富的一项重要指标,观察一款茶汤,需要注意其色泽及明亮度,茶汤透亮则说明内质溶出不够,浑浊则意味着茶品不够优质。

香气。茶叶经过“闷”泡后,闻香时更容易感受到香气类型、是否有异杂气息、香气是否显扬等。带有烟、霉、酸、馊、臭等不良气息的普洱茶,可以说是劣质茶品;带有焦糖香、花果香等的茶品则可能是加入了萎凋、渥红等非传统普洱茶工艺。

滋味。“闷”过的普洱茶汤,其滋味也更容易被感受,比如是否有异杂味、滋味是否分离、回甘强度及持久度如何、浓强程度如何?刺激性强而不涩是为浓,入口苦、吞咽后苦而挂舌是为涩,滋味分散、苦涩剥离的茶汤,基本认定茶品品质不过关。

口感。口感是指口腔对于茶汤的触觉部分,审评时要注意的分项有:包裹度、粘稠度、顺滑度、生津、涩感、融合度、锁喉感、刺舌感。

好茶不怕“闷”,“闷”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鉴定茶叶品质的方式。闷一闷,“牛鬼蛇神魑魅魍魉”,没有哪个不现原形。

普洱茶膏凸显了养生文化


普洱茶膏凸显了养生文化!中国的茶叶最早就是作为“药”来使用的。后来一点点演变成为饮品。虽然很多的医药经典中都涉及到了茶,但侧重点都由原来治病的功效向养生与保健的方向转化。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有关。因为中医药倡导的是“治未病”,主张预防为主,并提倡“药食同源”,这就使中医药对养生与保健格外的关注,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主流。中医理论里医术最高的人不是药到病除的人,而是能在病发前把病铲除的人!这与西方的医学有很大不同。

正是沿着这种思路,清代的著名药学家赵学敏将普洱茶及普洱茶膏纳入了他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之中。中国古代医学家将普洱茶膏纳入中药的经典书籍中,并不是单纯从治病的角度,更侧重在养生的范围。如《本草纲目拾遗》在评价普洱茶膏时,第一句话就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这句话是人们在探讨普洱茶膏功效中,经常引用且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很多人对普洱茶膏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醒酒第一”不是治病,而是养生的需求。

自中国的清代起始,人们对普洱茶膏的饮用,不管是皇帝,还是那些能够得到它的达官贵人,基本上都是从养生的角度品饮的,保健的功能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普洱茶膏除了养生的功能外,也有对某种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如腹胀所产生的不适,饮用普洱茶膏就可很快解决;如口舌出现轻微的溃烂,可口含一小块茶膏,过夜即愈。这些也同属于中医药的范畴。

实际上,中国的古人不愿将其单纯归类为药物,就在于它还是茶,是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的茶珍品。既然是茶,其养生的概念就是第一位的。这与“药”的概念截然不同,因为没病的人可以不吃药。

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在“普洱茶膏”这四字中,“茶”是第一位的,是老少皆宜,健康的人和有疾病的人都可品饮。而“膏”因为有“药”的概念,但却是第二位的。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和云南“森林系”特征明显的山山水水有关。西双版纳、临沧以及普洱,三足鼎立,向世界宣示着一个茶叶帝国的存在。

西双版纳,早年以旖旎多情的旅游闻名中外,大理、丽江、腾冲的旅游兴起后,西双版纳近年来又以普洱茶扬名立万。“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茶人心中的好茶——“老班章”“曼松”“倚邦”“薄荷塘”“那卡”“刮风寨”“弯弓”……皆出此地。

普洱,森林覆盖率达68.8%,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古“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云南茶经此运到京城,故有“普洱茶”一词。

境内茶山秘境,风景绝美,让人神往,景迈万亩茶园,无量山云雾迷蒙,千家寨、邦崴、困鹿山、娜允,这些都是大名鼎鼎茶山茶寨。

临沧,是滇红的故乡,近年来“冰岛”茶风云直上,昔归不甘落后,更有小户赛、大雪山、忙肺等小山头、小村寨威震江湖。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聚集了普洱茶行业80以上的大企业,它是普洱茶的“华尔街”,和终端的广东“芳村”遥遥相望,互为犄角,让世界瞩目。

勐海茶厂、福海茶厂、洪海茶厂皆坐落勐海县,一片树叶让这个边陲之城,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易武更以贡茶闻名中外,各大茶企林立,据说90%的好茶从此走向世界。

中国茶叶历经数十年野蛮生长,如今正趋理性和成熟,既然2007年的雪崩不能摧毁这个行业,2014年后的茶市波动更无可奈何了。炒家林立,但无法再撼动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和灰心。

普洱茶的真正兴盛,是中国消费升级下的社会现象。新世纪以来,云南被全世界恩宠,普洱茶和云南的空气、水土、天空、阳光、原始森林、少数民族、红土魅力共同构筑起祖国边疆的健康长城。

活在云南,是健康的,也是自由的,放心的。茶叶只是健康序列中的普通一员,若吃了太多添加剂的食物,你来云南解解毒,也不是一件坏事。

古代皇宫里喝普洱,一路延续传承,今天先富起来的群体,纷纷端起了普洱的茶杯,这不是炫富,而是对自身生命的看重和珍惜。

懂身体,懂健康,懂日常,懂责任,方为人。

为什么是普洱茶膏《普洱茶膏》第二章


为什么是普洱茶膏《普洱茶膏》第二章

研究过茶膏发展史的人或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普洱茶膏?

因为中国的茶膏自唐代开始有了它的雏形,到了宋代工艺已经成熟。可唐宋时期的茶膏不是普洱茶膏,其原料也与普洱茶无关,如宋代的“玉蝉膏”就是以白茶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可这些产品为什么到后来都销声匿迹了呢?

如果说,是因为工艺的失传导致唐宋时期茶膏的佚失的话,那么清朝宫廷的普洱茶膏制作又是借鉴了宋代的工艺。因此,我们也许问,为什么不把这种工艺用在白茶或其他茶品上,却单单是普洱茶膏呢?       

再进一步讲,中国的茶膏的研发不是以普洱茶为起点,可最终又落在了普洱茶身上。而且留传下来的又是仅此一种,其他的再也不见踪影。特别是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工艺的破译较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但成功的仍是普洱茶膏。以至到了现在,生产普洱茶膏的企业已达几十家,大有形成产业规模之时,仍然没有其他茶膏的生产。

实际上,很多生产绿茶、乌龙茶、白茶的企业也曾尝试茶膏类的深加工,甚至求助于普洱茶膏企业合作研发,但似乎都没有成功。仿佛中国的茶膏生产只能是普洱茶膏。甚至,对于当今的喝茶人而言,只要一提起“茶膏”两字,就是指普洱茶膏,而无须再缀上“普洱”两字。换句话说,“茶膏”已成为“普洱茶膏”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简化用语,或者是专属名词。

为什么?很多人在问。中国各地有那么多的好茶,难道只有普洱茶可进行这种“膏类”的深加工,其他茶为什么不行?

一句话,为什么单单是普洱茶膏?

要想解答这个疑问,得从普洱茶说起。

一、普洱茶的“四奇”

普洱茶是中国茶叶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品种。我们说它特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种茶所依赖的茶树品种与资源唯有中国独有,而在中国则只有云南独享。这与我们平日接触到的绿茶、红茶、乌龙茶不同。这些茶不仅中国有,越南、日本、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在生产。而普洱茶则不同,有着极强的地域性,是云南的唯一,中国的唯一,当然也是世界的唯一。

为什么只有云南能生产普洱茶?

前几年,曾围绕为什么只有云南能生产普洱茶展开讨论。当时争论的议题是:普洱茶为什么只能在云南生产?其他地方生产的普洱茶就不是普洱茶?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又极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云南普洱茶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这种大叶种晒青毛茶不仅是普洱茶一大特色,也是云南独享的茶叶资源,因为云南的茶树基本上是以大叶种茶树为主,资源的优势决定了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这种说法有一个疑问:大叶种茶不仅云南有,在广西、湖南、海南等地都有大叶种茶。那么它们的大叶种茶与云南的大叶种有什么区别?而且海南的大叶种茶树还是云南省茶科所帮助移植的。如果将这些地区大叶种按照云南传统的晒青工艺制成的毛茶,再经过后发酵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难道不是普洱茶吗?

第二种解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保密工艺”,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只有云南少数人及个别企业掌握,为云南独享。云南以外的人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无非是一些皮毛,不可能是普洱茶的“精髓”。所以,有不少人曾建议政府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列为“国家机密”。这种提议,并非“妄想”,也非独创,是有先例的。云南白药集团生产的很多药品都被列为国家级保密配方,属于国家级机密。可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云南各个产茶区近几年已有上千个企业已经获得了普洱茶生产许可证(即QS),并也在生产普洱茶。当一个“国家机密”已经形成遍地开花的态势。这个“国家机密”还存在吗?如果说云南白药的保密配方不是云南白药独家掌控,而是百家、甚至千家……它的保密配方还存在吗?可能有人会不认同这点,认为拿到QS(生产许可证)不等于拥有普洱茶核心技术。那么普洱茶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云南上千家通过QS生产许可的企业所生产的普洱茶,我们能认定哪些企业是因缺乏普洱茶核心技术而不能生产普洱茶?或认定它生产的不是普洱茶呢?显然,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

第三种解释:认为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是因为普洱茶不仅是云南地方名茶,还因为普洱茶中的普洱两字也来自云南的一个地名,有地域性保护的要求。这种说法似乎也欠妥。我们知道,以地名命名的茶叶在中国有很多,如西湖龙井、洞庭湖碧螺春等等。这类地方名茶通过茶名前加地名的前置限定(如龙井茶前加西湖二字),的确起到了区域性保护作用。但普洱茶却不能套用这个概念。这是因为:一是地名加茶名的命名方式一般保护的区域都很小,如西湖龙井,地域的概念十分狭小。可普洱茶就不同,普洱茶涉及的原料及加工范围已远远超过了普洱地名的限制,是云南一个大的地域概念。历史上的六大茶山就已突破了普洱府的地理范围,后来更是扩大至云南大部分区域。说句玩笑话,既使现在,相对大多数普洱茶消费者,他们只知勐海、下关,不知思茅(普洱市前身)。如果不是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很多人还误认为普洱茶只是一个茶叶名称,跟地名毫无瓜葛;二是地名加茶名的命名方式还有另外一种局限。以龙井茶和碧螺春茶为例,云南自20世纪中叶就尝试用云南本地的台地茶按照西湖龙井的工艺生产云南龙井茶,用碧螺春工艺制成的云南碧螺春茶,且制作的工艺在今天已相当成熟。我们不能说云南龙井茶就不是龙井茶,也没人说云南碧螺春就不是碧螺春。应当都属于绿茶的大家族。用云南的绿茶制作者的话说,他们制作的绿茶虽然做工上没有西湖龙井与洞庭湖碧螺春那么“精细”,但茶气却比它们足,茶叶的耐泡性也比它们强。这种说法应当是既不气馁,又十分客观。同样,云南普洱茶在近几年风起云涌时,全国很多产茶区也借势大量生产“普洱茶”。那么这个普洱茶可以称为广西普洱茶、四川普洱茶、贵州普洱茶吗?如果不行,那么为什么云南生产的龙井茶和碧螺春就可称作云南龙井茶和云南碧螺春,临到其他地方生产的普洱茶就不是普洱茶了呢?

其实,当时之所以引发的这场争论,是源于近几年普洱茶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现象:非云南普洱茶产区所生产的普洱茶无论其外观、汤色和口感,与云南普洱茶表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的甚至可以说“形似”到了极致,但仔细品味,仍明显感到缺乏一种“神似”。同时,这些产品最大的一个弱点,是普遍不具备储存价值。刚生产出来的品质尚可以假乱真,但存放一段时间后,则品质快速下降,与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正好走向反面。

同样一个有趣现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云南因计划经济的原因,大量生产绿茶,普洱茶的生产几乎停止。其出口香港地区普洱茶的重任落在广州几个茶厂身上。但是,香港的商人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云南重新恢复生产普洱茶,其要求之强烈,竟惊动了当时的国务院。由当时外贸部副部长李强(粉碎“四人帮”后任部长)亲自挂帅,研究恢复云南普洱茶生产。香港商人为什么对云南生产的普洱茶情有独钟呢?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普洱茶为什么只能是云南独享的产品?难道它真的不能在异地(指非云南普洱茶生产区域)复制与生产?它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到底是什么?

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普洱茶身上,如广东的荔枝、甘肃与青海交界的冬虫夏草、长白山的人参等等,都曾带给我们种种疑惑。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的产品不能在其他地区“复制”,其答案只有一个:即这类物质的天然性、遗传性、系统性与不可复制性。

也许,有人会追着提问:就算普洱茶是云南的唯一,难道只有唯一才是最好的吗?我们说,当然不是。唯一只是一种现象,不代表全部。我们这里强调的唯一更多的是涉及茶树品种与资源的唯一性,独特工艺的唯一性,陈化过程的唯一性,特殊功效的唯一性。这些唯一性构成了普洱茶的“四奇”。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看看版纳、普洱、临沧的生态就知道了!


普洱茶为何横行茶界?和云南“森林系”特征明显的山山水水有关。西双版纳、临沧以及普洱,三足鼎立,向世界宣示着一个茶叶帝国的存在。

西双版纳,早年以旖旎多情的旅游闻名中外,大理、丽江、腾冲的旅游兴起后,西双版纳近年来又以普洱茶扬名立万。“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茶人心中的好茶——“老班章”“曼松”“倚邦”“薄荷塘”“那卡”“刮风寨”“弯弓”……皆出此地。

茶界鼎鼎大名的老曼峨

普洱,森林覆盖率达68.8%,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古“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云南茶经此运到京城,故有“普洱茶”一词。

境内茶山秘境,风景绝美,让人神往,景迈万亩茶园,无量山云雾迷蒙,千家寨、邦崴、困鹿山、娜允,这些都是大名鼎鼎茶山茶寨。

无量山的茶园美景,去过的人这辈子都忘不了

临沧,是滇红的故乡,近年来“冰岛”茶风云直上,昔归不甘落后,更有小户赛、大雪山、忙肺等小山头、小村寨威震江湖。

西双版纳的勐海县,聚集了普洱茶行业80以上的大企业,它是普洱茶的“华尔街”,和终端的广东“芳村”遥遥相望,互为犄角,让世界瞩目。

勐海茶厂、福海茶厂、洪海茶厂皆坐落勐海县,一片树叶让这个边陲之城,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易武更以贡茶闻名中外,各大茶企林立,据说90%的好茶从此走向世界。

中国茶叶历经数十年野蛮生长,如今正趋理性和成熟,既然2007年的雪崩不能摧毁这个行业,2014年后的茶市波动更无可奈何了。炒家林立,但无法再撼动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和灰心。

普洱茶的真正兴盛,是中国消费升级下的社会现象。新世纪以来,云南被全世界恩宠,普洱茶和云南的空气、水土、天空、阳光、原始森林、少数民族、红土魅力共同构筑起祖国边疆的健康长城。

活在云南,是健康的,也是自由的,放心的。茶叶只是健康序列中的普通一员,若吃了太多添加剂的食物,你来云南解解毒,也不是一件坏事。

古代皇宫里喝普洱,一路延续传承,今天先富起来的群体,纷纷端起了普洱的茶杯,这不是炫富,而是对自身生命的看重和珍惜。

懂身体,懂健康,懂日常,懂责任,方为人。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看完就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膏了》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65585.html

上一篇:茶膏简史和传统技艺

下一篇:解读普洱茶膏的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