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什么是回甘?什么是生津?二者有何区别?

2019-12-04

(原标题:品茶有道,了解“生津”与“回甘”)

一泡好喝的茶,给人的感觉就是甜和润,促成这两种感觉产生的原因,就是喝茶的人常说的“回甘”和“生津”。

什么是回甘?

回甘效应是主要由苦涩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1、通常认为“回甘”产生的原因

茶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植物,因为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同时具有苦和回甘这两种滋味,如苦瓜只苦不甘,甘草是甘而不苦。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茶汤回甘滋味的产生通常以苦涩味作前提,茶汤苦涩味之后而有甜味的产生。好的茶常常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被认为是评判是否为好茶的指标之一。

2、最新理论:“水解单宁”作用与对比效应

最近也有学者提出,“苦回甘”是一种误解,回甘产生的原因,第一水解单宁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单宁,品饮过程中容易分解。在舌面上停留的水解单宁会在短时间内分解出葡萄糖,于是饮茶人感觉到“回甘”。

第二,咖啡碱等苦味物质会与之形成对比效应,使得这种“回甘”感显得更为强烈。所以苦味的作用是产生对照作用,而不直接产生“回甘”。

何为生津?

在中国传统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至宝。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优质的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丰富,生津功能特强,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

1、生津产生的部位

普洱茶的生津会使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不同的年份、不同地域的茶,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生津部位和效果。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一书中给出一款普洱茶这样的评价:“两颊生津,舌底鸣泉。”这可以说是生津的最高境界了。

2、生津的产生原因

由于茶叶中含有维生素、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而且,茶叶中的这些成分有特定的功效。具体来说,茶叶中的维生素、咖啡碱和有机酸对口腔粘膜起刺激作用,能够促进唾液分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可与唾液发生反应;芳香物使口感清香。

总的来说,回甘就是苦涩后产生甜的感觉,生津就是饮茶后口腔中的不同部位不断涌出细小的“水泡”。

人们喝茶常常把回甘与生津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两个概念、两种感觉。有的茶,有回甘,但未必会生津;也有的茶,则会两者兼具,品质不好的茶,品不出回甘生津。在品茶过程中,回甘与生津的程度可以帮助你品出一款茶的品质,但也需综合香气、汤色和滋味饱满度等方面来看。

cy316.Com精选阅读

喝普洱茶时,回甘与生津有何区别?


当我们第一口茶汤进入口腔时,不一会儿,不停的有唾液和甜感,这时候产生的滋味就是经常说的普洱茶的生津与回甘。生津回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普洱茶本来内含物质丰富,主要成分有: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生物碱、维生素、茶色素、芳香物质、皂甙类物质等,也就形成了普洱茶丰富多变的口感。

回甘

甘,就是甜,味道好。茶叶本身就有苦味,苦,则源于茶汤中的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儿茶素、茶皂素等物质。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就越能够降低苦涩味,提升茶汤的鲜甜度。

回甘是由苦味和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茶喝下去之后,口腔里面会有苦感,并且苦味会在口腔内回味较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回甘起来的甜味会逐渐超过苦味,会促使人体机能在喉咙处分泌出酶素,经人唾液相结合,从而明显感受到甜味,这种感受到的甜并不像茶汤本身带有的甜味那么直接,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的甜味感,是苦后回甘。

生津

津是唾液的意思,生津,顾名思义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从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在喝普洱茶的时候,你会不会有从口腔四面八方分泌出唾液的感觉?这就是普洱茶的生津。生津,主要是由于茶叶中含有维生素、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其中,茶叶中的维生素、咖啡碱和有机酸能够促进唾液分泌,这些与唾液发生反应,从而滋润口腔。总的来说,回甘就是茶汤苦涩后产生甜的感觉,生津就是饮茶后口腔中的不同部位不断涌出的唾液。

普洱茶的回甘与生津是同时出现的吗?普洱茶的生津回甘有什么特点?


普洱茶是大叶茶种,茶叶内涵成分特浓,生津功能特强,普洱茶是以生津为主要特色之一。而在我们品茶的时候,想必也有很多茶友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普洱茶的生津和回甘,是不是同时出现的?还是有先后出现的?接下来,笔者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普洱茶的生津和回甘是同时出现的吗?

不少人,在描述普洱茶口感的时候,往往都会说“回甘生津”,但实际上,回甘与生津,是品饮普洱茶后,所产生的两种感觉,并非总是同时出现的。

回甘,指的是普洱茶汤咽下后,口腔中会有“甜”的感觉,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甜”,与茶汤刚入口时的甜,是不一样的。比较准确的描述是“苦尽甘来”,也就是茶汤苦感褪去,感受到的甘甜。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回甘”的感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不是像“苦”一样,立马就感觉得到。

津,唾液。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时的感觉。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顺;另一方面可以滋润自己的生命。

在中国传统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至宝,有“延寿浆”之美誉。品茶时,生津是“物质”作用的结果,“物质”刺激唾液腺,产生“生津”的感觉。

按生津部位,与感受划分的,四种生津类型:两颊生津、齿颊生津、舌面生津、舌底鸣泉(舌下生津)。虽然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但要论生津的最高境界,非“舌底鸣泉”莫属!

茶之回甘,是由苦涩造成对口腔的刺激,与茶汤内含物质的综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回味。

所以,回甘与生津,是两个概念、两种感觉。有的茶,有回甘,但未必会生津;有的茶,则相反;有的茶,则会两者都有,但强弱不一。

因此,我们在描述,普洱茶口感时,大可不必,总是把回甘与生津置于一起。

如何品鉴普洱茶?

茶汤入口,感觉茶香四溢,给人甘醇之感,此为好茶第一要素也。

虽说好茶不怕苦,但是太苦的实际上也难以让人接受,品茶最先看也是茶汤入口那一刻的亲和力,微苦的茶汤稍可接受,几乎无苦亲和力更佳。而涩感是最为忌讳的,好茶怕涩——如果又苦又涩,这种茶质量绝对劣等;优质产品应该无苦或微苦、无明显涩感。

口中感受

茶汤入口后,先不急于入腹,可在口中轻转,让茶水流遍整个口腔,让所有味觉神经仔细感受,这个时候,茶的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放大,如果品饮好茶,会让人觉得妙不可言、口中满扬茶香;倘若苦涩明显,则会进一步放大。

另外,不少普洱茶会有一种粗感,就是感觉口中某处仿佛被蒙上粗粗的一层(一般为舌头、舌根部),如果粗感不明显且短时间消失,那么应该无妨;但如果粗感强且经久不退,便会令人感觉不适,这也难成好茶。

吞咽感受

茶汤滑口还是有阻滞感往往可以在吞咽时感受,高档普洱茶茶汤要求滑口、吞咽时毫不拖泥带水,感觉瞬时入腹,干净利落;而阻滞感强的茶汤在入喉时就没有此等美妙体验了,一般会觉得微有粗糙感,此类茶也难有高等级。

回甘回韵是普洱茶最迷人的特性之一,好茶回甘绵长、数小时内仍然齿颊生香,令人大呼美妙!

然普洱茶的回甘回韵也分为多种,回甘、回甜、生津都是普洱茶的韵味。

普洱“回甘”与“回甜”之间有何区别?


喝茶的时候我们常说有“甘甜之感”,许多茶友都以为“回甘”与“回甜”是同一种感受,其实不然,通常我们喝茶所感受的“回甘”与“回甜”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二者虽似却不同,那么“回甘”与“回甜”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回甘是什么?

要想知道二者的区别,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回甘”?当茶汤入喉时,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此时喉部有滋润甘美之感,这就是回甘。

其实回甘简单来说就是普洱茶在喝下去之后,促使人体机能在喉咙处分泌出霉素,经人唾液相结合,从而明显感受到甜味的一种霉素发酵作用。

回甘的形成是苦后回甘,我们知道茶的味道是在多种物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味综合体,所以茶给我们的感受可分为“涩、苦、鲜、甜”四种。苦涩是茶叶最原始的味道,因为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组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形成的味道便是苦涩味。不同的茶叶苦味表现不同,有舌尖部位、有后半段、有上颚、有两颊苦,因此茶的回甘体验也有所不同。

决定茶叶鲜度的是茶叶中的氨基酸,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的鲜甜度越高,优质的茶在品饮后都会有舌面泛甘之感,而茶叶的内质高低也决定了回甘的持久度和强度,所以回甘越久越强的茶就越好。

回甜的原因

关于茶中的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含有单糖、多糖、果糖等物质,喝茶之所以会有甜味主要归功于茶汤中的单糖、双糖等可溶性的糖类物质,而茶中呈现甜味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含量越高,浸出量越高,茶的味道就会显得越甜醇,这也是喝茶回甜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茶中蕴含有很多茶多糖,这些多糖类本身没有甜味,但在品饮过程中在口腔中会有滞留,而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这也是茶回甜的原因。

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等物质的作用,茶中的一些氨基酸类除了表现鲜味外,也表现甜味,这些甜味经过刺激蓓蕾而显现出来,就造成了茶的“回甜”之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茶中的“回甜”主要是物理作用,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口感,而“回甘”则是由霉素发酵作用而来,由茶叶内含物质的高低决定,这也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什么是回甘,教你怎样通过通过“回甘”分辨好茶


有人因为茶的苦涩而不喜欢喝茶,但也有人因为茶的回甘而喜欢上茶,那么何为回甘?又是哪些成分造成了这样奇妙的滋味?如何通过回甘辨别好茶?今天小叶子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回甘”的那些事。

回甘是什么?

回甘,顾名思义,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其感官体验主要表现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有的人就是因为茶有苦尽甘来这一戏剧性的变化,才喜欢喝茶。

回甘物质有哪些?

茶汤的滋味是通过人们的味觉感官对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综合反应所决定的。不同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那么,茶中的具体哪些物质导致了回甘现象的存在呢?

①茶多酚

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含量中占高达18%-36%,呈现苦味和涩味。

但同时根据研究表明,茶多酚的含量与茶汤回甘强度呈现了显著正相关,甚至有些茶苦味越盛,回甘越浓。

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

②氨基酸

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各种氨基酸显味的性质均不相同。如茶氨酸,它的鲜爽味特别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

③有机酸

有机酸,即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在茶叶里大约占了总量的3%,包含了苹果酸、柠檬酸、亚油酸等多种种类,并且在制茶过程中,其有机酸的含量还会增加。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所以品饮乌龙茶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回甘,而经过适当摊放的绿茶,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回甘。

茶汤中含有多糖类,这些多糖类本身没有甜味,但具有一定的粘度,所以在口腔中会有所滞留。

④糖类

而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而麦芽糖具有甜味。酶类分解多糖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反应时间差造成了一种“回甘”的感受。

怎样通过回甘辨好茶?

如果要从回甘的角度来辨别好茶,就要以“苦涩后能否回甘,回甘时间长短以及苦涩是否会长久不化”来判定。

①苦涩后能否回甘。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好的茶叶即便入口有苦涩感,不久后也将回甘。

②回甘持久性。饮一大口茶汤,使茶汤充满口腔,慢慢感受其收敛性和刺激性。咽下后如果舌面或舌底有津液缓缓释放,并伴有甜甜的口感,且持续长段时间也不减弱,便可以称为回甘持久了。

③润喉感。我们平时喝茶,有些茶会带苦涩味。带有苦涩味的茶叶并非都不好。但是如果产生滋味平淡,舌根两侧觉得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苦涩感长久不变,那么茶可能就不够好。

总而言之,个人对味道感受的灵敏度不一样,对苦涩滋味的承受力也不同,评判茶叶质量的好坏,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只能说茶的回甘强度和持久性是判断好茶的标准之一。但不管茶叶质量是否好坏,并不影响茶友品茶时对“苦尽甘来”的追求。

茶的回甘和回甜有什么区别?


喝茶的时候我们常说有“甘甜之感”,许多茶友都以为“回甘”与“回甜”是同一种感受,其实不然,通常我们喝茶所感受的“回甘”与“回甜”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二者虽似却不同,那么“回甘”与“回甜”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回甘是什么?

要想知道二者的区别,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回甘”?当茶汤入喉时,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此时喉部有滋润甘美之感,这就是回甘。

其实回甘简单来说就是普洱茶在喝下去之后,促使人体机能在喉咙处分泌出霉素,经人唾液相结合,从而明显感受到甜味的一种霉素发酵作用。

回甘的形成是苦后回甘,我们知道茶的味道是在多种物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味综合体,所以茶给我们的感受可分为“涩、苦、鲜、甜”四种。苦涩是茶叶最原始的味道,因为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组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形成的味道便是苦涩味。不同的茶叶苦味表现不同,有舌尖部位、有后半段、有上颚、有两颊苦,因此茶的回甘体验也有所不同。

决定茶叶鲜度的是茶叶中的氨基酸,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的鲜甜度越高,优质的茶在品饮后都会有舌面泛甘之感,而茶叶的内质高低也决定了回甘的持久度和强度,所以回甘越久越强的茶就越好。

回甜是什么原因?

关于茶中的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含有单糖、多糖、果糖等物质,喝茶之所以会有甜味主要归功于茶汤中的单糖、双糖等可溶性的糖类物质,而茶中呈现甜味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含量越高,浸出量越高,茶的味道就会显得越甜醇,这也是喝茶回甜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茶中蕴含有很多茶多糖,这些多糖类本身没有甜味,但在品饮过程中在口腔中会有滞留,而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这也是茶回甜的原因。

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等物质的作用,茶中的一些氨基酸类除了表现鲜味外,也表现甜味,这些甜味经过刺激蓓蕾而显现出来,就造成了茶的“回甜”之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茶中的“回甜”主要是物理作用,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口感,而“回甘”则是由霉素发酵作用而来,由茶叶内含物质的高低决定,这也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回甘”与“生津”的本质


导读:“回甘”与“生津”是人体感官产生的两种现象,它们的存在相互独立,但是从原理上看又可以彼此关联。我们如果只讨论现象层面,那么很容易得出“苦回甘,涩生津,不苦不涩不为茶”这类的结论,不过微观地去看其产生机理,却可发现苦涩与回甘生津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何为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这是品饮普洱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味觉体验,因为多数云南大叶种乔木茶本来就具有强烈的苦涩味道,苦涩过后,口腔里往往会出现一种甜味,这种现象称为回甘。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是,普洱茶的回甘一般比较持久,而且很容易渗透到咽喉部位,并不局限于舌面。

回甘的机理

茶汤中含有糖苷类物质,喝茶时糖苷类物质附着在了口腔中,过了一阵水解了,产生了葡萄糖,于是你觉得甜,这叫回甘。

以最小结构的水解单宁为例:

水解单宁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单宁,就是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没食子酸结合而成的分子,在舌面上的温湿环境中,水解单宁会分解出葡萄糖,于是饮茶人感觉到“回甘”。

这个过程中,咖啡碱等苦味物质没有发生直接作用,但苦味可以与甜味产生对比效应,使得“回甘”更为强烈。

何为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一些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内涵丰富,故生津功能强,让人舒服。

“生津”的机理

“生津”的机理是有机酸刺激唾液腺分泌。有机酸从哪里来?之前举例的那个的水解单宁中,就刚好分解出了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没食子酸,这个没食子酸就可以刺激生津。

这个过程中,儿茶素等会产生涩感物质没有发生直接作用,但涩感可以与“生津感”产生对比效应,使得“生津感”更为强烈。

“苦、涩”的机理

“苦”是由茶叶中的奎宁、咖啡因等物质,水溶后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涩”的机理是儿茶素与黏蛋白的反应。黏蛋白是口腔中的润滑剂,当儿茶素与其缔合,会导致该蛋白脱水,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用,于是出现“涩”感。而刺激生津,随着唾液分泌,可以有效增加口腔中黏蛋白。

因此一款茶中含有糖苷类物质越多,回甘生津的强度就越高。加上糖苷类的分解是个缓释的过程,因此糖苷类含量多的茶,回甘生津的持久性就越长。

回甘与回甜是同一回事吗?喝茶回甘是什么?


都说茶如人生,苦尽甘来,很多人爱喝茶其实就是因为这一微妙的变化:入口微苦,回甘清甜。

甘与甜,都是形容一种美好的味道。我们喝茶的时候也经常听人说某款茶回甘快或回甜好。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回甘”与“回甜”似乎是同一种感觉,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什么时候该说“回甘”,什么时候该说“回甜”?

回甘是什么?

要想知道二者的区别,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回甘”?

当茶汤入喉时,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此时喉部有滋润甘美之感,这就是回甘。

其实回甘简单来说就是普洱茶在喝下去之后,促使人体机能在喉咙处分泌出霉素,经人唾液相结合,从而明显感受到甜味的一种霉素发酵作用。

回甘的形成是苦后回甘,我们知道茶的味道是在多种物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味综合体,所以茶给我们的感受可分为“涩、苦、鲜、甜”四种。苦涩是茶叶最原始的味道,因为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组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形成的味道便是苦涩味。不同的茶叶苦味表现不同,有舌尖部位、有后半段、有上颚、有两颊苦,因此茶的回甘体验也有所不同。

决定茶叶鲜度的是茶叶中的氨基酸,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的鲜甜度越高,优质的茶在品饮后都会有舌面泛甘之感,而茶叶的内质高低也决定了回甘的持久度和强度,所以回甘越久越强的茶就越好。

回甜的原因

关于茶中的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含有单糖、多糖、果糖等物质,喝茶之所以会有甜味主要归功于茶汤中的单糖、双糖等可溶性的糖类物质,而茶中呈现甜味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含量越高,浸出量越高,茶的味道就会显得越甜醇,这也是喝茶回甜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茶中蕴含有很多茶多糖,这些多糖类本身没有甜味,但在品饮过程中在口腔中会有滞留,而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这也是茶回甜的原因。

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等物质的作用,茶中的一些氨基酸类除了表现鲜味外,也表现甜味,这些甜味经过刺激蓓蕾而显现出来,就造成了茶的“回甜”之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茶中的“回甜”主要是物理作用,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口感,而“回甘”则是由霉素发酵作用而来,由茶叶内含物质的高低决定,这也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款茶都会同时出现回甘和回甜。一般优质的轻发酵、中发酵茶,都会有非常明显回甜味,而重发酵普茶就不会有此特色了。如果回甜与回甘同时生成,那恭喜你,品到了一款不错的茶!

什么是回甘?|一个关于茶“回甘”更真切的认知


回甘,算得上是品茶术语中使用最频繁,具象最丰富的词了。

仿佛每个面对好茶的品饮者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它来表达自己的欢喜,尽管他们所言的“回甘”具象不尽相同。

百度百科曰:回甘,即回味甜美。而回味甜美,谓滋味由涩变甜。古人有诗为证:“雅不羡回甘,甘回舌先锁。”显然,这里所指的回甘,是涩感转化的结果。浙大茶学系王岳飞教授在《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认为:茶叶中的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使得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发涩感。如果所形成的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

关于回甘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回甘是一种在苦味冲击下的口腔错觉,是对比效应。McBurney和Bartoshuk教授于1979年发表的《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一文中提出: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品尝蔗糖等甜味剂后你会发现水是有些苦的,而当你品尝了咖啡因和奎宁等苦味物质后你会觉得水是甜的,而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对比效应。

个人觉得,上述关于“回甘”产生原由的两种说法都难免让我不知所措。在这个问题上,我更愿意跟随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陈椽老人在《茶业通史》一书中的认知:品茶是一种分明跟人的情绪关联的行为,一定要用纯粹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其结果往往啼笑皆非且人情淡薄。

我们不妨看看《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标(GB/T14487-2008)中,关于回甘的表述:茶汤饮后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并有滋润的感觉。从这个表述来看,回甘应该从口腔深处到喉头返回的甘甜感觉,并非入口即可感知的甘甜。

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口腔中只有舌头可以感知到甜,而且以舌尖最敏感,这就是入口即甜的道理所在。至于口腔深处和喉部,以生理学逻辑而言,是不可能有甜感生发的。那么那些分明存在的,从口腔深处到喉头返回的甘甜感觉,又是如何发生的嘞?

笔者以为,茶之回甘不过是好茶余韵的一种表象,是甜感和滋润感刺激下的一种综合效应:首先,一定是舌之味蕾真切感知到了甘甜,而且这种甘甜转化为一种意识认知后,产生了充盈着整个口腔的甜感;然后,在吞咽动作的协调下,茶汤中甘冽而丰富的内含物赋予了口腔深处和喉部温暖的滋润感。正是这细腻而顺滑的滋润感变化,在口腔甜感的暗示下,使得品饮者产生了喉头返回甘甜的错觉。

正如很多人在描述一款甜韵悠长的茶时,总喜欢说:“这茶真甜,都甜到心窝窝里了。”其实“心窝窝里的甜”,不过是茶汤流经食管时所留下的温暖感,在口腔余韵悠长的甜感暗示下,使得品饮者产生“甜入心”的愉悦错觉。

由此,我们可以为“回甘”的产生框定两个条件:其一,茶汤必须具备让舌尖感知到甜的内含物,无论这些内含物是入口即甜,还是先苦后甜。所以“甜感”是“回甘”存在的基础;其二,茶汤必须拥有余韵悠长的内质,才可以在口腔和食道中留下温暖顺滑的滋润感,这种滋润感越持久,回甘的具象就越真切。所以“滋润感”是“回甘”存在的诱因。

显然,上述分析纯属笔者依据自己品茶感知,随性而为的意象推理。之所以称之为“意象推理”而不是“逻辑推理”,是因为我认为:每个人品茶时所产生的感觉属于意象的范畴,而不应该属于逻辑的范畴。

所以,“回甘”可以千万种,欢喜就好!

普洱生茶存多久才会变为熟茶,生茶能变熟茶,二者有何区别?


普洱生与熟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经过人工发酵。然而生普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会发生后发酵作用,这是一种自然陈化。陈年生普的茶汤颜色会随着生普年份的增长而加深,从黄色逐渐进入橙红的阶段。香气淳厚,可能有珍贵的药香、樟香、参香等等,滋味醇浓顺滑。

于是乎,就有茶友问了:“自然发酵也是发酵,人工发酵也是发酵,那我的生普存多久能变成熟普呢?”“存一年半载不会。存三五十年也不会,存到天荒地老都不会!生普存多久都不可能变成熟普的!”

熟普可比生普年轻多了

据史籍记载,滇南在唐朝时就已经开始出产普洱茶,不过在四十多年前,普洱还只有现在所说的生茶,熟茶的概念仍不存在。云南至今还流传着一句俗语:“爷爷的茶,孙子卖。”指的就是普洱茶要陈化一定时间后,才有卖的价值。

1973年以前,广东地区,人们已经掌握了相近的熟茶发酵工艺,生产出了有“红汤”特征的普洱茶,被认为是普洱熟茶的前身。

后来,云南省派出技术团队前往广东考察学习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的工艺技术。考察归来后,技术团队组成攻关小组,通过反复不断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普洱茶人工发酵的成功。

自然转化一年,渥堆一日。熟普的问世,宣告了普洱江湖不再是生茶的一统天下。时间或许拉近了生与熟的距离,却无法改变其内在的基因。

同样是发酵,内环境不一样

熟普的关键工艺——渥堆,是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盖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

曾经为了加速陈化,生普也会被特意放置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窖、防空洞、土房这样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而现在,生普大多在湿度较低的环境存放普洱茶,让其自然缓慢陈化,产生陈香品质。这样的陈化环境相对来说是“普通”的,跟渥堆的“高温高湿”区别很大。

一个是自然之韵,一个是工艺之美,时间或许拉近了生与熟的距离,却无法改变其内在的基因。

生茶可以存成老茶,但是永远不会变成熟茶

新茶的生熟,仅从颜色外观即可判断:新制的生茶以灰绿、墨绿色为主;熟茶为深褐色或褐红色,芽毫为金黄色。如果还不敢确定,冲泡开来是最好的判别方法。

生茶口感与绿茶较为接近,相对来讲苦涩味会重一些;熟茶的滋味一般甘滑醇和,显得更为绵甜。普洱生茶汤色一般是金黄色、橙黄色或者淡黄色这类黄色系色调;熟茶则呈现出红色、酒红色、深红色,乃至暗褐色。

长期陈化的生茶和熟茶外观、汤色都很接近,所以茶友就很难辨别了。有些50年代,60年代的熟普,指的并不是渥堆工艺的熟普,是指转化这么多年后已经类似熟普的特征,当然这样的老茶存量稀少,选购需谨慎。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普洱生茶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而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的制程是: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这样在压饼后,随着时间存放,茶叶中的活性物质会发生自然转化,我们也称其为自然发酵。

干茶色泽由青绿转为墨绿,茶汤的颜色会由最初的青黄色转为红黄色,老生茶的汤色与熟茶汤色有一定的相似度。

普洱熟茶的工序是: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人工渥堆发酵。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干茶色泽呈红褐色,有的芽头颜色呈现暗金色,汤色红浓明亮,发酵较重的茶汤色稍稍发黑。

普洱熟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渥堆发酵,这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这也是和生茶制作最大的不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普洱茶会产生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使得普洱茶在口感上甘滑,醇厚。

历史上普洱茶有采用“渥堆”发酵技术,1973年始重新进行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什么是普洱茶的回甘?如何品味?


苦涩本是普洱茶的原味,被冠之“不苦不涩不为普洱茶”的说法。然而,品茶不在于品尝苦涩,而是苦味之后的回甘,体验茶汤对味蕾有层次的冲击,甚至有人以普洱茶是否带来回甘来评判茶的好坏。实际上,普洱茶回甘,并不是一口滋味而已,还是一个时间的转化过程。

什么是回甘?

品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品质优异的普洱茶都会有回甘的现象。回甘是伴随着苦味产生并在苦味之后,即入口时苦涩微甜,苦涩味居上,但在口腔内慢慢回味,甜味逐渐地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这种“苦尽甘来”的丰富层次变化,正是很多人喜欢喝茶的原因。

回甘感受到的甜是间接的,即使一款茶回甘很快,口腔也需要一定时间来做出反应,需要一个缓冲的阶段,而不是像茶汤本身带有的甜味可以直接得感受到。普洱茶回甘和回甜区别即在此。

回甘的原因

关于回甘的原因,有不同的解析,主要是以下三种:

1.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

茶汤中含有许多咖啡因、绿原酸、儿茶素等苦味成分,这种苦味是回甘的基础,是不会长久留在舌本,很快就能化掉,化掉时就可导致味感改变,出现味感“错觉”呈现回甘。这种错觉如同喝了一杯苦瓜汁,再喝一杯白水下去,会觉得白水好像是甜的一样。

2.回甘是涩感转化的结果

茶叶中的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导致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形成涩感,当薄膜破裂的时候,口腔肌肉恢复,就会出现回甘生津的效果。我们会直观地感觉苦尽甘来,犹如人生,这就是时间过程中转化的奇妙。

3.茶叶甜味物质的存在才是茶会甜的原因

造成茶叶苦涩的物质主要是咖啡碱和茶多酚,当口腔内对苦涩的感觉化掉以后出现的感觉就是回甘。而茶叶甜味物质的存在才是茶为什么会甜的原因,茶叶甜味物质是指茶叶中具有甜味感的物质的总和,对茶的苦味和涩味有协调和掩盖的效果。

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可以查询到,在茶汤中我们感受到的甜味物质有三类:以游离态存在于茶叶中的单糖和低聚糖(可溶性糖)、带甜味的氨基酸和儿茶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在这三类中占据主要的是第一类,即以游离态存在于茶叶中的单糖和低聚糖是茶叶甜味的主要原因。

普洱茶回甘是滋味,更是时间转化过程

普洱茶的独特茶性,决定了其内含物质饱满,回甘不仅仅是一杯茶赋予的感受,更是时间转化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渐提高的层次,给品饮者带来时光转化的乐趣,享受普洱茶的特殊魅力。

第一,品质好的普洱茶非常耐泡,内含物质很丰富,随着泡数增加会越来越甜。原因在于,多次冲泡之后大部分苦涩物质被析出,较慢被析出的多糖物质就显现出来,这时感觉苦涩锐减,甘甜的感觉比之先前更上一层楼。

第二,普洱茶初品苦味重,最后尾水甜,是因为茶叶内含中的苦涩已经消耗殆尽,而多糖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依然有所保留。普洱茶先苦后甜,即是一杯茶给人的感受,更是贯穿了整个品饮过程。

第三,普洱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叶片肥厚,内涵物质丰富,加之以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得以长期保存陈化,茶叶中的物质会慢慢变得温和,而多糖类物质依然留在茶叶中,冲泡的时候会感觉苦涩少了,整个口腔内绵延着陆续不断的甜味。

尽管我们对味道感受不同,无法简单地以回甘与否判断茶叶好坏,但回甘强度和持久性一定是判断好茶的标准之一,可以让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茶性,获得更加愉快的品饮体验。不得不说,普洱茶回甘,这个必须得有!

普洱茶的回甘生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当我们第一口茶汤进入口腔时,不一会儿,不停的有唾液和甜感,这时候产生的滋味就是经常说的普洱茶的生津与回甘。生津回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普洱茶本来内含物质丰富,主要成分有: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生物碱、维生素、茶色素、芳香物质、皂甙类物质等,也就形成了普洱茶丰富多变的口感。

回甘

甘,就是甜,味道好。

茶叶本身就有苦味,苦,则源于茶汤中的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儿茶素、茶皂素等物质。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就越能够降低苦涩味,提升茶汤的鲜甜度。

生津

津,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

在喝茶时,因为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糖、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物质,可促进口腔排出唾液,这就是“茶生津”。

在品味普洱茶时候,可能一开始会有微微苦涩的感觉,但苦涩化开之后,就会生津。

生津一般也会伴随着回甘出现。可以说,品质越好的茶,生津出现得越快,时间也越持久。

很多人知道喝好茶会出现生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生津也有几种感受!

1、两颊生津

当口腔内膜尝到茶汤后,因为茶多酚的刺激,会引起口腔内两侧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分泌出唾液,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生津属于“两颊生津”。

但并非所有的涩感都会生津,“涩而不开”就是不能生津的涩感。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

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温和且回甘,有时生津太多还会有口水积得太多的现象。

2、舌面生津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负责味觉的功能,没有唾液腺。

但茶汤经过口腔后,口内唾液会慢慢分泌出来。

这种分泌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而是更柔和一些,会感觉到舌头上面非常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

但由于生理构成,舌面生津应该是其它处生津,然后蔓延到舌面的一种交叉感受,所以缓和而不迅猛。

3、舌底鸣泉

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遇,舌底鸣泉虽然表述生动但比较难遇。

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下会清晰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生成,像冒出细小泡泡,如同泉水涌动的感觉,这就是舌底鸣泉现象。

还有一种技术性的“舌底鸣泉”:

当茶汤入口时,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

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

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

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也叫“鸣泉”。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饮茶,喝任何饮料时都可以这么做。

了解到这三种生津的现象,品饮好茶时,就可以文艺具体地描述生津感受啦!

喝茶的时候回甘和回甜到底有什么区别?


喝茶的时候我们常说有“甘甜之感”,许多茶友都以为“回甘”与“回甜”是同一种感受,其实不然,通常我们喝茶所感受的“回甘”与“回甜”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二者虽似却不同,那么“回甘”与“回甜”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回甘是什么?

要想知道二者的区别,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回甘”?当茶汤入喉时,茶中的有机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此时喉部有滋润甘美之感,这就是回甘。

其实回甘简单来说就是普洱茶在喝下去之后,促使人体机能在喉咙处分泌出霉素,经人唾液相结合,从而明显感受到甜味的一种霉素发酵作用。

回甘的形成是苦后回甘,我们知道茶的味道是在多种物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味综合体,所以茶给我们的感受可分为“涩、苦、鲜、甜”四种。苦涩是茶叶最原始的味道,因为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组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形成的味道便是苦涩味。不同的茶叶苦味表现不同,有舌尖部位、有后半段、有上颚、有两颊苦,因此茶的回甘体验也有所不同。

决定茶叶鲜度的是茶叶中的氨基酸,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的鲜甜度越高,优质的茶在品饮后都会有舌面泛甘之感,而茶叶的内质高低也决定了回甘的持久度和强度,所以回甘越久越强的茶就越好。

回甜的原因?

关于茶中的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含有单糖、多糖、果糖等物质,喝茶之所以会有甜味主要归功于茶汤中的单糖、双糖等可溶性的糖类物质,而茶中呈现甜味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含量越高,浸出量越高,茶的味道就会显得越甜醇,这也是喝茶回甜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在茶中蕴含有很多茶多糖,这些多糖类本身没有甜味,但在品饮过程中在口腔中会有滞留,而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这也是茶回甜的原因。

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等物质的作用,茶中的一些氨基酸类除了表现鲜味外,也表现甜味,这些甜味经过刺激蓓蕾而显现出来,就造成了茶的“回甜”之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茶中的“回甜”主要是物理作用,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口感,而“回甘”则由茶叶内含物质的高低决定,这也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什么是回甘?什么是生津?二者有何区别?》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什么是回甘?什么是生津?二者有何区别?》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有什么茶是红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5246.html

上一篇:当黑茶邂逅老铁壶

下一篇:8个生活小问答,轻松解决喝茶疑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