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怎么挑选云南优良茶树种,有什么特点可以参考有哪些因素大全

2019-12-04

茶树良种是指在适宜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在茶叶生产上选育、繁殖与推广良种,对提高茶叶的单产,改进品质,增强抗性扩大种植区域,适应机械采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显着的作用。根据群众经验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年来对茶树地方品种的调查、鉴定和比较结果,归纳起来,茶树优良品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茶蓬高大,分枝适中

茶蓬高大,采摘面就宽大,每一茶蓬上可采的芽叶数就多,分枝密度适中的茶树,通风透光较好,有利于芽叶的充分生长发育,所萌发的芽叶肥、壮、多,就能够获得高产。

2、发芽多,芽叶重,茸毛多

茶树上发的芽头多,芽叶车,茶叶产量就高。一般认为芽叶上茸毛多,茶叶品质也较好,所以大多数茶类都希望选用有白毫(茸毛多)的品种。此外,嫩叶色泽与成茶品质的关系也很大,一般黄绿色芽叶适制性较广,制红茶、绿茶均适合。嫩叶背卷的茶树,生长势和持嫩性较强,是高产优质的标志之一。

3、芽叶生长快,采摘期早,新稍生长期长,发芽整齐

通常芽叶生长快和生长期长的茶树品种,产量相对要高。发芽整齐有利于采摘和茶叶加工,这对提高成品茶品质有一定的作用。采摘期早,可以提早采制,经济价值高,并且有利于调剂劳力和合理利用制茶设备。

4、叶片大,呈下垂或斜上状着生,叶面隆起,富有光泽,叶质柔软

般叶片大而下垂或水平状着生的茶树,生长势旺盛,产量高。叶面隆起和富有光泽的茶树,育芽能力强,持嫩性好,芽叶中单宁、咖啡碱等含量较高,有利于制茶品质的提高。叶质柔软的容易揉捻成条,加工成的茶叶外形美观。

5、不受冻、早害和病虫为害,或受害较轻

多数茶区常有冻害、早害和病虫害等发生,对茶树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如果茶树本身具有较强的抵抗冻害、旱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则在灾害期问,就有可能不受或少受危害,生长就不会受到影响或受到的影啊较小。一般认为叶片厚、叶色深、叶身内折的茶树品种抗逆性较强。

6、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当地一般品种10%以上,制出的成品茶品质好或专适制某种茶类。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茶树种植都有什么模式,茶树种会有什么变化哪些多少分类


茶树,从发现、利用到人工驯化,进而栽培利用,形成了独立的农艺。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对茶叶生产的需要,茶园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云南大体经历了混林茶园、满天星式茶园、等高条植茶园、密植速成茶园和高优生态茶园等5个发展阶段。

1.混林茶园

这类茶园建立于汉末至清代中叶,是最古老的茶园结构模式和最古老的茶树栽培农艺技术,茶树与其他一些林木混种,同时长成,茶树间距1.67米见方,挖穴单株种植,每亩100~200株。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等地的人栽培型古茶园属于这种类型。这类茶园以多种植物成分、动物成分、微生物成分组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它带有采集农业的印记,由于生产的需要,先民们把茶树从森林中迁移出来,在茶树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种植,反映出在栽培技术上持有的谨慎态度。

2.满天星式茶园

这类茶园建立于晚清至民国时期,这种茶园模式成分结构单一,单纯种植茶树,无其他植物成分。棵对棵,顺山坡栽种,间距1~1.67米一株,每亩200~600株。风庆、临沧、云县、景谷、景东、澜沧等地的老式茶园属于这种模式。它的产生是由于于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混林茶园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了,茶业由副业生产向专业生产转变,于是茶树从林子里走出来,为在单位面积上少投入、多产出,增加了种植密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就出现了满天星式纯茶园模式。

3.等高条植茶圆

这类茶园早期在中国东南部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大量科技人才输送到云南,同时也把这种技术带到了云南,它是现代茶园结构和农艺的开端。这种茶园从茶树本身改善了茶园结构,第二次提高了密度,每亩种800~1300株,与坡向垂直,等高排列。有的还开了梯台,提倡在茶园种遮荫树、防护林,设排水沟,修建道路,加强了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了单位产量和效益。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末发展的茶园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此类茶园在云南省占大部分。

4.密植速成高产茶园

这种茶园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研究形成理论和技术,80年代在全省推广应用。这种茶园是在等高条植的基础上,以土肥为基础、以密植为中心,把握好修剪养蓬采摘的技术关键,进一步把种植密度提高2.5~4倍,每亩3000~5000株,以高标准、高质量为建园指导思想,以高投入、快速高产为建园原则,在云南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是现在提供产量的主体。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茶叶生产的落后面貌,缩小了我国与先进产茶国的差距。

5.高产优质生态茶园

1986年开始,在云南省茶叶综示区的勐海、澜沧、双江、腾冲、临沧等县试验示范。生态茶园是遵循自然规律,按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建立起来的多成分、多层次、多功能、结构稳定、系统平衡和具有稳定持久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生态茶园的最大特色是基于茶树与环境、与其他生命系统的多样化:让茶树回到它完成系统发育森林的怀抱中去,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在占据领地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物质能量摄取的时间、空间、种类、数量、质量的差异与相生相克关系,充分满足主体物种的生态需求,达到个体群体的最大增值,获得最佳生产效果。20世纪90年代,在生态茶园的基础上,改变常规茶园的管理方式,按有机农业的要求,采取无害化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有机茶园逐步发展。

盘点云南茶树种类


1949年,云南茶树种类备受重视,先后被大陆各地茶区引种,因而笼统称呼“云南大叶种”。“种”,为生物学分类上的基础单位,云南茶树资源种类繁多,以“云南大叶种”统称容易造成误解,以“云南大叶茶”来统称云南茶种较为适当。

市场称呼的“大叶种”、“小叶种”,并非以茶叶长短大小,而是以宽幅比例来区别。

1.乔木

木本植物分乔木与灌木。乔木特征在于有高耸直立的枝干、分枝部位高,以及有主根系、分布较深。茶树为山茶科Theacceae山茶属GenuscamelliaLinn.茶组Sect.Thea(L.)Dyer,乔木植物;从群体种记忆野生型野生茶等种生茶树可以明显看出茶树的乔木形态。

云南大叶茶类都属于乔木,没有灌木,目前台地灌木是因为无性生殖、人工阡插而成,并非自然种生(实生)苗。

2.灌木

木本植物分乔木与灌木,灌木特征没有主根系、侧根发达、分布较浅,亦无高大直耸的主干,树冠矮小、分枝靠近地面根颈处。

高度人工管理的茶园,为稳定茶质,以及便于管理与采摘,多为阡插繁殖之无性生殖矮化灌木茶树;1985年之后,新种植之改良品种多数为阡插灌木茶树。

3.群体种

群体种为早期种生苗品种,为多数变异种的总称,并非一个品种,为1985年以前国营茶厂茶品主要原料。

1985年后因良种茶的大量培植而渐被淘汰;主要特征为叶体肥厚,茶菁色泽墨绿,质重、香浓、苦涩度高,属于制作普洱茶之优质茶种。部分茶种一芽一叶呈现紫色,为当地居民称为“紫芽”。

4.良种茶

1951年设立云南省茶叶科研所,现保存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607份,为中国第一个茶叶数据库,也收集全世界所发现的现有茶种。

另于1985年成立云南省思茅茶树良种厂,作为云南大叶种茶良种繁殖推广中心。精心培育云抗10号、14号为国家级优良品种,长叶白毫、云选、云抗43号等为省级良种,近几年推广至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等主要茶区。

做普洱茶的适合品种,以茶的内含物中作为氧化、聚合反应基质的茶多酚与氨基酸越多,保留的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也越多的较合适。

1985年以后,云南省所种植的现代茶园品种,以良种茶为主,扩及云南四大茶区。

5.紫娟

1985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在该所200多亩栽有60多万株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由其鲜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茶菁色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因该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烘青绿茶菁和茶汤皆为紫色,特取名“紫娟”。

紫娟茶树属小乔木型,大叶类中芽种,属于制作绿茶茶种。外形与群体原始种(紫芽)类似,然香气口感差异甚大,晒青制成口感不佳。

6.螃蟹脚

石斛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以茎入药,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和滋肾明目的功效。治热病伤阴、口干烦渴、虚热不退等症。喜阴凉湿润环境,常附生于阴凉湿润的树上。

目前在云南茶区,除澜沧县景迈茶区栽培野生古茶树上有生长,南糯等地也有发现。当地少数民族以此当做清热解毒的草药。

7.勐库种

距今三百多年前由西双版纳引种至勐库,遂有现今勐库大叶种。勐库种栽培古树茶口感香型与易武茶区类似,因气候地理上的诧异,汤质较为刚强、香气较不广。

8.景谷大白茶

勐库茶山的变种茶籽所育种而来,香扬水甜为其特色。

茶树在土壤上有没有什么特定的基本条件特点哪些因素


土壤环境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二个方面。物理环境是指上壤厚度土壤质地、结构、密度、容重和孔隙度,以及上壤空气、上壤水分和上壤温度等因素。化学环境是指土壤的吸收机能、土壤酸碱度以及上壤养分因素。生物环境是指人类的活动以及动植物、微生物对土壤形成和肥力的影响。影响茶树生育的这些土壤环境因素,其实质就是土壤肥力。我国茶区的七壤主要包括红壤、黄壤等。出于气候、地形、岩石和母质、植被等成土因素的不同,以及农业活动影响的差异,各类土的环境条件均不一致。为此,在茶树种植前,应根据茶树生育的基本要求,妥善选择茶园土壤。

1、土壤物理环境

土壤物理环境能直接和间接影响茶树根系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土壤的好坏对茶树生育、产量、品质都有很大影响:茶树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最好达1米以上,表土层或耕作层的厚度要求有20~30厘米,直接受耕作、施肥和茶树枯枝落叶的影咧而形成。在这层土壤中布满了茶树的吸收根,与茶树生长关系十分密切。亚表上层或称亚耕作层在表上:层以下,这层土壤在种茶之前,经过土地深翻施基肥和种稙后耕作迤肥等农事活动,使原来较紧实的心土层变为疏松轻度熟化的业表1层,厚度约为30~40阳米。其上部吸收根较多。往下为心土层和底上.层,这两层受人为影响较少:心土层要求50匣米以上,底土层无硬结层和黏盘层,应具有渗透性和保水性茶园士壤质地和结构与堰松紧度有关,是影响土壤屮固相、液相、气相三相比率的重要因了,也是影响土壤水、肥、气、热和微生物状态的重要因子。

2、土壤化学环境

土壤化学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上壤酸性、土坏有机质含量和无机养分的含量。茶树是喜欢酸性上壤的植物,上坏适宜pH值在4.0~6.0之间。茶树生长最适p在4.5~5.5之间。茶同上域的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极大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茶园土壤熟化度和肥力的指标之一,从我国现有生产水平出发,含有机质量在2.0%~3.5%的可为一等土壤:含有机质1.5%~2.0%的可为二等土壤;含有机质量1.5%以下的为三等土壤。高产优质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达到2.0%以上=茶闶上壤中除了有机质以外,还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如钠、钾、钙、镁、铁、磷、铝、锌等。这些矿质元素最终都可被茶树吸收。

解读云南怎么会是全中国茶树种类分布最多的地方为什么因素


茶树品种资源成果

1980年代以前,世界茶树只有14种,接着由云南省茶科所、中国茶科所合作,在全国茶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考察。在云南又发现17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加上1985年以前发现的,由张宏达教授定名和确定的分类系统世界茶种跃至37个种和3个变种,共计40个种(张宏达)。而产在中国的就有38个种,只有两个种分布在中越、中缅边界的越、缅一侧。而在云南就有31个种,2个变种,共有33种。云南的33种中,有24个是特有种,1个变种,共25种。几乎是在省茶科所与中茶所进行茶树资源考察的同时,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陈国本等专家也做了同样的工作,将考察茶树的性状资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出茶种29个,变种5个,共34个,其中,大部分与张宏达的相同,另13个是不同的,这一分类方法,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茶树资源成果。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茶组植物,经张宏达与陈兴琰及张芳赐、陈国本等所分类定名的种和变种共计53个。

其中,中国52个,中国的绝大部分在云南,云南拥有47个。这些种中,五柱茶系的大理茶、厚轴茶,五室茶系的大厂茶,茶系中的普洱茶,是分布最广的茶种。前者多为野生自然分布,后者多为人为栽培分布。前者多在林地和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阔叶植物组成的群落中,后者则展现在茶园或废弃的茶园遗址中。但它们在滇西南山区重叠出现,反映了茶树进化系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大凡被栽培利用频度高、范围广的种,则是进化的级别高的种,反之躲在原始森林中的则是基因流动性差,进化受到限制的种。然而最能说明原产地的则是那些还保持原始性状的原始种、比较原始种或保持有原始痕迹的种。按张宏达先生的分类,云南33个种中,原始的有两系11种,占48%,较原始的1系9种,占27.3%,进化级别高的1系,6种,2变种,占24.24%。资源学成果为茶树起于三江地带提供了又一有力实证。从生态角度出发,这归于三江地带的古地理、古气候,为茶树诞生提供了稳定的陆地,热湿的气候,茶树前植物的繁荣。归因于茶树诞生后喜马拉雅山的升高,云岭高耸,形成北挡严寒,西南迎海湿的地势。三江形成后,造成以暖湿为主体的多样化生态环境及传播通道。

茶叶生产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揉捻质量呢?


揉捻是塑造茶叶美观外形,提升茶叶品质的重要加工工艺之一,而揉捻的效果取决于茶鲜叶的物理性能和揉捻技术。实际生产中,有经验的师傅们会根据茶鲜叶的物理性能(如含水量、叶温等),合理选择揉捻技术,确保生产出外形和内质兼优的产品。

在实际的茶叶生产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揉捻质量呢?

1.揉捻方法

揉捻方法,除了一些名优茶或手工茶采用手揉外,大量的是采用机械。机械设备的装叶量依据揉桶大小而异,由10kg到50kg不等,为手揉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所以机揉比手揉工效大为提高。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红茶根据制法和成品的外形不同,分为红条茶与红碎茶,所以红茶揉捻通常有传统制法、CTC法(CTC,Crush,Tear和Curl的缩写,意为压碎、撕裂和揉卷)和LTP法(LTP,LaurieTeaProcesser缩写,意为用劳瑞式的锤击机切碎茶叶法)等之区别,采用这些加工方法可使茶叶细胞破损程度有差异,生产出不同品质的茶叶。传统制法揉捻适合红条茶(如祁门红茶等),茶叶细胞破损较少;红碎茶多采用CTC和LTP法,这样则使细胞充分破损,从而使儿茶素能够更均匀有效地被多酚氧化酶氧化。研究证明,用CTC法揉捻,可增加红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使茶汤达到“浓强鲜”的要求,而传统方法加工茶的芳香特性比CTC法更好,所以传统制法能生产香气好的茶叶。

2.投叶量

投叶量主要根据揉捻机机型和鲜叶嫩度来决定。软的嫩叶,弹性不大,容易揉卷,硬的粗老鲜叶,弹性大,就不容易卷成一定的形状。所以细嫩的鲜叶投叶量可多些,粗老的少些。

各种揉捻机投叶量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投叶量太少,会降低揉捻加压的效果,难以揉紧条索;投叶量太多,叶子在揉桶里翻动受阻,导致揉捻不匀,往往底层茶多碎片末,上层茶多扁条,这是条形差产生松、扁、碎等弊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揉捻时间

在揉捻过程中,揉捻时间对揉叶质量影响显著。揉捻时间应根据原料老嫩和萎凋(或杀青)程度而定。时间过短,条索不紧,粗大茶条多,碎末较少,成茶茶汤淡薄;时间长虽减少了粗大茶条,但是断碎、叶尖折断,碎末多,形状不整齐。

不同茶类揉捻的要求也不同。绿茶要求耐冲泡,故揉时不宜长,压力要轻,产品形、质要兼顾。红碎茶则偏重内质的浓强度,因此,揉捻应掌握强烈快速,即压力要大,揉时要短。

4.揉捻加压

揉捻过程中加压是揉捻技术的核心要素。加压的轻重与时间,对茶叶条索松紧、扁碎有很大的影响。揉捻程度的轻重,对叶组织的破损率及内质的色、香、味关系更大。加压大的条索紧结,但压力过大,叶条易结团且多断碎,汤色、滋味也不理想;压力过小,叶条粗而松,甚至达不到揉捻的目的。

整个揉捻过程的加压原则应该是“轻→重→轻”。即揉捻开始不加压,待叶片初卷成条后再加压,加压与减压交替进行。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红茶要求揉捻较充分,所以加压比绿茶重,时间也长一些。

5.揉

捻室的温、湿度

对于红茶来说,揉捻开始,酶促氧化随之开始,氧化释放的热量使揉桶中的叶温不断升高,加之揉捻的摩擦作用,产生一些热量,叶温也升高。如果室温过高,揉桶中的热量不能向空间散发,使热量积聚而叶温提高,氧化作用加剧,在揉桶内供氧条件差的情况下,发酵不能正常进行,影响茶叶品质。因此,揉捻室要求相对低温。一般室温控制在20~24℃。如果室温较高,要采取增湿降温措施,可在室内洒水或喷雾。

与此同时,揉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发酵,若空气中相对湿度低,揉捻叶水分容易蒸发,对发酵就有不良影响。因此,要求揉捻室具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一般要保持相对湿度在85~90%。

解块筛分是大多数茶叶揉捻后必经的环节。揉捻后的茶叶易结成团块,大如拳头,小如核桃,需要经过解块机将成团的叶条抖开,筛出细叶和碎片,提高毛茶品质。

云南茶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介绍都在这分类介绍有哪些


按照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对茶组植物的分类方法,茶树,在植物学上属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组植物有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而云南就分布有35个种、个变种,且有26个种和2个变种是云南独有的。我省现有国家级无性系良种2个,群体良种3个,省级无性系良种十多个,还有众多的地方良种和优质单株,为发展我省名优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矗栽培利用的多为camelliaassamica和C.sinensis两个种。这些为发展茶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矗云南茶树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形态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连续性变异,大叶、中叶、小叶种类俱全,展示了茶叶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的转化。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云南几乎全省都有古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据统计,目前云南古茶园面积在60公顷以上的有14片,达14140公顷。在“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中已保存了以云南大叶茶为主的各类种质830余份,其中栽培型600份,野生型206份,过渡型2份,野生近缘种22份。云南省通过审定的国家级良种有5个,省级良种有十几个。

云南大叶茶具有发芽早,芽头肥壮,白毫多,生长期长,持嫩性强,内含成分丰富的特点,其中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中小叶种30%~50%,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中小叶种的主要代表品种有昆明十里香、宝洪茶、昭通苔茶等,抗逆性较强,较云南大叶种耐寒早。所制的茶具香高,茶滋味较其他中小叶茶区的浓醇。

云南茶树资源在培育良种,生产高优生态茶叶上发挥了较大作用,全省已发掘利用的有40多个,一些云南的茶树良种已被引种省外适宜地区,成为出口红茶的当家品种:一些云南大叶群体材料被省外科研单位广泛应用于育种中,通过驯化、杂交等手段,培育出福云系、蜀永系、黔湄系等一系列优良茶树品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7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中,有33%的良种明确含有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成分。

哪些因素影响了云南普洱茶价格?究竟到底为什么?


都说“价格决定品质”,其实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而普洱茶也比较“标新立异”,正常而言,茶叶都是越“新”越值钱,普洱茶则是反其道而行,有着“古董茶”之称。那云南普洱茶价格是如何呢?

若想了解云南普洱茶的价格,首先得知悉决定云南普洱茶价格的因素,才好作判断。决定普洱茶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有下面几点因素:用料的茶料地理位置、用料的等级、开发成品的历史意义、成品后储存的方式、成品后的年份、普洱茶品牌,其次是,储存成品的地理位置、因地域决定的销售成本,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下有哪些因素决定了普洱茶的价格。

一、用料的茶料地理位置

自古以来,古六大茶山的茶料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现在的班章、景迈、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片区的茶料也是很受追捧,其次是原思茅、普洱、江城、临沧片区的茶料,价格也是大体是这样的排列。归纳起来就是:西双版纳的茶料成品的价格要高一些,然后是原思茅今普洱市地域的茶料成品,最后价相对要低一些的是临沧片区的茶料成品。

二、用料的等级

就普洱散茶而言,一般分12个等级(特级、1—10级、级外级),普洱紧压茶(饼、沱、砖、金瓜、人头、柱、等等)一般的用料规则是:饼茶优于金瓜、沱茶,往后排列是砖茶等(当然这只是大多数,不能一慨而论)。用料等级越高,价格越高。

三、开发成品的历史意义

在各个时期都有些“纪念品”、“收藏品”、“限量品”之类的成品茶发售,在保证它们的质量前提下,因为具有一些历史纪念意义,还有它们的发售量都很少,所以它们的价格也理应高一些。

四、成品后储存的方式

普洱茶的储存分干仓和湿仓,纯干仓存放的茶品能有效的保证普洱茶的真性(自然性),但陈化(自然后发酵)的速度相当缓慢;湿仓保存是用人工刻意地控制湿度和温度使其快速的陈化(这样也就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普洱茶的真性)。所以:干仓存放的普洱茶价格要高些就是顺理成章了。

五、成品后的年份

品质好的普洱茶,年份越久价格越高。

其实,云南普洱茶价格还跟当年的气候有关。气候是影响茶树生长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量以及品质。若是茶树产量不高,茶树生长不理想,当年的茶叶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啦!

影响茶质都有哪些因素?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1、茶种。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2、土壤。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3、气候。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古六大茶山”所处经纬度范围内的茶,其苦涩味普遍平衡而适中,而且耐泡。

4、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5、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6、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7、树龄。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8、采摘时节。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9、生态性,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10、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者次。”

11、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12、杀青与揉作技术。杀青方式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其中以炒青最佳。六大茶山自古至今采用的杀青方式是传统的手工锅炒萎凋方式。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13、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14、选料与制作标准。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15、加工与再干燥环境。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16、储存环境。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

17、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后再压成饼。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茶树种植需要什么技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如何因素


(1)移栽季节

根据云南省干湿季明显的气候特点,茶苗移栽季节最好在芒种至小暑进行(6月初至7月中旬),因为这时雨季已到,降雨逐渐增多,土壤湿润,茶苗栽下后容易成活,而且栽下茶苗当年生长期较长,到早季时,茶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已达到一定高度,根系入生长已较深,对冬春干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生产实践证明,移栽时间过早过迟,都不利于茶苗的成活与生长,如过早移栽,雨水少,栽后不易成活,过迟移栽,因当年生长期短,茶苗还未很好成长就进入冬春干旱季节,易受冻害和旱害而死亡,造成茶园缺株断行。

(2)茶苗出圃移栽标准

引进苗木、种子应严格GB1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中规定的1~2级标准检疫无性系大叶品种苗木出圃移栽的具体要求如卜:株高25厘米以上,茎粗大于2.5毫米,着叶数5~8片,有1~2个分枝和2~3条侧根,侧根长大于10厘米,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

(3)移栽方法

定植前的准备:定植前应继续清环茶地行间或梯面的树根、树桩、杂草。未施基肥的应施入,挖翻种植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再回上到满沟,然后拉绳索于植茶沟中定茶行位置。绳子两端用木桩固定。缓城等高种植或梯地茶园,因地形关系,种植沟有的呈弧形弯曲,茶行弯度应与沟的弯度一致,按计划定植的株距在沟中插上竹桩或细木桩定栽苗位置,使定植时排列得整齐起苗:在挖取茶苗的前一两天,要把苗圆上壤浇透,起苗要求全根带上,保护子叶,先挖畦边缘之上20~30厘米深,再将茶苗根系以下的土挖空,使茶苗所占据之七悬空,用移植铲将茶苗带土挑出,分离,轻放入盛苗箩,如土质疏松,根系带土较少,要用红泥浆保护茶根。若在晴天起苗,茎叶上略浇清凉水,存放于阴凉处待运。起苗要有计划,最好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完,当天栽不完的苗,要在荫蔽、土壤潮湿的地方假植起来。茶苗运输与保存:上卸车时,轻搬轻放,不得重叠挤压,慢速行车,以减少对茶苗的机械损伤。运至定植场地后,卸于荫凉处,晴天应浇清凉水,若在空旷无遮荫处或遇大雨,应用新鲜树叶遮盖。

栽苗方法

在定植沟中沿所定的桩栽苗,以保证茶行成一直线或随地形成规则的曲线。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移栽无性系良种扦插苗应保持根系垂直向下,这样茶苗根系入土较深,抗旱能力增强,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具体方法:在茶行中拉线打塘,种植塘深20~30厘米,塘壁一侧要求垂直。移栽的茶苗,要求尽量多带土。移栽时把茶苗放入种植塘中,一手扶苗,把茶苗紧靠塘壁垂直的一侧,让根系垂直向下自然舒展,从另一侧向垂直的一侧压土,用细土边培边压实,使根与土紧密结合,切忌根系折断或翘根。复土深度略高于茶苗根颈茶苗定植时,如遇晴天,栽下后要浇足定根水,插上遮荫树枝,定植后如遇连续晴天烈日,要继续浇水(或灌溉)保苗,梯面内侧的小蓄水沟应挖好,使降雨量大时,水不致淹没茶苗。

云南普洱茶茶树种类详解


普洱茶是云南三宝之一,中国茶中新贵,普洱茶的原料主要有大叶种茶、中叶种茶、小叶种茶。

1、普洱茶树种类——大叶种

勐海大叶种,栽培型古树茶,一般舌底带苦,香气沉着而生津,条索以灰,白,黑三种为主,新茶茶汤偏淡黄,重闷后金黄,以通透发亮为上,叶底深青色,叶背无毛为上。

代表茶品:老曼娥,贺开古树茶。

勐库大叶种,由于相对临沧的海拔普遍比勐海高,其条索一般不及勐海粗大,芽叶粗壮短窄,口感上苦涩强而生津极强,迅速而快,香气偏淡,叶底以如绸段面柔软,光泽度好为上。

代表茶品:大户赛,中山,冰岛古树茶

2、普洱茶树种类——中叶种

栽培型中叶种茶树,以景迈最丰富,而景迈又分芒景和景迈大寨。

芒景:特有的花蜜香,微甜,口感上苦微涩中而生津较快,香气馥郁,叶底偏中等大小,以黄色,青色叶底居多。

景迈大寨:香气不及芒景。微甜,口感上苦涩低微而生津一般,叶底差不多,但是,斑驳性较大,以黄,红,青绿色叶底居多。

中叶型的茶树,一般涩高苦低,生津迅速而香气偏高,头春的辨别主要是看茶叶的条索是否有黄片,香气是否馥郁持久,茶汤是否醇厚等等。

3、普洱茶树种类——小叶种

勐海地区,六大古茶山的莽枝,倚邦均有一些小叶种古茶树;香气偏兰花香,极馥郁,甘甜丝丝,茶汤偏淡白色,入口醇厚度高,苦涩极低而生津绵长舒爽,叶明显偏小,耐泡度不及中叶和大叶种茶。

4、野生和半野生茶辨别

野生茶一般偏墨绿色,有红绿相间,芽头较少,叶梗居多;野生苞芽:像小笋状的样子,白色,有时候会有绿红相间,香气微淡,茶汤白色,入口偏淡甘,寒气重;半野生茶,代表系昔归,藤子茶:墨绿色,梗偏红,芽少,口感上苦而易化,生津迅猛,涩度不高,茶汤醇厚度极好。

影响一款普洱茶口感有哪些因素?


一杯清茶,一杯馨香,一杯健康,品饮茶的甘甜苦涩。清水泡茶,茶叶摇曳着诱人的身姿,茶在杯中摇曳着优雅的清香。

已经是中秋时节,天气有些寒冷,独自泡一杯清茶。静静的品味,守着这一方净土与安静,与茶相伴厮守,体会茶的禅味。

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健齿护齿、护胃、养胃、抗衰等众多功效,近年来受到很多人欢迎。

一、产地气候

茶树的生长环境气候直接影响了茶的口感和质量,降雨量高的产区和降雨量低的产区,茶的味道都有差别。

二、原料产地

产地不同,口感也不同。易武的茶,香气高扬,汤水柔和,香气浓郁,入口醇和。产但舌尖有甜味,品后苦中有甘韵,花香味偏重。莽枝的茶入口较苦涩,但是回甘很强,生津快,上颚香甜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较强。攸乐的茶,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茶性较烈。蛮砖的茶,质厚香滑,舌面微苦,回甘强,香气沉郁。

三、制作工艺

决定茶叶口感和质量的因素不止是茶山头与原料。茶工艺是对茶树鲜茶叶的进一步强化加强,生茶与熟茶,熟茶与滇红茶,熟茶老茶头与熟茶散茶,甚至与小沱茶比较,这些茶工艺都有不同。

四、存放环境

熟茶发酵之后的存储环境,存放条件也对口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五、冲泡方式

一杯好茶需要较好的冲泡技巧和冲泡方式,甚至于同一个人,今天泡出来的茶跟昨天泡出来的茶都有不一样之处。

喝茶前吃不同的食物也会有影响。

茶具用玻璃还是用紫砂材质,用盖碗还是用飘逸杯,这些都有非常明显迥异的口感呈现。普洱茶耐煮耐泡,紫砂壶最好,适宜沸水冲泡,或者煮茶。

六、存放时间

存放时间长短也影响茶的口感。短时间存放的茶,口感会有些许烈,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口感慢慢变得成熟,越来越香,口感越来越醇和。

七、冲泡用水

不同的水也会影响,首选当地山泉水,其次矿泉水、纯净水。

茶树对生长环境下的温度有什么要求因素环境特点


茶树和其他植物一样,有其生育的最适温度、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范围。影响茶树生育的温度只要是气温、地温和积温。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辐射的变化、纬度、海拔、坡度、方位、高度等等。茶树耐最低临界温度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很大,一般灌木的中、小叶种茶树品种耐低温能力强,而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则耐低温能力弱。如灌木型的龙井种、鸠坑种和祁门种等能耐12~16℃的低温,小乔木型的政和大白茶只能耐-8~10℃的低温,而乔木型的云南大叶种在-6℃左右便受伤害。所以茶树生长最低气温界定为-8~10℃,而大叶种定为-2~3℃。生存临界最低温度可能更低,同一品种不同年龄耐低温能力不同,幼苗期、幼年期和衰老期的耐低温能力较弱,而成期的耐低温能力强。同一茶园的茶树冬季的耐寒性往往强于早春的耐寒性,这也是为什么倒春寒会降低茶叶产量的原因。高温对茶树的生育的影啊和低温一样,处于高温的时间的长短决定茶树的受害程度。

一般而言茶树能耐最高温度是34~40℃,生存临界温度是45℃。实践证明,当低温或高温突然发生时,对茶树的伤害往往最大。茶树的最适温度是指茶树生育最旺盛最活跃的温度,大约是25℃左右。茶树的生物学起始温度即茶树开始萌发的温度为10℃。地温即土壤温度,它与新梢生长呈现显着正相关,14~20℃地温为茶树新梢生育的最适宜地温。同时,茶芽开始萌发的起始地温为9℃。积温是指积累温度的总和。积温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活动积温是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总和。有效积温是指植物某个生育期或整个年生长周期中有效温度之总和。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和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当有效积温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指挥采摘、锄草、除虫。春茶采摘期前,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越高,则春茶开采期愈早,产量愈高。

《怎么挑选云南优良茶树种,有什么特点可以参考有哪些因素大全》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云南云县茶叶品种有哪些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4826.html

上一篇:轮品种要合理搭配的重要性需求条件特点

下一篇:为什么当地的环境条件要与良种的需求相一致怎么挑选因素为什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