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行情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普洱老茶却一枝独秀,价格不断飙升。在老茶中,“号级茶”存世稀少。“号级茶”又叫“古董茶”,其时间年限为晚清至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这种普洱茶是由私人商号出产的。其中四大贡茶茶庄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和同兴号最为藏茶界珍视。既可品饮又能用来收藏,而且这些年普洱茶升幅最快,故从投资收藏角度深受追捧,但在高价诱惑下的普洱老茶,也是一片争吵不休的江湖。
2016年5月15日,北京东正春拍“紫器东来——茶·器专场”中,一饼红标宋聘号普洱圆茶以150万元起拍,成交价为260万元;而一筒七饼的蓝标宋聘号普洱茶,成交价则高达880万元。
宋聘号的这一成交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了。6月7日,北京匡时春拍首次推出“寻味求真——祺昌号茶事茶叶夜场”拍卖,并邀请“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为该夜场遴选保质名品普洱。最终,该专场拍卖总成交额达6881.7万元,成交率98%。继其后,北京匡时秋拍中,百年蓝标宋聘号圆茶(一筒)再创新高,以1046.5万元成交,成为当前普洱茶拍卖的最高价。
对于老茶屡创新高的价格,关键在于老茶的稀缺性。宋聘号目前的存世量,所有的加起来不过几十片。更高级别的,比如车顺号,存世可能不过四五片,见过的都没几人,相当于江湖传说。
同治七年(1868年)于倚邦开业的宋聘号以生产优质普洱茶品闻名,为四大贡茶唯一保留字号。光绪初年间搬迁至易武,民国后乾利贞与宋聘号合营,因此更常听到“乾利贞宋聘号”这一说法。合并后,以普洱茶生产为主,当年为易武镇最有名的几家茶庄之一,如今,宋聘茶成为号级古董茶的代表,在普洱茶界也仍有深远影响。
普洱茶进入拍卖,最早要追溯至2002年11月的广州国际茶博会,鲁迅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成交价16万元,不仅引发了整个收藏界震撼,也开启了普洱茶的高端交易市场。老普洱茶在人们心中的概念也就此改变,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饮品,转而成为收藏品。
2008年12月,中国嘉德首次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普天同庆传世经典”,这场陈年普洱拍卖总成交额达554.3万元,拍品总数64件,成交41件,成为当时茶行业的标杆性大事件。这场普洱老茶拍卖会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普洱茶的品饮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随即刮起一阵“普洱老茶”旋风。
普洱茶令人咋舌的高价,直接催生了大量仿品。比如,普洱方茶、“文革”砖,因为茶品年份较多,且市场混乱,假货也较多,且不良商人制作赝品获利更大,以88青为例,一片正品88青单价已在5万元左右,而一片造假的88青成本也就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对于一路飙升的普洱老茶,普洱老茶已经快消失,价格再高,也只是象征,对整体市场没有助益。普洱收藏与其他门类艺术品收藏不同,“入口”远远要比收藏更重要。
茶山行也带动了复古风,上山的茶客收购毛茶,不少人也会选择古法石磨来压茶。名茶古寨的古树茶,成品又是采用古法制作。两者相加,倒是赋予一片茶许多特殊的意义。
虽然采用了古人制茶的工具,但现在压制出来的普洱茶与当时古人的产品相去甚远。
首先选料上面,春茶古人都是拿来做滇绿的。
这点清代学者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就写的清清楚楚“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已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
当时进贡皇家的春茶都是芽尖做的绿茶,这跟现在春茶压饼是有着巨大区别的。
至于清末民国时期的饼茶。据一些老茶号的记载,当时压制成饼的产品都是春茶、夏茶、秋茶混合在一起压制的。这与现代做茶的风格又截然不同,这种混合压制的方式就算有人压茶,对外宣称要么是春茶,要么是秋茶。反正在主流的产品中,我从未见过有茶商做过这样的产品。
产区问题也很重要,古代的普洱茶主要出自古六大茶山。
像勐海产区在那时是名不见经传的。像老班章这样的村寨更是闻所未闻,冰岛那更是连名字都不会有。古代的普洱茶主要集中在易武产区,像“瑞贡天朝”的牌匾就是那个时代的见证。用老班章的春茶,采用石磨压制的方式,再搭上“贡茶”的标签,这就很滑稽。
古代的制茶工艺跟现代也截然不同。
根据《普洱县志》记载,当年的贡茶工序有数十道之多。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人只能还原晒茶、蒸压的环节。至于说对茶叶做的其他处理,许多都成了谜团。
在口感上面,古人更强调茶叶的甘甜,现在则注重生津、回甘。在古代苦涩度高的茶是劣品,按照这个标准,勐海茶区的茶是很难入古代贵族的法眼的。
相对于古法制茶,我觉得学习古人制茶认真的态度最重要,精雕细琢才能出现真正的好茶。至于还原古茶,也要结合现在的品饮习惯。
天火—普洱茶市场行情观察员,自2013年开始撰写普洱茶市场行情报告。距今4年有余,其报告一向以准确并具有前瞻性而著称。
普洱茶原料的加工工艺主要为:鲜叶→摊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等工序。经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原料具有条索紧结,色泽墨绿或褐绿,汤色橙黄明亮,有日晒气味的特征。
1、摊晾
一般摊放厚度以15~20厘米为度。鲜叶摊放程度,观察鲜叶呈碧绿色有墨绿之感,叶片柔软即可,失重率可达20%~25%,以使杀青工序顺利进行和提高内质。在大叶种鲜叶摊放过程中,尽量少翻动,最好不翻动,最多小心翻动1~2次,因为大叶种叶质柔软,翻动很容易碰伤叶子,引起红变。
2、杀青
杀青的方法分锅炒杀青和滚筒杀青两种:
(1)锅炒杀青
杀青的锅温掌握在240~300℃之间,根据鲜叶原料老嫩程度的不同,掌握投茶量。一般春秋叶投茶量多些,夏茶投茶量少些。鲜叶下锅后先用手翻炒,至叶温升高烫手时,改为右手持炒茶杈,左手持草把,自右至左连续翻炒,使叶子全部受热,再用双手执持木杈自前向后连续翻转闷炒,使生熟均匀,待“劈啪”声稍止,再将叶子向上掀散抖炒,使叶子水分散发,如此反复进行两三次,每次8~10杈。杀青时间,一、二级鲜叶约4~5分钟,三、四级鲜叶约6~7分钟。以杀青叶色变为青绿色,手捏成团,叶不焦边,香气清香即为杀青适度。用草把将茶叶扫出,趁热揉捻。
(2)滚筒杀青
锅温一般锅温要求200℃以上,杀青时应随时检查炉温,必须使炉温保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当杀青结束时,必须在结束前半小时降温,以免结束时产生焦叶。叶子在筒内经历2.5~3分钟,开始出叶时,应观察杀青程度,按杀青程度调整投叶量的多少。在杀青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出叶情况。如杀青程度偏嫩,应放低匀叶器,减少投叶量;如杀青程度偏老时,则升高匀叶器,以增加投叶量。
3、揉捻
普洱茶原料加工时根据鲜叶老嫩的不同,较粗老鲜叶揉捻时必须采取轻压,揉机转速要慢,揉捻时间不宜长,否则将会产生叶肉和叶脉分离形成“丝瓜络”,梗皮脱落形成脱皮梗。生产实践中掌握揉捻时间的长短和加压的轻重应视茶叶老嫩和揉捻机的转速而定,一般是一、二级茶初揉时先轻揉5分钟,再加压5分钟,然后松压轻揉5分钟左右;三、四级茶因叶子较老,加压也应较轻,揉捻时间可缩短到10分钟左右。后发酵茶上机复揉时加压不宜重,复揉时间一般是一、二级茶揉5~7分钟,三、四级茶约揉10分钟。要求达到一、二级条索紧卷,三级茶泥鳅茶多,四级茶起皱褶。复揉后的茶坯不宜摊放过久,如不能及时干燥,要经常翻拌透气散热。
4、解块
在解散团块的同时,会抖松条索,影响条索紧度。因此,不需解散团块的就不要解块;细嫩叶体积小,投叶量可多些;粗老叶体积大,叶量应少些。细嫩叶子,采取一次揉捻;较老叶子,可分二次揉捻,中间解块一次。一、二级杀青叶,一般采取一次揉捻,揉捻后解块筛分。三级或老嫩不匀的杀青叶,应分两次揉捻。中间解块筛分一次,头子再进行复揉。解块筛分的筛网配置。上段为4孔/25.4mm;下段为3孔/25.4mm。操作时,上叶要均匀,筛底叶继续下一步加工,粗头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条更加紧结。
5、干燥
普洱茶原料加工的干燥主要是通过日光干燥。加工后的普洱茶原料含水量在10%左右,就可以经过较长时间的保存,同时还能让其向着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普洱茶原料含水量过高,茶叶内部化学反应过度,微生物生长过快,茶叶就会很快发生过度霉变,对下一步加工不利。
用洁净的摊笆,将揉捻叶薄摊在摊笆上,在强烈日光下晒30~40分钟,移至荫凉处摊放10~15分钟,再晒一、二次至足干。为使茶条紧结,中途可复揉一次。普洱茶原料的干燥因时间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阴雨天,只有用各家的厨房锅灶的余热烘干,有的甚至是晾干,这样干燥的茶叶品质较差。总的来说,普洱茶原料的干燥成本低,但应注意摊晒时的卫生,不能混入其它非茶类夹杂物。普洱茶原料加工厂应有能满足加工要求的专用晒场。晒场可用水泥、地板砖、竹木、不锈钢等材料建成,应光洁无污垢,并配备冲洗设施,使用前、后要及时冲洗干净。
“一杯好茶除了好的原料、好的工艺、好的仓储之外,怎样把它冲泡好也是非常关键的。就普洱茶的冲泡来说,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水、泡茶的方法、投茶量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老茶鬼都知道普洱茶需要用沸水冲泡,但新茶友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冲泡而让原本好喝的茶变成了另一种滋味。茶人的最后一站还未真正领略就已经错过了,岂不可惜!不是每一位朋友都能在机缘巧合下喝到风情万种的普洱茶。所以,今天就泡茶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多少度的水来泡茶与大家分享一下。
有人说细芽嫩叶级别高的茶应该用低温的水来冲泡,否则会烫坏茶叶,只有那些粗枝大叶的茶才用高温沸水冲泡。但也有一些朋友无论什么茶一律都用高温沸水冲泡……就普洱茶而言,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都是要用沸水冲泡的。水温不够,就很有可能导致泡出来的茶失了原本的味道。
普洱茶尤其是古树普洱茶大多都是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制作而成,但即便是一芽三四叶的采摘,原料依然是非常嫩的。普洱生茶大多都是有芽有叶有梗的,普洱熟茶经发酵以后会形成不同的等级。但无论是哪种等级、也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普洱茶都是要用高温沸水进行冲泡的。
如果水温不够,一则冲泡普洱茶的时候,香气出不来,甚至根本就没有香味,对于很多香气明显甚至以香著称的茶来说就可以算是一大失误。再则冲泡用水温度不够,便没有办法让茶性充分地释放出来,对茶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冲泡普洱茶应该用沸水,并尽可能的在冲泡之前提升器具的温度,比如温杯洁具等。
很多朋友接触绿茶多,便用冲泡绿茶的方法来冲泡普洱茶,茶是泡出来了,但是口感滋味却不尽如人意,和在茶店或者朋友家喝的普洱茶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冲泡时的水温不够。所以,用沸水冲泡普洱茶很重要。即便因为地域、海拔等原因,沸水没有办法达到沸点,也应尽量保持或者提高泡茶用水的温度。
普洱熟茶的生产历史虽然远不及生茶久远,但同样凭借着独特的口感风味俘获一大批茶客。然而对于很多初涉熟茶的人来讲,普洱熟茶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买来的茶怎么样全靠买茶时候的运气。
原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普洱茶因为加工工艺和品质特质不同,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干燥、精制等过程,最终才能变成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熟普。
普洱熟茶散茶的等级分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十一个等级。对于熟普的制作,选料是最开始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原料不好,后续的发酵工艺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树龄的原料毛茶,价格差异也大。原料好的熟普可用此客观的评判标准:干茶色泽油润、香气纯净无异杂,无非茶类的夹杂物。
工艺是个技术活,还得看天时地利人和
发酵工艺是形成普洱熟茶品质特征的核心工艺,也是决定普洱熟茶品质高低的决定性步骤。因此,对发酵师傅的要求极高。发酵时一次渥堆发酵的毛茶量不会低于1吨,发酵过程中损耗率很高,整个发酵期很长,有的时间长达四十天以上。除此之外,中间也蕴含了无数风险,茶叶温度过高会导致“烧心”;水分过多的话,堆内透气性差,易导致茶品出现酸馊;水分太少,发酵温度低会导致茶叶达不到预期的发酵目的。
发酵出来的茶叶,不同级别的滋味是不同的,而且发酵度也会存在区别,为了使最终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滋味,就必须要对不同的原料进行拼配,这一步对于熟茶滋味的影响很大。干燥之后是压饼的程序,而压饼前,很多企业会有重要的工序就是拼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熟茶有时候会拼配一些等级较低的叶片或叶梗,目的是为了提高茶汤的甜度,这时候老叶片的出现不一定代表茶叶不好,还是要靠最后的滋味来判断,这就是熟茶拼配工艺的重要性。
好与不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都是证据
熟茶的茶汤会有一定的浓醇度,入口顺滑,滋味醇厚。颜色方面,红浓明亮是熟茶的标准,就是要求茶汤颜色是红色到深红色,同时有一定的粘稠度,色泽通透明亮,不能浑浊,前几泡轻微的浑浊对于新熟茶来说也是允许的,但不能持续。至于香气,可能会有甜香,枣香,但肯定没有异味,没有酸馊。
从熟茶的叶底,可以看出一个茶叶的发酵程度,正常发酵程度的熟茶,叶底应该是红褐色、红色或者红棕色的,茶叶的柔软度也是考验拼配师技术的。
好茶颜值和内质都不错,所以看颜值很重要
先看外形,再看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熟茶的条索以看上去美为最好,熟茶的饼面以条索肥硕紧实,色泽、大小均匀为佳。干茶颜色,芽头是金黄色,其余的叶梗都以红褐色为主,如果色泽发黑,都是不好的。茶叶的好坏和茶叶的等级有直接关系,更与制作茶叶的过程有关系,这些都会在茶叶的外形表现出来。
这两年熟茶也开始追求原料、产区、树龄,甚至也要春茶发酵。但是呢,这些都是在原有熟茶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东西,在购买熟茶的时候,如果盲目去追求这些新概念,很容易就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花大价钱买到不好的产品。
熟茶发酵技术才是第一位的,同样的原料技术成熟的厂子跟技术不成熟的作坊加工出来的熟茶会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前者品质优异,后者很有可能是垃圾。
发酵工艺对熟茶品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几十元一公斤的台地料如果发酵得当,加工出来的熟茶品质同样优秀。但是如果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达不到要求或是出现烧堆的现象,哪怕是老班章古树纯料,这样的熟茶也是垃圾。贵则贵矣,喝起来全无味道。
选熟茶的时候,一开始先别问原料。如果得知是台地料,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再去品茶,潜意识里就会将其当做劣质品。
喝熟茶,醇厚第一,渥堆味越小越好。满足这两点之后,再去追求其他的东西,比如香味,枣香、糯香、樟香还是药香。等很满意了,才可以研究产区、树龄、是不是春茶发酵这些。因为这些因素加进来,就可以去判断一款熟茶能好到什么程度,是否还有提升的余地。
喝熟茶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喝熟茶要多试品牌,多试产品。虽说有7572这样的标杆,但是7572所能反映的就是大益的熟茶味道,也是大益最具代表性的熟茶味道。可是在今天熟茶区域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只喝7572是不是有点故步自封了呢?
很多人在选购熟茶的时候,经常会对比生茶。但实际上熟茶价格自成一个体系,比如三五百只能买一款很大众化的生茶,但三五百已经能买到很好的熟茶了。至于原因么,熟茶在选料上不会有生茶那么精细,这样成本自然也不会有生茶高了。
当然,以上所谈的一切有个前提,那就是以好的原料为基础的,无论大树茶小树茶,无论临沧茶还是勐海茶,如果原料先天有问题,工艺再牛掰也不会出好熟茶。
SO,原料和工艺一样重要,只不过原料的选择不像生茶那么苛刻罢了。
总之熟茶与生茶同属普洱茶,但彼此各有特点,决不能混为一谈。至于要诀,那就是工艺大于产地与季节因素。
普洱茶与安化黑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普洱茶是单指一种茶叶的名称,属黑茶种类中的一种;而黑茶是指一类茶的统称,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虽说普洱茶属于黑茶,但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也有人说普洱不属于黑茶,它是单独的一个品种。从制作工艺中来看,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不属于黑茶的制作工艺,下面就来看看普洱茶与黑茶的区别吧!
原料不同
从原料来看,黑茶加工的初级原料是中小叶种,普洱茶则不同,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晒青绿茶。
传统的普洱茶属于绿茶(晒青绿茶),而黑茶在初加工过程中,有其特征性工艺——渥堆。渥堆以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为主导,尽管普洱茶在毛茶晒青过程中也会感染微生物,但两者所处的环境(温、湿度条件)不同,黑茶是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普洱茶经过日晒,历时短,水分挥发迅速,相对而言却是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正因为如此,两者的毛茶品质特征明显不同,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青味重、汤味苦涩,而黑毛茶却无青味而代之以辛辣味,滋味醇和,苦涩味较轻,这是黑茶新品与普洱新品生普的差异。
工艺不同
普洱茶在教科书中被归到了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理由是都属于后发酵茶。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安化黑茶加工过程中鲜叶至成品是连续完成的。原料嫩变的不同,加工时间长短不一。从我们对云南普洱茶工艺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加工虽然属于后发酵,原料基础不同,鲜叶至成品是间断的过程,云南普洱茶的前身是绿茶中的晒青。因此,普洱茶工艺不是黑茶工艺。如果把普洱茶连续的来看,它则是区别于现有六大茶类的另一类茶。
二者在发酵进程上也有不同。如普洱生茶是把采来的鲜叶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而成,后经吸取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自然陈化。熟普增加了渥堆即人工发酵的过程,减轻了苦涩味。黑毛茶就是把采摘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而成,黑毛茶经蒸压等非常繁复的工序后装篓制成天尖贡尖生尖,蒸压成砖形的是黑砖、花砖,茯砖有一道专门的发花工序,使茯砖内部产生对人体肠胃大有益处的“冠突散囊菌”。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侯条件,不同的工艺过程,造成了当今这两大黑茶间的差别。
从发酵的湿度来看,黑茶加工湿度是鲜叶本身水分杀青剩余的部分,堆温
2、生长环境:乔木型古树茶均生长与海拔较高平均低者1600以上,高者达2700米之上的古茶山之上,也有生长在原始森林之者,所生之环境风景秀丽优美极佳;而灌木型的台地茶则种植于茶农群居附近的茶山,海拔均在1000米左右,这样茶农才能便于管理及采摘,此者就导致了内质不丰的第二因素。
3、根系的生长:根系是茶树摄取土壤中内质养分的差异的关键,乔木型古树茶根系为树干多高根即为多深,树龄约为300年的古树茶树干高度约为2.5-3米之间,根系衍生至土壤之深度也为2.5-3米之处,所摄取的养分就较为充足;灌木型台地茶人工管理修剪,树干高度1.5米左右,导致根系为系根生长,主根最深也只有1.5米,加上分支繁茂,采摘过渡,导致根本摄取养分供养不足,内质缺失严重,随后茶农又对其施撒化肥,虽增加了养分,但破坏了茶性之本,使其苦涩滋味加重将茶性改变为浓烈刺激,失去的不仅是此茶山原有的地域性风貌特征(俗称山头的特点),更失去了普洱的醇和及稳定的茶性,降低了后期的陈化价值,品饮时??的6项滋味欠缺较多,此种茶只能利用制茶的拼配工艺来健全茶的滋味,但无论拼配的再好只能是大众之饮。
4、滋味的表现:在说重点之前需要给选茶的一些新手一些忠告,千万不要与茶气胡搅蛮缠,更不要把苦涩滋味当作所谓的茶气足、霸道而收藏那些又苦又涩的茶,茶气就有如佛家之禅,很难参悟,更难把握,接回正题,喝茶者因不能亲临茶山,更没有看见制茶人如何选茶,所以以品饮茶的滋味分解开来让大家能简单的理解后掌握方法取茶。
普洱茶做出后,绝大多数流向广东,流向东莞,这个全世界有名的藏茶之都,集中了全中国最大数量的普洱茶,也集中了全中国最懂茶的人群。
懂不懂茶,不是媒体的人在干嚎,真懂茶,要靠真金白银,在市场上流的血多了,自然懂得了茶。道听途说,键盘侠,小道消息,不存不买,只是半瓶子醋。要不然,方舟子怎么会洋相百出呢。
很多网媒看上去大义凛然,俨然一副当代鲁迅的样子,剥了皮,露出底裤,简直惨不忍睹。
很多媒体其实就是个卖茶公司,看上去纯洁无瑕,像只小白兔,其实就是想把水搅浑了,自己浑水摸鱼。
你说,在普洱茶最兴盛的大清,谁最懂茶呢?
那时的普洱茶一路北上,流向京城,流向了皇宫,皇帝才是最懂它的人。
因为天朝帝国权力的中心就在这里,人家喝的,你见都没见过,全世界最挑剔的嘴巴都集中在这里。
皇帝喝什么茶?他们喝六大茶山,喝易武,喝倚邦,喝曼松。
所有在当时的倚邦,80%的普洱茶老字号都集中在那条街上,我们现在偶尔存留动辄数百万的老茶,均出自当地那些师傅之手。
师傅们的眼光、阅历、品位、手艺固然重要,然而决定茶根本的仍是茶叶本身,为何皇帝和一流的脑壳都盯着易武?
因为相隔万里,皇帝都能闻得到倚邦的茶香。
体感是指喝茶后的身体感觉。应该大部分人喝茶只停留在口腔的感觉。喝茶最直接的感受是口腔,第一时间的享受也是口腔,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喝茶的感受和享受又不只于口腔,更不应止于口腔。
如果,我们只追求口腔的感受和享受,大可不必喝茶,有很多饮料可以选择。我们爱上喝茶,大概是三、四十岁,十几、二十几岁更喜欢喝各种饮料,更方便。年轻的时候身体抵抗能力、适应能力颇强,喝什么饮料都不会不适。年纪大抵抗力下降,饮料喝多了会感觉不适。喝白开水口寡口淡,自然就会喝上茶。这就是茶文化,中国人的茶文化了。
茶可养生从这里可体现出来,不需要科学证实,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实践就可以证实。人到了身体不适就会注重身体了。人过了三十岁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自然就会注重养生之道了。慢慢会发觉喝超市里的饮料不健康,就会开始喝茶了。我在这里无意夸大茶养生功效,也不是片面地说所有的茶都有益。这跟茶的种植生态和制作工艺有关。
古时候的茶叶没有环境污染和化肥、农药,生态肯定很好,很天然,工艺制作不会投机取巧,也不存在那样的技术和科学手段,大概茶叶都很有益。但那时候的产量少,只能是有钱人的享受。战争的时候,朝廷还用来换战略品——战马。现在,茶叶产量大,已经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享用了,而且颇日常。如何选择健康、养生的茶叶,适合自己的茶叶,却是一个问题,是个很重要和关键的喝茶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健康、养生和适合自己的身体的。例如,不生态的茶叶,化肥、农药超标的茶叶。这些茶叶不但喝了不会健康、养生,而且还会对身体有害。茶叶有性寒、性凉,人的身体有的属虚,有的寒凉,喝了相冲的茶,身体反而不适。选择相调和的茶,要对自己身体和茶叶的了解。就是常说的食疗,在饮食中把身体调理好。
从养生的角度,体感更重于口感。口感是表面的,身体是内在的,实质的。就是说,喝茶不单留意口腔的感觉,还要注重身体的感觉。身体感觉好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从试茶的角度,身体反应更准于口感。人的口腔状况会经常变化,试茶会失准。举个例子,人饮食了不同的东西,前一刻和后一刻口腔状况都是不同的。通常说,烟酒茶都很难回头,只有越喝越高,喝高之后,回头喝低的,就难受。譬如,我们刚喝了一泡很好喝的茶,再喝一泡没那么好的茶,会觉得很难喝;相反,我们喝了一泡很难喝的茶,再喝一泡很一般的茶,都会觉得很好喝。
但身体反应是较为一致的,茶喝下去,身体感觉舒服就舒服,不舒服就不舒服。不会因前后变化所改变。喝茶注重身体反应,没有神秘主义色彩。只是教人注重身体的反应是好还是坏,反而是贴切的,真实的。很多茶友试茶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同一个茶有些时候好喝,有些时候不好喝,不同的环境感觉都不一样,很难确定这个茶好不好。口感会是这样的,但体感是一致的。同一个茶体感不会一时好,一时不好。所以注重体感试茶更准,找对自己的茶更符合养生之道。
茶需静心,感觉口腔的感觉需要静心,感觉身体的感觉,更需要静心。这是茶文化重要的要素之一。静心可能是现代人最缺失的,也许茶能对这种缺失的一种求赎。普洱茶更需要时间的沉淀,宁静致远的心境。也许浮夸的广告,喧哗的商业宣传,更是适得其反。
雨水过,春天到,七彩云南的普洱茶树马上就要发芽了。不知今年那些疯狂的茶友还是否涌上茶山,制造拥挤,制造污染,制造垃圾,对那些仅和茶树寨门村长拍拍照拍拍屁股走人的晒照狂,茶农表示很鄙视。
茶山到处乱窜还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最多叫乱世英雄,原形毕露最终丢友失朋。去年春茶季,某些茶友在茶农家大吃二喝摆拍了无数照片最终没买二两茶,被茶农揭露后羞愧万分,不知今年还好意思上茶山接着忽悠呢?
到底是谁把茶骗子“逼“”上茶山呢?当然不是茶农,也不是消费者,而是利欲熏心、真假莫辨的普洱茶界。
普洱茶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讲究微妙、曲折、回环、把玩、氛围、意境、分寸、悟性、审美……不像头脑简单的西方文化,一刀切,标准化、工业化、模式化、程序化、统一化,泯灭了个性,失去了生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普洱茶是比西方文化为代表“立顿”更高级的文化,只有博大灿烂深厚精妙的中国文化才能融溶她。正因品普洱茶需要悟性和心智,才给大街小巷的骗子留下可乘之机,招摇撞骗,公然行骗与茶农和茶友之间。把台地吹成小树,小树吹成大树,大树吹成古树,100年古树吹成300年,3000年,刚进入茶行还没到过茶山的小姑娘,张口就是“这款茶的原料,来自布朗山1000多年的大茶树,1000多米高啊……”
骗子,依靠三寸不烂之舌,比城墙还厚的脸皮,个个日进斗金发家致富,励志的故事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骗子,骗术越来越高明,演技越来越娴熟,一个个缠绵悱恻的故事在这个行业诞生……
骗子的骗术越高,消费者的智商越低,发觉上当,为了一年喝二斤茶,乘高铁,坐飞机,雇上向导和皮卡到茶山,白天黑夜睡在茶地里,看着茶农把鲜叶从树上摘下,再看着茶农把鲜叶杀青、揉捻和晒青,像防贼一般,最后,用买肉的钱,买了块豆腐……
茶骗子不值得相信,在这个世界我们还相信谁呢?
品牌,品牌,品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特此声明:公号:ishuocha(长按复制)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原料、工艺,究竟谁更重要?》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原料、工艺,究竟谁更重要?》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花茶原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