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的仓储区域与转化

2019-12-04

一饼陈年普洱,藏在不同的地域,不一样的空间,会有不一样的品性。漫漫岁月里,始终保持着洁净,始终偏处一隅阴凉,始终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这样的陈年普洱,才是至爱之物。由此,也有了普洱茶“仓”的概念。

从云南土路中走出来的普洱茶,在辗转经历了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广州、台湾等地,终于来到了中原的怀抱,在一阵阵的惊艳声中,普洱茶的“仓”一步一步走向充满财富的所在,也许,亦是充满荆棘的所在。

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普洱茶越陈越香有了认识,仓储愈来愈重要起来,并且从私人的收藏发展到茶商家设立专门的存储库房,最后演变为设立专门存储的茶仓。

何为“仓”?“仓”就是上面一个盖儿,中间一扇门,下面是进出的口儿,合起来表示仓库这个概念。但在普洱世界,“仓”不单单是如此简单的释义,它往往可以代表着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一种手段,某些时候甚至可将其称为一种境界。

对于每一位喜爱普洱茶的人来说,变化,才是令人最为着迷的。顺其自然,保留普洱本身的热烈鲜活,与大自然和光阴一起成长,也许就是最好的“仓”。

北方仓:清纯

何为北方仓?查遍普洱茶的资料,近到广东仓、云南仓,远至港仓、大马仓,唯独没有看到过北方仓。由于北方普洱茶起步较晚,北方的干仓普洱在之前一直还未形成气候。

大部分北方仓指的就是干仓茶,存放于干燥、通风、湿度小的仓库环境里的普洱茶。一般干仓茶叶在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清爽无杂味的环境下发酵陈放,属于自然的陈化过程,虽然转化时间比湿仓较为缓慢,但是却保留了普洱茶的本质真性,口感纯正、香气浓厚。干仓茶较于湿仓茶滋味保存更为完整,品饮中前调后调变化丰富,层层叠叠次第展开,更能体会出普洱的真味。

虽然起步较晚,却是势头正劲,现在越来越多南方的茶友也开始注重干仓存储方式。凭借着北方茶友的那股子钻劲儿,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北方仓定会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南方仓:柔美

就中国大陆的普洱茶而言,广东省向来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消费地。广东仓最大的优势在于既有港仓模式可以参照,其便利发达的交通和成熟的城市配套更为今后仓储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上的强大支持。受到港台地区的影响,从市井百姓到专业茶店,再到大型茶企业都有了存储普洱茶的意识。

市场上常把南方仓等同于湿仓,但对于湿仓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有人说南方仓比北方仓口感更为醇和,茶汤更有陈茶的特质,对这种说法我想只能是不置可否,就像米饭面条没有哪个更可口,只有哪个更适合。

但可以明确的是,从普洱茶的发展上来说,我们要感谢南方仓的茶人们,没有他们,恐怕就没有现在将普洱茶推至奢侈品的那些百年老茶。

综合评价

普洱茶发展至今,关于仓储仍是一块空白领域,没有做过一个科学的研究去决定普洱茶在什么样的湿度、温度和地域是最好的,或者说存放的普洱茶口感是更适合去品饮的。那么普洱茶究竟适合怎样的仓储,只能借助科学的视野去臆断一下了。

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茶叶内的茶多酚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非酶促自动氧化,使普洱生茶汤色逐渐加深,茶叶的鲜爽物质氨基酸遇到空气后逐渐氧化、降解和转化,使茶叶鲜味消失,陈香显露;多酚类的氧化,苦涩味减少,口感逐渐趋于醇和;茶黄素,茶红素在储藏中发生氧化后,逐渐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红褐明亮”的品质特点。

南仓北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储过程中保持干燥、避光、通风,那么你就能收获一份时间给你的完满答卷了。

小编推荐

解密·普洱茶仓储转化经验谈(普洱生熟茶仓储醇化对比)


对于普洱茶的仓储存放,石昆牧老师通过对存储普洱茶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发现,普洱茶对于存放条件的要求并不严苛。实际上,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的存放。一般而言,影响普洱茶陈化的四个主要条件为: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石老师所观察的普洱茶存放环境为:温度20~30℃,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也符合多数茶友的实际状况),下边就简单介绍一下石老师的经验总结。

一、台地生茶

在上述存储环境下,台地紧压茶转化周期约为七年,第三~四年为沉默期(内质转化无法互相支持的尴尬期)。自石老师2003年发表该观点后,被不明所以或是专事剽窃者肆意转发,却没有注明仓储条件的前提,以至于引来许多消费者的质疑与误会。实际上不同的茶区、茶种、制程、环境都会左右仓储周期及其结果。

台地生茶前两年几乎不会有明显变化,因为制作时的水气尚且残留在饼内。自第三年开始水气散失,内置稳定后开始逐步转变,但约只有一两年时间,茶品就开始进入沉默期。仓储满四至五年后又开始回复口感、香气,直至六至七年达到第一个转化周期圆满。如此在同一环境仓储下,不断重复陈化周期。故而在如此仓储环境之下,台地茶的第一次较佳品饮时机,应在第七年前后。

正常制程的台地生茶,一开始只有口感没有喉韵,正常仓储下自大约第七年开始才会初步产生喉韵并向下延伸,约经四个转化周期方能下至喉底。若要改变这种周期,只有选择树龄较大的群体种,或是制前轻发酵,或是进入高温高湿的仓储环境(温度35℃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方可缩短周期。相对的,若是降低仓储的温湿度则会延长口感改变的时间以及转化周期。

二、栽培型古树茶

石昆牧老师经多年来对于云南茶业历史文化背景、茶区环境、茶树树龄等的研究,并观察印级茶与号级茶茶品的叶底,发觉上述老茶所使用的茶菁并非完全是纯料古树茶,因为在古树茶茶林中总会混杂不少自然生长的荒地小树,故而其茶性较纯古树强烈。

近代最早完全使用栽培型古树茶菁压制紧压茶,出现于1996~1997年,有数种茶饼与茶砖。但因为这些茶品使用的茶菁与制作工序差异甚大,目前为止还很难整理出完整而明确的陈化转变纪录。只能大致说明栽培型古树茶在第5~6年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次完全褪变,比茶园茶稍快1~2年。但其特色在于喉韵展现深沉与宽广,而香气很快已隐藏于咽喉,于吞咽呼吸之间可明显的觉知。据此推测,仓储时间越长,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差距越大。但因其陈化速度太快,对于古树茶品的未来转化情况,还有待持续的观察与记录。

三、普洱熟茶

从1973年起昆明茶厂开始量产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普洱茶,也就是坊间所俗称的普洱熟茶,近几十年市场主流都以熟茶为主。从石昆牧老师收藏的经验得知,重发酵熟茶茶品已经以人工快速深度熟化,口感相对甜滑,堆味轻,但缺乏转化所需的活性物质与空间。除非再次以高温、高湿处理,否则8~10年内几乎不会有太多转变,只有腥气与堆味的退散,口感趋于柔和。这种情况下熟茶的转化莫如称之为“醇化“。在正常环境存放下,不会有特殊味道,如樟香或参香出现。

而轻发酵熟茶茶品,由于发酵度较轻,堆味相对较重,苦涩度叫重发酵熟茶为高。不过由于保存了更多的活性物质,为熟茶的后期转化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故而轻发酵熟茶茶品是可以通过仓储转化进而提高茶品品质的。因此轻发酵熟茶的后期转化更为值得期待。

云南各区域仓储特点


说起凤宁号,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滇红茶。这家有着50多年家族制茶史的企业,近年来迅速成长为滇红茶的后起之秀。而且凤宁号在普洱茶市场也深耕已久,不但拥有德丰昌品牌的普洱茶产品线,其在勐海的普洱茶加工厂也已投产,并着手布局普洱茶仓储。云南凤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贵景,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对仓储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早期云南的仓储,从国营茶厂时期到改制时期,在张贵景看来都是纯自然仓,没有任何的人工干预,仓库盖出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那时候,大家也不会太多地去硏究仓储的问题。因为当时的云南人是不怎么喝普洱茶的,云南人做普洱茶纯粹是为了卖而不是为了存,所以没有过多存放普洱茶的需求,也没有越陈越香的概念。

普洱茶的仓储,早期基本都是在香港完成的。国内仓储的兴起,是在2007年第一波市场高峰过后,在广州、东莞逐步兴起的。云南开始对普洱茶仓储有所重视,大致是2012年以后才开始。在此之前,云南的普洱茶企业也基本不重视仓储,因为大家都不愁卖。但随着普洱茶产量的逐年增加,价格的不断上涨,终端消费的步伐却没有跟上来,在商家的仓储有限,广州、东莞的仓储也有限,北方市场仓储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一些厂家逐年积累的库存越来越多,倒逼着云南开始考虑仓储的问题张贵景表示,只要一说到广东仓许多人就想当然地理解为是湿仓,但湿仓是没有绝对概念的,什么算湿也是没有标准的。后来茶界一般界定认为,相对湿度高于80%,年平均温度高于38℃就是高温高湿仓,并由此引申出了高温低湿仓、低温低湿仓等区分。所以没有必要去争论北方人不喜欢南方仓,南方人不喜欢纯干仓之类的问题。

比如仓味问题,香港经常喝普洱茶的人,一喝到没有仓味的普洱茶,大多会觉得这个茶不行,但云南人一喝到有仓味的茶也会觉得这个茶不行。大家对一个茶“不行”的表述都不一样。香港人说不行是因为没有仓味,云南人说不行是因为有仓味,所以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香港仓需要做出的是带有明显茶仓味道的茶,云南人需要的是不出仓味,而这就是普洱茶特别的地方。不过张贵景认为,就云南的原产地仓储来说,还是应该追求干净的自然仓加部分人工干预。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张贵景指出云南各区域的仓储有如下特点:易武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勐海、思茅虽然也属于高湿,但温度没有易武高,温差也不大;临沧相对来说温度要更低些也更干燥;昆明则比临沧更干燥,所以滇中地区大家比较喜欢把仓储地选择在元江,因为元江是典型的高温高湿仓地带。

普洱茶的陈化与转化


普洱茶的“陈化”是时间的概念,而“转化”是会随着时间发生质变的,两者其实是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的。

陈化是什么?

茶叶陈化,指的是茶叶在贮存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的影响,内含物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从而使茶叶品质发生变化。

陈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表象的普洱茶特征。比如看到的普洱茶条索的颜色,普洱茶的汤色,普洱茶的滋味,普洱茶的叶底,普洱茶的香气。而这种普洱茶的外在表现,只要一直观察,是用人体感官器官能感受到的。陈化,更准确的说是描述普洱茶某一时间段的外在表现结果。

转化又是什么?

转化,指的是普洱茶的内在表现的转变。普洱茶研究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变化是因为普洱茶里的微生物作用产生了变化,而微生物我们用感官器官是看不见的。比如一定年份的普洱茶颜色从黄色变为了棕褐色,这是由茶黄素变为茶褐素,这是内在的变化。转化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需要一个陈放的过程;而陈化后的茶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也是内部转化的一种表现。这两者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却也彼此联系,不可分离。

茶叶陈化的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贮藏期内,普洱茶品质呈上升变化趋势,良好贮藏加工能使普洱茶卫生品质得到保证、风味品质向着香、醇、甘、润、滑方向转变。普洱茶贮藏期间变化的好坏与快慢,一方面取决于普洱茶本身的内质基础。另一方面依于贮藏陈化的环境条件。

因此,在良好的仓储条件,品质优异的普洱生茶,存放时间相对久一些,是有利于后期最佳品饮体验的。每个阶段不论生熟,普洱茶都有其魅力。

石昆牧:普洱茶仓储转化经验谈


对于普洱茶的仓储存放,石昆牧老师通过对存储普洱茶多年的经验积累总结发现,普洱茶对于存放条件的要求并不严苛。实际上,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的存放。一般而言,影响普洱茶陈化的四个主要条件为: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压与翻仓。石老师所观察的普洱茶存放环境为:温度20~30℃,相对湿度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也符合多数茶友的实际状况),下边就简单介绍一下石老师的经验总结。

一、台地生茶

在上述存储环境下,台地紧压茶转化周期约为七年,第三~四年为沉默期(内质转化无法互相支持的尴尬期)。自石老师2003年发表该观点后,被不明所以或是专事剽窃者肆意转发,却没有注明仓储条件的前提,以至于引来许多消费者的质疑与误会。实际上不同的茶区、茶种、制程、环境都会左右仓储周期及其结果。

台地生茶前两年几乎不会有明显变化,因为制作时的水气尚且残留在饼内。自第三年开始水气散失,内置稳定后开始逐步转变,但约只有一两年时间,茶品就开始进入沉默期。仓储满四至五年后又开始回复口感、香气,直至六至七年达到第一个转化周期圆满。如此在同一环境仓储下,不断重复陈化周期。故而在如此仓储环境之下,台地茶的第一次较佳品饮时机,应在第七年前后。

正常制程的台地生茶,一开始只有口感没有喉韵,正常仓储下自大约第七年开始才会初步产生喉韵并向下延伸,约经四个转化周期方能下至喉底。若要改变这种周期,只有选择树龄较大的群体种,或是制前轻发酵,或是进入高温高湿的仓储环境(温度35℃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方可缩短周期。相对的,若是降低仓储的温湿度则会延长口感改变的时间以及转化周期。

二、栽培型古树茶

石昆牧老师经多年来对于云南茶业历史文化背景、茶区环境、茶树树龄等的研究,并观察印级茶与号级茶茶品的叶底,发觉上述老茶所使用的茶菁并非完全是纯料古树茶,因为在古树茶茶林中总会混杂不少自然生长的荒地小树,故而其茶性较纯古树强烈。

近代最早完全使用栽培型古树茶菁压制紧压茶,出现于1996~1997年,有数种茶饼与茶砖。但因为这些茶品使用的茶菁与制作工序差异甚大,目前为止还很难整理出完整而明确的陈化转变纪录。只能大致说明栽培型古树茶在第5~6年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次完全褪变,比茶园茶稍快1~2年。但其特色在于喉韵展现深沉与宽广,而香气很快已隐藏于咽喉,于吞咽呼吸之间可明显的觉知。据此推测,仓储时间越长,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差距越大。但因其陈化速度太快,对于古树茶品的未来转化情况,还有待持续的观察与记录。

三、普洱熟茶

从1973年起昆明茶厂开始量产以人工快速熟化的普洱茶,也就是坊间所俗称的普洱熟茶,近几十年市场主流都以熟茶为主。从石昆牧老师收藏的经验得知,重发酵熟茶茶品已经以人工快速深度熟化,口感相对甜滑,堆味轻,但缺乏转化所需的活性物质与空间。除非再次以高温、高湿处理,否则8~10年内几乎不会有太多转变,只有腥气与堆味的退散,口感趋于柔和。这种情况下熟茶的转化莫如称之为“醇化“。在正常环境存放下,不会有特殊味道,如樟香或参香出现。

而轻发酵熟茶茶品,由于发酵度较轻,堆味相对较重,苦涩度叫重发酵熟茶为高。不过由于保存了更多的活性物质,为熟茶的后期转化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故而轻发酵熟茶茶品是可以通过仓储转化进而提高茶品品质的。因此轻发酵熟茶的后期转化更为值得期待。

普洱茶的陈化与转化关系


说到普洱茶,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是越陈越香。殊不知,其中的“越陈”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在这个时间的概念里,自然离不开空间。普洱茶中的空间也就是仓储存放的环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普洱茶的陈化与转化时间的一个变化。

那么普洱茶在时间空间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两个词语,一个是“陈化”、一个是“转化”。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点呢?

陈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表象的普洱茶特征。比如看到的普洱茶条索的颜色,汤色,滋味,叶底和香气。而这种普洱茶的外在表现,只要一直观察,是用人体感官器官能感受到的。陈化,更准确的说是描述普洱茶某一时间段的外在表现结果。

转化,描述的是普洱茶的内在表现,普洱茶的变化是因为普洱茶里的微生物作用产生了变化,而微生物我们用感官器官是看不见的。比如一定年份的普洱茶颜色从黄色变为了棕褐色,这是由茶黄素变为茶褐素。这是微生物的变化。

了解了普洱茶中的陈化和转化的不同点,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中,我们往往都会说的“普洱茶转化得怎么样了?”、“这茶转化得不错。”是多么的不靠谱,普洱茶的转化肉眼是看不到的,转化的是微生物。

那我们换成“普洱茶陈化得怎么样了?”、“这茶陈化得不错”这样的说法,展开对话下去就是:

普洱茶的香型,我们大多数人现在是按拟物的方式来描述,有接近30种(蜜香、青香、甜香、梅子香、陈香、橄榄香、花蜜香、糯香、花香、果香、茶香、木质陈香、复合香、板栗香、豆香、药香、果蜜香、兰香、枣香、木香、山场香、梅香、樟香、蜜兰香、麦香及菌香。)。

如果按品饮上来描述:(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

按工艺来描述:“原香”和“工艺香”。

说这些描述不对吧,它也是对的。

普洱茶仓储:香港仓储


气候特点: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湿度超过92%,香港的自然仓储环境相比我国其它地区也是少有的潮湿。

环境对仓储的影响:香港每年的4月和5月会出现返潮,花岗岩地形地面发生渗水,地下室仓库即使架高货物,地面还是有液态水,整个仓储环境的湿度达到了过饱和。香港夏季气温特别高(超过35℃),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再加上相对不通风的环境,茶仓中会格外的潮湿闷热。

仓储习惯:香港普洱茶存放的仓库有两种,一种是公设仓库,一种是私人设立的仓库。私人仓库在存放普洱茶时会定期进行翻仓,将仓库中的茶品的空间位置进行改换,避免由于仓库中温湿度分布不均造成茶品转化的程度不同,而公设仓库则不会帮助物主翻仓。一般在存放三年过后,茶品会被拿出退仓两年,退仓会选择在一个高温干燥(相对于湿度过饱和的环境)微通风的环境之下。

退仓的时间大多选择在冬天,以利用冬天相对干燥的气候将茶品中过量的水分抽出。完成了第一个仓储循环(入仓三年,退仓两年)的茶品会第一次上市贩售,在经过一两年的销售后再入仓,完成第二个仓储循环。(不同的茶庄会有不同的细节调整)。茶品从新茶到仓储完成要经过起码十二年的时间。

陈放效果:得益于香港仓储环境,这里的普洱茶入口醇滑明显,茶香气有樟香和参香两种(真正的老港仓才有)茶汤成酒红色透亮、不卡喉!

普洱茶仓储:普洱茶未来仓储的几种形态


普洱茶的最佳仓储条件是什么?茶界一直争议不断。经过一定时间存放后的陈年普洱茶,不同人,不同地方存储,都会不同的表现,那么不同仓储,只要是大家各自喜爱的仓储都是可取的。

未来的普洱茶仓储应该是走向三个方面的——

1、家庭的仓储。各地气候不同,温湿度不同,普洱茶存储所能提供的条件不同而出现一个泛类型的仓储环境,这是普洱茶给予茶友的乐趣之一,在这里的普洱茶已拥有超出一般流通型普洱茶的含义。

2、茶商的仓储。各地茶商所处地区不同,因气候等各方面的不同,经过各自长时间的探索而出的仓储,应该是纯干仓、干仓、入仓之间不同程度仓储的总和。若有机会收到品质好的茶品,经存放而出将会有较高的“类品牌式溢价”。

3、茶企的仓储。存储在传统普洱茶市场建立的仓储中心,若能有一定量供应市场,有可能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成为衡量普洱茶年份之间的尺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普洱茶,现在普洱茶也随着人们散布在大江南北,不同地方的气候不同也使普洱茶的转化有不同的走向。华北地区(例如北京仓)的气候,主要是四季分明,但整体全年湿度较为干燥,如果没有给生普洱茶一定湿度,容易出现酸味,尤其在冬天,湿度是全年最低,而普洱茶的水份在此时间会被带走过多,可能会出现酸味,在此季节需要密封保存。华东地区(例如浙江仓)与华南地区(两广地区)一样,主要是湿度高,但是温度没有华南地区全年的温度高,所以此地区的普洱茶品转化程度应处于云南仓与广东仓之间,与广东仓一样,要注意每年春季的梅雨天气的高湿度侵袭就好!

且不论哪种仓储最佳,各种仓储的存在使普洱茶的形象更为生动和适应更多的茶友,这才是普洱茶啊!

为什么有“纯干仓”?

“纯干仓”普洱茶品的出现,约在1995年左右,主要是当时香港茶商的茶品主导普洱茶市场,市场都认同普洱茶需要经过茶商仓储,而“纯干仓”普洱茶品是由一些普洱茶收藏家流出,一般为个人家庭仓储,所以相较与当时香港仓的“干仓”(即仓位较好)、“湿仓”(即仓位较低)而言的“纯干仓”。所以这是前文所提的家庭仓储,并非纯干。因为如果你的茶仓很干,那么你的茶基本就废了。众所周知,普洱茶转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氧气含量气候等各方面都影响着普洱茶的转化方向,所以“纯干仓”是一个伪概念,应该理解为市场上通俗而言的“干仓”等。

那么,在香港普洱茶市场的“入仓”茶品包围下的普洱茶市场,为什么有“干仓”出现呢?应该有以下的因素:

第一,新兴消费者的加入。国内大多数茶叶消费市场,多是以绿茶、乌龙茶类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普洱茶热潮的出现,原来的陈年普洱茶供应量因为仓储方式的不同,供应量严重不足,所以出现“干仓”概念,把存储茶品的过程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存放,而限于消费者的仓储条件,创造出“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第二,新入市茶商的加入。随着热潮渐起,许多原先的茶商也兼做普洱茶品,还有更多刚从其他行业转入茶行业的茶商的加入,限于资金、存茶技术的限制,还有对普洱茶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出现“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在接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变革里,来自上游茶企的冲击,将打破普洱茶商原有的经营环境,茶商除了应对同行竞争,还要应对有优势实力的茶企竞争,市场因此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1)普洱老茶有一定的价格上升空间。

(2)市场将可能出现仓储品牌。

(3)大量囤积的新普洱茶成为“仓储试验品”。因而有一个普洱茶消耗的新途径(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仓储试验品”流入市场的可能)。原题:《普洱茶未来的仓储形态》

普洱茶的仓储


近几年,由于普洱茶声名鹊起,人人都在喝普洱茶,谈论普洱茶。很多消费者不仅喜好喝普洱茶,而且对于普洱茶的收藏也特别的热衷。收藏普洱茶已成为许多人的挚爱和追求。“陈”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为重要。传统普洱茶缓慢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品质形成和提升的过程,人工发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时间后品质也会得到改良和提升。随着品质的提升,普洱茶的价值也得以体现,所以普洱茶就具备了饮品和收藏双重功能,受越陈越浓价值越高的影响,普洱茶的收藏日趋升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科学贮藏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那如何进行科学贮藏呢?

仓储环境,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决定了一款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陈化出仓后普洱茶品质的高低,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原料、紧压程度、温度、湿度、有益菌群、时间。普洱茶仓储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清洁、无异味、控制温湿度、避光、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等。存储环境的微小差异,都有可能导致普洱茶陈化结果的不同。关于干仓与湿仓,广东仓、昆明仓等的争议,都是由于仓储环境的不同而引发的。

存储可以实现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但其中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要使普洱茶“越浓越香”,既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又需要在存储过程中进行各种监控。只有严格遵循存储标准,普洱茶的陈化结果才有可能是喜闻乐见的。仓储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普洱茶陈化速度过快或过慢。经验表明,仓储温度恒定在26-30℃之间,更有利于茶品陈化;60%-80%为最佳仓储湿度,过高造成茶叶劣化,过低则陈化速度较慢。

需要提醒的是,存茶最需防的就是异味和霉变,茶叶吸附性很强,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中一旦吸入异味,其未来的陈香本色就被破坏了,也失去了贮藏的价值。

总之,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朋友,了解一些科学的贮存方法,即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清洁的环境,一定时期内将有助于优质普洱茶品质的提升。

普洱茶的仓储与存放(理化篇)


普洱茶的仓储往往是困扰很多茶友的一个问题,私家能否存出好茶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茶叶储存中的一些变化和反应,详细的分析普洱茶的仓储,希望能对大家正确的储存茶品有所帮助。

一、吸附篇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吸附;吸附是一相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附着在另一相物质表面上的现象。根据范德华力分子间的作用原理,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受周围分子或原子吸引力的作用是不平衡的,所以存在着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这就意味着固体向空间的一面作用力没有饱和,还有剩余价力,这种力会导致固体与空气里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发生一定类型的结合,使整个体系趋于稳定,这时就产生了吸附现象。在吸附过程中,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越大,其吸附作用越明显。在低温或是常温下吸附作用就会产生。而化学吸附的产生往往需要一定的能量。

1、物理吸附

茶叶由于其自身的物理特性(鲜叶的含水量高,海绵组织又极其发达),因此茶叶在干燥后空隙率非常的高,形成一种疏松而多空隙的结构体。不仅茶叶的表面如此,其内部结构也是如此,从微观上来说这些空隙四通八达,贯穿整个茶叶的表面和内部,而这些空隙的管道导致其总表面积非常的大。也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吸湿、吸收异味)。通常我们把这种吸附称之为物理吸附。通常物理吸附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进行。

物理吸附往往在普洱茶制程开始时就已经开始发生了,例如我们品饮普洱茶时所闻到的烟味、烟焦味、闷酸味就是制程中不当的烟味、烟焦味以及其它制程不当产生的杂味;同时茶叶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也极易感染的其他杂味油味、漆味等等,我们在品饮仓储不当的茶品时常常闻到的杂味就是在这个环节产生的。

2、化学吸附

同时茶叶内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也导致茶也能成为一种良好的吸附物质。茶叶中含有较高的亲水胶体,例如淀粉、多糖、可溶性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等。这些物质会在茶叶吸附水分和异气的过程中应吸水而膨胀,并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混在水中异气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化合物,产生新的异气;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个较高的温度环境。通常我们将这种吸附称之化学吸附。

例如我们常遇到的香港仓储茶品中的“港仓味”;茶品因受潮变质产生的“霉味”。

3、吸附与解吸

物理吸附的本质决定了茶叶的吸附是无选择性和可逆的。茶叶在吸附的同时也在解吸,这两个过程往往是交叉进行的。吸附是个放热的过程,解吸是个吸热的过程。

例如常常有些茶商为了缩短茶品的转化时间,会将普洱茶品“入仓”;为退去茶品的“仓味”,又将茶品高温“退仓”,当做陈年“干仓”茶品来销售。这里面就包含着吸附和解吸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对茶品吸附的特点和原理有了基本的认识,那我们在储存茶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以下这些方面:

茶品制程:好的普洱茶需要有好的制程,因而我们在选择茶品的时候尽量要避免选择那些制程不当产生烟味、烟焦味以及其它制程不当产生的杂味(酸败气味、烂叶气味、水闷气味)的茶品。

茶品:尽量选择已紧压的茶品,避免储存散毛茶,散毛茶更容易发生吸附作用(散毛茶相对于紧压茶品有更大的表面积)。

仓储环境:我们在选择茶品的仓储地方时,应尽量避免周围环境中杂味对茶品的影响。有条件的朋友应尽量选择干净、无杂味、独立的空间来储存茶品。如无独立的空间也应尽量避免所仓储空间内异味源,避免其他杂味的产生。

茶品包装:茶品一定不要裸放,尽量不要过多暴露于空气中。可选择无印刷味道和杂味的瓦楞纸箱将茶品装入(最好将四周开口用胶条封好),或是干净的紫砂罐来存放(建议长期存放不用这种方式)。尽量避免用礼盒包装的茶品直接装箱,应去除后装箱;原筒茶品尽量不要开封存放;

温度、湿度:尽量避免存储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极端变化。例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湿等等;有关温湿度的合理仓储状况,笔者将在“陈化篇”文中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陈化篇

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受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内含物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影响到茶的色、香、味,从而导致茶叶的陈化。这是由于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等感官品质相应的化学物质如多酚类物质、氨基酸、脂类、色素、芳香物质等有机类物质多数很不稳定,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极易氧化,导致了我们所说的普洱茶的陈化。我们将分类进行逐一的说明。

1、多酚类物质

多酚类物质是形成普洱茶滋味的重要物质,这类物质能给口腔带来强烈的收敛感,特别是新的普洱生茶。但多酚类物质,特别是占多酚类物质总量70%左右的儿茶素在存储过程中很容易自动氧化。虽然这种氧化反应不是很迅速,但随存储时间的变化,这种反应的积累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在茶叶含水量高、存储温度高、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从而导致多酚类物质下降速度十分明显,因而造成普洱茶存放随时间的变化口感的刺激性(收敛感)下降。

多酚类物质中儿茶素的变化通常是这样的,首先儿茶素会脱氢形成醌,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等深色物质;同时儿茶素及其氧化的中间产物还会与氨基酸、蛋白质等结合,形成暗色的高聚化合物。在降低茶的收敛性及鲜爽度的同时,也使茶汤的颜色逐步变深、变暗。所以我们在喝有一定年份仓储的普洱茶时,首先茶品的收敛性(涩度)会有明显的降低,茶品的鲜爽度也是降低的,同时汤色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茶汤从黄绿转向明黄、橙黄甚至红、褐色。

2、氨基酸

氨基酸是茶叶中重要的呈味物质,氨基酸通常能增强茶汤的鲜爽度以及甜的回味。在普洱茶的仓储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对茶汤鲜爽度影响较大的茶氨酸的含量是波段性下降的。这是因为在普洱茶的仓储过程中氨基酸能与茶多酚的自动氧化产物醌类结合形成暗色聚合物,同时也能与茶红素、茶黄素作用形成深暗色的聚合物。再者,氨基酸本身也会在一定的湿度、温度下发生降解和转化,导致氨基酸的含量不断的减少。这从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茶品的鲜爽度总是降低的,茶汤的颜色为什么会越来越深。

3、香气物质

好的香气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是茶的命脉,从茶的香气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茶从鲜叶、制程、仓储中的种种不同。形成普洱茶香气的这类物质会随着仓储的时间和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有香气成分的醛类、酸酯类会不断减少,而产生新的醇类、醛类、酮类物质,这将使茶品的味道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脂类会发生水解形成游离脂肪酸(陈味);不当仓储形成的阈值很低的丙醛、庚醛、1-戊烯-3-醇、顺-2-戊烯-1-醇等等这些在新茶中没有的物质也会逐渐生成,带来不好的青草气和油臭味(油耗味)。了解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我们创造更适合普洱茶仓储的良好环境。

4、叶绿素、咖啡碱

叶绿素:是茶叶色泽的主要成分,在普洱茶的仓储过程中,叶绿素受水、温度、光的作用,会发生脱镁反应,使茶品的色泽变暗、变褐。这也是普洱茶仓储过程中干茶色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咖啡碱:普洱茶中重要的呈味物质(苦),咖啡碱在普洱茶的仓储过程呈递减的趋势,但变化较为平缓。

三、环境篇

我们通过对茶的吸附和茶品陈化原因的分析,了解到普洱茶的转化主要是茶品内的一些化学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一系列的物化反应所造成的。而影响到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以及茶品的包装。

1、温度

在普洱茶的仓储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叶内含物质的自动氧化速度是增强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度要加快3-5倍,相对而言温度高可以加快普洱茶的转化。同时由于吸附是个放热的过程,解吸是个吸热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解吸。例如熟茶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很容易退去堆味,不少茶商利用高温“退仓”的方式来降低“入仓”茶品的“仓味”等等。

2、湿度

由于茶叶自身的物理特性,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特性;而其吸水量的大小与其仓储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和温度有关。普洱茶仓储品质的变化,实质上是内含化学物质的变化,而水份是化学反应的溶剂,茶品的水份含量越高,化学变化就越显著。在一定条件下,仓储环境的湿度越大,茶品的水份含量越高,其内含物质的氧化速度越快。例如在一定的条件下南方仓储的茶品转化速度要快于北方。

3、氧气

在常温常压的情况下,普洱茶的内含物质(多酚类物质、叶绿素、维生素、脂类、醛类、酮类)能够缓慢的自动氧化。这也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含氧量高,会使茶品的自动氧化加剧。因而在普洱茶的仓储过程中,如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对茶品的转化有很大的影响,过度通风过度氧化对茶品的品质也是极为不利的(茶品中的脂类、醛类、酮类物质会发生变化,不断生成新的物质,产生青草味或油臭味),通常不建议普洱茶存放应适度通风。

4、光照

茶叶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茶叶中的叶绿素和脂类物质会因受光的照射而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长期置于展示窗内的普洱茶品其色泽会变成暗褐色无光,而那些受过光直射的茶品会容易产生日晒味。因而我们在存储普洱茶品时要避免茶品裸放,最好要求包装不透光,避免强光或是光线直射。

5、包装

普洱茶品的仓储包装也极为重要,茶叶的吸附性很强,因此对包装的要求很强,应避免有味道的茶品包装(油墨味,纸张品质差的包装)。通常建议茶品原筒装箱保存,纸箱避免受潮(纸制品受潮极易腐烂产生杂味),离地存放(纸质包装接触地面很容易吸湿)。

四、霉变篇

普洱茶的仓储中往往会因为仓储不当而产生霉变。而霉变的茶叶因为含有霉菌生长、繁殖的各种代谢产物,会有害于人体的健康。而引起茶叶霉变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目前在茶叶的储存中已检查到的霉菌有青霉素、曲霉、芽枝霉、交链孢霉、镰孢霉、木霉、根霉等。

普洱茶品中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很多;1、在一定温湿度下空气中的霉菌孢子。2、受潮的包装。3、晒青毛茶在晾晒干燥过程中感染空气中的霉菌。4、茶品蒸压后,其他工序(晾放、包装、生产环境以及人工操作等等)。这些过程都极易感染微生物,一旦条件成熟,这些微生物就会迅速生长。

茶叶中微生物的生长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温度、水分、氧气、营养物质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机本条件。茶叶中含有多酚类、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糖等营养成分,特别是碳、氮化合物,是微生物最喜欢的养料。当存储茶品的水份达到一定量时,霉菌生长的水分和养料齐全,就为霉菌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基质。在目前普洱茶存储的条件下(温度和氧气),茶品的含水量超过12%霉菌就能生长。当温度在10度-35度、相对湿度在80%左右霉菌就能生长繁殖,当温度在20度以上,相对湿度在90%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会很旺盛。

笔者曾在09年做过此类实验,当时设定的温度为30左右,相对湿度在85-90%,结果三天开始发现霉,五天后已经长满菌丝(可参见下图)。

因而我们在存储普洱茶的时候,在选择放心厂家的品牌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自己茶品存储的环境,调整合理的温度、湿度。避免那些不利于茶品存放的因素,相信广大茶友一定能存放出好的茶品。

谈谈普洱茶的仓储与保存


话说,喝茶也有年头了,真正开始存放普洱茶却是这几年的事情,喝普洱的朋友都知道,普洱茶真正的价值不是新茶时候的体现,它是要经过数十年的陈化,本身的价值才能一步步体现出来,每五年一个小周期,再几个五年后到达一个高峰。想想我期待的是年老时,一帮好友团聚一起,喝着各自存放的好茶,慢慢品味,一起回忆往昔。。。

所以,我是很重视普洱茶的仓储,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把自己的茶进行调仓处理。说句实话,每年到调仓这个日子,我内心都忐忑,毕竟数月过去了,茶到底有没有朝着我向往的方向陈化?又有没有出现受潮,虫害,污染的情况?这样都要经过调仓检查,才能一一获知,并且把一些可控制的不良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要知道,随便出现以上一种,都会影响茶的陈化,继续放任下去,之前的功夫和时间就白费了,所以每一次调仓前我都是忐忑的心情,忽上忽下的。

下面简单说说我调仓所选的时间和步骤。

时间:一年四季,我觉得适合调仓的时间就是春秋二季。

春天,因为空气中水分含量足,经过调仓可以适度的补充茶叶陈化中的水分,但是要注意,不要选择空气水分过多的梅雨天,不然容易发霉,最合适在端午前后,梅雨天过去又轻轻吹起微风为好。

秋天,秋高气爽,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是季节的特性,经过调仓的步骤把茶仓内外的空气更换一次,让茶叶接触到新鲜干爽的空气,这样也是有利于陈化的。

步骤:

由于茶叶都是堆积存放的,在位置上,会有上中下之分,长期看来,茶在三个层面的陈化并不一样,因为三层接触空气面会不一样,往往陈化最好的是中部,上层会有些过快,底部的茶由于受到重力的左右,茶油会因为外力过渡溢出,以及接触空气面较少,往往陈化的并不理想,同时容易产生虫害。所以每一次调仓,都会把上中下三层有记录的调换一次。这是基本大步骤。

细分的步骤是,把每一片茶都拿出来,根据当时的年份,树龄,按照自己的存茶记录做好排列推翻,期间,每一批的茶,都要拆开两三片,做抽样检查,从饼面的转换,饼的香气,以及开泡试喝。

这里我拿不同年份,同一茶区,同一仓储下的大树茶春茶做个比较。

11年的新茶,外观上,颜色是黄绿银掺杂,这里的黄色不是我们理解的黄叶,而是一些过嫩的春茶,还没有形成叶绿素的茶叶,墨绿色就好理解,至于芽头,新茶芽头是呈现银色的。饼表面明显泛起光泽。

10年。原来的黄色叶片,逐渐变深,主叶,开始由墨绿色转深,但还是很明显,芽头开始由新茶时期的银色转换成金黄色或者淡黄色,表面没有新茶时候的光泽,茶饼开始有些油光的感觉,这个时期的茶,我觉得是最尴尬的。

09年,原来的黄叶片变成金黄色或者红黄色,主叶逐渐变深成褐绿色,并且泛起油光,芽头由去年的颜色,转换成橙红和金黄色,茶饼整体有油光感。

经过三年的跟踪下来,茶香依次是,11年新茶闻茶饼带青味的茶香,甜味不明显——10年,带甜味的茶香,茶青味基本没有——09年,甘蔗甜明显,并且出现小许陈香。

口感和汤色主要区别:

11年茶,茶青味重,苦涩度高,汤色黄绿色系为主。

10年茶,苦涩感降低,茶青味基本没有,汤色金黄色为主。

09年茶,苦涩进一步降低,尤其是涩感,明显降低,汤色转橙黄色,部分好茶质的会呈现带橙红色系。

普洱茶仓储


1、湿仓(入仓、高温高湿)

是指将茶叶放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将新茶快速做旧,当老生茶卖的做旧手法。这种做法一直被茶圈诟病。

所谓高温高湿,是指茶叶长期存放于均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这样会使茶叶加快转化,香气下降,口感熟化转甜,丧失普洱茶的的特性。汤色乌、暗,叶底软烂。这种茶经过退仓之后,表面很容易出现白霜,味道也会出现参香、槟榔香等。

2、、干仓(昆明仓、自然仓)

干仓是“湿仓”的一个相对概念,指茶叶存放的环境温度≤25℃,湿度<70℃,透气不通风的环境自然陈放的茶叶。

这样存放的茶叶,汤色明亮、透澈,干茶饼油润有光泽。5~15年的茶滋味中常有“梅子酸”的特色,口感清爽,香气口感皆好,叶底活性强。

狭义可以理解为“昆明仓”,广义可以理解为“自然仓”。因大量的交易存储发生在昆明,大量茶叶储存在昆明,因此“昆明仓”成为了一种风格代称。茶圈中认为,只要满足“干仓”条件,各地气候不同所存放出来百花齐放的风格的“自然仓”,更得每泡皆不同的普洱茶的要义。

3、技术仓

称是建立在科学微生物的基础上,控温、控湿、控菌的茶叶深加工仓储。这种技术仓是加速茶叶陈化为目的的升级化仓储,符合食品安全。甚至于能通过培育菌种,来达到固定香型,例如玫瑰花香、桂花香等。

技术仓的在茶圈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而技术仓在市面上也不普遍。

4、仓味

一是“湿仓”的衍生,是为贬义。

二是指代高温高湿地区,例如两广、港台气候环境下存储出来的味道。

5、、退仓

有很多茶高温高湿存放时间不长,只有微入仓加快转化。刚出仓茶叶霉味重,经过高温低湿通风的环境,使不愉快的味道减退就是所谓“退仓”。

入仓又退仓的茶叶滋味薄,比较难喝出来。但此种茶香气如同湿仓茶一般,无香。

6、白霜

一是菌类残留物,是茶叶经过高温高湿环境存放后,茶叶表面菌类品种数量增多,退仓后的残留。

二是茶膏霜。这种白霜是茶叶自身的儿茶素和咖啡碱的络合物质,具有品饮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有白霜的茶膏极少见,这种茶膏又称石乳,白霜不会有任何的异味。

三是小青柑的白霜。是果皮里所含的糖分、柑油渗出,在表皮凝结的果糖霜。“果霜”是干果品质的体现,有医书说“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能利肺痰,其润能滋肺燥。”

普洱茶的转化与哪些因素有关?普洱茶的转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常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有年份的讲究,同样原料的新茶和老茶相比,一般是老茶的味道会更好一些。因为老茶在保存环境中不断的和周围的空气,水分等物质发生反应,会产生一些新的味道出来,也可以使茶中原有的草莽之气被安抚平和,从而更加适口。所以有些人会有囤茶存茶的习惯,等茶转化出更好的味道再拿出来品饮。

普洱茶转化的前提是茶叶内含有的丰富内质,在时间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物质被转化成更适应饮用的风味。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在60%左右时,普洱生茶的含水量也可以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是理想化的环境,我国南北环境气温差别明显,在北方干燥环境中,空气中的含水量较低,会使普洱茶的转化速度变慢。而到了以湿热为主要气候的南方地区,空气中过高的含水量会为细菌及霉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有可能会发霉。

除了湿度以外,氧气和温度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普洱茶的转化过程从科学的视角来看是一个氧化的过程。在通风处的氧化速度会比背风处的速度快,但过量的通风又会带走普洱茶中的水分,使普洱茶脱水而变质。同样的,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普洱茶的转化,普洱茶在高温环境下会比低温环境转化更快。

等待普洱茶转化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一款好茶能在时间的作用下而变得更加美妙而滋润,但对环境的要求则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的仓储区域与转化》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52277.html

上一篇:普洱茶专业术语解释100条

下一篇:什么是普洱棒棒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