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粘稠为厚——粘稠因为“发酵”而导致,新普洱茶生茶是“不发酵茶”,所以不会太有“粘稠感”,优质普洱茶的“厚”,指的是普洱茶茶汤对舌面和口腔的触感和渗入感,具体来说就是:深,重,强烈,结实,普洱茶茶汤入口的时候,忽略掉口腔的其它部位,将注意力集中到舌面和舌前两侧,会感觉到粘稠的轻而泡,而优质普洱茶重且结实,前者在舌面往周围散,充盈整个口腔,对舌头没有太大的压力,基本上只对舌面的最表面一层有触感,而后者透过舌面往舌头里面渗,会对舌面以下更深的部份形成触感。二、以苦涩为浓强——苦涩的基础是脂型儿茶素含量比例高,加上工艺的粗糙而导致,普洱茶的泡法苦涩味越短淡越好,而且,越苦涩的茶,对肠胃越刺激。三、以回甜味为回甘——新普洱茶生茶中若是有很明显的回甜,说明有发酵,并不是茶种或原料造成的。四、以舌面附着感为厚——舌面有很长时间的“附着感”,而这种“附着感”很多人又将其理解为“厚”,其实是一种“类似舌苔一样的令人难受的感觉”。五、舌面呆滞感为“润”——舌面附着感很强且生津很慢的普洱茶在泡到一定浓度的时候,喝起来会有一种“舌面上一直水水的”的感觉,很多人以此为“润”,其实,这恰恰是“呆滞”的感觉。
阴虚体质的特点,大多具有身体消瘦、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两颧潮红、失眠或盗汗、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大便燥结、小便黄短、脉细数无力等症状。
阳虚体质多因阳气不足,脏气功能衰弱所致。症见畏寒肢冷、自汗、面色淡白、口淡不渴,便溏乏力,少气懒言。
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面无光泽,少气懒言,疲倦无力,食欲不振,不耐劳动,稍动即头晕、气短、自汗,平时易感冒。
血虚体质的人,表现为瘦弱且面色苍白,唇色、指甲颜色淡白,并且还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症状。女性还会伴有月经颜色淡且量少的特点。
阳盛体质的人多表现为形体壮实,面赤烦燥,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
血瘀体质的人多为面色晦滞,体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痰湿体质特点是,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
气郁体质特点是,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喜叹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其中阳盛体质、血瘀体质是不适宜饮用熟茶的,所以有部分朋友说喝过普洱茶会感觉上火:嘴上起泡、脸上长痘痘、便秘等,如果实在喜欢饮用熟茶,可以冲泡时加一点杭白菊、荷叶、决明子等清热解毒的东东,冲泡方法上用快速冲泡,茶汤宜淡不宜浓,白天也可配一点生茶饮用,达到茶性上的平衡。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则适宜饮用熟茶,如果根据自身情况在茶中适量加入一点西枫斗(石斛)、西洋参饮片、红参饮片以及红景天等则养身效果更佳。体质的特点只是作为一个参考,至于最适合喝那种茶还是要根据自身综合的情况,普洱茶也只是起到一种辅助保健的作用,平时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以及休身养性才是最重要的。
描述一类香气,首先要尽量以接近生活的方式让别人能够想象出一个轮廓来,然后当看到描述的人们接触到相关香气的时候便能够说:“哦,就是这个!”
普洱茶近十年来在茶叶市场上持续高温,积累了很多的固定参与人群,在长期的市场往来交流下,逐渐出现了一些颇具普洱茶特色的审评词汇,比如“勐海味”、“勐库香”、“古树气”,甚至“云抗十号的香气”之类的词汇也层出不穷。
在茶叶的香气审评中,的确有“地域香”、“品种香”、“季节香”之说,但“勐库香”、“紫鹃香”、“秋香”所描述的香气并不直观,因此多半是在业内使用。对于新接触普洱茶的人,怎么可能让其想象出“勐库”的香气来呢?更不用提加上几个“树龄香”、“气候香”、“工艺香”了。
这种词汇在普洱茶流通过程中非但不能对普洱茶品质有所描述,反而使人一头雾水,徒增普洱茶的“神秘感”,对于今日越来越讲求公开化透明化的商品市场趋势来说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往大里说甚至对于普洱茶产业的进步形成了一种的阻碍。
现行国标《GB/T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与普洱茶相关的版块“黑茶、紧压茶术语”中,关于香气的用词极为单薄,特摘全段如下:
6.4香气
6.4.1
陈香staleflavour
香气陈纯,无霉气。
6.4.2
菌花香arohidflavour
金花香arohidflavour
茯砖发花正常茂盛所发出的特殊香气。
6.4.3
青粗气grassandharshodour
粗老叶的气息与青叶气息,为粗老晒青毛茶杀青不足所致。
6.4.4
毛火气firedodour
晒青毛茶中带有类似烘炒青绿茶的烘炒香。
6.4.5
酸气sourodour
普洱茶渥堆不足或水分过多、摊凉不好而出现的不正常气味。
就普洱茶来说,还要除掉其中专门用来描述茯砖的菌花香,那么可用的术语竟然仅仅剩下四个,连上描述竟不足百字。仅用四个术语来描述普洱茶的香气,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足琳琅满目的普洱茶产品的。各种用于描述普洱茶香气的词汇就在这种饥渴中诞生,而这些词汇的古怪也显得有些饥不择食的味道。
因此,对普洱茶香气的类型做一个梳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金属质感分割线
对于茶的品鉴,每个茶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但从客观来看,好茶都是有通性的。
就像普洱茶,在口感、体感各方面不论表现如何,始终有一个“原则一般”的维度,永远适宜用来评判一款茶,那就是:生茶的“韵”,熟茶的“厚”。
生茶的“韵”
生普茶味的综合表现
对于生普来说“韵”是“质、形、色、香、味,气”的综合表现,是普洱茶品鉴中包容各个层面的综合感受。
寇丹在《茶韵说》里有这样一段话:“形成‘韵’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是需要千万人共识确认的。”韵,也常用来形容有经历和内涵的人。就像一首好歌,哪怕音准再准,没有体会,也是有声无韵。
生普一山一味,但综合品质来看,就讲一个“韵”字。对于生普,韵代表了两个时间:树龄和存放年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消彼长,但“韵”是圆融的、综合的、守恒的,任何阶段都会展现。
新茶时期,韵的表现是外现的。香、甜、苦涩、回甘等等,树龄不同、茶种不同、韵也不同。西半山的冰岛阴柔甜美,东半山的藤条则阳刚霸气,香气滋味大不相同,但一定很有茶韵。
中期或陈茶,则是陈化的“底韵”。此时的生茶,香而不扬,甜而不弱,各个维度彼此协调映衬,就像一个石头磨去最尖锐的棱角,整体变得更圆润,但内在却依然有力,这是茶先天选材之“底蕴”。
熟茶的“厚”
厚,熟茶的品质基础
熟茶的品质,“厚”是基础。虽然熟茶在“香、甜、醇、滑”等方面,好的熟茶有着更优异的表现,但是“厚”度却是熟茶品质的基础,茶汤越厚,才会产生饱满、醇润的感觉、甜滑,也才更有意义。
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粘稠而有压舌感,通过喉部很醇润、通畅,香滑自然,给品饮者很舒适的感觉,这样的熟茶就很厚。
熟普的水浸出物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果胶及其水解物,水浸出物越多,茶品味越厚重、浓稠。
相反,喝起来“薄”的熟茶,香韵自然不会太优异,口感哪怕顺滑,也会略显淡薄。
造成熟茶厚的原因,是选材。但如果工艺上发酵度比较高,茶汤析出快,也会造成“厚”的假象,这样的汤是浓而非厚,这样的茶,内质透支,失去了转化的潜力和收藏价值。
品茶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韵”、“厚”两个字只能作概括品鉴,而细节还需拆分细品。作为有生命力的茶,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历久弥新,经年累月可能会呈现出令人惊喜的结果,平日里藏茶的过程当中也应多品,方能领略茶中真味。
对于茶的品鉴,每个茶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但从客观来看,好茶都是有通性的。
就像普洱茶,在口感、体感各方面不论表现如何,始终有一个“原则一般”的维度,永远适宜用来评判一款茶,那就是:生茶的“韵”,熟茶的“厚”。
生茶的“韵”
生普茶味的综合表现
对于生普来说“韵”是“质、形、色、香、味,气”的综合表现,是普洱茶品鉴中包容各个层面的综合感受。
寇丹在《茶韵说》里有这样一段话:“形成‘韵’是需要时间积淀的,是需要千万人共识确认的。”韵,也常用来形容有经历和内涵的人。就像一首好歌,哪怕音准再准,没有体会,也是有声无韵。
生普一山一味,但综合品质来看,就讲一个“韵”字。对于生普,韵代表了两个时间:树龄和存放年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消彼长,但“韵”是圆融的、综合的、守恒的,任何阶段都会展现。
新茶时期,韵的表现是外现的。香、甜、苦涩、回甘等等,树龄不同、茶种不同、韵也不同。西半山的冰岛阴柔甜美,东半山的藤条则阳刚霸气,香气滋味大不相同,但一定很有茶韵。
中期或陈茶,则是陈化的“底韵”。此时的生茶,香而不扬,甜而不弱,各个维度彼此协调映衬,就像一个石头磨去最尖锐的棱角,整体变得更圆润,但内在却依然有力,这是茶先天选材之“底蕴”。
熟茶的“厚”
厚,熟茶的品质基础
熟茶的品质,“厚”是基础。虽然熟茶在“香、甜、醇、滑”等方面,好的熟茶有着更优异的表现,但是“厚”度却是熟茶品质的基础,茶汤越厚,才会产生饱满、醇润的感觉、甜滑,也才更有意义。
茶汤进入口腔稍停片刻,粘稠而有压舌感,通过喉部很醇润、通畅,香滑自然,给品饮者很舒适的感觉,这样的熟茶就很厚。
熟普的水浸出物随着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果胶及其水解物,水浸出物越多,茶品味越厚重、浓稠。
相反,喝起来“薄”的熟茶,香韵自然不会太优异,口感哪怕顺滑,也会略显淡薄。
造成熟茶厚的原因,是选材。但如果工艺上发酵度比较高,茶汤析出快,也会造成“厚”的假象,这样的汤是浓而非厚,这样的茶,内质透支,失去了转化的潜力和收藏价值。
品茶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韵”、“厚”两个字只能作概括品鉴,而细节还需拆分细品。作为有生命力的茶,普洱茶的魅力在于历久弥新,经年累月可能会呈现出令人惊喜的结果,平日里藏茶的过程当中也应多品,方能领略茶中真味。
有人问,普洱茶入门应该从哪儿开始,品鉴;有人问,目前普洱茶市场最需要提升的是哪一块儿,品鉴;有人说未来普洱茶市场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还是品鉴。
为什么品鉴如此重要,因为普洱茶市场要想健康发展,必定是立足于茶本身的,现在有太多人只依靠眼睛和耳朵,而忽略了自己的嘴巴。怨不得大伙儿,这个时代就是如此,连我自己也经历这样的过程,曾经为了喝到“纯正的”冰岛纠结,不是说我搞不到真正的冰岛,而是我实在搞不懂好在哪里,为什么值这个价,失望之后傻傻的想,或许还有某一棵树的冰岛我没喝过?银子和时间花到位了,冰岛的不同古树也尝的差不多了,我终于确认,确实不值这个价,这,就是收获。
其实本来不必这么复杂的,之所以我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热情,是因为我过于相信了传说,如果我那时对自己的品鉴足够自信,是没必要为这点好奇心纠结的。这个市场太多的故事与炒作,我们所能信赖的,是我们的嘴巴。
有人会为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出谋划策,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可以讲一大堆,但是一个市场如果要有持久的动力,必然在消费端要有成熟的价值体系,这就是品鉴。如果没有品鉴基础上的价值标准,普洱茶收藏市场看似浮华,其实非常脆弱。任何一个收藏市场,无论艺术品,或者和普洱茶类似的红酒,都必须有相对成熟的评价标准才能长期存在。普洱茶的标准在哪里?如果有,必然以品鉴为基础。
如果真要收藏普洱茶,我们能信赖的是什么?
大品牌?大品牌不告诉你山头,不告诉你工艺,不告诉你自然环境、树龄、土壤生态……,就告诉你这是我们出的“某某饼”,定价***,你们就去炒去吧。其实何必出这个饼,直接做虚拟更超前了。
信赖名山?不说名山背后的运作让很多名山名实不符,即使是老班章这样货真价实的名山,因为过度采摘,品质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每年跟踪产区的变化,直接拿出04年和14年的老班章一起喝,是不是一片树,谁都犯晕。
信赖传奇?88青假的不说,即使是当年的(包括九十年代初),品质差别有多大?陈国义的只是名气最大的,但远不是最好的,本来这批茶茶质就有差异,存储的差异就更大了,光听一个名字有什么用?至于考证包装什么之类的在我看来都是浪费时间,如果存废了,是真的又怎么样?
茶的价值必然建立在品鉴基础上,其他都靠不住。之所以这么简单的道理,现在很多人看不清楚,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这是个缺乏诚信的社会,有很多人有意的搞乱市场,不想让你明白,等你明白过来,他也赚得差不多了;其次,这是个缺乏传统的社会,究竟品鉴的标准如何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认可。
不过,大势所趋,我还是乐观的。因为只要真正静下心来喝茶,区分好坏并不复杂。而现在经济的发展,能真正静下心来喝茶的朋友越来越多了,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了这些真正的爱茶人,对市场的正向引导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大家的建议就是,提升自己的品鉴能力,即使品鉴的标准现在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基本的好坏还是不难分辨的。不必跟风,莫想投机,那些都是浮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品鉴能力,未来会有真实的回报。
1.品异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肯定有问题。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2.品熟不成熟→成熟清香(晒青毛茶未进入发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浅)→果香(氧化比较充分)→蜜香(经过一定的发酵时间了)→松脂香(茶树保护好,采摘次数较少的叶片经过一定时间发酵)→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樟木气息,肯定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当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会有的,老茶之所以更多能体现出则是首先得感谢那些老茶控们选料之初就倾注了心血,根据经验首先判定将来会出现樟香或药香并精心保存,判定失误则只会出现陈香而非樟香、药香了)3.品层次香量由单一→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
4.香感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
茶刀,汉族茶具之一。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等这类饮茶器具,屈指可数。
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茶刀等。”
茶刀主要用于普洱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的撬取工具,与茶匙一样属茶具中的辅助工具。
即便是比较松散的紧压茶,也不赞成用手掰,因为手掰下来都是一块一块的,既不容易泡开,又容易掰碎。但使用普洱刀撬不同形状的普洱茶时,顺序也各不相同。
茶刀的使用方法
1、撬茶砖时,一只手按好茶砖,另一只手拿茶刀从茶砖的侧面入刀,将茶刀从边缘插入茶砖内部,再往上提起,这样就能轻松的撬起一片茶。
2、撬茶饼的时候,则需要从饼背中心的凹陷处开始,将茶刀从凹陷处插入到茶中,向四周放射性的撬起。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来从凹陷处入手比较容易撬起,二来可比保持饼面的完整和美观。
3、沱茶的撬法和茶饼类似,也是从中间的凹陷处开始着手,从边缘入刀,向里侧撬起,也可以保持茶的外观,同时比较好着力。
4、用茶锥撬茶时,则不论什么形状的紧压茶,都应该尽量沿着条索逐一撬起。
品饮前,用普洱刀把压制成型的普洱茶剥开、拆散,是普洱冲泡的第一步,从这一步开始,普洱刀如长生剑一般,划破普洱茶陈年的历史,把一片片经历过时间历练的茶叶展示在我们面前。
流传下来的老普洱茶
现在流传下来的老普洱茶主要是这几类。香港为主的传统茶庄存茶,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的老茶,西藏、内蒙等牧区没饮完的老茶,销售商、茶厂等保存的茶样等等。由于香港、台湾等地区湿度较大,所以这两个地区存下来的茶都有相当程度的“跑香”问题;销售商、茶厂的老普洱,如果是原料、制作工艺比较,在仓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会有一些好茶的。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老普洱茶,就是人为做旧的“老茶”,通过轻度发酵和加湿仓存放的方法可以让茶的变化速度加快2-3倍。
鉴别老普洱茶,我们先对什么是好“老茶”进行一个简单定义,三个字“香、甜、滑”。
好的老普洱汤色红亮,口感饱满滑爽,饮后口腔咽喉华润干爽,叶底呈现红栗色、色泽一致富有弹性。
品鉴老普洱茶的步骤
一看,嗅茶饼。好的老普洱看上去应该是条索分明,老嫩叶色泽不同、油亮发光的。嗅之有近似于干梅子和茶香混合的沉香味,没有霉味、仓味等异味。
二观汤色。这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指标,因为好的老茶汤色一定是红而明亮的,但湿仓茶、轻度发酵茶中也会于汤色红亮的茶品,要结合实际来看。
三品滋味。品尝到好的老普耳茶,应该是喉中带甜,口感饱满、润滑,口腔内一阵干爽。但是在饮用老茶的时候,我们还会喝到“苦”,这里要区分一下。老茶的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茶叶本身的苦没有退完,二是存放不善产生的苦。要区分这两种苦味也特别容易,前者的苦在口腔里的体验是:苦中带甜、苦味主要在口腔或上腭前部、苦味退得也比较快;而后者就的苦不会伴有甜味,苦味主要在上腭和咽喉位置、退得慢。
四体味沉香。“越沉越香”是普洱茶的特征,但是茶香有点“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意,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木香、樟香、荷香等来形容茶香,体味沉香,只要香气纯正、舒服、纯正就是好香。
五感悟茶气。我们之前谈过茶气,是一个很玄乎的概念,但是我和很多老茶友交流,他们告诉我茶气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饮茶后神清气爽、手心、脚心发热冒汗。我也有这种体验,不过每一个人体质和敏感程度不同,感受到的茶气强弱也不相同。能感受到茶气,那鉴别茶品自然是茶气越强越好。
六细查叶底。看叶底是鉴别普洱茶原料好坏、制作和存储是否科学的最重要的方法。好的老茶叶底应该是色泽一致、叶片清晰,摸之有弹性、揉而不烂。
如果其他条件都符合,但是用手轻揉会软烂,同时饮后无明显燥、干、苦、腻感,一般是轻发酵但没入过仓;饮后燥、干、苦、腻的就是轻发酵后入过湿仓了。
如果叶底花杂,混有一定比例的黑硬叶或黑硬梗,一般是散茶轻度发酵后翻压过保存下来的。如果保存中没有入过湿仓,则饮用后一般无燥、干、苦、腻感,如果有一般是如果湿仓。
如果叶底全是黑硬叶,甚至结块泡不开的,一般是经过重度湿仓存放过的。
品鉴老茶最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水温要高,水温越高,老茶的香味发挥得越好。因此,老茶一定要用沸水冲泡。
普洱茶,她来自崇山峻岭,经历了马背的蹉跎,苦涩中散发了悠悠兰香。回甘里洋溢着原始森林中野性阳刚之美,岁月的磨砺后,她变得圆融,平和,经历了沧桑,她却依旧是那么自然。不知道她的生命中,积淀了多少风霜酷暑,但她却永远是那么新鲜,那么年轻。
1、焚香通灵:我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在泡茶之前,首先点燃这只香,来营造详和的气氛。希望这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您的心会随着悠悠渺渺的香烟升华到高雅宁静而有神气的境界。
2、孔雀开屏: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这道程序向大家展示这典雅名贵而又工艺精湛的茶具。
3、冰心去凡尘:又称之为:“涤尽凡尘心自清”品茶的过程是自己澡雪自己心灵的过程,烹茶涤器,不仅是涤净茶具上的尘埃,更重要的是澡雪茶人的灵魂。
4、初展仙姿: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产自云南思茅等多个地区。顾她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不同的收藏方法而驰名中外受到世人的好评和喜爱。她选自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泼水堆积发酵等多种工艺制作,所以她有这么独特而诱人的沉香。
5、风吹浮云:茶中难免会有杂质,水一冲,杂质就会浮在水面。用杯盖轻轻刮去冲水时泛起的白色泡沫,使杯中的茶汤更加洁净。
6、洗净沧桑:因普洱茶经过独特的渥堆发酵和多年的陈化,所以在冲泡时头两道洗茶的茶汤是不喝的,应及时倒掉,否则会影响到下一道茶汤的滋味。
7、瓯里酝香:有人说:“人生有许多风景,最美的无过在风中的等待,品茶的过程也是相似的道理,冲泡时间太短,色香味难以显示,太久则会熟汤失味。
8、平分秋色:这道程序代表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到七分满,留三分为人情,所谓茶友间不厚此薄彼,斟茶时每杯要浓淡一致,多少均等。
9、敬奉佳:我们也称之为麻姑祝寿,麻姑是我们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在东汉时期得道与江西南城县麻姑山,她的道后常用仙泉煮茶待客,喝了这种茶,凡人可延长寿命,神仙可增加道行,借助这道程序祝大家健康长寿。
10、时光倒流:普洱茶的汤色红艳靓丽,表面上有一层淡淡的薄雾,乳白朦胧,令人浮想联翩,普洱茶的香气和汤色随着冲泡的次数在不段的变化。会把你带回到逝去的岁月,让你感悟到人世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11、品味历史:普洱茶的陈香,陈韵,和茶气滋味在你口中慢慢弥散,你一定能品悟出历史的厚重,感悟到逝者如斯的道理。
12、自斟乐无穷:普洱茶茶艺表演已接近尾声,请大家慢慢品味这独特的陈香。
云南景外景,民风古朴传万里,普洱茶中茶,饮情依旧留千年。普洱茶是神奇的茶,是诱人的茶,就让我们细心品味着普洱茶给我们带来难以言传的生命之乡。
喜欢喝普洱茶,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普洱茶呢?又有多少人知晓21个形容普洱茶的名词解释呢?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20、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1、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温馨提示,在冲泡普洱茶时应以100℃的水冲泡,在饮用普洱茶时需慢慢品尝,这样才能喝出茶中的滋味。
普洱茶令您两颊生津茶叶内涵成份中,有茶单宁和某些其他成份,能刺激口腔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生津。但是并非凡是涩感都会生津,部分较劣等茶品,虽然茶汤很涩,但并不会生津,始终觉得口内部卷缩而不开,引起口干如燥,喉头也因此紧锁不顺,使有强烈的渴感,但喉头却不想饮喝。如此不但不能删除缺水干渴之苦,同时更堵断了急需补充水份的自然饮食讯号。口腔内膜受到茶汤后,自然分泌出唾液。
依据一般品茗普洱茶的经验,那些新鲜茶品,或者只陈放不超过三十年短期陈化的茶品,所以造成生津是属于两颊生津。两颊指的是口腔内两侧,也是左右脸颊的内面。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这种生津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粗野且急促,有时生津太多则影响到口中淡淡,口水积得太多现象。如果是因为流汗太多,体内太多,体内失水过多,渴感很强烈时,最好品饮两颊生津的普洱茶,解渴化孤闷效果特好。普洱茶令您舌面生津从学理的角度认知,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是负责味觉的功能,应该是和生津无关。事实上,舌面生津的现象,对一般普洱茶品茗者来说,都是经验的事实而肯定的。如何造成舌面生津的感受,真是一个极有趣的问题。
一般四五六十年,早期及后期的好普洱茶,都能达到舌面生津的功效。茶汤经过口腔吞咽后,口内唾液徐徐分泌出来,但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感受柔和舒顺多了!接着会觉得舌头的上面,非常的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像是舞台上的一块干冰,乳白柔和的浓,缓缓冒起而散落充满了整座舞台中。舌面生津除了生津解渴、舒畅的生理感受之外,那种品茗的艺境,要比两颊生津高上一筹。
由两颊生津的野性霸气、急促粗糙,转入到舌面生津温驯娇柔、缓和细致的境界,完全表现出普洱茶,走过时间历史的最具体的美。普洱茶令您舌底鸣泉一般正常喝饮料时,液体吸入口中,从舌尖沿着舌面滑入口腔,少部分则由舌面向两侧滑落,和牙床接触,大部分则由舌面向后方滑进喉咙去了。液体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很短,所接触口腔的面积也不大。这种急速匆忙的喝法,在喝茶时叫牛饮;在饮酒时叫干杯吧。所以常常认为牛饮和干杯都是蹧蹋了好茶;浪费了美酒的行为,它们的香醇甘美,像浮云过于太虚,无法享受到。
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为了避开牛饮干杯的缺失,除了小口慢饮、回转缓咽外,当茶汤喝入口中,必须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开。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机会浸淫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当要吞咽时,口腔必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被压迫出来,并会生成泡泡的感受,这样的现象就叫鸣泉。但只是技术性鸣泉,不一定饮茶如此,喝任何饮料亦可如此。
经过长久陈化普洱茶,茶汤已经转为极柔性,尤其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也因为茶单宁在陈化过程中,经氧化消失了,已经不能刺激两颊或舌面生津。生津过程更加缓和持续,生津现象更加细致轻滑,生津感受更加柔顺安祥,生津艺境则仙扬道化,阶及无为了。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关于茶品品鉴中使用的相关词汇的解释》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关于茶品品鉴中使用的相关词汇的解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乌龙茶的品鉴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