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的压制形态以及珍藏注意事宜

2019-12-04

普洱茶的几种压制形态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至5克。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至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干克以上。

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漫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普洱茶长久珍藏的注意事宜

普洱茶跟红酒一样,随着年份的增加,其品质和价格也会上升,被誉为“能喝的古董”。品质好的陈年普洱,在茶叶市场上频频创造出“天价”,每年的增值率高达10-20%。但要想普洱的价值和品质口感不受到影响,存储非常重要。

就如同古董需要小心维护的道理一样,普洱茶也只有仔细存储,才能越陈越香。如果不能好好的将普洱茶存储,它就有可能出现变质变坏的情况,到时影响口感不说,其价格更会一落千丈。

但是该怎么存储普洱茶呢?从本质上来说,普洱茶是属于食品,食品的保鲜期短、易变质的特点,大家都是了解的。普洱茶经历萎凋、晒干、蒸压成型后干燥等工序后,虽说能够延长其保鲜期,但如想长久珍藏,还要好好的注意存储事项。

1、不能太“干”。由于潮湿的空气会使得茶叶发生霉变,很多人在存储普洱时,会一味的要求环境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虽然存储茶叶忌湿,但完全干燥的条件也不好,建议要适当控制湿度。

2、温度适中。食物存储在冰箱里能够延长保鲜期,这时有些人就会将普洱茶完全密封,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太低的温度反而不利于普洱茶,只要将其放在阴凉的室内就可以了。

3、适宜的环境。普洱茶存放的地点最好能有流通的空气,让其的茶味不流失掉;单独存放着,不受其他异味的影响。

cy316.cOm扩展阅读

诠释普洱茶压制形态


请问:普洱茶有几种压制形态?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至5克。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至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干克以上。

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小沱茶:圆形的沱茶,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

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漫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

普洱茶的保存事宜


针对会降低茶品保存质量的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那就是面对不同的环境或条件,采用不同的保存技术。保存方式不同保质期也不同。

在长年湿度低于65%的地区,只要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适合自然透气存放。

如果只是某些季节的湿度高于68%的地区,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的前提下,在这些季节以外的时节适合自然透气存放;而这些季节内则可以在茶受潮以前,趁其干燥时非真空密封后保存;也可在这些季节内用抽湿机将储室内的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也可以用电热器将储室气温升高到28℃至32℃之间,使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气温,使其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或者长期保存在四周不紧靠山墙的三楼以上房间,并且离板面30厘米以上位置。

如果没有专用储茶室,储藏环境有异味或杂味,甚至还会受小动物损坏,即使整年湿度都低于65%,也必须非真空封闭保存。

如果长年湿度高于68%的地区,无论储室内有无异味或杂味,不管有无小动物损坏,都必须或非真空封闭保存,而且必须趁干燥时封存而在无异味或杂味的环境下开封;或者用抽湿机将储仓内的湿度降至68%以下,否则都会降低保存质量。

在我国北方或西北方的高原多风地带,也适合非真空封闭或透气而避气流保存。另外,增大紧压程度,也可提高紧茶保存品质。

可见,普洱茶的存放既不是非密封保存不可,也不是非自然保存不可,而是应根据实情来灵活确定。普洱茶“越存越不香”的根源,不是因为透气保存,也不是因为发酵,一是因受潮霉变,二是受潮后吸收了周边杂味或异味。

至于某份“熟茶”是否曾有过霉变,一是嗅其气味是否清香诱人;二是看冲泡的茶渣是否带黑色。凡杂有黑色者,几乎都有过霉变。

普洱茶的形态


普洱茶的茶树一般是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一13(-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一8(一12)厘米,宽1.8一4.5厘米,先端钝尖,有时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3一7毫米。花单生或2-4组成腋生聚伞花序,白色,直径2.5一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一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果时宿存;花瓣7一8(一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径约1.5一1.8厘米,淡褐色。

普洱茶的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是滇青茶。滇青又称晒青毛茶(现已改烘干),是以云南大叶种的芽叶,经杀青、揉捻、干燥的工序加工而成的。

(一)普洱散茶就是以细嫩的滇青做拼配原料,经过普洱茶特有的漫堆工序(又称后发酵)的后熟作用而成的,如彩程的拓荒1号古树散茶就是个代表。(二)普洱紧压茶就是以细嫩的澳青为主要配料,还要选用不同等级的粗茶,作为裹茶或称包心茶。经过毛茶拼配、筛分、半成品拼配、蒸压冷却定型、干燥、包装等工序,手续相当复杂。如饼茶、圆茶、紧茶都是以普洱茶为原料;普洱方茶以滇青(晒青)为原料,进行压制而成。饼茶和圆茶是圆饼形(又称七子饼茶);紧茶过去是压制成带柄的心形,因包装运输不便,后来改成砖形;方形的是普洱方茶。饼茶、圆茶、紧茶、方茶的压制工艺大同小异,只是压模型状区别。

当然,我们还有诸如康砖茶、竹筒香茶等形态,因普洱茶特性,也有很多厂家或者个人会压制个性茶雕,比如彩程的千年古树银芽金瓜和金蛇吉祥,主要用于观赏和收藏。

云南普洱茶的初始形态


就云南普洱茶而言,其种植历史源于古,可考的较详细的早期文字记录,见于唐代樊绰于咸通三年左右(公元862年)所著《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段简短的文字,既明确记载了当时云南茶叶主产地“银生城界诸山”,又记述了创造姜饮方式的“蒙舍蛮”,表明这些地区在唐朝已驯化、利用并开发茶叶。而且,指出了当时的采制工艺是“散收,无采造法”,结合中国茶叶最初的采制方式来看,应该理解为:采无定时,日光生晒而成。

关于银生节度地域之所在,今存辑本《蛮书》有所混淆,记录了同时并存的银生和开南两个节度的管辖范围,故现多种出版物中以银生和开南同称“银生节度”,这是不符合地理实情的。

在樊绰著书时,南诏有七节度,而非后来所说的六节度,银生节度驻“银生城”(今景洪县),所辖“茫乃道”即今西双版纳地区,“诸山”应指后世所说的“六大茶山”区域。今普洱县在当时属位于银生节度之北的开南节度,称"步日赕",同属开南节度的"奉逸城"和"利润城"是今普洱磨黑、石膏井一带,思茅当时称“思么部”也属开南节度。南开节度至后期或废,故至宋代收集唐朝末年有关南诏资料编写《新唐书·南蛮传》时,只称六节度,不复记载开南节度。

《蛮书》写于咸通三年前后,当时南诏出兵攻打唐朝安南都护府,而作者樊绰为安南经略使蔡袭的幕僚,亲身参与了当时的战争。为了对付南诏的军事进攻,乃作《蛮书》,其写作目的是为了便于唐朝政权对南诏采取措施时参考,故一切记述均围绕军事作战为目的,而非一部风物志,所以,对于记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我们当理解为自古以来西双版纳地区就是云南著名的产茶区,清代西双版纳有名的六大茶山,正是南诏时期的“银生城界诸山”,在银生节度的辖境范围内。而《蛮书》卷六银生节度辖境内的“朴子蛮”,正是西双版纳布朗族的祖先。而这里的“茶”,是泛指“南诏境内之茶”。

从当时居住在洱海地区(一说巍山)的“蒙舍蛮”既然能饮用到原产生银生城的茶,可推想茶在当时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市场。

但何以要说《蛮书》中所指的茶就是后来的普洱茶呢?我们来看光绪《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所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代。”据此可知,云南银生府所产之茶在唐代时就已行销西藏,但尚无精制加工之法,是后来“普茶”的初期形态。

普洱茶:普洱茶压制工艺流程


普洱茶压制工艺流程:

根据需要的克数称取茶叶数量。

蒸气用水需经常更换,保持水质清澈,蒸气无异味,以免影响到茶叶的香气纯正,切莫人为增加蒸气香味导致茶叶吸纳,破坏茶香的纯正。

茶叶在蒸汽机上蒸上几分钟,让茶慢慢变软蒸压。蒸茶太久,茶叶会水过多,造成茶叶发生变化,香气降低,引起霉变。如蒸时太短,蒸汽不足,叶质不易变软,成型较为困难,即容易产生脱层现象。

茶叶放到一个定型缝制的布袋内轻轻整理口袋,将布袋整理成圆球状以利压模时平坦用手揉碾茶叶,使饼型好看,这要全看手上功夫了。

将蒸好的茶叶,倒入三角形圆底小布袋,左手捏紧袋口,右手拿茶,轻轻揉转几下,将口袋置于茶团中央,袋底朝上,裹口做型,定出紧压茶的基本形状揉捻成型。

把揉捻包好的茶,放在压制机上,压制成形。

机械压制模具内进行压制成型温度与时间、压力对茶品的香气口感有绝对性的影响,这也是许多大厂与小厂茶品,虽茶区与级别相同,但仍有差别的关键所在。

整齐的摊放在晾茶架上自然风干。产品压制成形后,一般放在晾茶架上阴干,再进入烤房低温干燥,烤房温度维持在40度以下,阴干的时间及进烤房的时间根据不同的产品而定。

当茶饼从模具上取出,将袋饼摆置木架上,等待5—10分钟温度与空气相同时才能取出,否则饼形的完整度会失去。取饼的手法要轻巧,不可急,避免损坏饼面。

茶的更高形态——普洱茶膏


茶的更高形态——普洱茶膏!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从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到各国对日本核污染地区食品的禁运,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残、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充斥在我们周围,几乎进入了我们所有的食品,也正因如此,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价格也在不断地上涨。需求的增长与食品的安全是一对矛盾,始终考验着人类的智慧,这也为现代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兼具安全、营养和快捷是现代食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中国,茶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饮品,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这种以养生为目的的食品,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面临着食品安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不安全的茶品不仅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更可能带来危害。如何制造符合现代食品要求的茶品,考验着当代茶人。人们首先在清代宫廷普洱茶膏中找到了答案。清朝宫廷普洱茶膏,以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采用常温压榨制膏工艺,其生产出来的茶膏保护了普洱茶中的有益菌和活性酶,具有后续发酵的能力,使得普洱茶膏与普洱茶一样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却能够长期保存而不腐。至今仍然收藏于故宫的宫廷普洱茶膏,历经一百多年依然没有变质,在人类深加工食品中堪称一奇。关于普洱茶膏的功效,清代药学家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已有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因此,普洱茶膏成为清宫养生饮品。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普洱茶膏有解酒、护肝、消食、解油腻、养胃的直接功能;此外,普洱茶膏还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等潜在功能。然而清代的宫廷普洱茶膏并不是一个真正理想的现代茶品,其工序复杂、成本奇高很难推广,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很多人尝试利用中药熬制膏药的方法制做普洱茶膏。这种方法通过高温的长时间熬煮,破坏了普洱茶的活性、营养物质及香气物质,使得制作的茶膏没有后续发酵的过程,保质期短,不仅苦涩、汤色浑浊,且无法解决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经过技术改进,很多企业开始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生产出茶粉,满足了茶饮品快捷方面的需求,虽然在食品卫生、安全性上有很大提高,但仍属于高温的工艺,无法完全达到现代食品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验及研究,当代茶人借鉴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思路,利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采用低温萃取、冷冻干燥及超滤技术制作普洱茶膏。这种方法避免了高温对普洱茶中有益菌和活性酶的破坏,使得普洱茶膏具有持续的后发酵过程,越陈越香,解决了不用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问题;同时通过超滤技术能够完全剔除农残,无重金属超标,成功解决了食品的安全问题。以此种方法生产的普洱茶膏属于发酵食品,在活性酶、有益菌的作用下,茶多酚等大分子物质,不断分解成易于人体吸收的小分子,对身体益处极大的茶红素、茶褐素、各种氨基酸不断增加,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2005年中国出现了首家专门制作茶膏的企业,开始以低温萃取和冷冻干燥工艺制作现代普洱茶膏。

准确地讲,茶膏不是“膏”,而是一种固态茶。第一次听说茶膏的人,都会以为茶膏是一种半流体状态的膏体,其实不然,包括保存在故宫的宫廷普洱茶膏,也是呈固态的小方块。一款名为“茶石”的普洱茶膏,生动地说明了固态茶的特性。顾名思义,“茶石”质地和形状如石子一般,茶膏落于公道杯的时候(一般冲泡茶膏用公道杯即可),叮当作响,声音清脆,却能很好地溶解于温水,且汤色透亮,没有一丝浑浊,相当神奇。尤其是通过低温萃取、冷冻干燥工艺制作的茶膏,得益于厌氧发酵技术,茶多糖被分解成小分子低聚糖,膏体不像高温熬制的茶膏那么粘稠,易形成各种精美细致的图案,也因此,以此技术生产的二龙戏珠、吉祥孔雀、吉祥凤凰、皇印等图案的茶膏,在市场上广受茶膏收藏者的喜爱。

茶膏可谓中国茶品的伟大发明,是世界第一款速溶茶。其实茶膏早在唐朝就有发现,而到了宋代茶膏已经成为独立的茶品出现,然而茶膏自始至终都主要是做为贡品供皇家或上层人物使用,很少为民间所认识。无论是哪个时代,茶膏作为茶叶精华的高度浓缩品,都是高端茶品的代表。现代普洱茶膏的出现至今,不少茶膏名品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了高端茶品的风向标。不同的茶膏,在汤色、口感、感官形态上各不相同,在满足养生的需求同时,也为品饮者平添了不少情趣。一款名为“玉龙胜雪”的普洱茶膏,由于经过了深度发酵和陈化后,普洱茶的儿茶素和咖啡碱析出并形成天然的络合结晶,如同“白霜”覆盖于茶膏的表面。此款茶膏营养极高,内质丰富、滑感极强,不含任何杂气。我们前面说的“茶石”就是这种“玉龙胜雪”进一步陈化得到的,其“白霜”更是深入到茶膏内部,外观恰似一座座雪山。还有一款名为“红运当头”的茶膏,为中国第一款“上投茶膏”,有意思的是,此款茶膏冲泡时先注水后投茶膏,茶膏漂浮于水面,溶解过程呈雾状向下散开,极具动感和灵性,似天降福运。通过现代发酵工程破译了普洱茶的发酵过程,模拟这个过程生产出的“普洱黑金”茶膏,“药香”味浓厚,可与七十年的普洱老茶相媲美,是养胃的佳品。通过超滤离子交换技术,还可生产完全脱出咖啡因的产品,“月光美人”是第一款深度脱出咖啡因的茶膏,特别适合对咖啡因敏感的人群。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当代茶人的不懈努力,现代普洱茶膏发展成为更高形态的茶——超级固态速溶茶。近年来普洱茶膏的养生价值,不断为世人所认识,普洱茶膏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青睐。2011年5月,中国首家茶膏博物馆在云南省昆明市康乐茶文化城落成,收集整理茶膏历史,传播茶膏文化,研究茶膏制作工艺。这一本来属于皇家的神秘饮品,正在融入当今社会,成为现代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探究普洱茶的初期形态


就云南普洱茶而言,其种植历史源于古,可考的较详细的早期文字记录,见于唐代樊绰于咸通三年左右(公元862年)所着《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段简短的文字,既明确记载了当时云南茶叶主产地“银生城界诸山”,又记述了创造姜饮方式的“蒙舍蛮”,表明这些地区在唐朝已驯化、利用并开发茶叶。而且,指出了当时的采制工艺是“散收,无采造法”,结合中国茶叶最初的采制方式来看,应该理解为:采无定时,日光生晒而成。

关于银生节度地域之所在,今存辑本《蛮书》有所混淆,记录了同时并存的银生和开南两个节度的管辖范围,故现多种出版物中以银生和开南同称“银生节度”,这是不符合地理实情的。

在樊绰着书时,南诏有七节度,而非后来所说的六节度,银生节度驻“银生城”(今景洪县),所辖“茫乃道”即今西双版纳地区,“诸山”应指后世所说的“六大茶山”区域。今普洱县在当时属位于银生节度之北的开南节度,称"步日赕",同属开南节度的"奉逸城"和"利润城"是今普洱磨黑、石膏井一带,思茅当时称“思么部”也属开南节度。南开节度至后期或废,故至宋代收集唐朝末年有关南诏资料编写《新唐书·南蛮传》时,只称六节度,不复记载开南节度。

《蛮书》写于咸通三年前后,当时南诏出兵攻打唐朝安南都护府,而作者樊绰为安南经略使蔡袭的幕僚,亲身参与了当时的战争。为了对付南诏的军事进攻,乃作《蛮书》,其写作目的是为了便于唐朝政权对南诏采取措施时参考,故一切记述均围绕军事作战为目的,而非一部风物志,所以,对于记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我们当理解为自古以来西双版纳地区就是云南着名的产茶区,清代西双版纳有名的六大茶山,正是南诏时期的“银生城界诸山”,在银生节度的辖境范围内。而《蛮书》卷六银生节度辖境内的“朴子蛮”,正是西双版纳布朗族的祖先。而这里的“茶”,是泛指“南诏境内之茶”。

从当时居住在洱海地区(一说巍山)的“蒙舍蛮”既然能饮用到原产生银生城的茶,可推想茶在当时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市场。

但何以要说《蛮书》中所指的茶就是后来的普洱茶呢?我们来看光绪《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所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代。”据此可知,云南银生府所产之茶在唐代时就已行销西藏,但尚无精制加工之法,是后来“普洱茶”的初期形态。

普洱茶膏——最高形态的茶


在中国,茶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饮品,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这种以养生为目的的食品,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面临着食品安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不安全的茶品不仅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更可能带来危害。如何制造符合现代食品要求的茶品,考验着当代茶人。人们首先在清代宫廷普洱茶膏中找到了答案。清朝宫廷普洱茶膏,以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采用常温压榨制膏工艺,其生产出来的茶膏保护了普洱茶中的有益菌和活性酶,具有后续发酵的能力,使得普洱茶膏与普洱茶一样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却能够长期保存而不腐。至今仍然收藏于故宫的宫廷普洱茶膏,历经一百多年依然没有变质,在人类深加工食品中堪称一奇。关于普洱茶膏的功效,清代药学家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已有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因此,普洱茶膏成为清宫养生饮品。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普洱茶膏有解酒、护肝、消食、解油腻、养胃的直接功能;此外,普洱茶膏还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等潜在功能。然而清代的宫廷普洱茶膏并不是一个真正理想的现代茶品,其工序复杂、成本奇高很难推广,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很多人尝试利用中药熬制膏药的方法制做普洱茶膏。这种方法通过高温的长时间熬煮,破坏了普洱茶的活性、营养物质及香气物质,使得制作的茶膏没有后续发酵的过程,保质期短,不仅苦涩、汤色浑浊,且无法解决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经过技术改进,很多企业开始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生产出茶粉,满足了茶饮品快捷方面的需求,虽然在食品卫生、安全性上有很大提高,但仍属于高温的工艺,无法完全达到现代食品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验及研究,当代茶人借鉴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思路,利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采用低温萃取、冷冻干燥及超滤技术制作普洱茶膏。这种方法避免了高温对普洱茶中有益菌和活性酶的破坏,使得普洱茶膏具有持续的后发酵过程,越陈越香,解决了不用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问题;同时通过超滤技术能够完全剔除农残,无重金属超标,成功解决了食品的安全问题。以此种方法生产的普洱茶膏属于发酵食品,在活性酶、有益菌的作用下,茶多酚等大分子物质,不断分解成易于人体吸收的小分子,对身体益处极大的茶红素、茶褐素、各种氨基酸不断增加,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2005年中国出现了首家专门制作茶膏的企业,开始以低温萃取和冷冻干燥工艺制作现代普洱茶膏。

准确地讲,茶膏不是“膏”,而是一种固态茶。第一次听说茶膏的人,都会以为茶膏是一种半流体状态的膏体,其实不然,包括保存在故宫的宫廷普洱茶膏,也是呈固态的小方块。一款名为“茶石”的普洱茶膏,生动地说明了固态茶的特性。顾名思义,“茶石”质地和形状如石子一般,茶膏落于公道杯的时候(一般冲泡茶膏用公道杯即可),叮当作响,声音清脆,却能很好地溶解于温水,且汤色透亮,没有一丝浑浊,相当神奇。尤其是通过低温萃取、冷冻干燥工艺制作的茶膏,得益于厌氧发酵技术,茶多糖被分解成小分子低聚糖,膏体不像高温熬制的茶膏那么粘稠,易形成各种精美细致的图案,也因此,以此技术生产的二龙戏珠、吉祥孔雀、吉祥凤凰、皇印等图案的茶膏,在市场上广受茶膏收藏者的喜爱。

茶膏可谓中国茶品的伟大发明,是世界第一款速溶茶。其实茶膏早在唐朝就有发现,而到了宋代茶膏已经成为独立的茶品出现,然而茶膏自始至终都主要是做为贡品供皇家或上层人物使用,很少为民间所认识。无论是哪个时代,茶膏作为茶叶精华的高度浓缩品,都是高端茶品的代表。现代普洱茶膏的出现至今,不少茶膏名品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了高端茶品的风向标。不同的茶膏,在汤色、口感、感官形态上各不相同,在满足养生的需求同时,也为品饮者平添了不少情趣。一款名为“玉龙胜雪”的普洱茶膏,由于经过了深度发酵和陈化后,普洱茶的儿茶素和咖啡碱析出并形成天然的络合结晶,如同“白霜”覆盖于茶膏的表面。此款茶膏营养极高,内质丰富、滑感极强,不含任何杂气。我们前面说的“茶石”就是这种“玉龙胜雪”进一步陈化得到的,其“白霜”更是深入到茶膏内部,外观恰似一座座雪山。还有一款名为“红运当头”的茶膏,为中国第一款“上投茶膏”,有意思的是,此款茶膏冲泡时先注水后投茶膏,茶膏漂浮于水面,溶解过程呈雾状向下散开,极具动感和灵性,似天降福运。通过现代发酵工程破译了普洱茶的发酵过程,模拟这个过程生产出的“普洱黑金”茶膏,“药香”味浓厚,可与七十年的普洱老茶相媲美,是养胃的佳品。通过超滤离子交换技术,还可生产完全脱出咖啡因的产品,“月光美人”是第一款深度脱出咖啡因的茶膏,特别适合对咖啡因敏感的人群。

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当代茶人的不懈努力,现代普洱茶膏发展成为更高形态的茶——超级固态速溶茶。近年来普洱茶膏的养生价值,不断为世人所认识,普洱茶膏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青睐。2011年5月,中国首家茶膏博物馆在云南省昆明市康乐茶文化城落成,收集整理茶膏历史,传播茶膏文化,研究茶膏制作工艺。这一本来属于皇家的神秘饮品,正在融入当今社会,成为现代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发倡:再论普洱茶保存事宜


对于普洱茶的保存事宜及其品质等问题,众说纷纭,且有诸多误区,故笔者早在2013年春就撰写《纵论普洱茶保存事宜及年限》,并于2015年4月在《海峡茶道》刊出,以拨正诸多认识偏差。可是仍有许多人迷途未返,故而再次重申此问题。

普洱茶的保存品质

普洱茶的珍藏品质,分内因转化品质和外因储存品质。转化内质由先天内因品质,如新茶生态度,与苗类、树龄、树干、土质、纬度和海拔有关的甘甜浓厚度等因素决定;储存外因品质由仓储条件决定。储存外因品质分三个档次,优者正常转化,无霉变,保质区内茶渣无碳黑色,浓度适当的茶汤不显黑色,生津而润喉,气味陈香诱人。其次是微弱的受潮与霉变者,保质区内茶渣也无碳黑色,浓度适当的茶汤也不显暗红和黑色,生津而润喉,但气味带仓储味,包括潮仓味和杂味。前者实际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弱霉变味,毛茶或茶饼带烟草味,茶汤有刺鼻气味,但该茶尚可饮用;后者是受潮而吸收仓内其它气味,其杂味令人厌恶。最劣档次是明显带霉变者或带蟑螂屎气味者。前者散茶或茶饼就带霉臭味或六六粉气味,茶梗断面或叶片带黑色,冲泡时散发霉味,汤色暗红,不均匀透明,汤里带霉气味,饮后喉咙会发痒等,此已不宜饮用;后者是因散茶或紧茶盛放或包装不当而生蛀虫,茶品受到肉眼不易觉察的微小蛀虫的粪便污染,故带蛀虫粪便气味。

要使茶品储存外质优良,即茶味纯正,气味也陈香诱人,其仓室湿度宜约45﹪—65﹪之间,气温约-8℃—28℃区间,茶品不受潮,既无任何仓味,也无霉味和陈霉味,同时盛放或包装妥当,杜绝蛀虫滋生,就可保无误。造成转化内质不良的主要原因,有的是新茶甘甜度偏低或茶气不足,有的是有农药残余,还有的是初制失误等。造成次类中前者储存外质的原因,是仓室空气湿度达到65﹪—72﹪区间,轻中度受潮;造成次类中后者储存外质的原因,是仓室空气湿度达到65﹪—72﹪区间,且仓内有别的杂味,被茶品吸收;造成最劣类中前种储存外质的原因,是仓室空气湿度连续多天达到72﹪以上,使茶品明显霉变。造成最劣类后种储存外质的原因,是散茶或紧茶内滋生蛀虫,其粪便排泄在散茶或紧茶内。

湿度低于45﹪范围,转化会更纯,保质期会更长,但转化会更慢;因而湿度低于此范围者,宜设法适当添加湿度;湿度约65﹪—70﹪之间者,会有仓味,宜设法适当降低湿度;湿度高于70﹪者,非但会有仓味,而且易带霉味。然后是气温。室内气温不高于28℃的储仓,只要不受尘埃类、气体类污染和动物损坏,同时湿度约45﹪—65﹪之间即可;室内气温高于32℃的储仓,宜将气温控制在28℃以下,至高也别超32℃。

普洱茶的保存事宜

针对上述会降低茶品保存质量的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那就是面对不同的环境或条件,采用不同的保存技术。在长年湿度低于65%的地区,只要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适合自然透气存放。如果只是某些季节的湿度高于68%的地区,储存室无粉尘、气味污染,不受小动物损坏的前提下,在这些季节以外的时节适合自然透气存放;而这些季节内则可以在茶受潮以前,趁其干燥时非真空密封后保存;也可在这些季节内用抽湿机将储室内的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也可以用电热器将储室气温升高到28℃至32℃之间,使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气温,使其湿度降至65%或68%以下;或者长期保存在四周不紧靠山墙的三楼以上房间,并且离板面30厘米以上位置。如果没有专用储茶室,储藏环境有异味或杂味,甚至还会受小动物损坏,即使整年湿度都低于65%,也必须非真空封闭保存。如果长年湿度高于68%的地区,无论储室内有无异味或杂味,不管有无小动物损坏,都必须或非真空封闭保存,而且必须趁干燥时封存而在无异味或杂味的环境下开封;或者用抽湿机将储仓内的湿度降至68%以下,否则都会降低保存质量。在我国北方或西北方的高原多风地带,也适合非真空封闭或透气而避气流保存。另外,增大紧压程度,也可提高紧茶保存品质。

可见,普洱茶的存放既不是非密封保存不可,也不是非自然保存不可,而是应根据实情来灵活确定。普洱茶“越存越不香”的根源,不是因为透气保存,也不是因为发酵,一是因受潮霉变,二是受潮后吸收了周边杂味或异味。

至于某份“熟茶”是否曾有过霉变,一是嗅其气味是否清香诱人;二是看冲泡的茶渣是否带黑色。凡杂有黑色者,几乎都有过霉变。

普洱茶的保质年限

普洱茶的保质期限与其转化的快慢有关,转化越慢,保质期限越长,转化出的茶质越优良;而转化的快慢与气温,尤其与湿度有关,气温和湿度越低,转化越慢,转化出的茶质越优良。环境相同而茶质不同,保质期也不同;茶质相同而环境不同,保质期也有别。对“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而言,湿度45%至65%,室内气温8℃至36℃条件下,冲泡浓度适中的茶汤,正常透气存放20年以上者才显红色,可想而知,至少可保质50年。如果半封闭或季节性封闭,其保质期至少可延长10年。如果全封闭保存,至少可再延长20年。假如在气温和湿度都明显更低的条件下,自然透气存放,或用特殊材料全封闭存放,就可近百年。气温很低,气候很干燥的环境下全封闭保存,就可纵跨上百年。若增大紧压度,逐次还会再延期。

可见,普洱茶的保存事宜及其转化品质的优劣与保质期的长短,都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考虑到其多层次性、复杂性才能周全。

普洱茶:普洱茶按压制形状分类


1、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2、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3、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4、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5、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两茶。

6、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分为用整张茶叶制成的索条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7、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在250克之间。

8、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10、小金沱:圆形的沱茶,时尚携带、网络最为流传,重量2克。世界最小普洱茶。

普洱茶仓储:普洱茶未来仓储的几种形态


普洱茶的最佳仓储条件是什么?茶界一直争议不断。经过一定时间存放后的陈年普洱茶,不同人,不同地方存储,都会不同的表现,那么不同仓储,只要是大家各自喜爱的仓储都是可取的。

未来的普洱茶仓储应该是走向三个方面的——

1、家庭的仓储。各地气候不同,温湿度不同,普洱茶存储所能提供的条件不同而出现一个泛类型的仓储环境,这是普洱茶给予茶友的乐趣之一,在这里的普洱茶已拥有超出一般流通型普洱茶的含义。

2、茶商的仓储。各地茶商所处地区不同,因气候等各方面的不同,经过各自长时间的探索而出的仓储,应该是纯干仓、干仓、入仓之间不同程度仓储的总和。若有机会收到品质好的茶品,经存放而出将会有较高的“类品牌式溢价”。

3、茶企的仓储。存储在传统普洱茶市场建立的仓储中心,若能有一定量供应市场,有可能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成为衡量普洱茶年份之间的尺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普洱茶,现在普洱茶也随着人们散布在大江南北,不同地方的气候不同也使普洱茶的转化有不同的走向。华北地区(例如北京仓)的气候,主要是四季分明,但整体全年湿度较为干燥,如果没有给生普洱茶一定湿度,容易出现酸味,尤其在冬天,湿度是全年最低,而普洱茶的水份在此时间会被带走过多,可能会出现酸味,在此季节需要密封保存。华东地区(例如浙江仓)与华南地区(两广地区)一样,主要是湿度高,但是温度没有华南地区全年的温度高,所以此地区的普洱茶品转化程度应处于云南仓与广东仓之间,与广东仓一样,要注意每年春季的梅雨天气的高湿度侵袭就好!

且不论哪种仓储最佳,各种仓储的存在使普洱茶的形象更为生动和适应更多的茶友,这才是普洱茶啊!

为什么有“纯干仓”?

“纯干仓”普洱茶品的出现,约在1995年左右,主要是当时香港茶商的茶品主导普洱茶市场,市场都认同普洱茶需要经过茶商仓储,而“纯干仓”普洱茶品是由一些普洱茶收藏家流出,一般为个人家庭仓储,所以相较与当时香港仓的“干仓”(即仓位较好)、“湿仓”(即仓位较低)而言的“纯干仓”。所以这是前文所提的家庭仓储,并非纯干。因为如果你的茶仓很干,那么你的茶基本就废了。众所周知,普洱茶转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氧气含量气候等各方面都影响着普洱茶的转化方向,所以“纯干仓”是一个伪概念,应该理解为市场上通俗而言的“干仓”等。

那么,在香港普洱茶市场的“入仓”茶品包围下的普洱茶市场,为什么有“干仓”出现呢?应该有以下的因素:

第一,新兴消费者的加入。国内大多数茶叶消费市场,多是以绿茶、乌龙茶类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普洱茶热潮的出现,原来的陈年普洱茶供应量因为仓储方式的不同,供应量严重不足,所以出现“干仓”概念,把存储茶品的过程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存放,而限于消费者的仓储条件,创造出“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第二,新入市茶商的加入。随着热潮渐起,许多原先的茶商也兼做普洱茶品,还有更多刚从其他行业转入茶行业的茶商的加入,限于资金、存茶技术的限制,还有对普洱茶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出现“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在接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变革里,来自上游茶企的冲击,将打破普洱茶商原有的经营环境,茶商除了应对同行竞争,还要应对有优势实力的茶企竞争,市场因此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1)普洱老茶有一定的价格上升空间。

(2)市场将可能出现仓储品牌。

(3)大量囤积的新普洱茶成为“仓储试验品”。因而有一个普洱茶消耗的新途径(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仓储试验品”流入市场的可能)。原题:《普洱茶未来的仓储形态》

珍藏弥久,普洱茶茶香更见香醇


中国的茶叶种类多,随着地域不同,各地产出的茶叶也有自身不同的特色和茶文化。

在中国的十大名茶中,普洱茶赫然在位,作为如今众多爱茶人士品饮之首选,品饮普洱茶的同时也能够寻找到一丝绵绵禅意。关于普洱茶的品鉴,不知道大家知道的有多少呢?其实,普洱茶的品茶之道,在于时间,时间沉淀的味道,让人终生难忘。

品普洱茶,就好像我们品红酒一般,越陈,其味越浓,口感十足,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感觉。存放的时间越久,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能够慢慢地发生氧化聚合,将其原本苦涩的味道去除掉,一种绵绵的甘爽而来,挑弄品茶人的舌尖。会品茶的人会知道,品一杯好茶,需要一种恬淡的心境,和一分耐心,细细品味,才能够将其中的味道描绘出来。

不过关于普洱茶的存放,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放在干净、通风和干燥的环境中,让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和其他有机成分能够慢慢地“发酵”,将蕴含其中的味道慢慢地散发出来,这种难以忘却的回甘,仿佛珍藏了很久看到的花开,其清香扑鼻而来,荡涤整个人的心灵,身心得到很好的释放。

了解普洱茶,懂得普洱的珍藏方法也非常重要,让时间见证口味,让岁月为其洗去铅华,保留最后那抹纯真的味道,寻觅到最真实的茶感。爱普洱的人,必然要有这样的耐心和细心,方能够有所感悟。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的压制形态以及珍藏注意事宜》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847450.html

上一篇:红印、黄印、绿印、蓝印、紫印的含义

下一篇:高品质普洱茶有什么特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