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铜仁市:大力发展茶产业 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9-11-30
铜仁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近年来,铜仁市依托优越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近期,铜仁市举行茶产业发展大会,各地区汇报今年茶叶种植情况以及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支持茶叶产业的扶贫意见,将大力支持茶叶种植,将打造自有茶叶品牌。

铜仁市

9月29日,铜仁市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茶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听取各重点产茶县今年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安排部署秋冬季茶产业发展工作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达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洪成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龙海出席会议。

陈达新指出,我市茶产业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第一大农业产业,基本上形成了从“基地到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目前茶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收益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品牌越来越响。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兴茶富民为目标,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达新强调,要在基地建设上卯足干劲,全力抓好秋冬季的新建茶园建设,坚持茶园建设标准和技术规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园区化的生态茶园。要抓好秋冬季茶叶生产加工,统筹兼顾,抓好质量体系建设,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广茶叶无公害化、清洁化生产,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要全力抓好秋冬季茶园综合管护,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方案,强化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职责,全面提升全市茶园田间管理质量和水平;要在抢抓机遇上下足功夫,着力抓好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的承接、谋划和实施,确保富民政策真正落地;要在市场开拓上用足心思,全力将梵净山茶品牌做强、市场做大,产业链做长,确保产业效益不断提升;要在要素保障上加足马力,强化组织纪律,强化产业投入,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开创全市茶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决战脱贫攻坚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胡洪成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全面完成新增茶园建设任务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步抓好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谋划争取、梵净山茶城和茶叶市场建设、抹茶生产线建设等工作任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茶产业发展硬仗。

会上,铜投集团公司负责人对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作了说明,贵茶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了抹茶发展推进情况。各重点产茶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人,各区县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50余家重点茶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cy316.cOM编辑推荐

贵州石阡大屯村“脱贫攻坚”发展茶产业


为了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近年来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围绕“建设好党支部、发展好茶产业、连接好利益机制”的工作思路,将解决经济问题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之路。

村级换届时,优先选任爱茶懂茶愿意发展茶产业的能人。班子成员大都成为“五员村干部”,即:发动种茶的宣传员、带动种茶的示范员、茶园管理的护林员、茶叶加工的技术员、茶叶销售的营销员。在现有5名村干部中,3人擅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1人懂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1人熟悉财务管理,村干部大都是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党员成了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员”。

茶园

大屯村把茶产业定位为“子孙产业”,增强了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地位。如今,茶园建设管护和茶园面积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积极与省茶科所、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合作,采取太阳能防虫、以草抑草、茶园机械管护、选育优质品种等方式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目前,大屯村实有茶园2230亩,人均0.7亩。通过强化茶叶加工,茶青下树率明显提高,茶园效益逐步显现。206名贫困群众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38人能熟练操作茶叶管护机械;135人熟悉病虫害防治,67人学会了茶叶加工,茶叶产品的品种由1种增加到6种,成功通过QS认证。

今年,大屯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可分配收益15.6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302元。今年有23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平均领取务工报酬2100元。其中,最多的一人领取务工报酬12000元。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吴秉泽

扶贫攻坚战打响!四川省川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工作会召开


四川省川茶产业发展如今越来越快,其也是四川重要的扶贫产业,为当地农民脱贫做出了许多贡献,而川省川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工作会就是为了更好的做这份工作。

到2022年四川省茶园基地达600万亩在20个茶产业重点县基础上,新增10个重点县,到2022年,改造老茶园、新建标准化茶园各100万亩,全省茶园基地面积达600万亩。这是记者从6月29日在旺苍县召开的全省川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工作会上获悉的。

五年来,四川省茶园面积达495万亩、茶叶产量26.5万吨、综合产值550亿元,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

四川茶产业

会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新建改建标准化机采茶基地300万亩,到2022年有机茶达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达200万亩;集中力量打造“天府龙芽”省级区域品牌,有条件地选择一批龙头企业使用“天府龙芽”标志标识,打造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三山一早”地方区域品牌和重点企业品牌;争创国家现代茶产业园,规划建设省级现代茶产业园,在名优绿茶基础上,大力发展茉莉花茶、工夫红茶、黑茶等优势产品,发展速溶茶、茶食品、茶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继续举办四川国际茶博会,组织川茶企业走出去,推进茶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会议强调,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川茶产业脱贫攻坚。对优势区域且发展意愿较强的大力支持,并以产业融合为重点整体规划;优先安排项目资金支持贫困村发展基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新建基地以生态有机为目标建设;发挥区域大品牌引领作用,带动茶企抱团闯市场。

丹寨县: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强劲


丹寨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东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作为中国西南内陆山区,丹寨县的经济发展一度落后,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丹寨县人民开始了一场场改革发展的致富之路。

丹寨县茶园

丹寨县立足良好生态环境,紧扣产业脱贫目标,大力抓好茶叶种植与管护等优势产业,把一片片荒山变成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跟紧提质增效进度。针对性开展提质增效改造技术指导与培训,实行每周一调度,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推动工作措施。目前已完成秋季茶园修剪、除草、培肥7010亩,低产茶园改造3020亩。

茶叶村种植全覆盖。动员茶叶村还未种植茶叶的农户开展新建茶园建设,做到农户种植茶叶全覆盖,以到达集中连片,积极打造茶叶专业村,响应打造“一村一业”产业势头。目前,完成兴仁镇岩英村、摆泥村、宰雅村、龙坡村新建茶园共1100余亩。

培育龙头与品牌打造。多次组织茶叶企业到目标市场开展茶展,建立市场销售窗口,充分利用大型茶展活动大力开展品牌宣传,积极参加国家级开展的茶叶相关评优评先活动,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完成参加省内外茶展活动4次,喜获“2017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普洱澜沧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带动农户经济发展


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每年的茶叶产量在云南省中均可排首位。“我们好像经历了两个世界,变化太大了。”走在古茶园中,云南普洱市芒景村村委会主任科哎华感慨颇多,“自然环境没有变,但是生活完全改变了。看,这就是一棵三四百年的古茶树。”他指着身后一棵三四米高的茶树说,“我们这里的变化,就是因为它。”

茶叶,给封闭了千年的景迈山带来了财富,也带动了澜沧的发展。

2018年1月,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在普洱澜沧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茶,正是澜沧县发展打造的“一业”,全县50万人口至少有一半人的生计与这片小小的茶叶有关。

澜沧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当地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地百姓是否能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

改变从砍茶开始,从台地茶到生态茶收入翻番

对很多人来说,景迈山是伴随着普洱茶的热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2007年是普洱茶狂风暴雨的一年,原先我们虽然种茶,但是收入很少,2007年收入一下子提高了。”科哎华说,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2007年的高价,2008年普洱茶市场高台跳水。

澜沧县是普洱茶的主产区,对当地茶农的打击可想而知。

“市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身茶产业散、弱、小、乱,不成规模,没有标准。”澜沧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刀永强说,2010年省政府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澜沧县决定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实行茶园转型升级,树立优质品牌。

他介绍,澜沧县台地茶属于高产密植,当地政府将景迈山作为生态茶园试验田。当地村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茶树,而这几乎遭到了所有村民的反对。

芒景村上寨党支部书记杨国光见证了这场“茶之变”。

茶叶

“我是负责做这项工作的,原先一沟茶田能种300多棵,按要求砍的话,就只能种80多棵,大家都问我,把茶树砍了,怎么过生活?”杨国光说,当时不仅是村子里其他人反对,就连他的家人都反对,没有办法,他只好先从自家茶树开始砍起。

按照规定,每两棵茶树间距必须2米以上,但杨国光也下不了手,“很多茶树都是父母辈甚至祖辈种下的,我看这棵长得好,那棵也长得好,根本舍不得。”最后他砍完茶树,发现株距只有1.5米,“检查的时候没过关,只好又砍了一遍,结果变成3米的株距了。”

虽然茶产量了但是茶树长得更好了,品质也提升了,“原来一公斤1元钱,砍了茶之后,一公斤涨到十几元。”杨国光说,三年后已不需要他再做工作,没有砍茶树的村民也会自己去砍了。

谁用化肥农药停电三年,真正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澜沧县森林覆盖率达69.8%,几乎还未进入景迈山,公路两边就是碧波翻涌,枝繁叶茂,进入景迈山更是每一口呼吸都是满满的负氧离子。

而在过去,生态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山青水绿的潜台词则是偏远落后。

“我还有记忆,小时候我们是过着刀耕火种的部落日子,人们都没有鞋子穿,也没有人会说汉语。”4月16日上午,76岁的苏国文坐在自家门口的椅子上看村民准备次日的山康茶祖节,这是布朗族的盛大节日。

苏国文说,解放后布朗族与其他民族一道脱离了原始社会,随着改革开放,景迈山也发生了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这里显然还相当落后。

“我记得很清楚,我读初中的时候都是走4个小时的山路到惠民乡去读书,那个时候其实是有大巴车了,但是车路太不好走了,到乡上要花10个小时。”科哎华说,美丽的大山让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异常艰难,不要说去外面,就是到80公里外的澜沧县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辈子无法到达的远方。

科哎华说,曾经因为过度采茶和破坏环境,景迈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威胁,“茶叶价好的时候,天不亮就起来采茶,只要茶出来了就采,一片叶子都不放过。”

2011年,村里人还开始了用网捕鸟,“那一年太严重了,哎冷山上的茶叶几乎全被虫吃掉了。”茶产业在当地发展起来后,不少村民在种植台地茶时都学会了使用化肥农药。

伴随着生态茶园建设工程的开展,当地村规民约中增加了内容:坚决不许使用化肥农药,一旦发现停电三年,且严禁捕鸟,6、7月的雨季也禁止采茶,给森林古树以恢复。

但是回报也是丰厚的,2005年以前当地几乎都处于贫困状态,而如今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景迈山的茶农全部脱贫,少至年入十万,多至年入百万,曾经贫困的村民们真正脱贫了。

“外面的游客来我们这里,是因为觉得我们这里环境好,产的茶叶好,只要我们的绿水青山在,我们就真正保住了金山银山。”科哎华说,如今村民们都有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意识。

文化科技助力,未来茶产业大有空间

2018年,澜沧县共有茶园面积38.4万亩,其中:生态茶面积34.8万亩,其中获得有机认证4.5万亩,古树茶面积3.6万亩。

全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92万吨,亩产76公斤,亩产值4063元,实现一、二、三产总值29.9亿元,产业覆盖农户6.3万户2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万户9.3万人,实现年人均收入7429元。

小小茶叶,托起了澜沧县扶贫大产业,绿叶子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叶子。

而对于当地来说,茶叶的价值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007年,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以其自然资源优势和显着的保护利用民间文化遗产成效,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2010年,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启动。

201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

2012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普洱市被国际茶业委员会确认为“世界茶源”。

如今,景迈山不再是单纯的茶山了,客栈酒店纷纷建起。山上保存完好的翁基村寨,已成了吸引游人的旅游观光点。

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并将茶叶产业作为八大重点产业之一。

借着这股“东风”,他们希望将大数据和区块链引入到茶产业中。“如果我们有一项难以造假的茶叶溯源系统,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现实场景中,或许能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痛点。”澜沧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钟习卫说,尽管澜沧茶产业有所发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标准不统一,以及自身和行业的信用缺失,无法及时获得融资或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希望,未来澜沧的茶不仅仅是产品,还可以有其他衍生,变得更有价值。”钟习卫说。

清远等地大力发展茶叶种植 让茶叶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广东清远和云南昌宁县温泉镇兴文村,都在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到2026年清远将实现“百万亩级”茶叶种植面积,而宁县温泉镇兴文村的茶叶产业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清远作为省内农业大市,茶叶不仅是新型支柱产业,也是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清远茶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部分指标已走在全省前列。

2017年,清远茶叶种植面积达14.4万亩,干毛茶产量6000吨,产值22亿元。目前,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茶叶产业,基本形成了以英德红茶为主,英德绿茶、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预计2020年产量预计突破万吨大关。

目前,全市现有自有茶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企业12家,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作为全市茶叶主产地的英德市,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达10.5万人。在2018年十大“广东最美茶园”及“广东十大好春茶”名单当中,清远茶企获得多项殊荣,显示出深厚底蕴和不俗实力。

“预计到2026年,清远将实现100万亩的茶叶种植面积发展目标。”在今年5月初召开的清远市茶叶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伟杰向记者描绘了全市茶叶产业未来发展蓝图。打造“百万亩级”种植面积,无疑将使有着上千年种植历史的清远茶叶产业,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昌宁县温泉镇兴文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已种植茶叶8100余亩,茶叶产业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茶叶种植带动了茶叶加工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全村有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有大小茶叶加工厂19个。其中有大型加工厂4个,厂房初具规模,设备完善,生产线齐全,全村茶叶生产已实现自产自销一条龙。

福建安溪将大力发展茶叶包装印刷产业链建设


福建安溪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发展策略,把握“生态、品质、品牌、延伸、文化”五个工作重点,不断增强茶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开展“茶产业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推动安溪茶产业在持续发展中实现新的提升。

安溪县副县长刘锦川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在如何把‘茶业富民’这条路子走得更好的问题上,经研究决定在2009-2011年组织开展‘茶产业提升年’活动,促进安溪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将立足打基础、抓建设、促提升,坚持边实践探索、边总结提高、边深化完善的原则,大力推进‘十大体系’建设。

其中,将推进配套延伸产业体系建设。开发现代茶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业,重点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围绕茶叶食品饮料以及茶叶药用、保健功能等科目,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技术,有选择地开发茶多酚、茶氨酸等茶叶生物科技产品,发展袋泡茶、速溶茶、茶水饮料;加快推进“海西”茶业基地建设,吸引茶企落户安溪,壮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茶叶机械制造业,重点是加强茶叶机械科技研发,鼓励现有茶业机械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引进台湾茶叶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茶叶包装业,重点是加强对包装物的设计、装潢、材料、造型等方面研究,推进茶叶包装印刷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建设,发展新型包装印刷业态,促进茶叶包装印刷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和精细化发展,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茶产业经济效益。

安溪县:大力发展茶业 助推扶贫工作


在安溪县,一直大力发展茶业,来助推扶贫工作,如:茶企们建设专门资金用于茶业建设以及精准扶贫行动,通过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等活动加深党员与贫困户联系。不仅如此,茶农们还积极提升自身制茶技术造出好茶,实现脱贫致富梦。

学习制茶

提高制茶技能脱贫

在今年安溪县举办的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上,来自安溪芦田的杨连波进入20强。杨连波就是一位贫困户。

据杨连波介绍,他家三代人住在祖宗留下的老房子里。这除了因为他家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便外,更因为前几年他制茶的水平还比较低。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茶技,去年,在第二届党员制茶大赛上,芦田镇派了一个老党员制茶高手手把手教他们做茶。今年,芦田镇的制茶比赛又有原国营芦田茶场的老茶师对他们结对帮扶。他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虚心请教。在他们的指导下,他的制茶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先后获得安溪县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大赛三等奖、芦田镇制茶比赛第二名的成绩。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他的铁观音制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他做的铁观音毛茶一斤也比往年多卖了二十元。他始终坚信:只要用心做好茶,就一定能摆脱贫困。他做到了。

安溪茶企

企业成立基金积极捐款

在扶贫路上,安溪茶企也在行动。

去年,华源茶业合作基金在安溪成立。这是国内首支茶业合作基金。据介绍,华源茶业合作基金由安溪华源茶业筹资设立,从当年起,连续3年,华源茶业每年出资50万元,组成专项基金。基金主要有两个用途:用于支持产茶村、专业合作社、茶农,强化茶园基础管理,实施科技兴茶,坚持传统制茶工艺和国家标准,贯彻执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规定,构建茶叶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参与“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开展技术扶贫、资金扶贫、产销合作扶贫。

双格村村主任高艺峰介绍,双格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3户89人。该笔捐款将全部用于村里教育扶贫,包括村小学软硬件建设和贫困学生扶助计划等。

高艺峰告诉记者,门票助力扶贫只是个突破口,双格村将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带动村民发展农副产品、餐饮等服务业,为双格村脱贫提供更好发展条件。

党员制茶

党员投身茶业扶贫

党员帮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去年10月份,安溪县在芦田镇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举办第二届“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在探索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发展路上,安溪县坚持以“一叶”带“百业”,把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与促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精准施策、发力,带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相结合,采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理论测试、专题研讨与技能考评结合的形式,举办“十佳党员制茶能手”评选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评出一批“党员制茶能手”,以赛促学、以评促做。同时牵线搭桥让党员制茶能手与贫困户结对联系,形成“党员人才+贫困户”的有效帮扶模式。活动期间,参评党员与贫困茶农签订帮扶协议、山国饮艺生态茶园与贫困茶农签订劳动就业意向合同等。

安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在推进产业扶贫上,广大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同时帮扶贫困茶农制好茶、卖好茶。

平林村:茶产业发展 助推茶农脱贫


平林村的村民先前以传统种养维持生计,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原有茶场倒闭。2013年,政府开始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针对该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外,政府还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采摘

7月5日,位于凌云县泗城镇平林村的桂红茶山云雾缭绕。茶农们一边忙碌地采摘茶叶,一边聊起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平林村是一个山区村落。村民基本靠传统种养维持生计,近年来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土地开始荒芜。村里原有茶场因管理不善,也濒临倒闭。

茶园

2013年,在镇里的一次会议上,泗城镇陇照村党总支部书记万崇尚得知了这一消息。万崇尚也是该县一家茶企的负责人,他萌生了以茶业带动平林村发展的想法。

这与平林村党支部书记陆启发的想法一拍即合。万崇尚出资转租下平林村茶场600多亩茶园的承包经营权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赠送给平林村60多户贫困户,同时承诺保价收购群众采摘的鲜茶叶。

“春茶上市,每天采茶都得100多元。”贫困户罗树婷告诉笔者,她在桂红茶场分到10亩茶园管护,去年仅采茶一项她就收入了2万多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像罗树婷一样,2016年到桂红茶场承包经营管理茶园的贫困户有52户200多人实现了脱贫。

春茶

针对该村村民散种茶园收效差的情况,万崇尚跟村“两委”班子协商决定,由他的茶企负责技术支持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合作社签订略高于市场价收购群众鲜茶叶的协议,帮助村民抱团发展茶叶产业实现增收。目前,村里种植有茶叶的农户基本都加入了合作社,一些丢弃的茶园又开始有人管护了。

此外,万崇尚与村“两委”干部一道,找项目争取后援单位支持,开展道路、茶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5月,万崇尚成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此外,他先后获得“百色市劳动模范”,“百色市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陕西汉中: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加快脱贫攻坚速度


陕西是我国有名茶叶出产地之一,近年来,陕西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机遇,引进茶行业人才、调整茶产业结构、打造特有茶叶品牌,最终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如今的茶产业已成为陕西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茶产业,在陕西汉中召开了茶产业脱贫攻坚与发展战略的咨询会,诚邀茶行业专家为扶贫、发展建言献策。

咨询会

10月11日,由中国茶叶协会与陕西省农业厅联合主办的“陕西茶产业脱贫攻坚与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汉中市西乡县举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十余位中国茶叶学会专家,分别给陕西茶产业的生产、市场营销、带领茶农脱贫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孔明建议,陕西应该结合地域历史文化,生产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产品;要做大深加工产业,做长茶产业链,创建名优品牌;要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强专家人才储备,要立足科技支撑,提高茶叶的科学技术含量。

“陕茶的特质是威猛、刚勇、霸气十足,如果我们从这样的产品中提炼出一个感性的点,那就会有很多人按照这个标签去贴,自发的去购买推广这种产品,形成口碑传播。”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建议,陕茶的推广营销可以把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变成陕茶的代言人,形成合力去做,让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成为品牌宣传的点。

咨询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建议,陕西要着眼于从茶叶生产中心向茶叶集散中心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让茶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新焕发生机,把茶产业打造成既能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又能承接其他产区茶叶向“一带一路”地区延伸的平台。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建议,陕西省应该进一步优化绿、黑、白、深四个茶类结构,进行区域的合理布局,放缓面积增长的速度,提高单位面的产出率。进一步扩大机械化采茶比例,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增加依靠机械采茶所可以生产的品类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品质,通过营销模式提升品牌价值,通过业态创新提升综合效益。在市场营销方面陕茶先要做热本土市场,以西安为主的本土市场是产品营销的核心,其次要大力开拓不产茶的省份市场,同时在茶叶出口方面要进一步突破。

记者了解到,举办“陕西茶产业脱贫攻坚与发展战略咨询会”旨在汇聚中国茶叶学会的专家、教授的智慧,帮助陕西茶产业探寻转型升级、产业扶贫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陕西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贵州铜仁市委书记进京推销“黔茶”


3月27日 昨日上午,贵州铜仁市委书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西门附近“卖茶”,他热情的向北京民众介绍自己家乡的茶叶,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之梵净山茶·一品沁香”为主题,他推销的茶叶被争相品饮,过路游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现场十分热闹。

北京市民陈先生夫妇从一个中年男子手里接过一杯刚刚沏好的清茶。旁边游客提醒他,这是铜仁市委书记。

“这是梵净山茶”,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说:“梵净山茶具有‘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有机质、无公害’的独有特质……”

“好茶!”陈先生轻啜一口道,“我想买一点带回去。”

很快,半斤新鲜绿茶装好。陈昌旭亲手把茶叶递给陈先生夫妇,笑着说:“欢迎到梵净山来。”

据了解,中国地质科学院将贵州茶区分为2个最适宜区,3个适宜区,1个次适宜区,铜仁7个产茶县全部是最适宜种茶区域。

其中,印江县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石阡县被授予“中国苔茶之乡”,沿河县被授予了“中国古茶树之乡”。

以石阡县为例,石阡县目前有42万亩茶叶,年产量达1.6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

铜仁市市委常委、石阡县县委书记皮贵怀介绍,石阡全县46万人口中有近30万人口从事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人均每年能从茶产业中获得近2000元的收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陈昌旭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铜仁市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一条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市场网络化、利益股份化的发展新路。

在3月26日下午的推介活动上,铜仁市石阡、印江等县政府与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企业签署了总额达40亿元的合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9185.html

上一篇:湖北:煤炒茶改电制茶 茶叶品质显著提升

下一篇:普洱茶的销售价格 普洱茶2015年售价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