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风茶俗系列——礼茶,藏族人的茶文化

2019-11-30

藏族是一个非常喜欢饮茶的民族,对于藏族人来说,茶是生命之源,藏族人几乎天天都要喝茶,喝茶对于它们来说已经超越了休闲放松,而成为一种必需品。在藏族,人们经常喝的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酥油茶,另一种是甜茶。藏族人喜欢以茶待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藏族人的茶文化吧。

一、酥油茶

藏族的茶,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有一个很古老的寓言故事,叫《茶酒仙女》。这个故事和在敦煌发现的《茶酒论》内容非常相似,梗概是藏地有一个虚构出来的地方,国王下令以茶代酒举行宴会。酒仙女就急了,下凡到国王面前用很多故事来游说酒的好处,诋毁茶的功德;茶仙女听闻也赶来国王面前与酒仙女争辩。两位仙女争论不休,最后国王从中调停,公正地评价了茶和酒的作用。

现在好多人都知道藏族人饮酒的习惯,有的内地朋友甚至还能哼出一两首藏族敬酒歌。但是对于藏族人喝茶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太常见太平凡了,反而不见得能说出什么讲究。藏族有一句俗语:饭可以一天不吃,茶不能一天不喝。牧民们也说:牧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奶,但是不能没有茶。

藏区的牲畜也“喝茶”。在藏族牧区的习俗中,喝剩的茶叶渣也不会直接扔掉。他们相信茶叶能给牲畜增加体力,所以会把茶叶渣添在草料里饲喂牛马。在很多农区春耕之前,也会将茶叶、糌粑、酥油拌给耕牛吃,农民认为这样牛耕地就更有力气。

二、甜茶

按照传统,藏族人在家要喝四到五遍茶:早上拌着酥油糌粑即是早餐;中午配着一些烤饼、牛羊肉喝茶;然后是下午茶;到了晚饭后,更是喝茶聊天直到晚上就寝。藏族人喝茶用小碗,碗虽然不大,一天喝下来也有很多。我听过一个身体不好的老人说:我就是茶喝少了,所以才会生病!

藏区小孩从小就要养成一些与茶有关的习惯,比如煮好的茶必须先要斟献给父母和长辈,敬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碗,为别人斟茶的时候不拿壶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藏族人待客十分讲究,有客人来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当然,实际上在大部分的藏族人家里,火塘或者炉子上,总是一直煨着一壶茶保着温。藏族人家里,哪怕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会尽量给客人最浓的茶。如果到谁家喝的茶淡如水,那这家人要么实在穷到极致,要么就是吝啬至极。所以藏族有民谚说:“想要败坏家名,就会淡化茶酒。”给客人喝的茶碗必须是干净、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的,主人还必须随时给客人添茶保持茶碗的满盈。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外地的客人来家里拜访,妈妈赶紧煮了一壶香浓的酥油茶。他很有礼貌地喝完一碗,妈妈马上为他斟满,他又赶紧喝几口,又被马上斟满,再喝,再斟……最后他面有难色地说:我实在是喝不下了……大家才想起汉藏礼仪之间的差异,随后哈哈大笑。

所以在藏族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比如要双手接过主人敬来的茶;喝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发出响声,更不能一喝到底;不想再喝了,要在主人再次斟茶时“捂碗谢茶”表示不能再喝。但是,绝对不能只喝一碗就叫停,因为只喝一碗表示对主人有嫌隙之心,要知道拉萨还有句民谚叫“一碗成仇人”。

以上就是关于藏族饮茶文化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藏族人嗜茶,茶已经成为藏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酥油茶和甜茶作为藏族传统茶饮,已经融入藏族人的血脉之中,滋养着藏族人民。以上内容由小编为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cy316.com扩展阅读

各地茶风茶俗之——梅州大埔茶文化习俗


大埔县是广东省梅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城。大埔县历史文化悠久,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大埔县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大埔盛产名茶,饮茶文化在当地已经十分浓厚。那么,大埔县的饮茶文化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大埔县茶园

大埔县茶文化也就是客家人文化,大埔盛产名茶,自然有饮茶习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物品。

人们称茶为“茶米”,还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的确,古往今来,饮茶已进入大埔的婚丧喜庆等礼仪中,如婚礼中有一道“敬茶”的大礼,也是很讲究的;大埔人自古就有好客风气,客来敬茶,以茶联谊,以茶代酒屡见不鲜,不论那方亲友来访,总是以先请人饮茶为上礼,真可谓到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程度;在传统节日中也有饮茶的习俗,如每年中秋节晚上,皓月东升,家家户户在门前摆上香茶、月饼、果品之类叫“接月华”,拜完之后,大家围坐在桌前饮茶、吃月饼等赏月,合家同乐。

大埔人饮茶,讲究一个“品”字,尤其对品工夫茶作为注重茶艺、领略品茶情韵的一种生活艺术。在品茶中讲究六境,即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如品工夫茶工序就有高冲、刮沫、淋盖、汤罐、热杯、澄清、滤歹、低斟这八道。品茶讲究独特的礼节,如主人斟茶时要用双手,即一手提壶,一手按壶盖表示恭敬,还要壶嘴对准客人,表示有礼貌,切忌背手斟茶,斟茶时也不能把茶斟得过满,常言道:“七分茶八分酒”,过满则被认为欺客;主人续斟时,客人还兴用中指轻点桌面表示谢意等。而品茶者“看色闻香徐啜味,审韵别种品次第”是茶师总结出来的两句名言。按一般经验谈,叫做“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辩”。品茶要有工夫,才能使味觉、嗅觉、视觉都得都得到美的享受,领略到品茗的神韵。不过一般贫苦农民以乾芭乐叶泡共茶饮也不少。

品茶还讲究茶具。好茶须用好的茶具泡饮,这与“鲜花需要绿叶扶持”有同样的道理。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发生直接影响。故自古到今,人们对茶具的制造和应用,极为重视。如工夫茶的茶具就有茶壹、茶杯、茶盘、茶洗、茶垫、水钵、炭灶、砂铫、羽扇等九种。大埔生产的茶具品种极为丰富,其中以陶瓷制作的茶具为主。如高陂生产的白玉令茶具,玲珑剔透,轻巧秀丽,被誉为“广东陶瓷之花”。大麻等地生产的紫砂壹茶具,外形小巧,淳朴古雅,泡茶不走味,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加光润雅致,泡出来的茶汤出越加醇郁芳馨、既是实用品、又是观赏品,兼有收藏价值。

茶室、茶馆是老百姓进行饮茶品茗和精神交流的好场所。建国后,商业供销部门在县城、乡镇设有茶室,颇具有地方色彩,成为赴圩群众、亲友、旅游者聚会坐谈或商价谈生意经的好去处,客来随意落座,泡茶外加茶点,边饮边谈,不无悠然自得,深受茶客欢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县城梅河宾馆等到餐厅茶室设早茶,茶客盈门,饮早茶吃早点,已成饮茶新习俗。

茶风茶俗系列之 ——潮汕人的“吃茶”


潮汕地区在广东是一种充满文化韵味的地方,无论是潮汕美食文化、还是华侨文化抑或是饮茶文化,热爱生活的潮汕人总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饮茶文化在潮汕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潮汕人喜欢将喝茶成为“吃茶”,这当然不是真正地将茶叶拿起来干吃,而是对饮茶的另一种生动诠释。

潮汕功夫茶

身为潮汕儿女,对茶总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所以对那失却的几分味道,多少是计较的。你可知道,为了这几分味道,需花上多少工夫?潮汕工夫茶,独到之处全在“工夫”二字。潮汕人不说“喝茶”,而说“吃茶”,虽然或许是在我们的方言中“吃”这个词已涵盖了“饮”“吸”等意思,但我却认为,“吃”这动作终究是比“喝”要更花工夫,“吃”才能吃出更多味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泡制工夫茶自然也需有特定的茶叶。潮汕多喜乌龙,我们家便是经常吃乌龙茶中的两种—铁观音和水仙。潮汕人不说“茶叶”,而说“茶米”。小时我便臆断,是因为其茶叶形如米粒。后来又听说,是因为潮汕人嗜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我们将其换了个顺序,茶最重要,居七样之首,故称“茶米”。虽然这一说法似乎也勉强,但其将潮汕人“嗜茶”习性点得巧妙,亦颇有理有趣。

首先煮水,耐心候几分钟,待水开后,就可以开始洗茶具。将刚开之水淋于茶杯茶壶上,一来消毒,二来热杯热壶。倒净杯中壶中之水,便可下茶米,谓之“纳茶”。接着便是引水斟茶,而首冲茶是不喝的。一来是讲求卫生,相当于洗茶叶,这时要用壶盖拨弄掉浮起的泡沫;二来是首冲茶往往有杂质且气味过浓,不值一品。但是也别以为就浪费了。所弃茶水往往是淋于茶杯中,用来温润茶杯,大约是“培养感情”吧。

最喜欢的一道工序是斟茶。这也是有讲究的,歌谣中有两句诗可作口诀—“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斟茶时忌逐杯逐杯斟满,而应如“关公巡城”般顺着杯子巡回地斟,这样才可保证各个杯中茶色一致。至于最后壶中所留残汁,也应均匀地滴入杯中,这就是因为“浓缩是精华”了,谓之“韩信点兵”,同时也不致使壶中残留太多汁液浸泡茶叶,令下一冲的茶苦涩。如此,方可达到色香味俱佳之境。

可惜的是,如今我竟连冲茶的工夫都省去了。实属无奈。但还是不愿喝咖啡。吃茶的习惯,怎可能一朝一夕改变?正如秦牧老先生在《鄙乡茶事甲天下》一文中所言:“我觉得绝大多数饮料,常饮都使人有‘腻了’之感,惟独好茶,却是天天喝,都不感厌烦的。”

吃茶的工夫,也本不是求来的,是自己下的。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各地茶风茶俗之——云南德昂族的茶文化


云南是我国茶叶的发源地,有广泛的茶叶种植和茶文化基础。其中的少数民族德昂族也有很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叶是德昂族的一种真诚友谊的传递和象征:每当亲友临门,德昂人都首先待之与风味独特的烤茶;分别时,还要赠送对方一包茶叶,以示双方友谊如同茶一般浓香,如茶树一样地久天长。德昂族是人口仅几十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滇西南各州县。德昂族种茶的历史悠久,他们男女老少对茶向来都是情有独钟,别具深情,这种心态世代相沿,从而形成了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的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德昂族独特的茶文化。

德昂族居住于山区或半山区,村村寨寨无一例外地都种茶,故随处都可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林。有的村寨周围,至今还能看到几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它们被称为“茶王”,备受人们的珍视和保护,寨中人并以能拥有“茶王”而感到自豪。德昂人的一生,与茶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孩童时代嬉戏于茶林;青年时代谈情说爱于茶林;老年时代徜徉于茶林,在夕阳陪伴下追忆一生与茶共度的时光。

即将进入青年行列的德昂族少男少女,到时候会收到“首冒”--年轻人的头儿,送给他们的一小包茶叶,这是邀请他们加入青年行列的“请柬”。他们如约而至后,“首冒”便为他们举行集会,从此,他们便算长大成人,可以加入青年人的社交圈里,可以参加宗教祭祀活动了。

德昂青年男女选择自己的意中人,多在采茶时节,每当春茶萌发,满山绿遍之时,青年男女们便都互相邀约,成群结队上山去采茶,通过采茶来结识朋友、交流感情。这时候,一首首优美动听的采茶调便不断随风飘起,是那样的富于诗情画意。这些身居茶乡的德昂儿女,他们用甜美的歌声赞美故乡的山山水水,用歌声来倾诉对未来和幸福的向往;用歌声来传唱世代不衰的情和爱。若某个小伙子看中某个小姑娘,就会主动靠近她帮她采茶,姑娘若有意,就会与他娓娓谈心,若两个人谈得来,几天后,小伙子就会托好友给姑娘送去一小包茶叶以“传情”,姑娘若是收下小伙子所赠的茶叶后,他便可放心大胆地去“串姑娘”--到女方家火塘边与姑娘谈情说爱了。到两人情投意合欲结连理时,双方互赠一包茶叶放在自家桌上,双方家长一看就明白自己的儿女们已私订终身了。随后,男方的父母就请媒人带上两包茶叶去女方家说亲,女方父母若不同意这门亲事就退回,若同意就收下茶叶。然后,就是双方家庭协商,择吉日完婚了!完婚前,若姑娘过去有老相好,就要送一包茶叶,表示结束过去的恋爱关系,祝福他找到一个比自己更漂亮更能干的茶叶姑娘。茶叶,就是这样,成为德昂青年男女交往中的某种礼仪、某种行为规范,并成为表白爱情的一种信物。

各地茶风茶俗之——广西壮族的甜茶文化


作为世界茶叶大国吗,中国人不仅善于制茶,也善于饮茶。茶的滋味的很多种,有苦有涩,有甘有甜。甜茶是很多人都比较喜欢饮用的茶饮料,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孩童,都被甜茶润滑的口感所捕获。和藏式甜茶不同的是,广西壮族也存在着他们特色的甜茶。

壮族甜茶

在桂西北大王山区枣壮族人聚居的山区,很久以前就发现一种野生的灌木,其叶煮水喝,甜滋滋的且十分清香。长期以来,民间就把其树叶加工当茶饮用,故名"甜茶"。.

经植物学家鉴定,甜茶(Rubus Suauissimus Siee)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灌木,近年来已人工大面积栽培成功,高1-4米,茎圆柱状,枝条疏软,有皮刺,丛生。常被白粉,幼苗时紫红色,成长后绿色,二年生植株可侧生短枝条数条至干数条不等。单叶互生,掌状7深裂或5深裂,极少6或8裂,裂片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花单生于短枝尖端,花瓣5片,与花萼裂片互生,白色,倒卵形。花期3-4月,聚合果,卵球形,幼时青灰色,果熟时为橙红色或红色,叶甜,可食。

甜茶宜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海拔500-1000米的丘陵山地,能在0℃左右冬季常见霜雪的低温环境下生长,又能在38℃以下高温季节安然生长,是一种既耐严寒又耐酷暑的短日照植物。甜茶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层土5-30厘米之间,适应性强,在黄壤、红壤、棕紫色土等各种土壤中都能生长。耐干旱,忌积水,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新垦荒地生长特别良好。

甜茶既能单独种植,也能与松、杉、八角、玉桂等其他经济林木混生。甜茶2-3月萌芽生出幼株,4-8月是生长旺盛期,为采叶的最佳时节,9月份基本停止生长,枝叶定型。11月份后叶片开始枯黄,同时,在侧枝的磊部分叶腋内形成越冬混合芽,此后,植株进入冬眠。地上部分于冬季枯死。每年春季又从根颈部和须根萌发新植株,所以,甜茶种植后,靠它自然更新,只要加以人工管护就可连年有好的收获。是一种一年种植多年收获,效益可观的经济作物。

由广西技术监督局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测试结果证实:甜茶叶含有价值极高的黄酮、茶多酚和甜味素三种成份。它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倍、50公斤鲜甜茶叶晒后可获干茶叶15-17公斤,每50公斤干甜茶叶的甜度相当于750公斤白砂糖的甜度。

广西野生甜茶为多年生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常绿木本植物。其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味微甜。内含有的茶多酚、甜茶素、硒、锗等物质。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同时还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防癌作用、预防牙齿疾病等药效,与罗汉果、合浦珍珠、广西香料等齐名为广西四大名品。

广西甜茶的甜度很高,每公斤干茶叶的甜度相当于15公斤蔗糖的甜度,每公斤甜茶素相当于300公斤的蔗糖甜度。同时甜茶素是一种二萜葡萄糖低热量甜料,是能替代糖的高甜度而低热能且无毒的天然甜料植物。甜茶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采摘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甜茶树又不易种植,目前甜茶越来越稀少。不少地方出现人工种植的甜茶,其主要用于绿化观赏,没有药用功效。

据《广西中药标准》记载,野生甜茶有"清热降火、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被誉为"神茶",其药用性和食用性已为地方医药和民间所证实,它还含有3.2%以上的黄酮、8.94%的甜茶茶多酚"1和4-5%的甜茶素。甜茶茶多酚有明显抗氧化、抗突变、防癌、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糖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食物过敏、改善肠胃微生物环境、消臭的作用吲,是目前发现最理想的纯天然抗氧化剂,用途十分广泛

甜茶提取物对浓氨水实验性咳嗽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显示止咳祛痰效果,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镇静作用。在日本,甜茶已用作抗敏药。甜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甜茶中所含的黄铜物质可分解黑色素、抑制黑斑和黄褐斑的形成。野生甜茶是一种无毒、高甜度、低热能和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甜味植物,是一种理想的糖类替代品,对避免因长期过量的吃糖、致使人体发胖和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肾脏等疾病的人们具有良好辅助疗效,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植物。

而对于壮族人民来说,"甜茶"是他们的传统饮料,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饮茶礼仪。茶不仅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谈情说爱,讨亲嫁女也离不开茶。如居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小伙子第一次到女方家相亲时,姑娘必须敬他一杯茶。如果茶中有糖,表示姑娘同意这门亲事,小伙子自然喜出望外;否则,这门亲事就算告吹。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以上就是关于广西壮族甜茶文化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广西壮族的甜茶文化由来已久,人们不仅将甜茶作为解渴的饮料,而且还是一种致病良药,男女谈情说爱的媒介。甜茶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各地茶风茶俗之——天津人的传统饮茶文化


天津,简称津,为我国重要直辖市。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某些历史文化的影响,在如今的天津,你可以见到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天津这座古老的城市中也留下不少历史的痕迹。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天津的茶文化,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天津人的饮茶文化传统:

天津人饮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儿”和“酽茶”,意思就是喜欢烫茶和浓茶,他们认为这样饮茶是最过瘾和最提神的。

老天津卫人们最讲究的是一天三遍茶,正如一首民谣里说到的:早茶一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老天津卫们岂止这三盅茶呀。

而在天津里饮茶,你还会发现这里有一种茶叫“萝卜就热茶”,这茶多数是在吃过晚饭后饮用,天刚黑,胡同里就会传来小贩卖青萝卜的吆喝声,这个时候,你家里的茶也泡透了,就着青萝卜送茶,对于天津人来说是一种生活上至高的享受。

天津人很好客,如果家里来了客人,肯定是要泡一壶好茶来招待,而且在取茶叶的时候,不能有用手去捏,要把茶叶倒在茶筒上的盖上再倒入茶壶。

对于用来喝茶的直桶壶,因为天津人喜欢一天几遍饮用浓茶,所以时间长了壶里就会长一层茶渍,天津人称为“茶山”,他们不会把这层茶渍洗去,而是要用来养,他们认为茶山越厚就越有年头,这样的壶就越有讲究。

天津人还有不少的饮茶传统文化,大家有机会可以亲自体验一番。

以上就是关于天津茶文化的内容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天津的茶文化还是非常具有天津本地的地方特色。对于老天津卫来说,喝茶喜欢喝烫茶和热茶,而且在茶点的搭配以及泡茶的方式上是有很多讲究的,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懂得天津茶知识的人在看老天津人泡茶时往往能收获些什么。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闽台婚俗中的茶礼是怎样的?闽台茶风茶俗介绍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因为茶性最洁,常被视为男女爱情冰清玉洁的象征;茶多籽,成为祈求子孙繁盛、 家族兴旺的象征。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 湾。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 “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 拉开 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 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 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未到女家, 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个脱壳煮糖的鸡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 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 闽南、台湾民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在闽东一些地方还流传着特殊的规俗。福安民间未婚少女有“下茶规”,凡未婚少女到亲威朋友家中作客时,一般食物都可吃喝,唯有茶叶不能轻意饮喝,喝了茶就意味同意做这家的媳妇,这种习俗沿用至今。

在畲家新婚拜堂,有“新娘茶”的习俗。新婚当日傍晚设宴请六亲九眷,酒过“三巡”,新娘上席敬茶时亲戚要馈赠“茶仪”(钱),作为新娘的“见面 礼”。婚礼礼毕后,新娘进入后厅堂端取备用的糖茶。新娘第二次出厅堂仍由伴娘妈陪同引席施礼,开始向诸女眷献糖茶。第三次出厅堂收取茶盅。诸女眷饮完糖茶 后,以红包犒赏伴娘妈,称为“茶钱”。

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据郎英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以上就是关于闽台茶俗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闽台文化一脉相承,福建和台湾人民在一些历史文化中具有同一性。中国的文化传承离不开我们当代人的努力和继承。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 关于藏族很有讲究的茶文化


想了解《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知识吗,丰富的《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内容等你来看!

藏族的茶,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

很多人都知道藏族人饮酒的习惯,但对于藏族人喝茶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太常见了,反而不见得能说出什么讲究。藏族有一句俗语:饭可以一天不吃,茶不能一天不喝。牧民们也说:牧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奶,但是不能没有茶。

按照传统,藏族人在家要喝四到五遍茶:早上拌着酥油糌粑即是早餐;中午配着一些烤饼、牛羊肉喝茶;然后是下午茶;到了晚饭后,更是喝茶聊天直到就寝。藏族人喝茶用小碗,碗虽然不大,一天喝下来也有很多。

藏区小孩从小就要养成一些与茶有关的习惯,比如煮好的茶必须先要斟献给父母和长辈,敬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碗,为别人斟茶的时候不拿壶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藏族人待客十分讲究,有客人来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当然,实际上在大部分的藏族人家里,火塘或者炉子上,总是一直煨着壶茶保温。藏族人家里,哪怕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会尽量给客人最浓的茶。如果到谁家喝的茶淡如水,那这家人要么实在穷到极致,要么就是吝啬至极。所以藏族有民谚说:“想要败坏家名,就会淡化茶酒。”给客人喝的茶碗必须是干净、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的,主人还必须随时给客人添茶保持茶碗的满盈。

所以在藏族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比如要双手接过主人敬来的茶;喝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发出响声,更不能一喝到底;不想再喝了,要在主人再次斟茶时“捂碗谢茶”表示不能再喝。但是,绝对不能只喝一碗就叫停,因为只喝一碗表示对主人有嫌隙之心,要知道拉萨还有句民谚叫“一碗成仇人”。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藏族的茶: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风茶俗系列之——君子之交 以壶还壶


在我国黄山一带,存在着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那就是以壶易壶的文化传统,当然这壶指的就是茶壶了。在黄山,送人礼物,最珍贵的莫过于茶壶。这壶不管产地有名无名,只要来自外地,越远越珍贵。因为瓷器是易碎物品,千里迢迢携来,确是要小心翼翼认真对待才是。所以茶壶无论贵贱,终属来之不易。

以壶作礼物在黄山一带的男女老幼皆适宜,并逐渐形成“以壶还壶”的交往习俗。尤其是黄山的小孩子们,他们大多都有一套造型独特的茶壶作为玩具。这些壶具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半个鸽子蛋那么大,工艺精美。最大的也不过一个鸡蛋的大小。

这一习俗的形成,据说始于清代。据《黄山》记载,那时金陵(南京)城冠绝一时、色艺俱佳的名妓董小宛,曾两上黄山。在她第一次上山,董小宛和“皮蓬”(黄山著名风景点,用枝皮盖的寺院,叫“皮篷”)住持僧雪庄和尚品茗赏景,砌磋画艺。雪庄是位道行高深的僧人,也是有名的画家,他的《黄山百卉图》曾传到皇宫,受到康熙皇帝的称博赞。须眉皆白的雪庄对董小中宛非常尊重,把她当作高尚的人看待。当时,一些达官贵人物、富商大贾向他讨画,都吃了他的闭门羹。董小宛离开黄山时,雪庄送她一幅《雪天品茗》画和一只茶壶。董小宛经常收到人家送给他的金钗玉环,她都不往心里放中。惟独这幅画,这个壶,她很高兴,也很珍爱,她取的是“一片博冰心在玉壶”啊!

说来也巧,董小宛回南京后,一天,一个景德镇的大瓷商来访。董小宛冷冷地说:“你买开老鸨的门,但却买不动我的心。”这个瓷商不蛮横,也不仗财欺人。他经过打听,了解到董小宛珍爱壶,就别出心裁设计了一套鸡蛋大壶具,烧制出来,送给董小宛,她高兴地接受了,礼遇了这个瓷商。二进黄山时,便把这套壶送给雪庄,传扬开去逐渐形成了“以壶还壶”的习俗。

小孩子们手中的壶玩具也与雪庄和尚有关。相传黄山一个茶农给雪庄担水,十年如一日,这年他夫妇俩得了个孩子,做满月,雪庄又把这套壶玩具送给他孩子,一时成为佳话。“以壶礼(物)”便传到民间。

至今黄山一中华带还流传着一首歌谣:“黄中茶乡民风淳,珍贵礼物是瓷壶;人生相交薄财物,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上就是关于黄山茶风茶俗的内容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在黄山本地,人们以送壶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而且这茶壶不是随意就能送出的,它必须是对方和你有一定交情的情况下送出为佳。无论是送朋友还是送亲人,茶壶已经成为人们情感联络的一个重要桥梁,所谓千里送茶壶,礼轻情意重!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饮 茶 风 俗(五)


[摘要说明]饮 茶 风 俗(五)

十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为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先得将玉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接着是炸茶,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具体做法是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锅内的油冒出青烟时,放入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即可倾水入锅,再放上姜丝。一旦锅中水煮沸,再徐徐掺入少许冷水,等水再次煮沸时,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大蒜、胡椒之类,用勺稍加拌动,随即将锅中茶汤连同佐料,一一倾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就算把八宝油茶汤制好了。待客敬油茶汤时,大凡有主妇用双手托盘,盘中放上几碗八宝油茶汤,每碗放上一只调匙,彬彬有礼地敬奉客人。这种油茶汤,由于用料讲究,制作精细,一碗到手,清香扑鼻,泌人肺腑。喝在口中,鲜美无比,满嘴生香。它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是我国饮茶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十一 回族苗族的罐罐茶

住在我国西北,特别是甘肃一带的一些回族、苗族、彝族同胞有喝罐罐茶的嗜好。每当走进农家,只见堂屋地上挖有一口大塘(坑),烧着木柴,或点燃炭火,上置一把水壶。清早起来,主妇就会赶紧熬起罐罐茶来。这种情况,尤以六盘山区一带的兄弟民族中最为常见。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 罐罐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使用的茶具,通常一家人一壶(铜壶)、一罐(容量不大的土陶罐)、一杯(有柄的白瓷茶杯),也有一人一罐一杯的。熬煮时,通常是将罐子围放在壶四周火糖边上,倾上壶中的开水半罐,待罐内的水重新煮沸时,放上茶叶8-10克,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再向罐内加水至八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了,即可倾汤入杯开饮。也有些地方先将茶烘烤或油炒后再煮的,目的是增加焦香味;也有的地方,在煮茶过程中,加入核桃仁、花椒、食盐之类的。但不论何种罐罐茶,由于茶的用量大,煮的时间长,所以,茶的浓度很高,一般可重复煮3-4次。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地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惯成自然了。喝罐罐茶还是当地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倘有亲朋进门,他们就会一同围坐火塘边,一边熬制罐罐茶,一边烘烤马铃薯、麦饼之类,如此边喝酽茶、边嚼香食,可谓野趣横生。当地的民族同胞认为,喝罐罐茶至少有四大好处: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健康!

十二 瑶族、壮族咸油茶

瑶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毗邻的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山区也有部分分布。瑶族的饮茶风习很奇特,都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对一个多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咸油茶实在是一种健身饮料。 做咸油茶时,很注重原料的选配。主料茶叶,首选茶树上生长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经沸水烫一下,再沥干待用。配料常见的有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类,制作讲究的还配有炸鸡块、爆虾子、炒猪肝等。另外,还备有食油、盐、姜、葱或韭等佐料。制咸油茶,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备完毕,分装入碗。尔后起油锅,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香时,加入适量姜片和食盐,再翻动几下,随后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汁水浸出后,捞出茶渣,再在茶汤中撒上少许葱花或韭段。稍时,即可将茶汤倾入已放有配料的茶碗中,并用调匙轻轻地搅动几下,这样才算将香中透鲜、咸里显爽的咸油茶做好了。 由于咸油茶加有许多配料,所以,与其说是一碗茶,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如此一来,有些深感自己制作手艺不高的家庭,每当贵宾进门时,还得另请村里的做咸油茶高手操作。又由于咸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因此,按当地风俗,客人喝咸油茶,一般不少于三碗,这叫"三碗不见外"。

十三 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尤以景洪为最多。他们的饮茶方法较为罕见,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凉拌茶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食茶方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此法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果叶、辣椒、食盐等佐料而成,一般可根据各人的爱好而定。做凉拌茶的方法并不复杂,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用洁净的双手捧起,稍用力搓揉,使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的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辣椒切碎,连同食盐适量投入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静置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基诺族的另一种饮茶方式,就是喝煮茶,这种方法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罐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汤注入到竹筒,供人饮用。竹筒,基诺族既用它当盛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又用它作饮具。因它一头平,便于摆放,另一头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的竹筒便成了基诺族喝煮茶的重要器具。

饮 茶 风 俗(六)


[摘要说明]饮 茶 风 俗(六)

十八 哈尼族的土锅茶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红河、西双版纳地区,以及江城、澜沧、墨江、元江等地,其内有"和尼"、"布都"、"爱尼"、"卡多"等不同的自称。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 哈尼族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先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钟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总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十九 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唐代称其为"傈蛮"或"栗粟",明清时称其为"力"或"栗粟",主要聚居在云南的怒江,散居于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四川的西昌等地,这是一个质朴而又十分好客的民族,喝油盐茶是傈僳人们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饮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分钟,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 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佤族同胞常用它来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团聚喝茶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十 布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二十一 纳西族的"龙虎斗"和盐茶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丽江地区,这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他们平日爱喝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龙虎斗"。此外,还喜欢喝盐茶。 纳西族喝的龙虎斗,制作方法也很奇特,首先用水壶将茶烧开。另选一只小陶罐,放上适量茶,连罐带茶烘烤。为免使茶叶烤焦,还要不断转动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发出焦香时,向罐内冲入开水,烧煮3-5分钟。同时,准备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同胞将此看作是吉祥的征兆。声音愈响,在场者就愈高兴。纳西族认为龙虎斗还是治感冒的良药,因此,提倡趁热喝下。如此喝茶,香高味酽,提神解渴,甚是过瘾!

纳西族喝的盐茶,其冲泡方法与龙虎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预先准备好的茶盅内,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盐。此外,也有不放食盐而改换食油或糖的,分别取名为油茶或糖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8534.html

上一篇:普洱茶为什么耐泡 普洱茶芽尖耐泡吗

下一篇:异国茶俗系列——英国人的饮茶风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