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东溪试茶录北苑园焙岁久,今废不开,二焙非产茶之所

2019-11-28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东溪试茶录北苑园焙岁久,今废不开,二焙非产茶之所”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苑(曾坑石坑附)建溪之焙三十有二,北苑首其一,而园别为二十五,苦竹园头甲之,鼯鼠窠次之,张坑头又次之。苦竹园头连属窠坑,在大山之北,园植北山之阳,大山多修木丛林,郁荫相及。自焙口达源头五里,地远而益高,以园多苦竹,故名曰苦竹;以高达居众山之首,故曰园头。直西定山之限,土石迥向如窠然,南挟泉流积阴之处,而多飞鼠,故曰鼯鼠窠。其下曰小苦竹园,又西至千大园,绝山尾,竹蓊翳,昔多飞雉,故曰鸡薮窠。又南出壤园麦园,言其土壤沃宜[麦牟]麦也。自青山曲折而北,岭势属如贯鱼。凡十有二,又限曲如窠巢者九,其地利为九窠十二垄,隈深绝数里曰庙坑,坑有山神祠焉。又焙南直东,岭极高峻,日教练垄。

东入张坑,南距苦竹带北,冈势横直,故曰坑。坑又北出凤凰山,其势中跨,如凤之首;两山相向,如凤之翼,因取象焉。凤凰山东南至于袁云垄,又南至于张坑,又南最高处曰张坑头。言昔有袁氏张氏居于此,因名其地焉。出袁云之北,平下,故曰平园,绝岭之表,曰西际。其东为东际,焙东之山,萦纺如带,故曰带园。其中日中历坑,东又曰马鞍山,又东黄淡窠,谓山多黄淡也。绝东为林园,又南曰柢园,又有苏口焙,与北苑不相关。昔有苏氏居之,其园别为四,其最高处曰曾坑,际上又曰尼园,又北曰官坑,上园下坑,园庆历中始人北苑,岁真有曾坑上品一斤,丛出于此。曾坑山浅土薄,苗发多紫,复不肥乳,气味殊薄。今岁贡以苦竹园茶充之,而蔡公茶录亦不云曾坑者佳;又石坑者,涉溪东北,距焙仅一舍,诸焙绝下,庆历中分属北苑,园之别有十:一日大畬、二日石鸡望、三日黄园、四日石坑古焙、五日重院、六日彭坑、七日莲湖、八日严历、九日鸟石高、十日高尾,山多古木修林,今为木焙取材之所。园焙岁久,今废不开,二焙非产茶之所,今附见之。

茶文化精选阅读

东溪试茶录“壑源”


壑源

建安郡东望北苑之南山,丛然而秀,高峙数百丈,如郛郭焉。(民间所谓捍火山也)其绝顶西南下视建之地邑(民间谓之望州山)山起壑源口而西,周抱北苑之群山,迤逦南绝其尾,岿然山阜高者为壑源头,言壑源岭山自此首也。大山南北以限沙溪,其东日壑水之所出。水出山之南,东北合为建溪,壑源口者,在北苑之东北,南径数里。有僧居曰承天,有园陇北,税官山,其茶甘香特胜。近焙受水,则浑然色重,粥面无泽。道山之南,又西至于章历,章历西曰后坑,西日连焙,南口焙山,又南日新宅,又西日岭根,言北山之根也。茶多植山之阳,其土赤埴,其茶香少而黄白;岭根有流泉,清浅可涉,涉泉而南,山势回曲,东去如钩,故其地谓之坚岭坑,头茶为胜。绝处又东别为大窠坑头,至大窠为正壑岭,寔为南山。土皆黑埴,茶生山阴,厥味甘香,厥色青白,及受水则淳淳光泽(民间谓之冷粥面)视其面涣散如粟,虽去社茅叶过老,色益青明,气益郁然,其止则苦去而甘至(民间谓之草木大而味大是也)他焙芽叶遇老。色益青浊,气益勃然,甘至则味去而苦留为异矣。大窠之东,山势平尽曰壑岭尾,茶生其间,色黄而味多土气,绝大窠南山。其阳曰林坑,又西南口壑岭根,其西曰壑岭头,道南山而东曰穿栏焙,又东日黄际。其北曰李坑,山渐平下,茶色黄而味短。自壑岭尾之东南,溪流缭遶,冈阜不相连附,极南坞中曰长坑,踰岭为叶源,又东为梁坑,而尽于下湖。叶源者,土赤多石,茶生其中,色多黄青,无粥面粟纹而颇明爽,复性重喜沉为次也。

东溪试茶录这茶名“茶之名类殊别,故录之”


茶之名有七:一约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今出壑源之大窠者六(叶仲元、叶世万、叶世荣、叶勇、叶世积、叶相)壑源岩下一、(叶务滋。)源头二、(叶团、叶肱。)壑源后坑(叶久)壑源岭根三、(叶公、叶品、叶居。)林坑黄漈一、(游容)、丘坑一、(游用章。)毕源一(王大照。)、佛岭尾一(游道生。)、沙溪之大梨深上一、(谢汀)高石岩一、(云摖院)大梨一、(吕演)砰溪岭根一、(任道者)次有柑叶茶,树高丈余,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状类柑橘之叶,其芽发即肥乳,长二寸许。为食茶之上品。三日早茶,亦类柑叶,发常先春,民间采制,为试焙者。四日细叶茶,叶比柑叶细薄,树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今生沙溪山中,盖土薄而不茂也,五日稽柑叶细薄,树高者五六尺,芽短而不乳,今生沙溪山中,盖土薄而不茂也,五日稽茶,叶细而厚密。芽晚而青黄,六日晚茶,盖鸡茶之类,发比诸茶晚,生于社后,七日丛茶,亦曰糱茶,丛生高不数尺,一岁之间,发者数四,贫民取以为利。

东溪试茶录“采茶”办茶须知制造之始


采茶(办茶须知制造之始,故次)

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岁多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先芽者气味俱不佳,唯过惊蛰者最为第一。民间常以惊蛰为候,诸焙后北苑者半月,去远则益晚。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出露稀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腴出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为最,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民间常以春阴为采茶得时,日出而采,则茅叶易损建人谓之采摘不鲜,是也。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岁多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先芽者气味俱不佳,唯过惊蛰者最为第一。民间常以惊蛰为候,诸焙后北苑者半月,去远则益晚。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出露稀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腴出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为最,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民间常以春阴为采茶得时,日出而采,则茅叶易损建人谓之采摘不鲜,是也。

东溪试茶录”佛岭” ”沙溪”茶生则叶细茶大率气味全薄


佛岭

佛岭连接叶源下湖之东,而在北苑之东南,隔壑源溪水,道自章阪东际为丘坑,坑口西对壑源,亦曰壑口,其茶黄白面味短。东南口曾坑(今属北苑)其正东曰后历,曾坑之阳曰佛岭。又东至于张坑,又东曰李坑,又有硬头、后洋、苏池、苏源、郭源、南源、毕源、苦竹坑、歧头、槎头,皆周环佛岭之东南,茶少甘而多苦,色亦重浊。又有篢源(篢音胆未详此字)石门江源白沙,皆在佛岭之东北,茶泛然缥尘色而不鲜明,味短而香少为劣耳。

沙溪

沙溪去北苑西十里,山浅土薄,茶生则叶细,芽不肥乳。自溪口诸焙,色黄而土气;自龚漈南曰挺头,又西曰章坑,又南曰永安,西南曰南坑。漈其西曰砰溪。又有周坑、范源、温汤漈厄源、黄坑、石龟、李坑、章坑、章村、小梨,皆属沙溪又有周坑、范源、温汤漈厄源、黄坑、石龟、李坑、章坑、章村、小梨,皆属沙溪。茶大率气味全薄,其轻而浮,浡浡如土色,制造亦殊,壑源者不多留膏,盖以去膏尽则味少而无泽也。(茶之面无光泽也)故多苦而少甘。

茶的处所之官焙


官焙[Officialmanufacture]亦称贡焙。

官府设置的采制茶叶的场所。唐宋私焙的对称。由朝廷命官管理,负责造茶人贡。宋代官焙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北苑凤凰山,有龙焙、正焙、内焙、外焙、浅焙之分。初以制龙凤团茶为主.故又称北苑为龙焙或正焙,其他离正焙较远处的为外焙,距正焙不远在山内出的为内焙或浅焙。宋代宋子安《东溪试茶录》:旧记建安郡官焙三十有八。又引丁氏旧录云: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独记官焙三十二。具体为东山之焙十有四,南溪之焙十有二,西溪之焙四,北山之焙二。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建溪龙茶,始江南李氏。号北苑龙焙者,在一山之中间,其周遭则诸叶地也。居是山,号正焙。一出是山之外,则日外焙。正焙、外焙,色香必迥殊。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世称外焙之茶,脔(luan块)小而色驳,体耗(枯竭)而味淡,方之正焙,昭然可别。又云:有外焙者、有浅焙者。盖浅焙之茶,去壑源为未远,制之能工,则色亦莹白;击拂有度,则体亦立汤。惟甘重香滑之味,稍远于正焙耳。

贡焙[Officialmanufacture]即官焙。

龙焙Dragonmanufacture]见官焙。

正焙[Standardmanufacture]见官焙。

内焙[Insidemanufacture]见官焙。

外焙[Outsidemanufacture]见官焙。

浅焙[Simplemanufacture]见官焙。

苏轼《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茶诗欣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时,通判杭州,徙知徐州、湖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哲宗立,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元祐初,迁中书舍人,寻除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哲宗绍圣后贬惠州(广东)、儋州(海南)。卒谥文忠。博通经史,工诗文、书画。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新风;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当时柔靡之风,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著有《东坡集》。

苏轼 《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注释①曹辅:字子方,泰州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以太仆寺丞权发福建路转运判官。擅诗词,有遗作收于《东坡后六客词》。壑源,在福建建溪,产贡茶。②玉川子:玉川,井名。在河南济源县泷水北,一名玉泉。唐代卢仝曾汲井泉煎茶,因自号玉川子。后世诗文中常以“玉川”代指茶。

宋·赵汝砺 《北苑别录》


【序言】

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日凤凰。其下直北苑,帝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兴国中,初为御焙,岁模龙凤,以羞贡篚,盖表珍异。庆历中,漕台益重其事,品数日增,制模目精。厥今茶自北苑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方春虫震蛰,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伟观。故建人谓至建安而不诣北苑,与不至者同。仆因摄事,遂得研究其始末。姑摭共大概,条为十余类,日《北苑别录》云。

【正文】

御园九窠十二陇

麦窠壤园龙游窠小苦竹苦竹里鸡薮窠苦竹鼯鼠窠教练陇凤凰山苦竹园大小焊横坑猢游陇张坑带园焙东中历东际西际官平石碎窠上下官坑虎膝窠楼陇蕉窠新园大楼基阮坑曾坑黄际马鞍山林园和尚园黄淡窠吴彦山罗汉山水桑窠铜场师姑园灵滋苑马园高[余田]

大窠头小山

右四十六所,广袤三十余里。自官平而上为内园,官坑而下为外园。方春灵芽莩坼,常先民焙十余日。如九窠十二陇、龙游窠、小苦竹、长坑、西际,又为禁园之先也。

开焙

惊蛰节万物始萌,每岁常以前三日开焙。遇闰则反之,以其气候少迟故也。

采茶

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侵晨则露未[日希],茶芽肥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鲜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山有打鼓亭)。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复鸣锣以聚之,恐其逾时贪多务得也。大抵采茶亦须习熟,募夫之际,必择土著及谙晓之人。非特识茶发早晚所在,而于采摘各知其指要。盖以指而不以甲,则多温而易损;以甲而不以指,则速断而不柔(从旧说也)。故采夫欲其熟习,正为是是耳(采夫日役二百二十五人)。

拣茶

茶有小芽,有中芽,有紫芽,有白合,有乌[艹带],此不可不辨。小芽者,其小如鹰爪,初造龙团胜雪、白茶,以其芽先次蒸熟,置水盆中,剔取其精英,仅如针小,谓之水芽。是小芽中之最精者也。中芽,古谓之一枪一旗是也。紫芽,叶之紫者是也。白合,乃小芽有两叶抱而生者是也。乌[艹带],茶之[艹带]头是也。凡茶以水芽为上,小芽次之,中芽又次之,紫芽、白合、乌[艹带],皆所在不取。使其择焉而精,茶之色味无不佳。万一杂之以所不取,则首面不均,色浊而味重也。

蒸芽

茶芽再四洗涤,取令洁净。然后入甑,候汤沸蒸之。然蒸有过熟之患,有不熟之患。过熟则色黄而味淡,不熟则色青易沉,而有草木之气。唯在得中为当也。

榨茶

茶既熟,谓之“茶黄”。须淋数过(欲其冷也),方上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水芽则以高压之,以其芽嫩故也)。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入榨。彻晓奋击,必至于干净而后已。盖建茶味远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沉其膏,建茶惟恐其膏之不尽,膏不尽,则色味重浊矣。[page_break] 

研茶

研茶之具,以柯为杵,以瓦为盆,分团酌水,亦皆有数。上而胜雪、白茶以十六水,下而拣芽之水六,小龙凤四,大龙凤二,其余皆十一二焉。自十二水崦上,日研一团。自六水而下,日研三团,至七团。每水研之,必至于水干茶熟而后已。水不干,则茶不熟,茶不熟,则首面不匀,煎试易沉。故研夫尤贵于强有手力者也。尝谓天下之一,未有不相须而成者,有北苑之芽,而后有龙井之水。其深不以丈尺,则清而且甘,昼夜酌之而不竭。凡茶自北苑上者,皆资焉。亦独锦之于蜀江,胶之于阿井,讵不信然。

造茶

造茶旧分四局,匠者,起好胜之心,彼此相夸,不能无弊,遂并而为二焉。故茶堂有东局西局之名,茶钅夸有东作西作之号。凡茶之初出研盆,荡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腻。然后入圈制[钅夸],随笪过黄。有方[钅夸],有花[钅夸],有大龙,有小龙。品色不同,其我亦异。故随纲系之贡茶云。

过黄

茶之过黄,初入烈火焙之,次过沸汤[火监]之。凡如是者三,而后宿一火,至翌日遂过烟焙之火,不欲烈,烈则面炮而色黑。又不欲烟,烟则香尽而味焦。但取其温温而已。凡火之数多寡,皆视其[钅夸]之厚薄。[钅夸]之厚者,有十火,至于十五米。钅夸之薄者,七、八、九火至于十火。火数既足,然后过汤上出色。出色之后,当置之密室,急以记扇扇之,则色泽自然光莹矣。

纲次

细色第一纲

龙焙贡新水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三十[钅夸]创添二十[钅夸]

细色第二纲

龙焙试新水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创添五十[钅夸]

细色第三纲

龙团胜雪水芽十六水十二宿火正贡三十[钅夸]续添二十[钅夸]创添六十[钅夸]

白茶水芽十六水七宿火琥贡三十[钅夸]续添五十[钅夸]创添八十[钅夸]

御苑新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片

上林第一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乙夜清供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承平雅玩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龙凤英华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玉除清赏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启沃承恩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钅夸]

雪英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云叶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蜀葵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金钱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玉华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寸金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一百片[page_break] 

细色第四纲

龙团胜雪已见前正贡十百五十[钅夸]

无比寿芽小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五十[钅夸]创添五十[钅夸]

万春银芽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宜年宝玉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玉清庆云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无疆寿龙小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玉叶长春小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四十片创添六十片

玉叶长春小芽十二水七宿火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一百八片

长寿玉圭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二百片

兴国岩[钅夸]中牙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二百七十[钅夸]

香口焙[钅夸]中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五百钅夸

上品拣芽小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一百片

新收拣芽中芽十二水十宿火正贡六十片

细色第五纲

太平嘉瑞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三百片

龙苑报春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六十片创添六十片

南山应瑞小芽十二水九宿火正贡六十片创添六十片

兴国岩拣芽中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百五十片

兴国岩小龙中芽十二水不十五宿火正贡七百五十片

兴国岩小凤中芽十二水十五宿火正贡七百五十片

先春二色太平嘉瑞已见前正贡三百片

长寿玉圭已见前正贡二百片续入额四色

御苑玉芽已见前正贡一百片

万寿龙芽已见前正贡一百片

无比寿芽已见前正贡一百片

瑞云翔龙见见前正贡一百片

粗色第一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六水十六宿火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四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

建宁(安)府附发

小龙茶入百四十片

粗色第二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四十片

入脑子小龙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小凤一千三百四十四片四水十五宿火

入脑子大龙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入脑子大凤七百二十片二水十五宿火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凤七百片

建宁(安)府附发

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

粗色第三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四十片

入脑子小龙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小凤六百七十二片

入脑子大龙一千八百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八百片

增添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一千二百片

入脑子小龙七百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八百片

大凤茶八百片

粗色第四纲

正贡

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片

入脑子小龙三百三十六片

入脑子小凤三百三十六片

入脑子大龙一千二百四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二百四十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四百片大凤茶四百片[page_break] 

粗色第五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三百六十八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

粗色第六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三百六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三百六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六百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八百片大凤茶八百片

京铤改造大龙一千二百片

粗色第七纲

正贡

入脑子大龙一千二百四十片

入脑子大凤一千二百四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二千三百一十二片

建宁府附发

大龙茶二百四十片大凤茶二百四十片

京铤改造大龙四百八十片

细色五纲

贡新为最上,开焙后十日入贡。龙团胜雪为最精,而建人有直四万钱之语。夫茶之入贡,圈以箬叶,内以黄斗,盛以花箱,护以重篚,扃以银钥。花箱内外,又有黄罗幕之。实谓什袭计珍矣。

粗色七纲

拣芽以四十饼为角,小龙凤以二十饼为角,大龙凤以八饼为角。圈以箬地,束以红缕,包以红纸,缄以白绫。惟拣芽俱以黄焉。

开[余田]

草木至夏益盛,故欲导生长之气,以渗雨露之泽。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土,滋蔓之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正所以导生长之气,而渗雨露之泽也。此谓之开[余田]。唯桐木得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而又茶至冬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

外焙

石门乳吉香口右三焙常后北苑五七日兴工。每日采茶,蒸,榨以过黄,悉送北苑并造。

淳熙丙午夏望日,门生从政部郎福建路转运司主管帐司赵汝砺敬书。

探寻皇家焙局——御茶园


武夷山御茶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历来被视为贡茶的产地。很多中外学者、游客为一睹御茶园的壮观,不远千里前来探寻它。小编将为您揭开御茶园的神秘面纱,探寻它的历史足迹。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浙江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监制了石乳茶数斤入献皇宫,深得皇帝爱赏。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高兴又命令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岁贡二十斤,采摘户凡八十。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高兴的儿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之职,就近到武夷山督造贡茶。第二年即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他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的平坂之处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每年必须精工制成龙团饼,沿着驿站递送进入大都(今北京)。当时御茶园的建筑物巍峨、华丽,完全按照皇家的规格模式设计和构建。进了仁凤门,迎面就是拜发殿(亦名第一春殿),还有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又有通仙井,覆以龙亭,称之为通仙亭,皆极丹陛之盛。

御茶园建筑华丽,进了仁凤门,就有拜发殿,还有神清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等;又有通仙井,覆以龙亭,称之为通仙亭。御茶园还设有场官、工员。元至顺二年(1332年),建宁总管又在通仙井旁建了一个高台,称之为喊山台。山上又建了喊山寺,供奉茶神。直至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帝诏令不得辗揉大小龙团,按新的制作方法改制芽茶入贡。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由于御茶园疏于管理,茶树枯衰,建筑失修,终成废墟。如今遗址尚在,并树有一碑,正面书御茶园遗址,以示纪念。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3770.html

上一篇:饮茶风俗”北京的大碗茶”介绍

下一篇:茶马互市之路“茶马古道”倾注了感情的四个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