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韩国的传统茶饮茶习俗

2019-11-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韩国的传统茶饮茶习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韩国的传统茶饮茶习俗”相关知识!

韩国的传统茶是韩国饮茶的一种品类。本来韩国人的饮茶习俗是从中国传入的,最初的饮法与我国大体相同;可是他们在学习中国的煎茶法、点茶法和绝茶法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一种煮茶法。煮茶就是将茶汤里的茶叶换成各种食料,而且还要加入蜂蜜或白糖。这种饮法至今仍然流行,与他们饮用中国绿茶的习惯并行不悖地存在着,为了区别干饮绿茶,他们称传统的饮茶法叫传统茶。

这种传统茶的制法,不是用沸水冲泡,而是用熟水长时间浸泡各种食料经发酵后,再进行熬煮而成的。作为熬茶的食料有很多种,譬如五谷杂粮、草药、水果、干果、蔬菜等都可以用来浸泡和煮茶。严格说来,因为浸泡的食料里面没有茶叶,不应该叫做茶,但由于这是从饮茶演变过来的,他们还是称之为茶。据说这种传统茶大都具有养生健身的作用。如大麦茶、艾草茶能够促进消化,增加食欲;松针茶能够润喉;柚子茶能够祛除风寒;辣椒茶能够开胃补虚;大枣茶、莲花茶能够镇静安神;青梅茶、柚子茶、柿子茶、橘皮茶、石榴茶等水果茶在饭后饮用能够解腻帮助消化。

总之,各种各样的传统茶都是经过一年左右的浸泡和发酵,煮沸后再加上白糖,除了味道很甜美之外,还在色香味上各有千秋。譬如用百年草(一种仙人掌的果实)制成的茶,澄明洁净,色绿晶莹,再加上几片玫瑰花瓣,红绿相映,非常美观,尤其是喝到嘴里,甜香可口,帮助消化,是一种佐餐的好饮料。M.cY316.cOm

在韩国,咖啡店、酒吧和自动饮料售货机都有瓶装的传统茶出售。要是想体味传统茶的韵味,最好是到专营传统茶的茶馆去饮用。这里的传统茶都是茶馆自家制作的,较之批量生产的更是风味独到,别具特色。

小编推荐

韩国传统茶知识


韩国传统茶知识

韩国的“传统”和不同,韩国“传统”里不放叶,但可以放几百种材料。

人一般不会在水里加糖,但是韩国的“传统”不是加糖就是加蜂蜜,没有不甜的。“传统”不用开水,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在汉城著名的老街仁寺洞街,聚集着几十家韩国“传统”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活。有的馆开在从前贵族的老宅里,像“闵家”轩就开在明成皇后闵妃娘家的旧邸,主要以传统的双和木瓜待客。有的馆以创新取胜,像“人与树木”馆的得意之作是松针。

据记载,传入朝鲜半岛时,被当地人看成是一种有助于修行的饮料,饮之风曾随着佛教的兴盛达到顶峰。到了朝鲜王朝中期,儒教兴起,饮逐渐式微。渐渐地,具有药用价值的各种汤,包括药丸和膏熬成的汤,都被称为“”,这便是“传统”的前身。现在,韩国“传统”已经成为一种强调天然和的甜饮,在韩国只剩“”一种了。

韩国“传统”种类多,经过一番光大,已经达到无物不能入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五谷,像大麦、玉米等。药草有五味子、百合、艾草、葛根、麦冬、当归、桂皮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成水果,包括大枣、核桃、莲藕、青梅、柚子、柿子、桔皮、石榴等。

仁寺洞街最新流行的是“蔬菜”。蔬菜的原料是茄子、辣椒、萝卜等,走的是纯天然之路。馆主人向我推荐了两种比较特殊的:一种是辣椒,选用中等辣度的青、红椒丝作原料,适合体虚的人饮用;一种是百年草,百年草是生长于韩国济州岛的一种仙人掌的果实,果实本身为粉红色,因此的颜色也颇为鲜艳,且无色素,用这种仙人掌的果实制成的,能治疗消化不良。辣椒和百年草都是熬煮后,再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发酵而成。端上来,一红一绿,漂着玫瑰花瓣和松籽,煞是好看。

在馆的一角,还摆着几个巨大的玻璃碗,里面飘着朵朵莲花。这种莲可以清脑安神,味道也好。不过由于发酵需要时间,客人须提前预订才能尝到。“人与树木”馆的主人介绍说,“传统”各不相同:大麦能增进食欲,暖肠胃,许多韩国家庭都以大麦代替饮用水;松针可以减缓咽喉痛,兼有的;柚子可以祛除风寒;艾草有助消化。人们在饭店用餐后,店主往往会端来一杯叫“水正果”的“传统”,它可以消食解腻,也可当成饭后甜点。

韩国传统蔬菜茶介绍


韩国传统蔬菜茶

据记载,中国茶传入朝鲜半岛时,被当地人看成是一种有助于修行的饮料,饮茶之风曾随着佛教的兴盛达到顶峰。到了朝鲜王朝中期,儒教兴起,饮茶逐渐式微。渐渐地,具有药用价值的各种汤,包括药丸和膏熬成的汤,都被称为“茶”,这便是“传统茶”的前身。现在,韩国“传统茶”已经成为一种强调天然和健康的甜饮,中国茶在韩国只剩“绿茶”一种了。

韩国“传统茶”种类多,经过一番光大,已经达到无物不能入茶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五谷茶,像大麦茶、玉米茶等。药草茶有五味子茶、百合茶、艾草茶、葛根茶、麦冬茶、当归茶、桂皮茶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成水果茶,包括大枣茶、核桃茶、莲藕茶、青梅茶、柚子茶、柿子茶、桔皮茶、石榴茶等。

仁寺洞街最新流行的是“蔬菜茶”。蔬菜茶的原料是茄子、辣椒、萝卜等,走的是纯天然之路。茶馆主人向我推荐了两种比较特殊的茶:一种是辣椒茶,选用中等辣度的青、红椒丝作原料,适合体虚的人饮用;一种是百年草茶,百年草是生长于韩国济州岛的一种仙人掌的果实,果实本身为粉红色,因此茶的颜色也颇为鲜艳,且无色素,用这种仙人掌的果实制成的茶,能治疗消化不良。辣椒茶和百年草茶都是熬煮后,再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发酵而成。茶端上来,一红一绿,漂着玫瑰花瓣和松籽,煞是好看。

在茶馆的一角,还摆着几个巨大的玻璃碗,里面飘着朵朵莲花。这种莲花茶可以清脑安神,味道也好。不过由于发酵需要时间,客人须提前预订才能尝到。

“人与树木”茶馆的主人介绍说,“传统茶”功效各不相同:大麦茶能增进食欲,暖肠胃,许多韩国家庭都以大麦茶代替饮用水;松针茶可以减缓咽喉痛,兼有美容的功效;柚子茶可以祛除风寒;艾草茶有助消化。人们在饭店用餐后,店主往往会端来一杯叫“水正果”的“传统茶”,它可以消食解腻,也可当成饭后甜点。

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


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

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茶不同,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但可以放几百种材料。

 

中国人一般不会在茶水里加糖,但是韩国的“传统茶”不是加糖就是加蜂蜜,没有不甜的茶。“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

 

在汉城著名的老街仁寺洞街,聚集着几十家韩国“传统茶”茶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活。有的茶馆开在从前贵族的老宅里,像“闵家”茶轩就开在明成皇后闵妃娘家的旧邸,主要以传统的双花茶和木瓜茶待客。有的茶馆以创新取胜,像“人与树木”茶馆的得意之作是松针茶。

 

据记载,中国茶传入朝鲜半岛时,被当地人看成是一种有助于修行的饮料,饮茶之风曾随着佛教的兴盛达到顶峰。到了朝鲜王朝中期,儒教兴起,饮茶逐渐式微。渐渐地,具有药用价值的各种汤,包括药丸和膏熬成的汤,都被称为“茶”,这便是“传统茶”的前身。现在,韩国“传统茶”已经成为一种强调天然和健康的甜饮,中国茶在韩国只剩“绿茶”一种了。

 

韩国“传统茶”种类多,经过一番光大,已经达到无物不能入茶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五谷茶,像大麦茶、玉米茶等。药草茶有五味子茶、百合茶、艾草茶、葛根茶、麦冬茶、当归茶、桂皮茶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成水果茶,包括大枣茶、核桃茶、莲藕茶、青梅茶、柚子茶、柿子茶、桔皮茶、石榴茶等。

 

仁寺洞街最新流行的是“蔬菜茶”。蔬菜茶的原料是茄子、辣椒、萝卜等,走的是纯天然之路。茶馆主人向我推荐了两种比较特殊的茶:一种是辣椒茶,选用中等辣度的青、红椒丝作原料,适合体虚的人饮用;一种是百年草茶,百年草是生长于韩国济州岛的一种仙人掌的果实,果实本身为粉红色,因此茶的颜色也颇为鲜艳,且无色素,用这种仙人掌的果实制成的茶,能治疗消化不良。辣椒茶和百年草茶都是熬煮后,再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发酵而成。茶端上来,一红一绿,漂着玫瑰花瓣和松籽,煞是好看。

 

在茶馆的一角,还摆着几个巨大的玻璃碗,里面飘着朵朵莲花。这种莲花茶可以清脑安神,味道也好。不过由于发酵需要时间,客人须提前预订才能尝到。

 

“人与树木”茶馆的主人介绍说,“传统茶”功效各不相同:大麦茶能增进食欲,暖肠胃,许多韩国家庭都以大麦茶代替饮用水;松针茶可以减缓咽喉痛,兼有美容的功效;柚子茶可以祛除风寒;艾草茶有助消化。人们在饭店用餐后,店主往往会端来一杯叫“水正果”的“传统茶”,它可以消食解腻,也可当成饭后甜点。

咖啡店、酒吧和自动饮料售货机都出售“传统茶”。不过,品尝地道的韩国“传统茶”,最好还是到茶馆里去,悠然的气氛加上三五位知己,别有一番情趣。

普洱人的传统习俗


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作礼,这是普洱人的传统习俗。客来时,敬杯茶,以增情谊;口干时,饮杯茶,润喉生津;疲劳时,喝杯茶,舒筋解乏;心烦时,品杯茶,静心清神;闲暇时,品珍茗,口鼻生香;滞食时,饮杯茶,消食去腻。普洱人为客人冲茶也颇有讲究,就是杯中茶水只能七分满,而留下三分情。

饮茶,因人品性与追求不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将茶当做饮料而大杯、大碗海饮解渴,此为喝茶;二是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与茶具,饮用时细细品啜回味,此为品茶;三是在品茶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关系等,此为茶艺;四是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和道德,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此为茶道。清?袁牧云:品茶应含英明华,并徐徐体贴之。即将茶汤含在口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在吞下时应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品茶,目品其形,鼻品其香,口品其味。品普洱茶,是一品其香味,即靠近杯沿用鼻由轻至深地嗅其香气;二是品其滋味,即将茶汤少量入口,用舌尖将茶汤边吮啜、边打转,以辩别滋味的浓淡、醇甜和苦涩。普洱茶入口,先微苦而后甜,稍后顿号感鲜爽,烦倦顿除。品饮普洱茶上品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口内生津;二是齿颊回味苦醇,留香持久;三是喉底回味苦爽,感觉气脉畅流,心旷神怡。田芝蘅在《煮泉小品》中,也道出了品茶之要谛:鉴赏茶叶,首重风韵。

普洱茶是茶中珍品,采摘要求严格,精工细制,有的品种更是手工制作的工艺精品,其饮用自有许多讲究。日常生活中,普洱人的饮茶方式多以清饮为主。古代茶人云:水乃茶之母。宜茶用水,分为天水、地水两大类,天水即雨、雪、霜、露之水;地水则为泉、江、河、湖、井之水。因而,水的选择,对于饮用普洱茶也至关重要。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茶笺》一书也认为山泉为上,江水次之;如有井水,必取多波者为佳(深井)。可见,名茶还须用好水,方能保持其品质。因此,在普洱县城,人们首选东门山泉水冲泡普洱茶饮用。

至于茶县,饮用普洱茶一般以瓷盖碗为佳。但在饮用如普洱毫峰之类嫩度高的名茶时,则应选透明玻璃杯,这样,冲泡时芽尖矛顶水面而后徐徐下沉,如士后春笋,芽影水光相映交辉。另外,不宜用保温杯冲泡普洱绿茶,那样会闷熟茶叶,影响你品饮绿茶的特有风味。品饮名优茶,还必须讲究泡饮之法:即先用滚水烫热茶具,放入茶叶,然后冲入约茶具容量四分之一的滚水将茶叶浸泡约1分钟,待茶叶泡开后再将水添满,盖上杯盖静置2~3分钟即可饮用。这样,你才能真正品尝到一杯好茶。

饮茶史——饮茶习俗的普及


陆羽《茶经六之饮》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重庆一带最为盛行,形成比屋之饮,即家家户户都饮茶。特别随着陆羽《茶经》的问世,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普及。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狭,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日竟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风俗的形成和传播。唐代建中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竟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

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杨华认为茶始兴于玄宗朝,肃宗、代宗时渐多,德宗以后盛行。

中唐以后,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铺,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封氏闻见记》卷六)

《旧唐书》卷一七三《李钰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田闾农家,同样嗜好。《膳夫经手录》也云: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由上可知,中国人饮茶习俗普及于中唐。中唐以后,饮茶日益发展,越来越普遍。

宋代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繁盛。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貊,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匪时啜而不宁。李觏《盱江集》卷十六定国策一O载: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云: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新加坡的饮茶习俗


新加坡在世人的眼中以不仅仅是旅游观光的城市。其在食文化方面,尤其饮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新加坡特有的长茶(strechedtea)已成为观光客十分欣赏的一种民族表演艺术。

所谓长茶是把泡好的红茶加牛奶,然后泡茶人把奶茶倒进罐子里。泡茶人一只手拿着盛满奶茶的罐子,另一只手拿着空杯子,两只手的距离约在一米之间,开始倒茶。如此来回须7次。在来回倒茶的过程中,奶茶是不允许外溢的。由于长茶的杯子相当大,喝起来相当过瘾,喝茶者边品茶,边欣赏精彩的倒茶,心情也会变得轻松。在新加坡喝茶和在英国却不一样。在英国喝茶是以茶为主,佐以一些饼干和小三明治。而在新加坡喝下午茶则是以吃为主,茶的好坏却不十分重要。许多观光饭店提供的下午茶,均以自助式点心为主,从印度式的煎蛋饼到中国的广式点心,花样繁多。即使是在五星级宾馆喝茶,也常常会用茶叶袋泡的大壶茶来待客。

中国茶近年在新加坡也十分显眼。一些专营中国茶的茶村、茶馆常常顾客盈门。新加坡的喝茶族并不只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似乎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常常三五成群或成双作对,借喝茶谈些公事和松弛一下自己的身心。由于到新加坡的日韩游客较多,会做生意的茶室还专门提供一些日韩客人喜欢的茶叶。每到黄昏降临,新加坡街头和茶室就会慢慢热闹起来,成为街头一景。

饮茶习俗的形成


陆羽《茶经六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饮。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形成。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狭,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曰竟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竟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

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杨华认为茶始兴于玄宗朝,肃宗、代宗时渐多,德宗以后盛行。

《茶经》、《封氏闻见记》、《膳夫经手录》关于饮茶发展和普及的观点基本一致。开元以前,饮茶不多,开元以后,特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铺,自邹、齐、泡、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旧唐书李钰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田闾农家,同样嗜好。

由上可知,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闽南的饮茶习俗


福建盛产茶,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洲,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英国人尤嗜闽茶,在英国诗人拜伦和爱德华扬的诗行中均出现武夷茶的名字。据茶叶专家考证,欧洲人的茶字读音与闽南方言茶的发音有直接的俗缘关系。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水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人们喝茶功夫之细,与清代并无二致。

闽南一带,客来无茶等于失礼。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这温壶、烧壶、运壶、斟茶的规程一气呵成,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斟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据说当年乾隆帝微服出访,为大臣斟茶。大臣诚惶诚恐,用两指三叩桌面,以示两脚跪地三叩头。相因成习,遂成了闽南及广东潮汕一带茶俗之一。这一习俗在泉州最明显。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3548.html

上一篇:英国的下午茶饮

下一篇:新加坡的“长茶”饮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