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不一样的茶俗》内容,感谢阅读!
在我国的民间习俗中,祭祀是古代社会乃至现今一种重要的礼制和生活内容。一般,祭祀的食物为牛羊等牲畜、五谷杂粮及酒品。但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茶"也是祭祀的物品之一,与祭祀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我国以茶为祭,是在以茶待客之后,大致是两晋时期以后才逐渐兴起的。一般认为,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在茶碗中注入茶水,以茶水为祭;二是放置干茶,以干茶为祭;三是放置茶壶作为象征,以茶壶为祭。
茶作为祭祀的物品,可祭天、祭地、祭祖、祭佛,不可尽言,可以说,茶叶是祭祀活动中的必需品。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头百姓,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
茶还常常作为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另外,茶叶还作为随葬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另外,茶作为随葬品,此种风俗在现如今我国的不少地区,仍在沿袭。
客观地说,茶叶作为祭品,无论是祭拜天地神灵或是祭祖陪葬,都要比一般其他祭品来得更虔诚、讲究一些。因此,人们用来祭祀的茶也极为看重,尽力挑选上好的茶叶。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不一样的茶俗》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
位于河南之南的信阳市是著名的绿茶之乡,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使茶叶很早就成为勤劳朴实的信阳茶区人民的生活支柱,且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信阳灿烂文化的重要品牌。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
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然,这只是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阳毛尖确有着悠久的历史。
信阳毛尖是信阳的名片,国人由此知道了信阳,外人由此了解了信阳,信阳因茶而名,茶农因茶而富,茶山因茶而绿。信阳茶见证了信阳大地的沧海桑田,造就了信阳人的生存信息和文化秉性,在新的阶段正在成为带动信阳发展精神内核和重要动力。
茶馆、茶艺馆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产物,均带有中华民族的烙印,最近时期,各地茶馆和城市里茶艺馆的兴起,不妨说是一个信号,它表明人们在生活亟欲现代化的变化过程中,一度丢失的传统正重新被重视和找回。民俗、传统有顽强的性格,总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前些日子读了日本斋滕美和于先生关于茶馆和茶艺馆功能问题的文章,受益不浅,促使我再思考一下关于茶馆、茶艺馆的特点、关系及其有关问题,并就教专家。
茶艺馆是适应新的文化意识需要。又融合旧的茶文化并以新的面貌出现,其本身又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96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筹办的浙台茶艺交流观摩会上王家杨会长说:希望舆论给这个新事物多多支持,并在鼓励、扶持中帮助其改进不完善和欠缺之处,让茶艺馆为普及健康文明、绿色和平的茶饮料贡献力量。这可以说明茶艺馆的诞生与发展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其次茶艺馆目前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是中国古老茶馆文化的延伸;再次,茶艺馆的作用是良性的有利于文明建设的。
我们从茶艺馆首先在台湾诞生发展,随后在中国大陆的兴起的过程看,充分体现了茶艺馆的民族性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与中国茶馆文化--人们身心休息,清心养性,交流知识,得到文化熏陶和享受有密切关系。
茶艺馆是怎样的背景在台湾诞生呢?台湾范增平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作过分析,当时有茶室沦为变相的色情场所。有老人茶馆,有茶座,有港式饮茶,真正体现菜的文化品位已很难找到,其他则是咖啡厅、卡拉OK厅等西式场所。70年代末期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开始注意茶文化,于是1976年出现了管寿龄所创第一所茶艺馆,不久又开了一所中国功夫茶馆,因此茶艺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年余达千余家,这时台湾才算真正有了中国茶文化。当时的茶艺馆真正地重视茶,纯粹地以品茗为主,不过还讲究气氛,不论装潢,还是所用茶具都充满文化气息,设置各类字画、民俗、艺品等东西,还提供茶艺知识,供应一些糕点茶食。因此台湾茶业也有了大转折,从当年茶叶90%外销,转为以内销为主了。当时台湾中国名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首的一批民俗界人士,为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并注入人文精神为主旨,经过反复讨论,为避免模仿日本茶道之嫌,为此创立了茶艺这个新的名词,同年台湾成立了茶艺协会。茶艺馆渐渐变成台湾大众休闲聚会的好去处。
茶艺馆在台湾蓬勃发展说明它是迎合了广大民众的需要,同时也是茶馆文化在台湾的回归。据范增平先生介绍,光顾荣艺馆的平均年龄并不大,还有青年学生,茶艺馆成了以茶会友、思考问题的地方,也是享受民俗文化,探讨精神层面生活的交流中心。特别是一批文化寻根的知识界朋友十分重视,用以推动复兴中华茶文化。用茶艺涵盖中华茶文化活动的名词十分恰当。据介绍,茶艺馆由77年一家到叨年变成1000家,饮茶人口聚增到1200万,占台湾人口的60%.范增平先生幽默地说:台湾从西方情调走进东方境地反而成了时髦,从上茶馆衰落到咖啡厅兴起,又从咖啡厅冷落到茶。艺馆中兴,说是回归,还不如说是新的发展,两岸同胞均提倡国饮,大家都是龙的传人。范先生这几句话也无不说明茶艺馆是得人心合民意的,是承中国悠久茶文化精神的,其文化氛围非西式的,所以也有西方人送茶艺馆,则因为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关系。
喝茶,品茶,就像做人做事一样,朋友之间的友情一样淡淡清香。人生要泡杯好茶,不一定要有百年普洱、届前龙井,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情味。
朋友如茶,一句简单的问候表达无尽的牵挂,品茶的氛围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安静,远离浮尘的喧嚣。
喝之历久弥新,品之淡然,有茶一样的朋友,有朋友一样的茶。
一壶茗茶,满屋馨香品茶不像喝酒那般,一杯入口,激情顿起,越喝越热闹。品茶,是越喝越安静,让人心灵沉淀。
生活像水,友情如茶,没有茶的水依然是水,没有水的茶就不知是何物了。
茶道是生命中永久的财富,真诚不可亵渎。适量的茶配适量的水,茶水又碰到品茶的人。这茶、水、人因缘而得以相逢。
飘飘然,淡淡然,喝茶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悟。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回味,犹如岁月在脑海里慢慢的浮现。看似飘忽千里,却近在眼前。稍纵消逝,却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种感悟。
悟茶,悟情,悟人生。
珍惜现在的一切,友情,爱情和亲情,也包括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要留下人走茶凉,茶色干涩,仰空长流泪的缺憾。一道茶情,乃乎茶的随和与平常。小登大雅之堂而不娇淫、入茅棚草舍而无卑贱。由此洗浇人生旅途中的轻浮。
一道茶情,更是一道人生。
每个茶艺师的手法不同,流派纷呈。但茶艺之美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今天将它们提炼出来,以供大家欣赏茶艺作参考:
一、静
首先,茶艺师自身要静,心平气和,静若处子。先要静下来,才能开始泡茶。当心里浮躁时,眼观鼻,鼻观心,深呼吸,全身放松,几秒钟就会慢慢静下来。
然后,用你静的气场,去影响别人。最美的茶艺是,当你开始沏茶时,周围嘈杂的声音,都会慢慢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神都跟随你的动作,集体进入“定”的状态。
二、匀
美的茶艺,动作要匀速、平稳,如行云流水。
三、变
茶艺师的动作不是一成不变,要随各种外界环境因素改变而改变。不要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器物用得不称手,就泡不好茶了。要体会茶艺根本的原则性的东西,才能处变不惊,随遇而安。
四、美的茶艺,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茶艺目的,首先是为了让茶更好喝,然后才能谈美。茶艺师首先要学会按茶性泡茶,不同茶类、不同老嫩程度、不同陈放年限;用不同的水、不同的器皿、不同手法、不同的温度去冲泡。不能为动作漂亮而不顾科学。科学地泡好茶是茶艺的基础和前提。
五、无多余动作
美的茶艺,每一个动作都是有道理的,如茶艺当中常见转腕动作,如不是因为要运用太极的转承启合,借力借势,更好地泡好茶;而纯粹为了所谓好看而转腕,那看上去会“浮”,而不觉得美。最美的茶艺,要做到动作加一分则多余的境界。
六、随时照顾品饮者的感受
茶艺,是为品饮者服务的,不同的品饮者,对茶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时时注意品饮者的感受,随时调整水温、浓淡、或更换茶品。毕竟,茶艺要让品饮者觉得美,才是真正的美。
七、茶艺的最高境界:让人感动
茶艺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茶艺师的表演,将观者带入化境,让观者的心随你的动作起伏波动,进而感动,心生敬畏。美的茶艺,是一次茶艺师与品饮者的心灵沟通,此处无声胜有声。
想了解《台式乌龙茶茶艺欣赏》知识吗,丰富的《台式乌龙茶茶艺欣赏》内容等你来看!
台式茶艺与中式茶艺略有不同,台式茶艺更加侧重对茶叶本身和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以乌龙茶的茶艺为例,无论是何种方式,对茶叶的色、香、形、味的欣赏,一直是茶艺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对茶具的欣赏和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茗环境的设计都是茶艺中的一个环节。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台式茶艺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下面一起来欣赏台式乌龙茶茶艺。
主要茶具:
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
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
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
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
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茶盘。
5、投茶
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
左手执电茶壶,将100℃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
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
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
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
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以上就是对台式乌龙茶茶艺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台式乌龙茶冲泡茶艺有所帮助。
本文《台式乌龙茶茶艺欣赏》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艺表演之美通过仪表美及内心美来表达,而更看重的是气质。
茶艺表演女性普通可以化淡妆,表达对人客的尊重,但要以恬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而姿势的美更重于姿容之美。茶艺表演中的姿势需要从坐、立、跪、行等几种基本姿势练起。坐时要浑身放松,思想安澜、集中,姿势洒脱、美观。跪姿普通可分为跪坐与盘膝坐。跪坐时腰挺直,双肩放松,向下微收,舌抵上颌,双手搭放于前,女性左手在下,男性反之。
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美与心灵美。仪表是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 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在整个泡茶过程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文雅的谈吐姿势目标是为使人体吐纳自若,真气运行,经络贯通,气血内调,势动于外。心、眼、手、身相随,意气相合,泡茶能力步入“修身养性”的情境,茶艺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活、柔和、接气,而动作之间又要有起伏、虚实、音节,使观者深深寻味其中的韵致。礼仪理当始终贯穿于囫囵茶艺活动中。其中涵盖鞠躬礼、倒茶礼仪和伸掌礼、寓意礼等。
“神”指茶艺的精神内涵,是茶艺的生命,是贯穿于整个沏泡过程中的连结线,可以说缺少神的茶艺表演是失败的。从沏泡者的脸部所显露的神态、光彩、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境界,对他人的感应力也就不同,它反映了沏泡者对茶道精神的领悟程度。能否成为一名茶艺高手,“神”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茶汤浓度平均是沏泡技艺的功力所在。同一种茶看谁泡得好,即能使三道茶的汤色、香气、滋味最靠近,茶艺表演视频里将茶的洒脱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全交融在茶汤当中,实质上就是比“匀”的功夫。用同一种茶叶冲泡,要求每杯茶汤的浓度平均相符,就务必练就凭肉眼能正确扼制茶与水的比例,不至于过浓或过淡。
沏泡技艺能否巧妙使用是沏泡者的水准。沏泡者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能力增长,从天真的临摹转为自我创新。在各种茶艺表演中,更要具备权变、临场施展的能力,从“巧”字上做文章。
茶艺表演中泡好一杯茶,除了要根据各种茶的特性,选好水、配好具外,还要掌握好泡茶的水温、茶叶的用量和茶叶的浸泡时间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冲泡不同的茶叶,泡茶的步骤也各不乡土,要使用不同的茶具,其冲泡步骤也不相同,因此应该对不同茶类都有详细的了解。
品饮与喝茶不同。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而茶艺表演者最后需要品茶,品饮则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重在意境,将其视为一种艺术欣赏,要细细品啜,从茶汤美妙的色、香、味、形得到审美的愉悦,引发联想,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的情感。
茶艺馆在中国大陆兴起和发展,是人们追求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方式的反映,也是茶的和平友爱、清廉俭朴、高洁宁静的精神神力的体现,因此茶艺馆自然地又肩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茶艺馆在大陆开始出现和发展,它一,出现更明显地具有中华民族茶馆文化的特点,但又赋予当代人所接受的文化精神氛围。如最早出现的老舍茶馆,使茶客们从古色古香的氛围里悠然品茶,领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茶文化韵味,同时饶有兴味地欣赏传统艺术节目,既发思古之幽情,也受一番优秀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正是老舍茶馆独特魁力所在。新加坡《联合晚报》撰文称老舍茶馆是~扇民间艺术的窗户,引得了不少现代人和旅游者的青睐。上海的宋园茶艺馆、汪治记茶艺馆等都从茶文化传统融合民族文化的特点进行经营,并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与传统饮食文化以及现代的娱乐结合起来,不妨说是博采众长古今融合于茶艺之中。在杭州开设的茶艺馆,被人们誉为城市中的一片绿洲,在里面喝茶,不会被干扰,音乐是轻的,说话声也是轻的,宁静与悠闲真正回到你的生活里。丢失的传统正在重新被重视。杭州的太级茶苑、丰达茶馆、茶人村、茶人之家等使你有回归自然之感,十几元的价钱也并不昂贵,一般人也能承受。特别值得一提的中国大陆的茶艺馆不完全是台湾茶艺馆的翻版,与我们茶文化的传统、大陆的思想和经济发展现状等融合得更为紧密。象上海宋园茶艺馆等很强调茶艺馆的社会责任,对茶的精神领域不断追求,使茶从具体形质人格化为道德风貌和行为规范,人人都可以从中获得精神力量。茶艺馆明确提出,恢复弘扬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调节身心,为人们提供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提倡茶德,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博大的胸怀,为人类造福(钱梁).这是对人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养。茶艺馆在形式上已不是老式茶馆的翻版,而是结合现代生活加以演变和发展,应有时代气息,有人说得好:人于古典出于现代,以东方时髦对西方时髦。不推仿古,也不惟求新,而要成为寄托精神的良好媒体。
近年来西安雅致的茶访发展很快,现已达100多家,这些茶坊营造得环境清幽,格调高雅,并有古典情致。客人们聊天品茶,边听古筝曲春江花月夜,一派信然自得的神情。西安茶访以其淡雅、宁静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宾客。在广州茶艺馆也悄然兴起,悬挂茶字招牌的茶室,也成为广州市民闹中求静的好去处。广州人对茶艺馆的印象是清心养性,闹中求静八个字。广州还开设了茶艺学校,旨在介绍中国茶文化,提高品茶情趣。有些茶艺馆还开设茶文化培训班。
目前从中国大陆开设的茶艺馆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继承中国茶文化主要精神,提倡茶德,修身养性;强调内在文化韵味,提供一种精神享受;结合国情、民情,不惟雅、不推俗,适合多层次的需要。大陆有相当一部分茶艺馆不强调高消费,其文化追求也不完全与西方一致,它是在中国长期茶馆文化的土壤上结合现代文化生活的某些特点而发展演变的,正因为民族文化氛围浓才吸引了国外宾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