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王树,是利益的别名还是品质的象征?

2019-11-16

这些年,被冠以“茶王树”的茶树越来越多。当然,并不是说冒充易武刮风寨的茶王树,而是诸如班章茶王树这样的茶王树,现在随便一搜茶王树,就会出现各地的茶王树,我不知道这些茶王树究竟是怎么来的,是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仅仅“茶王树”三个字就很容易引起注意。

先不说这些有些莫名其妙的茶王树,就说易武刮风寨的茶王树,其实它并不是一棵树,而是刮风寨的一片山地的茶树,也就是说是这个区域内的茶树,而这个区域就叫“茶王树”,或者更准确地说叫茶王树寨。为什么会叫茶王树呢?据说这里原本有一棵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茶王树,因此得名。可惜这棵茶王树后来被旁边的树倒塌带倒而死了,茶王树虽死,但是茶王树的叫法却一直得以延续。早些年茶王树可能被埋没于深山野林中并不出名,但随着人们的开采发掘,这里如今也成为了“古树好茶”的代名词之一了,其价格无论在刮风寨还是所有普洱茶山头中都是居高不下、数一数二的。

除了刮风寨茶王树,持续两年引起普洱茶市场震动地便是老班章茶王树了:2017年,老班章茶王树32万/公斤,2018年,老班章茶王树68万/公斤。一时间,行业内的行业外的,朋友圈、微博、各种平台都在说这个话题,一棵树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着实不易。而茶王树就此走上茶界巅峰,跃身成为极品中的的极品。此外,我们比较熟悉的茶王树可能还有巴达山茶王树、南糯山茶王树、凤庆茶王树等等,这些茶王树还算有些依据,并非一时兴起,也都具有一定的品质特征,颇受追捧。

好了,现在来说说别的“茶王树”,各地的茶王树其身价、地位、知名度自然是远远不如前面说的,因为前面说的这些可以算是得到了“认可”的,历史的记载、民间的传说,又或者是“价格”的证明,最起码我们大部分人都从心底接受了这一事实。但是后来新兴的这些茶王树就不同了,感觉就是某品牌突然就推出了一条“某某山茶王树开采”的新闻,后面就会见到“某某茶王树的产品”了,至于这个茶王树究竟是因为树龄大还是因为看起来比较粗,又或者是因为某个品牌就喜欢“茶王树”三个字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市场上关于茶王树的传说和故事越来越多。

当然,你也别以为就人家品牌在那里说茶王树说得高兴,不少消费者买的也很高兴。对于消费者来说,反正老班章茶王树是指定喝不到了,刮风寨茶王树也是不容易碰到,我这能抢到别的山头的茶王树也已经很不容易了,价格你说高吗?确实是有点高的,毕竟是茶王树嘛。它们比不上班章的茶王树,价格也没那么惊人,所以还是挺划算的。

于是,茶王树以“高端品质好茶”的身份颇受好评,迅速占领一方市场。然而,这些茶王树若真有个说法还好,如若没有不过是“欺名盗世”之辈,不过是一些商家为获得更高的利益而为这些茶树穿上的一件华丽外衣罢了,虽有一定品质,但是否真的能够达到“茶王”品质却是有待商榷的。普洱茶这么多山头、村寨,是不是都得弄出一个茶王树来,你是你们村的王,我是我们寨的首,等茶王都有了,就接着弄个茶后出来,继而就是茶公主、茶王子、茶驸马、茶王妃了吧?听上去冠冕堂皇,可实际有多少意义呢?

cy316.cOM编辑推荐

品质古树茶的标准


古树茶是普洱茶的细分市场,在普洱茶中所占比例不到1/15,珍贵稀缺,再加上古树茶滋味醇厚、回甜回甘的高品饮价值,让古树茶与其他茶类的价格相差数倍。

高利润的驱使之下,古树茶的“纯度”全凭良心。会有一些商贩采取拼配的方式来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提高价格,从中牟利。再加上大多数茶客并无专业知识,不会区分真假,古树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古树茶原料的真纯度,决定了高品质古树茶的基础。古树茶,必须是采摘自百年以上的古乔木树,且必须是纯料,才能保证古树原料的真纯。

百年以上的古乔木树,生长在山高谷深,云雾萦绕的环境之中,经历了日月星辰的变迁,在时光的沉淀中,古茶树汲取了土地的滋养,枝干繁茂,叶片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果胶和芳香物质,这样的古树原料,才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古树茶至真至纯的自然原味。

其次,使用纯料制作,也是保证古树茶原料真诚的标准之一。古树茶产量稀少,因此古树纯料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被行业内成为“纯料至尊”的古树单株。

古树纯料能最大程度的显示山头的特色,茶味鲜明强烈。采摘自同一茶树的古树纯料茶,香气和滋味无论在新茶时还是后期转化中,只要不受到异味侵袭,都可以保持的非常纯正,不容易出现杂质。

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委凋、杀青、摊凉、揉捻、太阳晒青、剔捡、称茶、蒸茶、压茶、定型脱模、干燥、检验、包装等数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细微差别都会造成品质的千差万别。可以说工艺决定了古树茶品质和后期转化的空间。

而古树茶稀少娇贵,要得到高品质古茶,必须全程采用传统手工耐心制作。手工饱含中国人情的温度,与机械化制程的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杀青是制作晒青毛茶最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有三:快速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挥发青草气,促使茶叶芳香物质生成;蒸发水分,使芽叶柔软利于后序揉捻。

杀青时间视芽叶老嫩,一般在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杀青时手法的轻重、翻炒的频率都会影响杀青效果。云南大叶种,芽叶肥大,含水率高,在杀青时更要注意闷抖结合,杀透杀匀。若锅温过低,叶温升高时间过长,会使茶多酚发生酶促反应,产生“红梗红叶”,茶汤味苦涩明显,会有闷馊味。相反,如果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会导致叶色泛黄,甚至产生糊焦边、斑点,影响茶汤的清透度,甚至使茶汤出现烟味。

传统手工的杀青用的是铁锅,条件好的一般用铜锅,铜锅升温快,温度稳定,杀青品质的稳定性也更容易保持。同时为了避免茶汤出现烟味,杀青的锅台最好是炉灶分离。

传统手工杀青,是一锅一锅炒出来的,工作效率低、木柴耗费大、人工成本高,为了产量和更高的利润一般茶企根本不会这样做。机械杀青速度快,但是温度高杀死氧化酶的同时也将利于茶叶后期转化的多重微生物杀死,新茶很高香、鲜爽,却已经丧失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泡开了来看,茶汤一般浑浊多黑点,叶底带斑或有糊边,汤味闷苦涩感明显。

同样,如果茶叶不是晒干,而是机械烘干,品质也会大打折扣。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需要六七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宜的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干机让普洱茶失去生命,这种茶基本已经没有存放的价值。

真正的手工沁入古树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存古树茶至真至纯的滋味。世居古茶山的少数民族制茶师傅们,传承了最古老、最地道的手工制茶传统,他们最了解自己的茶叶子,因而能做出最完美的古茶滋味,任何人或者现代所谓的制茶文明无法超越。回归最传统的方式,用最笨的方式,获取最高品质的古树茶,真可谓最“笨”的做茶人了。

茶的别名有多少?


茶叶,一开始并不叫茶。从人们发现茶、品饮茶,一直到现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茶”的叫法才固定了下来,并被人们口口相传。

原意为苦菜的一种,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尔雅·释草》:“荼,苦菜。”“荼”是“茶”的假借字或古体字。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复知荼矣。”清初顾炎武《唐韵正》:“荼荈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也指早采的茶叶。

茶的通称,有“品茗”、“香茗”等词。《辞海》:“一说是晚收的茶”。《辞源》:“茶之晚取者”。《中华字海》:“一说是茶的老叶,即粗茶”。《汉语大词典》:“一说是晚采的茶”。《康熙字典》:“茶晚取者”。可见,根据采摘时间,茶在先,茗在后。晋代郭璞说:“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

茶的别称,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名一曰茶,二曰木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藓”。《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中“蜀西南人谓茶曰荈”。

茶的别称,常常与茶或茗合称。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荈、荼、茗,其实一也。”另意为老的茶叶。《魏王花木志》:“荼,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茶的别称。在《尔雅·释木·槚》中曾经这样记载:“槚,苦茶。”晋代的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叶生,可煮作羹饮。”

搽也是茶的别称,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提到:“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然后他的注中指出:“从草,当作茶,其茶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做搽,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040.html

上一篇:不同的人群该如何选茶?

下一篇:茶叶种类划分:各茶叶分类的代表茶有哪些?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