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之“苦涩”

2019-11-16

茶之涩不仅仅是茶叶的品相问题。

首先,必须要认知的一点就是:无论茶质优劣,涩的存在是茶叶“与生俱来”的。尽管人们总是把苦与涩相提并论,但涩与苦仍然分属于不同味觉。

涩是一种给人感受甚强却难以言表的东西,在味觉世界中占据着特殊位置。Erin曾感受到的“涩”更像是一种在口腔中的收敛,它不是“麻”却略有“麻”意,并非苦而与苦相近,我们常常宁可把这种感受的交流保持在心照不宣的状态,或者用比喻的方式加以解读,例如,像青柿子一般涩。涩是一种阻滞的味道,略近苦比苦更曲折漫长,与滑润呈相反状态,具有收敛作用。

人们习惯把涩归于味觉实际上是出于习惯,因为它仍然是口尝到的。严格地说,涩算不上是一种味觉,因为舌头上并没有感知“涩”的味蕾。涩的基本成分单宁质亦即鞣酸刺激了口腔粘膜上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兴奋,再传到大脑以后产生了“涩”的感觉。

不同茶叶含涩味的成分不同,相同茶叶由于加工方式或者摘采时节不同也使得“涩”之表现不尽一致。例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环节——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通过高温祛除茶叶中低沸点化合物,彰显茶香。“杀青”需要适当的温度与足够的时间。“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会造成茶叶具有较重的“青涩味”:而普洱茶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陈化,经过氧化聚合过程,茶汤的涩味可能大大降低。

茶叶带有“苦涩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茶叶自身的苦味物质、涩味物质作用的结果;二是病虫危害导致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带有“苦味”的普洱茶,定性为都是不好的茶。有时,带有“苦涩味”的茶,往往还是好茶,这是因为:cy316.coM

茶叶苦涩味的浓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决定。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就茶树的一个枝条来说,决定茶叶品质的苦味物质,往往是嫩叶含量比老叶高,尤其是芽以下的第一、二叶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最高,依次减少。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这个也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就普洱茶而言,凡茶品嫩度高、陈香显露、苦涩味低淡的,大多是陈年老茶,是茶叶长期存放后,苦涩味物质大量降解、转化消失使滋味变得醇和的结果。

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况是,采摘病虫为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云南茶区,茶树嫩叶常发病害主要有茶饼病、茶白星病等,患有茶饼病的芽叶制成的产品,味苦易碎;患有茶白星病的芽叶制成的产品,味苦、腥臭、饮用后肠胃有不舒适感。许多吸汁害虫危害茶树后,也会增加茶品的苦涩味,在云南主要有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虫、黑刺粉虱、茶叶跗线螨、茶网蝽等。受病虫危害的茶叶,可以通过叶底(茶渣)观察发现,叶底病斑虫叶多而滋味“恶苦”者,都是不好的茶叶,藏之无益。

从长时间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园或紫色茶叶的茶树上采制出来的茶品,苦涩味亦较重。长时间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叶,叶底无异常,苦味重于涩味;紫色茶叶加工的茶品,叶底呈靛青色,苦涩味皆重。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有苦涩,也有鲜甜!


苦中有甜,先苦后甜,方是好茶。没有人真正喜欢苦涩味,但又有句老话说,“不苦不涩不是茶”,意思是没有苦涩味的茶不是什么好茶。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茶里面必须有苦涩味吗?今天笔者就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苦涩味对茶而言意味着什么。

茶是由什么味道构成的?

一杯茶的整体滋味,主要是由苦、涩、鲜、甜构成的。

苦味

主要由茶多酚、咖啡碱构成茶汤的苦味,苦味是所有的茶都不可缺少的滋味,如果没有苦味,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涩味

涩味是口腔中感到干燥、收敛的一种感觉。苦味、涩味共同形成了茶汤的浓度、刺激性。

鲜味

类似味精的鲜爽味,主要有茶中的氨基酸构成。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嫩茶的鲜味尤其明显。

甜味

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糖类物质构成。在刚入口或咽下之后都可能会感受到甜味。

茶如果不苦,便会觉得淡;茶如果不涩,便会觉得弱;茶如果不鲜,便会觉得闷;茶如果不甜,便会不好喝。

没有人天生喜欢苦涩味,而鲜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苦涩与鲜甜的平衡才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

苦、涩、鲜、甜这几种味道,一个也不能少。

苦涩与品质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没有苦涩味,苦涩味是淡还是浓,其实与茶叶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有的茶叶使用的原料粗老,内含物质少,喝起来粗淡无味。这样的茶滋味淡薄,没有茶味,没理由说不苦涩的茶就是好茶。

有的原料细嫩、做工精良的优质红茶,喝起来也主要以类似蜂蜜的甜味为主,几乎没有苦涩感,没理由说不苦涩就不是好茶。

有的海拔较低的台地茶,加之制作工艺粗糙,可能会出现浓重的苦涩味,让人难以入口,没理由说有苦涩味的才是好茶。

人喝到嘴里的茶味,其实是苦、涩、鲜、甜共同作用的结果。

感受茶汤的苦涩味,主要就是看苦涩在茶汤中是否协调,在增强茶味的基础上,又不会长时间占领口腔。

苦涩能够慢慢化开,苦中有甜,先苦后甜,方是好茶。

其实茶的品质好坏与否,绝不是单一的标准就可以决定的,一定要从色、香、味、形全面鉴别。

好茶苦涩入口即化,苦涩无法化开的茶是什么原因呢?


普洱茶通常都会有苦涩味,这里“不能化”的意思是指苦涩后不会甘甜,苦涩长时间停留在口腔。好的茶苦涩能化,并会甘回甜,越好的茶化的越快,回得越快,它那种“苦”是苦凉的、打开的。像古树茶,苦涩味消失的很快,马上回甘回甜,而且甘甜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令人感觉舒服、愉悦。喝茶应该使人解渴、生津的,品茶应该使人舒服、愉悦。但这都需要茶喝下去后,停下来去感觉。有些茶会使人越喝越口干,又苦又涩,甚至有胸闷、心烦、不舒服的感觉。茶不化的苦涩到底是什么呢?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茶树的生态说起,根据我们这些年在茶山的考察,我们先甄别茶树的生态,有原生态的古茶园;有新开发的茶园;有台地茶园;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有没有的。在茶园里,我们摘茶的鲜叶品尝,发现有施化肥,喷洒农药,打除草剂的,苦涩不能化,有胸闷、心烦的感觉;原生态的古茶园,苦涩能化。再细品,发现前者的苦是死的苦、实的苦,后者(生态古茶园茶)是凉的苦、开的苦。两者的苦是不一样,前者不能化,令人不舒服;后者能化,令人舒服。前者的苦是来自化肥、农药;后者的苦是来自茶的本身。喝这两种茶时,入口时两者区别不大,特别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分得开,但停下来,留口的感觉很多人都能分辨出来。

茶会苦涩的原因


很多人喝茶,仅凭一口,就妄下定论。入口苦涩,他就觉得这不是好茶,这是冤枉了茶的“苦涩”。

事实上,懂茶的人往往不会凭借茶的苦涩度来判断茶的好坏。茶的苦涩味只不过是茶的一种本味,从来都存在,但从来都不是唯一或者一直存在。

带有“苦涩味”的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茶,往往还是好茶,这是因为茶叶苦涩味的浓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所决定。

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

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

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这亦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

就普洱茶而言,凡茶品嫩度高、陈香显露、苦涩味低淡的,必是陈年老茶,是茶叶长期存放后,苦涩味物质大量降解、转化消失使滋味变得醇和的结果。

当然,也有其他原因造成茶的苦,采摘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这样的苦和茶本身有的那种苦味,是完全可区分的。

同样,无论茶质优劣,涩的存在是茶叶“与生俱来”的。茶之涩主要是由茶多酚类(主要是儿茶素、酚酸、缩酚酸等物质)、醛、铁等物质对人的味觉作用的结果。尽管人们总是把苦与涩相提并论,但涩与苦仍然分属于不同味觉。

涩是一种给人感受甚强却难以言表的东西,在味觉世界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它不是“麻”却略有“麻”意,并非苦而与苦相近,涩味像吃青柿子一样,与滑润呈相反状态,具有收敛作用。

涩,在茶的诸味中常常处于不受待见的地位,甚至不及苦。苦尚可清火解毒,有所谓“良药苦口”之说。而涩则令人难以下咽,味何以堪?所以茶人们制作茶品时,往往为祛除涩味而竭尽努力。

在茶叶制作中的“杀青”环节,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会造成茶叶具有较重的“青涩味”,普洱茶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陈化,经过氧化聚合过程,茶汤的涩味可能大大降低。

苦涩的茶不一定是坏茶,但苦涩化得快的茶一定是好茶。苦涩其实可以说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证明,苦涩化得快,证明制茶工艺好,是好茶。

所以,你可千万别冤枉了茶的苦涩,反而要懂得鉴赏与分辨它,这样才不会错过了那些好茶。

好茶会有苦涩味吗?好茶会有苦涩味吗?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饮品,因此大家经常会面临挑选购买茶叶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买到一款好茶,但是鉴于知识有限,往往很难判断一款茶叶好不好。

其实,苦不苦并不是判断好茶的标准。口味是一个非常个人主观化的感觉,你觉得苦,别人未必觉得苦。

“不苦不涩不是茶”这是肯定的,除非没有茶多酚的存在,苦涩是茶叶的基本口感,没有了这个属性,绝对不是茶。

有的茶叶粗老,没什么味。对懂茶的人来说,没有茶味;对不怎么喝茶的人来说,却是比较甘甜可口,觉得还挺好喝的,但是茶叶的内含物太少了还能是好茶吗?

这是一个疑问。

生普的角度来说,有的台地茶比山上的古树茶要苦,相对来说,不苦的茶更容易被不懂茶的人接受。然而,大家都知道,只要加工和储存没问题,山上的古树茶是要比台地茶要好的。

可见,苦的茶也不一定是好茶。

茶事频道的看法是:苦涩是茶的基本属性,关键就看苦涩是否能花开,是否能转化成生津回甘,也就是说协调度是否能完美。

也就是说:苦涩难化非好茶。

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苦味:主要由茶多酚、咖啡碱构成茶汤的苦味,苦味是所有的茶都不可缺少的滋味,如果没有苦味,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涩味:涩味是口腔中感到干燥、收敛的一种感觉。主要是茶多酚在起作用。苦味、涩味共同形成了茶汤的浓度、刺激性。

鲜味:类似味精的鲜爽味,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构成。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嫩茶的鲜味尤其明显。

甜味: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糖类物质构成。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味道,苦与甜的平衡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

这几大茶汤的口味,一个也不能少。

茶如果不苦,便会觉得淡;茶如果不涩,便会觉得弱;茶如果不鲜,便会觉得闷;茶如果不甜,便会觉得难喝。

一般来说:内含物丰富口感饱满,苦涩能化能生津才是好茶。

茶汤的每一种味觉因素,都是构成这一杯茶的有机因素。如果缺少了一个,都会觉得不够饱满不够有层次,因此苦涩味还是必须的。

那么也许有人就纳闷了,苦的茶不一定好,不苦的茶也不一定好,那怎么判断呢?

茶叶好不好,不单单只是看茶苦不苦,而是要看苦味化不化得开,化得快不快。

好的茶入口感觉到苦,但是其他感觉也同时充满口腔,茶汤一咽下去,一股甜味就从喉底涌上来,苦味在嘴里的感觉已经化掉,取而代之的是甘甜的回味。而不好的茶,往往一苦到底,苦得整个嘴巴、喉咙都感觉干涩,更不会有什么回甘生津。

茶是苦的,苦中带涩,先苦后甜,甘甜回味。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茶喝得让人觉得很舒服,而有的却苦得让人难以下咽的原因。

关于茶的苦涩,应该理性对待,合理认知。

普洱生茶为什么会有苦涩味?普洱生茶苦涩味原因分析


普洱生茶指的是一种直接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以自然陈放的方式直接处理,它没有像熟普一样,经过炒制。经常饮用生普洱的朋友会发现,相对于熟普洱来说,生普洱在口感上显得更加苦涩,它少了熟普的那份甘甜。那么,为什么生普洱喝起来会有苦涩味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生普洱茶

普洱茶之苦,主要来源于茶叶的本身和制造过程当中产生的化学变化。出现于茶叶本身的苦涩物质有多酚类、脂型儿茶素、儿茶素、咖啡碱、茶皂素、儿茶素等成分,其中生物碱所含的咖啡碱在高温冲泡茶汤时会溶解于水中,约有85%,云南大叶种茶叶因其内含物比起其它茶类丰富,所以普洱茶的苦涩味相对较重,不过经过一些年的自然陈化,苦涩会慢慢转化为甘甜。

好的生普洱茶常常有“入口苦而如喉甘”的感觉,这种“苦”、“涩”味进入口腔后,被感知直至消退的过程,常常被称为茶的“收敛性”。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感觉,又迅速消退,转成甜味;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则消退的慢,或直接就不会退去。

对于普洱茶苦味的处理,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同时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能力情况,而泡出适当苦味程度茶汤。所以在选购自己喜欢的普洱茶茶品时主要感觉一下苦在口腔中里是否能化,苦能化甜,涩而化甘,层次要多变,如此就是正常的苦涩。反之苦涩停留在口腔,锁定不化,没甜没甘那苦涩味就有问题。

以上就是对普洱茶的滋味苦涩这问题的解析,其实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带苦涩感的茶好吗?


很多人喝茶,仅凭一口,就妄下定论。入口苦涩,他就觉得这不是好茶,这是冤枉了茶的“苦涩”。事实上,懂茶的人往往不会凭借茶的苦涩度来判断茶的好坏。茶的苦涩味只不过是茶的一种本味,从来都存在,但从来都不是唯一或者一直存在。

带有“苦涩味”的茶,不一定是不好的茶,往往还是好茶,这是因为茶叶苦涩味的浓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所决定。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

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

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这亦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就普洱茶而言,凡茶品嫩度高、陈香显露、苦涩味低淡的,必是陈年老茶,是茶叶长期存放后,苦涩味物质大量降解、转化消失使滋味变得醇和的结果。当然,也有其他原因造成茶的苦,采摘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

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这样的苦和茶本身有的那种苦味,是完全可区分的。同样,无论茶质优劣,涩的存在是茶叶“与生俱来”的。茶之涩主要是由茶多酚类(主要是儿茶素、酚酸、缩酚酸等物质)、醛、铁等物质对人的味觉作用的结果。尽管人们总是把苦与涩相提并论,但涩与苦仍然分属于不同味觉。

涩是一种给人感受甚强却难以言表的东西,在味觉世界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它不是“麻”却略有“麻”意,并非苦而与苦相近,涩味像吃青柿子一样,与滑润呈相反状态,具有收敛作用。

涩,在茶的诸味中常常处于不受待见的地位,甚至不及苦。苦尚可清火解毒,有所谓“良药苦口”之说。

而涩则令人难以下咽,味何以堪?所以茶人们制作茶品时,往往为祛除涩味而竭尽努力。在茶叶制作中的“杀青”环节,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会造成茶叶具有较重的“青涩味”。普洱茶经过一定时间的贮藏陈化,经过氧化聚合过程,茶汤的涩味可能大大降低。

苦涩的茶不一定是坏茶,但苦涩化得快的茶一定是好茶。苦涩其实可以说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证明,苦涩化得快,证明制茶工艺好,是好茶。所以,你可千万别冤枉了茶的苦涩,反而要懂得鉴赏与分辨它,这样才不会错过了那些好茶。

说说茶叶的苦涩与鲜甜


茶水的味道苦中有甜,涩中有鲜,但是你知道茶叶的这些味道是由什么表现出来的吗?

先说说茶叶的苦味,茶叶的苦味主要来自于茶叶中含有的一种叫做咖啡因的生物碱,而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跟茶树的生长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在生长旺盛的夏天,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要比春天高。所以说一般夏天采摘的茶叶味道会更加的苦一些。

咖啡因还可以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但是如果人体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就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很强的刺激,出现醉茶现象,主要表现为身体出现手足颤抖、四肢无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如果已经出现了醉茶症状,我们可以通过喝糖水或者是吃甜点的方式来做缓解。

再说下茶叶的涩味,我们喝茶的时候感觉到涩,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茶多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儿茶素具有很强的收敛性,会让口腔产生发干、收缩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涩味。

儿茶素等茶多酚类物质的析出跟茶叶的冲泡温度有关,滚开的沸水会极大的增加儿茶素的析出量,从而导致茶汤的涩味更浓。

而茶叶的鲜主要来源于氨基酸,茶叶中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它具有鲜、爽、甜的口感。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茶叶的鲜,而去饮用一些刚炒制好的茶叶也是不好的。因为刚刚炒制好的茶叶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性较强,有可能导致胃痛、便秘等症状。

我们在品饮茶水的时候会感到甜,这是因为茶叶有茶多糖的存在,茶多糖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茶汤的甘甜,还可以增加茶汤粘稠度,让茶汤喝起来更加的醇厚顺滑。

总的来说如果一款茶让你感受到了苦尽甘来、醇厚顺滑,那么就可以说的上是一款好茶。

苦涩的茶未必就是不好的茶


人们在品普洱茶的过程中,常常以为,只要茶带有苦涩味,就是不好的茶了,但其实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茶叶带有“苦涩味”

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茶叶自身的苦味物质、涩味物质作用的结果,

二是病虫危害导致的。

因此不能简单的把带有“苦味”的普洱茶,定性为都是不好的茶。

有时,带有“苦涩味”的茶,往往还是好茶,这是因为茶叶苦涩味的浓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所决定。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

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

就茶树的一个枝条来说,决定茶叶品质的苦味物质,往往是嫩叶含量比老叶高,尤其是芽以下的第一、二叶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最高,依次减少。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

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这亦是中低档茶滋味比较淡薄的原因。就普洱茶而言,凡茶品嫩度高、陈香显露、苦涩味低淡的,必是陈年老茶,是茶叶长期存放后,苦涩味物质大量降解、转化消失使滋味变得醇和的结果。

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况是,采摘病虫危害严重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苦涩味往往比正常芽叶重,甚至出现“恶苦”、“腥臭”。云南茶区,茶树嫩叶常发病主要有茶饼病、茶白星病等,患有茶饼病的芽叶制成的产品,味苦易碎;患有茶白星病的芽叶制成的产品,味苦、腥臭、饮用后肠胃有不舒适感。

许多吸汁害虫危害茶树后,也会增加茶品的苦涩味,在云南主要有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虫、黑刺粉虱、茶叶跗线螨、茶网蝽等。受病虫危害的茶叶,可以通过叶底(茶渣)观察发现,叶底病斑虫叶多而滋味“恶苦”者,都是不好的茶叶,藏之无益。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7532.html

上一篇:拼多多危机,茶能否逃过一劫?

下一篇:茶有多健康,三个重要指标告诉你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