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的这个少数民族喝茶花样最多,不信你看!

2019-11-16

喝茶的习俗大多都根据地域来划分,不同的民族居住在不同的环境,转化成独特的生活习惯。而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茶叶这种东西是被玩出了花样的。

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云南哈尼族的喝茶习俗。哈尼族是早期参与茶树驯化、茶树培育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古老的民族迁徙史诗里都有关于茶的记载。cy316.COM

所以在哈尼族的饮食习惯上,茶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如今的哈尼族聚居部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文化。这些喝茶的方式非常有趣。

哈尼族跟许多农耕民族一样,都崇尚自然古朴的生活方式,在喝茶上,他们也以简单粗犷为主,利用最原始的灶具,用古老的喝茶方法,可以说是完美地继承了祖先喝茶的精髓。

1、土锅茶

热情好客的哈尼族,会用土锅茶来待客,这是他们认为的待客之礼。土锅茶又称待客茶,是一种古老又方便的饮茶法。将盛有清泉水的土锅支在铁三脚架上,待土锅内的水烧开沸腾后,再放入新鲜老茶叶,在煮茶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煮2~3道即可饮用。

待茶煮好后,将茶倒入竹茶蛊内敬客。茶汤味鲜浓郁,苦中带甜,令人回味万千。哈尼族通常利用山泉煮茶,用竹子做杯,好茶就在山野之间烹煮,带着自然的浓香,让人饮后飘飘欲仙。

2、烤茶

烤茶,其实就是在山野中简易的喝茶方式,烤着喝。也被哈尼族人当做在外面的待客之茶。烤茶的精髓在于劳作时饮用,让人提神醒脑,好继续工作。长期劳作在山野间的人,十分依赖烤茶。

在野外喝茶,茶叶和茶杯都取于自然。哈尼族人就地燃起一堆篝火,砍来一节鲜竹筒盛满清冽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煮,同时采摘适量新鲜老茶叶,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

待筒中水烧开后用手将烤茶揉碎入竹筒中,煮片刻后倒去茶渣即可饮用。烤茶带着竹子的清香,芬芳馥郁。在野外喝茶,更有韵味。

3、蒸茶

蒸茶也是哈尼族人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只要有人来到家中,哈尼族的人就会端出蒸茶招待。蒸茶较为温和,口感好。适合年纪大一点的哈尼人喝,在劳动赶集或狩猎归来的时候,顺手采摘新鲜的老茶叶,带回家中。

把茶蒸熟,晾干后装入盒子中备用,茶叶就算制好了。饮用时,取合适的量放入杯中,冲上沸水泡几分钟就可以饮用。这种蒸茶口感和茶汤都相对温和,喝完后有一股糯米香味,爽口诱人。

哈尼族的喝茶花样,你最喜欢哪一种?

小编推荐

少数民族喝什么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俗也是多姿多彩,作为茶文化大国,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喝茶上也都有自己的讲究,都各有特色,那么,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日常饮茶都喝哪些茶呢,有什么茶俗?

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品类

(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藏族酥油茶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白族三道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煨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

云南少数民族独特饮茶方式:竹筒香茶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仅滇南和滇西南就有10多个兄弟民族,如:傣族、彝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基诺族等,他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加工及饮食起居中,逐渐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饮茶方式。

竹筒香茶

傣族用茶历史最早,其饮茶方式也别具一格。傣族最喜欢饮用竹筒香茶,傣族语也称“腊跺”。制法: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下的鲜嫩竹筒中,放在火塘上烘烤6-7分钟,使筒内茶叶软化;接着用木棒将筒内茶叶压紧,再装入晒干茶叶,如此直到竹筒装满为止。将填满茶叶的竹筒放置火塘上继续烘烤,将竹筒烤制黄色,筒内茶叶也烘干完毕,再将圆形茶叶从筒内取出,掰少许入碗中,沸水冲饮即可。

竹筒香茶

德昂族最具特色的饮茶方式即酸茶,酸茶是一种以茶为蔬,腌而食之的方法。酸茶制法有两种:一是土炕法;二是陶器法。土炕法是将鲜叶采摘回家后,用新鲜芭蕉叶包裹茶叶,放入事先挖好的深坑内埋上7天左右;然后取出茶叶,放在阳光下揉搓,并晾晒至水分蒸发;待茶叶稍干时,再将其包裹好放回深坑内埋上3天,取出晒干后即可饮用。

酸菜

而用以做茶的酸茶,则在第二道工序时,在土坑内多埋几天,取出后要在碾臼中捣碎晒干。食用时,用水泡法后凉拌食用,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陶器法则是直接用陶罐腌制酸茶。

佤族用茶方法也很多,有苦茶、烧茶和擂茶。佤族煮苦茶,要选用大叶粗茶,放入一口大砂罐里,火塘慢慢熬煮,要把茶煮透,煮至茶水浓稠,才开始饮用。苦茶色如煨出来的中药汤,喝时虽然味苦,但喝后觉得清凉;烧茶与烤茶相似,先用壶将水煮沸备用,另取一块薄铁板,盛上适量茶叶,治愈沸水壶旁的火塘上烧烤,烧至茶叶发出清香、叶片呈焦黄色时,即倾如沸水中煮茶,沸腾后3-5分钟后倒入茶盅,即可饮用;擂茶是将采下来的新鲜茶叶放入木擂缸擂好,倒入陶罐内,加入姜、桂、盐共煮后食用。

少数民族有哪些


壮族"甜茶"

这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族"苦茶"

其做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苗族"花茶"

苗族同胞用冬瓜片、橙子皮切成小薄片,在上面刻出各种图案,再同桂花、白糖一起制成待客的"花茶".为表达对贵客的敬意,茶杯里常有"吉祥"、"祝福"之类的花茶片。花茶还是苗家青年恋爱中的传情物。小伙子来到姑娘家求婚,如果姑娘敬给小伙子的花茶里,有两片"并蒂荷花"和两片"喜鹊对鸣",表示姑娘同意;如果茶杯中只有三片花茶,则表示不同意。

回族"八宝茶"

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

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

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蛊,敬给客人。

彝族"腌茶"

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做法是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成了味道独特的"腌茶".

蒙古族"奶茶"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兑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道芳香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他们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藏族"酥油茶"

其做法是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宾客来访,全家人在帐篷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用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


[摘要说明]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

壮族“甜茶” 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旗“苦茶” 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苗族“花茶” 苗族同胞用冬瓜片、橙子皮切成小薄片,在上面刻出各种图案,再同桂花、白糖一起制成待客的“花茶”。为表达对贵客的敬意,茶杯里常有“吉祥”、“祝福”之类的花茶片。花茶还是苗家青年恋爱中的传情物。小伙子来到姑娘家求婚,如果姑娘敬给小伙子的花茶里,有两片“并蒂荷花”和两片“喜鹊对鸣”,表示姑娘同意;如果茶杯中只有三片花茶,则表示不同意。

回族“八宝茶” 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 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 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 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彝族“腌茶” 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蒙古旗“奶茶”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芳香、成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他们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江南北 少数民族皆好茶 关于少数民族皆好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大江南北 少数民族皆好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55个少数民族,他们也和汉族一样,把茶奉为最佳饮料,也有以茶待客的风俗,只是在具体饮用方法上,因为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饮茶礼节和习俗,在中华茶文化的园地中散发着独特魅力。

藏族的酥油茶

如果谈到对茶的喜爱,恐怕没有一个少数民族可与藏族相比,这是与藏族源远流长的饮茶历史分不开的。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她带去的嫁妆中就有茶叶。此后,随着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饮茶之风迅速遍及全藏,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中唐以后,汉地产的茶叶在吐蕃境内已应有尽有。宋朝时,中央政府分别在接近藏区的几个地方设立马市,专门进行以内地茶叶换取藏区马匹的贸易,这就是历史上说的“茶马互市”。至公元14世纪末,明太祖在今青海省会西宁等地设立了四个茶马司,一年内就以茶50多万斤换马13000余匹。

藏族同胞多生活在高原、草地,那里气候干燥、寒冷,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都是稀罕之物,生活以牛、羊肉、青稞以及乳酪等奶制品为主食,饮茶可以消除油腻、助进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和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正如《滴露缦录》一书中所说:“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正是由于这些长期的生活习惯及自然条件的影响,茶叶成为藏族同胞生活中最理想的饮料,故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他们最喜欢的是砖茶。砖茶,顾名思义,即是把茶压成块状的茶叶,这种茶叶不讲究几级几品,只要把老叶、老梗切碎压制成“砖”即可,不需要特别精细的制作。藏族同胞的饮茶方式同样表现出他们豪放的性格特征,一般每天要饮四遍茶,一天开怀畅饮上百碗,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据统计,他们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量已达8公斤,称得上“豪饮”了。

藏族同胞对酥油茶的配制和饮用习俗也很别致。首先用石臼将砖茶捣碎,放在盛有冷水的锅里用盛火熬煮,其间添几次冷水并充分搅动,然后用竹制过滤器滤去茶渣,茶汤倒入圆形的木质桶内,并加入酥油和少量盐,用脚踩住木桶外的皮绳以固定茶桶,用双手提动桶内的一木柄上下有节奏地搅动,但木柄不能提出茶汤面,否则茶会溢出桶外,充分搅动一两分钟,使酥油与茶水完全交融混为一体,酥油茶即告做成,如再放入奶粉、红盐(因盐中含有较多红土)之类,则更添其美色美味。打好后的酥油茶要立即倒入铜壶内,并煨在微火边,以保持一定的茶温,这样以便随时饮用和待客。

酥油茶喝起来咸里透香,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喝茶成为是藏族同胞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他们无论男女老幼都离不开茶,有些老人甚至会向别人唠叨,他因为茶喝得不够,所以才生了病。一般来讲,藏族同胞每天要喝“四遍茶”:第一次叫“斗麻”,一清早起来,先把碗底放上一撮炒面、一撮干奶酪和一片奶油,然后倒入茶水,茶喝够了,再把碗底的食物用手指搅成面糊吃下,这就是他们的美味早餐;第二次是正午时分,除了喝茶,还要吃一些烤饼、灌肠之类的冷食;第三次是下午茶,喝足茶以后,用手拌一碗糌粑吃;最后一次是晚茶,藏族同胞每当晚饭后,就围坐在牛粪火堆旁,捧着那色泽红润的热茶,边喝酥油茶边唱歌,一直要喝到睡觉前才罢休。

藏族同胞的好客也是人所皆知的,当地人把酥油茶作为招待客人的珍贵饮料,他们总是毕恭毕敬地把你请入帐篷,让坐在尊贵的位置上,斟满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双手捧给客人,客人喝一口主人就随即倒满,始终保持满杯。如果将茶一饮而尽,就是要起身离去不再饮茶的表示了。盛酥油茶的茶具也颇具特色,他们认为用大碗饮茶会失去饮茶风味,因此最传统最常见的是一种木质的小型碗。游牧在外的藏族同胞总要随身携带一只木碗,走到哪里渴了,就拿出木碗随便走进哪家帐篷都会受到热情款待,而绝不会被人认为是失礼和可笑的。

茶在藏族同胞生活中的地位,就如一首民歌所唱的:

麋鹿和羚羊聚集在草原上,

草原上有花就更有幸福;

男女老幼聚集在帐房里,

帐房里有茶就更有幸福。

纳西、苗族的盐巴茶

盐巴茶是纳西族、苗族、彝族、怒族等云南境内少数民族普遍饮用的一种茶。它的制作方法是:将饼茶放入特制的小瓦罐内,经微火烤香,将沸水加入罐中,煨上几分钟,再将块盐(井盐)放在瓦罐茶水中浸几下即取出,使茶汤略有咸味即可,然后将罐中的浓茶倒入茶杯中,适当加开水冲淡,即可饮用,一般都是边煨边饮,一直到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盐巴茶汁呈橙黄色,喝起来咸中微带苦味,很受当地人的喜欢。这些民族的饮茶之盛也并不亚于藏族,当地人普遍反映:“一天不吃茶,走路脚打颤。”严重的还会头昏脑涨,四肢无力,以至影响正常的劳作,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害了“茶病”。现在,像怒族这样的少数民族一般全家每人一个茶罐,当地的俗语说:“包谷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玉米是怒族人生活中的主食,和茶叶相提并论,可见盐巴茶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他们每日只吃两次正餐,却要饮三次茶,怒族地区广为流传着这样的饮茶谚语: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午茶一盅,劳动轻松;

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一日三盅,雷打不动。

侗家人的煮油茶

大凡去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侗家人那清香爽口、充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味的“煮油茶”。侗族虽没有品茗的习惯,却有常年四季吃油茶的风俗。

侗家所用的茶,品种极其繁多,有自种茶,也有野生茶。采摘来的茶叶,先用开水略烫一下,使其柔软,然后把它塞入蒸糯米饭用的木甑内,用手压紧,约一寸厚时就隔着一层丝瓜布,再继续塞入。这样一层茶叶一层丝瓜布,直至塞满为止。茶叶经过蒸煮,自然黏合,取出晒干或晾干,像盘子一样的茶饼,就成了侗家常年储备的“煮油茶”原料了。

“吃油茶”侗语叫“记协”,一般每天吃两次。第一次是在清晨出工前,第二次是下午收工后,连同正餐共四顿。侗族人也非常好客,随时有客人到家,随时以“油茶”相敬。煮油茶由家中主妇操作,自有一套严格的配制方法。架一口铁锅,待锅里的茶油滚辣,将晒干的糯米饭粒(也叫阴米)放入锅内,立即膨胀如粒粒金珠。米花炸好,又炸黄豆或花生备用。然后往锅里放一把灿米,炸焦时,从事先准备好的茶饼上撕下茶叶一起炒拌,片刻,闻到香味,立即冲入冷水。滚开一阵,再用自制的竹篾漏勺过滤,味浓的油茶水即成。这时候,主人在每个客人的碗里放一勺油炸米花和一撮黄豆或花生,冲瓢滚沸的油茶水,连同筷子一并递给客人,说一声“请吃茶”,当色香味俱全的煮油茶端到面前时,客人们已经垂涎欲滴了。但第一碗茶必须首先递给在座的长者或上宾,以示敬意。吃完第一碗茶,客人将空碗递还主人,主人再往碗里加入切成小片的糍粑、糯饭、籼饭、熟红苕等食物,面上放米花、黄豆,泡入茶水后,依次递给每个客人,吃油茶的人即使十个八个,主人是绝不会把茶碗递错,因为主人在桌上排列空碗时已心中有数了。如果吃饱了,就连同碗筷一起递还主人,或放在桌上,表示不吃了。侗家的这种吃油茶礼俗,真是既文明,又礼貌。

拉祜族的竹筒茶

竹筒茶,是云南省黑河两岸拉祜族颇有特色的一种饮料。他们先将春天的嫩茶叶摘下来,炒揉好后,装入砍来的新嫩毛竹筒内,塞得严严实实后封闭筒口,放在火塘边慢慢烤干,然后劈开竹筒,筒内的茶叶就成了一个圆柱体茶柱。以此泡出来的茶水,色味纯正、清冽,既有茶香又有竹香,拉祜族人称这种“竹筒茶”为“瓦结那”(即“竹香茶”的意思)。如有客人到家,主人用小刀削下一小块,放入小茶罐,冲进开水,稍待片刻,便倒出第一碗茶。他们的规矩是主人喝了头碗茶,才双手将第二碗茶敬给客人,而且客人也要用双手去接,主人才把你看作“呀嗟”(朋友)。为什么头碗茶是主人喝呢?这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没有毒,二是先尝尝可不可口。拉祜族人的纯朴可爱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本文《大江南北 少数民族皆好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吃茶”法,你尝试过几个?烤茶是哪个民族的?


导读:很多茶友应该了解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有着很多各式各样的喝茶的方式。这些“吃茶”的方法,是大部分茶友无法接触到的。今天作者就与大家分享几种少数民族独有的“吃茶”法,大家一起涨涨见识。

1、多样化的烤茶

烤茶是云南最具民族特色、认知度最高的民族茶饮法,云南边疆的佤族、拉祜族、彝族和纳西族等民族常用烤茶招待客人。

普洱市澜沧县拉祜族的“烤茶”,首先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将云南晒青毛茶或者普洱生茶散茶放入土罐进行抖烤,待罐中茶叶茶色微黄,茶香四溢时将开水冲入罐中,烧煮片刻后将茶汤倒出,再品饮茶汁浓度,如茶汤过浓,加入开水调节,等茶汤浓度适宜时,倒出正式饮用。

佤族“烧茶”与烤茶相似。先用壶将水煮沸,然后将茶放在一块薄铁板上置于火塘上烘烤,待茶叶焦黄,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煮好后,将茶水倒入杯中饮用。佤族日常生活中还喜欢喝苦茶,苦茶是用一口大砂罐,若无砂罐也可用大茶缸或土罐,在火塘边熬煮云南大叶茶,煮一次放一两(50克)左右,直到将罐中的茶水熬到只剩下三五口为止,所剩的这几口茶汁就是苦茶。这样熬煮出来的苦茶,色如煨出来的中药汤,饮用时就罐抬起来喝,喝时虽然微苦,但其后顿觉清凉。

临沧市沧源县糯良乡一带的佤族,新熬煮出的茶水浓得几乎像茶膏,喝上半口就足以解渴。

纳西族的“龙虎斗”,将茶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叶烤黄后,冲入开水煮茶,后将煮好的茶冲入盛有小半杯白酒的茶杯内,顿时杯内发出清脆的响声,响声过后即可饮茶。龙虎斗被纳西族认为是解表散寒,治感冒的良药,深受纳西族的喜爱。

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尝试动手烤茶,烤出茶的原味,烤出云南大山森林、阳光雨露的味道,体验云南少数民族别样的原始风情。,专注分享传播中国茶文化,做你专业的私人茶生活顾问。都市人群如何才能制出一杯甘淳饱满的烤茶,曾做过分享,如想亲自动手烤茶,请加微号:了解。

2、白族“三道茶”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文化而被人熟知。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后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砂罐烤热后,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时,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后将煮沸的茶水倒入茶盅,茶容量一般为五分满,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经烘烤、煮沸而成的第一道茶,茶汤色如琥珀,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第二道茶,称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煮成的茶,香甜可口。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与前一道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煮沸后将茶汤倒出,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道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3、彝族打油茶

打油茶在云南丽江市永胜县最为流行,那里居住着白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当地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汉族饮食文化相融,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打油茶茶饮法,当地坊间甚至流传着“丽江粑粑,鹤庆的酒,打油茶呀家家有”的俗语。

制作打油茶,先将土罐放到炭火上预热,待罐内水汽烘干后,放入适量香糯米、花生、麻子、花椒烤制香味四溢。后投入适量新鲜猪油,并不断烘烤搅拌,使罐内油、米受热均匀,充分相融。等米烤黄后将适量茶放入罐中即可,待茶炸至金黄,再注水。等茶水沸腾,即可倒出饮用。打油茶融茶香、米香、油香为一体,香气浓郁四溢,滋味独特,汤色乳黄。

4、傣族“竹筒茶”

傣族人习惯把晒干的青茶装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入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分钟左右筒内茶便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的茶舂压紧后,再填春茶烘烤,这样边烘、边舂、边填、直至茶填满竹筒为止,待茶烤干后,破开竹筒取出茶煮泡饮用。

5、僾尼人“土锅茶”

西双版纳僾尼人用土锅将山泉水烧开,然后放入南糯山特产茶叶“南糯白毫”煮几分钟,后将茶水倒入竹制的茶盅中饮用。

6、基诺族“凉拌茶”

将鲜嫩的茶叶揉软搓细,放入碗中,随即加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等凉拌食用。这种食茶法沿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7、布朗族“青竹茶”

将泉水盛于一尺多长的鲜香竹内,烧开,后将茶放入竹筒内,待茶水煮沸后将其倒入寸长的竹盅内饮用。

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茶饮法,多与“火塘”分不开,可以说是云南少数民族“火塘文化”的延伸。以前,火塘是找一块一米见方的地,中间垒上砖石,生火,用于取暖、做饭。后来,大都改用铁三脚架。火塘燃料为木柴,火塘常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在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家中,火塘是取暖、照明、做饭、睡卧乃至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每家通常都有一个或几个火塘。

少数民族茶俗之——云南西双版纳的茶祭风俗


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下面的一个自治州,其位于云南省的最南部地区,与老挝、缅甸等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此外,西双版纳还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除了傣族外,还聚集着其它重要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在西双版纳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产业如今已经成为西双版纳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而每年各民族必办的茶俗祭祀典礼也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展示。

茶叶祭祀典礼

在西双版纳茶区,茶叶是各民族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祭品之一。

“茶祖会”上以茶祭茶祖

诸葛亮是云南茶区多民族共同尊奉的“茶祖”。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一带的茶商都要组织当地各民族群众举行“茶祖会”,用猪、羊、酒、茶等祭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哈尼族必不可少的重要祭品——茶叶

哈尼族信仰原始宗教,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哈尼族崇拜祖先,每户供有祖宗神位“阿培波罗”,每年秋收及节庆都要多次举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列祖列宗的尊敬,并祈求祖先的护佑。祭祖时要在供桌上摆上米饭、鸡肉、茶叶、酒、盐等祭品。

哈尼族崇拜多神,所信神灵有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恶鬼、魂灵等等。从事某项活动,必先祭祀有关的神灵,祈求保护,因而产生了众多的祭神活动,祭神时也必须以鸡肉、米饭、酒、茶等祭品供奉。如每年春茶开采时,必先要祭拜山神和古茶树神,祈求茶叶增产、增收。

基诺族以茶祭鼓

大鼓是基诺族祖先躲避洪水的器物,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每年新年节(特懋克节)都要举行祭鼓仪式,祈求祖先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鼓仪式由巫师主持,祭品有猪、鸡、米饭、茶、酒等。

傣族、布朗族用茶“赕佛”

傣族、布朗族均信奉小乘佛教,每年都要到缅寺进行多次“赕佛”等宗教活动,同时要听经祈福,并求风调雨顺、粮茶丰收。“赕佛”时,茶叶是重要的“赕品”之一。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喝的是什么茶?


翻开中华民族辉煌的茶文化史,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同时期茶俗的原形轨迹,虽然传说神农氏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发现了茶,而且已经掌握了茶叶的基本的用法,但是把茶叶当成一种精神享受,有记载的是在西汉开始的.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无度之风。到了唐代的时候茶道风行,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的第一部关于茶的书,提出了一整套的有关茶叶的文化、艺术、思想等等。

到了宋代是茶文化的发展的最关快也是最深入的时期,也是上下连接和过度的时期。什么是深入发展呢?是既有豪华机致的宫廷饮茶文化,有带动普通的百姓的饮茶的文化。那么上下连接又是怎么讲呢?它就是继承和发扬了在唐代已经有了的精神意趣的茶文化。更深一步的把儒学的内省的观念特切的加入到了饮茶之中,又将喝茶在各个阶层生活和礼仪之中贯穿起来,以后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现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日常饮茶品类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

(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

(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

(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

(39)阿昌族:青竹茶。

(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

(42)乌孜别克族:奶茶。

(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

(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

(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

(46)鄂温克族:奶茶。

(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

(48)京族:青茶、槟榔茶。

(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

(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

(51)珞巴族:酥油茶。

(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

(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

(54)鄂伦春族:黄芹菜。

(55)门巴族:酥油茶。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409.html

上一篇:干泡台的茶席如何布置?

下一篇:按体质喝茶,才能真正养生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