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喝茶有3种生津感受?

2019-11-16
在品味这一期岩茶的时候,可能一开始会有微微苦涩的感觉,但苦涩化开之后,就会生津。津,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在喝茶时,因为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糖、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物质,可促进口腔排出唾液,这就是“茶生津”。生津一般也会伴随着回甘出现。可以说,品质越好的茶,生津出现得快时间也越持久。1、两颊生津当口腔内膜尝到茶汤后,因为茶多酚的刺激,会引起口腔内两侧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分泌出唾液,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生津属于“两颊生津”。但并非所有的涩感都会生津,“涩而不开”就是不能生津的涩感。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温和且回甘,有时生津太多还会有口水积得太多的现象。2、舌面生津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负责味觉的功能,没有唾液腺。但茶汤经过口腔后,口内唾液会慢慢分泌出来。这种分泌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而是更柔和一些,会感觉到舌头上面非常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但由于生理构成,舌面生津应该是其它处生津,然后蔓延到舌面的一种交叉感受,所以缓和而不迅猛。3、舌底鸣泉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遇,舌底鸣泉虽然表述生动但比较难遇。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下会清晰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生成,像冒出细小泡泡,如同泉水涌动的感觉,这就是舌底鸣泉现象。还有一种技术性的“舌底鸣泉”:当茶汤入口时,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也叫“鸣泉”。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饮茶,喝任何饮料时都可以这么做。了解到这三种生津的现象,品饮好茶时,就可以文艺具体地描述生津感受啦!

小编推荐

喝茶的3种生津感受你都体验过了吗? 喝茶生津感受


我们在喝茶时,除了回甘,还有一种现象也能判断一款茶的好坏,就是生津。

1.为什么会感到生津?

津,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解渴,“望梅解渴”中,就是唾液起到了作用。

在喝茶时,因为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糖、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物质,可促进口腔排出唾液,这就是“茶生津”。

一般来说,品质越好的茶,生津时间越为持久。

2.如何感受生津呢?

喝茶生津一般有三种情况:两颊生津、舌面生津和舌底鸣泉。泡上一杯好茶,和小懂一起体会这三种生津吧!

一、两颊生津

小懂曾经喝过一款茶,对于当时的感受现在都记忆犹新:几杯茶汤过后,始终觉得口腔内部卷缩,两颊的肌肉像痉挛般难受,并且口干舌燥,喉头也发紧不顺,会感觉到渴,却不想再继续喝茶……

后来问过有经验的茶者,才知道这属于“涩而不开”,是部分劣等茶的一种表现。

有资料表示,口腔内膜尝到茶汤后,因为茶多酚的刺激,会引起口腔内两侧(左右脸颊的内面)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分泌出唾液,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生津属于“两颊生津”。

但并非所有的涩感都会生津,小懂感受过的“涩而不开”就是不能生津的涩感。

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温和且回甘,有时生津太多还会有口水积得太多的现象呢。

二、舌面生津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负责味觉的功能,没有唾液腺。

曾有人用不同年份的白茶做对比,最终得出一般存放7~10年的优质福鼎白茶,可以感受到舌面生津的效果。

茶汤经过口腔后,口内唾液会慢慢分泌出来,但这种分泌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而是更柔和一些。会感觉到舌头上面非常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

小懂听过最美、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舌面生津,好像舞台上的一块干冰,乳白柔和的浓烟,缓缓冒起而散落充满了整座舞台。

但由于生理构成,舌面生津应该是其它处生津,然后蔓延到舌面的一种交叉感受,所以缓和而不迅猛。

三、舌底鸣泉

“两颊生津,舌底鸣泉”是邓时海大师在《普洱茶》书上对号级普洱茶品饮口腔描述常有的生动词语,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遇,舌底鸣泉虽然表述生动但比较难遇。

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下会清晰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生成,像冒出细小泡泡,如同泉水涌动的感觉,这就是舌底鸣泉现象。

一般要品饮到很好的茶,才会遇到舌底鸣泉,不知道有没有茶友感受过这么神奇的生津,记得留言告诉小懂哦!

还有一种技术性的“舌底鸣泉”:当茶汤入口时,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

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也叫“鸣泉”。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饮茶,喝任何饮料时都可以这么做。

了解到这三种生津的现象,待品饮好茶时,就可以文艺具体地描述生津感受啦!

喝茶有3种生津感受,你都体验过吗?有哪些为什么如何


我们在喝茶时,除了回甘,还有一种现象也能判断一款茶的好坏,就是生津。

为什么会感到生津?

津,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解渴,“望梅解渴”中,就是唾液起到了作用。

在喝茶时,因为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糖、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物质,可促进口腔排出唾液,这就是“茶生津”。

一般来说,品质越好的茶,生津时间越为持久。

如何感受生津呢?

喝茶生津一般有三种情况:两颊生津、舌面生津和舌底鸣泉。泡上一杯好茶,和小懂一起体会这三种生津吧!

一、两颊生津

小懂曾经喝过一款茶,对于当时的感受现在都记忆犹新。几杯茶汤过后,始终觉得口腔内部卷缩,两颊的肌肉像痉挛般难受,并且口干舌燥,喉头也发紧不顺,会感觉到渴,却不想再继续喝茶……

后来问过有经验的茶者,才知道这属于“涩而不开”,是部分劣等茶的一种表现。

有资料表示,口腔内膜尝到茶汤后,因为茶多酚的刺激,会引起口腔内两侧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分泌出唾液,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生津属于“两颊生津”。但并非所有的涩感都会生津,小懂感受过的“涩而不开”就是不能生津的涩感。

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温和且回甘,有时生津太多还会有口水积得太多的现象呢。

二、舌面生津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负责味觉的功能,没有唾液腺。

曾有人用不同年份的白茶做对比,最终得出一般存放7~10年的优质福鼎白茶,可以感受到舌面生津的效果。

茶汤经过口腔后,口内唾液会慢慢分泌出来,但这种分泌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而是更柔和一些。会感觉到舌头上面非常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

小懂听过最美、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舌面生津,好像舞台上的一块干冰,乳白柔和的浓烟,缓缓冒起而散落充满了整座舞台。

但由于生理构成,舌面生津应该是其它处生津,然后蔓延到舌面的一种交叉感受,所以缓和而不迅猛。

三、舌底鸣泉

“两颊生津,舌底鸣泉”是邓时海大师在《普洱茶》书上对号级普洱茶品饮口腔描述常有的生动词语,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遇,舌底鸣泉虽然表述生动但比较难遇。

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下会清晰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生成,像冒出细小泡泡,如同泉水涌动的感觉,这就是舌底鸣泉现象。

一般要品饮到很好的茶,才会遇到舌底鸣泉,不知道有没有茶友感受过这么神奇的生津,记得留言告诉小懂哦!

还有一种技术性的“舌底鸣泉”:当茶汤入口时,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

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也叫“鸣泉”。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饮茶,喝任何饮料时都可以这么做。

了解到这三种生津的现象,待品饮好茶时,就可以文艺具体地描述生津感受啦!

都说回甘生津,你感受过这几种生津吗?


喝茶之所以令人愉悦,是在于茶汤与口腔的互动,就像我们很喜欢回甘的感觉。但是往往还有一种感觉容易被忽略,就是伴随着回甘出现的生津。

何为生津?

津,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

生津,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维生素、咖啡碱和有机酸对口腔粘膜起刺激作用,促进唾液分泌;同时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可与唾液发生反应,芳香物使口感清香。

一般来说,好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即便饮完数个小时、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觉十分美妙。

生津的4种表现

按生津部位与感受划分的四种生津类型:两颊生津、齿颊生津、舌面生津、舌底鸣泉(舌下生津)。

两颊生津

当口腔内膜尝到茶汤后,因为茶多酚的刺激,会引起口腔内两侧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分泌出唾液,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生津属于“两颊生津”。

但并非所有的涩感都会生津,“涩而不开”就是不能生津的涩感。

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温和且回甘。

齿颊生津

齿颊生津的感受基于两颊生津更进一步,先是感受到有大量的唾液分泌,而后嘴边觉有香气生出,余香在肺腑间蔓延开来,如沐春风。

舌面生津

茶汤经过口腔后,口内唾液会慢慢分泌出来,但这种分泌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而是更柔和一些,会感觉到舌头上面非常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

但由于生理构成,舌面生津应是其它处生津,然后蔓延到舌面的一种交叉感受,所以缓和而不迅猛,令人舒适。

舌底鸣泉

生津不断犹如泉涌,“舌底鸣泉”对顶级普洱茶的品饮体验可以说是很生动了。

这个词出于邓时海《普洱茶》一书,说的是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下会清晰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生成,像冒出细小泡泡,如同泉水涌动的感觉。

在中国传统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至宝。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同时回甘生津也是判断一款茶品质好坏的标准之一。

总的来看,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体会到茶在时间沉淀过程中温柔细致的美。

为什么喝茶可以生津回甘?


甜味是一种人类本能喜欢的味感,它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我们对茶中的“甘甜”也会表现出好感。“甘醇”、“甘”、“回甘”这类词语总是用来表达高档的茶叶的品质。

总结来说,味觉对茶汤感受的回甘生津有几个原因:

一、茶叶中含有的糖类成分

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茶中的包含了多醣与寡糖。茶中呈现甜味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蔗糖,还有在加工中形成的麦芽糖。

二、“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也就是苦尽甘来。茶汤中含有许多咖啡因、绿原酸、儿茶素等苦味成分。这些成分导致茶汤入口后,使我们感到苦味,但人的感官会自动调整以适应这种苦味。等到这些苦味过后,茶中糖类物质随即带来的安慰,以致会产生一种很甘甜的感觉。但也不是越苦的茶回甘就越好,许多茶说我们仅仅感受到锐利的苦味,却感受不到一丝回甘;这是因为茶中茶多酚成分与糖类成分含量不够协调的原因,以致于苦味化不开,甘味引导失衡,这也是茶品之区别。

三、人体生理需求反应

人的味觉和身体健康因素有关,身体健康时,我们喝下苦味明显的茶汤之后,立刻喝一口白开水,也会发现那白开水会变甜,这就是一种身体需要信号反应。再如我们刚逛完商场回来时,带着那种身体干渴的需求,再喝上一杯好茶,那种幸福,我不说你也知道。换句话说,如果你感到身体不适,如感冒之类,你再去品茶时,你会感觉味觉给你带来的感受是苦味比甘味来得更多一些,这就是身体生理需求的反应。

四、生津是涩感转化的结果

茶汤中的茶多酚引起口腔的涩感。但涩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茶多酚苦涩味化掉时,收敛性转化,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就呈现生津的感觉。

喝一种茶生津止渴除口臭


口渴是每天都会面对的事情,而且口臭也是很多人的烦恼吧,但是如何才能够做到口臭、止渴的功效我想有口臭的人都会关注着这样的问题吧,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正常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除了帮助进食和消化,它们还是口腔里的天然清洗剂,如果唾液分泌减少,很容易引起口臭。正因为这个道理,经常口干的人应该多喝些桂花茶。不但生津止渴,还能防治口臭。

桂花又名九里香,香味清新,将桂花蒸馏而得的“桂花露”,是醒脾开胃、疏肝理气的上等饮品,还常用于缓解咽干口燥、口臭牙痛,泡桂花茶也有相似的作用。由于桂花性味辛温,因此在春季最好用性质偏凉的绿茶或乌龙茶与桂花相配,取干桂花3克,绿茶或乌龙茶5克,沸水冲泡6分钟,即可饮用。

此外,体质虚寒、经常胃寒的人,可以煮点药王茶水喝。药王茶亦药亦茶。“亦药”可以调理机体功能,“亦茶”可以修心养性,更方便坚持。作为“药”,药王茶“性平,味微甘。可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化湿,明目,调经,可长期当茶饮”。对人体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全面调理功能。尤其对心脑血管、胃肠道及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有全面的预防和保健作用。作为“茶”,它质轻味浓、形拙品贵、清香醇厚、茶汤黄亮、清澈透明,七泡后犹有余香,应属上品的茶叶,是品茗休闲、养生延年的“第一茶品”。

喝茶的3个佳时间


中国人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是很多人的挚爱。虽然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季节品茶。可以说,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帮您排出最佳的喝茶养生时间表。

早上9点一杯花茶。杨力建议,人一天喝3杯茶最合适。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早茶最宜选花茶,花茶经过二次加工,混合了鲜花的浓郁和新茶的清香,能够芳香醒脑,对一天精神都有提升作用。但要注意,失眠人群不适合饮用花茶,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睡眠障碍,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花茶。花茶适合用盖碗瓷杯冲泡,不强调赏茶,而讲究品香。可以用刚开不久的水冲泡,盖上盖闷泡一会儿后,揭开杯盖,可以闻到花茶的沁人芬芳,让人精神振奋。

下午1点一杯绿茶。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江用文表示,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因此,绿茶适合现泡现喝。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

晚上6点一杯红茶。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杨力表示,红茶最适合晚上喝,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影响小。寒性体质的人可以多喝红茶,它温中驱寒,对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较有用。在泡茶方面,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保健功能。因而泡红茶最好用沸水,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另外,晚上8点后应尽量不再喝茶。

春夏季节多喝绿茶。除时间外,喝茶还讲究季节。杨力建议,绿茶在春夏喝最顺应时节,春天适合喝信阳毛尖和碧螺春,这两种绿茶都有生发作用,可以缓解春困;夏天喝绿茶能清热解毒、降低血脂。另外,热性体质的人也应多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凉。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时不宜喝绿茶,其丰富的茶多酚有收敛作用,会刺激肠胃,空腹情况下这种刺激更强。

秋天最该喝青茶。青茶,即乌龙茶,以铁观音、冻顶乌龙为代表。江用文告诉记者,乌龙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温,非常适合秋天饮用,可以兴奋神经,使人神清气爽。泡乌龙茶时,茶叶要多放,一般以10克为宜,约装满紫砂壶容积的一半。冲泡时水温以沸水为宜。乌龙茶可冲泡5-6次,时间可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黑茶冬天喝最适合。黑茶,尤其是熟普洱茶,茶性温和,冬天饮用最为合适。杨力说,冬天寒气重,是阳气闭藏的季节,熟普洱可以生热暖胃。另外,普洱茶还具有一定的控制体重的作用。用低热量的普洱茶,代替日常的甜饮料,可以控制热量摄入。冲泡黑茶可以用小茶碗或紫砂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营养成分充分溶出。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更香醇。

最后,小编特别提醒,四类人不宜饮茶养生。第一是失眠人群;第二是心动过速的人;第三类是肾功能不好的人、肾衰患者;第四是孕妇,喝浓茶会造成胎动不安,甚至引起早产。另外,慢性病患者喝茶时要注意选淡茶。

针对不同的病症,小编还推荐了几款养生茶:脸上起痘、舌尖红、牙痛、上火的人可以饮用清热的竹叶茶、银花茶、菊花茶;血脂高、血管堵塞的人可以选择活血化淤的山楂茶;糖尿病患者适合喝葛根玉竹茶来辅助降糖;心气弱、爱心慌的人群可以试试养心的桂圆茶;消化代谢弱的人适合饮用陈皮茶、大麦茶、糊米茶;寒气重、受寒、肚子疼的人可以喝一杯温中散寒的红糖姜茶;爱感冒、过敏的人喝灵芝茶可增强免疫力。

都说喝茶生津,可为什么你喝茶就口干舌燥?


普洱茶的生津效果形成良好的喉韵感。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在中国传统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至宝,有“延寿浆”之美誉。

口中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顺,另一方面可以滋润自己的生命,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意境。

原以为喝茶可以解渴,不想有时喝茶后,不少茶友反映有时喝茶会感到口干舌燥。这种情况正常吗?是不是茶叶不好?

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总结了喝茶时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这里首先需要排除的,是饮茶人自身身体状况欠佳的背景。正常人舌面一般会有津液滋润,反映为舌面的润燥。

在中医上,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而津液过少就会口感舌燥,无苔干燥表明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

经常性的口干舌燥,这跟喝茶本身关系并不密切,另当别论。

除去病理的原因不讲,喝茶感到口干舌燥的主要原因:

茶多酚引起的干涩

茶叶中含有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入口会在舌头上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让舌头发干、发涩。这层膜破掉之后,便转化成了大家常见的回甘,这也是一种好茶的标志。

同时,这种状况一般也会在茶多酚含量较高的茶类比如绿茶、生普等往往会更加明显。

饮用过热茶引起的干涩

饮茶提倡热饮或是温饮,但过热饮用会烫伤口腔,产生一种干涩感。其实我们喝过热的开水,也会有相似感受。

此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气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

一些茶所谓的“火气”较大

一方面,传统医学认为,食性有“四性五味”之分,寒、凉、温、热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

茶类中,则以绿茶、白茶最凉,新制的熟茶茶性较热,而红茶、老熟茶茶性则要更为温和。

另一方面,一些新加工出来的茶叶,如刚刚经过杀青干燥的绿茶或是刚刚烘焙过的茶叶,往往“火气”未消,这时饮用,一些人往往舌面、喉咙会有一种干涩感;

而绝大多数茶类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此外,一些人对茶毫反映敏感,对于一些多毫的茶如碧螺春、白毫银针等,喉咙受到刺激,会有种痒与干的感觉。

如此,我们便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喝茶会有舌面发干的感觉。其实,它如同我们感受其他味觉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可不必担心哦。

回甘和生津有什么区别?


一泡好喝的茶,给人的感觉就是甜和润,促成这两种感觉产生的原因,就是喝茶的人常说的“回甘”和“生津”。

什么是回甘?

回甘效应是主要由苦涩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1、通常认为“回甘”产生的原因

茶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植物,因为并不是所有植物都同时具有苦和回甘这两种滋味,如苦瓜只苦不甘,甘草是甘而不苦。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茶汤回甘滋味的产生通常以苦涩味作前提,茶汤苦涩味之后而有甜味的产生。好的茶常常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被认为是评判是否为好茶的指标之一。

2、最新理论:“水解单宁”作用与对比效应

最近也有学者提出,“苦回甘”是一种误解,回甘产生的原因,第一水解单宁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单宁,品饮过程中容易分解。在舌面上停留的水解单宁会在短时间内分解出葡萄糖,于是饮茶人感觉到“回甘”。

第二,咖啡碱等苦味物质会与之形成对比效应,使得这种“回甘”感显得更为强烈。所以苦味的作用是产生对照作用,而不直接产生“回甘”。

何为生津?

在中国传统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至宝。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优质的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丰富,生津功能特强,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

1、生津产生的部位

普洱茶的生津会使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不同的年份、不同地域的茶,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生津部位和效果。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一书中给出一款普洱茶这样的评价:“两颊生津,舌底鸣泉。”这可以说是生津的最高境界了。

2、生津的产生原因

由于茶叶中含有维生素、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而且,茶叶中的这些成分有特定的功效。具体来说,茶叶中的维生素、咖啡碱和有机酸对口腔粘膜起刺激作用,能够促进唾液分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可与唾液发生反应;芳香物使口感清香。

总的来说,回甘就是苦涩后产生甜的感觉,生津就是饮茶后口腔中的不同部位不断涌出细小的“水泡”。

人们喝茶常常把回甘与生津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两个概念、两种感觉。有的茶,有回甘,但未必会生津;也有的茶,则会两者兼具,品质不好的茶,品不出回甘生津。在品茶过程中,回甘与生津的程度可以帮助你品出一款茶的品质,但也需综合香气、汤色和滋味饱满度等方面来看。

关于茶气的四种感受,你属于哪一种?


我们在喝茶时,常常会听到这茶“茶气足”,或者“茶气弱”等词,有的人能清楚的感受到茶气在体内游走,但有的人却毫无感觉,觉得茶气的存在是玄之又玄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茶气感受的四种类型。

在谈茶气感受的类型之前,我们先要搞懂,究竟什么是茶气?

茶气,实质是茶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药理作用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即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作用到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感知(比如出汗、排气等)。

茶气,作为一种喝茶的个人主观体验,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敏感度不同,所表现出的状况也大不相同。感受茶气也有许多种类,在了解完什么是茶气后,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吧。

01.没有感受

这种是完全没感觉,喝到一款茶气十足的茶之后,别人对这款茶的茶气高谈阔论,可自己却没有什么感觉,或者感觉不那么强烈,然后就觉得这人是在故弄玄虚,那造成这种情况的有三个原因:

缺乏引导。

刚进入茶界的小伙伴们,有可能对茶的理解不够深,或者根本不懂,但是,如果在有经验、有理解的茶友引导下,比如全身哪里发热、冒汗等,此时再结合自身的体验,你就会感觉到在身体里的茶气。

(ps:当然,那些过分引导,不懂装懂,故弄玄虚的假大师除外)

体内循环不佳。

有些人感受不到茶气,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注意平时的作息规律,多锻炼身体,从而促进身体的循环,才能毫无障碍的感受茶气。

饮食问题。

现在很多人喜欢吃油炸、辛辣的刺激性食物,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添加剂等,久而久之,对身体造成负担。

02.混淆感受

这种属于不能确切的知道自己的感觉是否属于茶气范围类。以为茶气,就是茶的香气强弱、茶汤浓淡、口感强烈与否、苦涩等。其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以下两点:

茶气,不仅仅是热量。

很多人认为茶气就是一种热量,因为喝茶气足的茶通常会出汗,这时,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喝热水也会出汗啊”。这两者不同的是,喝热水出汗,热量来得快,退得也快且出汗多为身体正面,背部很难出汗。

而茶气出汗,则会在胸腹处有持续的热感,更多是后背脊柱出汗。背部,隔着很多肌肉和骨骼,这说明茶气除了能够携带热量之外,还有渗透和疏通的功效。

上头并不代表茶气足。

很多人认为茶气从后脑往上蹿就说明茶气足,这其实是人体对该茶汤适应程度低,譬如有的很苦涩的茶,喝完后也会满头出汗,但出完后则会有虚脱感,或者头晕等不适。而自然的好茶,虽然感觉强烈但令人舒适,整个后背是均匀出汗。

03.身体感受

茶气是无形的,也是客观存在的,有经验的人都有体会,有形的茶,通过无形的气,进入人体内部,作用于人体相关部位,而引起的人体知觉的变化,由这种知觉的变化大小,来确定茶气的强弱。

具体来说,除了能够感受到强劲口腔感觉外,还能感受到热气在体内温流、激荡升腾、毛孔松驰微张、微汗、打嗝、排气等身体感觉,这是茶气和身体互动后,产生的身体表层变化。如果茶气达到了一定强度感觉,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相反,如果喝茶品茗时上述感受不强烈则说明茶气弱。

(ps:前提是在气候不冷不热,人也正好不饥不饱,饮道通畅等条件下。不然会你吃饱了也会打嗝,喝热水,或者天气热也会出汗)

04.精神感受

这种感受包括参与了文化、艺术、宗教等文化感情,感受茶气不仅有体感的反应,还与精神层面的活动有关。精神感受的“茶气”,也即“气韵”、“气场”,与欣赏和解读书法、画作、诗作时所说的“气”,当同属一类,是神识对特定对象的认知。它受到主体的情绪、境遇、认知水平,以及周围环境、氛围等的影响。

就像卢仝在《七碗诗》中写到的:“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可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最佳3种饮茶 洗油脂超有效


减肥而又不愿意经受忍饥挨饿的痛苦,又苦于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对你来说,有一种减肥方法可能正合适,那就是——喝茶。

茶为什么能减肥呢?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是由“湿”、“痰”、“水滞”等形成。因此轻身食品多以健脾胃,利湿,利水为最佳,而茶的作用就在于此。它清热利水,化痰消食,温养脾胃,乌龙茶、铁观音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茶叶。在大鱼大肉之后,人们习惯冲上一杯香茶,这是因为酒肉之后喝一杯香茶会使胃中舒服些,正是利用了它具有消除油腻的作用。

少数民族有喝酥油茶、奶茶的习惯。他们大都是以肉为主食的民族,从而不难看出,茶对肉的消化起很大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茶叶中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挥发油、维生素C、槲皮素、鞣质等,对降低血脂和促进新陈代谢都很有益处。适合各种肥胖症者饮用。

这里再介绍几种茶饮料:

(1)双乌茶

原料:乌龙茶5克,何首乌30克,干山楂20克,冬瓜皮20克。

制法:将何首乌、冬瓜皮、山楂同时入锅煮至山楂烂熟,滤渣取液,以其汤液冲泡乌龙茶,即可饮用。

(2)玉盘葫芦茶

原料:乌龙茶25克,干荷叶25克,陈葫芦10克,桔皮5克。

制法:将干荷叶、陈葫芦、桔皮共研为细末,混入茶叶中。欲饮时,可取少量冲泡,反复冲泡至茶水清淡为度。

(3)清络饮

原料:干荷叶50克,乌龙茶5克,丝瓜皮6克,西瓜翠衣5克。

制法:①用纱布将干荷叶、丝瓜皮、西瓜翠衣、乌龙茶包好,放清水中浸泡清洗后备用。

②砂锅中放水5杯,放入纱布包,以水煮熬至水沸,代茶饮之。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103.html

上一篇:喝茶养生有“三大纪律,四项注意”!

下一篇:你家的茶叶长“茶虫”吗?冬季存放普洱茶“四防”要诀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