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普洱谷花茶

2019-11-16

普洱谷花茶

简介:谷花不是指茶叶的品种,是指季节。

要说明“谷花茶”,首先要明白“谷花”的意思,谷花:即谷子开的花。但云南的地域特点与江南茶区不同,所以普洱谷花茶——是指云南地区的旱地谷子(旱谷)开花时节到谷子丰收时的秋茶。

品质特征:干茶墨绿,条索粗壮显毫,干闻有清香,茶汤蜜黄,滋味浓醇,刺激性较强,回甘迅速持久,香气高扬带果香,叶底黄绿匀整,色泽明亮。以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这款古树普洱茶,无论现时品饮还是长期收藏,都是佳品。

谷花茶和春茶、夏茶一样,都是按采收时间区分的。

2-4月间采收春茶,茶树经过冬眠后,内部储存了许多营养成分。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叶片较肥壮厚实,毫毛较多,叶片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春茶香气高、滋味鲜醇、汤色桔黄透亮,是一年中加工普洱茶最好的原料,也是茶厂原料收购人员最忙碌的季节;

夏茶于5-7月间采收,这时是降雨量最大、雨水最集中的季节,所以也称雨水茶,和春茶比较,滋味、汤色及茶叶等级相对较差,杆粗叶大、叶片薄老叶多,叶缘锯齿明显,苦涩味重。另外,因雨水频繁晴天少,无法进行晒菁,只好将大部分夏茶经烘菁加工后制成绿茶;

秋茶于9月末至11月初采收。那时正是丰收季节,谷花飘香,田野一片金黄,故称谷花茶。这时的天气晴爽,气温多在24-28℃间,十分有利于花香型芳香物质的形成,故秋茶的成茶常有季节性高香。加之时令秋高气爽,为加工晒青毛茶的最好天时,故秋茶也独具魅力,乔木茶树上的嫩芽白毫尖上透着一点金黄,这时的茶口感纯和,味淡香如荷,芽头粗壮,叶子饱满,内容物丰富,和春茶相比,不相仲伯。谷花茶采摘的时间短,产量少,是茶中珍品,自然也值得收藏。

小编推荐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台湾茶


台湾茶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如乌龙茶、金萱茶、阿里山红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高山茶以及东方美人等。日本人喜欢喝台湾茶,近年来,台湾茶开始进入大陆市场,受到市场的认可。

中文名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历史约有200年历史主要分类一阿里山高山茶、金萱茶、主要分类二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主要分类三青心乌龙、阿里山红茶

目录1概述2历史3种类及特色?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东方美人茶?金萱茶4茶文化5识别6高冷茶7高山茶区?大禹?福寿山:?冻顶乌龙?梨山茶?阿里山茶?杉林溪茶?鹿谷茶

台湾茶源自中国福建,至今约有200年历史。台湾有诸多名茶,且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乌龙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

台湾产茶地区比较多,著名的有七大产茶区。海拔高度,决定了台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而台湾海拔最高的种茶区阿里山区的阿里山乡、梅山乡、番路乡等地区,其种植阿里山高山茶滋味甘润醇厚,近年来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的阿里山高山茶对阿里山茶坚持用最好的茶青、制造最好的、品质最佳的茶叶,是台湾茶叶的最具形象的茶叶代表。台湾特产网隆重推荐:杉林溪茶,梨山茶,大禹岭茶这些高海拔茶(高冷茶)。台湾特产网可以非常负责的说:这三种茶横扫海内外的任何茶。汤色微绿金黄,口味纯正,留香四溢,柔滑无比。

台湾茶和福建茶的差别非常大。台湾茶可以冲七,八泡以上,不论泡的时间长短,即使是泡一天也不变色不变味,依然香味纯正,而同比仿冒台湾茶叶的福建产茶叶就不行了,泡的时间长了就变色变味,也冲不了几泡就没有香味了。

历史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

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林凤池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乌龙茶之始。

清同治年间(1856年~1875)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

日治时期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

二战时期因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他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民政府时期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种类及特色台湾各地茶类各有其特色,综合起来不外是绿茶、金萱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阿里山高山茶、阿里山红茶、日月潭红茶、白毫乌龙茶(碰风茶)、青心乌龙、冻顶乌龙茶、高山茶(大禹岭茶、合欢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等茶类,这些茶类各有其特色。来自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醉金枝红茶


醉金枝红茶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它独特的气候也适应了许多茶树的生长。其中比较普遍的就有绿茶红茶。但是绿茶和红茶只是每种茶的总称,在它的下面也分为不同的种类。炎热的夏季即将要过去绿茶也不再适合拿来饮用,于是红茶就派上了用场。其中红茶比较出名的就有醉金枝红茶。那么这种茶叶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醉金枝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加敏锐,记忆力增强;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强化心搏,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同时又促进发汗和利尿,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它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夏天饮醉金枝红茶能止渴消暑,是因为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看过了以上的介绍,你了解了醉金枝红茶的作用了吗?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在寒冷的时候饮用一杯暖暖的红茶也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好处。红茶也适合体弱虚寒的人来饮用。如果你也对他产生了兴趣的话,不妨就去买一点回来品尝一下吧!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后发酵茶


后发酵茶

后发酵茶是黑茶类的一种。黑茶是后发酵茶中最熟悉且最有名的一种。

茶的分类

1.不发酵茶(学名:绿茶类)

泡出来的黑茶

龙井、碧螺春、明前虾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绿茶。

2.半发酵茶(部份发酵茶)(学名:青茶类):

a.轻发酵茶(又通称“包种茶类”):白茶、文山包种茶(清茶)、宜兰包种、南港包种、香片、明德茶、冻顶茶、松柏长青茶、铁观音、武夷、水仙。

b.重发酵茶

乌龙茶

3.全发酵茶(学名:红茶类)

按品种分:小叶种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叶种)

按形状分:条状红茶、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

4、后发酵茶

(学名:黑茶类)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后发酵茶的种类

最有名最熟悉就是黑茶。

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产的,由绿毛茶经蒸压而成的边销茶。古时由于四川的茶叶要运输到西北地区,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减少体积,蒸压成团块。在加工成团块的工程中,要经过二十多天的湿坯堆积,所以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这就是黑茶的最初由来。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对于喝惯了清淡绿茶的人来说,初尝黑茶往往难以入口,但是只要坚持长时间的饮用,人们就会喜欢上它独特的浓醇风味。黑茶流行于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同时也受到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喜爱,现在黑茶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于湖南的安化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主要品种有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雀嘴茶


雀嘴茶

其形似鸟啄,醇和回甘。泡茶后,观之,芽苞吸水叶尖渐张而升降沉浮如金鱼水中游,似小雀空中飞,使人心旷神怡。较高品位者专采其冬顶芽制成,因其形类似雀嘴呈锥状,故称“雀嘴茶”。

分类

雀嘴茶有两种,一种是白雀嘴,一种是红雀嘴。红雀嘴仅产于,为云南特有的绿色资源,由于产量极少,其它地方市面少见。白雀嘴产于云南临沧地区

生态环境

雀嘴茶生长于滇西北海拔1500-3600米、常年云雾漫布,湿润多露的高山地区,属越秸科樟叶越秸植物。(见《楚雄州种子植物名录》264页)采摘其天然野生顶芽或嫩叶,经一系列工艺制成。

品质特征

泡之,汤色碧翠明澈,淡黄清亮,久置无渍;饮之,开始有微带酸涩苦的天然植物清香,继之口中回甜,喉中凉爽。

保健功效

常饮此茶有治通风,清热解毒,消渴,醒脑,软化血管,降血压血脂之功效;曾是明朝进贡产品。

雀嘴茶纯属天然野生,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物料或防腐、色素剂。在彝族民间历来用其治疗消化不良、咽痛、痔瘘、便秘等疾病,且有较好效果。若饮用导致腹泻,只需减少雀嘴茶用量或停服几天即可。

据《云南种子植物名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等书称该植物“能祛风除湿、活络散瘀、水煎或者泡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炎。入心、脾、肾三经,治一切风疾。解毒通便、久服明目、助阳补阴、固精养颜”。其主要功能与中医专家“健脾益肾、化痰消脂调经”的减肥理论想吻合(见《首批国际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293页)。其“解毒通便”的功效则又与医学界“管道排毒”理论相似,就足以引起想减肥保健的人们去亲口尝一尝“雀嘴茶”的欲望。雀嘴茶源于民间,彝族群众代代相传,自行采制饮用或馈赠亲朋好友。

最早饮用于明代,可谓“始祖茶”。明朝诗人杨守勤曾作诗赞曰:山巅带海涯,竹树映禾麻。雪挹猫头笋,雷惊雀嘴茶。

茶道与茶文化解析:富硒茶


富硒茶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一种非金属。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硒元素含量远高于其它茶叶的茶被称为富硒茶。国内比较有名的有:陕西紫阳富硒茶,湖北恩施富硒茶(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

概述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一种非金属。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

缺硒

人体缺硒会造成多种疾病,最典型的是我国黑龙江克山县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内障、胞囊纤维变性、高血压、甲状腺肿大、免疫缺失、淋巴母细胞性贫血、视网膜斑点退化、肌营养不良、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以及人体的衰老都与人体缺硒有着直接的联系。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摄入量

硒对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越来越为各国科学家所重视,各国根据本国自身的情况都制定了硒营养的推荐摄入量。美国推荐成年男女硒的每日摄入量(RDI)分别为70微克/天和55微克/天,而英国则为75微克/天和60微克/天。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年人摄入量为50~200微克/天。

产地

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土壤硒的不同造成各地食品中硒含量的极大差异。土壤含硒量在0.6毫克/千克以下,就属于贫硒土壤,我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长期摄入严重缺硒食品,必然会造成硒缺乏疾病。

硒又分为植物活性硒和无机硒两种,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包括有大量无机硒残留的酵母硒、麦芽硒,从金属矿藏的副产品中获得,无机硒有较大的毒性,且不易被吸收,不适合人和动物使用。植物活性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植物活性硒是人类和动物允许使用的硒源。

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湖南安化芙蓉山脉冰碛岩区(土壤含硒量在0.6至1.7毫克/千克)、安徽石台大山村(天下第一富硒村)、陕西安康、四川筠连、湖北恩施、贵州开阳、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

好处

首先就要了解茶的成分,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1、富硒茶具有降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饮茶与减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神农本草》一书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提及茶的减肥作用:“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现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实验证实,饮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胆固醇,令身体变得轻盈,这是因为茶里的酚类衍生物、芳香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维生素类物质综合协调的结果,特别是茶多酚与茶素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脂肪氧化,帮助消化、降脂减肥。此外,茶多酚能溶解脂肪、而维生素C则可促进胆固醇排出体外。茶本身含茶甘宁,茶甘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

2、防癌。绿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碱,两者所产生的综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养神之效,更具备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美国化学协会总会发现,茶叶不仅对消化系统癌症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对皮肤及肺、肝脏癌也有抑制作用。经过科学研究确认,茶叶中的有机抗癌物质主要有茶多酚、茶碱、维生素C和维生素E;茶叶中的无机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钼、锰、锗等。中、日科学家认为,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抗癌效果最佳。

3、抗毒灭菌。把茶用作排毒的良药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农时代(约公元前2737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在《史记·三皇本记》、《淮南子·修武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这部1200多年前(公元780年)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茶叶著作中关于“茶的效用”中指出:“因茶性至寒,最宜用作饮料……如感到体热、口渴、凝闷、脑疼、眼倦、四肢疲劳、关节不舒服的时候,喝上四、五口茶就显效”。

4、长寿。富硒茶茶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主要体现在若干有效的化学成分和多种维生素的协调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强人体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强免疫力,从而抗衰老,使人获得长寿。根据医学研究证明,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还能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血脂,这对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等中老年人常见病症极为有用。富硒茶中含有硒元素,而且是有机硒,比粮油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国理查德·派习瓦特博士认为:食物中加入硒与维生素C、维生素E配合成三合剂,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而富硒茶叶中正富含这些有益生命的奇异元素。

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湖北恩施(世界硒都)、陕西安康(中国硒谷)、安徽石台大山村(天下第一富硒村)、贵州开阳、贵州水城、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但是,这些富硒区域中有的面积小,有的地区又同时伴生铅、汞等不良矿物质,不适合人体直接食用,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主要是陕西安康和湖北恩施。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为26-32微克,离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最低限度50微克相距甚远。一般植物性食品含硒量比较低。因此,开发经济、方便,适合长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已经势在必行。湖北恩施市,全球唯一探明硒矿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全球微量元素大会的举办地。

茶文化与茶道:此物清高世莫知


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日常饮品。古人所说的“茶事”,包括日本人的“”才称得上是文化。 古有神龙氏遍尝百草以治病养生,有汉代《神龙本草纲目》记载: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恐怕是茶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最早记载吧!正如《陆羽茶经》所说的:“茶事之始于可上溯到神龙”。唐安史之乱后,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弱,尽管大唐中兴的理想给忧国忧民的知识阶层---士大夫们以热切的期盼,终敌不过皇权的日益专制、社会的日益危机,士大夫们对专制制度日渐离心,他们由失望而隐逸。云雾蒸腾的山峰、甘泉清流的山谷,其间不乏同样循世的寺庙僧众及伴着他们的晨钟暮鼓,这是他们向往的一派清凉世界,而这也恰是傲然不群的茶树所需要的生长环境。于是寻来春泉,享尽春茗,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陆羽终生隐逸不仕,将毕生精力和才华倾注壶中天地,著述万世流传的茶经,将士大夫们因坏才不遇转而追求的隐逸生活与饮茶、品茶的内在关系展现于世--这才形成了茶文化。 道,是一种哲学,讲究世上万物皆有其道,天人合一,而人又逍遥无碍,人格独立,士大夫们在隐逸出世之中,品味人生世事,自得其道。说白了道是一种精神,而茶是这种精神的载体。唐代释皎然在其《饮茶歌绡崔石使君》中云;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在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熟知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这便是了,于诗书、琴棋、园林、书法并列为士大夫文化艺术之一。 宋代中国封建集权制度大为强化,士大夫们制国无望,更将志趣寓之于茶,士大夫们的精神修养和生活志趣逐渐失去汉唐文化的恢宏,也随之形成至精至美而又十分狭小的艺术空间。宋人说:道辅无所发其辩,而寓之与茶,为世外淡泊之好,以此高韵辅精理者。寓意愈深,作为艺术便也愈加写意,愈加具有写明的人格意义。茶文化,也可以直接说至两宋而造极,且从选茗、蓄水、备具、烹煎、品饮直至环境礼仪等一整套艺术直至明清相传不衰。只是举茶事也好,行也好中国历代世大夫们并未在格式上作过严格规范,中国始终是一门写意的艺术。 作为一种神奇的饮料,茶很早就走出了国门首先随丝稠古道上的驼队西出苍凉的阳关、穿国莫测的塔克拉玛干、翻越终年积雪的怕米尔。中亚各民族至今以奶茶滋润生命,在烧沸的牛奶中家如砖茶的饮用法,无疑是唐朝饼茶煮饮的习惯与中亚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奶制品的合理融合;中国人和日本人生活中的叶茶泡饮是明朝的遗风 ,而日本中的末茶冲饮则有着鲜明的中国宋代饮茶风格的影子。 中国唐代,国运兴旺、万国来朝,其中不乏乘木船斗恶浪九死一生而来的日本留学僧,他们数十年留居中国,习惯了唐朝丰裕的文化和生活,回国后难耐日本饮食,特别是斋饮的粗糙。而远道带回的茶在中国即是文人雅士的风流之物,也是出家山林的僧人们的清净之物。于是,以其来自中国士大夫圈子的高雅脱俗,成为寺院斋饭的点睛精品和敬献权贵的珍品。 日本留学生还带回茶种,栽种于寺庙周围,公元700多年,日本有了茶园。可以说日本茶文化起源于僧侣及社会上层对唐风文化的崇拜和无条件的吸附,初始是贵族们趋附的风流雅事。日本兴起之初的寺院茶、书院茶,都还没有脱离仿效唐风的影子,单中国士大夫们一言难尽的心志却很难在日本说的清楚、找倒知音,日本毕竟不是中国,谴唐史们毕竟不可能进入中国只是分子们深层的精神生活。 中国唐代的改变曾一度中断了日本学者僧人的来访,而这期间,从中国唐朝带去的种种文化都依存着日本人独自的理解得到了发展,成为地地道道的日本文化。 16世纪中叶,连年战乱中统一了日本的幕府将军,为显其权势掩其粗俗,时而将与吃喝宴饮连在一起,时而将与财富连在一起,尽管幕府将军们的参与使大为发展和普及,但形而上学来的,丧失了清净风雅的本来面目。千利休大师出家学道,终成名士,幕府将军爱其才、慕其名,千利休随将军左右,指点,身价极高。而当千利休晚年终于悟透不过为世外淡泊之好而创造并坚持取之自然、展示自然的古朴风格时,终于不能为集权的将军所接受,不得不接受了将军的赏赐--剖腹自尽。 千利休开创的草庵茶风格,讲究以佛法修行得道,屋以不漏雨,食以不饿肚为足,此为佛之教诲,之本意。千利休的茶风受到世人的推崇,将军后亦追悔莫及难忘与千利休共同度过的恬静幽雅的时光,终于招回千利休逃亡中的儿子,赐还千利休行所用的一应物品及宅邸。由此,日本成为家族艺术,由家族掌门人世袭。千利休的后人们自此隐逸不仕。 千利休被日本人称为茶圣,千家流传至今发展为3大流派: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3家各有风骚,且和睦相处,均不离千利休风格。其他小流派尚有20来支,均为早期的千家弟子们开创。 今天日本的,作为艺术,已与书画、园林、建筑、饮食艺术融为一体,千利休力主之精华不在其形式而在其内涵,就其宏观意义而言,几乎回到了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原点。但由于日本作为艺术是以修行方式代代相传的,所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和严格的格式成为必须,这点,在中国的中极为少见。 在日本中,茶室中书画的风格及摆放,茶室的建筑及庭院的布局,一应茶具的选用和摆放,饮食的烹制,甚至每次茶事进行的时间,每项内容的时间,每个动作的幅度,来客交谈的台词,每块榻榻米走几步,一碗茶喝几口,甚至客人洗手时先洗哪只手…都是规定动作。留给茶师们的发挥余地只有选茗、蓄水、备具、烹煎、品饮。用写意形容相当格式化的日本艺术显然已不再妥当,日本是一种需花时间的严格修炼,并不容修炼人随心所欲,任性写意,作风歌笑孔丘的狂人之态。 日本茶人的聚集也极有组织、极有规范。掌门人称家员,学茶得道的人可被授予茶名,且茶名均以宗字打头的二字名称,如同佛教中的法号,严格到有几粉象中国的武林世界,不象中国的挥洒自如,无拘无束。 可以说所要求的规范正是日本人至今的行为规范。 日本饮食的清淡,人们对色彩素雅的喜爱,建筑风格、室内装修和布局的简单,日常礼仪的规范,无不受到千利休茶风的影响,甚至潜移默化至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千利休不仅是日本的集大成者,更始日本文化艺术史上开创一代世风的大师。 千利休时代的,是男人的风雅,而近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特别是有钱、有闲、有文化的妇女们希望具备的修养,使自己的气质更加典雅高贵。于是几乎成了妇女的天地,而她们的轻柔、秀美及多彩的和服使少了些高深,少了些士大夫式的难言之隐,而成为一种有传统、高层次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为寻求异国国民的理解,日本的各大流派纷纷走出国门,著名的里千家还在北京设置了常驻机构。相信日本的回炉,不仅将开拓国人之眼界,更将升华国人的内秀与优雅。

茶道是茶文化的灵魂


邬梦兆 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证明:发扬精神,实践茶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育德长智、修心养性,提高精神素质的心灵养生术。源于中国,它是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何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尽矣。”(明张源《茶录》) 这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以茶载道”,“道”寓于茗饮之中。修炼身心是的第一目的。陆羽在《茶经》中倡导“精行俭德”,概括了的精蕴,体现了陆羽的精神。陆羽把饮茶这一物质生活,导向重视入文精神及心灵升华的新境界,把人生理想和价值评判贯彻于茶事的过程。唐末刘贞亮的《茶十德》中,提出了“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发扬了陆羽的精神。此后一千多年间,历代都对“唐”作了补充和完善。中国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精髓为指导思想,根植于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并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 古人为了修德悟道,把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容,用精炼的哲学语言概括成“五德”、“八德”乃至“十德”,使人易于理解和践行。如前贤把“清、和、俭、怡、健”五字浓缩于中,以茶修德,以茶表德,陶冶人们的淡泊、博爱、谦和、善美和刚强的襟怀。概言之,中国就是饮茶之道(品茗的艺术)和饮茶修道(怡情养性,熏陶德化)的统一,是茶事与文化、修养与教化的统一。

感受江南茶文化太极茶道


[摘要说明]感受江南茶文化太极

早在1765年(清乾隆已酉年),江南郑家一脉从江西上饶一带出发,沿着婺源、祁门一路做茶和贩运茶叶,逐渐汇聚到上海。年轻后生郑祥栋,在上海苏州河边一家小茶馆落户帮徒,诚实、勤劳、厚道,讲究水质,泡茶得法,把生意愈做愈好,颇得老板和邻里百姓夸赞。有一次,老板遗失了巨额当票,郑祥栋拾金不昧,完璧归赵。老板当即承诺,日后将把茶馆赠送与他。1785年,老板去别处开大茶馆,将小茶馆送给郑祥栋,郑家就此立“太极”字号,邀亲戚帮忙打理,又得到英记怡和洋行委托采购外贸茶叶货源,使茶馆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郑家太极历史始于1765年,得字号于1785年。1938年前后,由于战乱频仍,家族茶人南迁杭州河坊街一带。如今在河坊街太极(总部所在地),附设有博物馆,陈列着中国唯一部茶人家族族谱《郑姓家谱》,陈列着当年所用茶罐、招贴、茶器、家具,清晰再现郑姓茶人家族一个个历史片断,也记载着前辈茶人以身许茶无数传奇经历。

当历史翻到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随着郑家茶人第四代、第五代慢慢淡出茶界,郑家茶人第六代开始踏上社会,他们知识层面较高、年轻好学,仰赖前辈茶人提携和庇荫,较快形成一批优秀茶学人才群体,成为各茶叶公司、茶行、茶厂、茶场技术骨干。许多年来,第六代茶人对于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虽情感尤深,却对恢复字号和流派有无力回天之憾。 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一九八五年春,第六代传人郑纯辉,作为国营杭州茶厂主要青年领导人,在杭州组织开办第一家茶文化休闲场所——青春茶乐厅,获得极大成功,曾经创下连续十八个月“满座”奇迹。初露锋芒以后,郑纯辉代表中茶公司浙江公司在“望湖楼”开办更高层面茶艺馆,首次尝试推出茶艺套餐化服务,也获得成功。一九九四年六月,在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李嘉志先生倡导和支持下,郑纯辉为恢复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迈出关键一步,他以百分之百个人资产独立开办第一家私立茶艺馆——太极苑,独立开设流派培训和推广,实现了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全面恢复。 许多爱好者都记得,当年太极创始者郑纯辉在六公园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开出杭州第一家馆,开了现代茶艺馆先河。取名太极苑的小小茶艺馆于1994年开办,只有40多平方米的面积。它质朴自然的环境、幽雅清新的氛围、自在随意的服务模式、精湛深奥的技艺以及价格、音乐、茶具、茶叶、门面风格、茶艺师造型等等,折服了社会。这家以木条坊为基本定位的茶馆,后来扩大面积,设立分号,曾红极一时。加上太极几年来的培训推广,迅速在全国绝大多数茶馆中形成风尚,太极也因此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茶馆经营模式。 如今,杭州茶艺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并充满活力。水茶坊,顾名思义,在于交流和演绎人们对茶与水、茶与自然、茶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与教场路原太极苑相比,水茶坊面积扩大十倍,理念转而以水作艺术基点,着力展示茶性与水性美、人性美的内在联系,在服务规范、技术程序、环境风格、经营技巧各方面均有新意。水茶坊作为太极精心归整策划的新模式,预料将会给茶艺馆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走近太极水茶坊,江南民居式的门楼,正中挂着“水茶坊”的黑色匾额,进入茶坊,溪流、小桥、竹篱笆。满目绿色,古木参天,鸟雀低语。高低错落的江南民居山墙,丁丁咚咚的泉水,一切 俨如世外桃源。 清新柔美、古朴自然,人们在溪边小桌上品茶,各种美滋美味的茶点、水果从小溪中漂来,任由茶客取用。客人们不必专门起身为取茶点水果而来回奔波,并且桌面的空碗可以随时放在水渠里漂走,既方便又雅观。 泡茶所用的水讲究到了极致,虎跑泉、天目山泉、农夫山泉、龙井山泉、陈年雪水、天露水人工矿岩泉水等各种泡茶用水多而精采,精于此道者大可随意选配自己中意的水来冲泡各地名茶。茶艺师应客人要求可演示不同的水彻泡同样的茶后体会其不同的结果。 在水茶坊二楼,展示给客人的是一片江南民居式样的品茶屋,低矮的栏板犹如江南水乡河边的石条凳,主人给它取了很雅致的名称“茶人街”。人们可以在茶屋内品茶聊天,也可以在“街”上选一张小凳子凭栏而坐,一楼的世外桃源景色尽收眼底,古琴演奏和表演还能使客人领略更多民族艺术的精华。 水茶坊三楼是另一条陈设考究的“茶人街”,九间大小菜屋临“街”排列,除了按惯例专设的陶坊、书斋以外,新近推出了可以感受太极不同主题氛围的金轩、木坞、雨厅、茗居、云厢、随园、翠寓等特色茶屋。各屋创意独特、功能完善,其中多数茶屋陈列有文物级的古家具、字画、陶器、壁挂等。 在茶坊三楼,可享受的特色服务最具底蕴和实力。如西湖龙井茶宴、梅花三弄茶艺表演、日本抹、日本煎、韩国茶礼、清代宫廷茶礼、南宋斗茶礼、台湾乌龙茶风俗等,几乎都是太极藏在深闺的看家绝活。每间茶屋没有专门的表演区和后台,而服装、器具、音乐、环境陈设力求正宗原始,这在国内均为首创。

茶文化与瓷文化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不可以须臾离开的。正由于人与茶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对于茶的品类,烹茶之水,泡茶之法,饮茶之具,敬茶之礼,有着许多讲究。于是,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中国是茶茶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江南人已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中已形成饮茶之风。唐代中期,一些较大城市开始出现专营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带的茶叶,被商人车装舟载贩往各地。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浮梁即今景德镇,为当时茶叶集散地。中国又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提高了文化品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具颜色的关系。唐宋时代有斗茶的习俗,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竞相以此为乐。所谓斗茶,是将茶饼置于杯中,冲以沸水,依色泽和汤花的优劣定输赢。斗茶最讲究的是茶盏,宋人多把福建建窑烧制的黑釉带有鹧鸪斑或兔毫、油滴之瓷盏视为珍品。今天,我们在南京城内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常可拣到这类瓷片的标本,可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当时斗茶风之盛。谈到茶具,最为珍贵者要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了。其造型优美,纹饰清雅,钴兰纯正,极富美感。如此高贵的茶杯,专供皇宫和贵族之家享用,烧制的数量自然甚少tieguanyin。据载,万历时已所剩无几,尽管历代皆有仿制,但皆难以企及其艺术高度。现时,永乐压手杯世间仅存三只,当是稀世之宝;且不说原物,即便前朝仿品的残片,也难得一晤。明代中期以后以壶泡茶渐成风尚,其中小巧古朴的紫砂茶壶最受称颂。因为紫砂壶较之银、锡、瓷壶更具优点和特点,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巧的艺术品。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江苏宜兴。曹雪芹是一位谙于的大家,在他的《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不凡,而与宝钗、黛玉吃的体己茶更是不同。茶具是王恺定制、苏轼鉴赏过的“分瓜瓜包”、似钵而小镌着垂珠篆字的“点犀”,水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自然清醇无比。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贵族的气派,大约也是最高层次的茶文化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5257.html

上一篇:茶道与茶文化解析:醉金枝红茶

下一篇:茶道与茶文化解析:普洱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