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济南茶叶平价超市向暴利宣战

2019-11-13

现在,天宇茶叶正在山东迅速崛起。据了解,作为山东首家茶叶平价超市,自 2006年7 月第一家济南店成立以来,天宇茶叶平价超市的身影已陆续出现在了青岛、泰安、东营、聊城、临沂等省内其它地市,目前已发展到 10多家直营连锁店,“价格低、茶质真、服务好、 待人诚”成了老百姓喜爱它、信任它的最重要理由。

平价策略向暴利宣战

“我们的口号就是向暴利茶叶宣战,卖老百姓喝得起的名茶。”天宇茶叶平价超市负责人鲁先生介绍,他在茶叶行业做了 20 多年,苦于没找到合适的茶叶商业模式,当时受“平价”药房的启示,天宇茶叶平价超市率先在行业内扛起了平价大旗,所有品种的茶叶价格都只在原产地进价基础上加价 8%-10% ,而目前茶叶零售行业的“行规”却是中低档茶叶加价一到两倍,稍高档点的要加价三到四倍,有的甚至达到五六倍。

天宇茶叶不仅揭开了茶叶暴利的面纱,保证他们超市里经营的商品的最低价格,而且全力保证茶叶的品质。“非原产地茶叶假一罚十”的措施正是天宇茶叶对品质竭力追求的写照。在天宇茶叶平价超市里,每种茶都来自原产地,在采用现代机器加工保证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传统人工制茶工艺的延续。“制茶的过程就是人与茶的对话过程,用人的感知去感悟茶的变化,这样制作出来的茶才会具有灵性。”

在价格方面,天宇茶叶倡导的明码实价更是引人注目。他们每一款茶叶都清晰地标明直接零售价,不论购买多少,都是一个价格,这不但为顾客省去了讨价还价的麻烦,更是为一些对茶叶不专业的顾客提供了品质和价格保证,避免了被忽悠的现象,真正做到了明明白白购茶、实实在在放心。

一站式服务降低成本

同样品质的茶叶比同行的价格低一两倍,甚至三四倍,超低廉的价格在带来大量顾客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惑。“ 价格这么低,能保障质量吗?”天宇茶叶平价超市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能体会到一些顾客的疑虑。在饱尝了虚高价格茶叶的“苦痛”之后,在暴利茶叶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难免被一些茶商迷惑,难免无法准确地去判断每款茶的真正价值。

“许多首次来我们店的顾客,都已习惯了市面上的高价茶,如果给他推荐低价格的茶叶,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每次遇到这样的消费者,工作人员总是耐心地为其泡上一壶茶,让客人先进行体验。“茶叶的好坏是品出来的,我们鼓励消费者将我们店内的茶叶与其它茶叶相比较,因为我们有自信,我们的茶叶是最物美价廉的。”

为了洗刷“冤情”,天宇茶叶平价超市还主动将其与厂家的供货合同和联营生产合同张贴出来。“合同上都盖有公司的正规公章,而且产品的产地和进货渠道都在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消费者可以完全放弃疑虑。”

那么天宇茶叶平价超市一如既往地保持平价的秘密又是什么呢?目前,天宇茶叶平价超市在日照,安徽、福建、江苏、 浙江、 云南等主要产茶区域均设立了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与原产地联营生产,实现了收购、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从而在保证茶叶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减掉了中间成本,为消费者赢得了更多的实惠。

平价茶叶的轰动效应

在保障高品质,拉低了价格的同时,天宇茶叶在服务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他们率先在茶叶零售行业提出了“差价赔偿”的口号,同时采取了免费品尝的措施,还开展了送货上门服务等。正是高品质、低价格、完美的服务使得天宇茶叶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情追捧。也正是这样,在国内罕见的排队购茶的景象,在天宇茶叶却变得习以为常。

天宇茶叶平价超市的横空出世在受到消费者关注的同时,更是在行业内激起了巨澜。褒扬者有之,贬低者有之,跟风者有之,搅局者有之,恶意收购者也有之。但,天宇茶叶却坚持走自己的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平价”路线是顺应消费者需求的,是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在他们看来,商业的最高法则,无疑就是获得消费者认可。他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 明明白白购茶,实实在在便宜。”目前,天宇茶叶平价超市凭借其令人出乎意料的低价以及纯正的品质,成为了山东茶叶行业的一面旗帜,而它的平价茶叶风潮也吹遍了齐鲁大地。在济南、青岛、泰安、莱芜、聊城、济宁、东营、枣庄等地,天宇茶叶平价超市的身影越发地清晰与深刻,越发地深入人心。“我们的目标是直指全省,甚至全国,不仅要做山东茶叶零售行业第一品牌,还要做全国的领先品牌,为推动中国茶叶市场的健康、理性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精选阅读

茶叶到底有多暴利?


茶叶暴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谁也不愿买这个账:

1、种茶的说我只比种粮食强那么一点点,搞不好都老本贴进去,哪来的暴利?

2、做茶的说可怜我就挣个辛苦钱,一年忙一季,昼夜不得眠,挣得不够一年花。

3、卖茶的吆喝更厉害了,我一月房租那么多,还养着一个人,一斤不卖也得花一样多的钱,哪来那多暴利啊?如今的钱不好赚啊!

整个茶叶链,从种茶,到做茶,再到卖茶,都在叫屈,都没挣钱,也都没暴利。那么,一斤茶叶凭什么卖几千几万元?成本都知道,最贵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顶。明前、雨前茶就不说了,成本高,很多产区鲜叶都得五六百一斤。可是随后的夏茶秋茶,还有扫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更有那山民茶农自产自销的,基本都成本价卖了。但是最终到消费者手上,并没见到价格多大变化,还是几百上千。当然也有很多的所谓自产自销,网上推卖,99元一斤,99元4斤,难道这些也是暴利吗?

茶叶的世界真是看不懂

很多人的疑虑就此产生:99元4斤送茶具还免快递费,尚且有证据说是暴利,那几百上千万元一斤的当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里?

一、茶叶链各环节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阐述茶叶是否暴利部分,成本部分就概括性的介绍,不做细致分析。

第一、种茶成本。茶园的核心成本构成分三部分,人力费、材料费和管理费,其中材料费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主要是茶苗。管理费包括土地使用费、肥料和药物费等,一年每亩百元左右。最大头的是人工费,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按照每亩出产鲜叶300斤,每斤100元。30000元毛收入,现场扣除采摘人工费15000元(今年豫南信阳毛尖采摘人工费每斤50元),鲜叶毛利润15000元。大致就这个样子,全年刨干打尽,净落个每亩10000元。如此匡算,种茶确定没有暴利。

第二、做茶成本。一般的茶厂都有自己的茶园,成本会有所降低,利润有所增加。不过为了方便,还是按这简单匡算。茶厂做茶,4斤鲜叶做一斤茶,鲜叶400元,炒茶人工100元,豫南大都是小型茶厂,炒出来就卖了,行业内把这种炒好就卖的茶叶叫毛茶,初级加工的意思。这样的茶叶最多卖到800元,一般在600-800元之间。去掉直接成本500元,税收、人情,一斤茶叶毛利最多200元。按10000斤年产量,毛利200万元,全厂一年下来的投入和费用,就花的差不多了。如此算来,做茶也没有暴利。

第三、卖茶成本。这个环节更复杂,还是要提纲挈领的叙说。卖茶成本就三个主要的内容,买茶、运输和房租,其中的运输、房租等构成销售费用。按照销售商解释,假如买进茶叶500元每斤,一般会卖到800元,费用分摊下去会有20-30%利润,根据销量还有浮动。譬如实现年销售10000斤,实现利润200万元。如果年销售1000斤,就是利润20万元。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实际情况hou销售1000斤不仅不赚,或许还亏本。因为他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动态的和固定的。动态成本里面有库存占压,季节性价格波动等,固定成本里有人工费,销量少了,都会造成实际成本上升。怎么算,总体20-30%的毛利率也不是暴利。

二、茶叶的暴利到底在哪里

算了一圈,算不出暴利在哪里,但是确实存在暴利,还不是个别现象。所有信息反映,高档茶叶、低档茶叶,不同品种,都有暴利。最大的可能,就在销售环节。我们从根源上寻找线索。

第一,茶叶的暴利说法起源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40年前的茶叶就没有暴利的说法,根本就没有这回事。那时的茶叶跟烟酒糖盐一样,百姓生活必需品,国家对价格有管理,其实不用怎么管,很好的茶叶就几块钱一斤,没人想着定价之外还能搞什么鬼。譬如茶叶,茶园是集体的、茶厂都是国营的,采茶给工分,炒茶有工资。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一斤茶叶的成本就是个工分工资钱,合到块把两块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经过当时农村财务管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茶园和茶厂的收益保持在田农水平。那时的农村财务制度,没有盈利的概念,讲求的是收支平衡,所以始终没有利益矛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在光山,茶叶就三几块钱一斤,好的雨前毛尖也不到10块钱,搁到现在都几千元的货。

用那时的工资水平衡量,4块一斤的毛尖茶,一个月工资可买到10斤,算是比较贵的了,但和现在比,却很高性价比,当下一个月工资只买得一斤毛尖茶叶。问题的关键在于,此前的茶叶市场极其平静,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就没听说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低进高出等等现象,当然也没有暴利这个词了。

这个古老的市场一直的波澜不惊到2007年。这年让全世界认识了原产于中国云南的一种茶叶,普洱茶的惊天亮相也让世界牢牢的记住了它。当地百姓世世代代饮用的大碗茶,突然的一夜成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价格飙升到三万元每斤,整体涨幅超过股市。这个线索就应该是茶叶“暴利”的起源。

第二,说不尽的普洱茶

在中国茶业史上,原产地、历史最久远、十大名茶,多么辉煌的过去,在普洱茶面前,变得都不值一提。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几块钱的茶叶卖到几万块还一茶难求,还有什么可以比。那么就来扒扒普洱茶的历史,看看究竟怎么了。

“武侯遗种”。可能是多少年来,茶叶品种的丰富,人们居然不识普洱茶了,实在不应该。早在东汉时期,普洱茶就是我国的名茶,后来还赢得了“武侯遗种”的美誉。要知道古时候把一个饮食物种与伟大的人物关联齐名,说明普洱茶在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当今商品广告的名人效应,就是学来古人的智慧。武侯是诸葛亮的尊称,他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

“朝廷岁贡”。有正史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普洱府志》,说的当时普洱茶山八百里,种茶制茶十万人。仅思茅一地就年产茶叶10万担。为什么如此大的规模?就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经济改革,“改土归流”,激发了农民活力,振兴了农业,云南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普洱茶优势,岁贡朝廷。因为路途遥远,地方政府又故意大造声势,负责押送贡茶的官员,思茅通判又很会办事,一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搞得路人皆知,京城都以喝到普洱茶为荣耀。当时有个叫做阮福的人,在他的《普洱茶记》里写得明白:普洱茶名满天下,茶味最是香浓,在京城最为推崇。搞得雍正皇帝高兴的不得了,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成立普洱府,提升普洱茶产地的行政级别和权力。

“享誉世界”。普洱茶这么张扬造势,逐渐引得国外茶商的关注。在本来交易兴旺的基础上,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已经远销到欧洲。至此,包括本国西藏,周边东南亚各国,日本、西欧诸国饮茶国家,都有了正常的普洱茶贸易。

第三,普洱茶炒到天价的踪迹

赋予了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炒作性质。普洱茶的名声最早提升在清朝,直到上世纪末,依然是“饮品”本性,用来喝的一种茶叶。机会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出了个叫石昆牧的茶痴人,祖传嗜茶,或叫“茶痴”也不为过。他1966年出生,7岁会品本岛乌龙茶,17岁开始接触普洱茶,20岁就对普洱茶颇有心得,融入了港台普洱茶文化圈,一帮子大神玩起来。最终把古董文化、哲学思想和神学佛家等等都玩到茶里。赋予普洱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形式上,把普洱茶严格分成三六九等,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操作内容。按照石昆牧的说法,普洱茶粗分“老茶”、“新茶”两大类,老茶里又细分古董级、印级、年份级,然后还分名号、口感、色泽等等。本来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老陈”特性,成了玩茶的核心品质,把个香港茶人保存的年份茶叶都给搜罗出来,搞到台湾供他们品茶斗茶玩儿。以至于港台流行说说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扬于台湾”。普洱茶问世千多年,终于在台湾成长为一个可以炒作的资本类商品,为后来资本大举进入做好了充分准备。

被资本盯上的普洱茶,终于成为炒作工具。我们都经历过“蒜你狠”、“姜你军”,当然还有更猛烈的股市血腥。那些普通农作物能够翻云覆雨,并不是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突然成倍减产或者突然都把蒜当饭吃了,而是人为的原因。有人坐庄,拿钱先都买过来,冷库里放着不卖,造成市场短缺和恐慌,认为没蒜了,就都要买,买不到就抬价格,都竞相抬价。当抬到相当程度时,庄家突然开闸放水,一下子都卖掉,等到买蒜的人们还没晕过来,庄家已经把蒜卖完了。这个垄断买蒜卖蒜的庄家,用的就是资本市场的玩法,叫做“资本运作”。买蒜的钱还不是自己的,是从资金市场拆借来的,然后一买一卖,还本付息,自己捞到一大笔拍屁股走人。后来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也是如此,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普洱茶更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港台预热,在完全具备资本可操作的工具要素条件下,2007年的资本大量进入,就把普洱茶很便宜的价格一下子炒到天价。遂使茶叶整体行业落下个“暴利”的名声。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叶有没有暴利

所有人都认定茶叶暴利,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事实依据,还一定很确凿。前面说到的普洱茶风波,几块的茶饼炒到几万。但是资本过后一地鸡毛,受伤割肉的自认倒霉。经过十来年的恢复,普洱茶在逐步回归本来面目。本来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认可那么高的价格。但是暴利现象在茶叶行业依然存在,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精细深加工。说是加工,其实是分拣筛选,把从茶厂买来的毛茶按等级标准,重新筛选,包装。这个环节产生暴利的关键点在于:茶厂毛茶价格最低,茶厂几乎没什么利润,譬如豫南各县茶叶生产基本还都是小农经济模式,只能出产毛茶,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当然也是茶商压价的主要原因。但是,茶叶的质量在那里,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这样的茶叶等于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照茶叶的分级标准,重新分拣筛选,就远远不是买进的价格,构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们的茶叶生产执行的是《GB/T18797-2012茶叶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标准很标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说根本无法了解。俗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还说宝玉有价茶无价。除非老茶客,茶叶价格基本市场说了算,同样品质,行情到了一万就是一万买卖,行情一百就是一百买卖。至于什么级别的茶叶,外观好分辨,品质难鉴别。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随时采来茶叶芽尖,做出来外观一样,起码外行看不出来。所以就给各种商业炒作留下机会,成为最适合炒作的商品。这就构成了茶叶暴利的另一大机会。

第三,扫地茶。最多见的是满屏叫卖的地板价茶叶,99元买多少。这类茶叶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图片那样,图片是优质毛尖,几千元一斤的。实际上都是过期茶、机器采茶挑剔掉的叶子,还有茶树修剪掉的扫地叶子做的茶,好点的是机器采的夏叶。本来应该扔掉的垃圾叶子,放到炒茶机器里过一道,成了茶叶,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几十块,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叶暴利原因补充说明

茶叶价格,并没有什么奥秘,本应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个嫩芽做一斤,卖到几千就正常,如果加工过程很繁琐,做出的茶叶更好看,味道更香,卖到上万的价格还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区的茶叶冒充名气地区的茶叶,用普通品种茶叶冒充名贵品种茶叶,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说茶叶价格。我们的市场存在的是三级价格制。譬如同样的茶树:

茶农自采自做自销的,头道毛尖卖到400就知足,毕竟自己的茶树,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钱,还又习惯自己出的劳动力不算钱,所以一斤卖个400元感觉够了。即便跟风涨价,最多再加100元,卖到500元就很高兴了。这一级卖贵卖贱差别在炒茶技术。

茶厂要计算成本产出利润,会卖到600-800元。如果是老客户茶商,还会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润就行。这一级的性价比高,差别在毛茶,级别不分。

茶商把茶叶分拣分级,一般分拣出最差的茶叶,也会卖到购进价,精品级的价格就不说了,都倍数。这个行业,买进加50%利润率卖的市场惯例不大存在,起码很少见。但也不能说都会获得暴利,亏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么做了。

茶叶暴利吗?看完你就明白。


如果你说茶是暴利,那是你不懂茶,不知道茶的成本,不知道茶的价值。不信吗?我举几个例子。

手表如果称重,一斤多少钱?成本怎么计算呢?汽车是钢铁做的,钢铁一吨与汽车可以直接算成本吗?土一斤多少钱,壶、瓷器一斤又是多少钱?成本又怎么计算?等等,看着成本不高,价格却是几倍,因为成本不仅要计算最初的材料成本,还有很多成本,你需要理解。

茶叶,难道只算茶山成本,其他你知道吗?

茶叶最初成本,需要茶山、种植、管理、采摘、加工,这才是茶农最初成本。可以这么说,这才是真正的茶之初价形成。

茶山、种植、管理,四个人管理十亩茶园,按春秋两季计算,约可采4000斤茶青,不算茶树与茶山的成本,四人工资就需要12万元,折合每斤茶青就需要30元,也就是说,如果茶农的茶青价格低于这个价,就不如打工去。

采茶也是付出很多的,以铁观音为例,一个人一天手采茶,大约在60斤,一天工资包括其他杂费需要成本170元左右,一斤茶还需要3元的采茶费。

从晒青、晾青、摇青、炒茶、揉碾、包揉、烘焙、复包揉、复烘焙,最后烘干,这些加工程序,100斤毛茶,需要三个工人加工,按一天300元计算,工资就需要30元,还没算电、气等杂费。

一斤铁观音毛茶,需要6斤茶青,33元一斤茶青,一斤毛茶成本就需要200元,加上加工工资,就需要折合到230元。这是铁观音毛茶的价格。

毛茶是不能进行销售的,需要精选去梗,按6折计算,成本已经到380元左右,再大概计算一下精选成本与小包装成本,一斤茶的价格已经是400元。

成本如果从出厂价考虑,应该差不多了,可你是喝到这样的茶吗?显然不是,还需要计算销售成本。人工、房租、水电成本。按一个店房租一万元的计算,加上人工、水电等成本,约需要付出二万元。按每月销售100斤茶计算,每斤茶叶需要增加成本200元,这时,你需要付出的成本要大于600元,否则,茶商是亏损的。

是不是说铁观音低于600元就买不到茶,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所计算的是高山精心管理的茶园,加工工艺也是传统老工艺的。而且铁观音品质高的价格也高,品质普通的价格也会降低很多。一斤普通的铁观音,成本大约在200元左右,一斤高品质的铁观音,合理价格应该在2000元左右。

如今,卖茶最无奈,茶所包含的是辛勤的汗水钱,还有销售的成本。做为茶人,其实已经伤到快成义工。

至于各种网店销售的低价茶,我们无从探究他们的成本,也不是我们想探讨的次差茶。

我们也不计算那些拿着次差茶当好茶卖的不良茶商,因为他们不尊从茶性,挣的是黑心钱。

茶叶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茶叶暴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谁也不愿买这个账:

1、种茶的说我只比种粮食强那么一点点,搞不好都老本贴进去,哪来的暴利?

2、做茶的说可怜我就挣个辛苦钱,一年忙一季,昼夜不得眠,挣得不够一年花。

3、卖茶的吆喝更厉害了,我一月房租那么多,还养着一个人,一斤不卖也得花一样多的钱,哪来那多暴利啊?如今的钱不好赚啊!

整个茶叶链,从种茶,到做茶,再到卖茶,都在叫屈,都没挣钱,也都没暴利。那么,一斤茶叶凭什么卖几千几万元?成本都知道,最贵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顶。明前、雨前茶就不说了,成本高,很多产区鲜叶都得五六百一斤。可是随后的夏茶秋茶,还有扫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更有那山民茶农自产自销的,基本都成本价卖了。但是最终到消费者手上,并没见到价格多大变化,还是几百上千。当然也有很多的所谓自产自销,网上推卖,99元一斤,99元4斤,难道这些也是暴利吗?

茶叶的世界真是看不懂。

很多人的疑虑就此产生:99元4斤送茶具还免快递费,尚且有证据说是暴利,那几百上千万元一斤的当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里?

一、茶叶链各环节成本分析

为了便于阐述茶叶是否暴利部分,成本部分就概括性的介绍,不做细致分析。

第一、种茶成本。茶园的核心成本构成分三部分,人力费、材料费和管理费,其中材料费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主要是茶苗。管理费包括土地使用费、肥料和药物费等,一年每亩百元左右。最大头的是人工费,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按照每亩出产鲜叶300斤,每斤100元。30000元毛收入,现场扣除采摘人工费15000元(今年豫南信阳毛尖采摘人工费每斤50元),鲜叶毛利润15000元。大致就这个样子,全年刨干打尽,净落个每亩10000元。如此匡算,种茶确定没有暴利。

第二、做茶成本。一般的茶厂都有自己的茶园,成本会有所降低,利润有所增加。不过为了方便,还是按这简单匡算。茶厂做茶,4斤鲜叶做一斤茶,鲜叶400元,炒茶人工100元,豫南大都是小型茶厂,炒出来就卖了,行业内把这种炒好就卖的茶叶叫毛茶,初级加工的意思。这样的茶叶最多卖到800元,一般在600-800元之间。去掉直接成本500元,税收、人情,一斤茶叶毛利最多200元。按10000斤年产量,毛利200万元,全厂一年下来的投入和费用,就花的差不多了。如此算来,做茶也没有暴利。

第三、卖茶成本。这个环节更复杂,还是要提纲挈领的叙说。卖茶成本就三个主要的内容,买茶、运输和房租,其中的运输、房租等构成销售费用。按照销售商解释,假如买进茶叶500元每斤,一般会卖到800元,费用分摊下去会有20-30%利润,根据销量还有浮动。譬如实现年销售10000斤,实现利润200万元。如果年销售1000斤,就是利润20万元。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实际情况销售1000斤不仅不赚,或许还亏本。因为他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动态的和固定的。动态成本里面有库存占压,季节性价格波动等,固定成本里有人工费,销量少了,都会造成实际成本上升。怎么算,总体20-30%的毛利率也不是暴利。

二、茶叶的暴利到底在哪里

算了一圈,算不出暴利在哪里,但是确实存在暴利,还不是个别现象。所有信息反映,高档茶叶、低档茶叶,不同品种,都有暴利。最大的可能,就在销售环节。我们从根源上寻找线索。

第一,茶叶的暴利说法起源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40年前的茶叶就没有暴利的说法,根本就没有这回事。那时的茶叶跟烟酒糖盐一样,百姓生活必需品,国家对价格有管理,其实不用怎么管,很好的茶叶就几块钱一斤,没人想着定价之外还能搞什么鬼。譬如茶叶,茶园是集体的、茶厂都是国营的,采茶给工分,炒茶有工资。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一斤茶叶的成本就是个工分工资钱,合到块把两块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经过当时农村财务管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茶园和茶厂的收益保持在田农水平。那时的农村财务制度,没有盈利的概念,讲求的是收支平衡,所以始终没有利益矛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在光山,茶叶就三几块钱一斤,好的雨前毛尖也不到10块钱,搁到现在都几千元的货。

用那时的工资水平衡量,4块一斤的毛尖茶,一个月工资可买到10斤,算是比较贵的了,但和现在比,却很高性价比,当下一个月工资只买得一斤毛尖茶叶。问题的关键在于,此前的茶叶市场极其平静,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就没听说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低进高出等等现象,当然也没有暴利这个词了。

这个古老的市场一直的波澜不惊到2007年。这年让全世界认识了原产于中国云南的一种茶叶,普洱茶的惊天亮相也让世界牢牢的记住了它。当地百姓世世代代饮用的大碗茶,突然的一夜成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价格飙升到三万元每斤,整体涨幅超过股市。这个线索就应该是茶叶“暴利”的起源。

第二,说不尽的普洱茶

在中国茶业史上,原产地、历史最久远、十大名茶,多么辉煌的过去,在普洱茶面前,变得都不值一提。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几块钱的茶叶卖到几万块还一茶难求,还有什么可以比。那么就来扒扒普洱茶的历史,看看究竟怎么了。

“武侯遗种”。可能是多少年来,茶叶品种的丰富,人们居然不识普洱茶了,实在不应该。早在东汉时期,普洱茶就是我国的名茶,后来还赢得了“武侯遗种”的美誉。要知道古时候把一个饮食物种与伟大的人物关联齐名,说明普洱茶在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当今商品广告的名人效应,就是学来古人的智慧。武侯是诸葛亮的尊称,他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候。

“朝廷岁贡”。有正史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普洱府志》,说的当时普洱茶山八百里,种茶制茶十万人。仅思茅一地就年产茶叶10万担。为什么如此大的规模?就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经济改革,“改土归流”,激发了农民活力,振兴了农业,云南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普洱茶优势,岁贡朝廷。因为路途遥远,地方政府又故意大造声势,负责押送贡茶的官员,思茅通判又很会办事,一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搞得路人皆知,京城都以喝到普洱茶为荣耀。当时有个叫做阮福的人,在他的《普洱茶记》里写得明白:普洱茶名满天下,茶味最是香浓,在京城最为推崇。搞得雍正皇帝高兴的不得了,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成立普洱府,提升普洱茶产地的行政级别和权力。

“享誉世界”。普洱茶这么张扬造势,逐渐引得国外茶商的关注。在本来交易兴旺的基础上,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已经远销到欧洲。至此,包括本国西藏,周边东南亚各国,日本、西欧诸国饮茶国家,都有了正常的普洱茶贸易。

第三,普洱茶炒到天价的踪迹

赋予了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炒作性质。普洱茶的名声最早提升在清朝,直到上世纪末,依然是“饮品”本性,用来喝的一种茶叶。机会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出了个叫石昆牧的茶痴人,祖传嗜茶,或叫“茶痴”也不为过。他1966年出生,7岁会品本岛乌龙茶,17岁开始接触普洱茶,20岁就对普洱茶颇有心得,融入了港台普洱茶文化圈,一帮子大神玩起来。最终把古董文化、哲学思想和神学佛家等等都玩到茶里。赋予普洱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形式上,把普洱茶严格分成三六九等,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操作内容。按着石昆牧的说法,普洱茶粗分“老茶”、“新茶”两大类,老茶里又细分古董级、印级、年份级,然后还分名号、口感、色泽等等。本来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老陈”特性,成了玩茶的核心品质,把个香港茶人保存的年份茶叶都给搜罗出来,搞到台湾供他们品茶斗茶玩儿。以至于港台流行说说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扬于台湾”。普洱茶问世千多年,终于在台湾成长为一个可以炒作的资本类商品,为后来资本大举进入做好了充分准备。

被资本盯上的普洱茶,终于成为炒作工具。我们都经历过“蒜你狠”、“姜你军”,当然还有更猛烈的股市血腥。那些普通农作物能够翻云覆雨,并不是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突然成倍减产或者突然都把蒜当饭吃了,而是人为的原因。有人坐庄,拿钱先都买过来,冷库里放着不卖,造成市场短缺和恐慌,认为没蒜了,就都要买,买不到就抬价格,都竞相抬价。当抬到相当程度时,庄家突然开闸放水,一下子都卖掉,等到买蒜的人们还没晕过来,庄家已经把蒜卖完了。这个垄断买蒜卖蒜的庄家,用的就是资本市场的玩法,叫做“资本运作”。买蒜的钱还不是自己的,是从资金市场拆借来的,然后一买一卖,还本付息,自己捞到一大笔拍屁股走人。后来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也是如此,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普洱茶更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港台预热,在完全具备资本可操作的工具要素条件下,2007年的资本大量进入,就把普洱茶很便宜的价格一下子炒到天价。遂使茶叶整体行业落下个“暴利”的名声。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叶有没有暴利

所有人都认定茶叶暴利,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事实依据,还一定很确凿。前面说到的普洱茶风波,几块的茶饼炒到几万。但是资本过后一地鸡毛,受伤割肉的自认倒霉。经过十来年的恢复,普洱茶在逐步回归本来面目。本来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认可那么高的价格。但是暴利现象在茶叶行业依然存在,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精细深加工。说是加工,其实是分拣筛选,把从茶厂买来的毛茶按等级标准,重新筛选,包装。这个环节产生暴利的关键点在于:茶厂毛茶价格最低,茶厂几乎没什么利润,譬如豫南各县茶叶生产基本还都是小农经济模式,只能出产毛茶,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当然也是茶商压价的主要原因。但是,茶叶的质量在那里,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这样的茶叶等于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着茶叶的分级标准,重新分拣筛选,就远远不是买进的价格,构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们的茶叶生产执行的是《GB/T18797-2012茶叶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标准很标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说根本无法了解。俗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还说宝玉有价茶无价。除非老茶客,茶叶价格基本市场说了算,同样品质,行情到了一万就是一万买卖,行情一百就是一百买卖。至于什么级别的茶叶,外观好分辨,品质难鉴别。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随时采来茶叶芽尖,做出来外观一样,起码外行看不出来。所以就给各种商业炒作留下机会,成为最适合炒作的商品。这就构成了茶叶暴利的另一大机会。

第三,扫地茶。最多见的是满屏叫卖的地板价茶叶,99元买多少。这类茶叶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图片那样,图片是优质毛尖,几千元一斤的。实际上都是过期茶、机器采茶挑剔掉的叶子,还有茶树修剪掉的扫地叶子做的茶,好点的是机器采的夏叶。本来应该扔掉的垃圾叶子,放到炒茶机器里过一道,成了茶叶,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几十块,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叶暴利原因补充说明

茶叶价格,并没有什么奥秘,本应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个嫩芽做一斤,卖到几千就正常,如果加工过程很繁琐,做出的茶叶更好看,味道更香,卖到上万的价格还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区的茶叶冒充名气地区的茶叶,用普通品种茶叶冒充名贵品种茶叶,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说茶叶价格。我们的市场存在的是三级价格制。譬如同样的茶树:

茶农自采自做自销的,头道毛尖卖到400就知足,毕竟自己的茶树,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钱,还又习惯自己出的劳动力不算钱,所以一斤卖个400元感觉够了。即便跟风涨价,最多再加100元,卖到500元就很高兴了。这一级卖贵卖贱差别在炒茶技术。

茶厂要计算成本产出利润,会卖到600-800元。如果是老客户茶商,还会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润就行。这一级的性价比高,差别在毛茶,级别不分。

茶商把茶叶分拣分级,一般分拣出最差的茶叶,也会卖到购进价,精品级的价格就不说了,都倍数。这个行业,买进加50%利润率卖的市场惯例不大存在,起码很少见。但也不能说都会获得暴利,亏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么做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4339.html

上一篇: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茶类黄酮类功能及其应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