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 与 宗 教

2019-11-13
应该承认,中国茶文化体现的精神,与儒、释、道三教思想体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中国思想是融和儒、释、道诸家精华而成。因此,研究儒、释、道诸家思想在中华茶文化中之表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便成为每一个茶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功了。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而中国,也多方体现儒家中庸之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并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理于品茗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浩翰宇宙和神奇的太空相比,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实在太小,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工业技术进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便不断产生矛盾与冲突,在寻求解决人类之间矛盾冲突的办法时,东方人多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指导,清醒、理智、平和、互相沟通、相互理解;在解决人与自冲突时则强调“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儒家这些思想在中国茶俗中有充分体现。历史上,四川茶馆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解纠纷。某某之间产生分歧,有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的旧中国,往往通过当地有威望族长、士绅及德高望重文化人作为进行调解,这在四川收“吃茶”。调解的地点就在茶楼之中。有越的是,通过各自陈述、争辩、最后输理者付茶钱,如果不分输赢,则各付一半茶钱。这种“吃茶评理”之俗延续到全国解决。机械唯物论认为,水火不相容。但被儒家推为五经之首的《周易》认为,水火完全背离是“未济”卦,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水火交融才是成功的条件,叫“既济”卦。茶圣陆羽根据这个理论创制的八卦煮茶风炉就运用了《易经》中三个卦象:坎、离、巽来说明煮茶中包含的自然和谐的原理。因为,“坎”()在八卦中为水,巽()代表风,离()在八卦中代表火。在风炉三足间设三空,于炉内设三格,一格书“翟”(火鸟),绘“离”的卦形;一格书“坎”,绘坎卦图样;另一格书“彪”(风兽)给巽卦。总的意思表示风能兴火,火能煮水,并在炉足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中国在这里把儒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至。此外,儒学认为天地人文都在情感理性群体和谐相处之中。“体用不二”,“体不高于用”,“道即在伦常日用、工商稼耕之中”,在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人有艰辛、也有快乐,一切顺其自然,诚心诚意对待生活,不必超越时空去追求灵魂不朽,“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就是说,合于天性,合于自然,穷神达化,你便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快乐,达到人生极至。我国茶文化中清新、自然、达观、热情、包容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际的表达。历代茶诗中,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一千古绝唱有几句最能代表儒家思想对茶的诠释。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二、“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南天竺僧达摩,自称为南天竺禅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时来中国。当时南朝佛教重义理,达摩在南朝难以立足,促到北方传播禅学,北方禅教逐渐发展起来。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说,心里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这种办法实际与道家打座炼丹接近,也有利于养生;与儒家注重内心修养也接近,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禅宗在中国传到第五代弘忍,门徒达五千多人。弘忍想选继承人,门人推崇神秀,神秀作偈语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莫使有尘埃。”弘忍说:“你到了佛门门口,还没入门,再去想来。”有一位舂米的行者慧能出来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这从空无的观点看,当然十分彻底于是慧能成为第六世中国禅宗传人。神秀不让,慧能逃到南方,从此禅宗分为南北两派,中唐以后,士大夫朋党之争激烈,禅宗给苦闷的士人指出一条寻求解除苦恼的办法,又可以不必举行什么宗教仪式,作个自由自在的佛教信徒,所以知识阶段的文人墨客也推崇起佛教来。而这样一来,佛与茶终于找到了相通之处。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发展与禅宗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禅宗主张圆通,能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从而在茶文化发展中相互配合。归纳起来,佛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贡献有四:(一)推动了饮茶之风流行 唐·封演所著《封氏见闻记》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欲,投钱取饮。”佛教认为,茶有三德:一为提神,夜不能寐,有益静思;二是帮助消化,整日打座,容易积食,打座可以助消化;三是使人不思淫欲。禅理与是否相通姑且不论,要使茶成为社会文化现象首先要有大量的饮茶人,僧人清闲,有时间品茶,禅宗修练的需要也需要饮茶,唐代佛教发达,僧人行遍天下,比一般人传播茶艺更快。无论如休,这个事实是难以否认的。(二)为发展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做出贡献据《庐山志》记载,早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曾以自各之茶执行陶渊明,吟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陆羽的师傅也是亲自种茶的。唐代许多名茶出于寺院,如普陀寺僧人便广植茶树,形成著名的“普陀佛茶”,一直到明代,普陀山植茶传承不断。又如宋代著名产茶盛地建溪,自南唐便是佛教盛地,三步一寺,五步一刹,建茶的兴起首先是南唐僧人们的努力,后来才引起朝廷注意。陆羽、皎然所居之浙江湖州杼山,同样是寺院胜地,又是产茶盛地。唐代寺院经济很发达,有土地,有佃户,寺院又多在深山云雾之间,正是宜于植茶的地方,僧人有饮茶爱好,一院之中百千僧众,都想饮茶,香客施主来临,也想喝杯好茶解除一路劳苦。所以寺院植茶是顺理成章的事。推动茶文化发展要有物质基础,首先要研究茶的生产制作,在这方面佛教僧侣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创造了饮茶意境 所谓“茶禅一味”也是说精神与禅学相通、相近,也并非说茶理即禅理。禅宗主张“自心是佛”,无一物而能建立。即然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也不存在,除“心识”这外,天地宇宙一切皆无,填上一个“茶”,不是与禅宗本意相悖吗?其实,一切宗教本来就是骗人的,真谈到教义,不必过于认真。我们今人所重视的是宗教外衣后面所反映了思想、观点有无可取之处。禅宗的有无观,与庄子的相对论十分相近,从哲学观点看,禅宗强调自身领悟,即所谓“明心见性”,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不过是劝人心胸豁达些,真靠坐禅把世上的东西和烦恼都变得没有了,那是不可能的。从这点说,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规戒相适应。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结合起来。在这方面,陆羽挚友僧人皎然作出了杰出贡献。皎然虽削发为僧,但爱作诗好饮茶,号称“诗僧”,又是一个“茶僧”。他出身于没落世家,幼年出家,专心学诗,曾作《诗式》五卷,推崇其十世祖谢灵运,中年参谒诸禅师,得“心地法门”,他是把禅学、诗学、儒学思想三位一体来理解的。“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 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烦恼”。故意去破除烦恼,便不是佛心了。“静心”、“自悟”是禅宗主旨。姣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中国中。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若按印度佛教的原义,今生永不得解脱,天堂才是出路,当然饮茶也无济于事,只有干坐着等死罢了。但祥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顿悟”,你把事情都看淡些就是“大彻大悟”。在茶中得以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所以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祥僧们在追求静悟方面执着很多,所以中国“”二字首选由禅僧提出。这样,便把饮茶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调度。有人认为宋以后《百丈清规》中有了佛教茶仪的具体仪式规定从此才有“”,其实,程式掩盖了精神,便不是“道”了。(四)对中国向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熟悉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的人都知道,第一个从中国学习饮茶,把茶种带到日本的是日本留学僧最澄。他于公元805年将茶种带回日本,种于比睿山麓,而第一位把中国禅宗茶理带到日本的僧人,即宋代从中国学成归去的荣西禅师(1141-1215)。不过,荣西的茶学菱《吃茶养生记》,主要内容是从养生角度出发,介绍茶乃养生妙药,延龄仙术并传授我国宋代制茶方法及泡茶技术,并自此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可见还是把茶与禅一同看待。这一切都说明,在向海外传播中国茶文化方面,佛家作出重要贡献。 三、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谐一致。自古以来,中国茶人也把老庄的“天人合一”、“物质与精神统一”引入理念之中。例如陆羽不仅研究茶的物质功能,还研究其精神作用。例如他把制茶、烹茶、品茶本身看作一种艺术活动。便有美感,有意境,甚至还有哲理。中国人认为,喝茶也要讲精神。以陆羽创造的茶艺程序来说,就充满了美感。如烹茶一节,既观水、火、风,又体会物质变化中的美景与玄理。煮茶,物性变化,出现泡沫,一般人看来,有什么美?陆羽在变化中享受大自然的情趣。他形容变化说:“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在陆羽的眼里,茶汤中饮食孕育着大自然最洁静、最美好的品性。在烹制、冲泡品茗或奉茶之中使情景合一,把个人融于大自然之中。卢仝饮茶,感到的是清风细雨一样向身上飘洒,可以“一瓯瑟瑟散轻蕊,七碗清风袭两腋”。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更把整个汲水、烹茶过程与自然结合。他的《汲江煎茶》诗云: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榴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呼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诗人临江煮茶,首先感受到的是江水的情意和炉中的自然生机。亲自到钓石下取水,不仅是为煮茶必备,而且取来大自然的恩民深情。瓢请来水中明月,又把这天上银辉贮进瓮里,小杓入水,似乎又是分来江水入瓶。茶汤翻滚时,发出的声响如松风呼泻,或是真的与江流、松声合为一气了。然而,茶人虽融化于茶的美韵和自然的节律当中,却并未忘记人间,而是静听着荒城夜晚的更声,天上人间,明月江水,茶中雪乳,山间松涛,大自然恩惠与深情,荒城的人事长短,都在这汲、煎、饮中融为一体了。中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的精神,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道家最伟大的茶人大概要算陶弘景(466-536)。陶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同时也是大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阴居士。丹阳秣陵(今南京)人。陶弘景曾入仕途,官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在句曲由(茅山)中建楼三层,陷居起来。时人看见,以为是神仙。梁武帝礼请下山,陶弘景不出,但武帝有要事难决时便派大臣去请教,号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也杂有儒、佛观点。可见,道家的“避世”也是相对的。陶氏在医药学方面很成就,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并搜集魏晋间民间新药,著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现已在敦煌发现残本。他在《桐君采药录》中的注解内,备述西阳(今湖北黄冈)、武昌、庐江(今安徽合肥)、晋陵(今江苏武进)等地所产好茶,以及巴东所产真香。唐代著名道家女茶人李冶,又名李季兰,出身名儒,不幸而为道士。据说,陆羽幼年曾被寄养李家,李与陆羽交情很深。后来,她在太湖的小岛上孤居,陆羽亲自乘小舟去看望她。李季兰弹的一手好琴,长于格律诗,在当时颇有名气。天宝年间,皇帝听说她的诗作得好,曾召之进宫,款留月余,又厚加赏赐。德宗时,陆羽、姣然在苕溪组织诗会,李冶是重要成员,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是这一僧、一道、一儒家陷士共同创造了唐代格局。陆羽《茶经》中老庄道家思想估计也一定受到李冶的影响。李冶本是个才华横溢,喜欢谈笑风生的人,为陆羽饮茶集团增添不少情趣。但到晚年处境凄凉。她有《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诗云: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适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老友相逢,强颜欢笑,心境却十分凄苦。明代优秀茶学家朱权(1378-1448),在他的《茶谱》中明确指出:①茶是契合自然之物,“天地生物,各遂其理”。②茶是养生的媒介。他认为,饮茶主要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这两条,都是道家茶文化的主要思想。道家修炼,主张内省,崇尚自然,清心寡欲。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理念,自身与天地宇宙合为一气的目标,道家传人们相信在饮茶中可以得到充分感受。

小编推荐

五子衍宗茶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各24O克,覆盆子12O克,炒车前子6O克,五味子3O克。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一日2~3次。【功用】补肾益精。【主治】①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婚后无子,女方无病不育,伴见腰酸眩晕,尿后余沥不尽。②体弱乏力,腰酸膝软,阳痿不振,须发早白,一派早衰之象。【制法】按上方用量比例,研为粗末,每用 4O~6O克,纳入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2O分钟。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宜忌】腰痛阳痿,因肾虚兼有脾湿蕴中及下焦湿热者,不宜饮用。【按语】此方是治疗男性不育的名方。肾虚和肾精不足,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补肾益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方中枸杞子滋补肝肾,陶弘景说它能“补益精气,强盛阴道(生殖功能)”。茧丝子补肝肾,益精髓,《药性论》称其“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二药均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覆盆子性味甘酸、平,主含覆盆子有机酸,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亦是补肝肾、助阳固精的要药。五味子性味酸温,含有脂肪油,其非皂化部分含有强壮剂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能兴奋机体中枢,提高人的智力活动。车前子性味甘寒,利尿祛湿,“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日华子本草》)。此药实有补中寓泻之相反相成的作用。

天下“茶”字同一宗


现代社会与茶字相同的语言,都直接来自最早栽培和制造茶叶的中国。茶字在广东发音为“cha”,厦门的发音为“Tay”,世界茶字的由来,也多有这些字略加变化或未变化而来。茶字由中国的传播的背后,也是半部世界茶传播史。那世界各国都用怎样的“茶”字,跟中国之“茶”字又有如何的渊源?

我国商人正式经营茶叶的出口贸易,最先是广东人,其次是厦门人。茶和”茶”字的传播,或陆路,或海路,多是有由着两个系统传播而来。

一、“茶”字陆路的传播

在陆路茶的传播和发展上,广东因为的贸易发展而对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茶字陆路的传播多是由广东茶发音“cha”传播而来。

5世纪末,土耳其商队最早出现于中国北部新疆,茶叶首先成为了输出品,土耳其的发音为“chay”。此后,阿拉伯人的茶叶则购自土耳其商队,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的茶叶传播开来。如今,阿拉伯称为“shai”。波斯文中的“茶”字,也由中国传入,伊朗“cha”字,至今仍无变化。

8世纪末,中国茶籽首次传入日本,日本开始栽培茶叶,同时也传播了“茶”字。

17世纪中叶,茶在俄国已较普遍,由陆路传入,俄文的茶字“chai”则由中国“茶叶”二字而来。

二、“茶”字海路的传播

在欧洲,葡萄牙是最早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约1516年),葡萄牙海员从中国带去茶叶,饮茶开始在欧洲传播。而与之最早交易的也是广州商人,因此葡萄牙的发音也为“chai”字,而其他欧洲国家则为“tay“的原型。

厦门人最早通过海路将茶叶运至爪哇,厦门茶字的发音为“tay”。荷兰是第二个从事东方贸易的国家,从爪哇引进茶叶。1728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输入了大批中国茶籽试种,他们将厦门的土语“tay”字翻译为拉丁文“thee”。欧洲其余各国,如英语的“tea”、法语的“the”、意大利的“te”等均与荷兰对茶的传播及发音是分不开的。

从这些“茶”字的传播方向上看,可见中国是世界茶传播的起点和源头。以上也仅是对茶字本身传播的一个简单介绍,其背后是大量错综复杂的茶之贸易、栽培与传播,但毋庸置疑,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和栽培茶叶的国家,并促进了茶叶在世界的传播。总结起来,正所谓:茶字天下“茶”字同一宗。

教您按功效选茶


俗话说对症下药,根据身体状况来喝茶同样适用这个道理。不少小伙伴都想选到最适合自己和家人的茶叶,但苦于不知道遵循什么标准。小编建议根据茶类的健康功效来选茶、喝茶,因为身体棒棒哒最重要!

绿茶降火、防辐射

我国绿茶生产历史最久,品类最多,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外观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具特色,清汤绿叶,十分诱人,是名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茶类。

绿茶功效:

儿茶素等多酚类化合物被公认为是绿茶中对健康有益的关键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预防癌症、减肥、抵御电离辐射等。此外,绿茶还是维生素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茶类。多项研究表明,绿茶能降低乳腺、前列腺、肺、口腔、膀胱、结肠、胃、胰腺等多部位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的人应该少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

冲泡方式:

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0-90℃为宜。绿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好。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透明玻璃杯,冲泡时不要盖盖子。

青茶润燥减肥

乌龙茶又名青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我国乌龙茶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闽南乌龙(如铁观音)、闽北乌龙(如大红袍)、广东乌龙(如凤凰单枞)、台湾乌龙(如冻顶乌龙)。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加工工艺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乌龙茶功效:

除了在绿茶和红茶中常见的儿茶素、茶多糖、茶皂素等,乌龙茶还含有一些特殊功能成分。比如某些乌龙茶品种中富含“甲基化儿茶素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血压等功能。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乌龙茶在减肥方面效果较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

冲泡方式:

泡乌龙茶最好用紫砂壶或盖碗,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冲泡时要加盖。

红茶暖胃护心脑

我国红茶产地较广,种类较多,一般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红茶之所以被广泛饮用,在于它色泽黑褐油润、香气浓郁带甜、滋味醇厚鲜甜、汤色红艳透黄、叶底嫩匀红亮等诸多特点。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多数糖类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产生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红茶功效:

茶黄素是红茶中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饮用红茶有助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此外,茶黄素还可抗氧化、抗癌、预防慢性炎症和肥胖。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一般红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较好。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红茶性温,有暖胃的作用,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

冲泡方式:

泡红茶最好用90℃左右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红茶最好用盖碗来冲泡,泡红茶盖上盖子,茶香会更浓郁。

黑茶御寒降脂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比较悠久,种类比较丰富,例如有云南普洱茶、湖南茯砖茶、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以及四川边茶(康砖)等。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成分。

黑茶功效:

普洱茶和茯砖茶是我国不同类型黑茶的代表,其活性成分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降脂功效。现阶段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功能,降脂作用可能与其中的他汀类化合物有关;茯砖茶也有很好的消脂去腻作用,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此外,黑茶中的矿物质种类丰富,且有很多种含量要高于其他茶类。黑茶性温,有助御寒,适合虚寒体质者喝。

冲泡方式:

黑茶的喝法比较简单,可选用紫砂壶、飘逸杯或盖碗进行冲泡。

白茶抑菌抗辐射

白茶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由于白茶制法特异,其成茶满披白毫,芽叶连梗,形态自然素雅,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按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白茶功效:

白茶的化学成分一般与绿茶比较接近。从一些相关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的抗菌效果比较好。此外,白茶也具有较好的抗辐射效果,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白茶提取物被用于脸部护肤品的开发。白茶性凉,能降火去燥、清肺热。

冲泡方式:

白茶可用玻璃杯、盖碗、紫砂壶冲泡,不同等级、存放不同时间的白茶冲泡方法也各不相同。

黄茶人人皆宜

黄茶按照鲜叶老嫩度通常分为黄芽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莫干黄芽)、黄小芽(如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和平阳黄汤)和黄大茶(如安徽霍山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黄茶的主要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不仅叶底黄,茶汤黄,干茶也显黄亮,且香气清悦,味厚爽口。

黄茶功效:

目前,关于黄茶保健功效的研究相对较少。与绿茶清凉和红茶温热的性味相比较,黄茶类的性味特征居于两者之间,普通人几乎都适合。

冲泡方式:

黄茶的饮用方法一般与绿茶相似,但可加盖闷泡。

听陈宗懋院士漫谈饮茶与健康的起源和历史


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植物,茶树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西南部,虽然这在国际上也还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文献认同这一看法。我国近代茶叶研究的先驱者、已故的吴觉农先生早在1922年发表过《茶树原产地考》一文,提出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观点。至于饮茶始于中国,似乎国内外并无太多的分歧。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我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载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也就是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茶,并且已经发现了茶具有“解毒”的功效。因此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这里的“荼”就是茶。

西汉时,饮茶之风已是上层人士家庭日常生活的内容。到三国时,饮茶之风进一步发展,茶的烹煮和饮用方式也有所改进。到了南北朝时代,饮茶已日渐普遍,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品。茶兴于唐而盛于宋。饮茶的地域已几乎遍及中原地区和边远地区。我国最早问世的一本茶叶著作《茶经》由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撰写。

代饮茶和茶业发展迅速,茶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事,又在“琴棋书画烟酒茶”的文化与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饮用方法上也开始由煮茶向泡茶过渡。茶叶已成为官府宫廷中的重要物品,也成为平民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元、明、清代尽管社会风俗变化明显,但饮茶之风只增不减,饮茶的普遍程度和饮茶的区域也进一步扩大。抗日战争和内战使得在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茶园面积仅有6.94万hm2,茶叶产量6.22万t。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面积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17年我国茶园面积已增到305.9万hm2,产量达到267.9万t。

中国茶叶向海外传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分为陆路和水路两个途径。陆路最早始于公元8—9世纪。据传早在唐代永贞元年(805),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国清寺进修佛学,回国时带去茶籽。其后,日本和韩国的僧人曾多次从中国带回茶叶和茶籽,并在日本和韩国种植成功。宋代日本荣西禅师也曾两度来华带回茶叶和茶籽,回国后还写有《吃茶养生记》,介绍饮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水路是从南方港口广州通过澳门首先进入荷兰,然后由荷兰进入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但这已是公元17世纪,也就是茶叶从陆路传向日本、韩国800多年以后的事了。

随着饮茶和有关茶叶具有保健功效的知识和经验传到国外,欧洲不少国家都对茶叶的保健功效很感兴趣,并广为宣传和推广。一个最为鲜明的证明就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欧洲不是到食品商店买茶叶,而是要到药房中买茶叶的。

中国的茶叶为什么能在欧洲广为传播和深受欢迎,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CatherineBraganza)公主远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II)。这位公主是一位十分喜爱茶叶的女性,在她嫁到英国时,她的嫁妆中有大量的各种中国茶叶,而且她非常熟悉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到了英国后,凯瑟琳布置了雅致的茶室,还经常邀请亲朋好友聚会品茗,她使饮茶变成宫廷的一种时尚,随后饮茶的习惯又从宫廷传播到时髦的上流社会,最初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后来慢慢成为中产阶级的饮品。英国人对茶叶的接受过程比较缓慢,1678年才进口了4700磅(1磅≈454g)茶叶,到1690年进口38390磅。英国饮茶风俗的建立和这位英国新皇后的到来有很大关系。有一件事对饮茶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在英国有一位高层官员患有哮喘病和肠胃不适症,用各种药物治疗久治不愈。这位新皇后建议他喝茶,结果居然治愈了这个顽疾。这件事被广为宣传,尤其是当时一位荷兰名医尼古拉斯·蒂尔普(NicolassTulp)也大力宣传饮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很快饮茶在英国社会中受到人民的喜爱。18世纪中叶,茶叶已成为英国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茶叶在英国的普及,这位来自葡萄牙的皇后功不可没,这也算是茶叶在英国发展普及的一个插曲。有一位英国的诗人埃德蒙·华勒(EdmundWaller)专为凯瑟琳公主写了一首诗,既赞美了这位女性,也赞美了茶叶:

维纳斯的香桃木和太阳神的月桂树,

都无法与皇后赞颂的茶叶媲美,

我们由衷感谢那个勇敢的民族,

因为它给予了我们一位尊贵的皇后,

和一种最美妙的仙草,

并为我们指出了通向繁荣的道路。

饮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以及饮茶的普遍性在以后的岁月有了很快的发展,但在科学研究上进展不快。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在国际上出现一股“回归大自然”的呼声。在医学界,大量服用西药,虽然有医疗效果,但这些人工合成的西药也同时在人体上表现出一些后遗症。这种回归大自然的呼声希望科学家们能从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发掘一些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开发的药物来替代人工合成的西药。在这种呼声的召唤下,许多国家开展了大量中国古代传统植物对人体各种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其中就包括了茶叶。1987年富田勳(FujikiHirota)在美国的医学刊物上发表了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各国相继开展了茶多酚对各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的活体外、活体内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初,各国科学家更多地集中在对实验动物和人体脏器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代谢、运转和归宿,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新世纪以来,继续进行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代谢、转移和生物利用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为什么在人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如在动物体上的实验效果;为什么茶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特别是EGCG、茶黄素、茶黄素没食子酸酯这些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在人体中的生物可利用性(bioavailability)不高;如何从结构修饰、剂型改变和添加物的作用等方面提高儿茶素类化合物在人体目标器官中的中靶率和生物可利用性等方面。另一个研究热点在于人体摄入茶叶的安全剂量方面。由于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血脂和减肥的功效,因此出现大量包括茶多酚的口服减肥保健品。过量的茶多酚对人体会产生其他副作用,因此在法国和西班牙出现产品下架,并引起对茶叶“毒性”的怀疑。结果美国药典下属的食品添加剂信息专家委员会(DietarySupplementInformationExpertCommittee)专门对绿茶食用的安全性写了长篇报告,并提出茶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其提取物属于安全2级,平息了一场风波,恢复了茶叶的安全声誉。

经过30多年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大量研究,数以万计的论文证明了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病、健体的保健功能,如抗癌、减肥、降血糖、抗过敏、预防口腔疾病、抗菌抗病毒等。

教您如何选购花草茶


如何选购花草茶

一般而言,花草茶通常在中药店或百货公司较容易买到。由于花草茶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独特的芳香,一般的消费者大都对口味不甚熟悉,可以请服务人员解说花草茶的香气和味道,或是要求试喝,以免买到口味不适的产品。

认识花草茶功效

在购买前可以阅读本书或询问销售人员,了解各种花草茶的风味和功效,并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花草茶饮用。

观察花草茶外观

虽然市面卖的花草已经过干燥的过程,但是仍应维持植物原来的色泽,若是已经变色,不是过期,就是受潮、不新鲜。

闻花草茶香

如果可能,向商店老板要求闻闻花草茶的味道。新鲜的花草茶带有花草天然的香气,如果觉得味道不自然或不对,那就有可能是添加了人工香味,所以在购买前,最好能先了解花草茶应有的味道,以免买到人工调味的花草。

要求试喝

在中药店或百货公司买花草,通常有试喝的服务,花草喝起来应该顺口、带有甘甜味。另外在试喝时,最好不要加糖或蜂蜜等调味料,以免喝不出花草原来的味道。

注意有效期或制造日期

由于运送过程及上架需花费一段时间,因此购买时需注意有效期限。花草茶的保存及饮用期限,以6~8个月最佳,购买前,要看清楚包装上的制造日期和有效期限。

教您怎样选购西湖龙井茶?


怎样买好茶

选购西湖龙井时应仔细观察、品尝。包装上都应有当地的国家地理认证标志,产品标明是“西湖龙井”,这其中又以狮峰为最。真品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色泽黄绿,手感光滑,不带夹蒂或碎片,品之馥郁鲜嫩,隐有炒豆香或兰花豆香。而假冒龙井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色泽为通体碧绿,就算是黄中带绿,也是“焖”出来的黄焦焦的感觉,且多含有青草气。

参考价格

西湖龙井分为六级,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其中以特级“明前茶”最为珍贵。散装二级新茶60 元/ 50 克左右,一级是90 元/50 克左右,特级为100 ~ 700 元/ 50 克。

储存要点

由于西湖龙井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较高,遇到空气很容易氧化,所以存放时切忌与空气接触。一般大量储存可以选择瓷坛子、锡罐密封等;少量的用家用小型茶叶罐冷藏即可,并且不可接触到外界异味,以防串味变质。

科学家陈宗懋表示:“茶叶残留”与“农残超标”概念不同


近期,“中国98%的茶都有农药残留”、“喝茶等于喝毒”流言疯传,流言称茶叶种植时会使用农药,因而所喝茶叶都有农药残留,喝茶等于喝毒。但是,真相真的如流言所说的那样吗?“农药残留”与“农残超标”它们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名词嘛?让科学家陈宗懋院士,为我们解答吧。

陈宗懋

问题1:针对最近网络上盛传的“中国98%的茶都有农药残留”、“喝茶等于喝毒”流言,您是怎么看的?文中所说的“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这两个概念又有什么不同呢?

陈宗懋:现在我们国家的茶叶种植,甚至世界范围内的茶叶种植,完全不用包括农药在内的人工、化学的东西的,仅仅能够占到2%-3%左右。因为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不控制不行。虽然大部分化学农药会随时间推移逐步降解,但还是避免不了有残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农药残留”,这是正常的,只要不超过限定标准对人身体是没有危害的。但是,高于限定标准的残留是对人体有危害的,我们叫做“农残超标”。按照标准,目前中国只有2%左右的农残超标情况。其实这就好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血压,高于140,属于高血压,对人体有危害,我们要控制,但要是没有血压人也是不能活的。

问题2:刚刚您提到了“标准”是怎么来的?

陈宗懋:农药残留的标准我们称之为MRL(最高残留限量),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一个专家组共同制定的,这个专家组的成员都是没有商业利害关系的世界著名学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也会界定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人体内化学物的一个“每日允许摄入量”。农药的“最高残留限量”其实就是根据“每日允许摄入量”去设定的。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并不是所有农作物的“最高残留限量”都是一样的,这要参考你每天的摄入量去界定限量,大米有大米的MRL,茶叶也有茶叶自己的MRL。

问题3:在“最高残留限量”的范围内,我们国家的标准和国外的是否相同?

陈宗懋:具体的标准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联合国有一个国际性组织叫“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中国作为这个组织的主席国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各个国家就当前的一些现状展开集中讨论,共同制定每个农作物的农残上限标准,然后各个国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设立自己的标准。

每个国家为自己设立的标准都是在多方面考量后得出来的。现在的趋势是:农产品进口国的标准会相对严一些,首先他可以保障本国人摄取更少的农药,其次是它能够控制商品的大量进入。如果是出口国,那标准可能会相对松一些,因为他要保证自己的商品顺利出口嘛。这和商业利益也是有所关联的。

问题4:某些茶叶为什么会出现农残超标的情况?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陈宗懋:不仅仅是茶叶,任何农作物都可能会有超标的情况。咱们国家有一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面会明确的告诉你用什么样的农药剂量是多少,你需要稀释多少倍。除此之外,每一种农药根据自身特性还规定了“安全间隔期”,什么是“安全间隔期”呢?这个“间隔”就是农药在喷洒之后需要降解的时间。有些稳定的农药间隔期就会长一些。比如用于茶叶的农药有的定5天,有的定7天,也有的会定14天。如果全部按照规范操作进行,再加上加工,最后产出的茶叶一定是低于限定标准的。一个环节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农残超标。

问题5:有些媒体说,高海拔出产的茶叶要比低海拔的用药少,有没有哪一类的茶残留农药的几率会高一些?

陈宗懋:这个说法基本上没有问题,因为高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因此病虫害产生几率比平原地区要少,像海拔800公尺到1000公尺地区所产出的茶叶,用药也比较少,残留也比较低。你要是说类别的话,春茶一般较其他季节产出的茶叶农药残留会更少一些。春茶基本上都不会用农药,道理是一样的,因为春天气温比较低,因此病虫害也比较少。就咱们国家的情况来讲,一般是从5月中下旬到6月份开始用药的。这也是为什么春茶的价格要比夏秋茶高的原因。

问题6:我们所说的农药残留多是存留于干茶还是茶汤中?茶叶过水之后农药会产生变化么?

陈宗懋:我们这个茶叶和其他农作物,比如水稻蔬菜等等是不同的:它们是要吃到肚子里的,而我们喝茶喝的只是冲泡出来的茶水。因此,我们要看喷洒的农药是什么性质的,然后再判断它是否会被我们摄取。能够溶于水的农药叫“水溶性农药”,不能够溶于水、只能溶于一些有机溶剂的叫“脂溶性”农药。所以对于茶叶来讲,选用脂溶性农药能够大大降低我们对于农药的摄入:与水溶性农药相比,脂溶性农药溶于茶汤的有害物质能够减少几十倍。我们最近也在提这样一个建议:“茶叶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水溶性农药”。

问题7:消费者在购买时如何能避免买到农残超标的茶叶?我们能够通过某些方法去加以辨别吗?

陈宗懋:农残超标的茶叶普通消费者是基本无法辨别的。一般来讲,如果你想完全避免的话,可以购买春茶。不过刚才我也说了,目前中国在茶叶种植领域正推广使用脂溶性农药,而且咱们的食品药品部门也在出台相关政策来加强监督管理。在未来,农残超标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995.html

上一篇:茶道究竟起源于何时

下一篇:文化精粹(1)樱式茶道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