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及时防治茶叶害虫

2019-11-13
目前,春茶陆续开采,据福建省各地植保站近期调查,茶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黑刺粉虱、茶毛虫等病虫已相继发生为害。 据各监测点近期茶园调查,茶假眼小绿叶蝉5—6月将进入盛发危害期,预计为中等偏重发生;一代茶黑刺粉虱5月上中旬将进入盛发期,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茶丽纹象甲5月上中旬将进入成虫盛发期,宁德、南平等地将偏重发生,其余地市为中等发生;一代茶毛虫目前以1-2龄幼虫为主,正是防治适期,预计部分茶园将偏重发生。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茶农不失时机开展防治。 防治意见: 1、人工捕杀:利用茶丽纹象甲假死性,振动茶树干用土箕接住,集中杀死。 2、药剂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出口限制的农药防治。(1)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当百叶虫量达6头以上的茶园应全园喷药防治,未达防治指标可酌情挑治。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3000-60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或35%赛丹乳油1000倍,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5000-20000倍喷雾防治;(2)茶丽纹象甲防治:当亩虫量达10000头以上应喷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乳剂亩用30-40ml兑水喷雾防治;(3)茶黑刺粉虱防治:当田间调查茶黑刺粉虱小叶种每叶2-3头,大叶种每叶4-7头以上应喷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2-3克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8-10ml兑水喷雾防治;(4)茶毛虫防治:当每平方米茶丛有幼虫10头以上的茶园应及时喷药防治,未达标的可酌情挑治,防治药剂可选用2.5%天王星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精选阅读

无农药公害茶叶害虫防治技术


该项技术在研究茶叶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不同茶叶害虫采用确定化学防治基线进行化学防治和病毒防治等防治策略,生产农药无公害茶叶。其技术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化学防治对茶小绿叶蝉的化学防治确定其防治基线,采用“冬防加二次连防”的防治策略,即:秋茶停采后,茶小绿叶蝉末代卵孵化毕,进行化学农药防治,压低越冬虫口基数,从而将次年第一高峰始期推迟到6月下旬以后,向后结合其它害虫发生情况,在第一高峰始期喷第一次农药(天王星或速灭杀丁5000~6000倍),隔一个历期10~12天喷第二次农药(乐果加敌敌畏1000倍),经此连防后,第二个高峰期推迟15天,进入秋季第二次连防,结果全年直接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由原来常规防治9次降至为5次。病毒防治对食时性害虫,常发生的茶毛虫,油桐尺蠖、茶小卷叶蛾均采用病毒防治。

病毒剂量:茶毛虫多角体病毒,田间应用量500亿多角体/亩,较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田间应用量125mg/亩,油桐尺蠖多用体病毒,田间应用量1000亿多角体/亩。

喷毒时间:于幼虫盛孵期至1~2龄期为宜。

防治效果:条毛虫当代防效83~85%;茶小卷叶蛾防效为只%;油桐尺蠖防效94.1%,持效均达3~5年。

该项技术成果已在我省咸宁、蒲沂、武汉市、随州、松滋、英山等县(市)十几个茶场应用,累计面积达54万亩,茶叶增产140余万kg,增加收入1328万元;年平均减少施药3~4次,可节约农药60~80万元。

技术提供单位: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茶树病害虫防治


茶树病害虫包括茶园栽培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茶树种苗植物检疫五类。

1、茶园栽培技术防治:又称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选育和推广抗病虫良种:茶树品种间抗病、抗虫性差别很大,例如,单宁含量较高、叶片厚且硬的品种,对茶炭疽病有较强抗性:大叶种,叶片厚且柔软多汁的品种最易感染茶饼病,而小叶种受害较轻;抗病、抗虫性是作物同病原或害虫在外界环境条件下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抗虫性机制可归纳为不选择性、抗虫性和耐害性;抗病性与避病作用、阻止病菌侵入、细胞组织生理生化反应有关。把多种抗生基因综合到一些优良品种中去,使“垂直抗性”向“水平抗性”发展。注意合理密植,精心培育壮苗,促使生长健壮,及早形成骨架,主干粗大,通风透光良好。

②合理种植:引起茶苗根结线虫病的根结线虫寄主很多,要选用无病原生荒地播种茶籽,种植茶苗,或选用前作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地块育苗,不用前作是烟草、花生、麻类、茄类、瓜类、豆类、甘薯等感病作物的地块作苗圃。小绿叶蝉严重地区,茶园里不宜间作花生、猪屎豆等豆类作物。斜纹夜蛾严重地区,不宜间作甘薯。蚧虫、粉虱、刺蛾、卷叶蛾、蓑蛾还为害多种果树、林木,故应注意邻作和遮荫树的选择。

③中耕除草:勤除杂草,及时深埋。

④翻耕培土: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茶尺蠖、扁刺蛾蛹、茶叶斑蛾幼虫等,以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同时,可将深土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蛴螬、象甲幼虫等露地面,使之因不良气候或天敌的侵袭致死,或直接造成机械伤亡。

⑤合理施肥:氮、磷、钾三要素必须配合恰当。偏施氮肥,茶树枝叶徒长,抵抗力减弱,茶饼病、茶炭疽病的为害加重,而适当增施磷、钾肥,则可减轻为害。肥料不足特别是有机肥不足,茶树生长衰弱,茶白星病发生严重。多施氮、磷肥能助长神泽红叶螨的发生,而多施钾肥和锰则抑制作用显著。

⑥注意排水: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作苗圃,地下水位高或靠近水源的茶园,要开沟排水。

⑦分批采摘:可提高茶叶品质,又可减轻病虫危害。采净蓬心茶和蓬脚茶,避免茶丛郁蔽,可减少蚧和粉虱的孽生。

⑧修剪、台刈:对于茶梢蛾、茶堆沙蛀蛾、茶蛀梗虫、天牛、木蠹蛾等钻蛀性害虫和茶梢黑点病、膏药病、苔藓、地衣等枝干病害以及茶小蓑蛾,可分别情况采用轻修剪或剪除病虫枝等进行防治。对严重感染病虫或衰老的茶树,则可台刈更新。

2、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生物防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①利用天敌防害害虫,诸如食虫昆虫、蜘蛛、捕食螨、食虫鸟和两栖类等;

②“以菌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如真菌、细菌、病毒等;

③“以菌治病”,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的拮抗作用,防治植物病害。

3、化学防治:即利用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茶园施药除了必须考虑低毒外。还应具有在茶树鲜叶上降低速度较快、残留期较短,在加工过程中易于挥发消失,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对成茶品质无不良影响等优点。

4、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包括以不同作用原理为基础的多种措施,如:①捕杀或摘除;②诱集与诱杀,包括灯光诱杀,食饵诱或诱杀,潜所诱集、作物诱集、异性诱集或诱杀等;③阻隔,如套袋、涂胶、刷白、填塞等;④分离,如汰除带病虫种子、贮粮害虫与粮食分离等;⑤温湿度,如日光、蒸汽、低温、高温等的应用;⑥新技术,包括放射能、高频率电流、超声波以及激光的应用等。

目前,茶园中常用的防治方法是: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等。对于茶毛虫、茶蚕、大蓑蛾、茶蓑蛾等体形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容易捕捉或具集性的害虫,均可采用人工捕杀的办法;对于绿丽纹象等具假死习性的害虫,在振落的同时,要用器具承接;对于蛀干害虫可以刺杀;对许多病害可以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对地衣、苔蓟可于雨后用半圆形侧口竹刀刮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设计诱虫灯,既作预测用,也可直接歼灭害虫。一般以电灯、黑光荧光灯加电灯或日光灯作为光源。在应用短光波的同时,还可配以吸风装置或电网,制成强力诱虫器。对于茶毛虫等雌蛾诱惑雄蛾能力颇强的害虫,可采用异性或性外激素粗提物诱集或诱杀的办法。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育芽能力差,萌芽迟,茶叶生长停止。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招致煤菌产生,诱发煤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1.1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若虫畏光,怕湿,阴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动,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在中低海拔茶区,该虫呈双峰型消长,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群落稳定,虫口消长呈单峰型,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早春气温回升快,越冬虫口基数高,第1高峰来临早,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园树冠蓬面大,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1.2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导致连年成灾发生。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1.3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1、4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该虫能以无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园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3-4月间开始出现为害,5月初即达到为害高峰,此后随着气温升高而虫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气爽的天气,出现第2个为害高峰。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早春虫口以茶丛中下部嫩叶较多,春暖后逐步迁移到蓬面的芽叶上,炎夏季节虫量锐减,秋季又复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短期内即可成灾发生,使茶芽萎缩、枯竭,受害茶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防治对策

2.1加强农业栽培技术

2.1.1做好茶园健身栽培。对土质瘦薄,茶树长势弱的茶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多施土杂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肥力。对生长过密的茶园,做好台割更新,剪去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为害。每年10月下旬进行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kg,全年追肥分春肥、夏肥、秋冬肥3次进行,在以尿素的基础上,按2:1:1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2.1.2及时分批采摘。幼嫩芽叶是多种害虫特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集中栖息处,适当增加采摘次数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同时又恶化了害虫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1.3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减少虫源基数,除草剂可选用41%农达200ml/亩或20%克芜踪250ml/亩兑水50-60kg,在茶园定向喷雾。

2.2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茶叶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刺吸性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2.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夏茶期百叶虫量5-6头,秋茶期间百叶虫量10-12头;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5-20头;茶橙瘿螨百叶虫量20头左右,螨叶率达50%-70%;茶蚜有蚜株率达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15头以上的茶园,就需要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每亩用10%吡虫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20ml,或25%扑虱灵WP25-30g,或40%乐果EC75~10ml,兑水50-75kg细喷雾,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安全间隔期相应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对茶橙瘿螨每亩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虫螨光EC20ml,或25%扑虱灵30g兑水50-75kg细喷雾。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茶采摘结束后,可在初冬期间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剂,连同茶园附近的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封园,每亩茶园喷药液50-75kg,对茶园刺吸性害虫防治效果显着,能有效控制越冬虫口数量,减轻翌年害虫发生。

茶叶主要刺吸性害虫防治技术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育芽能力差,萌芽迟,茶叶生长停止。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招致煤菌产生,诱发煤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1.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若虫畏光,怕湿,阴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动,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在中低海拔茶区,该虫呈双峰型消长,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群落稳定,虫口消长呈单峰型,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早春气温回升快,越冬虫口基数高,第1高峰来临早,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园树冠蓬面大,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1.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导致连年成灾发生。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1.3 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1、4 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该虫能以无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园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3-4月间开始出现为害,5月初即达到为害高峰,此后随着气温升高而虫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气爽的天气,出现第2个为害高峰。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早春虫口以茶丛中下部嫩叶较多,春暖后逐步迁移到蓬面的芽叶上,炎夏季节虫量锐减,秋季又复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短期内即可成灾发生,使茶芽萎缩、枯竭,受害茶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防治对策 2.1 加强农业栽培技术 2.1.1 做好茶园健身栽培:对土质瘦薄,茶树长势弱的茶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多施土杂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肥力。对生长过密的茶园,做好台割更新,剪去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为害。每年10月下旬进行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kg,全年追肥分春肥、夏肥、秋冬肥3次进行,在以尿素的基础上,按2:1:1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2.1.2 及时分批采摘:幼嫩芽叶是多种害虫特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集中栖息处,适当增加采摘次数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同时又恶化了害虫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1.3 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减少虫源基数,除草剂可选用41%农达200ml/亩或20%克芜踪250ml/亩兑水50-60kg,在茶园定向喷雾。 2.2 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茶叶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刺吸性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2.3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夏茶期百叶虫量5-6头,秋茶期间百叶虫量10-12头;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5-20头;茶橙瘿螨百叶虫量20头左右,螨叶率达50%-70%;茶蚜有蚜株率达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15头以上的茶园,就需要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每亩用10%吡虫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20ml,或25%扑虱灵WP25-30g,或40%乐果EC75~10ml,兑水50-75kg细喷雾,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安全间隔期相应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对茶橙瘿螨每亩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虫螨光EC20ml,或25%扑虱灵30g兑水50-75kg细喷雾。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茶采摘结束后,可在初冬期间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剂,连同茶园附近的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封园,每亩茶园喷药液50-75kg,对茶园刺吸性害虫防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越冬虫口数量,减轻翌年害虫发生。

有机茶园害虫防治(四)


接作者上文《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三)》

2.4采用适当的生物、物理措施,必要时使用植物性农药

目前,生物制剂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如应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幼虫,应用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等,应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幼虫,应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圆蚧等均取得良好的防效。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趋黄性,在有机茶园中可推广使用新型杀虫灯和黄色粘虫板等来诱杀害虫。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选用能避天敌习性,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来诱杀害虫,因此对天敌相对安全。

此外,在有机茶园中还可适当选择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素、除虫菊素和鱼藤酮等,这些植物性农药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等都均有较好的防效,但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因此只有在不得已时才可使用。

2.5有机茶园要重视抓好越冬期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在冬季茶园封园时,适时喷施石硫合剂,对防治茶叶螨类、黑剌粉虱、蚧类和茶树病害等效果良好,对减少越冬病虫基数,减轻来年病虫为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有机茶园中特别要重视推广应用。

2.6重视新技术在有机茶园害虫持续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2.6.1利用种间化学信息物质

植物、植食性昆虫与天敌之间存在化学信息联系,如植物产生次生性物质引诱害虫,害虫产生利它素引诱天敌,特别是害虫取食后产生的互益素对天敌有引诱作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策略,在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探明茶树一害虫一天敌之间、雌雄昆虫个体之间的化学通讯联系,利用化学信息素监测虫情、调控害虫行为,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害虫生态控制措施。

2.6.2利用昆虫性激素

昆虫性激素既可以监测害虫的发生,预报虫情,还可以在田间规模使用,干扰害虫的正常行为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目前我国已有棉红铃虫、棉铃虫、梨小食心虫、甘蔗二点螟和玉米螟等性激素被广泛用于虫情测报和防治。据估计,全世界已合成昆虫性激素化合物1000多种,已商品化的达280种,其中用于干扰交配的有18种,诱杀的28种,在害虫的持续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茶树上,日本已成功开发应用人工合成的茶卷叶蛾性信息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卷取得较好的效果。9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茶尺蠖等化学信息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着现代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这方面的研究。

2.6.3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

50年代中期,美国在西印度群岛的库拉索岛大量释放经辐射不育的螺旋蝇雄虫,彻底防治当地牲畜大害虫野螺旋蝇获得成功,80年代后期,我国在贵州省惠水县一个30多hm2的柑桔园中释放15万头辐射不育的大实蝇雄虫,使柑桔被害率从7.5%降低0.005%。辐射不育技术有利于害虫的自然控制,是害虫持续控制中一项有效的技术,值得在有机茶园中探索应用。

2.6.4转基因抗虫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成功地将某些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基因导入多种作物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物,在茶树上的研究与应用值得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微生物(病毒)本身以提高对其害虫的感染力或与异源病毒重组扩大其宿主范围等。

整理发布,作者:王庆森《有机茶园害虫控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010.html

上一篇:三茶期间茶树主要虫情

下一篇:茶园的生态调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