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科学冲泡

2019-11-13

冲泡茶叶要讲究科学,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一般要求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茶水比:茶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茶叶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试验表明,不同茶类、不同泡法,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对香、味浓度要求各异,对茶水比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认为,冲泡红、绿茶及花茶,茶水比可掌握在1:50-60为宜。若用玻璃杯或瓷杯冲泡,每杯约置3克茶叶,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饮铁观音等茶时,要求香、味浓度高高山茶,用若琛瓯细细品尝,茶水比可大些,1:18-20为宜。即用壶泡时,茶叶体积约占壶容量的2/3左右。紧压茶,如金尖、康砖、茯砖和方苞茶等,因茶原料较粗老,用煮渍法才能充分提取出茶叶香、味成分;而原料较细嫩的饼茶则可采用冲泡法。用煮渍法时,茶水比可用1:80,冲泡法则茶水比略大,约1:50。品饮普洱茶,如果用冲泡法,茶水比一般用1:30-40,即5-10克茶叶加150-200毫升水。(二)泡茶水温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C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一般红茶、绿茶、花茶以及乌龙茶,宜用正沸的开水冲泡。原料粗老的紧压茶,用煮渍法沏茶,可使茶叶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茶叶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40-50°C)冲泡,尽量减少茶叶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三)冲泡时间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因而,一般红茶和绿茶以冲泡5分钟为宜。经过强烈揉切作用形成的红碎茶和绿碎茶,颗粒细小,茶叶成分容易浸出,冲泡3-4分钟即可;加奶或糖等调饮而作一次性冲泡时,可冲泡至5分钟。冲泡乌龙茶时需用沸水浇淋壶身,保温性好,而且茶水比大,冲泡时间可适当缩短,第一次“洗茶”,不宜超过1分钟,第二、三、四次冲泡依次延长,分别采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钟即可。这样冲泡,茶汤不至于出现前浓后淡的现象。紧压茶一般用煮渍法沏茶并进行调饮,最好把茶叶风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来,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要求煮沸10-15分钟。(四)置茶有序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茶叶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茶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茶叶,则为上投法。不同茶叶,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茶文化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五)冲泡次数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其目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茶叶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因此,茶叶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第二、三次分别为30%和10%。所以,一般红茶、绿茶、花茶和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乌龙茶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饮。故多作四次冲泡。进行调饮时,多用一次煮渍法(紧压茶)或一次泡沏法(红碎茶)。

cy316.cOM编辑推荐

科学冲泡红茶好处多


红茶的功效与作用都是什么呢?喝茶是我国的传统养生习惯,你是否喜欢喝红茶呢?其实,红茶有很多也许是你不知道的好处的哦。今天,我们为大家科普的就是喝红茶的好处以及泡法,快来一起看看吧。

红茶的营养价值

研究发现,与青菜或胡萝卜相比,红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帮人体抵抗皱纹和癌症的侵扰。日本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红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袭的几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热水泡茶会比冷水泡茶释放出更多的咖啡因与单宁,导致周期性头痛、失眠等症状,而用凉开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质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慢慢溶出有益健康。

那么,应该如何泡红茶最好呢?

泡红茶的正确方法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红茶冲泡方法,主要是玻璃杯冲泡法以及盖碗冲泡法。玻璃杯冲泡主要是运用玻璃套杯,泡法简单,不讲究茶艺,其过程是:将茶叶放入套杯的内胆中,然后将80℃左右的热水冲入杯内,冲泡后快速将茶汤倒到茶杯中饮用。

盖碗泡法可结合茶艺进行冲泡,演化出丰富的泡茶工艺,其方法与岩茶泡法相似。其泡法:首先,红茶小盖碗置干茶量在5克。接着,将95℃以上的水注入茶碗。注水后刮去茶汤上浮起的白色泡沫,再加盖。出汤时间1~3泡在3~10秒之间。以后每冲泡一泡延长3~10秒,调整原则是1~7泡冲泡出的汤色基本一致。

喜欢喝红茶的朋友们快来试试以上的泡法吧。

泡茶有讲究 用科学方法冲泡好茶


目前很多爱茶人士都喜欢自己泡茶喝,但是要想泡一壶好茶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应采用什么水来泡,用什么茶具来泡,泡一壶茶需要多少放多少茶叶,可能有些茶友对科学泡茶的方法不是很了解,现在就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古人云: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水是茶色、香、味、形的载体,好茶需用好水,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泡茶用水最好选用山泉水;在现代科学中,以每升水含有8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称为硬水,反之为软水。实践证明,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都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大减。因此,泡茶最好的用水选择是天然山泉水和纯净水。

实践证明,茶器的选择和茶水比例对茶叶品质影响也较大。选择适合茶叶的茶具和茶水比例显得很重要,其中,采用高白瓷盖碗表面光滑不吸味,用盖杯闻香又方便;其导热快,不产生闷味;打开盖杯之后,可以欣赏到茶叶逐渐舒展的形状,产生美感,因此选用高白瓷盖碗是茶叶茶器首选。如浓香型铁观音净重8.35克,专用盖碗容量120ml,茶水比例1:14.5,在一定的冲泡时间下,有最好的释出浓度,口感和香气最好。

冲泡时间的把握又是一项影响茶叶口感的重要因子。不同的冲泡时间会导致不同的口感,掌握不好就会使茶叶口感“大打折扣”。据试验证明,选择第一泡30秒、第二泡10秒、第三泡20秒、第四泡30秒为最佳方案。

因此,如果想要喝好茶,茶友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科学冲泡茶叶,不仅能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到最大,而且还能使茶叶的香气和汤色保持更长的时间。

怎样科学的冲泡黄芽茶?按这个步骤准没错!


黄芽茶中含有茶儿素,可以提神醒脑,还可以将口臭消除,黄芽茶的功效是极大的。黄芽茶喝起来,有非常清悦的香气,口感也非常醇爽。不过,如果不掌握冲泡黄芽茶的正确方法,只会暴殄天物,根本就吃不到味道浓厚的黄芽茶。下面教大家科学的冲泡黄芽茶的方法!

科学的冲泡黄芽茶的方法

第一步:备器。冲泡黄芽茶宜用无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黄芽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黄芽茶汤色、茸毫。此外还须备有水壶、茗炉、杯托等。

第二步:择水。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正点”。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为上,其次则为江河水。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冲泡霍山黄芽,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

第三步:候汤。“活水还须活火煎”,烧水要用武火急煮。冲泡霍山黄芽的水温宜在80度左右,即古人所谓的“蟹眼汤”。

第四步:洁杯。顾名思义,就是清洁茶杯。

第五步:投茶。茶与水的用量比例适中,泡出来的霍山黄芽就清香宜人。冲泡霍山黄芽,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霍山黄芽2克左右,冲水100毫升。

第六步:浸润。候蟹眼乍起、松风欲鸣之时,采用“回旋注水法”,轻轻地将水沿杯子周边旋转着冲入,注水量约占杯容量的1/4-1/3。浸润时间20-60秒,目的使霍山黄芽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的析出。

第七步:冲泡。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注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凤凰三点头”的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

第八步:品饮。品饮之前,先赏茶汤,观色、闻香、赏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黄芽茶形似雀舌、嫩绿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第一泡品茶之鲜醇和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佳,要充分体验黄芽茶茶汤甘泽润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特征;第三泡时茶味已淡,香气亦减。三泡之后,一般不再饮了。

“茶兹于水,水籍于器,汤咸于火”。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必要条件。要想泡好一杯茶,还须具备冲泡技艺。冲泡技艺包括对所泡茶叶的了解,对泡茶所需水温、时间的掌握,以及冲泡的手法、程序。黄芽茶的泡法你学会了吗?

科学冲泡茶叶需要掌握五方面因素


冲泡茶叶时要注重科学,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一般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茶水比:茶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茶叶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试验表明,不同茶类、不同泡法,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对香、味浓度要求各异,对茶水比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认为,冲泡红、绿茶及花茶,茶水比可掌握在1:50-60为宜。若用玻璃杯或瓷杯冲泡,每杯约置3克茶叶,注入150-200毫升沸水。品饮铁观音等茶时,要求香、味浓度高,用若琛瓯细细品尝,茶水比可大些,1:18-20为宜。即用壶泡时,茶叶体积约占壶容量的2/3左右。紧压茶,如金尖、康砖、茯砖和方苞茶等,因茶原料较粗老,用煮渍法才能充分提取出茶叶香、味成分;而原料较细嫩的饼茶则可采用冲泡法。用煮渍法时,茶水比可用1:80,冲泡法则茶水比略大,约1:50。品饮普洱茶,如果用冲泡法,茶水比一般用1:30-40,即5-10克茶叶加150-200毫升水。

(二)泡茶水温水温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茶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茶叶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C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一般红茶、绿茶、花茶以及乌龙茶,宜用正沸的开水冲泡。原料粗老的紧压茶,用煮渍法沏茶,可使茶叶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茶叶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40-50°C)冲泡,尽量减少茶叶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三)冲泡时间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因而,一般红茶和绿茶以冲泡5分钟为宜。经过强烈揉切作用形成的红碎茶和绿碎茶,颗粒细小,茶叶成分容易浸出,冲泡3-4分钟即可;加奶或糖等调饮而作一次性冲泡时,可冲泡至5分钟。冲泡乌龙茶时需用沸水浇淋壶身,保温性好,而且茶水比大,冲泡时间可适当缩短,第一次“洗茶”,不宜超过1分钟,第二、三、四次冲泡依次延长,分别采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钟即可。这样冲泡,茶汤不至于出现前浓后淡的现象。紧压茶一般用煮渍法沏茶并进行调饮,最好把茶叶风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来,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要求煮沸10-15分钟。

(四)置茶有序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茶叶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茶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茶叶,则为上投法。不同茶叶,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五)冲泡次数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其目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茶叶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因此,茶叶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第二、三次分别为30%和10%。所以,一般红茶、绿茶、花茶和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乌龙茶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饮。故多作四次冲泡。进行调饮时,多用一次煮渍法(紧压茶)或一次泡沏法(红碎茶)。

掌握这五方面有助于帮助我们冲泡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茶汤。

科学喝茶


茶叶是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其保健作用众所共知,经常喝茶对我们人体有保健作用。而科学饮茶是更加有利于益身健体。

1.茶叶有寒凉、温和性之分,因人而异选择茶叶饮用。

绿茶属性凉而微寒,味略苦,但它的营养成分较之其它茶类高,适合胃热者饮用。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白茶温凉、平缓、味甘甜,适合中老年人饮用。黄茶性凉微寒,胃热者适合饮用。普洱茶温醇平和,男女老少皆宜。花茶温凉,沁人心腑,益脾安神,芳香开窍解郁闷,宜早晚饮用。苦丁茶寒凉,可解热毒去肝火,治咽喉炎、便秘、降血压、减肥除腻,宜对症饮用。

2.“春兼秋实,夏种冬藏”。

针对季节变化而饮用茶,也是一种科学的体现。春季人体和大自然一样,万物逢春,生机勃勃,正处于舒畅发放之际,春饮花茶,可以散发入冬以来积聚在人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盛发,消除春困。夏日炎炎,人体大量出汗,津液消耗较多,夏饮绿茶,苦丁茶有利于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消暑利尿。秋季,燥气当令,宜饮乌龙茶、可以清除体内余热,滋润肺腑,心旷神怡。进入冬季,气候凉冷,食欲增加,宜饮红茶、普洱茶,有利于、帮助消化,抵御寒邪,增强抵抗能力。

3.茶叶的冲泡方法。

泡茶要用好水:泉水为上,江河水一般,井水为下,城市自来水氯气大,需静置24小时去氯气,然后再用为好。泡茶时茶与水的用量,一般红绿茶为1:50~80,粗茶、普洱茶用量可多一些。乌龙茶为1:22~25为宜。泡茶水温、红、绿花茶以95℃开水为宜,高级细嫩名优茶以85~90℃为上,乌龙茶、花茶2~3分钟,随泡随饮。至于冲泡次数,高档茶2~3次,一般茶冲泡2~4次,苦丁茶可冲4~5次,甚至10于次。

如何科学饮茶?


如何科学饮茶

1、饮用量

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茶。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3-5克、400毫升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

2、季节性

此外,喝茶还四季有别,即: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饮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存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苛,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夏季,以饮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青茶为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津液。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体强壮。

用茶要讲科学


(1)因人用茶:茶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利水通尿的作用。年青体壮的人,适量饮茶可以降火祛躁。年老体弱的人,往往虚寒血弱,长久用茶容易因其寒凉侵袭脾胃而不知不觉地损元气,甚至会诱发疾病,因此,应该少喝浓茶。 (2)对症用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鞣质、茶碱和维生素C等,对中枢神经有强兴奋作用,因此,患失眠症的人睡前不宜饮茶。咖啡因、茶碱还能加强心脏功能、提高心率、扩张冠状血管,所以心动过速的冠心病人不宜喝茶。但是某些心动过缓的病人,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适量喝茶则有利于提高心率。咖啡因能增加胃分泌,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宜多饮茶;而消化不良、腹内积食者多喝些茶倒是有益的。对于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病患者来说,适量饮茶可以减轻痛苦,因为茶碱能松弛平滑。 (3)清淡为佳:一杯浓茶,刺激作用很强,可以引起失眠、头疼,甚至会因对脾胃刺激过甚而造成呕吐。而且茶的抗菌作用随浓度增大而降低,所以,茶水以清淡为好。 (4)冷饮多弊:喝温茶,体内的“火气”能因茶的凉性而下降,自尿排出;喝热茶,则茶的凉性借体内的“火气”而升散,使人神思爽畅、耳聪目明;喝冷茶,不仅无清热化痰之功,而且有滞寒、聚痰的坏处。 (5)空腹不饮:空腹饮茶是不良习惯。腹中无物时,茶性直入脏腑,冷脾胃,对身体有害。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2680.html

上一篇:喝茶要看体质“下单”

下一篇:唐宋时代如何饮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