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功夫茶与工夫茶,你分得清吗?

2019-11-13

清代刘埥,著有《片刻余闲集》,其中写到:“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 ...”说明在清朝时期,“工夫”指的茶叶的名称,且都是较珍贵的茶。

民国时期,肖一山主编的《清代通史》中记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 ...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这里工夫茶指的是红茶的品名。

所以,“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费时间、精力、力气制作出的好茶。

以前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但发展到现在,“工夫”基本与岩茶脱离,单指红茶了,最常见的就是按地域划分,例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而“功夫茶”指的是什么呢?

按字面解释,“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最出名的莫过于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光茶具都需要十余种,最有特色就有数种,如火炉、羽扇、橄榄炭,以传统炭烧的方式来煮沸水,有时还会搭配专门的钢筷来翻动炭火。

潮汕“功夫茶”使用的茶壶多为朱泥壶,又叫潮州壶、手拉壶,它红润光亮,敲击起来清脆如金石之音,泥质细而均匀,非常适合用来泡茶。有机会的话,你还可以去试试朱泥壶的手拉坯制法。

比较有特点的是,“功夫茶”选用的朱泥壶都偏小,有的甚至跟橘子差不多大,身体成鼓状,潮汕话叫做冲罐、苏灌。

“功夫茶”嘛,“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从起火、烧水、烫杯,到泡茶、淋壶、分茶,虽说不像日本那么格式化,但要让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也不是一天两天都能成的技艺。

如潮汕“功夫茶”里的“纳茶”这一说——把茶叶放入壶之前,得将茶叶的粗细分别开来,最粗的放壶底,细嫩的放中间,再把粗大的茶叶放在最上面,据说这样泡出的茶叶才甘苦适中且不会茶壶。

完整的功夫茶具

泡功夫茶最出名的地方就是福建,潮汕,台湾,这三处的地方的乌龙,制法滋味冲泡技巧各有不同,但是技巧都是差不多的,因为他们都叫功夫茶,泡功夫茶如果基本功夫不齐备的话,那么茶味就出不来。神韵、意境就有点空中楼阁了。盖碗茶具,茶海(也叫“公道杯”),闻香杯,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壶,茶盘,茶巾。这里说的是泡乌龙茶-铁观音用的茶具,当然有一些比如擂茶等的功夫茶就不一样了。

功夫茶的主要茶具

1、盖碗的陶瓷茶具:盖碗茶具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2、茶海(也叫"公道杯"):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

3、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铁观音)特有的茶具。

4、茶壶:紫砂或朱泥的

5、茶盘:宽,平,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异味

6、茶匙:茶荷,就是干茶入壶前的量具

7、炉及水壶:电或酒精烧的都可以,本身发热时不生异味就行。必备,绝大多数功夫茶要求沸水。

8、杯:白瓷薄壁的不影响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储茶的罐:纸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实惠,纸罐遮光,密封袋封气味和潮湿。

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才算得上是功夫茶,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要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不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不就是教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份美好品德,对身边的每一位人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吗?

cy316.com扩展阅读

你分得清铁观音与冻顶乌龙吗?


很多茶友觉得铁观音(此文提及的铁观音为清香型)和冻顶乌龙不好区分,两者对比之下,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分辨的小技巧。

相同点

1、同属乌龙茶系,半发酵茶。

2、外观相似,半球状或螺状。

3、冲泡后叶片外观:青蒂、绿腹、红镶边。

不同点

1、茶树品种不同。

2、发酵程度不同:铁观音8~18%,冻顶乌龙20~70%。

3、工艺不同:铁观音制作工艺中无“回软”工序,而冻顶乌龙有。

区分技巧

1、观色泽: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低及低温保存,色泽砂绿;冻顶乌龙一般发酵程度高,且经过焙火,颜色稍偏黄褐色。

2、看外观:冻顶乌龙多成半球状,且颗粒较大,茶叶中多带茶梗;铁观音呈一般螺状,颗粒较冻顶乌龙小,茶梗较少。

3、嗅气味:未冲泡前,冻顶乌龙茶香气要比铁观音浓郁一些。

4、冲泡闻香:等量冲泡,铁观音的香气很浓郁,冻顶乌龙要淡一点,有桂花或水果的香气。

5、冲泡察色:等量冲泡,由于冻顶乌龙发酵程度高一些,一般说来汤色重一些。

6、观察叶梗:等量冲泡,一般说来铁观音的茶梗要少于冻顶乌龙,冻顶乌龙多为手采,茶梗在所难免。

7、品尝茶汤:等量冲泡,冻顶乌龙的桂花香或熟果香较浓,且回甘明显。

8、经泡程度:等量冲泡,一般说来冻顶乌龙发酵程度高,更经冲泡,至少可以冲泡六次,而铁观音要差一些的。

9、观察叶底:冻顶乌龙多次冲泡后,芽叶依然完整,用手撕扯,仍具强度;铁观音多次冲泡后,叶片会碎掉,韧性要差一些的。

柑普这么多,你分得清吗?


柑普茶的柑

进入秋冬季节,清饮普洱是不错的而选择,而柑普、陈皮普洱,都能在饮茶的同时带来嗅觉与味觉上的刺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柑普吧~

柑,也称作柑子、金实,属于芸香科柑桔属。柑和橘相似,易被混淆,但柑一般比橘大,皮比橘厚。

目前市面普遍认为的柑普茶,是用产自新会的新会柑作为原料制作的,品种学名为茶枝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具有国家地理标识性。

新会柑采摘后,进行清洗晾晒,用工具在柑橘顶部开出一个圆孔,将果肉全部掏出,然后将普洱茶塞入果皮中,重新放回切下的果皮盖子,进行一段时间的干燥,成品便是柑普茶。

除新会以外,同样以柑出名的还有肇庆的皇帝柑,潮汕地区的潮州柑,以及周边的广西柑、珠海柑等,每年也会制成陈皮、柑普茶销往全国各地,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土壤营养等立地环境的不同,总体品质与新会的有差距。

柑普的分类

柑普一般分为青皮普洱、大红皮普洱和二红皮普洱,这是根据制茶时采用的新会柑种类来区分的。

新会柑作为广东著名特产,皮肉兼用、药食同源,因其品质独特,早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

根据《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规定,柑皮根据采收时期可分为胎柑、柑仔(小青柑、迷你柑)、青柑、二红柑和大红柑。

小青柑、青柑、大红柑

(1)小青柑

小青柑出现在2014年,选用尚未成熟的柑橘与云南普洱茶为原料一起制作而成。采摘于初秋至立秋期间(约7~9月),此时果皮尚未成熟,带有青色外皮,油室点微凹且密集,不显皱缩,质硬皮薄,味辛气香。

优点:个头小,上市早,携带方便,通常一颗就是一泡,新颖可爱。

缺点:果实成熟度太低,含糖量低,性质酸涩,成分及长期功效未被检验,老人小孩及孕妇禁用。

小青柑口感对于很多不适应普洱熟茶味道的朋友来说,更容易被接受。

(2)青柑

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时制作。果皮尚未着色,外表色泽青褐色甚至青黑色,油室点微凹且密、不显皱缩,质硬皮薄,泡水时更耐泡,味辛气香,给人以清新之感。

优点:药用成分含量高,可疏肝理气,缓解疲劳。耐存储。

缺点:未成熟果实药性比较强,若长期饮用容易气虚,建议可与人参等补气的产品搭配调饮。

细品青柑普洱会发现,它的滋味略带水汽,生津无回甘,风格清新,青柑味重,甚至有时会遮掩住普洱茶的味道。

(3)大红柑

指采摘于小雪至小寒期间(即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皮。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色,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冲泡后滋味温和甘甜,暖入心脾。

优点:果糖含量较高,口感较为鲜甜,果皮成熟后,刺激性降低,内含物质更加温和,能调理肠胃,消食美容,缓解血管压力。

大红柑皮香浓郁,能明显体会到普洱茶味,茶味也比青柑甜;同时有一定润感,相对青柑有一些厚度。而且普洱跟陈皮结合得很好,喝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

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工夫茶怎么泡


功夫茶是中国传统泡茶方式的一种,但现代人对它了解并不多,有些人说它是“工夫茶”,有些人说它是“功夫茶”,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平时功夫茶又应该怎么冲泡呢?

工夫茶还是功夫茶

1、工夫茶还是功夫茶并不没有标准的答案存在,有些人认为这种泡茶方式比较麻烦需要较长的时间,把它定名为工夫茶特别合适。但有些人则认为这种泡茶方式特别复杂,而且有多种讲究,没有点真功夫根本泡不好,所以把它称为“功夫茶”正合适。

2、不论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都是茶叶的一种冲泡方法,大家只要用心学习这种泡法就可以,没有必要去纠结它的叫法。功夫茶的泡法中国的南方地区最为常见,它是现代茶艺、茶道的一部分,接下来我就会详细介绍工夫茶应该怎么泡。

工会茶怎么泡

1、平时冲泡功夫茶时,一定要准备茶叶,水壶以及茶壶和茶船,还有茶海等全碰套的泡茶工具,在泡茶以后还要把茶具全部用开水冲烫一遍,烫好以后用茶巾吸干水分,然后才能把茶叶放到茶壶中。再把准备好的开水冲入壶中,泡三十秒左右。

2、把茶壶中的茶汤倒入到茶海中,然后再分别倒入到不同的品茗杯,这时就可以把端茶奉客,客人品茶以前应该先观赏茶汤的颜色再闻茶香,然后才能品饮茶汤,品饮时要把茶汤含在嘴里慢慢品尝它的味道,接下来才能慢慢咽下去,这时可以感觉到它的滋味变化,一杯茶汤可以分多次品饮,绝对不能一口气喝干。

"功夫茶"与"工夫茶"有什么区别


在茶叶界,有一个无伤大雅的争论反复被提起,那就是如何辨明“功夫茶”与“工夫茶”的区别。有人认为,“工夫茶”指的是茶品。理由是:清人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说明早在200多年前,“工夫茶”指的就是较为名贵的茶叶;吴觉农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宜红工夫、滇红工夫等。因此,他们将“工夫茶”定义为:工序繁多、耗时费力加工出的茶品。

而所谓“功夫茶”指的则是与茶艺相关联的一套冲泡、品鉴方法。因为这种品饮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有一定的评鉴学问、品赏水平、沏泡程式和技艺,要择水、要有大大小小功能不同的茶具,还要有那份饮茶时的环境、意境和心境,有点类似在少林、武当习武的架势。这种饮茶方式起源于宋代福建的漳、泉及广东潮汕一带。宋代文豪苏辙就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不过,将这套饮茶流派正式称为“功夫茶”或“工夫茶”,则是在清代乾隆、嘉庆以后。

潮汕地区的茶人坚持认为:自己喝茶的那一套讲究只能称为“工夫茶”,如称“功夫茶”,既不准确,也不具概括性。他们引经据典,说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工夫茶”,是清代俞蛟的《梦厂杂著》之《潮嘉风月记》,内有“工夫茶,烹茶之法”句。他们说,工、功二字有别:在《说文解字》里,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功,“以劳定国也”。还举《尔雅》云:“绩、勋,功也”;举《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涉及到“工夫茶”的诸多茶具)”。并指出,在潮州声韵里,“工”属“江韵”(读gang)、“功”属“忠韵”(读gong)。这样解释了半天,虽不致绕口令,却也挺累人。总之,他们铁了心要为自己的“工夫茶”正名。

其实,潮汕茶人的说法也并非没有可商榷之处。“工、功”二字在字义上虽有区别,一旦组成了“工夫”或“功夫”,除了特指“本事、武艺”必须要用“功夫”外,在其它场合及所指事物时并无词义上的概念区分,一般均可通用。如陆游《示子遹》中:“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里的“工夫”表素养、造诣,也可用“功夫”替代;《晋书·范宁传》中,“而宁自置家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此处的“工夫”指工程、劳力,用“功夫”换之,也未尝不可;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词:“要愁那得工夫”,该“工夫”意为闲余、时间,说成“功夫”,也不会产生歧义。更早的如韩非子在《五蠹》里用了七个“功”字后,用了两个“工”字:“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和“此言多资之义为工也。”此“工”意通功效、效果,用“功”字置换也许更准确。再翻开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干脆就把“工夫、功夫”放在一个词条里解释。而1979年版的《词源》对此采取了折中的注释:“‘工夫茶’:广东潮州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其烹治方法本于唐陆羽《茶经》。器具精致……也作‘功夫茶’。”要命的是最后这几字的“节外生枝”,左右逢源,不容争辩。因此,潮汕、闽南、港台地区之外的人把“工夫茶”定名为“功夫茶”,也无可厚非。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茶客,有几人经年累月地与工夫茶为伴?贵客来了,把茶仪式搞得隆重一点、繁杂一点,我们称之为“茶艺”。“茶艺”才是一切喝茶程式、礼仪、技法、意境及过程的正解,“工夫茶”只不过是“纲目”下的“子目”,犹如我们祁门茶俗中“吃子茶”、“上梁茶”、“合卺茶”之类。一方风俗一方人护,外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非要把“工夫茶、功夫茶”的区别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像有点迂腐。无论“工夫茶”抑或“功夫茶”,并不妨碍我们对这种茶礼仪的理解和表达。

从制作过程上讲,把祁门红茶称作“功夫红茶”,似乎更为贴切,可以突出“功夫”所含的“本事、技艺”之意。祁门红茶的制作是有技术含量的,包括初制和精制有十几道工序,即使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仍然是费神劳力的差事,其中的许多关节蕴含着祁门红茶制作的秘诀。有经验的老师傅会根据茶鲜叶的老嫩和含水量来控制生叶的萎凋时间,用手一抓,便会判断出叶子的萎凋程度;揉捻时,凭感觉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加压,什么时候该减压;会依据当日的气候,掌控发酵室里的温度和湿度,并从发酵叶的颜色上看出发酵的“火候”。到了精制阶段,工序更是繁杂,什么滚(毛)筛、抖筛、平(圆)筛、撩筛、“紧门”、“割脚”等等;不仅要分出本身、长身、圆身、轻身等规格,还要分出每个规格的各个号头茶。还有什么切分、风选、机拣,手拣(此工序现已由光电色选机代替),有的工序还要反复进行,然后才能进行拼配、匀堆、打“毛火、足火”,最后装箱。而在高档红茶在制作中,为了保持茶叶条形和锋苗的整、秀,一般都靠手工完成。手工制作的技法主要就是手筛了。说到手筛,那可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功夫”,没个三年五载的历练,甭想上手。仅操作的手法就有抖、撩、捞、撼、飘、搓脚等等,光听着就头晕。外行看热闹,只能看到师傅操作时的那种专注、那种精妙、那种节奏和那份潇洒,根本就搞不清各种手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之所以要用那种手法的道理。你不得不叹服:这就是独门绝技,称“功夫”,不为过。不然,怎么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既然大家已经约定俗成地把祁门红茶称为“工夫红茶”,那就这么一直叫下去好了。只是有一点须明白:无论是“工夫”还是“功夫”,都倾注了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具备了这种专业“功夫”的人,才能做出最能体现“工夫”品质的茶,才能品出“工夫”的韵味。

你分得清铁观音与冻顶乌龙吗?(玩茶必杀技)


很多茶友觉得铁观音(此文提及的铁观音为清香型)和冻顶乌龙不好区分,两者对比之下,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分辨的小技巧。

▏相同点

1、同属乌龙茶系,半发酵茶。

2、外观相似,半球状或螺状。

3、冲泡后叶片外观:青蒂、绿腹、红镶边。

▏不同点

1、茶树品种不同。

2、发酵程度不同:铁观音8~18%,冻顶乌龙20~70%。

3、工艺不同:铁观音制作工艺中无“回软”工序,而冻顶乌龙有。

▏区分技巧

1、观色泽: 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低及低温保存,色泽砂绿;冻顶乌龙一般发酵程度高,且经过焙火,颜色稍偏黄褐色。

2、看外观:冻顶乌龙多成半球状,且颗粒较大,茶叶中多带茶梗;铁观音呈一般螺状,颗粒较冻顶乌龙小,茶梗较少。

3、嗅气味:未冲泡前,冻顶乌龙茶香气要比铁观音浓郁一些。

4、冲泡闻香:等量冲泡,铁观音的香气很浓郁,冻顶乌龙要淡一点,有桂花或水果的香气。

5、冲泡察色:等量冲泡,由于冻顶乌龙发酵程度高一些,一般说来汤色重一些。

6、观察叶梗:等量冲泡,一般说来铁观音的茶梗要少于冻顶乌龙,冻顶乌龙多为手采,茶梗在所难免。

7、品尝茶汤:等量冲泡,冻顶乌龙的桂花香或熟果香较浓,且回甘明显。

8、经泡程度:等量冲泡,一般说来冻顶乌龙发酵程度高,更经冲泡,至少可以冲泡六次,而铁观音要差一些的。

9、观察叶底:冻顶乌龙多次冲泡后,芽叶依然完整,用手撕扯,仍具强度;铁观音多次冲泡后,叶片会碎掉,韧性要差一些的。

功夫茶和工夫茶怎么区分?


“工夫茶”与“功夫茶”是一样的吗?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还是有区别呢?

按字面解释,“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最出名的莫过于潮汕“功夫茶”。

“工夫”的意思是花费时间、精力、力气制作出的好茶。“工夫茶”指的是茶叶的名称,且都是较珍贵的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

“功夫茶”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从起火、烧水、烫杯,到泡茶、淋壶、分茶,虽说不像日本茶道那么格式化,但要让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也不是一天两天都能成的技艺。平时我们喝茶都没那么讲究,你知道真正的“功夫茶”是怎么泡出来的吗?

功夫茶十一式!

1、嗅茶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介绍品种的特点、风味,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2、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

3、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4、润茶

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海。

5、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

8、运壶

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目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9、倒茶

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10、敬茶

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11、品茶

工夫茶全套步骤中最讲究的一环,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个中之味,余味无穷。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随心所欲。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讶名茗的神奇功效。

你能分得清铁观音和大红袍吗?


铁观音和大红袍是我国的传统历史名茶,这两类茶的品质都是非常好的,各自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但由于二者都是乌龙茶(青茶)的一种,自然会弄混这二者的关系了,那么铁观音和大红袍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先不着急说铁观音和大红袍两者的区别,我们先来具体认识下传统铁观音的概念,如此有助于你后面的认知。那么传统铁观音颗粒呈半条索状,较为弯曲紧结,梗皮红褐亮;色泽乌黑发亮,红点明显;香气浓郁,音韵明显,带兰花香;口味醇厚,回甘持久;汤色呈橙黄色,有的偏深;叶底色泽偏深,主要呈墨绿色,叶面往往为绿叶红边,色泽均匀度要求较低。传统铁观音摇青重,炒青温度适中,容易形成“绿叶镶红边”;包揉力道适中,形成半条索状外形;发酵较重,形成口味浓郁。

通过以上对传统铁观音品质特征的了解,那么大家知道这传统铁观音和大红袍有什么区别呢?

1、树种不同

首先,我们要清楚铁观音和大红袍的区别之一是树种不同。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那么岩茶传统的品种是水仙、肉桂、名枞等。而铁观音传统的品种是铁观音、毛蟹、梅占等。现在市面上有不乏是用闽南铁观音的树种来炮制岩茶的,但其中的口味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肯定不好喝!

2、制作工艺的区别

其次,铁观音和大红袍的区别之二是制作工艺上的不同。那么两者的制作工艺区别,主要在于发酵和揉捻。现在大部分的铁观音为轻发酵,程度约10%-20%左右,远不及岩茶的30%-60%。而在揉捻方面,铁观音是采用包揉法,将茶叶揉成团球状,而岩茶是采用推揉法,将茶叶揉成条索状。

3、焙火的区别

另外,铁观音和大红袍的区别之三是焙火上的不同。那么炭焙铁观音茶叶是在传统半发酵的铁观音茶基础上,木炭再次进行约5-7小时的炭焙时间(故而得名),火候必须掌握恰到好处,温度不太高,50-60度是最好的,因为传统的炭火烧铁观音茶必须有人照顾炉注意防止对茶叶本身的质量过多的影响。而大红袍作为岩茶的代表,起焙火工艺更是独到。但现在采用传统手工焙火的茶较少,大部分还是用电焙,有个说法,现在市面上99%的好茶都是用电焙的!

总结了以上两者三方面的不同区别之后,大家对于铁观音和大红袍这两种茶叶应该有点清晰了吧。铁观音和大红袍是乌龙茶中最常见的茶,其风味各有不同,也有不同的拥护群体,其实要对比二者哪个好,还真比较不出来,纯粹看个人喜欢吧!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9108.html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茶好喝有些茶难喝,都是因为“氨基酸”在搞怪!

下一篇:你真的需要喝普洱茶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