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后发酵的两种情形

2019-11-13

一是自动氧化和酶性氧化作用,两者混合进行;

二是自动氧化、酶性氧化及曲菌氧化作用,三者混合进行。

第一种两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干仓”后发酵;第二种三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湿仓”后发酵。

根据一般知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容易造成曲菌的生长。这种会促进产生曲菌的环境,称为“湿仓”;相反的,空气干燥而曲菌无法产生的环境,称为“干仓”。“干仓后发酵”,对普洱茶求本真性的保存最理想。所以,“干仓”贮放最适合普洱茶陈化的需要,是属于自然陈化普洱茶。

“湿仓后发酵”,曲菌破坏了茶叶的组织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的本质,是属于霉变陈化普洱茶。“湿仓普洱茶”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茶汤是暗粟色,叶底颜色是暗粟色或已是黑色。

“干仓普洱茶”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和自然,茶汤呈粟红色或略转深粟色,叶底颜色是粟黄色至深粟色。所以,普洱茶独特的自然陈化过程和品质特性,取决于云南大叶种原料固有的成分,特殊的加工工艺和科学的贮藏方法,以及贮藏环境和贮藏时间的影响,只有在这些基本条件之下,才能让普洱茶气息自然。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


想了解《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知识吗,丰富的《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内容等你来看!

普洱茶确实奇怪,常常是两种决然不同、相互矛盾甚至相克的功效在它身上体现,除了前一篇文中我们提到的“提神和安神”,此篇要说的“养胃和伤胃”也是很常见的两种。

十胃九病,现代的人平时生活以及饮食都没有规律,大多数人的肠胃或多或少会有些问题。而茶又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一人独饮,或是三五好友家中做客也要饮茶。

那么,

喝茶到底对肠胃有没有影响呢?

究竟是“养胃”还是“伤胃”?

有人说喝茶伤胃,并且经过个人实践和体会也确实得到验证:

一喝茶胃就疼。

有人却说喝茶可以养胃,经过长时间喝茶调养,

自己多年的胃病居然好了。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喝茶伤胃

茶为什么会伤胃?一般来说,喝到的茶汤带苦涩味都会伤胃。因为苦的成分是酯型儿茶素、生物碱—咖啡碱、茶碱、可可碱,少量的花青素;涩的成分是儿茶素、茶多酚。涩的成分吃到胃里,像被砂纸打磨一样,磨掉胃粘膜上的油脂。空腹时喝茶,胃粘膜很容易被儿茶素分解,加上咖啡因的刺激,会让人感觉肚子饿,甚至想吐,俗称醉茶。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吃饱后喝了苦涩的茶也会感觉饿,但是却吃不下东西。这是因为咖啡因轻微的刺激胃的反应就是饿,而胃中的食物其实并没有消化,当然吃不下了,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胃就会生病。

这就是喝茶伤胃的原因,不论什么茶都会多人的胃造成刺激,尤其是绿茶跟大叶种的普洱生普的儿茶素、生物碱等物质含量更高,对胃的刺激会更大一些,这种伤胃的现象表现也会更加明显。

喝茶养胃

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指出,普洱茶熟茶确实有养胃护胃的功效,可以解毒,通便。特别适合有便秘困扰的人士饮用,借助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恢复正常功能。彻底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口臭的问题;可以摆脱肤色暗沉。《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具有消食的功能。普洱茶味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保护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虽然对这项功能能的临床医学研究样本主要取自普洱熟茶,但这种养胃功效不仅仅针对普洱熟茶,对于转化期较短的生普,前文所述的原因有伤胃情况,对于经过后期自然存放之后的普洱老茶,茶性温和,对胃产生刺激性的物质已经大部分氧化,经常饮用普洱老茶,能够暖胃护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调理肠胃进而达到养胃的功效。

除了普洱茶,红茶也有养胃护胃的功效:红茶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

做到“既好喝,又养胃”

普洱茶有生熟茶之分,如果从肠胃的保养角度,我们会选择熟普或者老茶,如果非要选择生普,也要选那些苦涩度不显或者较弱的生茶。但实际情况却是:新生普更加爽口,在只想喝生普的情况下又有“不苦不涩不是好茶的说法”,那又怎样选择呢?

普洱茶本身内含物质就比较丰富,好的生茶往往内含量较高的儿茶素会涩又会甘醇;茶单宁刺激性大又会香;咖啡因会苦但是却会提神。如果为了怕伤胃而刻意去避免喝苦涩的茶,反而会错失许多好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新制的生茶作为试茶和品鉴的首选,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熟普为口粮茶,再把试茶过关的生普逐年保存一批,作为以后品饮的老茶。这就叫:

“试新茶”、“喝熟茶”、“品老茶”

关于本文《普洱茶两种相互矛盾的功效(二):养胃和伤胃》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黄茶的分类,两种分法!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主要出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以其金黄的色泽和醇香的滋味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黄茶由绿茶发展而来,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黄茶产量虽然不及绿茶、红茶和黑茶,但其中有很多茶以其质优形美,被视为茶中珍品。下面我们来说说黄茶的分类!

黄茶的分类

通常我们将黄茶分为“品种黄茶”和“工艺黄茶”两种类型。

“品种黄茶”:茶树品种形成的黄色的茶。这种“品种起源说”有远溯七世纪的史料为证,唐朝盛产的“寿州黄芽”和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的黄茶就是自然发黄的品种黄茶。

“工艺黄茶”:它的发明较之“品种黄茶”要晚许久,工艺黄茶则是通过炒制过程中采用独特的“闷黄”工艺改变了茶的色泽和内质,工艺黄茶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时间在公元1570年前后。“工艺黄茶”的产生有着诸多偶然因素,在众多茶叶著作中均有体现。宋·黄儒在《品茶要录》中有对茶叶加工黄变情形的描述“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此处说明雨水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含水较多的雨水叶由于干燥不及时,可以引起黄变,成为“黄色的茶”。

“工艺黄茶”起源于绿茶,应勿有悖论。唐宋之时,一般以加工蒸青茶为主,明时开始炒青之法,创“松萝法”,明·闻龙在公元1630年写的《茶笺》中有关于茶叶松萝法加工工艺的描述:“茶初摘时,须拣除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现时大多数特级绿茶的炒制都是效法于此。

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分

黄小茶一般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细嫩原料制成的黄茶,主要有湖南的沩山毛尖及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茶和浙江的平阳黄汤等。黄小茶中有条形卷曲的北港毛尖、平阳黄汤,叶沿微卷呈块状的伪山毛尖,弯曲呈环状的鹿苑茶几种。

而以嫩芽和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的黄芽茶。如外形雄壮圆直呈针形的君山银针,开头形状扁直的蒙顶黄芽,条形略弯形似雀舌的霍山黄芽和条形弯曲的莫干黄芽。

还有采摘较粗大、梗叶相连状若弯钩的黄大茶及广东大叶青茶。

黄芽茶和黄小茶原料较嫩,市场范围较小,所以后来黄茶最先失传的就是黄芽茶和黄小茶的加工方法。

茶叶黄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的特色。黄茶要求叶底黄或黄绿;汤色浅黄或杏黄,达到明亮而不晦涩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使闷堆处理控制合当,若变化不足则黄绿花杂,叶底欠匀;变化过头则黄褐发黑.汤液混浊,都是不符合黄茶品质要求的。

此外,黄茶较之绿茶,由于增加了闷黄工艺,在热化反应及外源酶的共同作用下,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

健康女人两种色调


眼下在女士的生活中流行两种色调,一种是鸡尾茶,一种是鸡尾酒。 有情调的女士越来越对茶感兴趣。茶并不仅仅指绿茶,而是指用“鲜花”泡茶或叫“鸡尾茶”。比如在几片龙井中放几朵玫瑰,少许苦丁里放几朵甘菊,既去油腻又清心去火,味道也不错。或用杜鹃、金莲、百合、金银花泡出多种口感各异、气味芬芳的“茶”来。“鸡尾茶”不是乱配来的,而是由专家开出的一份保健茶单,比如肺热咳嗽泡金银花、贡菊或莲子芯,可以清肺止咳解毒;肝火盛、胃涨满,泡金莲花、辛荑花、藏红雪,可以起到养肝明目、益脾健胃的作用;红玫瑰有养颜助容的功效,在鸡尾茶里又有美容师的称谓等等。 鸡尾酒更是为中青年女人宠爱,因为纯正的色酒对体内的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去除体内脂肪和清理血管壁上的杂质,软化血管。调酒师根据比重、浓度、颜色能调出几十种鸡尾酒,单听那些好听的名字就醉人,“红粉佳人(又叫生活秀)”、“日出”、“草莓甜”等等。其中有一种“彩虹”酒,用不同的酒及饮料在限制时间内调出七种色彩,灿若彩虹,寓意人们多彩的生活。 喝“鸡尾茶”要根据不同的心情和口感选择、搭配,喝鸡尾酒也一样,并且还要懂得一些专用术语:如按“份”叫酒,一份为30ml,双份为60ml;“纯粹”,指酒不加任何别的东西;“短饮料”,短时间(10~20分钟内不变味)内饮完,不加冰;“长饮料”,30分钟内不变味,适合佐餐饮用。

生活中必需的两种茶


茶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一大口下肚,重要的是润喉爽心,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茶也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一小口啜饮,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

茶于生活中不可或缺,家中来客,沏上一杯香浓的茶款待,宾主相谈甚欢;盛夏酷暑,泡一大壶热茶,几碗下去,浑身的毛孔都张开,热汗直流,心中的躁火也降了几分。

如果了解每一款茶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才能叫做懂茶的话,常年喝茶的人不一定懂茶。懂不懂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当喝茶成为一种难以去除的习惯,每日无茶,心中便若有所失,那时候,茶就已经深深植入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成为随着时光一起流淌的生命之水,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了。

可是茶于生活来讲,其作用还远远不止于饮食习惯的养成,茶还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品茶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茶、水、器、境、艺、人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要素的轻微改变,都将对茶的精神体验造成无法预料的影响。这也是的迷人之处,它是一个流动的状态,每一次品茶,都将是一场特别的际遇。

遇到适合之水、善茶之人与相宜之器具,茶便可以绽放出最佳的生命状态。

茶汤清苦、幽香四溢,齿颊留香,从一片茶叶中可见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一杯茶汤可清除烦恼忧虑,心灵复归宁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静心品茶,方会沉醉其中。

茶给予我们众多领悟和启示,让人惊叹它与人生的惊人契合。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也有人叹到: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茶与道,正是茶在生活中的两面:茶汤解渴,洗心。不论身体和心灵,我们都需要茶的滋养,在繁俗的世间,为自己保持一点点清醒,保存一分小心翼翼的纯粹,以及保留一片自娱自乐的惬意之地。

为何“茶”只有两种叫法?


《参考消息》2018年1月13日刊文: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月11日报道:海上而来名为tea,陆上而来名为cha:为什么世界上茶只有两种叫法。

除了少数微不足道的例外(例如在缅甸语中),实际上全世界的茶只有两种说法。一种与英语说法tea类似,另一种是汉语发音cha及其变体。

这两种说法都来自中国。看它们是如何在全世界传播的,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词语前,全球化是如何运作的。读音与“cha”类似的词语是沿着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传播的。与“tea”类似的词语则是由荷兰商人通过海上传播的,这些商人将这种新奇的叶子带回欧洲。

cha这个说法是汉语,它来自中国,穿越中亚,最终在波斯语中变为“chay”。这无疑是因为丝绸之路贸易线路:根据最近的一项发现,两千多年前人们沿这条线路交易茶叶。这个说法的传播范围超过了波斯,在乌尔都语、阿拉伯语和俄语中都是类似发音。日语和韩语中茶的叫法也以cha为基础,但这些语言很可能在这种叫法向西传到波斯前就采用它了。

但这没有为tea提供解释。茶这个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它读作chá。但在沿海省份福建所使用的闽南语中,这个字读作te。这里的关键词是“沿海”。

在中国沿海地区方言中使用的te的叫法经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荷兰人在上世纪17世纪成为了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交易商。荷兰人在东亚主要使用的港口位于福建和台湾,这两个地方的人都使用te的读音。荷兰东印度公司向欧洲大规模出售茶叶,这让我们有了法语中的thé,德语中的Tee和英语中的tea。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9014.html

上一篇:日常生活中,白茶妙用多

下一篇:茶可以净化血液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