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泡沫与茶质有关系吗?

2019-11-13

冲泡茶叶时产生的泡沫!茶叶成分中具有气泡性质的有茶皂素、蛋白质类、固体粉末、炭末等。其中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可以让茶起泡沫的物质。它会随着鲜叶的生长过程而累积增多,现在有厂专门将其提炼出来,用来制造乳化剂、洗洁剂、发泡剂等。

因茶皂素而引起的泡沫对人体无害,而且在古代,还将这茶沫视为一种精华。魏晋杜育有诗云:“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形容正是如此。

多毫品种制成的茶叶冲泡时很容易有泡沫。凌云白毫就属于多毫品种,较为细嫩,茶叶本身茶多酚等内含物很高,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揉重了,致使这些内含物粘在茶叶表层,一冲水就出泡了。据了解,多毫品种除了凌云白毫以外,还有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等,通常它们制成的成品茶表面布满茸毛,大家可以从外观鉴别。

另外一些较细碎的茶叶如红碎茶,或者茶叶中含的碎末较多,冲泡时也会形成泡沫。在许多休闲吧、咖啡厅都有的泡沫红茶用的就是红碎茶制成的茶包冲泡而成。

泡沫与茶质无关

茶汤是否有泡沫,和茶叶好坏没有直接联系。普洱茶中的一些高端古树茶发现茶汤有泡沫,原因来自古树茶的茶叶茸毛较多;而一些茶因为发酵工艺不足,也可能产生泡沫。所以对茶中泡沫应该持平常心,大胆喝下去再对茶叶做评价。

茶皂素虽然有很强的起泡能力,但其在茶叶中含量很低,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不产生影响,因而也不能从泡沫的多少来判断茶叶质量的好坏。

红茶泡多且难消

虽然每种茶都可能产生泡沫,但红茶产生泡沫的可能性最大,而且比较难消除。这和红茶的制作工艺有关。

制作红茶的第一步,就是先要对茶叶进行萎凋,之后再揉捻、发酵。如果制茶过程中,萎凋不足,茶叶中仍有大量水分就直接揉捻,并揉捻较长时间,那么这茶的第一泡就很容易产生大量持久的泡沫。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汤起泡沫与茶的品质、农残有没有关系?


经常有茶友问这个问题:茶汤表面浮着一层泡沫,即使茶汤喝完了,泡沫仍会附在杯壁上,是不是茶叶品质有问题,我泡的茶怎么总是起泡沫啊?这跟茶的品质好坏有关系吗?更有人杯弓蛇影,认为那是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所造成的,把它视为毒物。今天,小编就专门为大家解释解释这个泡沫问题。

茶汤有泡沫不影响茶叶品质。有茶叶认为好茶就不会泡沫,起泡沫的都是坏了的茶叶,这也是错误的看法。茶汤是否有泡沫,和茶叶好坏没有直接联系。除了茶皂素外,多毫品种制成的茶叶冲泡时很容易有泡沫。多毫品种制成的茶叶较为细嫩,茶叶本身茶多酚等内含物很高,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揉重了,致使这些内含物粘在茶叶表层,一冲水就出泡了。多毫品种除了凌云白毫以外,还有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等,通常它们制成的成品茶表面布满茸毛,可以从外观鉴别。

茶汤泡沫的本质

引起茶汤中有泡沫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业界已比较认可的原因有三:第一是茶中的茶皂素在起作用;第二茶叶是多毫品种所制;第三,茶里的碎末儿、茶屑比较多。其实,这主要是茶叶中含有茶皂素,说起茶皂素我们都不陌生,它广泛地存在各种植物中,比如大豆、油茶,人参、甘草、白头翁等珍贵药材中也含有茶皂素。所以说,泡沫与农残没有直接联系,甚至可以说是毫无联系。

茶皂素被用于各行各业,具有抗菌消炎、镇痛、化痰止咳、抗癌等功效,不仅对人体无害,反而益处颇多。看到这里,茶友们对茶叶中的泡沫应该是不反感了吧?

茶叶起不起泡沫,跟品种有关。例如水仙和肉桂的茶皂素含量就存在差异。不同外形条索之间,条索大,粗松的茶叶容易起泡沫,碎屑多的也容易起。以及发酵程度,茶皂素的浸出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起泡沫与否,跟品质无关。甚至一些高端的老树茶由于茸毛较多,也会发泡沫。同样,不起泡沫也不代表是好茶。

泡沫影响口感吗

茶皂素呈微酸性,并不影响口感。喝下去也无妨。但也有人认为,茶讲究色香味,泡沫影响外观。泡沫刮去后再饮用,这样显得茶汤更加洁净,饮用起来更加舒心!

这下茶友们可以放心了吧,泡沫跟农残与品质无关。至于古人说它是精华,也谈不上。刮不刮去,就看个人的喜好了。

癌症和茶叶有关系吗?


给大家展示一组数据:

1、据数据显示,日本广岛在原子弹爆炸后的10余年里,患癌几率最低的人群竟是茶农及茶叶爱好者。

2、在对我国百岁老人的饮食习惯调研中,研究人员发现,40%的长寿者天天饮茶,80%的长寿者有喝茶的习惯。

3、想永驻年轻?别整那些没用的了,喝茶吧!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证实,300ml茶水的抗氧化功能等于12杯啤酒、12瓶白葡萄酒、1瓶半红葡萄酒、4个苹果、7杯鲜榨果汁。还没有结束,日本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有很强的抗衰老效果,比我们最常吃的抗衰老药(维生素E)高了18倍。还说什么?赶紧喝茶去吧!

4、日本曾做过跟踪实验,调研419位患癌病人,发现常喝茶的女癌患者比不喝茶的患者晚发病7年,男性患者发病时间晚3.2年。

综上所述,科学告诉我们,癌症可以预防,可以抵抗,方法很简单!两个字:喝茶!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是癌症的死对头。尤其针对子宫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乳腺癌、肝癌、结肠癌、皮肤癌等。长期饮茶可以预防癌症光顾,患癌者饮茶,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

茶汤颜色色差与茶叶的优劣有关系吗?


茶叶不仅含有诸多对身体有益的元素,其品饮更是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茶叶的色、香、味及其品是饮茶文化的关键词,其中茶汤的色泽能够给人以直观感官上的享受,而其本身也是饮茶和茶叶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分布广泛且品种多样,不同品种的茶叶的茶汤颜色各异。而同一品种的茶叶,茶汤也会因茶叶大小、制作手法、存放年限等原因而不同。茶汤的色差与其感官品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茶叶的销售和饮用效果。

茶汤颜色的形成及变化

茶汤的颜色的形成主要是因所含元素本身颜色,或发生氧化、发酵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不同茶叶的茶汤会因茶叶品种、制作工艺等原因而不同。而泡好的茶叶也会因水质、时间、沏茶方法而不同。常见的绿茶茶汤中含有黄绿汤色的物质,绝大部份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组成茶多酚的有花黄素与花青素,大多能溶于热水的有色物质。花青素的种类很多,有黄色、有绿色,是绿色茶汤的重要部份。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氧化,变成极易溶于热水的黄色物质,绿茶汤色的主要物质,加工过程中茶温度不够高,会使儿茶素进一步氧化,由黄变红褐色。一杯茶若放久了,颜色会加深;茶叶保存不良,冲泡出来的也会呈现深色,是因茶多酚氧化所引起的。

再如红茶,因红茶不经过高温杀青处理,茶多酚变化剧烈,尤其经过发酵以后(渥红),茶多酚大量氧化,颜色加深,变成红黄色、红褐色物质;主要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统称为红茶色素,所以优质红茶的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较多。此外,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冲泡后的茶汤呈黄红色。黑茶都是用粗老的鲜叶为原料,茶汤为棕红色。黄茶类茶汤色泽黄色,叶底黄色。白茶属于轻度发酵,茶多酚在未经氧化的条件下属无色,而稍有氧化就变成黄白色,因此白茶的汤色黄白而明亮。

从上可以看出,茶汤的颜色与茶叶的品种直接相关,同时也受茶叶加工方法的影响。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茶汤和变化规律。因此,茶汤的色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必须建立在茶叶品种识别,茶叶加工工艺等的判断的基础上。此外,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也直接影响着茶叶的感官品质。

茶汤色差的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茶汤的偏好差异较大,有的人喜欢清亮的绿茶、白茶,而有的人喜欢浓郁深色的乌龙茶、黑茶等。茶汤色差与茶味相配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茶品,因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得以满足。而对于行家或茶叶经营者而言,茶汤色差则直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从感官看就能判断出茶叶的原料品质、存放、制作工艺等等情况。

消费者的茶汤色泽偏好

普通消费对于茶汤的偏好,完全依据个人的直观感受。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接受绿茶、花茶等颜色较为透亮,香气较为清新的品类,而如铁观音、乌龙茶等味道浓郁、颜色较暗的品种,则受大众关注的规模稍微小一些。消费者对于茶汤颜色的偏好与年龄、性别及职业等有较强关联。如某些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且无闲余时间进行品茶,他们更喜欢颜色和口感能够持续很久的品种,铁观音及大叶绿茶是他们比较日常消费最多的。对于只能持续一两冲,且颜色较淡的品种,并不能引起这类人群在感官上的共鸣。而对于一些白领阶层,则更加喜欢颜色清淡,气味柔和的品种,如龙井、普洱等。

随着各种饮料的诞生,喝茶,品茶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如何识别茶汤更是只有少数人有兴趣去学习。许多新生代对于茶叶并没有强烈的感官认识,如他们对于大部分的绿茶不能很好地分辨,而只关注口感是否好。

以茶汤辨别茶的优劣

对于行家而言,茶汤的色差是茶叶品质的辨别重要标准。各类茶基本上都有其标准的茶汤颜色,大多数以透亮澄清其颜色突出者为上,红茶除外。如绿茶茶汤颜色碧绿,而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乌龙茶茶汤呈橙红色,具有熟果味的芳香。如果颜色昏暗、有青草味或涩味,甚至一泡后就淡然无味,则说明茶叶品质较差或已变质。当然,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器具、水质而不同,因此在对茶汤的颜色进行鉴别时,需要认真筛选并清洁茶具。茶树在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因此使用偏酸性的水进行冲泡,可使茶叶的颜色表现地更加突出。而我们常用的金属容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在用金属器具烧水冲泡时,会使得的茶汤颜色变暗发黑。

茶汤色差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茶汤的色差包括不同品种之间的颜色差异,也包括同品种茶叶中因不同原材料、制作工艺等呈现不同的颜色。茶汤的色差与感官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受消费者的偏好和认知、茶叶的品质、泡茶的器具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色差大小与感官品质之间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因此,综上所述,茶汤色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包括:茶汤色差与品种直接相关;消费者偏好决定其对茶汤色差的感官认同;茶汤色差反映茶叶品质:

茶汤色差与品种直接相关

茶汤的色差在不同茶叶品种间的差异较大,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茶汤色泽,因此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每一品种的茶都应保持其特有的茶汤颜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差异性。在同一品种茶叶中,茶汤颜色会因为季节、叶芽生长阶段、加工深度等的不同而不同。在对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鉴定时,必须以明确茶叶的生产加工过程为前提。而不能过于死板,否则会做出不科学的判断。

然而目前,在市场上,不良商家利用添加色素等等手段,人为改变茶汤的颜色,以冒充优质名茶。这不仅影响到正品的声誉,更是对消费者的权益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经过人为处理的茶叶,在经过几次冲泡和品尝后,其本质会很快显现。因此通过观察茶汤及口味的变化,能够高效地识别出茶叶的品质。

茶汤色差反映茶叶品质

对于同一品种的茶叶而言,茶汤的色差能够直接反应茶叶的品质。以普洱茶为例,茶汤呈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则表明鲜叶采制及时,杀青恰当,干燥迅速不受沤的优质晒青毛茶汤色,早春茶常见此汤色。随着生茶的不断陈化,汤色逐渐变为杏黄明亮。而当呈现黄汤时,即晒青毛茶汤色黄而无绿色,则表明晒青茶在加工时,杀青叶湿热“闷黄”或揉捻叶受沤变黄的表现,属不良茶品。

通过茶汤对茶叶进行品质鉴别,需要具备深厚的茶叶知识。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茶叶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在购买茶叶时仅仅凭借感觉,而不法商贩在销售的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优质的试用茶来让消费者辨别,真正的包装中却是经过处理的次品茶叶。因此,质检工商部门,应当建立起茶叶销售和追踪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于问题茶叶进行追根溯源,并禁止不法商贩从事茶叶生产和销售行业。只有消费者有信得过的品牌和检验,才敢放心大胆地喝茶。

消费者偏好决定其对茶汤色差的感官认同

茶的感官品质也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它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首先,消费者必须对不同的茶叶有基本常识性的了解,如优质的绿茶、红茶的茶汤颜色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如何变化。其次,消费者都有自己喜爱的茶叶品种,对茶汤的颜色也是一样。对于自身偏好的茶来说,其茶汤的感官品质也是最高的。因此,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讲,只有消费者具备辨别茶叶标准茶色的能力,才能客观反映茶的感官品质。

对于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而言,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普及茶叶知识,能够更好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例如,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其喜好的茶叶,赠送“品茶知识卡”,图文并茂地宣传其所买茶叶的特征,茶叶辨别方法,品茶技巧等等。特定消费者都有一定的茶叶偏好,并长期保持不变, 一旦消费者学会了识别自己喜爱的茶的方法,那么对于后续的销售而言,能够跟进一步与消费者进行品茶及茶文化层面的交流,增进消费粘性。

经常喝茶居然与癌症有关系!


许多人都知道常喝茶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你知道经常喝茶与癌症有什么关系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茶叶与癌症的关系。

茶叶

1、1945年8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数十年里,日本有关统计部门发现,癌症病发率低的人群中茶农与饮茶成癖者占多数。

2、对百岁老人长寿调查中发现,有四成百岁老人长寿诀窍是一生嗜茶如命,有八成百岁老人有饮茶习惯。

3、抗氧化试验证实,一杯茶,300毫升,它的抗氧化功能相当于一瓶半的红葡萄酒,相当于12瓶的白葡萄酒,相当于12杯的啤酒,相当于4个苹果,相当于5只洋葱,相当于7杯的鲜橙汁。

4、据日本科研人员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5、英美科学家在《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报告称,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EGCG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一经免疫,艾滋病病毒将没有机会靠近。

6、四千多篇权威部门发表的“茶叶抗癌”专题论文证明,

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还是几乎所有癌症的克星,特别是对子宫癌、皮肤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等有独特疗效。同时研究发现,茶水与治癌药物同服会提高药物疗效。

10、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11、不需要任何节食、锻炼等手段,每天喝8-10克茶叶,12周内,仅茶叶自身作用减掉的脂肪约为3斤。在日本、欧美国家所有减肥产品里,茶叶制品排名第一。

12、日本昭和大学的医学研究小组,在1毫升稀释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0-157,五个小时后细菌全部死亡,一个都不剩。

13、人体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在酸性体质的人体中产生,而几乎所有病毒在弱碱性体质中无法生存。专家称只有改变自身体质,才能预防疾病发生。生活中常见的强碱性食品为茶、葡萄、海带等。

14、喝茶会让你莫名其妙地开心。茶中的氨基酸会促进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而多巴胺是主导人体情感、愉悦感、性欲、瘾性等的物质。喝茶的愉悦感是不自主的,不受意念控制的。

竹叶青茶跟竹子有关系吗?


“竹叶青”,突然听到这三个字,您会想到什么呢?是浑身一激灵,看看周围有没有绿色的小蛇;还是咂咂嘴,想起晋酒清醇甜美的口感;亦或是不自觉深吸一口气,思念那口清香沁脾的竹叶青茶呢?

竹叶青产自峨眉山高寒地区,属于纯野生绿茶品类。竹叶青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文化还与佛家、道教关联甚密。相传僧徒们由于长时间的坐禅,容易使身体劳累、困乏,而喝茶有利于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缓解疲劳,因此,茶汤便成为僧侣最佳的饮品。佛教提出“梵我一如”的茶道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茶道之灵魂,人茶合一。

竹叶青与首长的小故事

关于竹叶青命名的来历,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在1964年4月,陈毅一行途径四川,来到峨眉山时,在山腰的万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采的竹叶青茶送到陈毅手里,一股馨香扑鼻二来,陈毅笑盈盈的喝了两口,味醇回甘、清香沁脾,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劳倦顿消,连问:“这茶产在哪里?”

老和尚答道:“此茶是我们峨眉山的土产,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陈毅又问:“此茶啥个名字?”老和尚答:“还没有名字呢!请首长赐个名字吧!”陈毅推辞道:“我是俗人、俗口、俗语,登不得大雅之堂。”经老和尚再三请求,陈毅高兴地说:“我看这茶行似竹叶,青秀悦目,就叫‘竹叶青’吧!”这就是竹叶青茶名字的由来了。

竹叶青的外形形似竹叶

竹叶青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秀丽,匀整、匀净,恰似片片嫩竹叶。香气为嫩栗香、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完整、黄绿明亮。用于制作竹叶青茶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适当摊放后,经高温杀青、三炒三凉,采用抖、撒、抓、压、带条等手法,做形干燥。使竹叶青茶具有扁直平滑、翠绿显毫,形似竹叶的特点;再进行烘焙,茶香益增,成茶外形美观,内质十分优异。

如此一来,相信您对竹叶青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竹叶青茶是款峨眉山的名优绿茶,因外形与竹叶相似而命名竹叶青,并不是用竹叶做的茶叶。今后,当别人提起“竹叶青”时,您除了想到蛇和酒,也不要忘了这款清香的绿茶呀。

茶叶杀青的好坏和茶叶品质有关系吗?


茶叶品质的形成,不是某一道工序、某种化学成分的增减和含量起决定作用,而是随着工艺过程的进展,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比例不断变化至恰到好处的结果。对于绿茶、黄茶、黑茶、普洱茶品质来说,尤以掌握好杀青最重要。

杀青的过程与制茶品质关系很大,杀青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杀青方式、杀青温度、杀青时间和鲜叶质量的相互关系。在相同技术因素条件下,技术措施改变,杀青实际效果将有很大差异。

1.杀青方式

目前我国茶叶的主要杀青方式有滚筒杀青、锅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蒸汽-热风混合式杀青等。由于杀青机种类不同,其杀青效果不一样,因此制茶品质也不尽相同。

微波杀青总体杀青质量较好,但现有的微波杀青机普遍存在产量低、成本大、能耗高等问题,因此没有被普遍应用。

蒸汽杀青是提高绿茶色泽的理想方式,具有能有效地保持鲜叶的绿色,一般日本蒸青绿茶多采用此方法。

锅炒杀青(滚筒杀青)是我国茶叶传统的杀青方式,目前除部分普洱茶、少数名茶高等级别(特级至一级)的还采用手工杀青外,大多数茶叶都选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一般可达到干茶及茶汤色绿、香气高长、滋味浓爽的要求。

2.杀青温度

杀青首先要求迅速、及时地破坏酶的催化。温度是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茶类杀青时要遵循“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首要原则,即刚开始杀青时温度要高,使酶的活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受到破坏,随后温度降低,促进内含物的转化,保证杀青的理化变化程度都能达到茶叶品质的要求。

鲜叶中所存在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对叶中内含物的变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红茶品质形成最重要的工序——“发酵”,就是根据这一原理使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而绿茶为了保持其“绿叶绿汤”的特征,必须利用高温杀青来使酶失活,防止“红变”。

多酚氧化酶热失活的临界温度为60-65°C,要阻止鲜叶因酶促氧化而红变,必须迅速(最长在2min以内)使杀青叶温上升到80°C左右,并持续1min左右。

但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过高温度对茶叶品质不利。杀青温度过高时,叶片易焦边,这是目前有些茶叶烟焦味重,茶中碎末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叶绿素破坏较多,叶色泛黄;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等含量下降,造成茶叶品质的改变。

温度过低易产生杀青不足,易造成红梗红叶,成茶有青味甚至是酸味,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因此正确掌握温度是保证杀青叶质量的前提。

杀青火温还与茶树品种、茶叶叶种、时间等有关系。叶片大而厚、含水量较多的品种、火温应高些;春茶早期嫩叶肥厚宜高,夏秋茶嫩叶瘦薄宜低。

普洱茶的杀青与其它茶类不同。绿茶杀青的目的在于停止发酵,而普洱茶杀青则是抑制酶的活性,减缓发酵速度。为了后期有良好的陈化效果,普洱茶制作时杀青温度要比绿茶低,而时间要更长一些。

酶的活性在叶温40°-45°最强,叶温达到70°酶活性被抑制,叶温80°-85°时酶活性被灭。普洱茶强调在存放过程中的持续后发酵,而在杀青以及之后的低温干燥过程中没有被杀死的”酶“,仍然保持一定的生物活性,对于普洱茶的后发酵而言较为重要。

3.杀青时间

杀青时间是杀青技术的另一重要因素,杀青时间长短也影响杀青叶含水量变化。杀青时间太短,杀青不足,红梗红叶,叶液流失;时间太长,杀青叶水分太少,揉捻难成条,易断碎。

杀青时间根据杀青温度高低、投叶多少、鲜叶质量以及含水量多少而定。锅式杀青机时间掌握在5~8min,有专家以1、2级鲜叶为原料的锅杀试验,发现杀青时间6.5min的杀青质量最好。

在温度、投叶量一定的情况下,遵循“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杀青时间长一些;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水分较易散失,杀青时间要适当缩短一些。一般说杀青温度高、投叶量少、鲜叶含水量少、叶质薄、杀青时间不宜太长。因此杀青时间应掌握适当,以保证杀青叶的质量。

4.其它

此外,鲜叶质量、摊放时间、投叶量等也影响着杀青质量和最后成茶的品质。对于不同的茶叶品种、不同季节生产的茶叶、不同老嫩度的茶叶,采用不同的杀青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高品质的茶叶加工是兼顾杀青温度时间、鲜叶质量和投叶量以及杀青程度等问题,做出相应正确的组合。另外,茶叶的杀青后处理也很重要,及时对杀青叶进行冷处理,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茶叶的色、香、味、形,而且能有效提高茶叶内品质成分的含量。

泡沫多的茶质量到底好不好?


常有茶客反映说,他在泡一些茶叶的时候,发现茶汤表面会浮着一层泡沫,前三泡尤为明显,有时即使茶汤喝完了,泡沫还会附在杯壁上。这让他对这些茶叶的品质忧心忡忡,甚至怀疑可能是农残较高的表现。

确实在网络上一直有“泡沫是农残较高”的说法,还有人建议将茶汤上面一层的泡沫刮掉。其实,这是对茶汤泡沫天大的误解。至少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证明,农残与茶中的泡沫有直接关系。

茶沫的三种原因

关于茶汤中的泡沫,总体来说,业界已比较认可的原因有三:第一,茶中的茶皂素在起作用;第二,茶叶属于多毫品种;第三,茶里的碎末儿、茶屑偏多。

茶叶成分中具有气泡性质的有茶皂素、蛋白质类、固体粉末、炭末等。其中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可以让茶起泡沫的物质。它会随着鲜叶的生长过程而累积增多,现在有厂专门将其提炼出来,用来制造乳化剂、洗洁剂、发泡剂等。因茶皂素而引起的泡沫对人体无害。

像茶皂素这样的糖苷类物质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是抗氧化剂,大蒜、洋葱中的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等功效。

茶皂素味苦而辛辣,难溶于冷水,PH值5.6--5.7之间呈微酸性,具有很强的起泡力,不受水质硬度的影响,所以一般泡沫丰富的茶滋味相对浓郁。科学研究表明,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所以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有益。在古代,人们还将这茶沫视为一种精华。魏晋时代的杜育有诗云:“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多毫品种制成的茶叶冲泡时也很容易有泡沫。多毫的茶叶品种,一般都是由茶芽制成,较为细嫩,茶叶本身茶多酚等内含物很高,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揉重了,致使这些内含物粘在茶叶表层,一冲水就出泡了。多毫品种,如福鼎大白、福鼎大毫、金骏眉等,通常它们制成的成品茶表面布满茸毛,从外观即可鉴别。

另外一些较细碎的茶叶如红碎茶,或者茶叶中含的碎末较多,冲泡时也会形成泡沫。大家常见的,在许多休闲吧、咖啡厅都有的泡沫红茶用的就是红碎茶制成的茶包冲泡而成。

好茶不会起泡沫?

很多朋友认为,茶汤泡沫越多,茶叶越次,很可能是已经变质了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广西茶叶学会秘书长刘汉群也曾表示过,茶汤是否有泡沫,和茶叶好坏没有直接联系。她就曾在普洱茶中的一些高端古树茶发现茶汤有泡沫,原因是来自古树茶的茶叶茸毛较多;此外一些茶因为发酵工艺不足,也可能产生泡沫。所以对茶中泡沫应该持平常心,大胆喝下去再对茶叶做评价。

这回豁然开朗了么?原来是这样啊!茶皂素虽然有很强的起泡能力,但其在茶叶中含量很低,对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不产生影响,因而也不能从泡沫的多少来判断茶叶质量的好坏。

茶叶的浮与沉是否和茶叶的好坏程度有关系?


相信每个对着茶杯发呆的茶友,曾经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同一批茶叶泡起来,有些浮却有些沉?”于是脑洞大的茶友就会再想:“好茶叶泡起来是浮还是沉?”

首先,为什么茶叶泡起来会有浮有沉呢?我们知道茶叶的密度是大于水的所以,茶叶大多一开始就沉下杯底的。而开始某些茶叶漂在水面,其实也很好理解。水又有表面张力,茶叶本身的形状也有可能像小船一样,帮助它浮在水面上。下沉了也好理解,因为茶叶被水浸润了,失去了空气以及自己特殊形状的保护当水面张力,不足以支持它继续浮在水面上的时候,茶叶就会下沉。

下沉后为什么还会上升呢?这个问题的高潮应该就在这里了。其实我们可以仔细回想一下那时候的情景,上升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茶叶都会上升的。想明白这件事情就好办了,水里面溶解的氧气,以及部分茶叶带着的小气泡(有些茶叶会带着气泡下沉)。会随着温度的下降排解出去,会粘附在某些茶叶上。仔细看这些上升的茶叶,你会发现它们身上都有一些小气泡,是这些气泡把它们带上水面的。

最后一步,气泡脱落,茶叶最终调入水底。

那么可以看得出来,茶叶的浮与沉跟茶叶的好坏是没有关系的。而鉴定茶叶的好坏的方法,其实也不复杂!

首先,要看干茶的外形。

不同的茶叶制作工序不同,要求的样貌也不同,因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茶叶世界。老茶客知道什么茶叶要茶毫多的好,什么茶叶要条索紧结的好,什么茶叶要卷曲成螺的好。

其次,看干茶的色泽。

干茶的色泽透漏了很多的讯息,色泽包括了红、绿、黄、白、黑、青等六种,茶叶色度可分为翠绿、深绿、墨绿等等过渡色。从茶叶的色泽上看,采摘时间越早的茶的颜色越嫩,颜色也会偏浅。再有,茶叶色泽的均匀一致也是判断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的一个方面。且,拼配茶能从干茶的色泽和匀整度进行判断。

最后,看干茶的匀整度、匀净度、干燥程度。

茶叶在制作过程中会对其产生一定的磨损,但是等级越高的茶叶磨损的程度会越小,茶叶中参杂的茶梗、黄片也会较少。

茶叶的干燥程度可以摸一下干茶,轻松折断的或者很容易磨碎的说明在制作后期烘干的温度会稍微高一点,烘干温度高的话,香气就会高一些。

但是像我们这样的茶小白就要综合茶叶审评的五项因子(外形、色泽、滋味、香气、汤色、叶底)来判断,而不能只靠看了。

喝茶为什么会回甘?回甘与茶品质有关系吗?原因如何怎么样


苦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好茶总是先涩后香,人生总是甘苦交叠,细细品味、慢慢感悟。有时最苦涩时正是芳香将至,最甘甜时却有苦涩暗藏。

都说人生如茶,常常有“苦尽甘来”这一说,有人因为茶的苦涩而不喜欢喝茶,但也有人因为茶的回甘而喜欢上茶,甚至有人以是否喝茶回甘来评判茶叶质量的好坏。

那么,喝茶为什么会回甘呢?回甘效应到底跟茶叶质量有关系吗?

一、什么是回甘?

回甘是苦与甜比例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感官味道。茶汤入口时苦涩微甜,擂台打响,先是苦涩味居上,但在口腔内慢慢回味,甜味反超苦味,直至结束。

二、为什么会回甘?

茶,多种物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味综合体,它给我们的感受可分为“涩、苦、鲜、甜”四种。

1、涩是茶叶最原始的味道,因为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组合而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呈现涩味。

它在鲜叶中的含量最高可达18%-36%。经过多道制茶工艺后,泡茶时多酚类物质析出的多与少,就成了茶汤味道的决定性因素。

2、苦,则源于茶汤中的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儿茶素、茶皂素等物质。

3、鲜来自于茶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物质。茶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就越能够降低苦涩味,提升茶汤的鲜甜度。

4、人们最爱的甜,要归功于茶汤中的单糖、双糖等可溶性的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含量越高,茶的味道就会显得越甘醇,这也是喝茶回甘的原因之一。

另外,大家公认的一种说法认为,喝茶回甘主要是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导致涩感转化的过程。

茶叶中的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导致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形成涩感,当薄膜破裂的时候,口腔肌肉恢复,就会出现回甘生津的效果。

其实,每个人对味道感受的灵敏度不一样,对苦涩滋味的承受力也不同,所以我们无法简单的以喝茶回甘与否来判断茶叶质量的好坏。只能说茶的回甘强度和持久性是判断好茶的标准之一。

喜爱生普的人,大多爱着这化苦后的回甘。馨香的花蜜鲜活,喉韵深深,强烈的回甘侵袭舌苔,甚至其甜香余留,久久挥之不去。

愈喝下去,愈感其清透甘嫩,清香从鼻腔溢出,通畅舒爽,欲罢不能。每口苦过后喉间生甜,且满溢清香,令人不禁有所期待,下一口的苦尽甘来。

湿漉漉的春雨季,拿出心爱的紫砂,撬一点茶柜里藏着的普洱,把心里的苦涩泡在茶里,喝出甘甜;把烦恼浸在茶里,喝出释然的感悟。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78944.html

上一篇:你分得清铁观音与冻顶乌龙吗?(玩茶必杀技)

下一篇:冲泡正山小种时水温很关键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