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冲泡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一些“黑点”,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黑点产生的几个原因:
杀青设备的原因
普洱传统杀青是以铁锅炒为主,即便是炒一锅清洗一次铁锅,也不可避免有黑点。可以说在传统的普洱茶中,黑点都存在,只是多少而己。即便是专用的小型杀青机,也同样有黑点存在。
在杀青设备上,小型杀青设备杀青温度控制难掌控有关(设备总受热面积小,容易升温和降温)。
杀青过程中的原因
在杀青过程中,如果翻炒不及时,那就会造成部分叶片焦糊。而普洱锅翻炒,肯定会有部分不均匀。
干叶片掉到杀青的锅里
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在下次炒茶的过程中,这部分干叶片,容易被炒成糊叶片。
以上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糊叶片经揉念后碎成小黑点,就夹混在茶条中了。。可想而知。一锅里只要出现一两片的糊叶片,将会造成整锅茶青的黑点很多。
解决办法:
1、改进杀青设备:尽量采用可控并且均匀温度的杀青设备。
2、改进杀青方法:改变传统的手工翻炒,尽量采用更能均衡翻炒的方法。如用机械翻转等办法。
3、在杀青出锅后,揉念前,可采用吹风,筛选等方式,去掉杀青过程中产生的糊片,糊点碎末。
茶,是一种古老的经济作物,经历了药用、食用,直至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已有数千年之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绚丽光辉的一页。追本溯源,世界各国引种的茶种,采用的茶树栽培的方法,茶叶加工的工艺,茶叶品饮的方式,以及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如今,茶已成了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全世界有50余个国家种茶,饮茶风尚遍及全球。
我国茶区之广,茶类之多,饮茶之盛、茶艺之精,堪称世界之最,素负盛名。早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陆羽就系统地调查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种茶、制茶、贮茶、饮茶等经验,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至今,已有26种文本印刷出版,并已翻译成日、英、法、朝等文字。
清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我国,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以茶代酒,以茶会友,敬茶传谊,随处可见。茶与琴棋书画一样,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现今,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快,食物结构的不断改善,文化生活的逐渐丰富,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茶叶对人体健康的奇特功效和茶叶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地被阐明和发现。因此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更为世人所瞩目。饮茶已成为人们保健康乐、社交联谊、净化精神、传播文化的纽带。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为中国增添了光彩,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喝茶开始的那一刻,那独特的醇香就伴随着茶人生活的每一个足迹。
据说喝茶有四个层次:
首先是喝,只要有味,灌上一大缸,走到哪喝到哪;其次是品,可以具体分出每个茶类,喝茶可以讲究起来;再次是茶艺,将艺术、技术融入在喝茶中,让同一价格的茶表达到最佳品质;最后是茶道,茶像极了人生,茶人交融,达到喝茶悟人生的最高境界。
比照这个标准,我们发现身边许多茶界的老司机,他们总是口吐莲花、出类拔萃,能将喝茶描绘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让人羡慕钦佩,譬如如“回甘”、“生津”、“喉韵”、“锁喉”、“收敛性”、“挂杯”等等,有时听起来云里雾里的。其实,这些概念并不神秘,今天一一为新茶友解开。
掌握下面这6个概念,你就能与喝茶高手对话切磋啦!
何为回甘
顾名思义就是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所谓苦尽甘来。优质产品在饮后都会立刻喉头泛甘、而后上升扩散到整个口腔,经久不退;但回甘有强有弱、有短有长,一般来说,回甘强则优,但只要可明显感觉出来即可,这种回甘给人感觉是非常自然的;关键在于持久度如何?有些茶叶,茶香、口感等指标都表现不错,但是回甘时间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此种茶的等级也不会高到哪去。
何为生津
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包括两颊、舌面、舌底。口中生津可以解渴舒顺,滋润口腔。当亚健康状态和身体不舒服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喉头紧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自然生津的能力。
好茶饮后会有明显的生津效果,即便饮完数个小时、口中之津仍是源源而出、令人感觉十分之美妙,但不是所有茶都这样,只有少数品质好的产品才会有此表现;品质越好,生津时间越为持久。倘若有幸品饮到好茶,你便会发现在饮完数个小时之后,口中都是甘香存留、津液滋生,初接触此茶,多半是久久都难以忘怀……
何为挂杯
葡萄酒中的挂杯是指酒液在杯壁中残留的时间,酒液流得越慢,挂杯时间越长,说明酒中糖分越高。而在品茶时提到的挂杯,并非指茶汤挂在杯壁的时间,而是茶香气留在杯壁上的时间,留香时间越持久浓郁,挂杯时间越长,说明茶越好。
何为喉韵
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喉咙的干涸感。因此喉韵一向最受茶友青睐,对于资深的老茶客来说,喉韵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重要条件。普洱茶的喉韵可分为甘、润、燥三方面。带有强喉韵的茶,绝大多数属于满口回甘的茶。也就是说,茶汤只有在满足了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能够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
如果茶没有喉韵,咽下茶汤后,所有感觉完全在口腔内就结束了。所以有时我们能听到一些老茶客喝到好茶后,会指指喉咙部分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
何为收敛性
“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它是苦、涩味转成回甘之间的感知时间的强度。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一款茶入口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会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
何为锁喉
品茶后,咽喉感到紧缩发痒、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等等不舒服的感觉,可统称为锁喉。让人有锁喉感的茶品质通常不太好,它锁住喉底、上颚发干,舌头发麻,让人难受,建议大家最好避开这样的茶。
用舌头感知茶汤的质感
通常不会喝茶的人不知道学习喝茶要从什么地方入手,其实,茶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味道。一般都可以察觉出来,那就是甘、苦、滑、涩。尤其是把两种茶叶比照着喝的时候,当中的细微差别就容易分辨了,甘甜和滑顺是所有好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好茶是甘甜的、细腻的、持久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感觉,让人喝起来感觉很舒服。随着喝茶年限的增长。我们会对好茶的要求提高,而忽略一些当初看来是很不好接受的苦涩。好茶始终顺滑,茶汤像自动流转于口腔,细细的、滑滑的,丰富的质感每一分子都给你留下深刻的、无形的印象。
所以总的说来,成为喝茶高手,无非就是常喝茶、多喝茶,喝着喝着就会懂得茶里的道,茶里的人生了。
爱玩茶的茶人很讲究,他们的茶杯独具风格,从某些意义上说,茶杯代表着茶人的品味、风格和特点。不同的材质在品茶时有着不同的口感,不同的造型代表着不同的风格。尤其是在喝普洱茶时,不同的杯,不同的味,千变万化,神秘莫测。
茶杯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挑选了几款具有代表性的茶杯,说说喝普洱茶时每种杯的特点:
永乐压手杯(孤品):杯身很厚重,托在手上,压在手心,有很沉的感觉,故称压手杯。特点:口大、壁厚、杯底约有1.5厘米,这样的茶杯风格大气,青花高雅,茶汤冷却快,口感略显粗旷,闻香真实,适合试茶、品茶用,能够把茶叶的内在特质清晰地表现出来。这是我最常用的一个杯子,我喜欢它带给我的真实。
常滑烧杯:泥工精细,光滑,聚香,汤感细腻,醇柔,韵感好。我喜欢用它喝熟茶和品老茶,尤其是易武老茶,用它,给我的那种厚韵,每次都让我回味无穷。
霁蓝釉杯:工艺精制,外蓝内白,香气极高,是所有杯中香气最好的一种,光滑细腻,唇感好,不论是从视觉到味觉,给人的都是含润天香的感觉,我喜欢用它品古树生茶、尤其是冰岛古树茶,用它来品尝,茶汤香气可以尽情的释放张扬,那是一种极美好的感觉。
紫砂口茗杯:特点和紫砂壶相同,材质密度适中,可以过滤掉一些异味,喝普洱茶时,口感陈醇,宽厚正气,有事没事得养养它,也算是陶冶情操吧。我喜欢用它来喝仓储湿度大一些的茶。
青茶瓷杯:这是大家最常用杯子,茶汤圆润度真实,聚香和聚味效果好,锐度高,日常品饮最适合。
玻璃茶杯:这种玻璃杯,茶汤漂亮,清澈悦人,口圆微收,茶气收聚好,但喝的时候需要仰脖,内为空心,有保温效果,但茶汤温度会比较高,喝前需小口先试。
白瓷敞口杯:优点在于杯浅、口敞,茶汤凉得快,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感觉显圆润。易清洁,常用于接待客人用。
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所谓“茶寿”,即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致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五代王文锡《茶谱》的上述记载,把茶说成“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未免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茶能治病,已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听僧劝告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服。饮茶长寿,正史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记,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是饮茶。苏东坡留下著名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是说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丸药,服后身生羽翼,这样的事太玄妙了。与其企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煎茗自饮,七碗茶下肚,“两腋习习风生”,那才实在。一言以蔽之,坡翁是说,为长寿而求仙,不如去喝茶。
孙中山先生也主张“茶寿”说,赞茶“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饮食者为淡饭”,“穷乡僻壤之人”,“不及酒肉”,“常多上寿”。
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如此说来,茶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保健饮品,“茶寿”之说也不是空穴来风。
茶叶上的茸毛,也叫茶毫,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很多茶都有,特别是绿茶红茶,比如毛尖等。
茶叶茸毛的形态特征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茶树茸毛不仅分布于新梢顶部幼嫩的芽叶上,同时也普遍分布于成叶叶背与幼枝、花芽、花蕾等器官的许多部位。随着新梢的继续伸长与嫩叶等各部组织表面的不断扩展,嫩叶背、嫩茎、花芽等部位的茸毛密度亦随之逐渐稀疏。
茶树鲜叶上的茸毛
春季气温回升,叶芽萌动,茸毛逐渐生长,至芽体膨大时,茸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这时叶片尚未开展,茸毛密度大。因此,很多名优茶采摘时以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提毫工序,以充分发挥茶毫的特性。
茶叶茸毛与干茶外形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如高级祁红、滇红以金毫显露;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以白毫显露;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以黄金毫显露;自毫银针、白牡丹等以银毫显露而著称。台湾名茶冻顶乌龙,高级者则多毫。福建乌龙茶一般不露毫,但用毛蟹品种制成的乌龙茶也显毫,品质亦佳。
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如碧螺春等名茶就是如此。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如高级祁门红茶等就富有金黄毫。
茶叶茸毛与茶叶风味品质
茶叶茸毛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对干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茶叶茸毛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成分均极显著低于茶身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身中的含量,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茸毛与绿茶外形的关系最密切。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高档名优茶(如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除茶鲜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外,茸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茸毛密度、长度与红茶诸品质因子呈正相关,茸毛与红茶香气和滋味的关系密切。在红茶制造过程中,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茸毛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茸毛变成“金黄毫”,这是优质红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汤冲泡后,茶毫吸水膨胀,其有效成分溶解于茶汤中,提高了红茶品质。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这些年来生活品质已经大幅度提高,人们由温饱而讲究美食,更提升到艺术的境界。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茶首先登上了艺术的殿堂。而且在中华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茶文化是整体中华文化至为重要的一环。有人说中国茶文化历程,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
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一是,普洱茶保有我国古代团茶古意盎然之美的型态。二是,普洱茶除了与一般茶叶重视原料、制作保存外,更讲究其时间年代,具有历史价值意义。三是,普洱茶具有其越陈越香独特的风味特色。四是,一旦喜欢上普洱茶,常常品尝,对其他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普洱茶真为茶中之茶,也是中国茶历史文化的代表。
驱使普洱茶日益彰显崇高地位的诸多因素中,越陈越香是决定性的条件。越陈越香的香字是广义性的,包括了普洱茶的茶韵、茶香、茶滋、茶气等整体风味。同是普洱茶品,而茶菁的老嫩等级,制作成生茶或熟茶,贮放在干仓或湿仓,以及保存时间长短等不同,会形成各自独特的气韵和滋味,使普洱茶具有丰富而多变化的特色。
比如最幼嫩的蕊尖散茶与老粗的梗叶紧茶,经过长期的陈化,有着不同的品味艺境。况且同样的一泡普洱茶,从头慢饮细品,前后的水性变化万千,使人着迷,近些年来中国茶叶界,可以说是已经迈向复兴而开创新时代,整个中国茶市场、茶文化都显得十分活跃。
尤其借重新科学技术的研究,有了极迅速发展进步,各类茶种的研究报告
常有茶友抱怨,总是买不到好茶,这到底该怪谁?
有人说,某宝9.9元包邮的老班章实在无法入口。老班章原料多少钱一公斤你又不是不清楚,你喝的是包装纸的味道,这跟老班章又有什么关系?
有人说,追随“师傅”多年,也存了他老人家不少高价茶,现在拿出来喝,怎么跟市场上两三百元的茶没什么两样?“师傅”也是生意人,逐利是生意人的天性,买贵了只当孝敬“师傅”的学费吧,谁让你非得跪着喝茶呢。
有人说,相信“大品牌”总没错了吧,可是一批货动辄生产几吨、十几吨,难不成喝的是台地茶?所谓“大品牌”并不等于高端品牌,规模化生产更要考虑成本。台地茶自有台地茶的价值,花台地茶的钱却非要喝出古树茶的感觉,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有人说,自己上山收料做茶总可以了吧。可是浪费了时间不说,拿回去朋友都说感觉不对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必然趋势。什么都亲力亲为,还要那些茶农、工厂干什么。喝过几年茶,未必就是专家。进得名山寨,未必收得到好料,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有人说,看一些平台的茶包装设计得好,又是零农残,又是人工捉茶虫,买来喝喝也就那么回事。农残指标与茶的滋味、香气、口感显然不相干,瓶装纯净水也是零农残,干脆喝水算了。
有人说,经朋友介绍加入了“高大上”的圈子,跟着大师喝生榨石斛,玩香道,品红印,谈养生,几万块一饼的老茶喝得小心翼翼,几年下来却越喝越找不到北,大师的古董茶倒是收了一屋子。这种圈子玩的是逼格,喝什么并不重要。如果不是你们这些金主捧场,大师的古董货找谁接盘?
有人说,初入此道,只买贵的总不会错到哪去吧?会做的不如会卖的,你有钱,要多贵的都有。是买心理安慰还是可以喝的茶,就看你的水平去到哪个层次了。听说过“八八青”么?
有人说……
你为什么买不到好茶?归根到底是既不懂茶,又喜欢攀比;盲目崇拜,又生性多疑;既贪便宜,又自认为水平可以。想买好茶,其实不难,多学、多问、多试、多比,相信自己,远离忽悠“大师”!
(老茶鬼2016.5.4)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