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麦蝉草枣茶

2022-03-10

【组成】淮小麦15克,大枣6克,炙甘草、蝉衣各3克。

【功用】补益心脾,定惊安神。

【主治】用于心脾气弱,心肝血虚,神魂失养而致的小儿夜啼证。

【制法】上药捣为粗末,置于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30分钟左右。频频饮用,于1日内饮尽。

【宜忌】本方味甘助湿,故痰湿中阻或痰热内扰,或食滞不化者不宜服用。

【按语】小儿夜啼多见于婴儿,一般辨证多从脾脏虚寒、心经积热和暴受惊恐三方面入手。但细辨之,不尽如此,如《保婴撮要·夜啼》就列13证12方之多。从本方组成分析,当适合于脾胃气虚,心肝血虚,且伴有心肝郁热者。盖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藏魂;脾主运化而生气血。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则心肝失于滋养,阴阳失调,虚热内生,而导致神魂不能守舍,夜啼由此而生。本方由《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加味而来,方中淮小麦味甘,性凉,既能益心气养心阴,又能清心火除心烦。炙甘草甘平,归心、脾、肺经,能补脾气、益心气。大枣甘温,归脾、胃经,入脾则补中益气;入心则养血安神。蝉衣甘寒,入肝、肺经,能凉肝定惊,是治疗夜啼之要药,如《本草纲目》说它治“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四味甘药配伍,不仅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之效,还具有缓急定惊之功。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小编推荐

小绿叶蝉


拉丁学名:Empoasca Pirisuga Matsu.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4毫米,黄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内侧和头部后绿也有白纹,并与前一白纹连成山形。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雌成虫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面黄绿色。卵长约 0.8毫米,香蕉形,头端略大,浅黄绿色,后期出现l对红色眼点。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体色与成虫相似。 为害作物:茶叶 为害症状:成虫或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被害芽梢生长受阻,质地变脆,在气温较高水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芽梢出现枯焦,因此在夏茶期为害最重。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9~11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补充营养,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芽梢停止生长,成虫也停止产卵,进入越冬期。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世代重叠十分严重。小绿叶蝉在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成虫和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利其发生。成虫在茶园中多栖息在茶丛叶层,卵一般产在芽下第1~3节嫩梢组织中。每雌产卵量lo一30粒。若虫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防治方法:(1)分批及时采茶能采下大量的卵,降低虫口密度。 (2)加强测报,及时掌握虫情,小绿叶蝉进入高峰期的迟早和气温高低有密切关系。早春3-4月的日均温连续10天达10℃的日期来临早,第一高峰期出现早。第二高峰期的早晚和7月份日均温高于29℃的天数密切相关。可根据当地气温情况掌握虫情,组织防治 。 小绿叶蝉的防治指标(为夏茶期百叶虫数5-6头,秋茶期间为百叶虫数10~ 12头)。需要防治的茶园要在虫口发生高峰期之前,喷施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 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6000~8000倍液。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0天、 6天、6天和10天。该虫趋嫩性强,分布在茶丛上层,防治时应注意喷施蓬面和芽梢的正面和反面。在喷药前除草可减少该虫的躲避场所,提高防治效果。 常用药剂: 敌敌畏扑虱灵氰戊菊酯天王星

白蛾蜡蝉


学名 Lawana imitata Melichar 同翅目,蛾蜡蝉科。别名白鸡、白翅蜡蝉、紫络蛾蜡蝉。分布偏南,北限未过南岭,近年浙江缙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汉时有发生。

寄主 茶、油茶、柑橘、荔枝、龙眼、芒果、桃、李、梅、木菠萝、咖啡、石榴、无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吸食枝条和嫩梢汁液,使其生长不良,叶片萎缩而弯曲,重者枝枯果落,影响产量和质量。排泄物可诱致煤污病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21.3mm,碧绿或黄白色,被白色蜡粉。头尖,触角刚毛状,复眼圆形,黑褐色。中胸背板上具3条纵脊。前翅略呈三角形,粉绿或黄白色,具蜡光,翅脉密布呈网状,翅外缘平直,臀角尖而突出。径脉和臀脉中段黄色,臀脉中段分支处分泌蜡粉较多,集中于翅室前端成一小点。后翅白或淡黄色,半透明。卵长椭圆形,淡黄白色,表面具细网纹。若虫体长8mm,白色,稍扁平,全体布满棉絮状蜡质物,翅芽末端平截,腹未有成束粗长蜡丝。 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2代,以成虫在枝叶间越冬。翌年2—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交配,产卵于嫩枝、叶柄组织中,互相连接成长条形卵块,产卵期较长,3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卵发生期,6月上旬始见第1代成虫,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第2代卵发生期,第2代成虫9月中旬始见,为害至11月陆续越冬。初孵若虫群聚嫩梢上为害,随生长渐分散为3—5头小群活动为害。成虫、若虫均善跳跃。4—5月和8—9月为1、2代若虫盛发期。 防治方法 (1)剪除有虫枝条,集中烧毁。(2)用捕虫网捕杀成虫,用扫把刷掉若虫,集中处理。(3)为害期药剂防治 于成虫产卵前、产卵初期或若虫初孵群集未分散期施药为宜,用药种类和方法参见碧蛾蜡蝉。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80021.html

上一篇:茶叶常识:文山包种茶的品质特征

下一篇:茶叶鉴别知识:绿茶品质应如何鉴定?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