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虫害--茶树矢尖蚧

2020-12-31

学名 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同翅目,盾蚧科。别名矢尖盾蚧。分布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安徽。

寄主 茶、柑桔类、龙眼、番石榴等。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介壳箭头形,常微弯曲,长2—4mm,棕褐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1、2龄蜕皮壳黄褐色于介壳前端,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雌成虫体橙黄色,长2.5mm左右。雄介壳狭长,长1.2—1.6mm,粉白色绵絮状,背面有3条纵脊,1龄蜕皮壳黄褐色于前端。雄成虫体长0.5mm,橙黄色,具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卵椭圆形,长0.2mm,橙黄色。若虫 1龄草鞋形,橙黄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具l对长毛;2龄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和足

均消失。蛹长,长1.4mm,橙黄色,性刺突出。

生活习性 甘肃、陕西年生2代,湖南、湖北、四川3代,福建3—4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1龄若虫盛发期大体为:2代区5月下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3代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3—4代区4月中旬,6月下旬一7月上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成虫产卵期长,可达40余天,卵期短,仅1—3小时,若虫期夏季30一35天,秋季50余天。单雌卵量70一300粒,第3代最多,1代次之。卵产于母体下,初孵若虫爬出母壳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绵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绵絮状蜡质介壳,常喜群集于叶背寄生。天敌有日本方头甲、多种瓢虫和小蜂。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管理,使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2)剪除蚧虫严重枝,放在空地上待天敌飞出后再行烧毁。亦可刷除枝干上密集的蚧虫。(3)保护引 放天敌。(4)药剂防治以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最佳,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力最弱。可用40%乐果乳油500—l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一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一2000倍液。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一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8—10倍液。如化学农药和矿物油乳剂混用效果更好,对已分泌蜡粉或蜡壳者亦有防效。松脂合剂配比为烧碱2:松香3:水10。

cy316.cOM编辑推荐

矢尖蚧


学名 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同翅目,盾蚧科。别名矢尖盾蚧。分布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安徽。 寄主 茶、柑桔类、龙眼、番石榴等。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介壳箭头形,常微弯曲,长2—4mm,棕褐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1、2龄蜕皮壳黄褐色于介壳前端,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雌成虫体橙黄色,长2.5mm左右。雄介壳狭长,长1.2—1.6mm,粉白色绵絮状,背面有3条纵脊,1龄蜕皮壳黄褐色于前端。雄成虫体长0.5mm,橙黄色,具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卵椭圆形,长0.2mm,橙黄色。若虫 1龄草鞋形,橙黄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具l对长毛;2龄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和足均消失。蛹长,长1.4mm,橙黄色,性刺突出。 生活习性 甘肃、陕西年生2代,湖南、湖北、四川3代,福建3—4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1龄若虫盛发期大体为:2代区5月下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3代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3—4代区4月中旬,6月下旬一7月上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成虫产卵期长,可达40余天,卵期短,仅1—3小时,若虫期夏季30一35天,秋季50余天。单雌卵量70一300粒,第3代最多,1代次之。卵产于母体下,初孵若虫爬出母壳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绵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绵絮状蜡质介壳,常喜群集于叶背寄生。天敌有日本方头甲、多种瓢虫和小蜂。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管理,使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2)剪除蚧虫严重枝,放在空地上待天敌飞出后再行烧毁。亦可刷除枝干上密集的蚧虫。(3)保护引 放天敌。(4)药剂防治以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最佳,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力最弱。可用40%乐果乳油500—l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一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一2000倍液。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一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8—10倍液。如化学农药和矿物油乳剂混用效果更好,对已分泌蜡粉或蜡壳者亦有防效。松脂合剂配比为烧碱2:松香3:水10。

茶树虫害--茶树吹绵蚧


学名Icerya purchasi Maskell同翅目,硕蚧科。别名绵团蚧、白蚰、白蜱等。分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寄主茶、桑、棉、柑桔、苹果、梨、桃、樱桃、枇杷、杨梅、柠檬、葡萄、柿、栗、石榴等25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群集枝、芽、叶上吸食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椭圆形,体长5—7mm,暗红或桔红色,背面生黑短毛被白蜡粉向上隆起,发育到产卵期,腹末分泌出白色卵囊,卵囊上具14—16条纵脊,卵囊长4—8mm。雄体长3mm,桔红色,胸背具黑斑,触角10节似念珠状黑色,前翅紫黑色,后翅退化;腹端两突起上各生4根长毛。卵长椭圆形,长0.7mm,橙红色。若虫体椭圆形,眼、触角和足均黑色,体背覆有浅黄色蜡粉。雄蛹椭圆形,长2.5—4.5mm,桔红色。茧长椭圆形,覆有白蜡粉。 生活习性 华东与中南地区年生2—3代,四川3—4代,以若虫和雌成虫或南方以少数带卵囊的雌虫越冬。发生期不整齐。浙江2代,3月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进入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盛发,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中旬最多;2代卵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7月中旬出现若虫,早的当年可羽化,少数可产卵,多以2代若虫越冬。福建、广东、台湾第2代发生于7—8月,3代9—11月,少数第4代盛期出现在11月以后。台湾完成l代夏季约80天,冬季130天。交配后6—11天开始产卵,产卵期5—45天。初龄若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定居,2龄后转移到枝干上群集为害,雌成虫定居后不再移动,成熟后分泌卵囊产卵于内,每雌可产卵数百至2000粒。雄虫少,多营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虫较多,常在树缝隙、叶背及土中结茧化蛹。越冬代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甚多,常在5—6月成灾。天敌有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及寄生菌等。防治方法 (1)保护引放澳洲瓢虫,大、小红瓢虫,红环瓢虫等。(2)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3)茶树休眠期喷波美1°一3°。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北方茶树可在发芽前喷3°一5°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含油量5%的矿物油乳剂。(4)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药剂防治参见矢尖蚧。

茶树虫害--茶树茶牡蛎蚧


学名 Paralepidosaphes tubu10rμm (Ferris)同翅目,盾蚧科。别名东方蛎盾蚧。分布安徽、浙江、上海、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南茶区受害常重。

寄主 茶、油茶、桑、柿、乌柏、柳等。

为害特点 雌成虫和若虫附着在枝叶表面吸食汁液,致茶芽叶瘦小,严重时造成枝枯、落叶或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 雌介壳长3—4mm左右,长形,略弯曲,后端大,背面隆起,似牡蛎的壳,暗褐色,壳缘灰白色,壳点灰褐色,突出于头端。雄介壳长1.6mm左右,前端深褐,后端红褐色,具一黄色带状纹,壳缘、壳点同雌介壳。雌成虫乳黄色,末端橙黄色,长纺锤形,口器丝状,黄褐色。雄成虫橙黄色,头部黑色,触角丝状,翅半透明。卵长椭圆形,初乳白色略带水红色,后变浅紫色。若虫扁平,椭圆形,体浅黄色,眼紫红色,触角、足、尾足明显,分泌浅黄色蜡

质。蛹长0.9mm,体略带水红色,眼黑色。

生活习性 四川、贵州茶区年生2代,以卵在介壳里越冬。贵州于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5月中旬一6月下旬雄虫化蛹、羽化,6月中旬一7月下旬雌成虫产卵,7月中旬一9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出现,8月上旬进入盛孵期,9月中旬一10月中旬雄虫化蛹,9月下旬一10月下旬羽化,10月中旬一11月下旬雌成虫产卵越冬。每雌产卵40一60粒。初孵若虫十分活泼,孵化后24小时即可到达新梢或茶丛中的叶片或枝条上固定,隐蔽处尤多,叶面雄虫较雌虫多。品种间发生程度有差异。贵州湄潭419和广西的高脚茶受害轻,湄潭苔茶受害重。天敌有长缨蚜小蜂、扑虱蚜小蜂及腥红菌。

防治方法 (1)注意选用抗虫品种。(2)注意种苗检疫。(3)不采摘的茶园及台刈后留下的树桩,及时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或松脂合剂20倍液。其他方法参见长白蚧。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6765.html

上一篇:深谈老树普洱茶

下一篇:竹叶青茶叶怎么泡冲泡竹叶青的方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