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当前茶叶病虫控害技术

2020-12-28
当前茶园发生主要害虫有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黑毒蛾、茶尺蠖等;病害有炭疽病、茶褐色叶斑病等。茶农应加强茶园调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对多种害虫并发的茶园,做到主治与兼治结合,选用高效、安全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混用,减少喷药次数,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

茶假眼小绿叶蝉:我县茶区已普遍发生,据5月25日茶园调查,百叶虫量已达到24头,若虫占到96%,对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天泰50克/亩、10%吡虫啉粉剂20克/亩、0.36%苦参碱乳油7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黑刺粉虱:据各茶区调查,第一代黑刺粉虱卵孵化盛末期在5月上旬,对此虫口发生的茶园,应连续用药两次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5克/亩、1.8%阿维菌素20毫升/亩、90%万灵25克/亩,采用低容量侧位喷洒,药液量一定要充足,要喷到茶树老、成叶叶背。安全间隔期7天。

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嫩叶汁液,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裼色锈斑,对茶叶产量、品质各树势都有严重影响。据5月24日园间调查,有螨叶率为73.3%,每叶平均为6.73头,对平均每叶有螨20头的茶园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用73%克螨特乳油或73%灭螨灵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0天。

其它害虫如茶尺蠖第二代与茶黑毒蛾第一代的防治适期将在5月底至6月初。各茶区应密切关注各种害虫的发生动态,及时做好防治。防治茶尺蠖可选用功夫菌酯25毫升/亩或35%赛丹80毫升/亩;防治茶黑毒蛾可用80%敌敌畏100毫升或2.5%天王星35毫升/亩。安全间隔期均为7天。

茶树病害:对茶园发生茶褐色叶斑病、炭疽病等叶部病害的茶园,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75克/亩或75%百菌清100克/亩防治。安全间隔期为10天。

(信息来源 遂昌县农业局粮经站)

小编推荐

当前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当前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入夏以来,我县气候适宜,茶园生态环境适温高湿,有利于多种茶树病虫害的危害。日前通过对新合新合村、分水外范村、分水里湖村、百江联盟村等茶园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县茶园不同程度地遭到病虫害的危害,主要有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长白蚧、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的虫害及茶园白星病、炭疽病等病害的危害,尤以茶假眼小绿叶蝉为害严重,部分茶园已出现茶叶枯萎,落叶等重害状,茶农务必引起度高重视,及时抓好夏茶期间的病虫害防治,防治技术如下:

1、茶假眼小绿叶蝉:该虫是夏秋期茶园的主要害虫,在我县普遍发生。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茶树幼嫩芽叶汁液,使嫩芽萎缩,生长势衰退。因该虫的卵产在新梢嫩茎部,在生产上,分批勤采,可随叶带走大量的卵和低龄若虫,是防治该虫经济有效的方法。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15~20g/亩,安全间隔期7天),98%巴丹(25g/亩,安全间隔期7天)。

2、茶橙瘿螨:6月份为害严重,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叶嫩叶汁液,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锈班,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都有严重的影响。药剂防治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安全间隔期10天)或2.5%天王星(2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

3、黑刺粉虱、长白蚧:均为刺吸性害虫,黑刺粉虱危害严重时,其分泌液可引起煤病病的发生,长白蚧主要分布于茶树枝干上吸取汁液,造成树势衰退。药剂防治可选10%吡虫啉(20~3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或25%优乐得10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量应在30公斤以上,药液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干及蓬面叶片背面。

4、茶丽纹象甲:为夏茶期间的主要害虫,主要以成虫取食幼嫩芽叶,根据其有假死性可采用人工捕捉。药剂防治可选用2.5%天王星(60~80毫升/亩,安全间隔期7天)或98%巴丹(60克/亩,安全间隔期7天),以低容量喷雾为佳。

5、叶部病害的防治方法:①加强树势培养管理,及时修剪整枝,利于茶园通风,且将枯枝落叶及时清理出园;②药剂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7~10天。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准则:无公害茶叶浙江省地方标准


为规范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由浙江省植保总站起草的“无公害茶叶系列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已于2000年10月23日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于2000年11月18日开始实施,现将标准第2部分—生产技术准则(DB33/T290.2-2000)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准则”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1.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草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2.农业防治

2.1选用品种: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向外地引种时,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随种苗带入。

2.2适时采摘:采摘对栖居在茶树蓬面上的病虫如假眼小绿叶蝉、叶螨类等及芽叶病害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提倡机械化采摘。

2.3合理修剪:修剪既可培育树冠,又可改变病虫的生存环境,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如合理控制茶树高度,可明显地减轻毒蛾类害虫的危害;春茶后进行树冠改造,可减轻长白蚧、黑刺粉虱的危害;秋末轻修剪可明显地压低叶螨类的越冬基数等。

2.4茶园翻耕: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耕翻,可减轻次年象甲类发生,对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5及时清园: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减轻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的发生。

3.物理防治

3.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田间点灯诱杀,减轻田间的发生量。

3.2人工捕杀: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危害。 3.3提倡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4.生物防治

4.1保护和利用当地主要的有益生物及优势种群,控制使用杀虫谱广的农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及农药用量。

4.2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5.农药防治

5.1加强茶树病虫的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5.2按防治指标防治。按制订的主要害虫防治指标,严格掌握防治适期施药,降低农药用量。提倡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

5.3改进施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提倡侧位低容量喷雾。 5.4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浙江省无公害茶叶可限制性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C,出口基地茶场用药品种可参考附录D。

5.5严禁使用DDT、六六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5.6严格按照GB4285、GB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2019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小贯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角胸叶甲、茶网蝽、茶黑毒蛾、茶黄蓟马、茶棍蓟马以及茶饼病和炭疽病等,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1.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防控策略

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科学用药为应急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捕、色板诱集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区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3.防控措施

分区防控重点

华南茶区:

主要包括海南省、云南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以茶小绿叶蝉、咖啡小爪螨、灰茶尺蠖、茶毛虫、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黑毒蛾、茶卷叶蛾类、茶黄蓟马、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等为主。

西南茶区:

主要包括云南中北部、西藏东南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茶棍蓟马、茶网蝽、茶黄蓟马、茶黑毒蛾、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饼病、茶炭疽病、白星病等病虫为主。

江南茶区:

主要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东南和西部、安徽省和江苏南部。主要病虫是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或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茶蚜、茶丽纹象甲、角胸叶甲、茶小卷叶蛾、茶白星病、茶炭疽病和茶饼病等。

江北茶区:

主要包括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以茶小绿叶蝉、灰茶尺蠖、茶毛虫、黑刺粉虱、茶蚜、茶细蛾和茶炭疽病等病虫为主。

主要技术措施

1.茶小绿叶蝉

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留养杂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用以下药剂喷施: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呋虫胺、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唑虫酰胺等。

2.灰茶尺蠖(茶尺蠖)

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减少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灰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等重要天敌。在灰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使用茶尺蠖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第1、2代或5、6代的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茶核·苏云金、苦参碱、短稳杆菌、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3.茶毛虫

利用茶毛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安装诱虫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3套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使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苦参碱、短稳杆菌、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4.茶橙瘿螨

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幼螨和若螨。秋末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在茶橙瘿螨发生高峰前期,可选用藜芦碱、矿物油予以防治。

5.黑刺粉虱

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挂诱虫板15-20块。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噻虫嗪·联苯、溴氰菊酯等药剂。秋季在越冬虫口偏高田块可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封园。

6.茶黄蓟马

适时分批勤采,恶化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以信息素+蓝色或信息素+黄绿色诱虫板诱杀成虫。结合茶小绿叶蝉和灰茶尺蠖等主要害虫防治时进行兼治。

7.茶跗线螨

分批勤采,尤其是结合夏茶的机采。防治药剂可用乳油矿物油。非采摘茶园或秋后封园,可喷施石硫合剂、矿物油等。

8.茶饼病

适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以去除病叶。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可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二次,间隔7天-10天。

9.茶炭疽病

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对于重发茶园,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

备注:本技术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使用参考,出口茶园防控病虫害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

当前茶树病虫防治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新形势下对茶树病虫防治的要求来看,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若干茶树主要病虫种类尚缺乏新的有效防治技术 尽管茶园中的主要病虫种类已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使得病虫种群能基本获得控制,但由于我国在即将参加WTO的前夕,许多发达国家都纷纷制订新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下称)标准,这就使得多年来使用的部分技术受到限制。如目前茶叶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种类--假眼小绿叶蝉长期以来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技术,长期使用的乐果在许多地区效果日益下降,国外对其MRL又有逐渐严格化的趋势。氰戊菊酯是20世纪80年代起茶园中用以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农药,从 1999年11月起已由农业部下令禁止在茶叶生产中应用。名优茶的推广,使采摘标准愈来愈嫩,这样就有更多的嫩梢茎部留在树上,与过去较老的采摘标准可以采下大量的叶蝉卵的方法比较,这实际上削弱了假眼小绿叶蝉农业防治的力度。黑刺粉虱是90年代以来在许多茶园中上升为优势地位的一种害虫,长期来推广应用的噻嗪酮(优乐得、扑虱灵),由于欧盟的新标准中MRL订为0.02mg/kg,这种对黑刺粉虱防治非常有效的农药只能停止在茶园中使用,目前尚无一种农药能完全取代它。茶黑毒蛾在80年代以前只是局部零星发生,从总体上来讲为害性不大,但从90年代末发生面积越来越大,而且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除了茶树害虫外,茶树芽叶病害的防治,长明以来采取的是化学防治的方法,由于常用杀菌剂的MRL标准订得很严,因此需要尽快提出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茶树芽叶病害的综合防冶措施。

2.2 茶叶中农药MRL的超标率很高,影响茶叶出口 我国茶叶中的滴滴涕和六六六两种农药的残留问题曾经是20世纪60-70年代影响茶叶出口的严重问题。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贯彻了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病虫综合治理技术昔施,因此从80年代中期起,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已获根本解决,我国出口的茶叶和内销茶叶分别有98%以上和95%以上符合国际和国内的允许标准。但在我国即将参加WTO的前夕,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各国,都相继扩大了茶叶中农药MRL的检验范围,从过去只检验6种农药扩大至近100种农药,同时大幅度降低MRL值。例如氰戊菊酯在茶叶中的 MRL在2000年7月1日以前欧盟实施的是10 mg/kg,而2000年7月1日以后改为0.1 mg/ kg,许多农药实施的是0.02mg/kg的最低检出量标准。因而在2000年造成了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的现象。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超标是按欧盟的新标准计算而得出的超标率,如果按我国颁布的标准来计算,则绝大部分茶叶仍然符合标准。从检测结果来看,超标率最高的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优乐得等3种农药。这种超标现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正在明显改善中。

2.3 缺乏适于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技术和农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在新世纪中已作为政府行为,将在短短的几年后作为市场准入标准。目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在全国各产茶省成为一个热点。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亟待解决如何在病虫防治中少用农药或不用农药。可以预期,将更多地启用生物防治手段,采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但迄今为止,这些技术和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要,至今还无一种可以主要用于茶树病虫防治的生物农药制剂被登记通过。

预防当前茶叶低温冻害的技术意见


一、茶园早春冻害的防御

茶园防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经常关注气象预报,及早做好预防工作。二是在冷空气到来前,对已开采茶园要尽量采下适制芽叶,以免受冻损失。三是在冷空气来临前,积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茶园铺草:铺草茶园地温可比不铺草茶园提高1-2℃,可减轻冻土程度和深度,保持土壤水分。

2.覆盖防寒:在低温寒潮来临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3.喷水洗霜:有水源及喷灌设备的茶园,可利用这些设备,在寒潮来临的当晚,采用喷水洗霜,把附着在茶树芽叶上的霜洗去。

4.熏烟驱霜:个别小气候环境相对郁闭区域,可采用熏烟驱霜。当晚霜来临之前,根据风向、地势、面堆,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对减轻晚霜冻害有一定作用。

二、茶园早春受冻后的补救

冻害发生后,应及时针对受冻程度进行树势恢复。

1.树冠修剪。修剪深度根据受冻程度轻重不同而异,掌握“宁轻勿深”原则,以剪口比冻死部位深1-50px为宜,尽量保持采摘面。

具体来说,新芽全部受冻的茶园应及时剪去采摘层。立体茶园的树冠修剪按正常茶园春后修剪的部位进行修剪,平面采摘茶园刚剪去采摘层,时间宜早不宜迟。尽量促发下一批茶芽萌发,减少产量损失。受冻程度较重的早生、晚生茶园应仔细检查萌芽部位的受冻情况,如受冻严重,继续留养没有采摘价值的茶园,应剪去受冻层。轻度受冻的茶园则不采取修剪方法,保留正常的树冠状态,修剪时间应在气温回升不会再引起严重冻害后再进行。

对于不修剪或修剪程度较轻的茶树,春茶前期正常采摘,后期留叶采;受冻严重修剪程度较深的茶树,应留养春梢,夏茶打顶采。

2.加强肥水管理。修剪的茶园应追施一次速效氮肥,用量为亩10-15公斤尿素或10公斤尿素加5公斤复合肥,开沟施,沟深10厘米。用于促发潜伏的茶芽萌发;茶芽萌发后,所有茶园也可采用叶面喷施液肥的方法加快茶芽发育。有积水的茶园,及时开沟排水。

三、苗圃救护

苗圃的茶苗抗冻能力较差,低温对地上部和根系都会造成伤害。为了减少损失,对越冬前已揭去遮阳网的苗圃,可重新覆盖遮阳网或在茶苗上铺草,铺草时可不分行,避免过厚过实,以隐约见插穗为度;未揭去遮阳网的可在遮阳网上直接盖草或用薄膜覆盖,薄膜覆盖要求四边均埋入土里以形成密闭的小环境,以减轻霜冻或刮风对茶苗的影响。

茶园病虫草害防治规程


l、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从茶园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以内。

2、农业防治:①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②加强茶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采用相应农艺措施控制病虫害。如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控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通过修剪控制毒蛾类、螨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危害;通过秋末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等。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病害。特别是注意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鸟巢等,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4、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

5、化学防治:在上述方法难以凑效的情况下,可有限制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执行NY/T5018附录C规定,按照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氰戊菊脂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6、杂草控制:以人工除草为主也可用机械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6631.html

上一篇:竹叶青雀舌茶的区别,竹叶青茶的制作工艺

下一篇:普洱茶属于绿茶吗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