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茶毒蛾(茶毛虫)

2020-12-01
学名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茶黄毒蛾、茶斑毒蛾。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 寄主 茶、柑桔、樱桃、柿、枇杷、梨、玉米等。为害特点 3龄前幼虫常数十头群集在一起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从叶缘取食。 形态特征 成虫雄翅展20—26mm,雌30一35mm。雄翅棕褐色,布稀黑色鳞片,前翅前缘橙黄色,顶角、臀角各具黄色斑l块。顶角黄斑上具黑色圆点2个,内横线外弯,橙黄色。雌黄褐色,前翅浅橙黄色至黄褐色。卵扁圆形,浅黄色,直径0.8mm,卵块被毛,椭圆形。幼虫体长10一25mm,头黄褐色,布褐色小点,具光泽,体黄色,密生 黄褐色细毛。背线暗褐色,亚背线、气门上线棕褐色,l一8腹节亚背线上有褐色绒样瘤,上生黄白色长毛;气门上线亦有黑褐色小绒球样瘤,上生黄白色毛。蛹长8一12mm,黄褐色。茧土黄色。 生活习性 江苏、浙江、安徽、四川、贵州、陕西年生2代,江西、广西、湖南3代,福建3—4代,台湾5代,以卵在树冠中或下层1m以下的萌芽枝条或叶背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卵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为害,老熟后于5月中旬群集树下,在枯枝落叶下,根际四周土中化蛹。5月下旬羽化,卵产在叶背或树干上。每雌产卵50一300粒成l卵块,上覆尾毛。6月中旬2代幼虫孵化,7月中旬化蛹,8月上旬羽化,8月中旬3代幼虫孵化,9月下旬化蛹,10月上旬羽化。主要天敌有茶毛虫黑卵蜂、赤眼蜂、茶毛虫绒茧蜂等。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 从11月至翌年3月,注意摘除越冬卵块;生长季节于幼虫l一3龄期摘除有虫叶片;成虫喜在16时前后羽化,此时多匍伏于茶丛或行间不活动,可人工踩杀。(2)农业防治 在茶毛虫化蛹盛期中耕茶园,并在茶树根际处培土6cm,可把部分蛹除掉。(3)生物防治 湿度较高茶园可用每g含10o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喷雾,对茶毛虫防效优异。也可从茶毛虫尸体上分离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成粉剂或乳剂喷洒,田间防效82%以上。(4)掌握在3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50%二溴磷1000一1500倍液。(5)也可用98%巴丹可湿性粉剂或10%多来宝乳油2000倍液、95%乙酰甲胺磷乳油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10%二氯苯醚菊酯、10%天王星乳油4000—6000倍液、35%赛丹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毛虫


中文别名:茶黄毒蛾 拉丁学名:Euproctis pseudoconsperas 分布区域: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一13毫米,翅展20—35毫米。雌蛾体、翅黄褐色,雄蛾略小,体、翅黑褐色。雌、雄蛾前翅中央均有2条淡色带纹,翅尖有2个黑点。卵:近圆形,淡黄色,堆集成椭圆形的卵块,上覆有黄色绒毛。幼虫:成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黄褐色,从前胸至第九腹节各节背侧面有8个黄色或黑色绒球状毛瘤,上簇生黄色毒毛。 蛹:长7—1-0毫米,黄褐色,密生黄色短毛,末端有1束钩状尾刺,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12—14毫米。 2、为害作物 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山茶等。 3、为害症状 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连芽叶飞树皮、花和幼果都吃光。幼虫体有毒毛,人体皮肤触及会红肿痛痒。 4、发病特点 江苏、安徽、贵州、四川、陕西等省一年发生2代,浙江飞江西2—3代,湖南3代,福建3—4代,台湾4—5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次年4月上飞中旬开始孵化。 2代区,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4—6月、7—9月为害。 3代区,第一、二、三代幼虫分别在 4—5月、6—7月、8—10月为害。一般卵期7一15天,幼虫期25—50天,蛹期10—30天,成虫期2—10天。 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6—7龄,具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叶片呈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5、防治方法 1、在11月至次年4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在1—2龄幼虫期人工摘除虫叶 2、在化蛹盛期进行中耕锄草,清除枯枝落叶及根际培土(2寸左右),消灭虫蛹。 3、在幼龄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25%亚胺硫磷、50%马拉松、5%二溴磷、50%杀螟松或50%辛硫磷,每亩1—2.5两(合1000—20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喷杀。 常用药剂: 敌百虫 亚胺硫磷 马拉松 二溴磷 杀螟松 辛硫磷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杀灭菊酯

茶毛虫介绍


茶毛虫

茶毛虫也叫茶辣子、摆头虫,由于成虫身上有一种毒毛,能引起人体接触后产生奇痒红肿,所以又叫茶黄毒蛾。茶毛虫是茶园里一种杂食性虫害,除危害茶树外,还可危害梨、柑橘、油桐等植物,侵食性大,繁殖能力强,对茶园危害极大。

1.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成虫体长6-13 mm,翅展20-30 mm,雌蛾比雄蛾略大,体黄色。雄蛾体呈褐色,卵圆形,淡黄色,堆集成椭圆形卵块,上面覆盖黄色绒毛。幼虫体长20mm左右,体色由淡黄色渐变成黄色,体背和侧面都有黑刺瘤,瘤上簇生黄色毒毛。蛹长lo mm左右,圆锥形,黄褐色,有短毛,有钩状尾刺,外有黄色丝茧,茧长12-14 mm。一年发生2-3代,第一代在5月上旬,第二代和第三代在6~9月。幼虫期为30-50天,也是危害茶树最重的时期,特别是幼虫的3龄以后食量大增。该虫具有聚集性,一般都在几十到上百头聚集茶树叶背面取食。一株茶树被食完后又会分群迁移到别的茶树继续危害。幼虫期在树上当受惊吓后会吐丝下垂和迁移分散,边走边摆头,口吐黄绿色汁液。白天阳光强时会躲在茶树丛内荫凉处,幼虫成熟后下树到地面浅土层或落叶下结茧化蛹。它既可以幼虫或卵在树上越冬,也可以蛹在地下越冬。第二年一旦温湿度适宜又会大量繁殖蔓延,继续危害茶树。由于它的越冬方式不定,在防治上就很困难。

2.危害症状

幼虫以茶树叶片、嫩芽叶和成叶为食,虫口密度大时,除危害叶片外,严重时连树皮、花和幼果都吃。食过后的叶片呈半透明的网膜斑。只有叶柄和叶脉青枯支撑叶网膜,茶树嫩枝皮也被食光、使茶树非常难看。

3.防治办法。

摘除卵块,特别是在秋冬季,把越冬卵及幼虫摘除后,避免第二年再大量繁生。

利用茶毛虫的成虫有趋光性特点,可在田间点灯诱蛾捕杀,这种防治办法效果很好。生物防治是减少用药次数,促进田间天敌繁殖,通过生态平衡自控。如有一种赤眼蜂或黑卵蜂,是茶毛虫的自然天敌,能控制茶毛虫泛滥成灾。再就近年新研制的一种微生物(EpNPV)制剂,一般在盛孵至幼龄虫期喷施,防治效果非常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3264.html

上一篇:茶树冻害预防措施

下一篇:正山小种好吗红茶正山小种的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