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喝茶的轻重缓急

2020-11-24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喝茶的轻重缓急”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喝茶的轻重缓急”相关知识!

很多茶友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茶叶买回来,多久喝完比较好呢?是要看保质期吗?还有一些写着“适合长期保存”的茶又该怎么喝呢?其实每一种茶都有它的“最佳赏味期”,即最佳饮用时间。

有的茶需要尽快饮用,放得越久品质越差;

有的茶制成后,需要放一段时间才更好喝;

有的茶可以久存,且越存越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几类茶。

适合尽快饮用的茶

制成后尽快饮用最佳的茶,通常追求鲜爽的口感。这类茶,其中的物质很容易被氧化,稍放久一些,就明显能感觉到没有刚开始喝那么新鲜了。

烘青、炒青绿茶,新茶炒豆香特别显,但怕上火的朋友建议放一个月再喝。

蒸青绿茶、抹茶之类的,这类茶的最佳饮用时间只有2~3个月,制成后越快喝越好。

鲜嫩的白毫银针后尽快饮用更佳。虽说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但喜欢银针的鲜味和花香的朋友们,还是趁早喝为好。

红茶没什么特别的讲究,通常都可以直接饮用,原料越嫩的红茶越要尽快饮用,如金毫滇红、金骏眉等。

适合放一段时间饮用的茶

一般来说,焙火类的茶最好是放一段时间再饮用。一方面是避免上火,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给茶“降降火气”,避免火味掩盖了其本身的香气、滋味。

焙火类的茶主要是乌龙茶,如武夷岩茶、浓香炭焙铁观音、台湾炭焙乌龙茶等,按照不同的焙火程度可分为低火、中火、足火。

不同的火功需要放置退火的时间也不同。

低火:一到两个月

中火:三到五个月

足火:半年到一年

退火后的焙火茶,炭火的热力部分消散,乌龙茶本身的花果香和滋味方才显示出来,与火味交织,形成了焙火乌龙茶独特的韵味。

适合长期存放的茶

长期存放的茶,三到五年以上,一般可以称为老茶。老茶的概念,并是不近年来才有,以往在民间,早就有存老茶治病的传统。

武夷岩茶适合存放,“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说的就是足火的武夷岩茶隔年火气退去会更好喝。不止一年,陈放多年的岩茶品质更优,有温胃健脾之功效。

白茶可以久存众人皆知,不仅有独特的保健价值,更是形成枣香、药香等独特口感,耐人寻味。一般存老白茶以嫩度较低的白牡丹、寿眉为主。

普洱生茶和熟茶,都具有耐久藏的特点。老茶口感层次更丰富,滋味更浓醇,这是新茶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普洱茶具有投资价值的根本原因。

黑茶适合陈放,其中的有益微生物会促使黑茶内含物质的转化。

不同的茶、不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存储条件都会决定茶的“最佳饮用时间”。但经过干燥的茶,多少都有一点点“火气”。正常来说,只要火气不是特别重,都可以趁着新鲜一饮而尽。而火气重的茶,则焙火越重,需要退火的时间越长。

至于长期保存,理论上来说,只要品质好、储存条件恰当,任何茶都是可以存成老茶的。如果不是特别追求老茶口感的人,没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存茶上面,还不如趁着茶在最佳品饮期,尽快喝掉是最好的。

茶文化精选阅读

喝茶的雅俗观


如今喝茶是雅是俗,是件很难说清的事情。有人认为品茗可以陶冶性情,兼而悟道,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修身方式;有人认为喝茶是附庸风雅、故弄玄虚,茶道那些仪式过于复杂或过于讲究了,已沦为了一些人炫夸富贵的手段。

从客观角度来说,这些观念上的差异,并不会以争论的形式消弭,人们的思维更容易遵从于习惯。接受美学中有个名词叫“视野融合”,意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时,很容易接纳文本的内容,受到感染,产生共鸣。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皆在会心者得其意趣。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雅与俗本身也在互为影响、相互嬗变着,今日之雅,他日再看,也许会觉俗不可耐;而今日之俗,他日亦有可能成为时尚。例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借董斜川之口提到把鸡汤来沏龙井茶的笑话,曾几何时也成为过时尚。如今的一些酒楼饭肆,用熬好的高汤冲泡上等的铁观音待客,以小壶盛装,在饭前上至,每客一壶,既可品茗开胃,又顺应了一些客人喜在饭前饮汤的习惯,颇受食客好评。

古语云:“海味不咸,蜜饯不甜,处士不傲,高僧不禅,皆是至德。”凡事皆需有度,方能体会到一种恰到好处的美。茶道的妙趣,就在于拥有一份冲淡的心境。不过,也确实有人为世风所左右,炫异争奇,失却了茶道的神韵。某日听朋友说了件趣事,有人请他们一行十来人到茶楼喝茶,并取出寄存在茶楼的价值八千元一斤的茶叶冲泡,众人喝后皆赞不绝口,众口一词地说好,唯独朋友默不作声。过后他不忿地跟我说,他觉得没有自己买的几百元一斤的茶叶好喝,但又不敢当众说出来,因为旁人绝不会相信他,反而有可能说他是酸葡萄心理,只有喝几百元的茶叶的档次云云。

就技术层面而言,这确实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因为评判茶的优劣,凭的就是各自的口感,在还不具备专业品茶师的技艺之前,争论的结果,就只能是从各自的话语公信力方面来找。从这个角度说,喝八千元一斤茶叶的人显然要比喝几百元一斤茶叶的人更具优势。只是,由喝茶牵扯到这些,未免有些无聊。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初观周作人《喝茶》中的这段文字,心甚仪之,然细细一想,发现想要到达如此境界,也殊为不易。如今在城市中,瓦屋、纸窗、清泉,此等衬景及器物就不可得,又上哪去找二三“可抵十年尘梦”的知己同饮呢?

喝茶定终生,女孩要注意喝茶的礼节!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清代曹雪芹的巨着《红楼梦》里,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开林黛玉玩笑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宋人就把茶作为“从一而终”的婚姻信物!明代郎瑛所着的《七修类稿》记载,“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

简单来说用茶叶作为聘礼,是希望女子能专一的寓意。在中国茶文化中就有关于婚俗的茶礼:“喝新娘茶”、婚礼“闹茶”习俗、三茶六礼等礼仪。

宋朝时期,我国理学备受追捧,那些理学观点在极力挽回社会上不断下滑的道德水准,对人的道德礼仪提出种种规范。正是由于饮茶文化的流行才使得茶文化有可能被社会文化吸收为婚姻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演绎出对婚姻要求从一而终、相敬如宾的茶礼习俗。

如今在婚姻过程中出现的茶礼文化,更多的是希望双方能和谐共处、相敬如宾。福州市民俗专家陈苏告诉记者:“现在的婚礼中,饮茶习俗被大大简化了,一般是男方在迎娶女方当天,女方要依据辈分一一向男方的直系亲属敬茶,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并借由敬茶的机会,改口尊称男方的家人为‘爸爸、妈妈、叔叔’等,希望以后的家庭生活能以礼相待、和睦共处。”

“在婚礼上向父母敬茶,又称作改口敬茶。”这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最佳场合。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茶,向岳父敬茶,改口;再敬岳母,改口。然后新娘敬茶,如新郎一般依次而行。由于各地区民俗不同,敬茶顺序也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礼仪一定要准确。”

关于中国婚庆茶俗文化内容在前面已经有所介绍。

人生,只需喝茶的心情


都说茶如人生,人生如茶。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有些人用上了一生的时间,也未必真的能够理解透彻。为什么说人生如茶呢?茶如人生,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我们每天都喝茶,对茶叶的了解亦是与日俱增。但是,学无止境,茶叶知识也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

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多数人每天只是在重复动作,每天品尝的茶叶和用茶具都很相近,而,这样的人并不算是一位懂得喝茶的人,更不是一位懂得生活的人。真正会品茶的人是这样的:善泡者泡出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情感,善感者品到更有味的人生。

人生与喝茶一样,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叶、茶器和茶具,而是需要喝茶的心情。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后,我们的心里因此产生了负面的情绪,集结于胸,无法释怀,积压久了,心里越发地感到痛苦,事情的发展也越来越糟。这便是因为我们的心情不对和心态不正才导致的。

喝茶亦是如此。有的人掷上千金购买好茶,只为品到茶叶的真正味道。然而,许多人却大失所望,觉得这钱花得很不值。其实,想喝到好茶,喝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只需要一份好心情,一份好心态。人生如茶,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同样只需要喝茶的心情,即喝茶时的好心情,让人生处处是正能量。

唐宋时期喝茶的讲究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进,他们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搅,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这叫点茶。点好的茶汤上面还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诺咖啡。​

在宋朝的茶道中,烧水是很关键的一步。宋朝人点茶一般不用铁锅烧水,而用瓷瓶烧水。烧水的瓷瓶是特制的,宋朝人叫它砂瓶,耐高温,可以直接架在炭火上烤,砂瓶里装大半瓶水,一会儿就烧开了。由于瓶壁是不透明的,所以看不见水开,只能听声。听声辨水,是宋朝茶艺界的绝活儿。​

宋朝茶瓶是瓷的,茶碗有时候也用瓷。早在唐朝,上流社会鄙视瓷器,喝茶用铜碗、银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铁碗,拒绝用瓷碗。后来出了一个叫卢廙的茶道高手,他说金银太贵重,铜铁太俗气,这些金属茶碗还都有腥味儿,影响茶汤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压倒一切的理想茶具(参见苏廙《仙芽传》,该书已散佚,今存于《说郛》)。卢廙的见解非常科学,开启了宋朝用瓷碗喝茶的风气。​

宋朝已经可以烧造紫砂茶具了,但是紫砂并不被宋朝士大夫喜欢,一是因为紫砂透气性太强,茶汤很容易渗透进去,喝完茶不容易刷干净(现在流行紫砂壶,人们常说茶能养壶,其实就是指紫砂的细孔里填充了茶叶渣子,既不卫生,又会影响下一道茶的表现);二是因为紫砂天然有一种土腥味儿。​

唐人煮茶,今人冲茶,宋人点茶。点茶无需茶壶,故此宋朝并不生产茶壶,只烧造茶碗。茶碗又分很多种,南宋景德镇烧造的茶碗属于影青瓷,胎很薄,釉很白,半透明,很好看,但是这种茶碗并不受欢迎。宋朝人最喜欢的茶碗是建州窑出产的小黑碗,胎特别厚,造型古朴,看起来很笨重,但是耐高温,导热慢,适合点茶。​

现代人喝茶,多用玻璃杯、紫砂杯和白瓷杯,宋朝人则喜欢用黑瓷碗。因为宋朝最好的茶汤都是乳白色的,只有用黑碗才能凸显茶汤的乳白。如果用白瓷碗、白瓷杯或者透明的玻璃杯,你就分不出哪是杯子哪是茶了。​

有雨的季节喜欢喝茶


想了解《有雨的季节喜欢喝茶》知识吗,丰富的《有雨的季节喜欢喝茶》内容等你来看!

在一个阴冷的阴雨天,泡上一杯清茶,任茶香弥漫,那种感觉令人格外的温暖。我是一个喜欢雨天的人,或许因为雨天的时候,人都比较闲吧。每一个下雨天,我就会“猫”在一处喝茶,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阳台窗前,静静地听着外面的雨在欢快地唱歌,感觉真的舒服极了。

春季的时候,雨总是少得可怜,或许这真的与“春雨贵如油”有关吧,有时候即使下了雨,也就是个毛毛雨,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如此美妙的季节里,怎么可能少了茶?

取上一只紫砂壶,往里面加入少量的碧螺春,坐于阳台的一角,轻轻的打开窗户,与细雨来个亲密接触,春风春雨毫无顾忌地亲吻着我,甚至都湿润了我整个脸蛋。在这个时候,再轻轻地抿上一口茶,那种感觉就像到了天堂一般。

夏季的雨往往比春天的雨要狂放得多,暴水骤雨,甚至电闪雷鸣,好像怕谁听不见似的。不过,夏季的雨来得快,走得也快,从来不会为谁所停留。夏季的雨天,关上窗子,泡上一杯浓茶,任雨点砸得窗户噼哩啪啦,这样的场景会给我们一种震撼感。

秋天的雨总是如此的缠绵,就好像是受了伤的林妹妹般任你怎么哄都不好,整个季节都是哭哭啼啼的。其实,在我看来,世间的事哪是那样,一旦看淡了,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为什么要如此悲伤?泡上一杯龙井,轻闭眼睛,小抿一口,心里顿时舒畅了。

喜欢雨的季节,喜欢茶水的多姿多态,这样我也就爱上了多样的人生。朋友们,好好的享受生活的美好吧。

怎样能做到优雅的喝茶之喝茶礼仪基础介绍


(1)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2)茶水要适量

放置的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倒茶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3)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舔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4)添茶要及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给他们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这样也体现出自己对上司和客户的尊重。

喝茶与品茶的区别


其实喝茶和品茶还是有区别的。喝茶可以将茶用来解渴,而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品茶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了。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 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 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 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

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 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 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寒冷的天,是喝茶的天


北宋丁谓做过三朝宰相,文治武功上的是非功过,历来是人人难言,何独一个丁谓。而于茶,这人倒也独有心得,自出机抒。丁先生特爱建安茶,其著有《建安茶录》,能够对茶解会得意,也是个知味懂趣的人。别的不说吧,他特别爱在雪天里喝茶,就深得茗茶精髓,他每得到好茶,都要先收藏着,舍不得喝。待到雪花烂漫时,再喝。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别的不说,单讲水。天冷了,水也就甘冽了。温吞水泡茶好喝,还是冷冽水煮茗出味?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温温吞吞的水泡茶肯定是没有泠泠冽冽的水泡起来好喝,所以诗人郑易读《易经》,要到晚上读,喝茶用水,要弄冰块来煎,读易分高烛,煎茶取折冰。

秋深了,离结冰的日子还远吗?冬来了,就可以到青竹林子里敲冰煎茗了。寒冷的天,是喝茶的天。春天要播种,夏天要双抢,秋来了,漫山遍野的果实要一担担挑回来,也累啊;功夫茶是要功夫的,从开春就一路仓皇奔窜的人,谁有闲功夫来喝功夫茶?只有深秋,与整个一冬,才可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摊开一本书,扭开音乐,坐在椅子上沙发上,煮一壶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慢慢喝。寒夜客来固然好,寒夜客不来呢,也可以一杯热茶接通肺腑,让一股暖气流入身内深腹。在呼呼风急的秋夜冬夜,懂得人生真谛的人,都应该来喝茶,哪怕只有你一个。

春茶解困,解困是为了去撸袖绾裤干活,喝茶是劳动的手段;夏茶伏暑,得用茶把那熊熊的流火压伏,喝茶仿佛是场战斗;秋茶平燥,秋天是干燥的,心火也多半燥得很,喝茶难以品味;识髓知味的人,多喜欢在冬天里懒懒地喝,闲闲地喝,悠悠淡淡地喝。喝茶就是喝茶了,因秋而入冬,渐渐地,喝茶就是喝茶的目的了。

冬茶是温心的。冬喝茶,可以让茶以一种暖流的方式,深入我们的内心。一个仓皇奔竞的人,哪能看路途风景?一个目光四顾的人,左顾右盼都是别人,不是自己;在忙的季节里忙活,没多少人能够关注自己的内心,检点自己,这情形,正如飞翔的鸟,只会使劲驱遣自己的羽毛,不会细心梳舔自己的羽毛。冬闲了,一切都放下来了,可以回望来程,可以瞭望去路,可以坐下来,在袅袅茶气与细细茶香里,看叶卷叶舒,看心得心失,让自己进入内心,让茶流慰藉肺腑。

茶是苦的,而心也是苦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我们哪天不被生活所逼?苦寒的日子里喝苦寒的茶,苦茶与苦心对味,不加倍的苦么?其实不然。苦茶对苦心,不是苦苦相逼,而是苦苦相通,同病才相怜,异病哪能相怜惜?苦中存香,茶就是这样,被开水一燎泡,芳香就自苦寒来;苦中作乐,心也是这样,被生活几番磨折,幸福也就自苦痛来。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乌龙,冬饮红茶。风萧萧,雪皑皑,一杯太阳色的红茶端放手心,你不觉得这是在饮阳光吗?冬里的阳光比夏天的阳光更觉得暖意升腾。丁谓要将好茶坚决留待雪天来喝,意思就在这里。好东西得遇好时候,好东西在好时候,能创造好心情。

所以,天冷了,你无论如何也得准备一包好茶。穿过风雪来上班,给自己泡一杯热茶,可以对付办公室里那空气的冷,那人情的冷,那人心的冷,穿过风雪回到家,也得给自己泡一杯热茶,驱散天寒,驱散地冻,驱散在外头好像要结冰的心。最好别喝酒,喝酒是:有喜,酒给你添喜,让你喜过了头,有愁,酒给你添愁,让你愁白了头。借酒浇愁愁更愁。有愁的人你能喝酒吗?李清照遭遇国破,遭遇家亡,人心已是冷到极点,这时候,她喝酒,不是愁更愁么?三杯两盏,怎敌它晚来风急?敌不了晚来风急的。

而喝茶可以。喝茶是,大热天一杯凉茶可降暑;大冷天,一杯热茶可暖身;喜昏了头,可以一碗涤昏沉;憋得太慌,可以一碗破孤闷;平生不平事,可以一碗使之毛孔散所以,在你身冷的冬季,或者在你心冷的日子,你应该喝茶。三杯两盏淡茶,晚来风急,全可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1735.html

上一篇:你知道有哪些天下第一茶吗

下一篇: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