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小种红茶采制工艺

2020-11-18
小种红茶是福建独有的一种外销红茶,是我国红茶生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茶类,各种红茶制法都是在小种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的.

小种红茶的主要产区是福建,江西省,有正山小种和人工小种之分.正山小种的产制中心是福建省崇安县的桐栚星村一带,所以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

在小种红茶盛期,福建省的福安坦详,闽侯东北峰政和,屏南,古田,建阳等地仿效正山小种的制法制茶,但产品品质较差,另外将工夫红茶中粗老叶熏烟加工,品质更差,此工种统称为人工小种.

正山小种红茶,香气高,微带松柏香味,茶汤呈深黄色,滋味浓而爽口,活泼且醇,似桂元汤味.

鲜叶采摘标准一般采开面3~4叶,无毫芽,采摘时间较迟,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采.

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烟干,复火制成红茶.

萎凋

室内加温萎凋和日光萎凋两种,主要产区福建省崇安县星村一带,在4~5月同阴云多雨,因此以室内加温萎凋为主,日光萎凋为辅.

室内加温萎凋(焙青)

焙青有专用的焙青间,焙青间为上,下两层的楼房,上层为楼架设櫊木横档上铺竹席,离櫊木横档下面30cm左右处,高有吊架,架上安置水筛,以摊叶烟烘之用.

萎凋时将鲜叶铺要櫊木横档的青席上,摊叶厚度3cm左右.加温的方法;在楼下地面上每隔1~1.5米,烧一堆枌柏紫,加温时焙青间窗门关闭,保持室内温度在28~30度如果萎凋和烟烘作业同时进行,则要注意提高松紫燃烧发烟浓度,每隔15~30分钟翻拌一次,直到萎凋达到适度为止,大约1.5~2小时.

焙青间由于烟雾弥漫,影响人体健康,同时操作不方便,现改用萎凋槽,加热炉灶燃烧松紫,用鼓风机将炉内带有烟粒的热空气直接鼓过槽内,进行萎凋.有的利用坑道加温萎凋,即在焙青间室外附牸地势较代外,建一简易炉灶,燃烧松紫,利用自然通风,通过坑道把热空气和烟输送到室内,这样室外一外烧火,室内多苗烟,楼下黄烟烘干,烘干楼上加温萎凋,其优点是调和向单,节省劳力,操作方便,生产安全.但缺点是发烟浓度以及传统的熏烟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日光萎凋

要茶厂附近向场外搭起高2.5米,宽4米的晒青架,架上面用厚竹片编成水平的顶栅,上铺竹席摊叶,摊叶厚度2.5~3厘米,萎凋过程中翻拌1~2次,使萎凋均匀.萎闻过则喜时间长短经日光强弱灵活掌握,日光强20~40分钟即可,日光较弱需1~2小时.

当鲜叶老嫩不一,日光较强的情况下,很难萎凋均匀,为达到均匀一致的同时,在萎凋的一段间后,将叶子将入室内进行晾青,然后再在室内摊开萎凋一段时间,当鲜叶失去原有色泽,叶脉光透明状态,叶梗萎软则完成萎凋过程.

揉捻及发酵

一般采用揉捻机,揉捻90分钟左右,分二次进行,中间进行解快筛分一次,揉采叶溢出,叶卷成条即可.

将揉捻叶装在箩筐中稍加后紧,盖上用湿水渡过的温布,以保持发酵叶会水量,提高叶温.好气温低时,把箩筐搬到加温萎凋的青楼上提高叶温,促进酶解活化.一般经4~5小时,没有青臭味,发出芬

的滋味,80%以上发酵叶量红褐色即可过红褐.

过红褐入复揉

过红褐是小种红茶制造过程中的特殊外现,是提高小种红茶香味的重要技术措施.它的作用是利用 迅速破坏酶的活性,适时地停止发酵,保留较多的可活性多酚

类化合物至受氧化,使茶场鲜浓而甜醇叶底红亮,发揉累,提高香味.

当锅温高至200度左右时,(锅发红),投入发酵叶2~3斤,迅速翻炒2~3分钟(不超过5分钟)叶子受热变软即可出锅.

叶子出锅后趁热揉8~10分钟,揉出茶汁,条索整洁,即可进行解决,及时烘焙.

过红锅如果温度低,投叶量多,有促进发酵程度工序要偏轻,有80%叶轻色即可出锅.

烟烘和复焙

烟熏干燥是小种红茶制法的特点,是形成 高带松柏烟香和桂元汤色滋味的吕质风味的过程

将复揉叶分别将水筛上,每筛4~5斤,叶层厚5厘米摊好后将水筛放置在吊架上,下烧温熏烟进行干燥,开始火要小,烟在浓,以提高熏烟质量.熏干过程中不用翻叶摊晾,经8~12小时,茶叶手搅成粉末即F筛.

干燥后用1~4号筛进行分筛,划分出1~4号茶,并簸去黄片茶末,拣去茶梗.老叶片,使外片不整齐美观.

把拣好的各号 ,5别进行大堆复火.楼下烧松紫加热,但火温不宜过高,进行低温慢烘. 烘毛茶叶火味足,香复,含水量不超过8%,即不烘摊晾收藏.

cy316.cOM编辑推荐

正山小种红茶的采制技术


正山小种为历史名茶、传统的外销红茶,产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一带,主产区位于武夷山腹地桐木关一带。

分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炒)—复揉—熏焙—筛拣的过程。

采摘

桐木属武夷山市的高寒区,茶树品种单一,大部分为武夷菜茶,因其他品种经受不了低温及长期霜冻,(下桐木有一些水仙等品种)茶树萌芽迟,开采期要在立夏以后,鲜叶要求类似武夷岩茶,亦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开面采(顶芽形成驻芽),但以小开面二三叶采为最优。

萎凋

桐木终年云雾,特别春茶季节日照极少,故鲜叶萎凋大部分依靠加温萎凋,当地松树很多,日常燃料都用松柴,故萎凋用燃料亦系松柴。萎凋在烘房青楼上进行(同武夷传统岩茶加温萎凋法),青楼分二层,中间无楼板,只用横木档隔开,档与档之间孔隙3—4厘米,档上铺有小四方孔的竹席,供萎凋摊叶用,档下0.3米处,悬置焙架,供熏焙用。加温萎凋时将湿松柴于地面排列成“T”字形或“一”字形,点然后使其慢慢燃烧,利用下层焙架上放置之湿坯上升的热气使青叶受热软化。青叶是均匀摊放在档上的萎凋席上,利用小四方孔的间隙受热。青叶摊厚3—7厘米,紧闭门窗以免热气散失,室温控制在30度左右,每隔20分钟左右翻拌一次,动作要快,防止伤叶,下面火力要均匀。晴天亦可在外面晒青架(高2.5米,宽长不限)的青席上进行日光萎凋,中间翻动2—3次,使鲜叶水分散失均匀,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张柔软,手握如棉,梗折不断,叶脉透明,青气减退而略有清午为适度。萎凋叶均需在室内地面稍往摊凉后,再进行揉捻。

揉捻

先轻压慢揉,再重压快揉,最后松压慢揉,使茶条紧结圆直,揉后将揉团先静置定型10~15分钟。

发酵

将静置过的揉捻叶抖散后放入青篮或木桶中进行发酵(俗称转色),高山气温低,要压紧揉捻叶以提高叶温,或把发酵篮置于萎凋用青楼上或移入在灶旁保温,以加快发酵,相对湿度最能接近饱和状态,发酵程度掌握揉条叶面80%左右转为古铜色,梗脉变红,青气消失,呈苹果熟香时为适度。

过红锅(炒)

用平锅,锅温200度左右,投入发酵1.5~2千克,拌炒2~3分钟,以钝化酶活性,进一步散发青臭气,消除茶汤涩感,增进香气,要掌握注意短时、高温,不能炒得太过。

复揉

过红锅后之湿坯要趁热复揉5—6分钟,使茶条进一步紧结,以改进外形,并挤出更多茶汁吸附表面,提高吸烟量和茶汤浓度。

熏焙

将复揉叶均匀摊在水筛上,厚3~7厘米,每筛2~2.5千克,放置在青楼二层之焙架上(吊架),地面置湿松柴明火燃烧,紧密门窗,以产生的热烟气上升熏焙(附带上层萎凋),整个烘楼烟雾弥漫,热气腾腾(现已有改为地下坑道引入热烟气,坑道口有任意启闭口调节室温和烟量)。熏焙初期温度要高,促进水分,快速蒸发,焙至八成干时要压小火焰,利用松柴燃烧不充分产生的松烟,让湿坯尽量吸收,总历时需8~10个小时,力求火力均匀,避免老火或外干内湿的现象发生。

筛拣

毛茶焙干后即进行筛分,簸去黄片茶末,拣去粗片梗朴,使外形匀整,把各筛号茶拣完后分别用焙笼在炭火上低温慢焙,直到足干,再照标准样拼和匀堆成箱。

工夫红茶采制工艺


工夫红茶是中国传统茶类,产地较广,分布各主要产茶省。至今中国生产的工夫红茶主要有:安徽祁门红茶,云南省滇红;四川的川红,闽红,宁红(江西),湘红,宜红(湖北),浙江,越红,贵州的黔红;江苏的苏红,广东的粤红等。其中以安徽祁门红茶为代表。 工夫红茶品质特点:

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

鲜叶要求:

工夫红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进厂后,严格地对明鲜叶分级标准进行检验分级,分别加工付制。

一、萎凋

萎凋是红茶的第一道工序,工夫红茶萎凋着重讲讲目的,方法及程度标准,以抻指导实际生产。

萎凋目的

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 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

萎凋方法

目前工夫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温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温萎凋 萎凋(极少)。三是萎凋机萎凋。

其中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效高,萎凋质量尚好,是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茶区人民的欢迎。

萎凋槽萎凋

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槽体三部分组成,除鼓风机外,其余均可土法生产,造价低。

萎凋槽利用叶层间隙是有透气性能的特点,由鼓风机将热气发生炉的热空气适入槽体穿过叶层,使槽面上的鲜叶受热,达到叶内水分气化,叶子变软,青气散失的目的。

温度

由鼓风机送入的热空气是影响萎凋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槽体内热空气的温度应掌握在35度。在鲜叶采摘高掌期,为适当缩短时间,提高萎凋槽的生产能力,保证鲜叶进厂及时付制,温度可适当提高。但超过40度以上,失水速度过快,萎凋时间太短,内含化闛成分不能正常变化进行,影响萎凋质量,同时往往出现红变,焦芽,焦边的萎凋不匀现象。

在夏秋季节,气温高于30度以上,可不必加温,只需要鼓风机鼓风,就能达到工艺要求。

在萎凋过程中,经常检查温度的变化,调节冷热风门,掌握温度高低。一般在萎凋初期温度可略高,后期降低。下叶前5~10分钟,停止加温,鼓冷风。雨水叶在上叶后,先鼓冷风,除去表面水后再加温,以免产生水闷现象。

摊叶厚度与茶叶品质有一定关系。摊叶过厚,上下层水分蒸发不匀,香味差。摊叶过薄,叶子易被坎成空洞,及备利用度不高,而且萎凋不匀,影响质量。一般每32/斤。厚度20厘米。鲜叶老嫩不同,摊叶厚度出不同1~3级鲜叶,厚度为15~18厘米,每槽(15平方米)摊叶量约400~460个左右。三级以下厚度为20厘米,每槽500斤左右。对肥厚叶子,嫩叶及雨水叶要适当薄摊,以利表面水蒸发。有的萎凋槽前后温差大的,也可以从调节摊叶厚度上使之与温差适应。上叶时不能压,保持鲜叶间疏松状态。

翻拌

为使萎凋均匀和缩短时间,在萎凋过程中,适当进行翻拌。频率1次/1小时,雨水叶在萎凋养期半小时翻拌一次。当表面水基本消失后,每小时翻拌一次。在翻拌时,停止鼓风,以免吹散叶子。翻拌要翻底,翻的透,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鲜叶。

萎凋时间

萎凋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度,含水量,温度,摊叶厚度,翻拌次数等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正常情况下,在35度,需3~4小时,春茶气温低,湿度大需要5小时左右,雨水叶要55~6。0小时才能完成萎凋。叶子肥厚或较细嫩的鲜叶,适当延长时间。

总之,萎调时间应根据鲜叶和工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室内自然萎凋

目前尚未使用萎凋槽的地方,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凋的方法。

室内自然萎凋,是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萎凋。萎凋室要求四面通风,在室内装置多层萎凋架和需子。

萎凋时,把鲜叶薄摊在萎凋需上,竹帘上反叶1~2斤/1席,在室内温度20~22度,相对湿度70%左右,萎凋需18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室内自然萎凋在正常天气和良好操作下,萎凋质量较好,但由于室内自然萎凋夏天天气的影响很大,如适低温阴雨天,气温低,湿度大,萎凋时间更长,难于控制,不仅影响质量,也影响茶厂均衡生产。同时操作时不方便,需要大批劳力,生产效率低,占用厂房面积大,设备投资多。随着萎凋槽的推广萎凋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它具有调和简单,不用燃料,萎凋快等优点。

但受天气条件限制很大,在阳光很强的夏秋季节,尤其是中午前后,萎凋叶勿发生焦芽。焦边和叶子泛红等毛病,阴雨天又不能进行。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萎凋时,将鲜叶的均匀地摊放晒均或晒垫上,摊叶量1斤/1平方米,要细心勤翻。

日光萎凋,在春茶季节,气候较温和,萎凋较易掌推,质量较好,一般1~2小时后进行,萎凋1小时左右。在萎凋过程中,一定要勤翻,多检查,保证萎凋质量。

鲜叶在日光萎凋后,叶质柔软,叶面卷皱,为萎凋适度。萎凋适度的叶子应放在阴放在阴晾处摊晾处摊晾后,再进行揉捻。

萎凋程度

萎凋程度掌握嫩叶老萎,老叶嫩萎的原则。在生产上通常是观察现象来掌握的。

萎凋适度:

叶面失去光泽,由鲜绿转为暗绿色,叶质柔软,手捏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

萎凋程度也有以萎凋叶含水量和鲜叶减重率作为指标。鲜叶含水量75%左右,萎调叶适度含水量掌握在58~64%,春茶略低58~61%,夏秋茶略高61~64%。鲜叶减重率在30~40%

萎凋过程中出现问题

萎调不足:主要是萎凋叶内含水量偏高,生物化学变化尚嫌不足。揉捻时芽叶易断碎,芽尖脱落,条索不紧,揉捻时茶汁大量流失,发酵困难,香味青涩,滋味淡薄,毛茶条索松,碎片多。

萎调过度:主要是萎凋叶含水量偏少,生物化学变化过度,造成枯芽,焦边,泛红等现象。揉捻不易成条,发酵困难,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叶底乌暗,干茶多碎片末。

萎凋不匀:同一批萎凋叶萎凋程度不一。萎凋过度,不足叶子占有相当比例,这是采摘老嫩不一致及操作上不善的,捻捻和发酵均发生很大困难,制出毛茶第索松紧不匀,叶底花杂,是萎凋上最忌讳的。

二、 揉捻

揉捻是红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红茶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的重要环节。

揉捻的目的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操卷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的进行。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揉捻技术

目前,采用的揉捻机以中小型揉捻机为主10型,45型,55型国营初制厂则以65型,90型比动揉捻机等大型揉捻机为主。

揉捻时温度和湿度

揉捻室要求室温保持在20~24度,温度85~90%较为理想。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洒水,喷雾,挂窗帘,搭阴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防止揉捻筛分过程中失水过多,保持捻揉叶有一定含水量。同时揉捻室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水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缩叶,茶汁等发生酸,馊,霉现象。影响茶叶品质。

投叶量

揉捻机投叶量主要决定两个因素:一是揉桶直径大小;二是原料老嫩度。

揉桶直径与投叶量关系

揉桶直径(厘米 )40 55 65 90

每桶投叶(斤))14~16 60~70 110~120 280~300

原料老嫩对投叶量有一定的影响,嫩叶投叶量多些,较粗老叶投叶量少些。

投叶量过多,叶子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扁条多,揉捻时间延长。

投叶量过少,叶子在揉捻时翻转不规则,也易形成扁条,揉捻效果差。

揉捻时间

红茶揉捻要求多次揉捻充分,时间较长。大型双动揉捻机,投叶量多,一般揉90分,中型揉捻机,一般70~90分钟。小型揉捻机,投叶量少,一般揉60~70分钟。

原料老嫩,萎凋程度等不同,揉捻时间也不同。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了采用适当轻压揉捻时间相对延长。

揉捻次数和加压技术

工夫红茶,根据鲜叶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数和时间 也不同。

特级,一级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钟

二级以下原料:分两次揉捻,每次45分钟

五级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筛分,筛45%加压,后45分钟加减压交替进行,共揉90分钟。

解决筛分

主要的作用,是解散茶团,散热降温,分出老嫩,使之揉捻均匀,叶卷成条,同时调节和控制叶内化学成分的变化。

一方面工夫红茶在揉捻过程中,由于叶子在桶内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和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生大量热理,使叶温升高,特别是夏秋气温高,必须及时散热降温,以调节和控制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的速度。否则,多酚类化合物缩合过多,茶叶品质降低。

另一方面,嫩度好的原料,揉捻时易造成较紧的团块解决分筛更为重要。

第三,对老嫩混茶叶来说,嫩叶揉捻时间较短些,易揉成较紧的第索,而老叶揉捻难以成条,时间要长些,压力更重些。当嫩叶达到适度,老叶揉捻不足,老顺达到适度,嫩叶揉捻过度,产生断碎。因此,在揉捻过程中,要求分2~3次进行,每次揉后进行解决筛分,分别进行发酵,使之揉捻均匀一致。

揉捻程度

揉捻充分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适度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

要获得良好揉捻叶,则要求萎凋叶必须均匀适度,萎凋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揉捻叶质量。

揉捻不足条索较松,发酵困难,成苛滋味淡薄,茶汤不浓,叶底花青。

揉捻过度茶叶条索断碎,茶汤泽暗,滋味淡薄香气低,叶底红暗。

三、发酵

发酵是红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

发酵的目的

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发生浓郁的香气。

发酵方法

发酵过程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揉捻叶的发酵要具备的条件为:

设当用的发酵室

大小要合适,门窗要适当设置,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开沟排便于冲洗,室内装置温增湿的设备。 温度湿度

发酵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条件下才能顺得进行。发酵室要求适宜湿度5~28度,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

如温度过高(35度),发酵过快,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成不溶性的产物较多,叶底乌暗,香味低淡。 温度过低,酶促作用很弱,发酵慢,时间长,品质差。特别在春茶季节,气温较低,发酵困难,必须提高发酵室温度。其方法:用火盆生火,炉上放水壶,并经常移动位置,但不宜靠近发酵盆。有条件的茶厂可安装小型气锅,用高温蒸汽提高室内温度。

摊叶厚度

揉捻叶经解快分筛之后的各筛号茶,分别摊在干净的发酵盒内,依次放在发酵架上进行发酵。

发酵叶摊放厚度:根据叶子老嫩,揉捻程度,气温高低等因子而定,一般嫩叶宜薄,老叶厚。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与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节,发酵室温度,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茶气温较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较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发酵程度:

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茶。

发酵适度,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泽也有所不同1-2级发酵叶,对光透视呈黄色,3-4级呈铜色,叶面及基脉,凝于表面的叶液均是红色。

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香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

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

四、干燥:

一):干燥方法: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茶烘干机械,有自动烘干机,手拉百叶烘干机和烘笼烘干。

二类红茶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毛火,中间适当摊晾,第二次烘干称足火。

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中间适当摊晾,使叶内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干内湿,但摊放不宜太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断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

干燥的时间受温度,鲜叶老嫩度,叶层厚度等都有很大关系。温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因此,烘干必须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灵活掌握烘干技术措施。

二):干燥程度:

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含水量为20-25%左右。足火适度的叶子,条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含水量6%左右。

烘干程度要掌握适当,特别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干过度,产生火茶,甚至把茶叶烘焦,造成品质下降。烘干不足,含水量较高,香气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贮运过程中容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品质。

三)干燥目的:

利用高温破坏霉的活性,停止发酵,固定萎凋,揉捻,特别是发酵所形成的品质。

蒸发水分使干毛茶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以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运。

继续发散青臭气,进一步发展茶叶香气。

小种红茶制造


小种红茶制造

小种红茶具有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有纯松烟香和滋味醇厚的品质特征。这是由于它制造工艺独特的缘故。小种红茶除包括一般工夫红茶的全部工序外,尚有与乌龙茶相似的过红锅(杀青)的特殊处理。现将其工艺技术介绍如下。

(1)萎凋

小种红茶的萎凋工序实行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的方法。小种红茶主产区—福建崇安县星村桐木关一带,春季多雨,晴天较少,一般采用室内加温萎凋。桐木关一带的加温萎凋又叫焙青,各地初制厂都有专门焙青用的“青楼”.青楼分上下两层,中间架设横档搁条,不铺木板,搁条间隔约6-10厘米,搁条上铺“青席”。下层距地约2米,在距地1.7米处悬挂吊架,为焙干时放置水筛之用。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一(本身路)

加温萎凋时,首先在楼下烧松柴明火。为了使室内温度均匀,烧火时必须把松柴摆成“T”字形,或在四周和中间各放一堆。待室温升到25℃时,把鲜叶均匀地摊放在青席上,每平方米大约摊2.5公斤,厚3厘米,翻抖时先用竹扫帚将萎凋叶扫拢成堆,然后用手翻动,并抖散水汽,使失水均匀,但需轻翻,以免叶子损伤而成“死青,’(红青)。晴天翻动一次,雨天翻2-3次,整个过程1.5小时至2小时。

日光萎调,视阳光的强弱与鲜叶本身是“晴天青”或“雨天青”而定,晴天青可厚摊,而雨天青需薄摊,一般摊叶厚度为2.5-3公分。其方法是在空地铺上青席,将鲜叶均匀撒在青席上,萎凋过程中翻动一次,历时约1小时。为使萎凋均匀,在日光萎凋一段时期后,移至室内进行“凉青”,其效果更佳。

萎凋的适度标志是鲜叶失去原有光泽,叶质变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并散发出特有清香。适度萎凋后即可进行揉捻。

(2)揉捻

本世纪初,小种红茶系用脚揉。在室内靠墙壁处用泥土筑一长方形土炕,宽约70厘米,靠墙一端高约60厘米,另一端高约20厘米,呈30-50度斜面,中间挖成相当于锅径大小的圆洞,一列2-5个,将铁锅镶列在圆洞中,在壁上设一横木,高与胸平。将已萎凋适度的茶坯倒入锅中,厚约10厘米,双手握住横木,两足在锅中用力揉转,先轻慢尔后重快。至茶汁外溢时,进行解块,抖散茶团,再行揉捻,反复2-3次,至芽叶紧卷成条,茶汁粘腻,稍带香味即可。一般在傍晚进行,每每揉到深夜。

50年代后改用小型揉捻机揉捻,侮机装叶约10公斤,揉机转速每分钟为50转,全程揉时为50分钟左右,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加压,中间下机解块一次,揉至茶条紧卷,茶汁溢出,粘于茶表为度。

(3)发酵

小种红茶采用热发酵的方法.发酵时将揉捻适度的茶坯置于竹篓或木箱内,上盖麻布或厚布,并用力压紧,置于火炉灶边或烘青楼上加温,约经6-8小时,待有80%以上茶坯呈红褐色、无青草气味并带清香,即可取出过红锅.若天气晴朗,气温稍高,可将揉捻适度的茶坯装在青篮中,篮的四周装叶稍高,中间稍低,便于通气,上盖湿布以保温增湿,在篮中进行发酵。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三(圆身路)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四(轻身路)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五(末茶处理)

(图略)工夫红茶精制工艺流程图之六(片茶处理)

(4)锅炒

小种红茶的锅炒又叫“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的特有工序,它的作用在于钝化酶促作用,停止发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达到茶汤红亮,滋味浓厚,并蒸发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的物质,保持香气甜纯的目的。其方法为,当锅温达200℃时(白天看锅底灰白,晚上显微红)投入发酵叶1-1.5公斤,双手翻炒,动作敏捷,采用“两摸一抖”的炒制手法,约2-3分钟后,发酵叶变软烫手时即可起锅。炒制技术要求较严,如“过红锅”时间过长,失水过多易焦叶,同时茶坯复揉时易碎,过短则达不到提高香气增浓滋味的目的。起锅时动作要快,以免烧焦茶坯,影响品质。每炒3-5锅需磨锅一次,以除去粘结锅底的茶汁,避免烟焦气味:

(5)复揉

茶坯经过炒锅之后,茶条有所回松,必须复揉,以再紧茶条,增进部分细胞的破损。其方法是,将过红锅的炒叶趁热置于揉捻机内,揉8-10分钟,待条索紧结即可下机进行烘焙。

(6)烘焙

将复揉茶坯均匀抖散薄摊于水筛上,每筛2 -2.5公斤,厚1-2厘米。将水筛放在青楼的吊架上,下烧松柴明火,开始火温要高,保持室温在80℃左右,约经3小时后茶条紧缩,有刺手感,则降低火温,扑灭部分松柴明火,使火小烟大,让茶坯吸附松烟,造成小种红茶的松烟香味。一般是一次干燥不翻动,烘干时间为6-7小时,待茶叶手捏成末,松烟香气浓烈即可。

(7)筛分拣剔

筛分一般采用1至4号筛,分出1至4号茶,簸掉轻片和粉末,按各筛次拣去粗大叶片、粗老茶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即可。

(8)复焙匀堆

将拣剔后的净茶置于焙笼上,再用松柴烘焙。复火温度宜稍低,使茶叶在筛制拣剔中所吸水分再行散发,并重熏松烟,增进小种红茶的特殊香味。

经复火的各号茶叶,分层堆上,由纵面耙下,装入蔑篓或带塑麻袋之中,即可出售。

小种红茶的精制,筛、抖、扇、拣、烘之繁简,可因毛茶品质而异,其方法与工夫红茶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小种红茶初制工艺7道工序介绍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镇桐木关村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其它周边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品质较差,统称为“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有的将低级工夫红茶熏烟制成小种红茶,称“烟小种”或“假小种”。

一、品质特点

正山小种红茶条索粗壮紧直,身骨重实,不带毫心;色泽褐红润泽,汤色红艳,香气高爽浓烈,微带松烟香;滋味浓醇,甘甜,似桂圆汤味;叶底古铜色明亮,叶张大而柔软,肥厚壮实。

二、鲜叶要求

小种红茶比工夫红茶粗老,一般采摘半开面三、四叶,由于嫩梢较成熟,芽尖很小,糖类含量较高,多酚类含量较少,有利于茶汤滋味的形成。春茶一般在5月上旬开采,6月下旬采夏茶,不采秋茶。

三、初制技术

小种红茶制法比其它红茶精细,分为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等7道工序。

(一)萎凋

有室内加温萎凋和日光萎凋2种方法。

1、室内加温萎凋:

俗称“焙青”,在“青楼”进行。青楼分上、下两楼,不铺楼板,中间每隔3-4厘米架一条木质挡板,上铺青席,供摊叶用。横挡下30厘米处装焙架,供熏焙干燥时放置水筛用。

加温时关闭门窗,在地面上燃放松柴。火堆“T”、“川”或“=”字形排列,每隔1-1.5米堆一堆,待室温升到28-30℃时,把鲜叶均匀撒在青席上,厚度10厘米左右。中间每隔10-20分钟轻轻拌1次,达到萎凋适度约2小时左右。

室内加温萎凋的优点是不受条件限制,萎凋叶能直接吸收烟味,毛茶烟量充足。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操作较困难。

2、日光萎凋:

在室外清洁、向阳和避风处搭高2.5米的“青架”。晒青时摊叶厚度3-4厘米,每隔10-20分钟翻拌一次。至叶面萎软,失去光泽,折梗不断,青气减退,略有清香时为适度。

日光萎凋时间随光照强弱、鲜叶含水良多少而定。光照较强,含水量较少,则时间较短,可在30-40分钟内完成;光照较弱,含水量略高,时间须稍延长,达3小时以上;一般在1-2小时内可完成。

日光萎凋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缺点在于受气候限制大,而且不能吸收送烟,毛茶吸烟量不足,滋味不够鲜爽。

同时,肥壮芽叶和老嫩不匀鲜叶,萎凋程度不一致,生产中常采取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交替进行的方法。

(二)揉捻

用55型揉捻机,每机投叶量30千克。揉捻时间因叶质老嫩不同而有差异,嫩叶揉40分钟,中等嫩度叶子揉60分钟,老叶揉90分钟。一般分2次揉捻,中间解块分筛。揉到叶汁挤出,条索紧结时,即可。

(三)“发酵”

将揉捻叶用箩筐盛装,叶层厚度30-40厘米,如装叶过厚,中间宜掏1个孔,以利通气。在箩筐上覆盖湿布,以保持湿度,春季气温较低时,可将箩筐放在焙青室内,以提高叶温。

“发酵”过程一般需5-6小时,当茶叶青臭气消失,显露清香,并有80%以上的茶叶呈红褐色时即为适度。

(四)过红锅

这是小种红茶初制过程的特殊工艺。其目的在于利用高温阻止酶活性,中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保持一部分可溶性多酚类不被氧化,使茶汤鲜浓,滋味甜醇,叶底红亮展开;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同时散失部分水分,叶质变软,有利于复揉。

(五)复揉

过红锅后趁热揉捻,时间5-6分钟。

(六)熏焙

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工序,它对形成小种红茶品质十分重要。其作用是:蒸发水分,使茶叶干燥适度;使茶叶吸收大量松烟,为形成品质起重要作用。

传统的熏焙方法是将复揉叶摊在水筛上,每筛摊叶2-2.5千克,置于青楼下的焙架上。地面燃烧松柴片,明火浓烟,一批茶叶约经8-12小时的熏焙,达8成干时,便压小火苗,降低温度,增大烟量,使茶叶大量吸收松香味。熏焙时不要翻拌,以免茶条松散。

(七)复火

复火方法是在焙楼上堆成大堆,进行低温长熏,使毛茶在干燥的同时,吸足烟量,含水量控制在7%以内。

正山小种红茶和外山小种红茶的区分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红茶产于武夷山市星或者说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水关小种或"星村小种"。

正山小种产区地处武夷山脉。武夷山脉的主峰位于武夷山市西北28公里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号称“华东屋脊”。正山小种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桐木”山乡,位于重峦叠嶂的武夷山脉的之中,年平均气温为零下8-10度,昼夜温差为6-10度,全年霜期为90-100天。肥袄的土地,较短的日照,充沛的雨量,加上几百年来群众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茶树有性群体,正山小种便有了得天独厚的鲜叶原料,也使芽叶具有了特殊的持嫩性。

政和、坦洋、北岭、展南、古田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正山小种之"正山",及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凡是武夷山中高海拔,桐木一带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人工小种"计有坦洋小种、政和小种,古田小种、东北岭小种等。现人工小种布场已被淘汰,唯正山小种百年不衰。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

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有什么差别?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的区别


红茶源于中国,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消炎杀菌等功效。在红茶中,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经常性地被人们拿来做比较,那么,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有什么差别?小编将从制作工艺、品种分类、产区范围为您进行解答。

小种红茶

一、制作工艺不同

1、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烟熏、焙火。过红锅工序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工序,其目的在于利用高温迅速制止酶的活性,停止继续发酵。彻底散发青草气,促进芳香物质的形成,提高香气,增加绵甜滋味。

2、工夫红茶的制作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装。看到这么复杂精细的工艺,也就明白“工夫”二字的由来了。工夫红茶最大的特点是干燥后再次精制,筛分拣剔,根据不同等级品质拼装,以整齐精美的形象和稳定的口感迎得赞誉。

工夫红茶

二、分类不同

1、小种红茶根据产地是否在福建崇安县星村桐木关一带,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两种。自然是以源产地的正山小种为标准。

2、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

三、产区范围不同

1、小种红茶是小茶区,经特色工艺加工而成的小品种红茶,有点“纯料”的意思,其区域范围比“山场”“山头”大但比工夫红茶的范围要小许多。如安吉红、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在区域、品种和工艺上都更具小范围特色,因此也有人把小种红茶理解为红茶里的名茶。

2、工夫红茶是有国标的精制茶,一般都是大茶区拼配成堆的号茶,大家能听说到的滇红、祁红、宁红、越红、宜红、川红等等都是一个省做一个红茶,一个省用一套标准。

上述就是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的区别了。虽然看上去有点复杂,但我们只要注重一点制作工艺的不同是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就行啦。综合以上理论知识,日常饮茶注重品茗,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区分茶叶。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0547.html

上一篇:关注自己杯中的茶,感悟身边的幸福

下一篇:喝毛尖有什么好处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