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采摘之理论

2020-11-16
采摘为茶叶制造之开始,亦为茶树栽培之结束,盖成茶之品质,泰半决定于茶菁之老嫩,制造加工,虽可使其外形美观,及尽量发挥其蕴含之质地,但于本质上则无改进之可能,故如采摘合理,原料优良,则在制造过程中,各步骤稍为留意,即可得品质上等之成茶,如采摘不善,原料不良,则虽制造技术如何优良,亦难望得佳品,此采摘与制造之关系也。但茶叶之采摘,亦如作物之收获,采摘不善,不独影响收量之减少,抑且足以摧残树势,妨碍茶树之发育,是则采摘之技术,亦影响栽培作业也。

茶叶采摘愈嫩,其所含各种有效成分愈多,品质亦愈佳,单宁,水浸出物,全氮量及茶素,均随茶叶之长大而渐大减少,嫩叶各种应有之良好成分含量均多。盖嫩叶为分生细胞组成,细胞小而膜亦薄,原形质亦浓?细胞间空隙小,故制成之茶,条索整然,不易破碎,水色清艳,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故成茶品质优越。老叶为永久组织之细胞所构成,细胞大而膜厚,由木栓质角皮质纤维组织,细胞间空隙大,原形质浓度减低,制成茶多碎未,且组织粗松,密度减低,冲泡时多浮于水面。大观茶论曰『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次之,余斯为下』,是亦言嫩采为佳也。

采摘之长度与嫩枝之含有成分有关,采摘愈长,则各有关良好成分含量愈低。长摘者,乃指嫩枝养长后采摘之谓也,短摘者,乃指嫩枝尚未长时采摘之谓也。是短摘所制成茶之较长摘者为优。

茶芽最初展开之叶曰鱼叶其形态短圆而小,异于常叶,无锯齿,色较深,不易长大,俗称为脚叶,或托叶,武夷山称为鸡脚叶,日本谓之胎叶,古称之为白合,采摘时,鱼叶不可一并采下,盖采摘鱼叶有下列诸弊:

1. 鱼叶制成之茶乌黑而可溶性少,使茶之品质低下。

2. 鱼叶被采后,则该处不再发芽,故足以减少下次采摘之产量。

3. 采摘鱼叶,足以摧残树势影响树龄。

4. 据爪哇历年试验结果,连鱼叶采下,易生赤锈病及蚊肿病。

采摘鱼叶既有上述弊害,故鱼叶不可一并采下,此种采法,称为留鱼摘,即鱼叶之上着生一芽二叶(最多三叶)而自鱼叶之上采摘也。但台湾据平镇试验所研究,小叶种茶叶鱼叶极小,极易脱落,树力衰弱者,脱落更甚,且鱼叶与叶上第一叶之节距极短,留鱼摘法非常困难,采时非将鱼叶一并摘下,即将使鱼叶震脱,故该所主张台湾之小叶种茶树,最优良之摘法,乃是鱼叶上多留一叶之探摘法。

鱼叶之后,着生普通叶,一新梢由鱼叶起,展开至对夹叶,又称对口叶(先端展开叶,叶较小而薄,新梢长至对口叶后,即入休眠状态,故又称休眠叶)止,其中所生叶数不定,今假定F代表鱼叶,B代表先端展开叶,N代表叶数,则有如下之图式:

F十1十1十1十……B

N

而新梢公式为:CY316.COM

F十1十1十1……P

N

P代表白毫

在新梢生长过程中,先端之叶尚未展开,而在卷缩状态,此芽称曰白毫,N之数依品种季节树龄及树势而定,大约3一4乃至8-9之间。此下与P之间所有叶数,乃采摘上最重要而须加以深刻之研究者,茶叶采摘太老,品质固不佳,但如太嫩,亦不合经济原则。且太细嫩,其滋味每欠醇厚,品质亦非上乘。一般言之,采P+1为制上等茶,P+2为制中等茶,P+3以上为制下等茶,最理想之摘法,以P+2为宜,盖P+1过嫩,产量不高,P+3或以上,则品质低劣,且伤树势,亦属不利。故若第三叶过分成熟或太硬者,则宁舍而不取,若P+3以上,或连嫩枝采下者,殊伤生长力,大有影响于树龄,因嫩枝为茶树之主要营养机构也。特殊茶类,如银针、黄山毛峰等,则仅采芽而不带叶,日本之玉露茶,以P十3为宜,白毫多者反为劣品。

结论伸述于下:

(1)一芽一叶者,采量最少,所得精茶亦少,芽多,精制最省工,品质除外形稍为优美外,余不及一芽二叶。

(2)一芽二叶者,采摘量与一芽三叶者相差无几,而所得精茶最多,品质亦最佳,制造手续较一芽一叶所差无几。

(3)一芽四叶者最不合经济原则。

通常一芽一叶之采摘曰精摘,一芽二叶之采摘曰中摘,为标准之采摘一芽三叶以上之采摘曰粗摘,茶季开始时,祗宜精摘或中摘,绝对不宜粗摘,否则不独影响下季之采量,且足以摧残树势,影响树龄,但秋茶及冬茶,如茶价甚好,则略粗摘亦未始不可,即连鱼叶摘下,亦不影响树势,盖冬茶后茶树不再萌芽,有相当时期之休养也。

采摘之老嫩,就品质言,自以一芽二叶P十2最合标准,即鱼叶之上着生一芽二叶采之,或着生一芽三叶后而采其一芽二叶也。如比采摘,不独品质优良,且老嫩整齐,制造较不麻烦,同时如此采摘,每年第一次之收量虽较一芽三四叶者减少,但全年之总收量,因树势较旺,萌芽较多,采摘周期较短,全年采摘次数增加,故总收量反较一芽三四叶者为多。(据平镇试验所之试验)是则如此标准采摘法,无论对茶厂及茶农言,均有莫大之利益,殊值得提倡也。过细之采摘,如仅一芽或一芽一叶,品质虽佳,但终属浪费,不合经济原则,且太细之茶,除形状特别优美外,滋味反欠浓厚,加之采摘太细,不能促进茶树之生机,萌芽减少,影响茶园单位面积产量甚大,故细摘只能适用于春茶之明前及雨前,用制高级内销绿茶者,对于一般外销绿茶,仍不宜如此过细之采摘也。过粗之采摘,对树势及成茶品质均属不利,其理至为明显,但亦须视环境而定,如日本之采摘即甚粗放,普通均为一芽三叶四草叶至五叶者,此因日本茶业,受天然环境(如气候及土壤)之限制,无法制成高级绿茶,以与我国大陆绿茶竞争,无已乃退而求其次,粗采而多施肥,以求增加茶园单位面积产量(日本每英亩平均茶菁产量达2,800磅以上)且用夹摘法(夹摘每人每日可采250磅以上)以求减低生产成本,而便于廉价倾销。台湾绿茶天然香味较低,品质介于大陆浙皖闽茶与日本绿茶之间,故可称为中级茶,就品质言,并无优异之处,但求价廉,外形好,整齐干净,可用以并入高级茶中,以求减低零售价格,故范和钧氏主张台绿采摘不妨稍粗,可以一芽三叶为标准,以求减低成本至与日本相若,则台绿品质既较日绿为优,偿格又与日本相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自可胜过日本一筹,此说自亦有其理沦根据,但台湾一般茶农采摘本甚粗放,且有愈采愈粗之势,今政府虽提倡一芽二叶法,而一般茶农仍多采一芽三叶以上者,若标准再行降低,诚恐茶农采摘更为粗放,以致不可收拾。且台湾茶树本甚矮小,加以中耕除草施肥甚少,修剪不当,茶园管理不良,采摘不得法,以致茶树树势衰颓不堪,若再粗摘,则不独台绿品质每况愈下,国际信誉降低,且茶树愈采愈衰颓,甚至有死亡之危险。故粗采之法,在任何情形下,必须树势旺盛,茶园管理周到,施肥充足,方能行之也。

新梢之叶,采摘时应酌予保留,使叶腋多发新芽。留叶之法,为F或 F+x ,幼小茶树,则须留芽若干,(即 B+X)俾以育成优良之株势,即长成之茶树,如须保留树势,亦应留 B+x 不采,普通最好之采摘法,为俟新梢长成四叶后,采其第三第四两叶,其余则俟芽伸展后再采,此法曰老嫩分摘法,或曰留芽摘,俗称养标。如此探法,不独品质甚佳,且品质划一,制造处理较为简便,产量亦可增加,树势又易保持,实宜提倡也。

采摘时除须注意其老嫩标准及叶芽数目外,尚须注意其高度及采摘面与树型等,中外采摘有一最大差别,我国采摘,仅注意摘下茶菁之老嫩,不管其自何树之何部位摘下,亦不管摘后树型如何,树势强弱如何,外国摘法则其着眼点完全相反,注意于采后之型式,树冠是苦平整,树势是否健康,旁枝萌发机会是否较多,至于摘下茶菁之老嫩标准,则视个别情形而异,在制高级茶有利地区及时候,则采摘较嫩,用手摘法采一芽二叶,采摘周期较短,勿俟新芽长老即予摘下,在祗能做低级茶有利地区,则采一芽三叶至五叶用机械采摘多施肥料以补救之,尽量减低成本,如日本茶品质虽劣,但在国际市场上仍有其出路。

精选阅读

怎么采摘茶叶?茶叶采摘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茶叶种植地区,每年的春季就开始了茶叶采摘的季节。对于茶农来说,想要茶叶买个好价钱,除了保证茶叶品质外,茶叶的采摘技术也十分关键。那么,茶叶要怎么采摘呢?茶叶的采摘技术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茶叶采摘

一、幼龄茶树的采摘

在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经过两次定型修剪后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45厘米以上,经过第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60厘米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荼。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二、三叶,采一芽一、二叶;夏茶留二叶,采一芽一二叶;秋茶留一叶,采―芽一、二叶。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和打顶留叶采摘后的幼龄茶树,在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1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二、成年茶树的采摘

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展,如有5%达到开采标准时即可采茶。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或采单芽。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二至三叶。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三、机械采茶

近年来,在我国大型茶场推广试用的采茶机,有双人担架式、机动型、螺旋滚刀切割式采,茶机及水平旋转刀切割式采茶机两种。这两种采茶机的采摘质量好,操作方便,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茶园作业,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约10倍。在试用推广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其肥培措施也需适当加强。

四、鲜叶管理

采下的鲜叶及时运到茶叶加工厂,经专人验收后尽快摊放在清洁荫凉的室内。运送鲜叶的容器采用透气性好、清洁的竹编筐,筐的容量以50~100千克为宜,运送途中避免挤压,减少损伤。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就要进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厂,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处摊放保鲜,然后尽快送往加工厂。

以上就是关于茶叶采摘技术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茶叶采摘技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一步。采摘茶叶的方法是否正确,对于实现茶叶优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茶农们需要结合市场需求采摘茶叶,采茶和留养结合,既收茶叶,又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达到持续高产优质的目的。

茶叶的采摘|茶叶的采摘技巧


茶叶质量的好坏与鲜叶采摘标准、采摘时间、采摘方法、鲜叶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采摘标准是:以茶树冠顶叶形成小开面至中开面,或芽梢已形成驻芽时采2-4叶,以3叶为佳。

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

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同时还应注意:

1、采摘期与时间。茶树的萌芽生长是有季节性的,而且与品种、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及茶园管理等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茶园的施肥修剪、技术调节措施等,是调整采摘期的关键。优质高档生态茶叶的采摘应选择晴天,时间最好是上午9时至下午4时,俗称“午青”叶,质量最好;上午9时以前采的茶叶称“早青”,质量次之;下午4时以后采的茶叶为“晚青”,质量较差。所以说选择晴天采的“午青”叶是制得高档生态茶的关键。

2、采摘方法。茶叶采摘的方法有:手摘法、刀割法和机采法三种。手摘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古老方法,特别适合制作高档茶的采摘。在长期实践中的“虎口对芯”采摘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端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将芽梢采下,其优点可避免捏在手中的芽梢受热和压伤,其次是采下的鲜叶均匀度较一致。刀割法和机采法,刀割法常采用半月形茶刀割茶叶。机采法是采用采茶机切割芽梢。这两种方法采摘的鲜叶质量都明显比手工采摘差,对叶梢选采性能差,但能克服采茶用工困难和工时费用的增加,能降低生产成本。

3、采摘注意事项。一是采叶成熟度要适宜,茶叶不宜太嫩或过于粗老。一般大多采摘3-6叶片,如果采2-3叶,仍有新叶留在茶树上,这样会影响产量,如果整个新梢都采下,又会影响质量,为此建议,先采芽梢2-3叶,再采新叶单片另行制作,这样做既能提高茶叶质量,又能提高茶叶产量。二是春茶持嫩性较强,可适时分批采,即“初期适当早,中期刚刚好,晚期不粗老”。以夏茶适当嫩,秋茶适度老的原则。采摘应做到“三不带”与“三分开”,即“不带梗蒂,不带老叶,不带单叶”,和“不同品种鲜叶分开,早午、晚青叶分开,不同地点叶分开”。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制作出高档生态“午青”茶。

茶叶采摘


采茶不但是一个收获过程,而且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茶叶采摘不仅关系到制茶原料的质量,而且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合理采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茶叶增产,并有防治病虫的作用。

民国时,绍兴茶区有只采春茶的,有采春茶和夏茶的,采秋茶者很少。茶共有“春茶须一担,夏茶采一头。”“春茶光,夏茶藏,三茶摘了犯天打”的农谚,采摘方法为“一把捋,一脚踏,一口咬,一扫光”的单手捋采。50年代后期,推广采秋茶,逐步建 立了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摘的采摘制度。

不同的茶类,其采摘标准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标准,即细嫩采、适中采、成熟采。采用细嫩标准的如石笕茶、疥冈辉白、桂岩雾尖、大佛龙井、舜皇云尖、日铸雪芽、诸暨绿剑茶等;采摘要求严格,芽叶要求完整,大小匀称,不带蒂头,老梗,老叶。珠茶、越红工夫茶、烘青、长炒青等为适中采,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蒸青茶采摘为成熟采,一般在茶树新梢接近成熟时,采下一芽三、四叶,此外,某些年份,部分茶区亦有按成熟采标准采制茶叶。如50年代,新昌县曾大规模生产老青茶,八、九十年代,嵊州市茶场 曾生产乌龙茶。乌龙茶的采仍然是标准为:到新梢已将成熟,顶成驻芽,最后一叶刚展开而带有4-5个叶子时,采下2-3对夹叶或3-4对夹叶,而老青茶的采摘则更为粗老。同一种产品级档不同标准亦不同,同是前冈辉白,高档要求一芽一叶,中档为一芽十叶初展,下档为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初展。大佛龙井亦如此,制高档需一芽一叶初展,制中低档则允许有一芽二、三叶初展。

茶叶采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农谚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颗草”的说法。茶树发芽又有不一致性。绍兴茶农熟知茶叶的这些生长习性,因此长期以来,开成了按标准及时采和分批多次采的良好打摘习惯。按标准及时采,就是及时采下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这样不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对较好,而且打破了顶端优势,加速腋芽和潜伏芽萌发,促进新梢轮次增加,采摘间隔期缩短,提高全年茶叶的产、质量。采制桂岩雾尖、大佛龙井、舜皇云尖等扁茶类的茶区,一般在每亩茶园符合高档要求的鲜叶达0.5公斤左右或每平方米茶蓬有10-15个符合要求的茶芽时为开采适期,采制珠茶、越红工夫茶等大宗产品茶区则在有10-15%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除茶叶产品不同外,每年的开采时间还因茶树品种,茶园所处的自然条件不同而不同,如乌牛早、迎霜、龙井43用以采制扁茶,则一般在3月上旬即可开采;而前冈辉白由于产区海拔高,故需在谷雨前后开采;大宗茶则多在4月中旬采摘。由于茶芽萌发的不一致性,所以按标准及时采就形成了分批多次采,特别是一些高产茶园采摘批次较多,新昌县村1980年采制珠茶,春茶采摘9批,夏茶5批,秋茶10批,全年24批。全年采制扁茶的产区批次更多,可达40批左右。

大多数农作物在成熟收获时要求采收干净,而茶叶采摘却要求适当留养。这是因为,茶树叶片既是收获的对象,又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加工厂”,所以茶树采摘时需加以留养。但留养过多亦不好,不但因采得少而产量下降,而且多消耗茶树的水分和养料。又由于树冠郁闭,造成分枝少,发芽密度降低,茶树趋向生殖生长,花果增多,影响长势。

如何留叶?各地采用的方法不一致,70年代新昌、嵊州推广春茶中后期留大叶采,夏秋茶视情况而留养,诸暨则是春茶留鱼叶,夏茶留大叶,秋茶留鱼叶。七、八十年代新昌儒一村,长乐村等茶叶高产单位,对留叶程度的掌握是:茶季结束后,使茶树叶面积指数保持3.5-4。叶面积指数是指茶树叶面积总和与所占茶园土壤面积的比值。

50年代后,采茶方法逐步改进,由捋采逐步改为双手提手采茶,提手采茶的手法,即用拇指,食指,配合中指,夹住新梢所要采的节间部位,向上轻轻用力,茶叶随即折落在手掌中。推广应用及时分批按标准留叶采摘制度,也可视茶叶销售形势的变化而灵活运用。如80年代后期,名优茶热销,高档珠茶,低档红茶好销,低档珠茶、高档红茶滞销,绍兴县一些茶区在春茶前期采制名优茶,中期采制高档珠茶,后期制低档红茶。因此,对“按标准及时采茶”、“分批多次采茶”的具体掌握要随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

除用手工采茶外,根号兴茶区还使用采茶机和采茶铗采茶等。50年代末,诸暨的一位茶叶工作者杨竞予就曾研制过木质结构的采茶机,70年代末,新昌、诸暨用进口采茶机进行机采试验取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起,绍兴茶区加速推广机械采茶,目前,应用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已达3万亩。采茶机有双人采茶机和单人采茶机两种。机采适期及批次同手采有很大差别;机采批次少,每次采摘量大,工效可比手工采茶提高15-20倍。目前仅适应采摘大宗茶。当春茶期间有80%的新梢,夏秋茶期间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分别开始机采。一般春茶采摘1-2次,夏茶采摘1次,秋茶采摘2-3次。机采茶园需搞好道 路建设,选用良种,加强肥培管理,以提高发芽整齐程度,便于操作,提高机采鲜叶质量,方便运输。我市茶区于90年代初开始推广采茶铗采茶,采茶铗结构较为简单,由近似篱剪的剪刀和集叶装置组成,使用亦简便,即手工用剪刀将茶叶剪下,再由集叶装置收集到集叶袋,采茶铗的采摘适期及批次类似于机采,工效能提高2-3.5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942.html

上一篇: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一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主要活动

下一篇:看看菊花茶功效与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