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金刚碧绿采制工艺

2020-11-16
金刚碧绿于1984年开始研制,1989年形成独特的加工工艺流程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1990年在河南省名优茶鉴定会上被认定为河南省新名茶。1992年3月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监督测试中心评定:外形,肥壮紧直、微扁显芽;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滋味,嫩爽;叶底,嫩绿肥壮显芽;符合名茶品质要求。

金刚碧绿茶问世以来,已成为省内茶叶市场的热门商品,俏销郑州、武汉等地。

金刚碧绿茶主产河南商城境内大别山主峰海拔1584米的金刚台周围,尤以伏山、龙泉、狮岩、 白龙潭、九丈潭、黄龙潭茶叶品质最佳。金刚台,高挚耸天,无限瀑布洒满山,峡谷流水潺潺, 若逢雨后初晴,站峰巅,云在峡谷,千峰万壑,云遮雾障,构成一幅峰恃云变、峰云相依的自然景观,茶树浸没在云蒸霞蔚之中,茶叶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鲜爽,经久耐饮,口颊留芳、畅入心脾,确有高山云雾茶的特色。

金刚碧绿要求鲜叶原料采摘精细,芽叶细嫩匀净,采摘标准:特级为一芽一叶,一级为一芽二叶,芽叶完整,不采病虫叶、紫叶,不带老叶、鱼叶和其他杂物。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炒条,理条,整形,烘焙,拣剔筛分。

鲜叶摊放:摊放室要清洁卫生凉爽、室温控制在25℃度以下,鲜叶采回后摊放在竹匾里薄摊3~4小时,摊放至鲜叶含水量降到70%左右为宜。

杀青:在口径70厘米的斜锅中进行,3口锅关联为1组,锅倾斜70度,锅温140~160℃,投叶量 225~250克,鲜叶下锅后用竹扫把将鲜叶迅速挑起做往复运动,当叶质变软时要调换起揉作用的滚条,用扫把将杀青叶在锅中做往复的圆周运动,每炒动20圈将叶挑起抖散,这样抖闷结合散发水分,当叶成条时动作加快加重,转小圈炒至5~6成干,转入第2口锅进行炒条。

炒条:锅温80℃,用扫把带茶条沿锅壁两侧做往复运动,炒至粘性消失转入3口锅进行理条整形。

整条理形:将茶叶扫入第3锅用手抓并用带、搭、压、磨等手法结合起来,开始抓条,用力轻,随着鲜叶的嫩度在锅中成熟程度,不断变换手法,直使茶条扁直显芽,一气呵成,如茶农所说“碧绿茶形好,绝在锅中成”。当炒至8成干将茶叶扫出,薄摊在竹匾上。

烘焙:摊晾后进行烘焙,分初烘和复烘,用烘笼在地灶上用炭火烘焙,初烘火温80℃,每笼烘750克左右,每4~5分钟翻叶一次,烘20~25分钟后将初烘叶薄摊在竹匾上摊放1~2小时,进行复烘,烘温50~60℃,每笼投叶1500克,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当手捏茶成粉末含水量在6%左右下烘。

拣剔筛分:上烘后用手工拣去黄片、茶梗、回青条,并用竹筛筛去茶末后用白铁筒密封保管。

cy316.com扩展阅读

金刚碧绿


金刚碧绿,属于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代表。于1984年研制。金刚碧绿外形扁直挺秀,色翠显毫,肥壮紧直,形似龙井,神为毛尖;汤色嫩绿清亮,香气清雅,滋味鲜爽。产于大别山主峰金刚台。1990年在河南省名优茶鉴定会上被认定为河南省新名茶。

金刚碧绿制作历史

金刚碧绿茶在杨智栋先生主持下,于1985年开始研制。杨智栋先生首先在金刚台主峰周围大面积培植茶叶基地,遍请省内外茶叶专家精心指导,广集天下智慧,走遍杭州、云南、武夷山等众多著名茶乡,博采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之长,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经过漫长五年的反复试验研制,终于在1989年研制成功具有独特加工工艺的绿茶精品,打造出名震中原大地的品牌——“金刚碧绿”牌绿茶。

金刚碧绿茶以苏仙石东河白龙潭、殷塆、金刚台所产品质最佳。金刚碧绿茶采摘细嫩,工艺精湛,综合龙井、毛尖的工艺特点。既有传统名茶的风味,又有新创名茶的特色,其工艺流程的采摘环节严格控制以一芽一叶为原料,经鲜叶摊放、杀青、炒条、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提香、筛分等工序制作而成。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鉴定其名茶品质。

金刚碧绿产地环境

金刚碧绿茶主产河南商城境内大别山主峰海拔1584米的金刚台周围,金刚台山势雄伟,群峰挺立,高耸入云,峡谷流水潺潺,瀑布布满山间,千峰万壑,云遮雾障,构成一幅峰恃云幻、峰云相依的自然奇观,更兼春天产茶期,漫山山花灿烂,香气盈野。“金刚碧绿茶”碧莲峰茶场就在这海拔千米之上的高山上。这里云雾响泉、山花芳香、山阴高寒、清气沃壤,共同孕育金刚台肥壮柔嫩、品质超绝的茶芽,为制造独具风格的金刚碧绿名茶提供了优异品质的先决条件。

金刚碧绿采摘标准

金刚碧绿要求鲜叶原料采摘精细,芽叶细嫩匀净,采摘标准:特级为一芽一叶,一级为一芽二叶,芽叶完整,不采病虫叶、紫叶,不带老叶、鱼叶和其他杂物。

金刚碧绿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炒条,理条,整形,烘焙,拣剔筛分。

1、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摊放室要清洁卫生凉爽、室温控制在25℃度以下,

鲜叶采回后摊放在竹匾里薄摊3~4小时,摊放至鲜叶含水量降到70%左右为宜。

2、杀青

杀青:在口径70厘米的斜锅中进行,3口锅关联为1组,锅倾斜70度,锅温140~160℃,投叶量225~250克,鲜叶下锅后用竹扫把将鲜叶迅速挑起做往复运动,当叶质变软时要调换起揉作用的滚条,用扫把将杀青叶在锅中做往复的圆周运动,每炒动20圈将叶挑起抖散,这样抖闷结合散发水分,当叶成条时动作加快加重,转小圈炒至5~6成干,转入第2口锅进行炒条。

3、炒条

炒条:锅温80℃,用扫把带茶条沿锅壁两侧做往复运动,炒至粘性消失转入3口锅进行理条整形。

4、整条理形

整条理形:将茶叶扫入第3锅用手抓并用带、搭、压、磨等手法结合起来,开始抓条,用力轻,随着鲜叶的嫩度在锅中成熟程度,不断变换手法,直使茶条扁直显芽,一气呵成,如茶农所说“碧绿茶形好,绝在锅中成”。当炒至8成干将茶叶扫出,薄摊在竹匾上。

5、烘焙

烘焙:摊晾后进行烘焙,分初烘和复烘,用烘笼在地灶上用炭火烘焙,初烘火温80℃,每笼烘750克左右,每4~5分钟翻叶一次,烘20~25分钟后将初烘叶薄摊在竹匾上摊放1~2小时,进行复烘,烘温50~60℃,每笼投叶1500克,每隔10分钟翻动一次,当手捏茶成粉末含水量在6%左右下烘。

6、拣剔筛分

拣剔筛分:上烘后用手工拣去黄片、茶梗、回青条,并用竹筛筛去茶末后用白铁筒密封保管。

金刚碧绿品质特征

金刚碧绿茶以其独具的品质、博采众长的加工工艺,形成了它的遗世独立、享誉四方的“八最”特色:海拔最高、纬度最北、芽期最佳、上市最晚、特征最显、营养最丰、沏数最多、饮用最爽。

外形扁直挺秀,形似龙井,色翠显毫,神为毛尖,肥壮紧直;汤色嫩绿清亮,香气清雅,滋味鲜爽;叶底嫩绿肥壮显芽,符合名茶要求。

品饮风味独特,具有高山云雾茶特别的香气,泡饮一道兰花香,二道嫩栗香,三道浓香,四道清香,香气清雅持久,滋味鲜爽甘醇,经泡耐饮,饮后口颊留芳,沁人心脾,有高山云雾纯天然茶特色,具有“八最”之品格。

金刚碧绿功效与作用

1、抗衰老

金刚碧绿有助于延缓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抑疾病

金刚碧绿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降脂

金刚碧绿有助于降脂助消化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金刚碧绿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另外,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有助于减少腹部脂肪。

4、抵御辐射

国外研究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质,保护细胞不受辐射伤害,对于修复受损细胞也有帮助。临床研究显示,茶叶提取物可治疗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治疗辐射导致的血细胞、白血球减少,效果很好。

5、改善记忆力

喝金刚碧绿茶对提高记忆力还有一定的作用,具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对大脑进行局部的改善,从而增加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国外研究证实,喝茶可以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认知障碍症。此外,咖啡碱能促使中枢神经兴奋,有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6、提高骨密度

虽然金刚碧绿茶叶中含有咖啡因成分,会促进钙随排尿流失,但含量极低。即便是咖啡因含量颇高的红茶,每杯也只有30~45毫克。其实,茶叶中含量更多的是有助于减少钙流失的物质,包括氟元素、植物雌激素类物质和钾元素。台湾研究发现,常喝茶的人骨密度较高,髋关节骨折机率更低。

7、缓解疲劳

金刚碧绿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推荐在上午饮用绿茶,以免影响睡觉。

8、护齿明目

金刚碧绿有助于护齿明目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份。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在小学生中进行“饮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份,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金刚碧绿冲泡方法

1、茶具:饮用金刚碧绿,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类瓷质洁白,便于存托碧绿的茶叶和茶汤。

2、水质:泡金刚碧绿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以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

3、水温: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在80度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金刚碧绿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金刚碧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也会使茶汤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

4、茶与水的比例:通常茶与水比为1:50至1:60(即一克茶叶用水50ml至60ml)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

5、冲泡: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于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于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杯沿1cm至2cm即可。金刚碧绿中得多数有效成分在第一次冲泡后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因此金刚碧绿一般以冲泡三次为度。非常细嫩的高级茶一般冲泡两次即可。

6、续水:“头开茶”饮至尚余三分之一杯时,即要及时续水到七分满。太迟续水会使“二开茶”茶汤淡而无味。品“二开茶”时,茶汤最浓,这时应注意引导客人去体会舌尖涌泉,齿颊留香、满口回甘、身心舒畅的妙趣。“二开茶”饮剩小半杯时即应再次续水,一般绿茶到第三次冲水基本上都淡薄无味了。

金刚碧绿发展历史

金刚碧绿于1984年,由大别山茶业传人杨智栋先生领军开始研制.

1989年形成独特的加工工艺流程,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1990年在河南省名优茶鉴定会上,被认定为河南省新名茶。

1992年3月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监督测试中心评定:符合名茶品质要求。

1999年在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国际名茶金奖。金刚碧绿茶从此走出中国,畅销世界,为中国茶业争得了崇高的荣誉。

金刚碧绿茶2003年申请注册商标为“金刚碧绿”牌。

2007年成为商城县茶业界第一个省级著名商标。

金刚碧绿茶创制以来,多次受到著名专家教授高度赞扬。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国家茶叶主评大师沈培和教授称赞:“金刚碧绿茶,信阳名茶珍品。”

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1999年在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国际名茶金奖,在历届信阳茶叶节屡获金奖、一等奖。

仙居碧绿是如何采制的?仙居碧绿的采摘标准和制作工艺


仙居碧绿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炒干制作而成。它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没有单独做形这道工序,将做形和干燥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在炒干这道工序完成。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仙居碧绿的采摘标准和制作工艺吧。

采摘

一、仙居碧绿的采摘标准:

仙居碧绿于谷雨前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

二、仙居碧绿的制作工艺:

1、杀青:以抖炒为主,结合闷炒,要求芽不断,叶不焦,芽叶完整。

2、揉捻:目的是揉紧成条。揉捻过程,手用力程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开始用手心轻压揉动,当芽叶包拢芽芯时,转为用力重揉,最后改为轻压搓揉,促使芽叶卷紧成条。

3、炒干:以抖炒为主,采用双手捧茶,双起双落的炒制方法,达到色泽绿翠,芽叶完整,不碎不扁,香味鲜爽的目的。

经过上述步骤制成的仙居碧绿,条索紧直,色泽碧翠,香味持久,滋味鲜醇,使仙居碧绿成为人们喜爱的茶饮之一。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的仙居碧绿的采摘标准和制作工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仙居碧绿炒制工艺


仙居碧绿又称仙居碧青,是浙江省仙居县于20世纪70年代创制的名茶。

仙居碧绿鲜叶的采摘标准是单芽至一芽一叶,要求芽叶完整,无病虫叶、破碎叶和劣变叶。以一芽一叶为原料的仙居碧绿,其手工炒制工艺有摊青、杀青、揉捻、干燥4道工序。

1、摊青 鲜叶进厂后,分级摊放在清洁、阴凉、通风的架空竹帘上,摊放厚度为3~5cm,时间为4~6h。

2、杀青 采用远红外电炒锅,投叶锅温为160℃左右,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约为500g,杀青时间为6~7min,用抛―闷―抛手法,多抛少闷,注意保持芽叶完整。至色泽绿翠,清香显露,杀匀杀透后出锅,并立即摊凉,及时散发水汽。

3、揉捻 每次取1kg左右杀青叶置于洁净的竹垫上,两手手指拱成弧状罩住茶叶,并以手心压叶轻轻揉动,待芽芯包拢时,再稍用力重揉,间或解块,使揉捻均匀,最后五指展开,手心压茶向前轻轻搓揉,促进揉捻叶卷曲成条,使外形美观。待稍有粘手感时结束揉捻,然后解块。

4、干燥 干燥工序先炒后烘,分两阶段进行。揉捻叶下锅温度为70℃左右,掌握先高后低。炒时用双手捧茶,双起双落,以抖炒为主,炒至九成干时起锅,再用木炭文火烘至足干。

仙居碧绿的制作工艺


仙居碧绿又名仙居碧青,因色泽翠绿诱人而得名,为浙江省70年代初期创制的名茶。

仙居碧绿产于浙江省括苍山区的仙居县苗辽林场。苗辽林场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括苍山脉苗辽山上,茶园四周有望海尖、白峰尖、天顶尖、丁辽尖等山峰环抱,园内林木葱郁,云雾缥缈,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茶树多生长在山岙平坦的沃土上,茶树长势旺盛,芽壮毫多,叶质柔软,色泽深绿,是炒制碧绿名茶的理想原料。

仙居碧绿于谷雨前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炒制工艺独特,没有单独的做形工序,没有二青的做条,三青的煇锅工序、做形和干燥有机结合,统一在炒干工序完成。主要工艺分杀青、揉捻、炒干三个过程。

杀青:以抖炒为主,结合闷炒,要求芽不断,叶不焦,芽叶完整。

揉捻:目的是揉紧成条。揉捻过程,手用力程度掌握轻、重、轻的原则,开始用手心轻压揉动,当芽叶包拢芽芯时,转为用力重揉,最后改为轻压搓揉,促使芽叶卷紧成条。

炒干:以抖炒为主,采用双手捧茶,双起双落的炒制方法,达到色泽绿翠,芽叶完整,不碎不扁,香味鲜爽的目的。

仙居碧绿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直完整苗秀,色泽碧翠,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春早茶采制工艺


春早茶是以祁门槠叶齐鲜叶为原料,由山东省胶南市双珠嵌云茶叶研究中心和铁山悬泉茶厂于2002年春联合研制的新型精品绿茶。

其采制工艺如下:

1、采摘 于清明、谷雨前后的晴天上午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原料要求细嫩、新鲜、匀齐,不采紫芽和病虫叶。

2、摊放 采回鲜叶摊放在竹匾或篾盘上,摊叶厚度约2cm,时间4~5h。中间轻轻摇动摊放器具2~3次,每次2~3下,翻动芽叶,切忌碰伤。

3、杀青 采用电炒锅杀青。下锅时温度控制在100℃左右,投叶量30g。杀青前期,右手握竹丝帚在锅底轻轻回旋翻炒茶叶,随着叶温升高,控制芽叶在锅底滚动的速度由快到慢,幅度由大到小,要求先抛后闷。杀青后期,手握竹丝帚带动芽叶在锅地按弧形抛炒制初步成型,待杀青叶达4~5成干、初现兰花状、叶色转暗、清香显露时为杀青适宜。

4、整形 杀青叶初锅后直接放入颠簸整形,动作要轻。要懂颠簸,让芽叶在颠簸中轻轻滚动、避免芽叶重叠,使茶叶成型并迅速去除水蒸气。

5、初烘 采用自制烘干机,红顶温度调至90℃。将整形后的芽叶轻轻簸入烘顶,均匀薄摊,摊叶厚度1.0~1.5cm。要求勤翻,翻动时应将芽叶从第一烘格簸入第二个烘格。初烘前期风门稍大,中后期减小风口,以减缓水分散失速度。烘至7成干时转入下道工序。

6、摊晾 在篾盘中摊晾90min。

7、足烘 将烘顶温度调至50~60℃,烘顶叶厚约3cm。每隔8min将芽叶从第一个烘格倒入第二个烘格,翻叶1次。烘至芽叶含水率约5%时出烘。足烘芽叶经过挑剔精制,稍经摊晾后包装待售。

温州黄汤采制工艺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温州黄汤制造分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

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黄金桂采制工艺


黄金桂是以黄棪(也称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在产区,毛茶多称黄棪或黄旦,黄金桂是成茶商品名称。

黄棪的采制工艺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特性。采摘标准为,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过嫩成茶香低味苦涩,过老则味淡薄,香粗次。其他与铁观音采摘要求相同,以午后2~4时采的原料为最佳。初制工序基本与制铁观音相同,但针对黄棪品种特点应注意:

①黄棪梗细小,叶较薄,含水量少,气孔大而密,易发酵,晒青程度应比铁观音轻,失重掌握5~7%为宜。

②摇青宜轻,重摇叶张易红变,影响香气。前几次凉青时间宜短,以保持青叶鲜活。第四次摇青可稍重,经过4~5次摇青、凉青,待叶子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散发出馥郁花香,叶面呈黄绿色,有光泽,叶蒂青色,叶缘朱红色并向叶背卷曲,即进行炒揉作业。

③杀青时间宜短,但要炒透。

④黄棪注重香气清纯,烘焙温度宜稍低,火候宜稍轻。

黄棪品种制成的黄金桂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优雅鲜爽,带桂花香型,滋味醇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央黄绿,边缘朱红,柔软明亮。

芙蓉春采制工艺


芙蓉春是江苏芙蓉茶场创制的高档机制特种绿茶。该茶以条形茶的紧细和螺形茶的卷曲作为造型的基础,在加工上择取烘青与炒青工艺之长,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加工工艺和独树一帜的品质风格。芙蓉春茶1998年通过全国茶叶品质统检并获得合格证书,1999年获第3届“中茶杯”二等奖。芙蓉春的品质特征是:条形紧细微曲,翠润隐毫,香气清高,滋味鲜醇,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品茶根据采制时期与品质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3个级别。其采制工艺技术如下:

1、鲜叶采摘与处理

芙蓉春原料为中小叶种良种茶,谷雨前后采摘,要求采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芽叶长在3cm以内,不采病虫叶、紫芽叶、空心芽、焦头焦边叶以及雨水、露水叶。鲜叶进厂后薄摊1~3h,摊放厚度为3~5cm,待轻度失水、叶片表面光泽退减后付制。

2、初制工艺

芙蓉春茶初制工艺流程为:杀青—揉捻—烘二青—滚条—足干。

(1)杀青。杀青采用滚筒杀青机(型号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不同机型控制杀青温度和投叶量,以杀青适度为原则。杀青叶要求手感柔软、叶缘微卷、略带黄边、叶色绿匀、清香透发,含水率60%左右。出筒杀青叶要随即吹冷风摊凉,使之迅速散发水汽和热量。

(2)揉捻。揉捻采用35型或6CR-65型揉捻机。投叶量控制适中,一般3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15kg/桶,65型为40~45kg/桶。揉捻时间30~40min。加压方式:先空压15min,然后采用压6min松4min的方法适度轻压。揉捻叶要求条形圆紧,完整均匀,成条率90%以上。揉捻叶下桶后要解块。

(3)烘二青。烘二青采用6CH-16型或6CH-20型自动连续烘干机,进风口中层温度控制在105~115℃,二青叶要求叶色绿泛翠,干度均匀一致,含水率以25%~30%为适宜。二青叶要摊凉15~20min后(厚度5cm左右)方可进行滚条。

(4)滚条。滚条采用滚筒炒干机,投叶量以滚筒出茶口有少量茶叶漏出为宜,叶温控制在60℃左右,时间为5~10min,以条索收紧、色泽泛润、含水率15%左右为适度。

(5)足干。采用6CH-16型烘干机,进风口温度为85~95℃,足干茶含水率要求在6%以下。足干毛茶还需摊凉30min以上,然后经分筛割脚、风选、拣剔等精加工方可包装出售。

工夫红茶采制工艺


工夫红茶是中国传统茶类,产地较广,分布各主要产茶省。至今中国生产的工夫红茶主要有:安徽祁门红茶,云南省滇红;四川的川红,闽红,宁红(江西),湘红,宜红(湖北),浙江,越红,贵州的黔红;江苏的苏红,广东的粤红等。其中以安徽祁门红茶为代表。 工夫红茶品质特点:

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

鲜叶要求:

工夫红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进厂后,严格地对明鲜叶分级标准进行检验分级,分别加工付制。

一、萎凋

萎凋是红茶的第一道工序,工夫红茶萎凋着重讲讲目的,方法及程度标准,以抻指导实际生产。

萎凋目的

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 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

萎凋方法

目前工夫红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温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温萎凋 萎凋(极少)。三是萎凋机萎凋。

其中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效高,萎凋质量尚好,是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茶区人民的欢迎。

萎凋槽萎凋

萎凋槽由热气发生炉,鼓风机,槽体三部分组成,除鼓风机外,其余均可土法生产,造价低。

萎凋槽利用叶层间隙是有透气性能的特点,由鼓风机将热气发生炉的热空气适入槽体穿过叶层,使槽面上的鲜叶受热,达到叶内水分气化,叶子变软,青气散失的目的。

温度

由鼓风机送入的热空气是影响萎凋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槽体内热空气的温度应掌握在35度。在鲜叶采摘高掌期,为适当缩短时间,提高萎凋槽的生产能力,保证鲜叶进厂及时付制,温度可适当提高。但超过40度以上,失水速度过快,萎凋时间太短,内含化闛成分不能正常变化进行,影响萎凋质量,同时往往出现红变,焦芽,焦边的萎凋不匀现象。

在夏秋季节,气温高于30度以上,可不必加温,只需要鼓风机鼓风,就能达到工艺要求。

在萎凋过程中,经常检查温度的变化,调节冷热风门,掌握温度高低。一般在萎凋初期温度可略高,后期降低。下叶前5~10分钟,停止加温,鼓冷风。雨水叶在上叶后,先鼓冷风,除去表面水后再加温,以免产生水闷现象。

摊叶厚度与茶叶品质有一定关系。摊叶过厚,上下层水分蒸发不匀,香味差。摊叶过薄,叶子易被坎成空洞,及备利用度不高,而且萎凋不匀,影响质量。一般每32/斤。厚度20厘米。鲜叶老嫩不同,摊叶厚度出不同1~3级鲜叶,厚度为15~18厘米,每槽(15平方米)摊叶量约400~460个左右。三级以下厚度为20厘米,每槽500斤左右。对肥厚叶子,嫩叶及雨水叶要适当薄摊,以利表面水蒸发。有的萎凋槽前后温差大的,也可以从调节摊叶厚度上使之与温差适应。上叶时不能压,保持鲜叶间疏松状态。

翻拌

为使萎凋均匀和缩短时间,在萎凋过程中,适当进行翻拌。频率1次/1小时,雨水叶在萎凋养期半小时翻拌一次。当表面水基本消失后,每小时翻拌一次。在翻拌时,停止鼓风,以免吹散叶子。翻拌要翻底,翻的透,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鲜叶。

萎凋时间

萎凋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度,含水量,温度,摊叶厚度,翻拌次数等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正常情况下,在35度,需3~4小时,春茶气温低,湿度大需要5小时左右,雨水叶要55~6。0小时才能完成萎凋。叶子肥厚或较细嫩的鲜叶,适当延长时间。

总之,萎调时间应根据鲜叶和工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室内自然萎凋

目前尚未使用萎凋槽的地方,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凋的方法。

室内自然萎凋,是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进行萎凋。萎凋室要求四面通风,在室内装置多层萎凋架和需子。

萎凋时,把鲜叶薄摊在萎凋需上,竹帘上反叶1~2斤/1席,在室内温度20~22度,相对湿度70%左右,萎凋需18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室内自然萎凋在正常天气和良好操作下,萎凋质量较好,但由于室内自然萎凋夏天天气的影响很大,如适低温阴雨天,气温低,湿度大,萎凋时间更长,难于控制,不仅影响质量,也影响茶厂均衡生产。同时操作时不方便,需要大批劳力,生产效率低,占用厂房面积大,设备投资多。随着萎凋槽的推广萎凋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它具有调和简单,不用燃料,萎凋快等优点。

但受天气条件限制很大,在阳光很强的夏秋季节,尤其是中午前后,萎凋叶勿发生焦芽。焦边和叶子泛红等毛病,阴雨天又不能进行。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萎凋时,将鲜叶的均匀地摊放晒均或晒垫上,摊叶量1斤/1平方米,要细心勤翻。

日光萎凋,在春茶季节,气候较温和,萎凋较易掌推,质量较好,一般1~2小时后进行,萎凋1小时左右。在萎凋过程中,一定要勤翻,多检查,保证萎凋质量。

鲜叶在日光萎凋后,叶质柔软,叶面卷皱,为萎凋适度。萎凋适度的叶子应放在阴放在阴晾处摊晾处摊晾后,再进行揉捻。

萎凋程度

萎凋程度掌握嫩叶老萎,老叶嫩萎的原则。在生产上通常是观察现象来掌握的。

萎凋适度:

叶面失去光泽,由鲜绿转为暗绿色,叶质柔软,手捏团,松手时叶子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无枯芽,焦边,叶子泛红等现象,青草气部分消失,略显清香。

萎凋程度也有以萎凋叶含水量和鲜叶减重率作为指标。鲜叶含水量75%左右,萎调叶适度含水量掌握在58~64%,春茶略低58~61%,夏秋茶略高61~64%。鲜叶减重率在30~40%

萎凋过程中出现问题

萎调不足:主要是萎凋叶内含水量偏高,生物化学变化尚嫌不足。揉捻时芽叶易断碎,芽尖脱落,条索不紧,揉捻时茶汁大量流失,发酵困难,香味青涩,滋味淡薄,毛茶条索松,碎片多。

萎调过度:主要是萎凋叶含水量偏少,生物化学变化过度,造成枯芽,焦边,泛红等现象。揉捻不易成条,发酵困难,香低味淡,汤色红暗,叶底乌暗,干茶多碎片末。

萎凋不匀:同一批萎凋叶萎凋程度不一。萎凋过度,不足叶子占有相当比例,这是采摘老嫩不一致及操作上不善的,捻捻和发酵均发生很大困难,制出毛茶第索松紧不匀,叶底花杂,是萎凋上最忌讳的。

二、 揉捻

揉捻是红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红茶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的重要环节。

揉捻的目的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操卷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的进行。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

揉捻技术

目前,采用的揉捻机以中小型揉捻机为主10型,45型,55型国营初制厂则以65型,90型比动揉捻机等大型揉捻机为主。

揉捻时温度和湿度

揉捻室要求室温保持在20~24度,温度85~90%较为理想。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洒水,喷雾,挂窗帘,搭阴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防止揉捻筛分过程中失水过多,保持捻揉叶有一定含水量。同时揉捻室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水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缩叶,茶汁等发生酸,馊,霉现象。影响茶叶品质。

投叶量

揉捻机投叶量主要决定两个因素:一是揉桶直径大小;二是原料老嫩度。

揉桶直径与投叶量关系

揉桶直径(厘米 )40 55 65 90

每桶投叶(斤))14~16 60~70 110~120 280~300

原料老嫩对投叶量有一定的影响,嫩叶投叶量多些,较粗老叶投叶量少些。

投叶量过多,叶子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扁条多,揉捻时间延长。

投叶量过少,叶子在揉捻时翻转不规则,也易形成扁条,揉捻效果差。

揉捻时间

红茶揉捻要求多次揉捻充分,时间较长。大型双动揉捻机,投叶量多,一般揉90分,中型揉捻机,一般70~90分钟。小型揉捻机,投叶量少,一般揉60~70分钟。

原料老嫩,萎凋程度等不同,揉捻时间也不同。嫩叶采用轻压短揉,老叶采用重压簪揉的原则。重萎凋的叶子采用适当重压,累萎凋的叶了采用适当轻压揉捻时间相对延长。

揉捻次数和加压技术

工夫红茶,根据鲜叶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数和时间 也不同。

特级,一级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钟

二级以下原料:分两次揉捻,每次45分钟

五级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筛分,筛45%加压,后45分钟加减压交替进行,共揉90分钟。

解决筛分

主要的作用,是解散茶团,散热降温,分出老嫩,使之揉捻均匀,叶卷成条,同时调节和控制叶内化学成分的变化。

一方面工夫红茶在揉捻过程中,由于叶子在桶内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和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生大量热理,使叶温升高,特别是夏秋气温高,必须及时散热降温,以调节和控制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的速度。否则,多酚类化合物缩合过多,茶叶品质降低。

另一方面,嫩度好的原料,揉捻时易造成较紧的团块解决分筛更为重要。

第三,对老嫩混茶叶来说,嫩叶揉捻时间较短些,易揉成较紧的第索,而老叶揉捻难以成条,时间要长些,压力更重些。当嫩叶达到适度,老叶揉捻不足,老顺达到适度,嫩叶揉捻过度,产生断碎。因此,在揉捻过程中,要求分2~3次进行,每次揉后进行解决筛分,分别进行发酵,使之揉捻均匀一致。

揉捻程度

揉捻充分为发酵创造良好条件。揉捻适度条索紧卷,茶汁充分揉出而不流失,叶子局部泛红,并发出较浓烈的清香,成条率达95%,细胞破坏率达78~85% 。

要获得良好揉捻叶,则要求萎凋叶必须均匀适度,萎凋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揉捻叶质量。

揉捻不足条索较松,发酵困难,成苛滋味淡薄,茶汤不浓,叶底花青。

揉捻过度茶叶条索断碎,茶汤泽暗,滋味淡薄香气低,叶底红暗。

三、发酵

发酵是红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

发酵的目的

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发生浓郁的香气。

发酵方法

发酵过程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揉捻叶的发酵要具备的条件为:

设当用的发酵室

大小要合适,门窗要适当设置,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开沟排便于冲洗,室内装置温增湿的设备。 温度湿度

发酵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条件下才能顺得进行。发酵室要求适宜湿度5~28度,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供氧充足。

如温度过高(35度),发酵过快,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成不溶性的产物较多,叶底乌暗,香味低淡。 温度过低,酶促作用很弱,发酵慢,时间长,品质差。特别在春茶季节,气温较低,发酵困难,必须提高发酵室温度。其方法:用火盆生火,炉上放水壶,并经常移动位置,但不宜靠近发酵盆。有条件的茶厂可安装小型气锅,用高温蒸汽提高室内温度。

摊叶厚度

揉捻叶经解快分筛之后的各筛号茶,分别摊在干净的发酵盒内,依次放在发酵架上进行发酵。

发酵叶摊放厚度:根据叶子老嫩,揉捻程度,气温高低等因子而定,一般嫩叶宜薄,老叶厚。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与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节,发酵室温度,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茶气温较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较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发酵程度:

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茶。

发酵适度,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泽也有所不同1-2级发酵叶,对光透视呈黄色,3-4级呈铜色,叶面及基脉,凝于表面的叶液均是红色。

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香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

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

四、干燥:

一):干燥方法: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茶烘干机械,有自动烘干机,手拉百叶烘干机和烘笼烘干。

二类红茶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毛火,中间适当摊晾,第二次烘干称足火。

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中间适当摊晾,使叶内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干内湿,但摊放不宜太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断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

干燥的时间受温度,鲜叶老嫩度,叶层厚度等都有很大关系。温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因此,烘干必须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灵活掌握烘干技术措施。

二):干燥程度:

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含水量为20-25%左右。足火适度的叶子,条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含水量6%左右。

烘干程度要掌握适当,特别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干过度,产生火茶,甚至把茶叶烘焦,造成品质下降。烘干不足,含水量较高,香气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贮运过程中容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品质。

三)干燥目的:

利用高温破坏霉的活性,停止发酵,固定萎凋,揉捻,特别是发酵所形成的品质。

蒸发水分使干毛茶含水量降低到6%左右,以紧缩茶条,防止霉变,便于贮运。

继续发散青臭气,进一步发展茶叶香气。

瑞草魁采制工艺


瑞草魁产于中国安徽溪县。

采摘:清时至谷雨间开采,开始采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制一等茶;中期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基本等长,制二等茶,后期一芽三叶,制三等茶。要求不采鱼叶,不采病虫为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彩不符标准的芽叶,采茶时应轻采轻放,防止损伤芽叶,一般上午采,及时送回,摊放4-6小时即可付制。

工艺:杀青、理条做形、烘培

杀青:锅温120℃左右,每锅投叶量0.25公斤,炒时动作轻快,要捞净扬高抖开,切忌用力过重,炒至叶色深绿无光泽,青气消失,嫩茎折而不断,茶香透露,为杀青适度。

理条做形:锅温70-80℃,开始以抖为主,适当失水,约炒2分钟,含水量下降到40%左右,茶条不粘手时,边理边搓边抖散,三种手势交替进行,搓条手法以双手合抱茶叶向前单向搓滚,搓滚数次,随着茶条逐渐干燥,理条、搓滚用力应灵活掌握,保持茶条完整、挺直、带扁。当茶叶含水率降到25%左右,即可出锅烘焙。

烘焙:分头烘、二烘。头烘要求一只锅配四个烘笼,烘温由90℃-80℃-70℃-60℃依次降低,每只烘3-4分钟,全程约12-16分钟。烘到茶叶刺手,即可下烘摊凉。剔除劣异,再行二烘,三烘采用文火低温慢烘。以发展茶香,烘温60℃左右,投叶量0.5公斤,烘到足干,即可摊凉装罐。

特点:外形挺直略扁,肥硕饱满,大小匀齐,形状一致,色泽翠绿,白毫隐现,香气高长,清香持久,汤色淡黄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回味隽厚,叶底嫩绿明亮,均匀成朵。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915.html

上一篇:新昌大佛龙井品牌价值接近23亿元

下一篇:玫瑰花茶如何冲泡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