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甜茶如何栽培

2020-11-16
一、生长特性甜茶在2~3月气温稳定于13℃以上时长出新芽,并在宿根上长出新的株条。甜茶株态呈丛生型,树冠较窄,直立株条较多。7月份高海拔山区气温25℃左右,低海拔地区30℃左右时,植株停止向上生长,枝叶基本定型,开始转入叶营养积蓄期和糖分转化期。11月份后,气温降至13~14℃,叶逐渐变黄,随之枯黄脱落,侧枝的大部分叶腋内开始形成越冬混合芽,植株进入冬眠状态。

当年在宿根上萌发的新株条,于4~5月长出侧枝,翌年2月,侧枝上的越冬芽萌发,发出新梢,长出新叶,并陆续现蕾开花。盛花期在3~4月。果实于6月份成熟,呈橙红色或红色,果实甘甜。

甜茶是多年生植物,但地上的枝条仅能活2~3年。甜茶是靠其宿根每年春天萌发新株的方式进行繁殖更新,延长寿命。因此,甜茶只需种植一次,植株就会越来越多,面积逐年扩大,就可以连续收获多年。

二、选地整地

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都可种植。但在具体选地时,要看当地气候及地理条件是否符合上述的生态环境。

选择背西面东、日照时间不太长、土层较厚的坡地。翻犁过冬,使土壤风化、疏松,以减少越冬害虫。1月份犁耙耕地,不必整畦,顺坡向开深30厘米、宽50厘米的排水沟。沟间距离视坡度、降雨量大小决定,以保证种植地域不积水为宜。地整好后按行株距150厘米×150厘米挖穴。穴宽、深30厘米。

三、繁殖方式

1.分株繁殖。3~4月挖取母株支根上萌发的幼株进行移植。此时幼株叶片尚未展开,但长有须根。挖取时要保证幼株有约10厘米长的支根和较完整的须根。此法所得的新株数为母株的3~5倍。

2.分根繁殖。春季气温回升时,在支根上出现许多突起的白色不定芽。把这种支根挖出,按长10~15厘米切成根段,斜插或平埋于沙床中,淋水保湿。半个月后根段即可长成幼株。

3.种子繁殖。果实成熟呈橙红色或红色时采收,取出种子用沙覆盖保存。或播入苗床,行距20厘米,株距5~7厘米。播后除草。种子长出2片叶后,移入营养袋育苗。营养土用腐熟的农家肥与泥土、草皮灰混合而成。苗期淋水和施浓度稍淡的肥料。

四、定植方法

按行株距1.5米×1.5米挖坑,坑内施放以农家肥为主的基肥,每坑10公斤。然后回土与肥料拌匀,坑土比地面高出20厘米。把幼株植入后压实,淋足水。种子繁殖苗要到5月份才能定植于大田。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定植后第一年中耕除草4次,每个月1次。中耕宜浅,以免锄伤根系。2年生植株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在5月初,第二次在6月底至7月初。

2.追肥。幼苗当年追肥3次,最好施浓人畜粪水,每株1.5公斤,结合中耕除草施入。2年生植株每年追施人畜粪水2次,每次3公斤。如农家肥缺乏,可用复合肥干施,但最后一次必须用农家肥,以确保甜茶的品质。若施尿素或硫酸铵等氮肥,易使甜茶的叶味变淡,甜度降低。

3.淋水。除定植时必须淋水外,此后一般仅靠雨水即可正常生长。

4.摘顶芽。由于当年生植株只有一级侧枝,多年生植株也只有二级侧枝,故植株呈枝少叶稀状态。为了提高产量,需摘顶芽,以长出更多的侧枝。做法: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侧芽萌动时,摘去老主枝上的顶芽,促使侧芽快速生长,形成侧枝,同时可削弱主枝的生长势头,控制主枝高度在1.7米左右。对2年生以上的枝条,在一级侧枝长1.2米时,采取同样方法摘去侧枝的顶芽,促使二级侧枝多发。通过摘芽处理,使产量提高。

甜茶产地大多在较冷凉的山区,未见有较严重的病虫害。

六、采收加工

1.采收。一丛甜茶中由于有当年从支根上萌发长出的植株,也有2年生及以上的植株,因而其叶片成熟时间不一致。应分两次采收,第一次在6~7月,2年生以上的植株叶片已成熟,含糖量已达高峰,可先采收;当年长出的幼株的叶片要到10月份才能成熟,可在此时进行第二次采收。一般用人工采摘。

2.加工。叶片放入锅炒制,晒干。也可直接晒干后压包出售,由厂家按其销售方式进行第二次加工。

精选阅读

有关甜茶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生长特性

甜茶在2-3月气温稳定于13℃以上时长出新芽,并在宿根上长出新的株条。甜茶株态呈丛生型,树冠较窄,直立株条较多。7月份高海拔山区气温25℃左右,低海拔地区30℃左右时,植株停止向上生长,枝叶基本定型,开始转入叶营养积蓄期和糖分转化期。11月份后,气温降至13-14摄氏度,叶逐渐变黄,随之枯黄脱落,侧枝的大部分叶腋内开始形成越冬混合芽,植株进入冬眠状态。

当年在宿根巨萌发的新株条,于4-5月长出侧枝,翌年2月,侧枝上的越冬芽萌发,发出新梢,长出新叶,并陆续现蕾开花。盛花期在3-4月。果实于6月份成熟,呈橙红色或红色,果实甘甜。

甜茶是多年生植物,但地上的枝条仅能活2-3年。甜茶是靠其宿根每年春天萌发新株的方式进行繁殖更新,延长寿命。因此,甜茶只需种植一次,植株就会越来越多,面积逐年扩大,就可以连续收获多年。

二、选地整地

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都可种植。但在具体选地时,要看当地气候及地理条件是否符合上述的生态环境。

选择背西面东、日照时间不太长、土层较厚的坡地。翻犁过冬,使土壤风化、疏松,以减少越冬害虫。1月份犁耙耕地,不必整畦,顺坡向开深30厘米、宽50厘米的排水沟。沟间距离视坡度、降雨量大小决定,以保证种植地域不积水为宜。地整好后按行株距150厘米x150厘米挖穴。穴宽、深30厘米。

三、繁殖方式

1、分株繁殖。3-4月挖取母株支根上萌发的幼株进行移植。此时幼株叶片尚未展开,但长有须根。挖取时要保证幼株有约10厘米长的支根和较完整的须根。此法所得的新株数为母株的3-5倍。

2、分根繁殖。春季气温回升时,在支根上出现许多突起的白色不定芽。把这种支根挖出,按长10-15厘米切成根段,斜插或平埋于沙床中,淋水保湿。半个月后根段即可长成幼株。

3、种子繁殖。果实成熟呈橙红色或红色时采收,取出种子用沙覆盖保存。或播入苗床,行距20厘米,株距5-7厘米。播后除草。种子长出2片叶后,移入营养袋育苗。营养土用腐熟的农家肥与泥土、草皮灰混合而成。苗期淋水和施浓度稍淡的肥料。

四、定植方法

按行株距1.5米x1.5米挖坑,坑内施放以农家肥为主的基肥,每坑1O公斤。然后回土与肥料拌匀,坑土比地面高出20厘米。把幼株植入后压实,淋足水。种子繁殖苗要到5月份才能定植于大田。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定植后第一年中耕除草4次,每个月1次。中耕宜浅,以免锄伤根系。2年生植株每年中耕除草2次,第一次在5月初,第二次在6月底至7月初。

2、追肥。幼苗当年追肥3次,最好施浓人畜粪水,每株1.5公斤,结合中耕除草施入。2年生植株每年追施入畜粪水2次,每次3公斤。如农家肥缺乏,可用复合肥干施,但最后一次必须用农家肥,以确保甜茶的品质。若施尿素或硫酸钱等氮肥,易使甜茶的叶味变淡,甜度降低。

3、淋水。除定植时必须淋水外,此后一般仅靠雨水即可正常生长。

4、摘顶芽。由于当年生植株只有一级侧枝,多年生植株也只有二级侧枝,故植株呈枝少叶稀状态。为了提高产量,需摘顶芽,以长出更多的侧枝。做法: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侧芽萌动时,摘去老主枝上的顶芽,促使侧芽快速生长,形成侧枝,同时可削弱主枝的生长势头,控制主枝高度在1.7米左右。对2年生以上的枝条,在一级侧枝长1.2米时,采取同样方法摘去侧枝的顶芽,促使二级侧枝多发。通过摘芽处理,使产量提高。

甜茶产地大多在较冷凉的山区,未见有较严重的病虫害。

六、采收加工

1、采收。一丛甜茶中由于有当年从支根上萌发长出的植株,也有2年生及以上的植株,因而其叶片成熟时间不一致。应分两次采收,第一次在6-7月,2年生以上的植株叶片已成熟,含糖量已达高峰,可先采收;当年长出的幼株的叶片要到10月份才能成熟,可在此时进行第二次采收。一般用人工采摘。

2、加工。叶片放入锅炒制,晒干。也可直接晒干后压包出售,由厂家按其销售方式进行第二次加工。

如何栽培无性系良种茶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建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效益。无性系良种茶树具有发芽早、发芽整齐、投产快、产量高、品质优、适制、抗性强等特点。特别适宜名优茶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为了充分发挥茶树良种高产优质的特点,必须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现结合我市实际,介绍以下栽培技术要点。

一、 建园准备

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或坡度在15—30度的坡地,土层较深厚,不积水,土壤 ph值在4—6.5之间,一般均适宜建茶园。首先清理地面障碍物,茶园土壤全面深挖1尺以上,平整培细土壤,地面杂草可翻埋于土中或集中起来待以后深施入种植沟最下面。然后再挖种植沟,种植 沟一般宽60—70厘米,深40—50厘米,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磷肥40—50公斤作底肥。

二、品种选择

根据我市引种试验和自然条件以及生产茶类,一般以适制绿茶的中小叶种茶树品种为主,主要品种有福选9号(早芽)、福鼎大白(早芽)、131(早芽)、311(特早芽)蒙山11号(早芽)、梅占(优质)等。

三、种植规格

l、在海拔900米以下浅山平坝区,采用双行错窝小丛植。种植规格如下:大行距4.5尺、小行距1尺、窝距1.1尺,每窝2株,折合5000株/亩。

2、在海拔 900—1200米的中山地,采用双行错窝小丛植。种植规格如下:大行距4.5尺、小行距1尺、窝距0.9尺,每窝2株,折合6000株/亩。

四、移栽技术及注意事项

l、移栽时间在每年 10月份。栽植时品种不可混杂。

2、苗木运回前要把一切栽植准备工作做好,苗木运回后应组织人力突击抢栽,一时种不完的苗木要假植。

3、苗木根部不可与肥料直接接触。

4、栽种时苗木根系要舒展,每株要稍分开种,分层填入细土、压紧,继续填上压紧至根颈部。

5、对于过大的苗木,为减少枝叶失水,可结合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面15—20厘米处将地上部分剪去。

6、栽苗完毕后一次浇足定根水。

7、备留小部分苗假植,以用于补缺。

五、苗期管理

1、移栽后,如遇连续晴天,可每隔4—5天浇水一次,雨天和阴天可不浇水。

2、第二年春季萌芽时,检查苗木成活情况,并及时用假植的备用补缺苗进行补缺。

3、苗木成活后,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15—20厘米处开剪。如茶苗高度末达到25—30厘米时,可推迟一年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剪掉逐株主茎,不剪侧枝(如种植时,已进行了第一次定型修剪的茶树,待第二年春茶结束时,茶苗高度又达到35厘米以上,可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后的第二年在春季萌芽前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一次修剪提高15厘米左右。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次年春季萌芽前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二次修剪提高15厘米左右。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茶树高度已达45—50厘米,形成4—5层分枝,结合打顶轻采、树冠基本培养成型。

4、苗期特别要注意进行除草、施肥、病虫防治等工作。

5、在种植后的2—3年内,可在园内行间间作豆科植物和绿肥。可在开花时翻埋土中,也可在收获后将稿杆埋于土中。

6、苗期茶园铺草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措施,铺草可保湿,减少杂草危害和土壤板结,并可增加肥力。铺草材料可用作物稿杆及割下的茅草。

如何正确理解茶的苦、涩、甘、甜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尝苦涩,而是在品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体验茶汤对味蕾的冲击。茶的回甘生津是源于茶的苦涩。

一、茶叶的主要成分及其茶汤滋味构成: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

氨基酸,具有鲜爽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咖啡碱也称咖啡因,具有苦味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儿茶素也称茶单宁,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二、茶汤苦涩与回甘生津的味觉转化解释:

茶汤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咖啡因和茶单宁。

茶汤的涩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茶单宁。

咖啡因的苦是不会长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这种苦味是“回甘”的基础。

当呈苦味物质不再长留舌本,化掉时就可导致味感改变出现味感“错觉”呈现回甘。这种错觉应该是一种人的本能需求反映,好在茶单宁可使咖啡因的作用减缓,使这种本能错觉停留在了口腔舌本。我们经常听说的“茶毒,喝了上瘾”就此因由。

茶汤的涩感是因为茶汤含有茶单宁成份(即儿茶素),茶单宁具有收敛作用,能使口腔单细胞菌类的蛋白质凝固,进而使口腔局部肌肉收敛。当茶单宁苦涩味化掉时收敛性转化,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就呈现生津的感觉。如果茶单宁的收敛性过强,浓烈的涩对味蕾刺激性很强,会长留舌本让人反感,经常涩伴随着苦让人难受,这种苦涩主要是茶叶加工过程的不当形成的,这种苦涩对茶来讲就是一种很大的缺陷。而咖啡因的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化。茶汤中茶单宁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茶单宁可使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我们经常听说的“茶会醒神和破睡”就此因由。

三、茶汤的口感与个人品评的差异:

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不同就导致了整体口感的差异。

而茶汤的苦涩与回甘、生津是相生相伴的,就有如五行之说中的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我们喝茶是无从判定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更无从判定这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应当遵循的比例。

个人有一个口感感官评定:

如果入口有苦,苦要个人口感可以接受,并且苦不长留舌本能够化掉后回甘;如果入口有涩,涩不可上腭不可挂齿不可黏唇,并且涩不长留舌本能够转化后生津。

这就是我常说的:苦不叮口,涩不挂舌。

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口感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感受,是个人味觉、嗅觉、触觉对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所以茶也因人而异。

好茶是茶汤的鲜爽本韵浓烈盖住茶汤的苦涩,并且苦涩在还无知无觉中已转化。但这种无知无觉在于人的主观感受,我们经常听说的“好茶是要有缘分的”就此因由。

茶树栽培·【栽培技术】


民国时期,闽东的茶园均是丛栽稀植,每亩植茶苗200~300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科学种茶,要求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条双株或双条双株,行距12—15十,穴距03—04十(每穴2株),亩植菜苗2600—5200株,不超过6000株。栽植时间在立春至惊蛰间(春栽),寒露至霜降后(秋栽)。闽东茶园传统一般不施肥。每年的2~3月、5—6月、7—8月各进行耕锄一次。即春茶、夏茶、秋茶采摘前结合开沟排水,各深耕锄草一次。深耕时将表上、杂草与落叶翻入下层作基肥。山地茶园,特别是老茶园保持套种的传统习惯,有的套种马铃薯、甘薯,有的套种小麦、豆类、萝卜和药材。

树冠培育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包括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和青壮龄茶树的轻修剪与重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在定植后一年即开始,二年内连续定剪2—4次,每次定剪均是在上次定一基础上递增10~15厦十。轻修剪,进人正式采摘期后的茶树,每年秋后或春前均进行一次树冠表面的轻修剪,以保留当年春梢的一部分为度。重修剪,剪去影响树液输送、阻碍芽梢萌发的鸡爪枝层,使茶树恢复萌芽能力。轻修剪与重修剪需交替进行,才能培育好茶树树冠,达到高产稳产。

1953年起,茶园施肥被列为茶叶增产的主要措施。施肥多在茶叶采摘前后,每年l—2次。较普遍是在春茶前施化肥(尿素、三十烷醇、磷钾肥等)和原肥。1958年后,区内茶农开始使用除草剂’草甘膦”灭草。60年代茶园以厩肥为主,化肥为辅。60年代中期,境内曾一度引进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羽扁豆、印尼红豆、茗子、紫云英等绿肥在茶区试种。此后,由于化肥供应量增加,绿肥逐步减少。70年代后,以化肥为主,厩飞为辅。

煮茶更比泡茶甜


几乎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但可以煮的却不多。用沸水煮茶叶,还能保持茶叶的口感,非黑茶莫属。黑茶耐泡 茶味醇厚

黑茶作为后发酵茶,不含有添加剂,品时更让人放心,所以桂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黑茶。

黑茶的冲泡方式很特别,它不仅可以用沸水冲泡,冲泡过的茶叶还可以进行烹煮,而且味道更清甜。5月20日,记者在桂林市宇轩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品尝到两种截然不同的黑茶味道。

桂林市宇轩茶叶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邓中盛先用100度的沸水直接冲泡黑茶,热水在茶碗里停留了片刻,邓中盛立即把茶汤倒出,这时黑茶的汤色红润,浓度均匀,韵香浓郁。邓中盛告诉记者,由于黑茶加热速度快,冲泡黑茶时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工序。“茶艺好的茶友在冲泡黑茶时,即使热水在碗里停留的时间很短,也能泡出汤浓味正的茶水。”

记者接过一杯黑茶品尝起来,只觉得茶汤绵软润滑,入口先有微涩的口感,而后是醇厚的茶味,一杯茶饮毕,留在口中的尽是浓浓的芳香。

黑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口感绵甜,还在于其十分耐泡。言谈之间,邓中盛用1500毫升的茶壶冲泡黑茶,共泡了3壶水,直到最后一泡时,茶味依然幽香宜人。

烹煮黑茶 清甜幽韵黑茶不仅能泡,还能烹煮,并且煮过之后的黑茶,依旧“面不改色”。

邓中盛告诉记者,喝黑茶很划算,一次用量能让几位好友喝到够。谈话间,邓中盛把泡剩的黑茶全部倒进茶壶里,接着把茶壶灌入冷水,然后直接加热茶壶。待壶里的水完全沸腾后再煮1-2分钟,茶就煮好了。从色泽上看,经烹煮的黑茶,茶汤比冲泡时更浓郁,色泽更红亮,厚实感与质感比冲泡好的黑茶来得更鲜明。

记者品尝了一杯烹煮的黑茶,原以为它汤色浓艳,滋味也更重一些,不料茶水才入口,就尝到了淡淡的韵味,这时的黑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陈香味,取而代之的是清甜幽韵,茶味在口中慢慢弥散。

如果说冲泡的黑茶回甘在后,那么烹煮的黑茶则入口清甜,与回甘融为一体。

邓中盛用同一个茶壶,先后烹煮了3次,黑茶只在第三次烹煮时茶汤微淡,茶香微薄,但丝毫不影响品茗效果。邓中盛表示,如果消费者既想喝好茶,又想节约成本,黑茶可说是最佳的选择。

普洱茶的栽培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綫以南,境内多平坝,也多高山,由於垂直高差对热量起再分配作用,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区属於热带气候,约占全州面积的20%;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占全州面积的80%。亚热带地区的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基本无 霜,有雾日多,相对湿度大,很适合茶树的生 长。尤其是云南大叶茶,更需要这样的气候条件。还有辐射降温冷空气沿坡下滑的影 响,产生逆温,因此,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同一植物的生长期呈倒置现象。茶树在山脆生长的热量条件,比坝区还好。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日照时间长.年日照 在2000小时以上。海拔9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20~22C;海拔9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8—1912。又由於阳光投射列山坡上,直射变为斜射,因此并不那2强烈。全年月平均气温都在活动温度之上,茶树全年都在生长。年活动积温6500C,18C的旺盛生长时间达200多天,景洪更高达365天。舂茶采摘一般要比全国其它茶区早10多天。西双版纳的年温差小,但日温差大。多在10C以上,茶树白天可以充分摄取热量光照生长,夜间呼吸消耗较少,净同化率较高,有利於积累。西双版纳的雨量充沛,印度洋暖湿空气北上,在西双版纳开始爬坡降温致雨,年降雨日120—150天。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之需。“高山云雾出名茶”。

西双版纳不仅有美丽富饶的坝子,更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山山有树、沟沟有水,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界。座座茶山,点缀其间,更是盎然。黄山云海,驰名天下,而西双版纳的茫茫雾海,更是名扬五洲。一年里,雾自午夜起,於无声无息之中,从平坝、从山谷,便生出万缕云烟,转瞬间就铺天盖地,让你分不清时辰辨不明方向,整个世界,一片混沌,唯有那林间露珠的嘀嗒声,才会令你想起,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正午,骄阳直上中天,这铺天盖地的云雾,倏忽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正是因了这浓雾的笼罩这浓雾的滋润,才使昔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神奇而富含多种营养素,为制作名茶提供了最好的原料。其次是上壤方面的原因。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上条件下,在花岗岩、紫色岩和沙岩等母岩上风化发育起来的西双版钠茶区土壤,主要为砖红性红壤,少数为黄壤等,风化程度很深,多呈酸性反应,pH值4—6,一般无石灰性反应,很适宜茶树生长。与其它茶区相比,西双版纳茶区上壤有3个显著特点:

(一)上壤养分的分解快,积累也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一般可达50.6左右。据茶叶科研邪门测定,南糯山“茶树王”生长处表土层内的有机质含量为5.1—6.78%;南朗河茶园岛37—4.25%;勐海茶科所茶园为3.5—6.3%。这样高的有机质 含量.在其它茶区是很少见的。

(二)在湿热条件下,上壤风化的程度高;又由於有良好的植被保护,侵蚀不严重,土层厚度可达数米。据测量,树龄60年的茶树,其主根可深入地下3.7米。土层厚则根深,根深才得叶茂。

(三)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沙粒,加上有机质含量高,轻重适度,松软得宜,富含水分,透气性好。第三是生态系统在起作用。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它的个体发育必然是系统发育的重演。系统发育的环境条件一定要在栽培上予以满足,它包含着光、热、水、动物、植物各种生态因素,而植被、植物群落对光、热、水等因子起着左右的作用。植被的变化,会牵动整个生态因子群的变化。在全国的茶区中,西双版纳的生态系统最完善、最平衡,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生态保证。第四是茶树品种优良。普洱茶属大叶种茶。大叶种为云南特有,属优良茶树品种。

西双版纳的优良自然环境使其锦上添花。云南大叶种茶,叶肉厚实,芽头肥大,发芽早,白毫多,育芽力强,生长期长,内含物丰富。科学测定表明:云南大叶种茶优於小叶种茶,而生长在低纬度地区的大叶种茶,又优於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据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在相同条件下,衡量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的“水浸出物”,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5%,“茶多酚”高5-7%,“儿茶素”高30-60mg~g。云南大叶种茶在云南 境内北纬25度以北地区生长的“水浸出物” 为4l-48%,“茶多酚”为30-33%,“儿茶 素”为135-150 mg/g。而在西双版纳茶区 (北纬21-24度),“水浸出物”为47-48%, “茶多酚”为33-36%,“儿茶素”为170-190 mg/go 西双版纳种植的云南大叶茶一年可发5—6轮,年生长期达300天以上,采摘期从2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持续近9个月。茶树新梢一年可长高185厘米,且芽叶重实,三级鲜叶混合芽均重达0.7克;一芽二叶均重0.8克,最重达4.6克,最长达16.8厘米。曾有人采集到长33厘米,宽13.6厘米的茶叶叶片。据测定,云南大叶茶叶绿体的基粒片层达200层,比中、小叶种多一倍多,具有高产优质的结构。

西双版纳茶区,地形比较复杂,各自形成一些小范围的生态系统。遍植於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种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性的地方群体品种,既可从中选出良种推广,又可作进一步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望尘莫及。由于品种和自然条件的统一不可分性,所以即使有些茶区引进了大叶茶种,但由於带不走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条件,故而我国茶学界专家作出结论:“中国红茶小叶种不如大叶种,大叶种的引种区,不如原产地”。在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人们总会看见,在路边、在坡上,那一台台、一片片整齐划一的茶林,连山接岭、青翠欲滴、直上云天。更有樟脑,龙血、芸香等名贵树种排列其间,喑香浮动、沁人肺腑、看到这些樟脑树,你这才想到普洱茶那诱人的清香中就有这提神的味儿。仔细一看,这一排排低矮的茶树几乎都在高高的樟脑树的荫护之下,此刻,不用介绍,你恐怕也悟出一些道理了。

自古以来,聪明的傣族人民将樟脑与茶树高低混植在一起,正是普洱茶香所特别的又一原因。中国普洱茶,便从这绿色的山岭,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9827.html

上一篇:信阳毛尖茶的产地在哪里

下一篇:信阳毛尖价格究竟是多少呢?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