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起源之探讨

2020-10-09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起源之探讨

伍湘安

安化,旧隶属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香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安化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熏肉,制成腊味后色美、味香、可口。山区农民每户有一个火坑,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其上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就放在篾篓内,有的一放就是10年、2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古时,安化茶农在长期的生活中感悟、探索、实践中,不经意发现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并且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小孩腹泻饮了这种黑茶即可止泻,效果甚佳,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安化黑茶。杜贵墀等清光绪《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现在人们所称的安化黑茶,就是采用安化群体茶品种——云台山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烟明火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毛茶或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独特,在初制过程中就完成了做色工艺,并且与乌茶的日晒干燥不同,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有独特松烟香。

由于安化是先有茶,后有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茶”,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谭郡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其中的“渠江”,指的是现在的安化县渠江镇一带,“铁色”应理解为黑色,“渠江薄片茶”应属于安化黑茶。在庄晚芳著的《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称,“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由此推断,安化黑茶可能有一千多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安化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明史茶法》载,1524年卸使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令商人书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认为所指的就是安化黑茶。由此看来,安化黑茶只从见于“黑茶”一词记载起,迄今也至少有480多年的历史了。

茶经网黑茶扩展阅读

2020湖南黑茶:关于安化黑茶起源的问题探讨


关于安化黑茶起源的问题探讨

安化,旧隶属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香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安化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熏肉,制成腊味后色美、味香、可口。山区农民每户有一个火坑,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中央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其上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就放在篾篓内,有的一放就是10年、2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古时,安化茶农在长期的生活中感悟、探索、实践中,不经意发现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并且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小孩腹泻饮了这种黑茶即可止泻,效果甚佳,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安化黑茶。杜贵墀等清光绪《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现在人们所称的安化黑茶,就是采用安化群体茶品种——云台山大叶种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烟明火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毛茶或以其为原料蒸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独特,在初制过程中就完成了做色工艺,并且与乌茶的日晒干燥不同,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有独特松烟香。

由于安化是先有茶,后有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茶”,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谭郡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其中的“渠江”,指的是现在的安化县渠江镇一带,“铁色”应理解为黑色,“渠江薄片茶”应属于安化黑茶。在庄晚芳著的《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称,“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由此推断,安化黑茶可能有一千多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安化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明史茶法》载,1524年卸使陈讲奏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令商人书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认为所指的就是安化黑茶。由此看来,安化黑茶只从见于“黑茶”一词记载起,迄今也至少有480多年的历史了。

2020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湖南黑茶研究:黑茶源自湖南安化

安化黑茶起源于茶农在历史长河中长时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安化黑茶是千年前“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

安化茶农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采用烟熏方法保存食品的习俗,不仅茶叶,而且熏鱼、肉等,腊鱼肉色美、味香、可口。)

山区茶农在祖祖辈辈的生活里,每户有一个火坑,生火、烧水、煮饭、炒菜等都在火坑内进行,炊具就挂在火坑中央能升降有钩的梭筒上,梭筒顶端挂着一个篾篓,常饮用的茶叶(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就放在篓内,有的一放就有5~10年以上,叫“陈茶”,或叫梭筒篾篓茶。通过了高温、火焙,其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又称“黑茶”。以前小孩子拉肚子,饮了这种黑茶就好……。

古时,安化茶农就这样在长时期的生活中感悟、在生产中不断探索、实践,在无意之中发现经渥堆、火焙变黑的茶滋味醇和,汤色较浓,更适合饮用,便把这一工艺固定了下来,沿袭至今,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茶类--黑茶,为安化所独有。

清•光绪年间杜贵墀等修《巴陵县志》卷七、第2页载:“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昔之称兰芽锅青,用火焙之,统呼黑茶云”。

安化黑茶采用锅炒杀青、揉捻、渥堆(前发酵)、松柴明火烘干(七星灶),即将在初制工艺过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这种烘焙方法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干茶色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独特松烟香。这种采用安化特定区域的鲜叶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制成的茶被称为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中外。“安化茶早在唐代已有名,但规模生产则从宋代开始。”《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且质优”。

安化黑茶究竟始于何时?安化先有茶,后有县。到宋熙宁五年,才建县,所以建县以前很难见到有安化茶的记载。只是在唐•杨晔(856年)《膳夫经手录》载有“渠江薄片,已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五代(公元936年)毛文锡《茶谱》云:“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其色如铁”的铁色即早期安化黑茶也。说明唐•五代时,早期的安化黑茶制茶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中列有湖南历史名茶:“唐有?湖含膏、渠江薄片等4个”。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中记载的明朝96种名茶,“渠江茶”就是一种。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指明:“《茶谱》有潭州铁色茶,即安化黑茶也”,“渠江薄片”“渠江茶”在明及明以前就已闻名海内外。由此可以推断,安化黑茶已经在唐代开始生产,至少有一千余年的制作加工历史。

黑茶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甘肃通志•茶法》载:“安化黑茶,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以前,开始制造。”

《明史•茶法》载,公元1524年(明嘉靖三年)御使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茶易马,商茶给卖……印烙篾上……。”据查阅资料,这是“黑茶”一词首次见于文字,《甘肃边志》记载:指的就是安化黑茶。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载:“黑茶之名,今仅于湖南安化见之”。“真正的黑茶起源于湖南安化”。“‘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由此看来,中国黑茶,安化独有。从“黑茶”一词见之于史料记载起迄今至少也有480多年历史了。

安化,旧隶属潭州故郡。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而置县,取归安德化之义。安化境内,千山聚秀,万水拖蓝。山的刚直和水的柔韧,孕育了安化人杰,创造了安化茶文化文明。

渠江,就是现在安化县的渠江镇,“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茶就是勤劳智慧的安化人民制作出来的早期安化黑茶。

安化农家挂在火坑柴灶顶端的古篾篓包装,内装黑茶。

《本草纲目》记载:“楚之茶,则有湖南白露、长沙之铁色。”古时,安化隶属长沙府(潭州),“长沙之铁色”,即“渠江薄片”“其色如铁”的安化早期黑茶。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

安化黑茶之所以品质好,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原料,在安化特定的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茶树品种所生产的茶叶原料,才有可能形成安化黑茶的特定品质。

据彭先泽1940年《安化黑茶》记载:安化境内所生产的本地茶,古时称“道地茶”。用“道地茶”加工制作的黑茶,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安化之外所产之茶称“外路茶”。

(一)道地茶

安化境内所生产的“道地茶”尤以芙蓉山、“六洞”、“高马二溪”、云台山等区域甚佳:

1.芙蓉山茶(安化前乡)

“安化?水、沂溪间之芙蓉山、花桥、枫木仑、谢家排、枞木塘、大福坪一带,产茶较多,但以芙蓉山所产的茶叶品质为佳。”

2.以“六洞茶”为代表的资水安化段南北

“就茶叶产量而言,后乡多于前乡。资水南北,万山罗列,居民以种茶为生,”活家口者,唯茶一项。资水南岸产量既多,品质亦优,而尤以濂溪乡之思贤溪,西迤至辰酉乡之辰溪一带,如思贤溪内之火烧洞,竹林溪内之条(跳)鱼洞,大酉溪内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内之深水洞,竹坪溪内之仙缸洞,皆南岸有名之黑茶产区,俗有“六洞茶”之称。此“六洞”又以“条(跳)鱼洞所产为各洞之冠。资水北岸之黑茶产区,则以大桥、龙塘至冷家咀(冷市)一带较多,如香炉山、黄茅坪、白岩山、黄棵界、乌云界、任家坪、云皮溪、猫儿岩及桃源、沅陵接壤之湖南坡、苍场、木榴、马路等处,多以春茶制为红茶,夏茶制为黑茶,清季黑茶价格时或较高,人力不足之茶户,始早起采制黑茶”。

清道光年间的雕版原物照

当时运送高马二溪茶到茶行就用此板印刷引票送茶,以防假冒。(高甲已改为高家)

3.以“高马二溪”、“云台山”为代表的高山茶

“茶树生长因其所受光照、温热、云雾等气候影响,而品质各有不同。凡高燥之山地,常接受日光之温热,而云雾不时荫蔽,这些地方所产之茶,品质特佳,俗称‘高山茶’。如资水南北之辰山、芙蓉山、台甲山、高家溪、马家溪(俗称“高马二溪”)、蔡家山、云台山、乌云界、楠竹园、插花岭、马头门、香炉山、云雾山、牯牛山一带所产,叶片狭长,宛如柳叶,故有“柳叶茶”之称。高山茶叶片嫩者薄,老者厚,干茶色泽黑润,水色枣红,冲泡四、五次,犹不减色。本年采制者,汤稍浊而味略苦涩,贮囤一年以上者,味甘而水清,若平地茶则色味俱逊。”

为保护“高马二溪”茶品质久盛不衰,道光四年八月(1825年)立茶叶禁碑在高山云雾之中。

(二)外路茶

安化以外各邻县所产之黑茶,杂于小淹、江南、边江、鸦雀坪、唐家观、黄沙坪、东坪一带兜售者,统称为“外路茶”,亦称野茶。据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记载:

1.益阳茶

益阳?埠镇内之烂柴洞、葡萄洞及马迹塘内之卢洞溪、茅屋冲等处产者为上益阳茶;与安化之仙溪、梁叶溪、长乐、小淹一带所产者品质相若,叶色红黄绿不一。

益阳新桥河、桃花江及大栗港之雪峰山、天子山等处所产者为下益阳,品质稍逊,但无论上益阳与下益阳之黑茶,茶叶复揉后,多藉日光干燥,故其香味清淡。

2.新化茶

新化在资水上游,其杨木州的龙珠山、炉观、洋溪、沙岗、土桥等地产茶亦多。马家冲、湖田、高枧、大湾、山枣溪、夹溪、烟山、鹅溪、落雁冲一带所产茶与安化一都茶略相似,惟靠近资江沿岸所产之茶,叶小无汁,搓揉不易成条。

3.沅陵茶

沅陵茶亦称辰州茶。沅陵县属之蛇溪、大水田、猫儿岩一带,亦产黑茶,叶片多椭圆形,水色较佳,可惜产量不多。

4.溆浦茶

叙浦县属之黄牯井、乌鸦坪、赤水等处与安化县地接壤,所产黑茶品质亦佳;马家溪、襄家溪所产者次之,惟溆浦茶产量不多,水色较淡,在黑茶市场,对安化黑茶影响小。

5.桃源茶

桃源县属之甘溪、后溪、鄢家坪、老屋棚、马路坳、插花岭、王板溪、文龙坳、十八敦、蒋家坪、管水、管水祠、黄山、凉散坳、雷公洞等处均产黑茶,且与邻近安化他县所产者,品质为佳。

6.常德茶

常德茶亦称武陵茶,产量不多,而以插花岭下之莫家溪所产茶较佳。

7.汉寿茶

汉寿茶又称龙阳茶,俗称溜子茶,多产于君山铺、二方湾、紫阳冲(即王家坝)、石板滩、竹家仑一带,而以二方湾产者为最劣,该地茶户摘茶概用刀砍,故茎叶长短大小不一,初制时,叶形不易整齐,叶色红黄黑相间,且藉日光晒干,鲜有香味,尤多含馊气,泡水一碗后,即不着色,前安化九都乡茶业公会及茶叶稽茶处,曾严禁茶商收购,恐掺混道地茶内,有损安化黑茶声誉。

8.宁乡、湘阴、武冈茶

宁乡、湘阴、武冈三县所产茶叶,一向只采制红茶。近以安化茶园荒芜,晋陕间茶商又复源源进山办货,茶贩乃运往宁乡、湘阴及武冈之九洞岩、石马岗等处估买青山采制,以掺入“道地茶”内,所谓“进供茶”也。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产在何地?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产在何地?

一说:“安化黑茶”生于运往西北途中的“船舱马背”。这一过程,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在当时条件下易受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绿茶变成了黑茶。

一说:安化黑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常遇到下雨,把茶搞湿了,茶商心里很难过,扔掉,又可惜。他们到了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死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长“霉”(实为发酵)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全好了。

一说:最早产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安化渠江,“渠江薄片”“其色如铁”即是千年前的安化黑茶也。

一说:据史料和安徽农学院教材《制茶学》记载,“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止园。”

从“渠江”到“苞芷园”,看黑茶起源,黑茶起源是安化,黑茶产地在安化,黑茶的故乡是安化。

安化特有的山区生态环境产好茶。历史上茶农从烟火焙茶的生活习惯中感悟、探索,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加工方法,用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建七星灶用松柴明火烘焙等工艺制出了黑茶。这种黑茶无青叶味,有松烟香,滋味醇和,与四川乌茶相比更适合西北边民需要,受销区欢迎。

安化黑茶自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后,成为茶马交易主体;成为了封建王朝“茶马易市”政策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安化黑茶取代汉川茶畅销西北,四川边茶主销西藏。

精制加工安化黑茶的茶行,最初设在资水沿岸敷溪附近的云盘里苞芷园、丁家湾一带,后移小淹附近的马家坪及白沙溪口。清道光、咸丰年间,边江最盛,后发展到资水沿岸的江南、雅雀坪、唐家观、黄沙坪(桥口)、酉州、东坪等地,以江南为集散地。安化黑茶兴盛时,沿资水集镇有茶行、茶庄达300余家。黑茶集散地的江南就有茶行32家,有黑茶商号魁泰和、通天泰运、合盛西、裕盛西、裕兴福、合盛引等达59家(详见附录三)。众多茶行、茶商号收购、加工、运销茶叶,促进了安化茶叶原料基地生产发展。

据资料记载,明•清540多年,安化成为了中国黑茶中心。其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占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盛年产黑茶达14~15万担,红茶70万箱。湖南省的茶,80%产在安化。

湖南安化黑茶历史起源!


黑茶的历史起源

饮黑茶习俗从南方传入北方!从发现黑茶到黑茶成为千家万户的“比屋之饮”是一个漫长的黑茶历史过程。

黑茶传入西北以后,人们发现茶对于常年食用青稞、牛羊肉的边区牧民而言,也具有黑茶消脂减肥、解青稞之热、除牛羊之毒等特殊功效。

从而迅速成为“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旦暮不可暂缺”的与盐、粮同等重要的饮料,被少数民族视为“生命之饮”。

饮黑茶习俗从南方传入北方有以下几个原因:

1.《茶经》问世,饮茶风俗传播全国

茶乃南方之嘉木,源于巴蜀,自秦人取蜀后,便开始有茗饮之事。

到唐代中期,特别是陆羽所作《茶经》传世之后,饮黑茶之风畅行全国。文人骚客、士大夫莫不相问于茶。

慕我中原文化,吐蕃等西北少数民族的贵族纷纷效仿,并带动了回纥等西北各地游牧民族。

宋代梅尧臣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舂茶”,陆羽《茶经》问世后饮黑茶之风便在全国盛行。时至今日,还流传着回纥用马匹换取《茶经》的历史传说。

2.“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贞观十五年(公元645年)文成公主出于安边的目的,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并将当时中原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了那苍古的高原,“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随带物品中就有茶叶和茶种,吐蕃的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推广和发展,到中唐时期,朝廷使节到吐蕃时,看到当时首领家中已有不少诸如寿州、舒州、顾诸等地的名茶。

3.“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开西北茶马贸易之先河

回纥是唐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唐代时,回纥的商业活动能力很强,长期在长安的就有上千人。

《新唐书·陆羽传》中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回纥将马匹换来的茶叶等,除了饮用外,还用一部分茶叶与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进行交易,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

4.安化黑茶受佛教的影响

南北朝时南方寺院饮黑茶已经相当普遍,随着禅宗大兴并盛于北方,便推动了北方饮黑茶。

5.黑茶在民间交流

南方人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来到北方做官或谋生,自然把此风带到朝廷或其他地方,饮黑茶先在宫中及达官贵人中传播。

6.黑茶在朝贡贸易

我国古代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一般记载都是“进贡”与“赏赐”,而“赏赐”的物质中就包括中原地区的特产茶叶。

八世纪初,随着国家的统一稳定,交通运输便捷,经济文化交流发达,饮茶风俗开始在北方蔓延。

唐代封演日:“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

唐后期饮茶在社会下层尤其是北方平民百姓中已经流行。据《膳夫经》载:“今关西,山东阎阊村落皆食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目无茶也。

2020湖南黑茶的起源与演变


湖南黑茶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最早产于中国西南,然后逐渐向东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唐朝时,茶业已遍及现时的产茶区.茶的饮用习俗则由南主逐渐向北部地区传播,至宋朝,茶叶已成为西北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且举国上下,从皇宫贵族到平民布衣皆喜饮茶,中国最早饮用的茶是绿茶的团饼茶,发展到明朝,废除团饼茶,改饮散茶。

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寒冷,不宜植茶,所需的茶叶必须从南方用人力或畜力运至北方,因路途遥远,运输时间往往需要一年半载,途中风吹雨淋,日晒夜露,茶叶的内含化学成分聚合,使原本汤色青绿,滋味浓强的绿茶变得汤色红浓,滋味醇和,干茶色泽也因此变得深褐,当时又称为乌茶。

真正的黑茶起源于湖南安化一带,1524年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有"黑茶"的历史记载。

黑茶是西北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古时西北不产茶也缺少蔬菜和水果,而人们所食之物为牛肉,羊肉和奶酪,不易消化,使人易患疾病.茶不仅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而且能消解脂肪,祛除油腻,故自茶传入北方后,茶便成了北方少数民族赖以补充维生素,防病,治病的主要物质,以至"不可一日无茶".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献记载了茶在西北少数民族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西北属于寒温带草原气候,牧草丰饶,盛产马匹,马匹是古时运载和征战的最佳工具,且为不产马匹的汉民族(中原地区)所需,汉民族政府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利用中原地区所盛产的茶叶与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进行交易,使两者各得其所.于是在中国古代历史出现了历时千年之久的"茶马交易","茶马交易"从中国的唐朝开始至清朝末年结束.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榷茶司""茶马司"等对"茶马交易"进行管理和控制,为促进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黑茶是"茶马交易"中"茶的主要种类之一,当时称为"官茶"(官茶易马,商茶给卖).1595年,明朝政府认为湖南茶产量大,味浓,刺激性强,更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加奶酪的饮用方式,遂将湖南安化所产的茶定为"官茶","官茶"运往陕西咸阳和泾阳带加工成"泾阳砖"--茯砖,然后运往西北地区交换马匹.

除官茶外,中国的商人也经营私茶,获取利润,经营茶叶的商人以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为主,茶叶来自全国各产茶区,以汉川,湖南,湖北,福建最多,其中黑茶以湖南最负盛名.

今天,中国各民族和谐相处,均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不再需要"以茶易马".中国政府把边销茶的供应作为一项民族政策,实行"敞开供应,补贴差价"(产区的成本价格高于销售价格),以确保少数民族放心喝上低价(便宜)茶.

黑茶,是由绿茶演变而来的一大茶类。由于干茶色泽黑褐故称“黑茶”,因为黑茶是在同北方少数民族的茶马交易中发展起来的特殊茶类,故当时又称“番茶”。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上疏讲到黑茶的生产与贸易情况“以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送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明史.食货志》)这是有关黑茶的最早文字记载。

2020如何选购湖南(安化)黑茶!


湖南黑茶分为三大类:三尖、四砖、一花卷。生产厂家众多,口感和品质各异,打出的招牌也让人眼花缭乱,从这复杂的市场里挑出适合自己品饮和收藏的好茶确实需要下点功夫!目前黑茶主力产品是:天尖、茯茶和花卷。黑砖和花砖也有固定的消费人群,相对来说边缘一些的产品是青砖和生尖之类。从外形上看,黑茶逐渐小形化,原本以KG为计量单位也逐步转为以克为计量单位,包装也逐步在商品化、礼品化,简易包装和蔑篓包装也逐步向精品包装过度;从消费情况看,品饮的数量已经远远低于做为收藏品和礼品的数量了。厂家在适应消费者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推广手段,而整个过程也是伴随价格提高的升值过程。

下面回归正题,谈谈黑茶的选购

花卷既千两茶,也包括其演变产品。目前市场上主流销售的是千两茶(36KG)、千两饼(750克)、百两茶(3.6KG)、十两茶等。其中的千两茶号称世界茶王,收藏价值是黑茶之最。从收藏价值上看千两茶>五百两>百量>千两饼>十两。但千两茶重量和价格无疑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口感上的排序是(玩家普遍认同的)千两饼>百两>十两。黑茶的收藏主要看的就是两点,一是品牌附加值,二是原料纯度。在众多厂家中品牌价值无疑白沙溪是王者,在千两茶工艺上白沙溪更是无出其右。而玩家所关注的选料问题,当然首选还是纯料的高马二溪,而白沙溪做不到这点。所以很多二线厂家都会打出“高马”招牌,千两茶不能信这东西肯定要把品牌放第一位,这可是镇宅利器啊!而千两饼、百两茶可挑挑花样,玩玩纯料。首选品牌是白沙溪,还可以关注一下久扬花卷、利源隆百两、高马二溪百两等。

茯茶,其独特的发花工艺被视为湖南黑茶的标志性特点。传统上茯砖分为普通茯砖和精制茯砖,用料上一目了然,但现在企业命名多样化,弄的很多人发蒙。原本用料低级的茯砖,现在也很难界定了。益阳肯定是茯茶的王者,主要产品线也以茯茶为主。收藏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特殊纪念茶和常规品中的一品茯茶。从口感上看,一品茯茶很有代表性,而极品茯茶、湘益茯茶性价比低一些,低端产品线还有金湘益、百姓茯茶、精制茯砖等,其中精制茯砖性价比高一些。天茯茶是白沙溪独创的名字,字面理解是天尖+发花=天茯茶,但实际用料上看没那么高,入口感也较大众化,但其品牌价值大还是获奖产品,收藏价值和销量很不错的一款茯茶。想换口味的话,高家山手铸茯砖也不错。茯茶的金花其实是把双刃剑,很多人不管怎么解释对这种以菌群为卖点的产品还是抱谨慎态度,所以对金花这一工艺不了解的,还是购买益阳产品为好,毕竟是是通过国家质量认证的。

天尖是三尖中的老大,用料也是最好的。产品质量最稳定的肯定是白沙溪,一些中小厂家花同样的料钱肯定做不出白沙溪的水准来,这个不用怀疑。但吃喝都有腻的时候,有时候也得尝尝野味!用料好一些的,价格就不会便宜的,高家山、利源隆的天尖也有自身特点。图实惠便宜可以选中茶的,特点不突出但也不会让你感觉上当。市场很乱,便宜茶确实不少,这里面确实有性价比的产品,但更多的是学费茶。

黑、花砖。一般都是固定群体在品饮,因为有“味道”品起来更有味,初学者品饮的少一些。相对于天尖和茯茶来说,它们口腔刺激性要大一些,这个选择口感很重要。怕交学费的就选万能的白沙溪。利源隆的黑、花砖是发花的,喜欢的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甚至不敢喝。目前的黑、花砖用料好的价格非常贵了,而收藏价值肯定是花卷要高一些,所以如何建仓就得根本用途仔细考虑了。

2020湖南黑茶:感动世界的安化黑茶


湖南黑茶:感动世界的安化黑茶

这是黑茶故乡——安化梦寐难求的荣光,2008,北京奥运,熊熊圣火,第一次在黑茶的故乡、在茶叶制成的火炬上点燃。

2007年10月14日下午2点30分,北京马连道国际茶城,“奥运倒计时300天,迎奥运茶火炬传递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六支分别用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制压而成的茶火炬熊熊燃起,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百余年历史中,首次使用茶叶来制作的迎奥运火炬。

最终由百年老字号、湖南安化晋丰厚茶行制作的迎奥运茶火炬,每套为六支,分别以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福鼎大白茶、君山银针和安化晋丰厚茶行独创的金花千两茶为原料加工而成,分别代表中国的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共六大茶叶品种。茶火炬每支长72厘米;上端直径为8.8厘米;下端直径为4厘米,重3.3公斤。茶胎上部凹现“茶火炬”三个字。茶火炬的外包装上仿照北京奥运火炬的祥云图案,意在吉祥;下部套用红色,代表喜庆。外包装分别标有创意、策划和制作单位名称。也蕴蓄着中国千百万茶人迎接绿色奥运的喜悦之心。经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检查验收,各项技术指标完全符合技术要求。

2007年10月14日下午14时30分,奥运茶火炬经唐山抵达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来自湖南、河北、陕西、山西、云南、北京等省市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数千名茶产业界代表,齐聚北京马连道国际茶城,满怀欣喜,迎接奥运茶火炬的到来。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高度赞扬安化晋丰厚茶行制作的茶火炬,称它是中国茶叶和奥林匹克精神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把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通过奥运推向全世界的载体,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一个标志,他还风趣地说:“日本人办奥运向世界人民推出了‘寿司’;韩国人办奥运让世界人民吃上了泡菜;咱们中国人办奥运,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就是这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民族特色的茶叶。”

迎奥运茶火炬从创意、制作到传递进京,充分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黑茶精湛的压制技艺,表达了中国茶人对2008北京奥运盛会的渴望和支持,迎奥运茶火炬必将在奥林匹克史册中留下中国安化茶叶独有的芳香。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起源之探讨》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2370.html

上一篇:2020湖南黑茶理论研究: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下一篇:什么茶属于绿茶 有什么功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